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本书是讲一个优秀的男生打赌打女生屁屁同一个学习差的女生接近是打赌为了一个相机

  向大家汇报一下,本人几年前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一文,经过多年的改进和内容扩充,现已成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定为《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当年发布的《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主要是介绍自己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中国同学身上普遍存在的典型学习误区,简要分析了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危害,然后简单介绍了一点外语学习的原理,并探讨了一些正确的外语学习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虽然对外语学习误区分析得比较全面,但对产生误区背后的科学原理介绍得不够深入和精确,对于应该如何制定和采用具体的英语学习策略是也缺乏清楚的论述,造成很多读者就此有不少疑问。当时写作之前并没有提纲,也缺乏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基本上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资料和案例是多年前看的,不但有些已经过时,甚至出现了一些记忆差错问题。而但在国内的环境下,查找相关的资料难度实在太大,很难认真做些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
  本人在2008年辞去了一切工作,重返北美,在大学里的图书馆里租了阅读室,对国外当前外语学习的有效方法研究现状做了更深的了解,对加拿大和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新、老大陆移民们的外语学习和应用情况又再次做了调查,用了四年的时间,重新理清了思路主线,在由浅入深介绍外语学习原理的同时,还融入了近些年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修改了原文中的一些错误,认真补充了大量的新资料和数据,增加了一倍的内容而成书。
  本书的书名是听取了多方意见和出版社编辑的建议后定出的。虽然原帖标题和本书的书名都提到了英语学习方法几个字,但这不是又一本“有关英语学习的方法书”,而是一本“有关英语学习方法的书”。“的”字的位置有这么一点差异,立意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就在几十年前,世界各地的人们还都认为,一定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学习外语的方法,我们需要做的研究工作就是把它找出来。可是,从上个世纪中开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地发现,以前对外语学习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外语学习的原理不但越研究越深入和细化,而且这个所谓的“最佳外语学习方法”,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原来一些著名的、流行的,甚至被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外语学习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被逐一否定和抛弃,之后也再没有新的被公认的外语学习方法出现。目前外语研究学者们共同认可的是:简明和统一的外语学习方法是不存在的! Gass 和 Selinker在他们为语言学专业编写的《第二语言习得导论》中,一开头就这样写到:“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过于复杂的现象,所以无法简化为一个原理。”从七十年代起,外语学习研究和实践,进入了一个否认存在明确学习方法的所谓“后方法时代”。
  那么没有确定的可以描述的学习方法,又如何学习外语呢?这就要求大家在理解外语学习的科学原理后,学会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正确学习策略。在试图搞清楚外语应该怎样去学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白外语“不能怎样去学”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先清楚地认识到外语学习中的一些普遍错误观念,那么正确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才会慢慢浮出水面。所谓先“去伪”才能“存真”。本书的开头部分,正是针对大家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典型误区,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纠正错误观念;接下来的章节是介绍目前外语学习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回顾外语学习研究发展历程,并总结这些成果对我们学习外语的指导意义;最后部分是具体学习策略和教学实践的探讨,并举了世界上现有的一些被实践证实比较有成效的外语教学方式和教学实例。希望能通过介绍和分析的过程,让大家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再次声明,本书并没有向大家宣布发现了一个高明神奇的英语学习方法,而是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分析大家学习外语的各种误区,介绍与大家的外语学习最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都尽量标明了出处),总结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外语学习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其目的是揭示外语学习的原理,让大家能够对外语学习有客观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这是大家能学好外语的前提。从以往的经验看,一些同学在读过原帖后,跳过文中讲述外语学习原理的部分,而专门挑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技巧进行罗列和总结。这种忽略战略只看战术的做法,其实是舍本逐末。而且每个人的情况是很不同的,按照某个统一的做法是很难获得成功的。理通则法明。只要大家真正弄懂了外语学习的原理后,自然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学习方法。
  感谢《光明日报》出版社。承蒙出版社的准许,特将本书的部分内容在本论坛陆续发布。大家如想转载,只需遵守天涯的有关规定即可,本人没有意见。再次感谢天涯社区和这些年来很多读者的鼓励和大力支持,谨以此书作为回报。
楼主发言:61次 发图:8张
  如果自己不经历整个外语学习的艰苦历程,可能无法领略到大哥此书的真谛。在人人浮躁追求速成的当今社会,此书可视为引导学者静而思慧的世外桃源。感谢作者一番苦心。
  第一章 爱之愈深、误之愈切  如果你随便问一下周围学过一些外语的人,在外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大部分都会说是“哑巴英语”。如果问:你认为应该如何学外语?怎样学的效果最好?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回答:  1. 要有外语环境,最好是能出国,在国外的外语环境中不久就会说好外语了;  2. 要尽早多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有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  3. 最好有人能够不断纠正我说外语时出现的错误;  4. 英语不好主要是单词量不够;但背单词太难了;   5. 要学习语法知识;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6. 学习外语就要多背诵,学外语主要靠记忆力;  7. 想要纠正发音,一定要听和模仿标准的、纯正的外语发音;  8. 不会连读,影响了听说能力,所以要练习连读和吞音;  9. 学外语必须不断地做重复练习,Practice makes perfect;   10. 以前我们学的外语是外国人现在都不用的过时英语或书面语,我要学口语。  如果这些答案跟您的基本一致,那么很遗憾地告诉您,您对外语学习的认识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和事实正好相反的。您没看错,我说的正是:“以上这些概念不但错误,而且与事实是正好相反!”大家不用惊讶,分析一下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Strozer在其所著的《成年后的语言习得》一书中这样评述:“如果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关于语言的概念是非常不合理的,那么教语言的方法只能给人带来危害。”误用了不科学的方法,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最可怕的是它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的外语能力带来难以弥补的永久性  损害。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在探讨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之前,一定要理解外语学习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什么,更一定要最先分析我们目前对外语学习的误区是什么。  我们先拿一个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关于纠正发音的误区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一、标准发音   大家一般都自然会认为,要想学好英语的发音,或纠正自己不标准的发音,那当然要去听纯正的、标准的发音啦,最好是专门听地道的英国音或美国音了。可千万不能听一个发音不标准的人的发音,会把我给影响坏了!这样想没错吧?不幸的是,这种想法非常错误。正好相反,想要把发音练标准,最好是多听各种非标准音。也就是说,是通过听各种不准确的发音来把发音练标准的。成年人想要纠正发音,长期只听标准音不但没有效果,大部分情况下反而会使错误更加严重。怎么会是这样的呢?难道我们的直觉都错了?是的,我们的直觉错了!  这一结论,最初是美国语音专家在对日本人说英语的口音研究后发现的。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  骡拉怕路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打日本鬼子的时候,狡猾的日军经常偷袭中美盟军,并且化妆成中国军队或中国老百姓让美军上当。当时美军除了教导士兵们从身高和腿的形状来判断是不是冒充的日军外,还特地发明了一个中美盟军共同使用的战地口令:“Lollapalooza”。因为这个口令中国盟友都能说得非常清晰,跟中文“骡拉怕路杂”发音差不多。但对日本鬼子来说,由于他们说英语时的口音特点是“R”和“L”不分,所以就算是汉语和英语都会讲的日本人,也无论如何说不利落这个口令,是敌是友一听便知,甭想靠学说我们的口令来蒙混过关。美国哨兵当时接到的上级命令是:“一问‘口令!’,对方回答如果叽里咕噜的像是:‘Ro-ra-ba-roosa’,肯定是鬼子,立即机枪扫射根本不用犹豫!”  当时美国的战争部和海军部给来中国参加抗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每人发了一本《中国生存口袋书》,其中有一章叫做“如何发现日本鬼子”(How to Spot Japs),上面就这样讲到:“如果碰到了可疑的人物需要判别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只要让他学说一下‘螺拉怕路杂’,他就冒汗了。”日军想冒充成我中国军民的计划,就这么被他们不争气的嘴给搞砸了。可想当时日军侦查兵潜伏到盟军的军营附近,好不容易偷听到了这个口令,当时也都得郁闷坏了,回去没法交代呀!这要是向小队长报告时叽里咕噜说不清楚,还不得被小队长“三宾地给 ”?    二战时期美军军需特勤部门编写的《中国生存口袋书》  这本口袋书和这个口令在二战后因为有“种族歧视”的成分被禁止使用了。不过当时在抗战期间我们这样歧视敌人的缺陷也没错儿,战后要和平发展了当然不一样了。二战后这个“Lollapalooza”的典故没人提了,又流传出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典故:一日本游客在纽约问路,当地人跟他说:“Turnright at the next light.”日本人暴汗。到底是在下个“右转路口(right)”处右转,还是在下一个“红绿灯(light)”处右转?更有甚者,美国的语言学家Steven Pinker在1992年去日本讲学时,日本的语言学家Yamanashi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说了一个有关日本r和l口音的笑话:“In Japan, we have been very interested in Clinton's erection.”(把election 故意说成是日本口音的erection,讽刺当时克林顿的丑闻)。  由于日本人说英语时的这些口音特点,引得战后美国研究口音问题,多半是以日本移民为研究对象。在这里我们也先声明一下,这一部分有关发音的内容也仅是陈述一下历史事实,不是搞种族歧视啊。
