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至2月5日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ppt风速

主要气候因素&
主要气候因素
 & 一、云量与日照 & 1.云量 & (1)各月平均总云量 & 陕西黄土高原各地年平均总云量在4.5~6.0之间,并且南部较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的分布特点。如富县为5.7,榆林为4.3;吴旗为5.5,绥德为5.0。 & 各地月平均总云量,随季节不同而有区别。10~2月,即秋末和冬季,总云量少,一般均在3.0~5.0之间。3~9月,即春、夏及初秋云量较多,一般在5.0~6.5之间,特别是夏季云量为最多(见表4.1)。 & (2)晴天日数与阴天日数 & 气象部门规定,当总云量少于2成时为晴天。陕西黄土高原全年晴天日数较多,其分布的总特点是北多南少,东多西少。榆林地区各地约90~115天;延安地区东部的子长、延川、宜川、黄龙等地为80~110天左右;延安地区西部的吴旗、志丹、甘泉、富县、黄陵、宜君以及洛川等地为70~80天;最偏南的长武、旬邑、彬县、淳化、永寿各地60~75天。
& 表4.1  陕西黄土高原各月平均总云量   & 月份& 地点 & 1   2   3   4   5   6   7   8   9 & 10 & 11 & 12 & 全年& 榆林  2.8  3.8  4.9  5.2  5.1  5.0  5.5  5.2  4.9  3.7  3.3  2.7  4.3& 绥德  3.5  4.8  5.5  5.9  5.7  5.6  6.2  5.9  5.6  4.4  3.8  3.2  5.0& 吴旗  3.9  5.0  6.1  6.4  6.3  6.0  6.4  6.2  6.5  5.2  4.4  3.5  5.5& 延安  3.6  4.7  5.6  5.8  5.9  5.7  6.2  6.0  6.0  4.8  4.2  3.3  5.2& 洛川  4.2  5.4  6.3  6.4  6.4  6.4  6.6  6.2  6.5  5.5  4.6  3.9  5.7& 黄龙  4.1  5.3  6.4  6.5  6.5  6.4  6.6  6.1  6.6  5.5  4.6  3.8  5.7& 宜君  4.4  5.6  6.5  6.7  6.8  6.8  6.9  6.5  6.6  5.6  4.9  4.0  6.0& 铜川  4.8  5.8  6.6  6.6  6.7  6.5  6.6  6.1  6.7  5.8  5.2  4.3  6.0& 彬县  4.6  5.7  6.6  6.7  6.8  6.4  6.5  5.9  6.9  5.9  5.2  4.2  6.0& 永寿  4.7  6.0  6.8  6.9  7.0  6.9  6.8  6.3  7.1  6.3  5.5  4.5  6.2
& 表4.2  陕西黄土高原各季节及全年晴、阴日数     春& 季  夏& 季 & 秋& 季 & 冬& 季地 点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全  年   & 晴& 阴 & 晴& 阴 & 晴& 阴 & 晴& 阴   晴  阴榆林 & 19& 19 & 18& 22 & 36& 15 & 43  9 & 116  64绥德 & 16& 27 & 14& 29 & 30& 21 & 38& 13   92  91吴旗 & 12& 31 & 11& 30 & 22& 26 & 31& 14   75& 101延安 & 15& 26 & 12& 28 & 26& 24 & 35 14   88  92洛川 & 12& 32 & 11& 33 & 23& 29 & 29 18   74& 112黄龙 & 14& 39 & 12& 36 & 25& 33 & 32 20   83& 127宜君 & 11& 39  9& 39 & 23& 34 & 30& 21   73& 133铜川 & 11& 39 & 10& 35 & 20& 36 & 25& 29   66& 132彬县 & 10& 38 & 12& 32 & 18& 35 & 25& 21   65& 126永寿 & 11& 44 & 11& 39 & 18& 40 & 26& 26   66& 149
 & 从表4.2可以看出,一年中春季、夏季晴天日数较少,各地均在10余天至20天之间;秋季、冬季晴天日数较多,其中秋季在20~35天之间,冬季在25~45天之间。 & 当总云量多于8成时为阴天。陕西黄土高原全年阴天日数一般在60~150天之间,其分布的总特点是南多北少。北部一些地方少于80天,如榆林64天,是全省阴天日数最少的地方,横山略多,也只73天。榆林地区各地基本都在100天以下,而向南的延安地区各地约在100~135天之间。如绥德91天,洛川112天,黄陵132天,最南的长武、彬县、永寿和淳化各地则在125~150天之间。如永寿为149天。 & 从表4.2可以看出,一年中以夏季阴天日数最多,一般在25~40天之间;冬季阴天日数最少,一般为14~25天,但榆林则只有9天。 & 2.日照 & 陕西黄土高原是全国日照时数较多的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在小时之间。如以绥德为例,为2620小时,较上海约多500小时,较广州约多600小时。 & 年日照时数的分布,具有南少北多,西少东多的特点。南部一般在2500小时以下,如黄龙仅2393小时;北部在小时以上,如绥德为2620小时。西部子午岭一带因受云量较多的影响,日照时数偏少,如志丹与延川两地纬度位置相近,但前者比后者的日照时数少242小时。(图4.1) & 一年中,春复两季各月的日照时数明显较多,特别是4~8月各月一般都在200小时以上,北部各县6月可达280小时以上。春夏两季的日照时间长,有利于长日照作物生长和发育。 & 日照时数只是反映当地日照时间绝对值的多少,并不说明因当地天气原因而减少日照的程度。日照时数除了受云、雨、沙尘等天气条件影响而外,还受到天文条件影响。