90年代关于小乌龟的国产动画(对我很重要 毕淑敏,感谢!)

《宝莲灯》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大片救赎之路
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部商业动画长片《宝莲灯》,关于影片可以引用一组数据来进行说明“由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导演常光希执导,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担任本片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该片总投资1200万,历时四年后才露面。全片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0000幅动画画面、2000余幅背景,镜头2000多个全片人物近50个。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片制作方式,尤其在音乐制作一项上,更是破天荒打出了令人惊喜万分的”全明星战术”。为了让精美的电影画面得到最佳的声音诠释,美影厂决定邀请中文歌坛的巨星级人物担任片中三首主题歌及插曲的代言人。”
  
  
《宝莲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触犯了“天规”,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在天宫,三圣母的儿子沉香从土地爷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立即带着母亲的宝莲灯逃回人间。在孙悟空的指点下,沉香以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勇气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终于达到了“灯人合一”的境界,战胜了二郎神,救出了母亲。
  
  
《宝莲灯》的制作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对每一道工序都细化分工。从剧本编写到对白设计,从造型设计到电脑特技,从整体音乐到舞蹈创作,从先期对白录音到后期全数码制作,无一不是云集各路高手。其中采用国际上惯用的先期音乐和对白手段、杜比SRD六声道全数码立体声录音技术和电脑三维特技在中国动画史上均属首次。《宝莲灯》不但继承了细腻的中国传统特色,同时也具备了十足的现代感。片头三圣母和刘彦昌相会的一场戏就首次采用了电脑三维特技。由名振业界的香港先涛(CENTRO)数码影画制作有限公司承担该制作。在著名导演常光希的带领下,主创人员为了使本片更具形象化,还远赴西双版纳、敦煌、宁夏、西安、华山等地区收集创作素材。该片的上色方式也是别具一格,用色块堆积法通过不同色调的色块来构造出不同的人物与背景,线条使用了深色的色彩线来勾勒边缘。人物的表情以及动作配上优美的配乐而表现得非常生动,关于人物的上色完全利用鲜明的颜色来体现人物的身份与效果,这样的上色方式令其背景的纵深感非常的强烈。
  
以张信哲、李玟和刘欢三位巨星打造的主题曲为开路先锋,《宝莲灯》载着全国观众对国产动画长片多年空白的巨大期待,在票房上一路高歌猛进创下2500万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点,甚至将迪斯尼的中国题材动画《花木兰》压缩到只有1000万票房。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近十年后的今天,再去看《宝莲灯》从电影本身来讲,无疑是美影厂的退步之作,艺术和商业之间的误差直接导致随后的动画长片沿着扭曲的路线越走越偏,除了票房的成功,又剩下些什么?究竟是拔苗助长还是在掩耳盗铃?
  
  对商业动画形式的模仿和对迪斯尼动画的误读
  
  
《宝莲灯》在明星先期配音、人物造型上借用明星特点、精心打造主题歌等方面是在形式上确实与国际上常用的手法一致了,但在影片主题和角色的设置上较之《哪吒闹海》等经典影片毫无超越。从选题上“沉香救母”很符合一般商业影片的模式,以“拯救”为核心讲述一个关于成长和自我救赎故事。这点和《狮子王》《千与千寻》等经典影片是相通的。但在《宝莲灯》中,影片的主题混沌不清,是沉香手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八字真言还是孙悟空“什么事都要靠自己”还是沉香和嘎妹开头结尾没有铺垫的朦胧爱情?影片本身并没有给我们答案,在被一段段优美的流行歌曲割裂成若干片段后,沉香带着糊里糊涂的观众结束了劈山救母的旅程。商业大片要具有普世价值的主题,但《宝莲灯》在左右摇摆中失去了重心。
  
  
主题含混造成了情节的简单和缓慢,在一般商业影片都是多线索交替进行盘旋而上的情况下仍沿着单线缓慢的走着,如果说嘎妹和沉香的情感线索是副线话,那么这条副线的存在意义要打上一个问号,两个孩子幼年时代天宫相识,直接跨越到影片结尾处合力打败二郎神前抱头痛哭,没前因没结果的欲言又止,让人莫名其妙。二郎神一直等着沉香铸斧、劈山救母,再杀到天上来而毫无动作也确实坐得住,一场所有人都知道沉香必胜的战斗有何情节可言?
  
  
情节的滞重直接导致人物的扁平,沉香从头到尾高喊“妈妈”二郎神永远板着脸。这同《哪吒闹海》中大喊爹爹的哪吒和阴险狡诈的龙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简单的二元对立观让人物本身毫无光彩。以同期的迪斯尼作品《花木兰》为例,木兰从军在替父解忧之外也在寻求着自我价值的实现,李翔带兵在保家卫国的同时也是希望获得父亲的认可,甚至连跟在木兰身边的木须龙也是被祖宗不信任下被放逐,他只想能早点回到祠堂,这些“私心”让人物性格更加丰满,随着情节的推进,主要角色的理想开始趋同,在经历了战斗后,角色成长,个性更加完善,最终完成自我救赎。反观《宝莲灯》,我们除了用坚毅勇敢之类的词归纳沉香外,看不到他作为个体的性格特点。这样的人物怎么让人记得住?
  