  嘴不教,耳之过  那为什么做语音实验会找日本人呢?大家普遍的回答是:因为日本人说英语的发音很难听。那为什么日本人发音难听呢?以前每次讲课中这么提问,听众总发出些笑声,很多人都回答说日本人舌头硬。其实日本人跟大家一样,舌头并不特殊,发音不准是因为他们的日语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英语有大约44个发音(元音加辅音),而日语只有20来个音。不是听说日语有五十音图吗?很遗憾,日语的五十音中很多音是重复的。比如第一行元音:“阿姨勿爱我” ,(あ,い,う,え,お 的近似汉语发音表示,大家别太较真儿啊!)确实是不同的5个音,但到了第二行“咔叽裤开口(か、き、く、け、こ)”,却是只多了一个音,即辅音“K”,其他是借第一行元音拼出来的(K-a, K-i, K-u, K-ai, K-o),浪费了4个指标;又如Na行“拿你牛奶喏(な、に、ぬ、ね、の)”,又只多了一个辅音“N”,其他仍然是拼出来的……到了最后三行,音都不够拼的了,居然还拿了前面几行一些用过的音来凑数。所以这样不断凑下来,总共没多少真正独立的发音。这个“缺音”的特点,再加上不像汉语中有四声和同音字,其结果就是,同样属于单音节发音的语言,日语说一个词时却必须使用一大串单音的组合。所以用汉语一个单音就能表示的字,日语往往是叽里嘟噜一大串,说得很累人。而当日本人在学说英文时,由于缺音,很多英语中的发音是发不出来的。比如“R”和“L”这两个音在日语中没有,只有一个与这两个发音相近的“ら”音,听起来又像“Ra”又像“La”。(日英双语发音都标准的人,一般认为这个音中含有相当于英语70%的“R”音,20%  的“L”音和10%的“D”音。)英语中很常用的“Read and Write”,日本人只能说成“ Lread and Lright”,听起来像Lead and Light。而当说“Lead andLight”时,他们仍然说“Lread and Lright”,听起来又像“Read and Right”,基本上是“L”和“R”无法区别。有的人“R”说得更好些,有的人“L”说得更准确些,但很少两个同时都说得好。这是个很典型的日语口音现象。由于这两个音的混淆会产生严重误解,所以它也就受到了非常的关注。于是,当时哈佛大学在研究发音问题时,就找了在成年后才移民到美的日本人做实验。首先询问这些被实验者:Read 和Lead两个音,大家知道它们发音不同吗?大家一致回答非常知道。再问那为什么会说错,有的说“我们的口腔结构不同” ,有的说“我们的发音部位跟你们的不同,我们靠前,你们靠后”,也有人说“我们舌头硬,老美舌头软”。这些回答是否正确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专家们接下来做了这样的实验:在不给看拼写的情况下,让这些日本人听一组“R”或“L”打头的词,然后做二选一,比如说:“Right”和“Light”, “Rap ”和“ Lap”。做完了测试,发现答案的正确率是50%。当看到这一结果时,测者和被测者全傻眼了。因为如果是全对了,说明听力本身没有问题,毛病是出在嘴上,那调整一下舌头位置或口型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全错了也不要紧,说明听得出区别但搞反了,以后说的时候掉个个儿也就对了。但答对一半就没救了,因为说明根本无法分辨这两个不同的发音。大家想,如果听不出这两个音的区别,也就说明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发音,这样如何能发出正确的音呢?结论已经出来了:发音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嘴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听不准自然就说不准。其实通过前面讲过的日本游客的笑话,说明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日本人听不出“R”和“L”的区别。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测试成年日本人“R- L”听力分辨能力的网站,大家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同学或普通话标准的同学会得分很高的。  说话发音不准和唱歌走调儿道理很接近。唱歌走调儿是什么原因呀?是不是嗓子不好?不是,主要是耳朵听不准。唱歌走调儿的人在唱的时候,觉得自己唱得挺好的,原因是他们的耳朵听不准音,自己听不出自己跑调了。如果您唱歌并不走调,自己堵上耳朵再唱一个试试,别人保证说您走调了,看来耳朵决定了发音的准确性。  听不严,谁之惰  那么,这些参加实验的日本人都是美国移民,在美国生活了很久,天天听的是标准英语发音,为什么还会听不准?原因是成年人很难准确分辨一个不在自己母语语音范围内的新发音,也听不出自己的发音和新发音的区别。有时自己听着觉得似乎有些区别,但具体哪里不同并不真的明白,模仿的时候自己听着以为发音已经发接近标准音了,其实还有很大差距。难道是成年后耳朵退化了吗?非也。McClelland博士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初次听到一个陌生的外语发音时,会自动在大脑中的母语语音系统中找一个与之近似的母语发音,用来对应这个新听到的外语发音,从而认为听到了的这个外语发音就是母语中的某个音。中国同学听到英文的“we”, 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其发音就是汉语中的“为”,所以说这个词的时候也很习惯地使用汉语中“为”字的发音;英语中[i]和[i:]的发音,我们会认为和汉语中的“一”的发音相同,所以我们普遍都会把“east”[i:st]说成是“yeast”[ji:st],把“it is”[it] [iz]说成是汉语的“一特意思”[ji:t] [ji:s],以及把“v”[v]和 th[θ]的发音,用“w”[w]和“s”[s]代替等等现象。  成年人在初次把外语发音“对应”了母语发音之后,下一次再听到这个外语发音时,都会再强化一次大脑中那个初次建立的对应母语发音的印象。如果无法意识到这个外语发音和对应的母语发音并不一样,那么长期在这种只听标准外语发音环境下,每次都是在强化这个不正确的母语发音,而仅存的一点点分辨这个新外语发音的能力会不断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就算学了十几、二十年外语,听了无数遍正确发音的同学,也丝毫不能改正自已的错误,会一直错误地说下去。大家可以参看1999年4月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关于大脑与外语学习方面研究的报道:“听到外语中的不熟悉的发音,反而会强化自己的母语发音系统。当日本人初来美国时,每次他们听到英语中的‘L’或‘R’发音时,他们日语中的那个单一的‘R’音被激活。长期处在国外的真实英语环境中,不但没有使他们变得更能够分辨新的英语发音,相反在这个环境里呆的时间越长,越会使他们区别‘L’和‘R’发音的听音能力减弱。”(Blakeslee, 1999)  华盛顿大学的 Patricia Kuhl 博士,把成年人学习外语时,在听到外语发音后,大脑首先会在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中去寻找对应发音的现象,称为是 “感知磁石效应(Perceptual Magnet Effect)”(Kuhl, 1991)。她进一步解释了出现这个现象的内部原因是在大脑中建立的“声音概念神经图”。在英语是母语的人的大脑中,对应接受“L”音的脑神经元与对应接受“R”音的神经元是分离的,距离较远,所以听到不同的音后,大脑能准确激活每个发音各自相应的独立神经元,从而轻易分辨两个发音;而成年日本人大脑中反应“L”音和“R”音的神经元是重叠在一起的,在听到“L”音或“R”音后,激活的都是同一处的神经元,于是大脑对这两个不同发音的反应为“听到的是同一个音”而无法分辨。造成这一脑神经结构差异的原因是日本人从小听的日语中没有这两个音的区别,在青春期时,负责听音的脑神经图(神经网络)固化了,长大以后大脑就不再去区别这两个音(Kuhl, 1997)。甚至有的日本人嘴里能够发出这两个不同的发音,但耳朵却听不出区别(Sheldon and Strange, 1982),说的时候自然会经常搞错。日语中辅音缺少,造成日本人说英语时发音很容易混淆,所以这个现象比较容易被注意到。原来耳朵没退化,是脑袋在捣鬼。  哎呦,这样看来,如果不遵循科学的方法,一味地刻意追求只听native speaker的标准发音,搞不好还有坏处!
  拜读过楼主的文章,很赞同提出的很多观点,悲剧的是见了老外还是开不了口
  这个好啊,果断收藏了。希望此作品能为中国的英语教学吹来一阵馨香的去浊之风。
  楼主对鬼子识别的那段是不是搞错了啊?日本人是分不清R和L,但日语里是有L这个音的,只不过被他们写成R。骡拉怕路杂用日语假名写出来就是ロラパルザ,发音差的并不是太多。  不过楼主这里的概念是没有问题的,日本人读一些英文单词真的是非常奇怪的。我这里举一个经常看日本竞技类动画片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的一个词——来八路(ライバル),对手的意思。由于日语中没有R、V和以L结尾的音,于是rival这个英文单词被他们发成了这么面目全非的样子。
  最近才看到漏屋老师的《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还在遗憾07年的时候没有看到老师的文章,而老师已经销声匿迹了  刚刚偶然发现老师正式出书了,惊喜之余赶紧注册账号一定要支持老师,而且老师说已经正式出版,但在网上搜索一下,卓越、当当好像还没有买的,请问下现在已经正式出售了吗?
  据说是一个月之后
  大道至简,再速成的“方法”也只能管用一阵子,此书的目的是要把英语植入到沵的骨髓里,首先通过了解自己,真正让英语成为沵的第二语言,而不仅仅是考试工具。。。
  哎呀,楼上的广告党情何以堪
  看到漏屋老师出书的消息,按捺不住一定要灌灌水。  一直关注着老师,十分钦佩老师的一种对于学问与真理的精神。  纵观茫茫网络,浩浩书城,到处都是有关英语学习的方法,  英语不好的同学们心急如焚,正是这种心理,也让好多人走向迷途。  各种厂家也运用了大家的一个心理而四处散播他们神一样的产品。  它们就像美丽的错误。让很多人有十年还是挣扎在痛苦中的经历。  我以前也和普通学生一样,听着自己英语老师的话,就那样苦苦的学,  然而老是事与愿违。  所以在这一点上,漏屋老师令人眼前一亮的逻辑思维与全新的模式方法让我感觉豁然开朗。。  先顶个
  不知道出的书什么时候有卖啊,还有以后网上可以买吗??、、
  虽然是软文,但还有点意思。
  漏屋老师!!!  你终于现身了!!!  你知道你的学生有多期盼你吗??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  别再消失了好不好啊!!好不好啊!!好不好啊!!!  爱漏屋老师!!超爱啊!超爱啊!!超爱啊!!!