一地冬夏白昼时间长短有异,不同地点纬度位置不同白昼长短也不同。因此,只有实际日照时数与天文日照时数之比的日照百分率指标,才能清楚反映天气条件对日照时数的影响。例如榆林的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6%,即意味着天气条件使其减少了34%的日照时间。 & 陕西黄土高原的平均年日照百分率在50~66%之间。其分布,一般表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但子午岭一带因受地势较高影响,云量多,使日照百分率偏低。黄龙、宜君、志丹、吴旗、安塞等地,日照百分率&55%;宜川、洛川、富县、甘泉、延安、延长、延川、子长、绥德等地均在55%~60%之间,子洲、吴堡、米脂、佳县及其以北均在60~66%之间。(图4.1) & 一年中以冬季各月日照百分率最高,通常达60~70%;而夏季各月日照百分率最低,通常为50~65%。如榆林、延安、洛川三地,1月分别为71%、65%、67%;7月分别为63%、61%、56%。
                         图4.1& 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图
 & 二、温度 & 1.年平均气温与气温年较差 & 地球表面与大气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陕西黄土高原地处中纬度,太阳对地表和大气的加热一般符合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即总的说来南热北冷。但是地势起伏和气流又使气温的分布复杂化。全区西部有自北而南的子午岭,北部有大致呈自东而西的白于山,从地势来看,海拔愈高的地区年平均气温愈低,山地气温低于丘陵及河谷。陕北的许多县城和村镇均座落在河谷、沟道内,由于背风,其气温往往比高原面高。陕西黄土高原西部和北部,受西北冷气流影响较大,因而气温相对较低;东南部受东南暖气流影响较大,因面气温相对亦较高。 & 全区年平均气温在全陕西省最低,约在7~12℃之间。以东南部最高,西北部最低。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向伸延。在佳县以南,临近黄河谷地,年平均气温&10℃,佳县为10.0℃,吴堡11.3℃,延川10.6℃,延长10.2℃,宜川以东靠近黄河地区气温更高些。该区最南的永寿,年平均气温也较高,达10.8℃。位置愈往西,年平均气温也愈低,大致均在8~10℃之间。如缓德9.7℃,安塞8.8℃,洛川9.2℃,宜君8.9℃。最西部的志丹、吴旗气温最低,均为7.8℃。(图4.2)
               图4.2& 等温线图
 & 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为平均气温年较差,陕西黄土高原年平均年较差在25~32℃之间。南部因冬季气温较北部高,而夏季南北相差不大,所以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南部小北部大。南部的宜君、黄陵、洛川、黄龙、以及长武、彬县、永寿等地均在25~28℃之间;向北的富县、宜川、延安、吴旗、安塞、延长等地均在28~30℃之间;北部的清涧、子长、缓德、米脂、佳县等地均在30~32℃之间。 & 2.冬、春、夏、秋各季平均气温 & 黄土高原区1月是一年中最冷月,7月是一年中的最热月,4月和10月是两个冷热居中的月份,这几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可以分别代表四季的平均气温状况。(表4.3) & 冬季陕西黄土高原气温较陕南汉水谷地要低2~10℃以上,1月平均气温集中代表了冬季的气温状况,全区在-2~-10℃之间。由于北部纬度较高,受北方寒冷气流影响也较大,所以气温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从表4.3可见,1月最暖的是最南部的永寿、彬县。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8~-3.8℃;南部的宜君、黄陵、洛川、黄龙、宜川各地在-4~-6℃之间,临近黄河的延川、吴堡也高于-6℃;偏北的富县、甘泉、延安、吴旗、子长、绥德、佳县等地在-8℃~-6℃之间;再向北的米脂、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各地冬季最冷、1月平均气温在-10~-8℃之间。 & 春季该区气温上升十分迅速,3月至4月气温可升高6~8℃,4至5月可升高6℃左右。如延安3月至4月,平均气温升高6.9℃,4至5月升高5.5℃,5月达16.9℃;洛川3月至4月升高6.5℃,4月至5月升高5.1℃,5月达15.7℃。 & 4月平均气温集中代表了春季气温状况,全区在9~13℃之间,各地相差不大。东部略偏高,如吴堡13.1℃、延长12.5℃;西部略偏低,如志丹9.9℃、吴旗9.7℃;界于东西之间各地约为11℃左右,如延安11.4℃、洛川10.6℃。 & 夏季,该区连续5天平均气温高于25℃的炎热天气一般可达70~80天。7月平均气温集中代表了夏季气温状况,全区在21~26℃之间,各地相差甚少,受地势高度影响,气温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仅在南部才有向东西走向过渡的趋势。从表4.3可见,佳县、绥德、延川、吴堡一带7月平均气温较高,分别为24.7℃、24.0℃、24.7℃、25.2℃。榆林至洛川一带均在22℃左右,如子长23℃、延安22.9℃、洛川22.0℃、黄龙21.9℃;偏西的吴旗、志丹略低,也均为21.5℃;南部的彬县因纬度偏低,7月平均气温也较高,为24.4℃。 & 秋季凉爽,是气温逐渐下降的季节,且下降得极为迅速,9月普遍降至18℃以下,10月降至12℃以下,11月降至4℃以下,以后便进入冬季。秋季常常发生霜冻。 & 10月平均气温集中代表了秋季气温状况,全区在8~12℃之间,各地相差不大。