  
反面人物是主角的一面镜子,只有强大的反派才能反衬出主角的力量。仍以《花木兰》为例,匈奴单于在开场长城一段显示其残暴,雪山一战几乎战胜木兰等人,战败后又在皇宫上演了最后的反击,一波三折的情节推动着木兰等人的成长。而在《宝莲灯》中,二郎神永远面无表情,仅在开场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和最后一场大战中毫无悬念的落败。将与沉香的血缘关系这么好的一个点用符号化的“六亲不认”一笔带过,实在让人觉得可惜。
  
  
对商业动画模式的不熟悉造成了《宝莲灯》只有其形而少了影片真正的神韵。拿迪斯尼式的主人公和宠物搭档这一技术细节来说,沉香身边的小猴从头到尾只是个主人公身边的猴子,而不能成为木兰和木须龙这样性格上互为镜像、精神上的内在契合点。而最终,木须龙成为了花家的守护神,而沉香和他的小猴随着时间流逝变成了只能代表中国动画某个阶段的代名词。
  
  
  
  细节的缺失和对白的低幼反映出对商业模式的曲解
  
  
明星先期配音是《宝莲灯》在技术上的一次突破,但几位明星声音的魅力却没有发挥出来。几位明星普遍语速极慢,加上对白低幼,让整个电影的声音表现像是一部80年代的译制片。内容上,引用一段《宝莲灯》中十分有代表性的“幸福论”加以说明:
  
  
沉香:妈妈,它为什么是一盏神灯呢?
  
  
三圣母:因为坏人都怕它,因为它能给好人带来幸福。
  
  沉香:妈妈,什么叫幸福啊?
  
  三圣母:幸福就是妈妈和沉香在一起啊!
  
  沉香:哦,我懂了,和妈妈在一起最高兴,和妈妈在一起就是幸福。
  
  这段富有教育意义的对话给全篇定了性,随后出场的土地公公、孙悟空等人动不动就拿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语言说教。直到大决战时,沉香一本正经的对着舅舅二郎神说着“我的师傅是孙悟空,他没教我武功,而是教我做人的道理”这样空泛的话。中国动画如果想真正走向商业化,在多方面人物塑造上要走的路还很长。
  
  
  
  
制作周期长达5年的《宝莲灯》在某些细节上处理的还不够精彩。所谓大片,即是要有大明星大场面和大创意,在《狮子王》中我们看到荣耀石下百兽朝拜小狮王的震撼场面,在《花木兰》中,木兰单人独骑雪崩破敌也让人大呼过瘾。而在《宝莲灯》中,且不说嘎妹的部落和小沉香曾经路过的小镇在造型上年代上的差异,单说我们的主人公沉香从出场到长大再到“灯认合一”服装造型没有一点改变,而作为故事中最重要的神器开山的神斧居然朴实无华到了跟砍柴的斧子相差无几。对于这样重要的道具,为何不能将其设计的更加华丽呢?都说我国动漫的周边产业开发不好,跟不上国际形势,从根源上,作品本身都对这些具有商业价值的细节不敏感,何谈后期的产业开发。周边产品的开发是我国动漫欠缺的一部分,但相比之下,创造出真正观众喜欢的作品,塑造出立得住的人物更为关键。这把光秃秃的斧子更像是对中国动画的一个隐喻:我们需要有一把斧子劈开大山,但这把斧子一定是精雕细刻的诚意之作才行。
  
  
  充满荆棘与玫瑰的后《宝莲灯》之路
  
  
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宝莲灯》还是开迈出了我国动画商业大片之路艰难的第一步。2004年美影厂随后同台湾中影公司两岸携手打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诸多方面进行着更新的尝试,由多位世界级艺术家共同打造的音乐非常深入人心。2009年的《马兰花》等动画长片都在借鉴着《宝莲灯》的经验,在民族特色和商业模式之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面对国际商业动画市场,好莱坞在3D领域和叙事上优势明显,日本有宫崎骏、今敏等大师仍然活跃,曾经创作过《国王与小鸟》的欧洲动画近年来也佳作频出。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将民族风格和商业元素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大闹天宫》的经典,中国动画人,任重而道远。
  