  终于等到漏屋老师现身了
  京城难学“满大人”  汉语“普通话”的英文单词是“Mandarin”,来源是中文“满大人” 的音译,原意是指清朝时期京城里的满族官员(满族大人)所说的官话。英语国家中一般没有一个严格公认的“标准发音”地区,一般认为广播和电影里的发音算是标准,美国的被称为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GA) ,英国是General British English (GB)。而中国则是把京城的语言“满大人”,作为全国公认的官方语言和标准发音。中国各地方言的口音差别很大,甚至比不同的英语国家的口音区别还要大。英国音与美国音之间的区别,可能还赶不上普通话与天津话的区别(天津离北京才120千米)。如果我们小时候(一般是12岁以前)没有说准普通话,成年后大多会有口音,尤其南方同学口音重。因为南方方言缺少几个重要的辅音,造成南方长大的同学说普通话时最吃亏。那应该如何纠正口音呢?如果按一般人的逻辑,天天听标准音就行,那大家天天看《新闻联播》或听广播就能纠正发音吗?当然不行。到北京城住几年就能把“满大人”口音学好吗?结果还不行(小孩子除外)。那找个说标准普通话的人一起生活和帮助纠正行吗?大家就笑了,这种尝试我们都做过很多吧,在口音的问题上,我们一直都是在嘲笑或被嘲笑中度过的吧。我的父母也都是南方人,大学毕业后才来北京。他们在北京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但两人一直是一口南方口音,“呐、勒”(n,l)不分和卷舌音说不好。我跟我哥就一直奇怪,无论我们多年来做多少努力帮他们纠正都不见效果,可为什么我们俩从小就可以分清楚这两个音呀?等到现在明白原因了。  大多数人连自己的语言尚且无法做到靠听标准音去纠正,学外语靠单纯听标准音更不行。众多的深入研究和大范围的科学实验表明,对成年人发音的纠正,各种常用训练方式的效果都很差。研究发现,对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留学生进行的纠正发音,无论是采用教学训练发音,与真人交流纠正发音,自学听磁带纠正发音,还是根本不进行纠正,这几种方式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没有什么效果(Macdonald et. al, 1994)。  尽管可以研究和分析英语发音所使用的口型,面部和口腔肌肉的用力,舌头位置和送气方式等,以及它们和汉语发音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是很难通过对动作细节的精确描述就能实现教学效果的。也就是说,知道了也很难实践。最直接的途径只有让学习者听准音后,再根据听到的自己的发音自行调整。人本身就有天生的模仿发音的能力。想发出某种声音,各种复杂细微的发音动作,是人脑自行协调的。而模仿的最关键点,还是这个头脑中正确“标准”的建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听”得准决定“说”得准。那通过什么途径通过实现听得准来纠正不正确的外语发音呢?  矫枉须过正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纠正成年人的外语发音,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高成年人的听音准确度和分辨能力,更深层地说是需要先在大脑中建立接收新的外语发音的对应脑神经,把他们原来听起来和母语相混的音区分开。语音专家的研究表明,通过对与某一陌生外语发音相近的各种过渡发音进行极端化的对比分辨练习,使大脑做到对这一发音附近容易混淆的发音做到能够区别和分辨,就会提高听音准确度。该领域的权威McClelland 博士,将这种“矫枉过正”的发音矫正方式称为“夸张训练”。有很多人经过仅几天的“夸张训练”就有了明显效果。如果身边有英语发音标准的人能来帮助我们进行“夸张训练”,效果会是非常好的。  在实践中,最好是找英语发音标准的中国同学,他们最能知道你发的那个不准的音到底被你发成了什么音,它和准确音的区别在哪里。具体操作办法之一是让这个发音准确的中国同学,非常夸张地模仿你发出的那个不准确的音,模仿的诀窍是按照你那个不准的发音方式,发出比你更加不准的音,夸张的程度要让连你这个“始作俑者”都能听出哪里不对了,然后再将正确音和夸张发音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够让你听出区别来,更准确地说,是让你的大脑“意识到”这两个音的区别,从而在脑子里留下两个不同的“烙印”(建立两个新的对应神经)。比如让这个同学夸张地模仿你说的“为”,然后对比夸张发出正确的“Weee”,让你比较容易地意识到这两者的区别,接下来让这个同学逐渐减少对这组正确和错误发音区别模仿的夸张程度,直到你的发音和标准发音非常接近并且你都能听出来区别为止。在这个“夸张模仿”的训练中,最好同时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回放给自己听来进行对比。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录音机里自己说话的声音是有一点区别的。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比较容易发现问题进行纠正。这个对比的工作,让母语是英语的老外来做反而做不来,除非他们的汉语发音非常标准。外国人来纠正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他们模仿你时模仿得不像。老外只知道你的发音不对,和他们的不同,但反过来由于“感知磁石效应”原理,造成他们耳中听到的你的那个错误发音,和实际“真实”的错误发音也不同,因为他们也听不准你的这个“错误的发音”。所以他们只能知道你在哪里错,不能知道你错在哪里。大家有点晕了吧。换句话说,就是想给你指路的外国人很清楚地知道你应该去哪里,却不清楚你现在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所以只有外语发音标准的中国同学才熟悉你现在的发音系统,知道你到底把这个英语发音发成了什么中国音。  如果身边没有发音标准的中国同学提供长期帮助怎么办?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靠多听各种非标准发音,自然会产生这种夸张训练的效果。
  漏屋老师,能重新得到您的指导真是太好了~  我们有个QQ群,聚集了很多因为看了您的帖子而开始重新学习外语的同学,大家的水平从一至三阶段不等,一直在很艰难的摸索着,但是因为类似的资料太少,周围也没有水平很高的人,所以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  现在看到您现身,真的是太好了~太好了啊~  您可千万别再消失了~  激动~撒花~  感谢~
  终于现身了,虽然是软文,希望您能在帖子中能和网友互动,我们的问题太多了。
  MY GOD,欢迎王者归来。。。
  漏屋老师终于重现江湖了.
  国人的英语学习方法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实际上这种死记硬背式的英语学习方法完全是南辕北辙,造就了无数只会哑巴英语的童鞋。要真正脱离哑巴英语,我认为陋屋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明路。
  -近墨者赤、近朱者黑  什么是各种非标准音?就是带口音的英语发音。比如德国口音,法国口音,  意大利口音,印度口音,中国口音等“外国人”说英语的口音。比如英文的 “very interesting”,法国口音是 “ vehe indehesdeng”,日本口音是 “ we-lri, in-de-lris-ding”,中国口音是“歪瑞 ,因踹思停”。那为什么多听“非标准音”有利于把发音变“标准”呢?这个原因还是成年人的“感知磁石效应”(Peceptual Magnet Effect)对外语的“准确发音”产生偏差造成的。而不同的口音产生的“偏差”是不同方向的,增加成年人对这些口音“偏差”的敏感度。  所以想要把自己的口音练标准,就要多接触和仔细辨别多种非标准音。当然不仅是靠听非标准音,最好是能够同时把某一个词或句的非标准音、标准音以及自己模仿出的发音进行对比,而且整个过程要带耳机。当经过一段时间仔细听和分辨各种口音的适应训练后,听音敏感度就会提高了,甚至能准确分辨带口音的人来自哪个国家,于是分辨出了自己原来的发音与标准音的区别,外语发音就有了进步的基础。结果是越多接触各种不标准音,自己反而越准确,成了近墨者“赤”,而近朱者“黑”了。  那纠正普通话呢?原理是一样的:听各地人的口音进行比对训练,听力敏感度越来越高,口音就越来越少。这是成年人纠正发音的正确方式,有些电影学院在纠正普通话不好的演员发音时,会采用类似方法。所以成年人要纠正口音,正确的方法不是整天听标准音。跟大家当初想的正好相反吧?现在这一误区应该纠正了。那么儿童学外语时呢?当然是只用听标准音啦!关于儿童和成人学外语的区别,我们在后面章节会进一步阐述。  国内的同学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时,对外教的“产地”很挑剔,对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的老师非常排斥,还有个同学在报纸上骂自己的外教“竟然是爱尔兰人”,大呼自己“被骗了,受害了”。哈,爱尔兰口音不但是英语中最有特点的口音之一,并且在美国有些地区还非常流行。到南卡罗莱纳州的海边城市萨凡纳去走一趟吧,你会感觉当地人很多都在用爱尔兰口音和你讲话,但感觉比大部分的美国南方土垮挎的口音要酷得多。  遗憾的是,国内很多英语老师也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总建议大家只听一个标准音或追一个某国甚至某城市的外国人去交流。某英语培训机构使用的一套学习系统中,有一个由专家设计的,采用45种不同的口音进行对比的语音训练系统,但该学校的辅导老师大多也不明白这个原理,以至于每当碰到学生询问为什么听力系统中有这么多种带口音的英语时,还觉得自己理亏而回避答复,或者敷衍一句说反正你将来会接触各国人说英语的口音,所以要先适应一下等等。学生对这个答复一般都根本不买账,进而对听多种发音更加反感。  关于外语发音的教学和纠正发音的方法,在中国目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矫正发音。社会上有些人自己英语发音很不标准,却在公众面前拿腔拿调地表演一番,妄说什么是外国人发音部位靠后,中国人发音部位靠前,我们的发音部位错了所以发音才不准等等谬论,然后宣布自己发明了什么后部发音、口型雕塑之类的密法,还列一大堆表,画了一坨波形图,让大家把语调分为八种去分析和模仿,纯粹是在那里胡诌八扯。我们现在已经明白,这些人是听不出来自己的发音不准确,所以他们都自以为自己的发音是标准的,当然我们很多发音不准的同学也听不出他的发音有问题。其实只要把这些人说的英语录音,放给发音标准的同学听一下,就真伪立现了。而造成大家误以为这些人的发音比较“标准”的原因之一,往往都是因为他们“不标准”的方式跟大家不太一样。比如英语中“ two”这个单词的发音,一般中国同学把它发成汉语发音的“兔”固然不准确,而有些人刻意地把它发成是“ tǜ”的音,其实更加不准确,但因为跟大家的发音方式很不同,很多同学误以为这种怪异的发音才更地道,结果走上了歧路。噢,对了,把他们当做一种典型“不标准音”放在夸张训练中,倒是对纠正自己的发音非常有作用。
  神龙再现。。。。。。。。。。。  。。。。。。。。。。。。。。。。  。,,,,,,,,,,,,,,,,  我先占位留名。。。。。。。。。。再抱着崇敬的态度学习。。。。。。。。。  去年看了那个帖子,而今在美国的实验室里上网看见这个。。。。。。。。
  向大师致敬,我在费城,所以发帖时间反而晚出来一天,原来老师半夜发帖,可敬可叹。。。。。。。。人在美国大学城,真是什么口音都有,先后和我同住的有荷兰大妞两个、印度妞一个、日本小伙一个,同时西班牙大妞一个,法国大妞一个,外加韩华裔美国人,泰国妞两个,我真是搞不懂啥是标准音了。。。。。。。  最突出的无非日本小伙,超强听力,一听我就想笑的发音。。。。。。。。。  静待大师发帖,晚点再拜读!