东部地区多在10~12℃,如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黄陵等地;向西各地均在8~10℃之间,如米脂、子长、延安、富县、洛川、志丹、吴旗等地。 & 3.极端气温 & 极端气温包括多年气象记录中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 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出现在夏季,气温之高可以超过或接近人体正常体温,不但影响人们的正常劳动和生活,而且对农作物也可造成危害,特别是在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之下,危害尤其严重。有正式气象记录的地点(各地记录时间长短不等),全年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0℃的有吴堡和彬县,前者日曾出现过40.1℃的高温记录,后者日曾出现过40.0℃的高温记录;其次,出现过39~40℃的有:宜川于日出现过39.9℃,延安于日出现过39.7℃,延川于日出现过39.0℃;再其次,出现过38~39℃的地点有府谷、神木、榆林、佳县、横山、米脂、子洲、绥德、清涧、延长、富县、永寿等地;还有一些地点极端最高气温在37~38℃之间,如吴旗、志丹;仅少数地方全年极端最高气温不足37℃,而在34~37℃之间,如安塞、甘泉、洛川、黄龙、黄陵、宜君、长武、旬邑等地。(见表4.3) & 全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出现在冬季。极端低温天气不仅使人们感到寒冷,需要增加取暖,耗费较多的能源,更重要的是对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和果树都有重要影响。当气温低于-22℃时,冬小麦便可能有部分冻死或冻伤,影响其产量;当低于-20℃时便对暖温带果树,如苹果、梨等有所伤害,需要提前采取保护措施。 & 陕西黄土高原有记录的全年极端最低气温,最低者属榆林日出现的-32.7℃;其次是北部边缘的神木、靖边、横山、定边,均出现过低于-28℃的极端最低气温。除此,绝大部分气象站有-22℃~-28℃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仅少数气象站记录的极端最低气温高于-22℃,后者有佳县、吴堡、延川、黄陵、宜君、铜川、淳化、永寿等地。(见表4.3)
& 表4.3 & 陕西黄土高原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及极端气温(℃)         & 平均气温       & 年  & 年极端气温地点   1月 & 4月 & 7月  10月  全年  较差 & 最高   最低榆林  -10.0  10.2  23.4 & 8.7  8.1 & 33.4 & 38.6 & -32.7佳县 & -7.4  12.1  24.7  10.8& 10.0 & 32.1 & 38.9 & -21.7米脂 & -8.6  11.3  23.5 & 9.1  8.8 & 32.1 & 38.2 & -24.8子洲 & -7.7  11.5  23.6 & 9.4  9.2 & 31.3 & 38.0 & -22.6吴堡 & -5.6  13.1  25.2  12.6& 11.3 & 30.8 & 40.1 & -19.0绥德 & -7.5  11.8  24.0  10.3  9.7 & 31.5 & 38.4 & -25.4清涧 & -6.9  11.6  23.8  10.0  9.6 & 30.7 & 38.1 & -22.6子长 & -7.0  10.9  23.0 & 9.3  9.1 & 30.0 & 37.6 & -23.1安塞 & -7.0  10.9  22.5 & 8.9  8.8 & 29.5 & 36.8 & -23.6延川 & -5.9  12.9  24.7  10.9& 10.6 & 30.6 & 39.0 & -21.0吴旗 & -7.8 & 9.7  21.5 & 8.1  7.8 & 29.3 & 37.1 & -25.1志丹 & -8.0 & 9.9  21.5 & 8.2  7.8 & 29.5 & 37.4 & -25.4延安 & -6.4  11.4  22.9 & 9.7  9.4 & 29.3 & 39.7 & -25.4延长 & -5.8  12.5  23.9  10.5& 10.2 & 29.7 & 38.9 & -22.3甘泉 & -6.8  10.7  21.9 & 8.8  8.6 & 28.7 & 36.8 & -24.8宜川 & -5.7  11.9  23.4  10.2  9.9 & 29.1 & 39.9 & -22.4富县 & -6.5  11.2  22.7 & 9.3  9.0 & 29.2 & 38.7 & -25.7洛川 & -5.2  10.6  22.0 & 9.7  9.2 & 27.2 & 36.4 & -22.0黄龙 & -5.8  10.1  21.5 & 9.1  8.6 & 27.3 & 36.7 & -23.7黄陵 & -4.7  11.1  21.9  10.0  9.4 & 26.6 & 36.5 & -21.4宜君 & -4.3 & 9.9  20.8 & 9.7  8.9 & 25.1 & 34.4 & -21.0铜川 & -3.2  11.6  23.3  11.1& 10.6 & 26.5 & 37.7 & -18.2彬县 & -3.3  12.6  24.4  11.3& 11.1 & 27.7 & 40.0 & -22.5永寿 & -2.8  11.5  23.7  11.3& 10.8 & 26.5 & 38.9 & -18.0