  
  画质这么差,连静态背景都画得这么潦草,别的就不要说了;为什么不多下点功夫呢?我们的“优良传统”---人海战术,为什么不应用到动画制作上面去呢?反正大陆的人工又不高。。。
  有几处值得一赞的:一是打开宝库时,里面全是中国的古代文物,这创意不错,而且那些宝物也画得比较细腻;还有当然就是插曲了,几首插曲都具备流行潜质,而且与情节和气氛也极相衬,很久没看到国产电影中有这样好的插曲了。。。
  其实有些背景还是比较赞的,比如秦香母子湖上泛舟时的背景,那荷花,很有中国味。
  现在看楼上那些评论我就觉得太无趣了= =妈的现在动画能做到这一半的用心我都要欣慰了
  噗……宝莲灯和狮子王、千与千寻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啊……
  现在的中国动画……啧啧。
  中国配音,唐老鸭、海绵宝宝的配音印象挺深刻噶……
  MD,现在回过头来看,宝莲灯后再无宝莲灯,一代不如一代
  同意楼上。。。
  同上!!
  那时国内动画的基本定位就是儿童,LZ您拿日美定位全年龄段的动漫来比,太不公平了,日美一样有针对小孩的大人看了觉得SB动漫,您说的问题一个也不少。10多年后,虽然国内也开始有更多独立的动漫制作团队,似乎您说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不过也有了成人看的动画,可能最大进步是给日美代工的人才越来越多。
问题是宝莲灯当年打的是迪斯尼全年龄动漫旗号制作的,那几首明星操刀的主题歌显然不是对应儿童的,您说呢?
  10多年前的东西,这样不错了。
  现在有一半用心么?
  不能这么说,大闹天宫比他遥远,但什么时候看都牛逼。时间不是借口地~
  我是看大闹天宫的时候想起来宝莲灯的。想想,真的想ls的ls的ls所说的,现在连宝莲灯这样的动画都木有了。
  别的不说,好看就够。现在上美厂真的不行了啊,我现在还怀念他们的经典动画呢,谁来拯救咱们的上美厂啊!!!
  哎呀,你们只是抱怨中国动漫本身而已。
  十几年前能做到这样真的不容易。
  在《大闹天宫》的年代那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可惜经过了那可怕的十年,所有的东西——文化,科学,艺术——都形成了一个断层,到如今的一代不如一代,MD,太让人伤心了!
  目前来讲,在制作技术能够保证的前提下,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好故事啊好故事!没有好故事做出一朵花来也没人看!
  但是,梦想还是需要坚持的不是么!
  现在回过头来看,宝莲灯后再无宝莲灯,一代不如一代 +1
  我还是特别喜欢宝莲灯的,做工精致,画风优良
  比起《大闹天宫》《哪吒脑海》,《宝莲灯》只是朽木不可雕矣。幕后制作我们不懂,但是在制作上并未见其进步,皮克斯一步一步把毛发,水流制作出来,而中国的动画一如继往的平面和人物塑造死板单一,连裙带的飘动都那样僵硬。
  音乐是不错,几个歌曲请的大腕,也很用心,但是在中国古典神话中配上流行歌曲,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怪胎。您知道《大闹天宫》配的京剧么?
  比起《大闹天宫》《哪吒脑海》所塑造的具有反抗精神顶天立地的英雄,《宝莲灯》无非就是主流意义的教育片,一个四处靠关系求爷爷告奶奶,靠土地帮,靠悟空帮,靠女人帮的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救母尽孝道的好孩子,光是价值观就退后了五十年!不好意思,我看不到救赎,只见到无力回天和愈加的衰落。
  @宁馨儿
衰落是必然的,以世界级的标准要求《宝莲灯》的话,这是一部不入流的作品,但这里面有很多带着中国特色的苦衷,比如你会觉得开场那45秒特别牛逼,因为是个不错的团队做的,后来因为经费的问题(你懂的)他们撤出了。我们只能说这部电影在当年即使照猫画虎也好,东施效颦也罢,毕竟在做一些积极的,市场化的尝试。《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在形式感和艺术上的成就也有其历史特点,其实不该放在一起讨论,而且那俩片子价值观上也有大问题,把《宝莲灯》换成一个成长的故事看,能看,看不够好,不过称得上这些年里面矬子里面的大个子了
   16:03:59 橘子酱
  
    十几年前能做到这样真的不容易。
    在《大闹天宫》的年代那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可惜经过了那可怕的十年,所有的东西——文化,科学,艺术——都形成了一个断层,到如今的一代不如一代,MD,太让人伤心了!
    目前来讲,在制作技术能够保证的前提下,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好故事啊好故事!没有好故事做出一朵花来也没人看!
    但是,梦想还是需要坚持的不是么!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闹天宫本来就是那十年的作品,而且作品本事就是为了WG摇旗呐喊,不信自己仔细看看结局。十年对于动画来说不是黄金时代也起码是上升期。
  
中国动画真正崩溃的开始是大量引进日本动画的90年代好吗?由于中国动画制作的人工成本太高,随便一个原画就是大师级别的人物,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原画就是用的齐白石的画,而且为了追求高质量和艺术性,制作组人员极其稀少,工作周期又极长,一部30分钟的短片可能要花上一年。
  