  继续拜读!
  如此好贴不能沉了啊,让更多人看到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顶起来!
  漏屋老师,您好啊,您终于回来了,我们有一大堆您的粉丝天天聚在网上讨论您的东西呢 :)   感谢漏屋老师,具体要感谢的内容这里就省略一千字了。  另外 漏屋老师,非常迫切的想问您: 你在上一篇帖子的最后引用佛陀的那段话的出处? 因为我连和尚都问了好几个了,没人知道是哪部经典里的。
  强烈支持啊!
  漏屋外语500超级群 等待你们的加入
  @lhzcarolsun
09:28:18  漏屋老师,您好啊,您终于回来了,我们有一大堆您的粉丝天天聚在网上讨论您的东西呢 :)  感谢漏屋老师,具体要感谢的内容这里就省略一千字了。  另外 漏屋老师,非常迫切的想问您: 你在上一篇帖子的最后引用佛陀的那段话的出处? 因为我连和尚都问了好几个了,没人知道是哪部经典里的。  -----------------------------  先答复lhzcarolsun:  “不要相信只凭听说的任何事物。不要相信那些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说。不要因为众人都这么说而相信它。不要因为经典上的记载而相信它。不要因为是权威、导师、或长辈的教导而相信它。当你经过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事物与原则一致,并有助于个人与大家的善行与利益,才接受和实行。”  您是指这一段吗?此段文字摘自维拉哥达.萨拉达(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真理的宝藏-法句经》。在南传佛经《葛拉玛经》中也有记载。  佛陀这段话,也正是概括了本书写作的指导思想。佛陀是教育弟子要认真地分析和仔细地观察,事物(表明现象)与原则(背后规律)是否一致。事物指的是感性的认识,原则指的是理性的分析。所以佛陀教育大家要走出一条理智求证之路而不是做简单的信徒。而他自己正是遵循这个原则,最终洞彻了真理。  我们学习、做事、做人,又何尝不当如此呢?在英语学习中很多误区的产生,大多都是观察到现象后没有加以分析,凭直觉就下结论,听传言就相信而造成的。如果对观察到的现象努力去分析和求证,真相和方法就会显现,各种谬论和骗子的言论也就在阳光下如雪化。
  所言极是
  漏屋老师终于来了,支持新书《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买来看看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作者:漏屋  原价:36元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新华书店一周后上市  当当网也是一周后上市  弱弱地吼1句:漏屋老师!您连出版的书都不肯亮出大名!!看来我们要一直叫您漏屋老师了!!爱漏屋老师!!
  @我叔叫胡立阳
18:37:43  漏屋老师!!!  你终于现身了!!!  你知道你的学生有多期盼你吗??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  别再消失了好不好啊!!好不好啊!!好不好啊!!!  爱漏屋老师!!超爱啊!超爱啊!!超爱啊!!!  -----------------------------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作者:漏屋  原价:36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的新华书店一周后上市,外省就慢点了  当当网页是一周后上市  弱弱地吼1句:  漏屋老师怎么连出版的书都不亮出真实的大名呢!!知道您不慕名利,但是....  算了,看来我们得一直叫您漏屋老师了!  好想听听老师的故事额.....
  说到底,英语学习没有捷径,只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即使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需要努力,再努力,再再努力……方能学成。并且学习英语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如果学学停停,就很难学有所成。那就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是自己态度的问题了。
  @我叔叫胡立阳
18:37:43  漏屋老师!!!  你终于现身了!!!  你知道你的学生有多期盼你吗??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  别再消失了好不好啊!!好不好啊!!好不好啊!!!  爱漏屋老师!!超爱啊!超爱啊!!超爱啊!!!  -----------------------------  @我叔叫胡立阳
15:39:55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作者:漏屋  原价:36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的新华书店一周后上市,外省就慢点了......  -----------------------------  楼上这个家伙给出版社打了很多电话,还在群里说漏屋老师晚上会来回他的帖,嘿嘿
  @lhzcarolsun
09:28:18  漏屋老师,您好啊,您终于回来了,我们有一大堆您的粉丝天天聚在网上讨论您的东西呢 :)  感谢漏屋老师,具体要感谢的内容这里就省略一千字了。  另外 漏屋老师,非常迫切的想问您: 你在上一篇帖子的最后引用佛陀的那段话的出处? 因为我连和尚都问了好几个了,没人知道是哪部经典里的。  -----------------------------  @漏屋
10:42:18  先答复lhzcarolsun:  “不要相信只凭听说的任何事物。不要相信那些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说。不要因为众人都这么说而相信它。不要因为经典上的记载而相信它。不要因为是权威、导师、或长辈的教导而相信它。当你经过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事物与原则一致,并有助于个人与大家的善行与利益,才接受和实行。”  您是指这一段吗?此段文字摘自维拉哥达.萨拉达(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  -----------------------------  谢谢漏屋老师,领教了,我把这个经典要再去告诉和尚师父和国学老师了。
  期待老师佳作,漏屋老师~~!!~!!~~~
受益很深,感谢老师的成果。
  真心谢谢你,漏屋老师,看了你以前的帖子,使我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以前五前的事,我现在渐渐有英语思维了。
  @a_hang01
20:34:44  漏屋老师,能重新得到您的指导真是太好了~  我们有个QQ群,聚集了很多因为看了您的帖子而开始重新学习外语的同学,大家的水平从一至三阶段不等,一直在很艰难的摸索着,但是因为类似的资料太少,周围也没有水平很高的人,所以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  现在看到您现身,真的是太好了~太好了啊~  您可千万别再消失了~  激动~撒花~......  -----------------------------  麻烦把QQ群发给我,我也是个苦逼的学生党啊。
  @lhzcarolsun
09:28:18  漏屋老师,您好啊,您终于回来了,我们有一大堆您的粉丝天天聚在网上讨论您的东西呢 :)  感谢漏屋老师,具体要感谢的内容这里就省略一千字了。  另外 漏屋老师,非常迫切的想问您: 你在上一篇帖子的最后引用佛陀的那段话的出处? 因为我连和尚都问了好几个了,没人知道是哪部经典里的。  -----------------------------  哦?能把这句话发出来看看吗?
  @我叔叫胡立阳
15:39:55  @我叔叫胡立阳
18:37:43  漏屋老师!!!  你终于现身了!!!  你知道你的学生有多期盼你吗??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知不知道啊!  别再消失了好不好啊!!好不好啊!!好不好啊!!!......  -----------------------------  我们的漏屋老师人不在江湖,江湖上却留下了他的传说啊。
  @这是一个圆点
18:00:07  麻烦把QQ群发给我,我也是个苦逼的学生党啊。  -----------------------------  因为原群人数已满,现特建漏屋外语500超级群,欢迎大家加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a_hang01
21:29:02  @这是一个圆点
18:00:07  麻烦把QQ群发给我,我也是个苦逼的学生党啊。  -----------------------------  因为原群人数已满,现特建漏屋外语500超级群,欢迎大家加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大家想的好全面啊~同为苦逼党求加入求指教~
  我也是应用漏屋的理论和方法的极大收益者。  为了大家的共同成功,特成立漏屋英语学习超级QQ群  群号:  欢迎大家加入交流!  大道至简,只有一个字----听
  漏屋回来了!  太高兴了。 关注!
  漏屋老师隐退几年,现在终于现身了,大家非常想念你的哇!老师赶紧把最近几年研究的教学成果分享给大家吧!  还有,您的新书什么时候出版啊,当当和卓越还找不到呢!可以预订吗?