 & 4.气温日较差 & 气温日较差较大,是陕西黄土高原气温特点之一。气温日较差大,白天温度高,有利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分,夜间温度低可抑制植物的代谢过程,糖分消耗少,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因而可使作物籽粒饱满,可使水果甘甜。陕西黄土高原出产的苹果、梨等水果,个大味甜,品质极佳,与气温日较差有极大关系。 & 陕西黄土高原各地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介于9~15℃之间,高于我国南方各地。吴旗、志丹、甘泉、富县都是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高值区,分别14.9℃、14.4℃、14.9℃、14.9℃。此外绝大部分地区都在12~14℃之间,仅佳县、吴堡、绥德、洛川、黄陵及南部的长武、旬邑、彬县、淳化、永寿等地略低,在9~12℃之间。(见表4.4) & 在一年的各月中,作物和果树生长期间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尤其重要。4~6月的月平均气温较差均大于全年平均值2~4℃,而这一期间正是冬小麦等作物生长成熟期,对增加小麦产量起着重要作用。7~10月各月的平均气温日较差,略小于全年平均值,但也都在10~14℃之间,仍不减其积累糖分的意义。
  表4.4 & 陕西黄土高原一些地点的平均气温日较差(℃)      & 月份地点   1  & 2   3   4  & 5   6   7  & 8  & 9  & 10  & 11   12 & 全年榆林  14.3  14.3  13.3& 14.7& 14.9& 15.0  12.6  11.8  12.8  13.3 & 12.7  13.2  13.5绥德  11.7  12.3  12.2& 13.5& 13.7& 13.6  11.2  10.2  11.1  11.6 & 10.7  10.5  11.8吴旗  15.9  15.2  14.5& 15.5& 15.5& 15.5  12.9  12.3  12.4  14.1 & 13.6  15.1  14.4延安  14.3  13.8  13.8& 15.1& 15.4& 15.6  12.4  11.9  12.4  13.7 & 12.7  13.1  13.7宜川  13.1  13.2  13.3& 14.5& 15.1& 15.4  11.9  11.8  11.9  12.9 & 12.0  12.3  13.1富县  16.5  15.4  14.4& 16.4& 16.7& 16.7  12.7  12.5  12.3  14.8 & 15.3  15.7  14.9黄龙  15.0  14.3  13.6& 14.3& 15.2& 15.9  11.9  11.7  11.9  13.1 & 13.3  14.4  13.7洛川  11.1  10.8  10.8& 11.8& 12.1& 12.5  10.1 & 9.8 & 9.8  10.5 & 10.3  10.6  10.9黄陵  10.8  10.5  10.8& 12.9& 13.2& 13.7  10.6  10.1 & 9.8  11.0 & 10.5  10.5  11.2长武  10.9  10.5  10.7& 11.7& 12.1& 13.3  10.6  10.3 & 9.4 & 9.8   9.4  10.1  10.8旬邑 & 9.2 & 8.9 & 9.3& 11.1& 11.4& 11.9 & 9.7 & 9.3 & 8.6 & 9.2   8.7 & 9.2 & 9.7彬县  11.5  11.5  11.9& 12.7& 13.2& 14.5  11.3  10.0  10.3  11.1 & 10.3  10.6  11.7淳化  11.1  10.4  10.5& 11.7& 12.0& 12.8  10.1  10.0 & 9.4 & 9.6 & 9.7 & 10.4  10.6永寿 & 9.0 & 8.6 & 9.3& 10.1& 10.7& 11.8 & 9.5 & 9.5 & 8.2 & 8.2   8.2 & 8.6 & 9.3
 & 5.农业界限温度及积温 & 不同时期的平均气湿中,0℃、5℃、10℃等农业界限温度是从事农事活动各个阶段的标志。 & 这些界限温度起、止时间及其积温在鉴定地区农业气候条件时十分重要。表4.5列出了各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初终期及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活动积温。 & (1)日平均气温&0℃的初、终期及积温 & 日平均气温低于0℃期间,土壤冻结,植物停止生长,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田间作业停止,此期是为“死冬”。春季日平均气温上升到0℃以上时,大地解冻,草木萌生,才开始一年一度的农事活动。所以日平均气温稳定&0℃期间是为“耕作期”。 & 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初期,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推迟,约介于2月末至3月上旬。以延川、延长、宜川及南部的彬县、永寿最早,介于2月25日至2月28日间,陕西黄土高原北部和西部&0℃的初期最晚,包括榆林、绥德、吴旗、志丹、安塞等地介于3月10日至3月16日间,北部是因为纬度偏高,西部是因为山地海拔较高的缘故。其余大部地区介于3月1日至3月10日之间。 & 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终期,在11月中下旬。北部终日最早,府谷、榆林、吴旗、志丹一带均在11月15日前后;向东南,佳县、绥德、延安、洛川,以及最南的长武、彬县、永寿等地,均在11月20日以后至11月30日。 & 全区日平均气温稳定&0℃持续期,一般在240~270天之间。东部和南部持续期较长,可达270天以上,如东部的延川、延长均为271天,宜川为270天。南部的永寿275天,彬县更多达282天。北部和西部持续期较短,如榆林为248天,志丹为250天,其余各地大致在255~265天之间。 & 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积温在℃之间。东部的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长、延川、宜川及南部的彬县,永寿积温最高,均在℃,最高为吴堡4510℃。西部的吴旗、志丹积温最低,分别为3445℃、3472℃,其余各地积温均在℃之间。 & (2)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期及积温 & 日平均气温稳定&5℃时,作物和牧草正常生长,其持续期为生长期,在牧业中也常称其为青草期。 & 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初期,自3月下旬至4月上旬,各地不一。其中大部分地区在3月下旬,仅北部边缘的榆林至吴旗一带,在4月上旬。南部仅宜君因地势较高,&5℃,的初日较其附近地区晚约7~8天,全区最早的为彬县,始于3月18日。 & 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终期,在10月末至11月初。其中在米脂—延安—洛川一线以西为10月末,该线以东及最南部的彬县、淳化、旬邑、永寿各地,均在11月初。 & 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持续期,全区约在230~235天之间。其中北部和西部大部地区为200~220天,东部的吴堡、延川、宜川及南部的彬县、淳化、永寿各地在220~235天之间。 & 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为℃。最高在吴堡,为4363℃;其次在佳县、延川、延长、彬县、均在4000℃以上;最低在吴旗及宜君,在3300℃以下。 & 从上述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持续期及其积温来看,在陕西黄土高原的牧草生长条件中,温度条件较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要优越,青草期较长,积温高,牧草产量亦应较高,对牧业更为有利。 & (3)日平均气温&10℃的初、终期及积温 & 日平均气温稳定&10℃,作物和牧草旺盛生长,其持续期为植物活跃生长期,或称活动期,其积温为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是农牧业中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活动积温的多少限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熟制及作物的种类。 & 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初期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其中东部的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和南部的彬县都在4月中旬,而西部和北部的榆林、子长、吴旗、志丹、延安、以及洛川、黄陵、黄龙等地都在4月下旬。最晚的是宜君,因受地势影响则晚至5月1日。 & 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终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区东部和南部各地较晚,均在4月中旬,西部和北部各地较早,均在4月上旬。 & 各地植物活跃生长期(即日平均气温稳定&10℃期间,下同)在150天至200天之间,最短在子午岭上部,约仅150天左右,最长在吴堡和延川,达196天,陕西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及吴旗、志丹一带为160天左右,其余各地多为170~190天。 & 活动积温(即日平均气温稳定&10℃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下同)在℃之间,最低在子午岭上部,仅2500℃左右;其次在子午岭东侧及其以北,以及宜君、黄龙等地活动积温均低于3000℃;在榆林—延安—黄陵一线左右,活动积温较高,在℃之间;陕西黄土高原东部活动积温更高,在℃之间,其中以吴堡最高,可达4051℃。 & 上述不同地点的活动积温是根据气象站的记录得出来的,其实,同一个地区地势较低的地方,背风温暖的河谷下部活动积温都高于地势较高的地方。 & 陕西黄土高原的活动积温,显著低于关中和陕南。活动积温值的高低,可以限制农作物的熟制。通常活动积温℃的地方。基本上一年一熟;℃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 & 各地农作物所要求的活动积温有很大差别,中晚熟玉米、中晚熟高梁、中晚熟谷子、中晚熟大豆、早熟芝麻、甜菜、向日葵等作物要求℃;特早熟陆地棉、花生、甘薯、芝麻等作物要求℃;早中熟陆地棉、甘薯、芝麻等中温作物要求℃。因此,从各地不同活动积温可以大致看出不同气候条件下,栽培与推广各种作物的可能性。 & 对于陕西黄土高原说来,由于作物生长期内阴雨少,晴天多,日照较充足,使作物生长发育加快,所需活动积温相对减少,生育期也相对偏短;同时日照差较大,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所以活动积温的有效性高。这在考虑对活动积温的充分利用时是很重要的。