最后被迪斯尼的超大制作和日本手冢治虫的大量生产双边夹击,又由于过于追求艺术性,不够平易近人才最终崩溃的。
  3D上面,我们现在不能与别人比,但2D总应该可以吧?这么多从业人员,为什么就不画得细腻一点呢?
  2D赛璐璐是最花钱的你知道吗?那全是一帧一帧人手画出来的,更何况为了画面的效果,每一个原画都必须是专业人才
  GAINAX一部王立宇宙军就欠了8亿日元,之后一部飞跃巅峰又欠了更多,整整还了8年
  宝莲灯那个时候,什么电影敢说自己能有一亿票房?更何况动画片!又哪里去找那么多的专业绘画人才?2D动画靠的不是技术!那是硬生生靠钱砸出来的!狮子王好不好看?成本五千万刀!但是票房10亿,所以他们还敢继续砸钱,之后呢?照样玩不起了,该去发展3d技术,为什么,省钱啊!
  3d一出,把大量的作画民工的工作转给专业人员用电脑做,动作和场景就可以更加精细
  现在在这里痛骂中国动画的人,当年到底有几个花过10块钱买过一张电影票呢?
  2D不能用电脑辅助吗?我不熟悉动画行业,不清楚哦。。。求教中。。。
  3D方面,要做得细腻,好像技术上我们还差很多哦。2D应该没有技术问题了。
  2D没有技术问题只有成本问题
  动画史老师说宝莲灯有不足,小时候看得,忘了,所以就来看一下影评,原来是这样。
  小学时候买过正版碟,现在突然又想看了.
  不足肯定是有的,但跟喜洋洋什么的无脑作,或者别的什么抄袭作,再或者是LF的故事这样的千万级别&大手笔&作比起来,宝莲灯能算是良心作了
  才知道宝莲灯居然是国产的!!
  小时候觉得做的很好啊 荷花池那一段特别美 就是二郎神有点丑。。
  还有那个 走走走游游游~~~不学无术我不发愁~~~~
  2D,专业美工画好轮廓,让普通员工去填色,这样不是可以省好多钱吗?
  我现在没看了,也不会看了,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在我童年记忆里占据了重要的一块地方。所以,很讨厌用技术、跟美国、日本比较来比较去的。。。喜欢,有时候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因为它很重要。
  现在想来确实有点不够精致,但是就当时来说,也算不错了。反正当时看了觉得挺不错的。当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我觉得挺有教育意义的
  不能这么说,大闹天宫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全国都在帮助他做,最重要的是,大闹天宫是艺术品,不是商业片,他是要放进博物馆里的,而且也是祖国发扬文化的宣传片。
   梧桐树 (winter is coming)
    @宁馨儿 衰落是必然的,以世界级的标准要求《宝莲灯》的话,这是一部不入流的作品,但这里面有很多带着中国特色的苦衷,比如你会觉得开场那45秒特别牛逼,因为是个不错的团队做的,后来因为经费的问题(你懂的)他们撤出了。我们只能说这部电影在当年即使照猫画虎也好,东施效颦也罢,毕竟在做一些积极的,市场化的尝试。《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在形式感和艺术上的成就也有其历史特点,其实不该放在一起讨论,而且那俩片子价值观上也有大问题,把《宝莲灯》换成一个成长的故事看,能看,看不够好,不过称得上这些年里面矬子里面的大个子了
  ——————
  你的回复让我觉得我的言论有些激动了,没办法,恨铁不成钢啊,看了日本,美国很多的动画做的优秀,真心为我们的动画捉急啊,许多硬性的条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追上来,软性的也不行。
  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观众。有愿意出钱的去买票的观众,技术问题的解决轻而易举。
  有时间长吁短叹,请先去买两张电影票
  得有让观众觉得值得买票一看的作品才行啊。要不谁愿意去买票呢。
  那就让国产动画去死吧,连宝莲灯都看不上眼的话,现在的国产动画就更不值一提了。十年只能鼓捣出一个PV的钢羽,需要观众当大爷伺候着的魁拔。唯一能自主盈亏赚点辛苦钱的喜洋洋还被人看不起。反正世界上做动画的国家都死光了,不差中国一个。没有保护主义,真刀真枪跟美国日本斗?呵呵