  第一章中有关单纯“纠正发音”的问题,就先说到这里。国际上有关矫正发音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有相当多的成果,近年多集中在脑神经学的领域。关于口音的现象,产生原因和解决策略,大家可以找到的书籍和资料也比较多,虽说大部分是英文原文的,但都比较好懂。比如 Dr. Jay McClelland 和 Dr. Patricia Kuhl 等人的相关研究。水平既高,又很有可读性,有的在网上就可以检索和查阅到。需要反复啰嗦的是:在真正明白了产生口音的原因和纠正口音的原理后,才会知道如何矫正自己的口音的具体做法。
  多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由于本人身在国外,对于书上市具体情况的了解起来比较慢,正不知如何回答大家的询问。还要多谢楼上几位大侠打听到有关拙作的出版信息。  说完纠正发音的问题,本书接下来的一节本来是分析外语环境的问题。但在原来《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一帖中,对很多同学相信出国,或者在外语环境中外语就会学得快的误区,做了很多分析和解说。这次虽然又增添了些新的内容,包括了一些有关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数据,但是对于读过原来帖子的同学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我们先跳过这两节,把下面一个比较紧迫又比较复杂的问题说明白后,再回过头来看外语环境的问题可能更清楚。  下面就接着往下说了。
  四、言早必失  大家在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希望能够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敢于开口,尽量多、尽量早地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这样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很多同学也非常希望找到一起练习口语的同伴,有不少同学利用网络的便利用英语互相交流,希望通过主动开口说外语来提高。这样做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吗?我们来看一下。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日本青年画家 Wes,被美丽的夏威夷吸引,二十几岁移民到此。 Wes性格外向开朗,乐于与人交往。他不但有大家羡慕的英语环境,还有个“ Native Speaker”的室友。 Wes没有呆在美国的日本移民圈子,也不封闭自己,而是一到英语环境中就努力用英语与当地人交流。同时为了谋生,他在办画展和卖画时更是离不开使用英语交流。但几年过去了, Wes的英语交流甚多,进步甚少。语言学家Schmidt从Wes来美国之前一直观察到他来美国后数年,对他在美国生活期间的英语使用情况,更是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他的研究结论是:Wes到美国几年后,使用英语比刚到美国时更自如了,但英语水平和能力很低,错误百出,说话经常让 Native Speaker误解或摸不着头脑。 Schmidt对他在美国生活五年后的英语水平,和他刚到美国时的英语水平进行对比后,得出来的结论是 :“几乎完全没有进步!” (“ Hardly improved at all!” Schmidt,1983)   Wes想要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愿望非常强烈,他意识到自己的英语不对劲,但又苦于提高不了。下面是他在美国几年后所说的英语原文,大家可以看到他的问题:   “I know I’m speaking funny English, because I’m never learning. I’m just listen, then talk, but people understand, well, some people confuse, before OK, but now is little bit difficult, because many people I’m meeting only just one time, you know demonstrations everybody’s first time, sometime so difficult, you know what I mean? Well, I really need English more. I really want speak more polite English, before I’m always I hate school, but I need studying maybe school. I don’t have time but maybe better, whaddya think?”(Gass and Selinker, 2007, P335)   Wes的案例引起了很多专家的重视,因为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且经过语言专家们长时间系统地追踪分析,深入的纵向研究的标准案例。对这种“Wes现象”,有很多人在探究原因,也有很多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现在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解释是:当外语学习者在自己的外语交流能力很低的时候,过早地,积极地在自然外语环境中跟native speaker去交流,会扼杀了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沉默期”( Silent period),反而造成语言水平难以提高。   Wes 性格开朗外向,一到美国就主动和当地人交流,尽管自己英语能力还很低,但为了实现沟通的目的,Wes努力地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确是很快实现了用简单的,自创的,东拼西凑出来的低水平中介语(interlanguage)进行交流,英语能力很快被固化在了一个低水平上。一旦这些“自创语”实现了交流的目的,使用的人就会自动依赖于这些有效的自创语的范式去交流,这时不断重复练习的还是他的这些“自创语”。即使继续长期置身于外语环境中,也并不会再进步。( Sharwood Smith, 1994)  可见,在自己外语水平很低的时候过早地开口说外语,不但没有让Wes提高外语能力,反而损失了提高外语的宝贵时机,人为地将自己的英语能力在这种交流中固化在了低水平上。这是语言学中典型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正是   Wes“优越”的外语交流条件,使得语言石化的症状在他来到美国后很快就体现出来了。《鲁式语言和语言学字典》中这样解释:“石化发生于外语学习者认为他们用外语交流方式开始奏效了的时候。”语言学家Ellis认为,一旦外语学习者认为能够实现交流了,他们就会停止去学习更复杂的语言形式了。 Ellis进而总结出成人在自然外语环境中学外语,会是个非常慢的过程( Ellis, 1998)。Hulstijn 更是明确指出,“石化”更容易出现在随意交流的语言环境中( Hulstijn 1989)。  美国不少语言专家对此现象作过认真的纵向的研究比对,很多研究对象都是亚洲人。除了前面 Schimdt对日裔的 Wes的研究外,另一位专家 Lardiere的长期研究对象,就是一名美籍华人 Patty女士。 Patty 16岁从中国大陆去香港上高中,在香港已经接触了不少英语,22岁时移民美国,在美国读了大学本科外加 2年外语辅导班,接着在美国读 MBA,毕业后在美国的英语环境中工作,自己的老公是个不会中文的英语 Native Speaker,她在家中和老公孩子使用英语交流。 Lardiere对她进行了长达 12年的跟踪研究,在 Patty来美居住23年后,测试发现她的英语尽管流利,但表达中的语法错误仍很普遍,比如在该使用过去时的时候, Patty只有 1/3的情况正确使用了过去时( Lardiere 1998)。 Wes是开口过早,在低水平就出现了石化的案例,而 Patty则是稍高一些水平被石化的例子。 Patty的情况,在长期生活于国外的华人中也很具有代表性。  那么什么时候开口适合跟老外交流,最有帮助而没有害处?简单说是要在自己的外语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才行!很多同学说:这不是废话嘛!我就是要提高水平才想去跟外国人交流的,已经高了我还担心什么。 Well,说这是“废话”也不为过,可见专门为了学习外语去跟老外交流,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都并非是必要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甚至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平时听到的“要尽早开口说,要多找人用外语交流”的建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可能是个非常错误的,有害的建议。在国外的广大中国留学生,很多人的口语水平一直提高很慢或者无法提高,主要的罪魁竟然是开口多了和开口早了。现在还在急着找人“练口语”,和想去找老外聊天的同学们,一定要警醒啊!
  以前想要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没方法,自己基本不怎么会英文,后来看到漏屋老师的文章,就研究消化,花了一定的时间,一直用此法,期间花了1年又2个月学完了Rosetta,也不断的听一些原版的如黑猫系列,孩子其实也不是很爱学英文,现在到了第2阶段的最后背单词阶段用anki,supermemo。背一背,其实孩子现在也是3天打鱼,不过他的英文思维还是比较强,口语也比较纯正,跟外国人交流没什么困难。一开始我看到好多孩子学英文很痛苦,花了大量的时间金钱,收效也不大,本人也是初中,高中学了多年跟本没用,就在网上找了很久关于学英文理论的文章,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看到的这篇文章,一直沿用此理论,我就是想让孩子在没什么痛苦的情况下学把英语学好。多谢漏屋老师。
  漏屋老师辛苦了,俺们都正在努力阅读和学习中。。。  可见,在自己外语水平很低的时候过早地开口说外语,不但没有让Wes提高外语能力,反而损失了提高外语的宝贵时机,人为地将自己的英语能力在这种交流中固化在了低水平上。这是语言学中典型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过去很多英语老师和专家都说过多开口说英文,早点练习英文口语,现在看来。。。误导大众了哇!  我们平时听到的“要尽早开口说,要多找人用外语交流”的建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可能是个非常错误的,有害的建议。在国外的广大中国留学生,很多人的口语水平一直提高很慢或者无法提高,主要的罪魁竟然是开口多了和开口早了。现在还在急着找人“练口语”,和想去找老外聊天的同学们,一定要警醒啊!  说得好!以后一定引以为戒!
  我认为非常有道理。。。老师请继续更新啊
  有实力软自身跨出国门的,多在外国的入学考试中获得高分,自己早是国内大学中的佼佼者,有哪个英语功底不深的?对于这些人,缺的就是说了。而且越早越多越好,这是现实,至于在国内多年多年不肯真正下功夫学得人,肯定就是言早必失了。
  所以已经在国内学得差不多的人,还是走出去到具体的国家学习为好。
  绝大多数到达美国的人都已经是国内的佼佼者,功底足够了,就缺说,   对这批自然是说的越多越好,越早越好,  而自己学不好的,多是没有真正花足学时的,说早了,错误强化啊。。。。。
10:37:08  第一章 爱之愈深、误之愈切  如果你随便问一下周围学过一些外语的人,在外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大部分都会说是“哑巴英语”。如果问:你认为应该如何学外语?怎样学的效果最好?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回答:  1. 要有外语环境,最好是能出国,在国外的外语环境中不久就会说好外语了;  2. 要尽早多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有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  3. 最好有人能够不断纠正我说外语时出现的错误;......  -----------------------------  骡拉怕路杂,哈哈,漏屋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默!
09:59:56  四、言早必失  大家在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希望能够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敢于开口,尽量多、尽量早地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这样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很多同学也非常希望找到一起练习口语的同伴,有不少同学利用网络的便利用英语互相交流,希望通过主动开口说外语来提高。这样做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吗?我们来看一下。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日本青年画...........  -----------------------------  想问漏屋老师一个问题,托福和雅思的口语考试成绩和您提到的语言僵化【石化】现象有关系吗?是不是口语分数越高,说明僵化的现象越小【譬如,雅思口语7-8分,是不是说明僵化程度很低,更接近NATIVE SPEAKER的水平】?