 & 6.地温与季节性冻土 & (1)平均地面温度 地面温度一年之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表4.6显示出各地1、4、7、10各月平均地面温度。 & 1月平均地面温度在全年最低,自南而北在-2~-11℃之间,普遍略低于当月平均气温。其分布,大致在延安、延长以南为-6~-2℃,以北至佳县、吴堡一线以南为-8~-6℃,而北部为-11~-8℃。最高在永寿,为-2.5℃,最低在榆林,可达-10.2℃。 & 4月平均地面温度自南而北增至12~16℃之间,一般高于当月平均气温3℃左右,由于大地增温,随之气温也增高。平均地面温度的分布仍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但最高却不在南部,而在东部的延川,达15.8℃,延长、吴堡、佳县一带也超过15℃,最低在宜君,为12.7℃。 & 7月是平均地面温度最高的月份,较同月气温高出3~4℃以上,达24~30℃之间,各地相差不大,平均为28℃,最高在米脂,为29.6℃,最低在宜君,为24.7℃。 & 10月平均地面温度下降至8~14℃之间,一般高于当月平均气温1℃左右。随着地面温度下降,大气温度也降低。地面温度的分布显现出南部和东部偏高,而北部、西部偏低的特点。最高的有吴堡,为13.2℃,彬县13.0℃,最低在志丹,仅9.8℃。
   表4.6 & 陕西黄土高原平均地面温度(℃)
& 地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榆林   -10.2 & 13.0 & 27.9   10.2& 佳县  & -7.9 & 15.1 & 29.4   11.5& 米脂  & -7.9 & 14.5 & 29.6   10.8& 子洲  & -8.6 & 14.6 & 28.6   10.7& 吴堡  & -6.5 & 15.6 & 29.6   13.2& 绥德  & -8.1 & 14.4 & 28.0   11.1& 清涧  & -7.5 & 14.7 & 28.5   11.2& 子长  & -7.4 & 14.7 & 27.7   11.0& 安塞  & -7.7 & 13.6 & 27.1  & 9.9& 延川  & -6.8 & 15.8 & 29.2   12.0& 吴旗  & -7.3 & 13.0 & 25.7   10.1& 志丹  & -8.6 & 13.1 & 26.2  & 9.8& 延安  & -4.8 & 14.7 & 27.2   11.7& 延长  & -5.6 & 15.7 & 28.7   12.2& 甘泉  & -6.3 & 14.0 & 26.9   10.7& 宜川  & -6.0 & 14.6 & 27.2   11.5& 富县  & -5.6 & 14.5 & 27.4   11.3& 洛川  & -4.4 & 13.5 & 25.9   11.4& 黄龙  & -4.7 & 13.5 & 25.6   10.8& 黄陵  & -4.3 & 14.1 & 25.8   11.4& 宜君  & -4.3 & 12.7 & 24.7   10.5& 铜川  & -2.7 & 14.2 & 26.5   12.3& 长武  & -4.6 & 13.2 & 26.2   10.7& 彬县  & -3.3 & 15.0 & 27.8   13.0& 永寿  & -2.5 & 14.7 & 28.4   12.7
 & (2)地温的垂直变化 & 表4.7是陕西黄土高原1、4、7、10各月各地不同深度地温的变化
表4.7 & 陕西黄土高原不同深度的平均地温(℃)
& 月份  深度(厘米) & 榆林  绥德  延安  宜川 & 吴旗 & 铜川 & 彬县 & 永寿       0   & -10.2  -8.1  -4.8  -6.0 & -7.3 & -2.7 & -3.3 & -2.5       5     -7.9  -6.2 & ~   ~  & ~   -1.9 & -1.8 & -1.6     & 10     -7.5  -5.6 & ~   ~  & ~   -1.4 & -1.3 & -1.2 & 1    20     -6.3  -4.6  -2.1 & ~  & ~   -0.7 & -0.6 & -0.4     & 40     -4.7  -2.4  -0.9 & ~  & ~  & 0.6   1.2   ~     & 80     -1.0 & 0.4 & 1.7 & ~  & ~  & 3.2   3.5   ~      320     -9.4  10.6  11.2 & ~  & ~   12.5 & 13.0   ~
       0     13.0  14.4  14.7  14.6 & 13.0 & 14.2 & 15.0 & 14.7       5     11.2  12.3  13.4  12.5 & 11.9 & 13.2 & 14.0 & 12.8     & 10     10.8  11.9  13.2  12.2 & 11.5 & 13.0 & 13.8 & 12.5 & 4    20     10.0  11.2  12.3  11.5 & 10.6 & 12.4 & 13.1 & 12.1     & 40    & 9.4  10.5  11.7 & ~  & ~   11.7 & 12.3   ~     & 80    & 7.2 & 8.5 & 9.9 & ~  & ~   10.4 & 10.4   ~      320    & 6.4 & 7.5 & 8.7 & ~  & ~  & 9.7 & 10.1   ~
       0     27.9  28.0  27.2  27.2 & 25.7 & 26.5 & 27.8 & 28.4       5     26.0  25.8  25.7  25.2 & 24.3 & 25.2 & 26.7 & 25.6     & 10     25.5  25.4  25.4  24.7 & 24.0 & 24.9 & 26.2 & 24.0   7  & 20     24.8  23.7  24.7  24.1 & 23.3 & 24.2 & 25.3 & 24.3     & 40     24.0  24.3  24.0 & ~  & ~   23.8 & 24.4   ~     & 80     21.4  22.0  21.8 & ~  & ~   21.8 & 21.7   ~      320     12.4  13.0  12.9 & ~  & ~   13.2 & 13.8   ~