  呵呵。不必太在意中国有没有所谓的动画产业,根本不重要。世界敢说自己有动画产业的掐指头除了美日法,还有谁?处在工业生产链的低端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宿命,不用期望出现超越时代的大制作,现在的状况很正常,等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起来,知识产权保护做到位,影片审查再放宽一点,肯定会出来好东西的,但能否成为产业,就只能大家呵呵地想想吧。
  同意4L,前几天搜来又看了一遍,原po说的问题确实是问题,主题不太明确,价值观表达很模糊,不过还是把我感动到了,毕竟是童年。《宝莲灯》在开头加入了少量的3D技术,在那时算是一种尝试,而且感觉也还恰到好处,画面也还行云流水(虽然跟《大闹天宫》光是作画工作就进行了两年多不能比,不过在逐步商业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前面有说几首BGM的问题,反正在我来看都是经典啊,本来就没有人说是爱情的歌,难道写亲情就不能用流行元素来写?很喜欢《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天地在我心》和《爱就一个字》还有《望月曲》。
  我是觉得再不济《宝莲灯》还是称得上经典的,毕竟是无数人的童年。而且比起现在的国漫,我更愿意看100遍《宝莲灯》
  诶难道不是二郎神过于爱面子,魔怔地认为觉得天庭的威信不可动摇,三圣母仙凡恋有损仙家颜面而且私藏宝莲灯这种圣器也为天规所不许,所以就动了怒。然后沉香他们家就悲剧了。再加上二郎神先生乱搞个人崇拜,弄得人间某一处民不聊生,这就可能就被天上地下的诸位深深地鄙视了。所以沉香救母就顺理成章为大家所支持呗。孙悟空这种混不吝的还能顺便再给当年大闹天宫时曾经被二郎神收拾过报报仇什么的。。。(十年前看的并没有温习,只是觉得印象中剧情并不显得多糟糕。而且宝莲灯也是民间传说来的。吗?情节应该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吧)
画质这么差,连静态背景都画得这么潦草,别的就不要说了;为什么不多下点功夫呢?我们的“优良传
画质这么差,连静态背景都画得这么潦草,别的就不要说了;为什么不多下点功夫呢?我们的“优良传统”---人海战术,为什么不应用到动画制作上面去呢?反正大陆的人工又不高。。。
  功夫下得够足 崇洋的人太多 现在不下功夫 看得人却很多
诶难道不是二郎神过于爱面子,魔怔地认为觉得天庭的威信不可动摇,三圣母仙凡恋有损仙家颜面而且
诶难道不是二郎神过于爱面子,魔怔地认为觉得天庭的威信不可动摇,三圣母仙凡恋有损仙家颜面而且私藏宝莲灯这种圣器也为天规所不许,所以就动了怒。然后沉香他们家就悲剧了。再加上二郎神先生乱搞个人崇拜,弄得人间某一处民不聊生,这就可能就被天上地下的诸位深深地鄙视了。所以沉香救母就顺理成章为大家所支持呗。孙悟空这种混不吝的还能顺便再给当年大闹天宫时曾经被二郎神收拾过报报仇什么的。。。(十年前看的并没有温习,只是觉得印象中剧情并不显得多糟糕。而且宝莲灯也是民间传说来的。吗?情节应该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吧)
  其实我很奇怪,二郎神也劈山救母跟他舅舅玉帝对着干,怎么自己年纪大了也跟他舅舅一样了呢
  就冲小时候的回忆,这也是个怒赞!
  而且有时候,为什么主流就一定是错?呵呵,豆瓣就是这样一个非要把自己搞得非主流的地方。
  有时候,大众不一定就是错误。
  这片总的来说在国产电影里很不错了,总比现在的国产动画好啊,至少人家还是用了心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回光返照,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上美因为国情与自身原因没转过弯来大闹天空到至此,中国动漫产业由自主创新彻底沦为了动画加工(每年日本动漫不少都是由中国动画公司进行基础加工),就像民主工业 计划经济时代很辉煌,改革开放后就沦为了加工制造业不过近些年情况有所好转,国产除了很多精品 我对国产动漫还是有信心的
  这种所谓剧情角色上的不足就不要说了,你说二郎神人物扁平化浪费了亲情的元素我还说这货本来就是摒弃亲情的设定呢
2D不能用电脑辅助吗?我不熟悉动画行业,不清楚哦。。。求教中。。。
3D方面,要做得细腻,好像
2D不能用电脑辅助吗?我不熟悉动画行业,不清楚哦。。。求教中。。。
3D方面,要做得细腻,好像技术上我们还差很多哦。2D应该没有技术问题了。
  我勒个去!!!那年代有几个人用电脑有几个相关制作软件???还为什么不用电脑做???
  “我的师傅是孙悟空,他没教我武功,而是教我做人的道理”
  ————————————————————
  