  @sofeichen
14:21:37  @漏屋
09:59:56  四、言早必失  大家在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希望能够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敢于开口,尽量多、尽量早地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这样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很多同学也非常希望找到一起练习口语的同伴,有不少同学利用网络的便利用英语互相交流,希望通过主动开口说外语来提高。这样做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吗?我们...........  -----------------------------  回答sofeichen同学:  托福和雅思的口语成绩,基本还是相当准确地反映了应试者的口语能力。如果分数高,基本上能说明没有过早被僵化/石化,但分数低却不能断言是被过早被僵化了,只能说明目前交流水平有限。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大量开口乱说过英语,则提高的道路还算是平坦的。但如果心急去过早开口交流,很可能会搞砸。最可怕的是,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绝大部分的人一旦出现了僵化,无论再做什么努力,交流能力一生都无法继续提高了。这个我们后面会有更详细介绍。
19:41:14  @sofeichen
14:21:37  @漏屋
09:59:56  四、言早必失  大家在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希望能够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敢于开口,尽量多、尽量早地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这样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很多同学也非常希望找到一起练习口语的同伴,有不少同学利用网络的便利用英语互相交流...........  -----------------------------  谢谢老师的点拨,哈哈,还好,我平时很少去找外教说英文,都是自己看大片和美剧模仿。偶尔和外国人交流,但是也不怎么深入。【有些东西不知道如何表达,思考一下吧,感觉跟做口译一样,而且说出来的句子自己也不太确定,都是看过的电影里学的一些表达可以做到脱口而出,但是也看场景是否适合】  考雅思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口语练习,反正考试的时候就说了,但是我感觉自己说的语法有些乱,有时候【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句子】我说话的时候不假思索就说出来了,但是一些不确定的思想,感觉表达起来很困难,于是乎就“东拼西凑了”一些凌乱的句子【也不确定语法对不对】  最后我雅思口语是6.5分,今年2月25日考的,不太理想,觉得可以吃7.5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莫非我也受“僵化”的影响? PS:我语法真的很烂,虚拟语气什么的一马虎,反正听到的句子,我觉得理解正确的,一般都是老外给的反馈和我思考的结果差不多吧,不知道这样学习方法对不对?  老师这样一说,我以后更不乱“说”英语了,我没事也不找美国外教交流了,哈哈。到底如何才能越过这个坎,希望老师继续讲解下面的文章。
19:41:14  @sofeichen
14:21:37  @漏屋
09:59:56  四、言早必失  大家在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希望能够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敢于开口,尽量多、尽量早地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这样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很多同学也非常希望找到一起练习口语的同伴,有不少同学利用网络的便利用英语互相交流...........  -----------------------------  最近看的美剧就是PRISON BREAK,反复一直看,1-4部反复看,不是一集一集重复看,而是1-4部全部看完,再重复的,从头到尾一次字幕也没开过。感觉现在听不懂对白也知道剧情。大概计算了一下,多数对白都可以听清楚,也可以复述出来,但是还有一少部分模仿不出来,听不清楚。  最郁闷的是,有些对白听清楚了,但是还不懂啥意思【即便字幕都可以听写出来,但是意思就是拿不准】。  我越狱以前看过中文字幕的,大致了解剧情内容。所以是不是遵循了自上而下的原则。而且越狱觉得虽然动作也不算太多,但是比起FRIENDS,FRASIER和THE BIG BANG THEORY应该算内容很直观的了。 最近一直找动作多的影片,但是也难找到很完美的,所以就凑合跟着越狱看了!觉得看了有7-8遍了吧,但是碰到个瓶颈,有些对白怎么听也听不懂,或者怎么听也听不清楚,有时候打开英文字幕,回头还是听不清,郁闷,字幕感觉对我没用吧? 而且听懂的东西,除非是特别简单的,一般还是用的时候想不起来。
  回复第64楼,@漏屋  @sofeichen
14:21:37  @漏屋
09:59:56  四、言早必失  大家在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希望能够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敢于开口,尽量多、尽量早地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这样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很多同学也非常希望找到一起练习口语的同伴,有不少同学利用网络的便利用英语互相交流,希望通过主动开口说外语来提高。这样做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吗?我们...........  -----------------------------  回答sofeichen同学:  托福和雅思的口语成绩,基本还是相当准确地反映了应试者的口语能力。如果分数高,基本上能说明没有过早被僵化/石化,但分数低却不能断言是被过早被僵化了,只能说明目前交流水平有限。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大量开口乱说过英语...  --------------------------  我听一篇外国学外语专家说过,有一个实验,一群成年人学英语听了一年,什么也不说,结果就自然而然会说了,他自己好像学西班牙语的,  
  @kgdka
21:21:09  回复第64楼,@漏屋  @sofeichen
14:21:37  @漏屋
09:59:56  四、言早必失  大家在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希望能够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敢于开口,尽量多、尽量早地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这样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很多同学也非常希望找到一起练习口语的同伴,有不少同学利...........  -----------------------------  谢谢啊,哈哈,不是吧,那我也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反正现在离出国申请还有半年多时间,继续沉默一段时间不说英语?
  建议大家看看连派英语,他们讲到了英语学习的核心原理。
  @guitarmanzw
12:26:22  有实力软自身跨出国门的,多在外国的入学考试中获得高分,自己早是国内大学中的佼佼者,有哪个英语功底不深的?对于这些人,缺的就是说了。而且越早越多越好,这是现实,至于在国内多年多年不肯真正下功夫学得人,肯定就是言早必失了。   -----------------------------  Guitarmazw 所言极是。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具体说是自身外语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外语环境才更有可能是有益的语言提高环境。  在目前留学门槛越来越低,留学生数量暴增的情况下,留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是不断在下降的,这个国外外语环境的矛盾自然就很突出了。现在外国留学生是国外很多大学主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是一些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比如澳洲和英国),所以他们的动机当然是留学生来得越多越好。水平高点的学校还能保持高标准的录取,中档的学校很可能玩出“国际班”、“二加二”等,来避免对自己本校毕业生信誉过度的影响,水平差点的学校就大放水,连托福分都不要了。很多学校都鼓励中国同学先出国来上外语补习班,无非是又多了一个挣钱的途径。本人跟一些美国、加拿大大学里英语补习学校的老师交流发现,他们对读过补习班的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得很有限这一事实,其实心里是很清楚的,但你要来他们当然欢迎,这是他们的饭碗。当然一般有点水准的大学都不会同意出了补习班就直接入学,还是需要通过某些考试的。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很多留学生好几年滞留在补习班里学呀学,却怎么都无法通过基本的托福、雅思之类的考试而无法转入大学去学习专业。  国内现在对这些方面的报道已经很多了(比如网易报道的“失落的留学梦”等),但这些报道往往都没有从外语学习的角度上,点出这些留学生英语难以提高的本质的原因,甚至责怪是他们 “长期待在中国人圈子里”造成的。殊不知呆在中国人圈子里,主要是因为语言障碍而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提不高的原因。所以虽然有很多相关报道,仍没有引起学生和家长们的重视。一些人对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没有提高的,简单地认为是这些孩子不够努力,整天就顾得玩儿。其实这些语言学校中的同学,固然有些年轻贪玩,但大部分拿着家里血汗钱来的同学,还是很努力或者很想努力的,其中有不少是发现自己努力交流英语没有起到作用时,才放弃努力开始瞎混的。还没有走出国门的大部分同学,仍然还在认为出国了英语就容易提高很快,把到国外语言环境或者出国读语言学校,当成提高英语的最佳途径。  有的同学出国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决心住在外国人家里(home stay),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 home stay 的同学很快就搬出来了。原因之一是住进去才知道,原来这样做对提高英语没有太多帮助,这个在《告诉你英语学习的真实方法》一帖中已经讲过了,本书中再次具体地分析了这个现象,我们后面会再介绍。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一般老外不太喜欢热闹,连自己的子女大了住在家里都闲烦,更不希望家里住个外人乱哄哄的。愿意提供长期home stay服务的人家,大部分人是真的每个月缺这几百美金。这些人不少是低素质的,他们一般不太会说让英语初学者容易理解的英语。另外这些人居住的区域,不少是治安相对比较差的。  言早必失这个现象,是成年人在外语环境中遇到的一个普遍困境。在英语环境中听的方面提高的困难,包括“因为听不懂,所以听不懂。”等多种原因,这个问题老帖子中有讨论,本书中也有些新的补充,有些同学到了国外也能意识到,所以这个我们后面再回头说;而说的方面提高不快的困难,包括早开口和随意开口的危害,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到了国外也没有意识到,而国内的同学知道的更少,所以我们下面先重点说这个问题。
  同学们,我专门创建了一个漏屋外语交流群,感兴趣的朋友速度进来:  QQ群号:  名称:漏屋外语交流群  创建人:
  @漏屋 70楼   Guitarmazw 所言极是。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具体说是自身外语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外语环境才更有可能是有益的语言提高环境。  在目前留学门槛越来越低,留学生数量暴增的情况下,留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是不断在下降的,这个国外外语环境的矛盾自然就很突出了。现在外国留学生是国外很多大学主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是一些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比如澳洲和英国),所以他们的动机当然是留学生来得越多越好。水平高点的学校还能......  -----------------------------  房东是两个宾大70年代毕业的,受过高等教育,很好沟通,而他们自己的儿子一周回家3小时,女儿一个月回家3小时, BBQ团聚啊。  我发现在这个homestay对我很好,因为有个荷兰女孩、日本男生、印度女孩住在一起,几个月前还有两个其他欧洲小国家的,这一帮人在一起,因为都是英语作第二语言,文化不同,所以周末有的牛好吹,讲讲自己土特产的一面,以及谈论美国白人的不同的一面,日本同学因为发音极差,口齿不清,变成我每天倾诉的对象,因为大家都是外国人,所以都对美国好奇,节假日就一起出去玩,又是一个练英语的环境,当然我们不是小孩,都是各个本国的学者,英语有相当好的基础。  而教堂对华人的免费教育和自己试验室每周的会议必须说话,这一切变成了口语快速进步的基础。
更珍贵的是,他们的BBQ上我认识了一位新中国八十年代留在这样的学者,获得很多有益的指导。所以我决定一直在她家住下来,拒绝了很多中国人的邀请,我害怕和他们住一起不能说英语,他们英语好的大陆人,见了我只想说普通话,不想说英语。  但是自己的英语自学依然不能停止,比如抽时间还得听听力材料,大量的跟读,找到机会把听来的的东西 表达出去几次,才能掌握住。  我想即使出了国,依然逃脱不掉您以前阐述的那些英语学习规律,只不过,出了国在听说读写方面,实际的学时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阅读很可能变成每天6-12小时(有时得是假期加班),美国的大学要求阅读的材料太多,听力是非提高不可的,写东西是被迫的,说无法逃避。。。。。。。。。。。  我在这里见到的太年轻的小孩,确实每天就和中国人在一起,这些孩子多数其实很刻苦,很懂事,为了省钱,愿意住在2-300d 一月住人家客厅,愿意住在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愿意住在马路边很吵的房子,没有在美国大学城亲自看看的中国人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他们也帮助过我很多。我自己所经历所看见的,无法把他们和什么纨绔子弟联系起来,而我相信如果他们可以挺过在美国的一切,除了会像美国人一样缺心眼儿(这可能是个好事),他们的的人格、个性会比在中国成长好得多,在国内完全可能花天酒地勾搭女孩子去了。  真正受益、进步很快的,依然是在国内就一口流利而简单英语的人,我们在阅读能力、听力、简单写作上没有很大问题,出国后需要的只是听、适应,用上四五年时间积累,越说越快,越说越地道。
  希望大师有空的话,发帖稍稍快点,大家很期待。。。。。。。。
  @guitarmanzw
01:11:45  @漏屋 70楼  Guitarmazw 所言极是。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具体说是自身外语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外语环境才更有可能是有益的语言提高环境。  在目前留学门槛越来越低,留学生数量暴增的情况下,留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是不断在下降的,这个国外外语环境的矛盾自然就很突出了。现在外国留学生是国外很多大学主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是一些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比如澳洲和英国),所以他们的动机当然是留学生来...........  -----------------------------  朋友,您在美国,也接触了很多非标准的带口音的英语吧,按照漏屋说的对成年人纠正发音的方式,您应该现在听力也敏感了许多了吧!  美国啊,好地方啊,哈哈,我也想去学习和进修呢!