       0   10.2   11.1   11.7   11.5   10.1  12.3  13.0  16.7       5   10.2   11.1   12.1   11.3   10.3  12.5  12.8  12.7     & 10   10.8   11.7   12.5   11.9   10.8  13.0  13.3  12.5   10   20   11.6   12.3   13.1   12.7   11.3  13.5  12.9  13.4     & 40   12.8   13.6   14.0  & ~    ~ & 14.5  14.0 & ~     & 80   14.3   15.0   15.5  & ~    ~ & 15.9  15.5 & ~      320   15.4   15.8   15.4  & ~    ~ & 10.2  16.5 & ~
 & 1月地温垂直变化的特点,首先是近地面层普遍为负温,说明在一定深度内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次是地温自上层至深层逐渐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北部大南部小。如榆林地面温度为-10.2℃,至20厘米深处为-6.3℃,增加3.9℃;南部的铜川则自-2.7℃增至-0.7℃,仅增加2.0℃。第三,相当深处地温较高,同深度温度并不是全年最低,如榆林320厘米深处为9.4℃,尚较4月同深度地温高3.0℃。 & 4月地温垂直变化的特点,首先是地面温度全部为正值,较冬季时大为增加。如榆林地面温度较1月增加了23.2℃,变为13.0℃;铜川增加了16.9℃,成为14.2℃。第二,自表层至深层地温逐渐降低,与1月完全相反,说明土层处于迅速增温状态,越是上层增温幅度也愈大,如榆林的地面20厘米深处,40厘米深处地温分别为13.0℃、10.0℃、9.4℃。第三,在相当深层,地温较冬季尚低,说明热量的传递自地面向下只到一定深度,在此深度以下,热量是向上传递的,如榆林320厘米深处地温为6.4℃,低于1月同深度3.0℃。 & 7月地温垂直变化的特点,第一是上层土层地温达到全年最高,大约在100厘米深度以上,各层地温都超过20℃。如80厘米深处榆林为21.4℃,延安为21.8℃,彬县为21.7℃,80厘米以内各层地温更高,地面都超过25℃。第二是自地面向深层,地温逐渐降低,这一点在表4.7中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举例。第三个特点是同一深度上,南北温度差别甚小,如同为20厘米深处,榆林24.8℃,延安24.7℃,铜川24.2℃,三地相差均不足1℃。第四个特点是在相当深层,地温虽较1、4月都高,但却低于同深度秋季地温,如320厘米深度温度榆林为12.4℃,高于1、4月的9.4℃、6.4℃,但却低于10月的15.4℃。 & 10月地温垂直变化的特点首先是各深度地温已较夏季大大降低。如20厘米深处与7月相比榆林降低了9.8℃,延安降低了11.6℃,彬县降低了10.9℃。第二自地面向深层,地温为逐渐增温,如延安20厘米、40厘米、180厘米深处,地温分别为13.1℃、14.0℃、15.5℃,这一点同冬季气温垂直变化相似。第三个特点是深部地温较1、4、7月均高,说明虽然上层地温在显著下降,但深层仍表现出热量在继续向下传递。如榆林、延安320厘米深度地温都在15.4℃,高于1、4、7月同深度地温。 & (3)最大冻土深度与冻结、解冻日期 & 陕西黄土高原于冬季土层都产生冻结,形成季带性冻土,其深度各地不等。总的说来,南部冻土较薄,冻深小,冻结期短;北部冻土较厚,冻深大,冻结期较长。最大冻深自南而北约50~150厘米不等,冻结期长50~100天。南部的旬邑、彬县、淳化、永寿、铜川各地最大冻深约50~60厘米,冻结期50~65天,而黄陵、黄龙一带,最大冻深约增加到60~80厘米,冻结期在65~80天之间,12月中、下旬开始冻结,在第二年2月中、下旬解冻。向北的延安、宜川、吴旗、安塞、延川等地最大冻深约80~100厘米,冻结期在80~100天之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期间开始冻结,到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初解冻。北部的子长、清涧、绥德、米脂及其更北地区,最大冻深100~150厘米,冻结期在90~100天之间,11月下旬开始冻结,到第二年3月上旬开始解冻。整个陕西黄土高原最大冻土深度及最长冻结期的记录都在榆林,二者分别为148厘米和99天;最小冻土深度记录在彬县,仅50厘米,而最短冻结期记录在永寿,仅51天,最北比最南最大冻土深度多达90厘米以上,冻结期长近50天以上,冻结日期约早30天,而解冻日期约晚20天。(表4.8)
表4.8 & 陕西黄土高原季节性冻土
     & 最大冻   10厘米深    10厘米深  地点   土深度   处冻结日    处解冻日     冻结     & (厘米)   期(日/月)   期(日/月)    日数  榆林  & 148   & 25/11      4/3      99  佳县    92   & 27/11    & 24/2      89  米脂  & 104   & 26/11      2/3      94  子洲  & 115   & 26/11      4/3      96  吴堡    85   & 13/11    & 20/2      99  绥德  & 119   & 28/11    & 25/2      95  清涧  & 120   & 29/11    & 25/2      88  子长  & 103   & 30/11    & 26/2      88  安塞    88   & 27/11    & 28/2      93  延川    93     3/12      1/3      87  吴旗    95   & 29/11    & 28/2      91  志丹    96   & 28/11      2/3      94  延安    78     8/12    & 23/2      76  延长    79     7/12    & 