  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意思么。。。
  宝莲灯后再无国产动画
  哎作者如此忧心可以理解, 不足有,优点成功也有,还是过于吹毛求疵了, 现在看来,宝莲灯已经算不错的了(好心酸·······)
“我的师傅是孙悟空,他没教我武功,而是教我做人的道理”
—————————————————
“我的师傅是孙悟空,他没教我武功,而是教我做人的道理”
————————————————————
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意思么。。。
  那唐僧为什么是孙悟空的师傅呢
  这是99年的动画片 不是你评论时候的10年
姜文 / 徐帆 / 宁静 / 陈佩斯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绑定第三方账号分享(送经验)
手机看无广告
看看移动客户端下载
扫一扫,快速下载APP
正在加载中...
24小时热门娱乐
24小时热门搞笑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马克宣和国产老动画? -- 凤凰网文化频道 -- 传送门
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马克宣和国产老动画?
凤凰网文化频道
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马克宣4月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6岁。消息一出,众多动画迷在微博上表示深切怀念和沉痛悼念:“给我们童年留下回忆的人,一路走好!”“真正做人民艺术的大师,哪部都是经典!”也有人惊呼“中国的宫崎骏去世了”,然而,对于我们来说,他才不是什么“中国宫崎骏”,他是《大闹天宫》和《三个和尚》的缔造者,是中国动画辉煌年代的见证人,是“中国最后一个做水墨动画的人”,他叫马克宣。马克宣原籍广东潮阳,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分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去世前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动画设计系教授。他的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是他参与创作的动画作品却部部经典,在给无数人留下美好童年回忆的同时,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留下了难以超越的艺术巅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担任过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的动画制作,还担任过动画片《三个和尚》《哪吒闹海》等的首席动画设计、美术设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独立执导或联合导演过动画片《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新装的门铃》《超级肥皂》和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等,在国内外多次获得重要奖项。看到这些陌生又熟悉的片名,我们被唤起的不只是光影落落的童年,还有云气缭绕的山,烟雾朦朦的水,那是中国动画的黄金年代。那时候,不仅有名声在外的水墨动画,以《猪八戒吃西瓜》为代表的剪纸动画、以《阿凡提的故事》为代表的木偶动画、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手绘二维动画,无不走出了一条浓郁中国风的特色之路。小编与你一起回味马老参与制作的那些轻灵优雅的国产老动画。1《大闹天宫》1961年片长:106分钟剧情简介话说在东土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尊石猴吸收日精月华化身为一只神猴(邱岳峰 音),统领着山中的猴子猴孙。为求得一件称心的宝贝,神猴孙大圣潜入龙宫,强硬求来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东海龙王(毕克 音)心有不甘,于是上天将此事诉诸玉帝(富润生 音)。玉皇大帝命令太白金星(尚华 音)下界招安,许以爵位。不知有诈的孙大圣欣然前往,却发现只是负责养马的弼马温。得知受骗的猴王反下天庭,与天兵天将在花果山展开大战……《大闹天宫》也许是唯一没有人会错过的动画片。从人设到动作,从脚本到音乐,是完全的超越,使它每个镜头都仿佛可以让你忽略过去这个突飞猛进的动画40 年。在无国界的动画世界里,它表现了最早的跨国界影响力,引发了日本漫画教父手塚治虫的漫画代表作《我的孙悟空》诞生于世,这是一个不可逆转或改写的因果事实。获奖记录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78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奖、1982年厄瓜多尔第四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第二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2《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片长:20分钟点击边框编辑视频凤凰网文化频道剧情简介影片开头是银幕上出现一本素雅的中国画画册,封面打开后,是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镜头渐渐向画面推去,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动起来,它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于是开始寻找妈妈……它们经过误认金鱼、螃蟹、小乌龟、鲶鱼为自己妈妈的一个又一个波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本片为世界首部水墨动画,影片根据方惠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影片里小蝌蚪活泼可爱,犹如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法国《世界报》评论这部影片时赞扬说:“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漫画家方成说:“这部片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两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象是走进了艺术之宫。”获奖记录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奖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儿童和青年节二等奖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3《牧笛》1963年片长:20分钟点击边框编辑视频凤凰网文化频道剧情简介初夏的早晨,江南田野上,一个口吹短笛的牧童在骑着水牛放牧。牛儿在一旁吃草,牧童在树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梦:他的牛突然不见了,四处寻找,发现水牛正在欣赏飞流千尺的瀑布,自己的呼唤竟不能让它离开。牧童从风竹发出的音响受到启发,削竹为笛,吹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这音乐比瀑布更加动人,水牛终于回到牧童身边。牧童从惊喜中醒来,他忙吹笛唤牛,骑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悠然归去。 随着牧童的脚步,小桥流水、绿柳成行、竹林幽深的江南小景,以及崇山峻岭、飞流千尺的宏大气象在观众眼前展开。影片中气宇轩昂、质朴无华的水牛是根据著名国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为了这部影片,李可染特地画了十四幅“牧牛图”,给剧组作参考。曲笛演奏成为影片叙事的重要元素,并为影片增添了诗意的美。《牧笛》是集诗情、画意、音乐之美为一体的艺术珍品。获奖记录1963年,《牧笛》获得丹麦第三届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4《哪吒闹海》1979年片长:65分钟剧情简介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从中跳出一个男孩,被太乙真人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哪吒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强抢童男童女。