  @sofeichen
01:28:49  @guitarmanzw
01:11:45  @漏屋 70楼  Guitarmazw 所言极是。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具体说是自身外语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外语环境才更有可能是有益的语言提高环境。  在目前留学门槛越来越低,留学生数量暴增的情况下,留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是不断在下降的,这个国外外语环境的矛盾自然就很突出了。现在外国留学生是国外很多大学主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是一些...........  -----------------------------  我住在大学城里,实在搞不清标准英语是啥,有来自95个国家的学者,学生,说出来,能交流,就算了。街上也是唐人街、意大利市场、非洲街,韩国超市,五花八门。  的确听力会敏感,现在我实力不行,最喜欢和欧洲同学说话,好懂,好沟通,能胡扯很久,美国人也容易沟通,但是一听就知道人家放低、放缓、换正式简单语言屈就我的。。。。。。。。。  再者,漏屋老师指出低层次人的沟通问题其实很实在,就像屋里来打扫房子的黑人大嫂,你问她话也没有几句,来帮买做小工的三人黑人小孩,一脸羞涩,和中国小朋友一样,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黑人街区的人一脸凶相,哪敢去搭话。  最后没有友谊、交情,估计也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多说几句话的人,所以有机会得尽快融入他们的交际圈,糊弄几个朋友倒是很重要,这样可以一起购物、一起兜风、一起party,自然不会缺少说话的机会,话题也是个大问题,这就 不是英语的问题,而是交际手段的问题。
没有人愿意为了说英语而说英语,所以平时上下班、做饭的时候,我只能自言自语重复听到的新闻了。  建议将来出国前先把简单英语练好,再出去深入学习。
  @guitarmanzw
04:14:08  @sofeichen
01:28:49  @guitarmanzw
01:11:45  @漏屋 70楼  Guitarmazw 所言极是。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具体说是自身外语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外语环境才更有可能是有益的语言提高环境。  在目前留学门槛越来越低,留学生数量暴增的情况下,留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是不断在下降的,这个国外外语环境的矛盾自然...........  -----------------------------  虽然没有出过国,听你们一说确实有道理,发音不是真正的问题,能基本上发到位就可以了,就是中央台的英语新闻播音员发音也不是地道,疯狂英语李阳也不地道,就象我们中国人说普通话,带方言的人很多,基本上发准确,大家交流就没有问题。就是美国人,英国人,印度人,澳大利亚人在一起说英语照样聊的不错,他们的发音相差也很大的。所以,我们不能被所谓的地道发音给迷惑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其他的要做,比如,听力,词汇等等。一个人的英语能力是听、说、读、写、翻译、语法和词汇这几个因素的综合表现。
  我很赞成老师的不要过早开口,我在新西兰生活了一年多,我很少说话,只是听,当然这取决于我的努力程度和所花时间吧,我英语基础不好。一年多以后我回中国三个月,一天也没碰英语,再去新西兰途中,机场里面的人说什么我都懂,我要干什么,需要什么我也能要求,不像第一次出国跟个傻瓜一样。回来后突然有想表达的热情,在一周一次的英语课上我终于开口说话,很自信的。但我很注意我说法是否正确,应该说我一开始就很注意说法是否正确。我能初步正确表达一些自己的思维,简单的,清晰的,很多复杂情绪我不去说因为我不知如何适当的表达,发音我也很注意,确实很多发音如果不对会使人误会,当然跟口音不是一回事。现在有一点小成绩就想知道更多,更多正确的表达,正确的说法,这样我才能自信满满,才能去阅读更多,谈到更多。
  @kgdka
21:21:09  我听一篇外国学外语专家说过,有一个实验,一群成年人学英语听了一年,什么也不说,结果就自然而然会说了,他自己好像学西班牙语的,  --------------------------  楼上 kgdka 同学了解到的那个“集中起来一年只听不说的”学习理念,有不少专家在进行这种教学实践,其中以 Marvin Brown 博士的A.L.G.教学法最为著名。在本书中第四部分中,对Dr.Brown 提出的学习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很推荐大家把他的教学实践,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个重要参考。新书的内容比较全面,有20多万字,顺序包含了四个部分:一、外语学习的主要误区和产生的原因;二、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外语思维、单词和语法等学习原理;三、外语学习和教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状态;四、外语学习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外语学习、教学实践。基本上大家关心的诸多问题,从现象到原理再到解决方案,书里面都讨论到了。  借着回复插话的机会,很厚脸皮地写了“软文”宣传了一下拙作。感谢大家的支持。  一些同学提出了几个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如果与目前正在讨论问题相关的,可能会立即回复。如果是在之后将要贴出的内容中会详细讨论的,为了避免跑题,就暂时先不能马上答复,抱歉哈。但之后谈到了这个问题领域时,会尽量照顾到大家之前的问题。所以大家如果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尽管先提出,相信对我定会有启发。先提前感谢下。
  @guitarmanzw
04:14:08  @sofeichen
01:28:49  @guitarmanzw
01:11:45  @漏屋 70楼  Guitarmazw 所言极是。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具体说是自身外语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外语环境才更有可能是有益的语言提高环境。  在目前留学门槛越来越低,留学生数量暴增的情况下,留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是不断在下降的,这个国外外语环境的矛盾自然...........  -----------------------------  接触那么多口音,不但听力敏感度提高了,其实知识量和交际经验也在迅速提升吧。相信继续努力,不用太久应该可以英文更厉害了吧。  有个小想法,如果碰到带口音的外国同学,可不可以争取他们的同意,把他们说话或者演讲的对白您用录音笔录下来,然后整理成语音资料,可以做成锻炼听力的语音材料【仅仅建议啊,如果涉及隐私什么问题的话,就算了哈】,如果可以的话,那就放在网络上共享给喜欢听各种口音的同学。
  @everyoneday
09:29:33  @guitarmanzw
04:14:08  @sofeichen
01:28:49  @guitarmanzw
01:11:45  @漏屋 70楼  Guitarmazw 所言极是。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具体说是自身外语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外语环境才更有可能是有益的语言提高环境。......  -----------------------------  中央电视台的可以当做带口音的英语进行听力练习吧,我曾经坚持听了一段CCTV-NEWS的节目,感觉听力提高了不少。朋友你也可以这么尝试练习下哦
  @clickbyouyou
09:44:22  我很赞成老师的不要过早开口,我在新西兰生活了一年多,我很少说话,只是听,当然这取决于我的努力程度和所花时间吧,我英语基础不好。一年多以后我回中国三个月,一天也没碰英语,再去新西兰途中,机场里面的人说什么我都懂,我要干什么,需要什么我也能要求,不像第一次出国跟个傻瓜一样。回来后突然有想表达的热情,在一周一次的英语课上我终于开口说话,很自信的。但我很注意我说法是否正确,应该说我一开始就很注意说法是......  -----------------------------  问下这位同学啊,您在新西兰读书,碰到当地人讲方言英语吗?就是特别LOCAL的那种,如果有的话,和这些带方言的人交流,算进行某种带口音英语的听力练习吗?
09:55:53  @kgdka
21:21:09  我听一篇外国学外语专家说过,有一个实验,一群成年人学英语听了一年,什么也不说,结果就自然而然会说了,他自己好像学西班牙语的,  --------------------------  楼上 kgdka 同学了解到的那个“集中起来一年只听不说的”学习理念,有不少专家在进行这种教学实践,其中以 Marvin Brown 博士的A.L.G...........  -----------------------------  哈哈,漏屋老师对自己的新书做宣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大家买的才开心呢,哈哈。  老师下次提到哪些国外教学法的话,可不可以列出相关的网站或者相关英文书籍的名字,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上网购买或者查阅相关的英文资料,是不是对学习有些帮助啊?