哪吒打死夜叉,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第二天,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要李靖交出哪吒。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哪吒闹海》迄今为止都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峰之一(另一座高峰是《大闹天宫》),象征着当时动画电影界的最高水准,成功地摆脱了原著《封神榜》的黑暗色彩,呈现了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美丽童话世界,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堪称出神入化,人物塑造也是极富神采。每一次观赏本片,就仿佛会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年代。获奖记录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青年优秀创作奖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法国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宽银幕长篇动画片奖5《三个和尚》1981年片长:20分钟剧情简介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菩萨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在不久,来了个和尚。两个人抬一只桶,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于是他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三个和尚》是根据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创作的,这部精彩的作品不但没有配音,连音乐都被精简至几声木鱼声代替。人物设计造型更是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在场景造型上,参考了一些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如绘有山、水、庙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画造型的味道,影片还把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并融化在民族风格之中。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获奖记录丹麦第四届欧登国际童话影展银质奖第三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葡萄牙国际国片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1980年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6《天书奇谭》1983年片长:89分钟剧情简介天宫“秘书阁”执事人员袁公私取天书下凡,因泄露天机触犯了天条,玉帝罚他终身看守石壁天书。一天,袁公路遇蛋生,他嘱咐蛋生拓下洞中石壁上的天书,运用天书为民造福。蛋生攻读天书,治蝗救灾,为民除害。狐狸精恨蛋生妨碍其作恶,窃去天书,祸害百姓。袁公到来,将狐狸精压死在云梦山下。袁公自料难逃天庭法网,嘱蛋生赶快把天书文字记在心里,用一把神火将天书烧尽。霎时雷电交加,玉帝圣旨下达,将袁公擒归天庭问罪。在经历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装饰味道极浓的美术风格之后,《天书奇谭》则采用了更为细腻的工笔重彩的艺术风格,更有“吴门画派”的影响贯穿始终,影片中的高山、田野、池塘、柳树、寺庙、街市、皇宫等等,无论浓墨重彩或是轻描淡写都是与影片的风格配合得天衣无缝,创造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古代江南景象。中国味十足的美术设计在这部影片里也达到了顶峰。获奖记录丹麦第四届欧登国际童话影展银质奖第三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葡萄牙国际国片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1980年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7《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1992年 片长:6分钟剧情简介屋内天花板上整齐地聚集着12只蚊子,从屋内相继进入了五个人,蚊子对五个人俯冲叮咬,同时画面上用数学等式计算着叮咬的成绩,引发了一系列戏剧效果,发人深思。影片构思独特,富于哲理,导演采用抽象化、象征化、符号化的表现方法以及细节简化、背景淡化的拖法来突出人物,增强了艺术效果。获奖记录第二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F组奖法国安纳西国际电影节教育片奖第五届中国美术电影“童牛奖”优秀美术片奖8《山水情》1988年片长:19分钟点击边框编辑视频凤凰网文化频道剧情简介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老人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壮美的大自然,使少年为之神往。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他,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遥望恩师,灵感突来,他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着心之曲,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含蓄、苍劲的《山水情》,在空灵的山水之间更加重了写意的笔墨,相比之下,画功也尤其显得纯熟,其中还大量使用了古琴曲,也大大丰富了这部美术短片深邃、悠远的人文情怀。该片最大的特点在于充满了隐喻性,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韵味。那把琴是文士某种精神品质的物化;文士在最后离开走向茫茫前途时,除了水墨画出的重重山峦,还有呼呼的风响彻耳际,这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喻。获奖记录1988年获中国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1989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一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大奖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勇与美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从此,中国动画在低龄化继而商业化的定位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什么《黑猫警长》和《西岳奇童》烂尾了?为什么曾拍出《大闹天宫》和《山水情》的美影厂日渐式微?又是为什么,我们开始无比怀念国产老动画?文/关中阿福90年代的盛极而衰:天灾还是人祸?缺乏资金似乎是一个最直白不过的理由,但深层次的问题则是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僵化的国企经营机制。从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起的三十多年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美影厂一直吃的是皇粮,享受财政拨款,国家定价收购、限量生产,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统购统销制取消了。被“断奶”后要自己找出路,这对于多少年来从未真正参与过市场竞争的美影厂来说,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蜚声国际的“中国动画学派”,其实是以宽松的创作环境、一流的美术大师、不计成本的精雕细琢为前提和后盾的。以《大闹天宫》为例,仅人工画稿就超过了7万张,投资成本保守估计也在100万以上,这在上世纪60年代不啻为天文数字。其他的几部“国宝级”佳作,如由齐白石名作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源自齐白石的名作,集中国绘画、诗歌、音乐于一体的《山水情》等,无不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与时间,但与市场接轨后,这些以剪纸、皮影、折纸、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美术工艺为手段的“工坊式”制作模式,显然很难抵得过日本、美国“多快好省”的大分工协作。与之相比,人才的流失则是更致命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起到90年代初,美影厂的原画设计人员走了近四分之三。相关的经济帐很好算——当时美影厂员工的月工资只有一二百元,而东南沿海以及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动辄就开出数千甚至上万元的薪酬,诱惑不言而喻。一个鲜活的例子可以说明“市场的魔力”——1991年,中日合资的兹普拉亚动画公司成立,当时在上海招聘30名原画员、80名动画员和100名着色员,结果前来报考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五千人。以美影厂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动画工厂一度被逼到“人去楼空”的窘境。将美影厂的衰败归于体制与机制的弊端,这几乎是业界给出的标准答案。一切皆属实,无需再赘述。但如果我们再从当年人们的心理层面和精神状态做些解读。也许能更好地厘清这一逻辑的怪圈——1991年之前,我国动画片共获得46个国际大奖,被国际评论界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然而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我国动画片竟然10多年与国际奖项无缘。同样是计划经济实行时期,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前期,为什么国产动画精品层出不穷?而到了九十年代初却又几乎是在一间之间盛极而衰,从此一蹶不振?显然,一切不能都归咎于“市场经济惹的祸”。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等于是把一个封存已久的人才库重新打开了。艺术工作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夺回逝去的青春”“莫让年华付水流”真正成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工作者迸发艺术创作热情的源动力。因为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人才济济加干劲十足,成了八十年代初期动画创作空前繁荣、佳作纷呈的一个重要原因--曾是上译厂第一代配音演员的杨文元先生,在下放青海劳动20多年后,终因拨乱反正,在上世纪70年代末,回到他熟悉的话筒前。他正是《黑猫警长》的配音演员之一。这批建国以来便聚集起来的“老人”直到改革开放初才真正焕发出艺术的青春,而到了九十年代初,他们开始陆续退休淡出。可见,八十年代曾经的“群英荟萃”其实早就是一种人才的透支。改革开放的另一个务实成果,就是电视机开始走入千家万户。这一新鲜玩意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成了当时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最主要的娱乐道具,电视动画片更是成了许多孩子们的开心果。与电视走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的电影院门可罗雀。这让上至主管部门下至制作公司在动画片制作的方向上有了明显的偏好——制作电视动画片、面向电视台供片成了一种共识。(见下图,原载于1989年《中国电视报》)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为日后国产动画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包括面向电视观众而非影院观众制作的动画片过于低幼;仅仅指望着电视台购片以收回成本乃至盈利的单一模式,却未曾料到海外动画可以以免费赠送的形式全面来袭。就在《黑猫警长》断尾的1987年,玩具大亨孩之宝的《变形金刚》登陆计划已在悄然酝酿之中了。最终,就在美影厂的所在地,这部95集的动画片以免费赠送的形式花落上海电视台。此后开始在上海、广东、北京的全国热播。不久,对于中央台提出的免费重播《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请求,动画巨头迪士尼也慨然应允。令人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津津有味的欣赏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之作时,整个主流社会在或泰然接受或颇有微词的应对中,仍然是从艺术性和思想性等方面来评判这些舶来品的优劣。至于这些国际大鳄是如何以旗下动画片为线团,暗暗织起整张产业链大网的,却无人能看清这背后的玄机。不久,当变形金刚玩具横扫中国大陆之时,当年负责本片译制的某负责人方才惊呼上当:“我们这是免费给人家的玩具做广告啊。”与此同时,在经历了“飞船大炮外星人金刚圣衣美少女”的进口动画片潮水般的“洗刷刷”后,中国观众的眼光的眼光也变得挑剔起来。曾经在八十年代初期显得高大上的经典国产之作,此时也已是“泯然众人矣”。包括《黑猫警长》,在某些人的眼中也变得浑身都是“毛刺”了。(下图是当年某位专家对《黑猫警长》的指责之词,原载于1987年《北京广播电视报》)八零后的怀旧心绪:从耿耿于怀到喋喋不休八零后是中国的第一代动画观众,是与动画渊源最深的一代。上世纪80年代初,八零后不仅伴随着《哪吒闹海》、《阿凡提》、《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一些80年代动画作品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同样因为文化解禁和电视兴起,而将那些尘封已久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经典动画尽收眼底,《神笔》、《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这些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动画精品都是在这一时期才重见天日的。 在电视机频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有央视、省台、市台的情况下,在没有网络、光盘、电脑的岁月里,搬个小板凳看动画片之于当时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的八零后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他们的父母,还是如今的孩子,都是无法体会的。当年,看动画片的状态只有两种:“赶上了”和“错过了”;看动画片的选择也只有两种:“看”和“不看”。单一的观看渠道,稀缺的动画作品,是那个年代单调的娱乐生活的特征。在近三十年后,这种只属于一代人、一群人的共同记忆已经成为一种集体共鸣。相同的信息接受源、相同的童年成长轨迹,使得八零后在八十年代经典老动画这个话题上最易牵动心弦,最易找到情感共通的交流基础,这是之前身处动荡年月的父辈和成长于新世纪多元时代的学弟学妹们都不具有的特质。也因此,每每当作为意见领袖的八零后谈到怀旧动画或者八十年代老动画时,作为同龄人的八零后听众总是会积极响应。爱之深,责之切。作为八十年代中国动画市场上促成万紫千红繁荣状态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外国经典动画同样是八零后童年美好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来,这些优秀的海外作品始终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一直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猫警长葫芦娃们已经渐行渐远。如今,当80后早已为人父母,电影院竟然还在放《黑猫警长》和《葫芦兄弟》(虽然经过了重新修复),游乐场的喇叭里居然还在播《黑猫警长》和《葫芦兄弟》的主题歌,这让曾经经历国产动画巅峰时期的一代人难以接受。三十年过去,中国动画的进步不可谓不大。但当低幼动画片长期保持着影院票房亿元俱乐部的冠军头衔时,当原创国产动画片的新生代《魁拔》和《81号农场》等黯然收场时,80后面对正在经历童年的自己的孩子时,心情是微妙的。80后,作为一个拥有最为广泛的共通情感基础的群体,他们对于国产动画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在网络上得以放大,甚至成了精明商家的重要商机。这是怀旧动画总会被耿耿于怀,总会被喋喋不休地吐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 凤凰网文化频道
关注凤凰网文化频道微信,随时收取最新文化动态,抢先占领文化前沿。
凤凰网文化频道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很重要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