  @sofeichen 80楼   中央电视台的可以当做带口音的英语进行听力练习吧,我曾经坚持听了一段CCTV-NEWS的节目,感觉听力提高了不少。朋友你也可以这么尝试练习下哦  -----------------------------  你讲得不错,我也是通过中央台的英语新闻练习的,这也是连派英语的创始人黄老师强烈推荐的。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央台英语新闻是从我们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自己的思维也已经形成,所做的是英语表达出来而已。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的发音,有美国的,有中国的,还有印度的一个小伙子,跟国外连线也有很多外国人。还有一点,学习英语一定要跟时效性联系起来,尤其单词。这点是我们在国内学习所缺少的,大家不要迷恋国外的什么资料,其实中央台也有很多外籍专家写稿和把关的,根本不是问题。
  @everyoneday
10:55:27  @sofeichen 80楼  中央电视台的可以当做带口音的英语进行听力练习吧,我曾经坚持听了一段CCTV-NEWS的节目,感觉听力提高了不少。朋友你也可以这么尝试练习下哦  -----------------------------  你讲得不错,我也是通过中央台的英语新闻练习的,这也是连派英语的创始人黄老师强烈推荐的。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央台英语新闻是从我们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自己的思维.....  -----------------------------  除了新闻播音员来自世界各地外,其实CULTURE EXPRESS,DIALOGUE,还有CROSSOVER【海客谈】这些节目也不错,貌似里面也有很多带口音的报道和对白,尤其是DIALOGUE,天南地北的名人之类的,口音很杂,反正很多时候我听不太懂,哈哈!我听力有待提高哇!尤其是这个DIALOGUE,没有CROSSOVER好懂。
  @sofeichen 84楼   除了新闻播音员来自世界各地外,其实CULTURE EXPRESS,DIALOGUE,还有CROSSOVER【海客谈】这些节目也不错,貌似里面也有很多带口音的报道和对白,尤其是DIALOGUE,天南地北的名人之类的,口音很杂,反正很多时候我听不太懂,哈哈!我听力有待提高哇!尤其是这个DIALOGUE,没有CROSSOVER好懂。  -----------------------------  Crossover是日常交流的节目,容易懂。dialogue主要是社会时事的评论,难一点。不过按照一定方法,正确地坚持听很快会突破的。
  老师请继续写帖子!
  顶!准备买书!  
  恩,漏屋老师很多理论与他们的互通有无,那个外国的老师是AJ.hoge.他教的英语叫Effortless English  ,他叫人记忆单词的方法也和老师说得差不多,就是加上动作,如peak就加上山峰的手势,然后Emotional peak就表现得情感 上的高峰一样的动作,他说一遍我就记往了我就听他说什么Emotional peak ,super emotional.还有他说成人和儿学一种语言,两种人可能都不会犯错,但儿童一定不会犯错,成年人就不一定了。他还鼓励学英语之前要先想开心的事,听听音乐,将情绪调动起来再开始,对以考试为目的有语言学习进行了抨击。还有叫学习者忽略air correction,不知道有没有听错,他说的方法我都是听的,也不知道有没有误解他的意思,祝老师的书大卖,为挽救那些深受不正确方法的外语学习者找到一条正确的路,我是你的受益者,谢谢!
  老师说得和一个叫AJ.Hoge的外国老师说得很多方法都互通有无, 我也是偶然在下载商务英语里下载到他的演讲的,我也是听得学习方法,至于我能听懂,也得益于漏屋老师的帖子指明以后我自己的进步。  他在演讲中说道,学英语要去听,learn like a child,他说两种人学英语只有儿童不会犯错,而成年人可以达到和成年人差不多的效果,因为儿童从不翻译,而成年人先翻译成自己的语言。  接着,他介绍了记忆单词的方法也和老师你说得差不多,用上Action。比如说peak,用两手做一个山峰的手势, emotional peak,就做一个情绪上很super的动作,这样我看一遍就记住了,他同时很反对以考试为目的的语言学习.
他还说,要达到很好的效果的话,学习之前要先热身,先想一下让你最开心的事,如谈恋爱,再听听喜欢的音乐再开始。  还有就是不要太纠结于air correction.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听错,他的方法我都是mp3里听的。  祝老师的书大卖,当然我也会买一本来收藏,让大家走出学习语言的误区,真的感谢有你们这样研究学习方法的老师|!才让我们少走弯路。
  .......顶
  几年后,可以再听老师成系统、体系的高见,非常高兴,盼新书尽快发售,顶!
  /5591687.htm  漏屋老师新书可以在中国图书网订购了,哈哈!大家欲购从速啊!
  @sofeichen
10:42:47  @guitarmanzw
04:14:08  @sofeichen
01:28:49  @guitarmanzw
01:11:45  @漏屋 70楼  Guitarmazw 所言极是。一般来说高素质的,具体说是自身外语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外语环境才更有可能是有益的语言提高环境。......  -----------------------------  我想过这个问题,但后来我想与人交往,交流情感、交流某种实质内容还是主要的,我在中国教海外学生(主要是第三世界的)的时候发现,他们在中国很难遇上对他们比较乐于帮助他们的中国人,于是自己出国前半年,给他们帮过很多忙。相对于美国人对外国人,中国人其实相对包容心要差得多,如果每一次谈话都像有功利心一样把语言学习放在首位,估计别指望会有个朋友了。。。  昨夜和两个美国博士生,一个很小在新加留过学的女博士去喝酒,后来那女的说英语说着说着和自己小组的哥们抱在一起大哭,泣不成声。。。我在旁边听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变成完扑克、BBQ、跳舞什么的,再一次感受到发音的问题。
要学到泣不成声依旧流畅表达,估计切换到全英语思维去了。 另一个境界啊。
  @kgdka
20:35:07  老师说得和一个叫AJ.Hoge的外国老师说得很多方法都互通有无, 我也是偶然在下载商务英语里下载到他的演讲的,我也是听得学习方法,至于我能听懂,也得益于漏屋老师的帖子指明以后我自己的进步。  他在演讲中说道,学英语要去听,learn like a child,他说两种人学英语只有儿童不会犯错,而成年人可以达到和成年人差不多的效果,因为儿童从不翻译,而成年人先翻译成自己的语言。  接着,他介.....  -----------------------------  AJ.Hoge的材料非常有意思,我曾经听过大概8个月吧,几乎和漏屋老师的某系理论融合,由简到繁,简单问题诱导回答,这些材料非常的实用,同时让自己对英语教学方法有了很多思考。  我曾经看到论坛有人大骂这个人,每天听2小时,每周听5天以上,听三个月什么 太费劲什么的,
其实这点学时都不能承受,也就学不好啦。 我听那玩意有时一天听他五六小时的说。
  @guitarmanzw 93楼   我想过这个问题,但后来我想与人交往,交流情感、交流某种实质内容还是主要的,我在中国教海外学生(主要是第三世界的)的时候发现,他们在中国很难遇上对他们比较乐于帮助他们的中国人,于是自己出国前半年,给他们帮过很多忙。相对于美国人对外国人,中国人其实相对包容心要差得多,如果每一次谈话都像有功利心一样把语言学习放在首位,估计别指望会有个朋友了。。。  昨夜和两个美国博士生,一个很小在新加留过学的女......  -----------------------------  不好意思,我光顾着思考如何提供多种口音的语音材料了,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感情交流和包容心。。。实在不好意思。  话说这个英语要练到泣不成声依旧流畅表达的境界,好像是个很了不起的境界呢。期待自己也可以某一天达到这个阶段!
  @sofeichen 95楼   不好意思,我光顾着思考如何提供多种口音的语音材料了,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感情交流和包容心。。。实在不好意思。  话说这个英语要练到泣不成声依旧流畅表达的境界,好像是个很了不起的境界呢。期待自己也可以某一天达到这个阶段!  -----------------------------  有机会可以交到一个外国朋友,无论是非洲某国、印度、还是巴基斯坦人、欧美黑人白人什么的,都是珍贵的,且不说得到一个好朋友的珍贵,对学英语也很有帮助,更可以体会不同的文化冲突,语言也有很多活化的机会。
我不是专业学英语的,对教学法也不懂,只是从人和人交往上想这个问题。  在中国的时候,我和毛里求斯的一个同学很要好,结果认识了很多外国人,第三世界的,一起过节、一起做饭、一起逛街,经常一天聊天6小时、8小时以上,就是说汉语也很累啊,那一段似乎是进步最快的时候。
到美国大家很多时候不太说话,结果认识到比较感觉好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现在有了两个美国的哥们,经常体验到文化的冲突。。。。。
这一切应该都算作学英语过程中口语学时的积累。
  哈哈,楼上的大侠,你的经历我也看过,你好像是去国外留学的医生吧,你请了一个美国的外教,还有美女中教,后来中教吃不消教你了,不知道追哪个外国姑娘去啦,很敬佩你的毅力啊,。。
  @everyoneday
21:34:22  建议大家看看连派英语,他们讲到了英语学习的核心原理。  -----------------------------  除了广告和吹嘘效果看不到半点原理。  归纳起来他那个网站就说了2件事,1是传统的方法都不行,2是我总结了若干方法,3,交钱吧。  半点内容都不透露出来,一个实例都不举就想让人交钱,这不太符合销售的道理。  快步英语同样是遮遮掩掩有部分保密,但毕竟人家那么多免费语音视频资料,让人对曲刚的发音就是服啊,用了有用才会有购买的欲望,改改自己的营销方案,你们的课程或许能卖好一点。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赌打光屁屁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