17/2      91  甘泉    83   & 29/11    & 26/2      89  宜川    81   & 11/12    & 25/2      76  富县    70   & 11/12    & 27/2      78  洛川    76   & 12/12    & 25/2      75  黄龙    67     8/12    & 22/2      73  黄陵    69   & 14/12    & 25/2      73  宜君    65   & 19/12    & 25/2      68  铜川    54   & 22/12    & 12/2      52  长武    68   & 14/12    & 28/2      77  彬县    50   & 26/12    & 12/2      59  永寿    55   & 24/12    & 12/2      51
 & 三、降水 & 1.年平均降水量 & 陕西黄土高原年平均降水量约在300~700毫米之间,但绝大部分区域在400~600毫米之间,仅局部地区多于600毫米或少于400毫米,全区平均约550毫米,年降水量明显多于其北的我国内蒙古草原区。人们常把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作为我国西北部牧业区同东南部农业区的分界线,本区除局部地区以外,几乎都在其东南,属于旱作农业区,由于年降水量相对较多,再加上有较优越的热量条件,牧草生长条件优于内蒙古草原区,相对较多的降水量对陕西黄土高原的牧业发展十分有利。 & 年降水量分布的最主要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如南部的铜川583毫米,向北延安为550毫米,最北的榆林仅414毫米。其次,降水量东西也有所不同,情况略显复杂。绥德以北,表现出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如东部的米脂为451毫米,西部的定边仅324毫米;因子午岭纵贯西部,受其影响,陕西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表现出年降水量东部少于西部的特点。如偏东的延川为456毫米,而偏西的志丹达528毫米,又如黄龙为589毫米,而其西的黄陵为630毫米。全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定边仅324毫米,靖边、横山也都不足400毫米。其次在长城沿线一带,南至吴旗、安塞、绥德一线以北,约400~500毫米,如绥德为487毫米、吴旗495毫米。其余广大地区普遍在500~600毫米之间,如清涧505毫米、延安550毫米、彬县553毫米、永寿590毫米。仅子午岭南段及南部的洛川、宜君一带年降水量超过600毫米,最多在宜君,达711毫米,是陕西黄土高原全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图4.3)
                & 图4.3& 等雨量线图
 & 2.降水的季节分配 & 陕西黄土高原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期间,仅有少量降水分配在冬季风盛行期间,这充分反映出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降水量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夏多冬少,秋多春少。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即使年降水总量能满足作物要求,但降水时间分配却很难与作物生育阶段的需水相吻合,因而采取水利措施调节农作物季节性供水,乃是各地农业生产的普遍需要。表4.9列出了各地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表4.9 & 陕西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 地        春季      & 夏季       秋季     & 冬季     年降水量  降水量  占全年  降水量& 占全年  降水量& 占全年& 降水量& 占全年 & 点 & (毫米) & (毫米) & (%) & (毫米)  (%) & (毫米)  (%)  (毫米)  (%)
& 榆林   415   & 60    15  & 247  & 60    98  & 23  & 10  & 2& 佳县   434   & 53    12  & 260  & 60  & 109  & 25  & 11  & 3& 米脂   451   & 53    12  & 268  & 60  & 118  & 26  & 12  & 3& 子洲   427   & 52    12  & 269  & 63    92  & 22  & 15  & 4& 吴堡   504   & 73    14  & 309  & 61  & 103  & 20  & 18  & 4& 绥德   478   & 75    16  & 275  & 56  & 124  & 25  & 13  & 3& 清涧   505   & 83    16  & 278  & 55  & 132  & 26  & 12  & 2& 子长   517   & 85    16  & 292  & 56  & 130  & 25  & 11  & 2& 安塞   492   & 68    14  & 286  & 58  & 122  & 25  & 16  & 3& 延川   456   & 66    14  & 264  & 58  & 108  & 24  & 17  & 4& 吴旗   495   & 85    17  & 270  & 55  & 130  & 26  & 11  & 2& 志丹   528   & 83    16  & 298  & 56  & 136  & 26  & 10  & 2& 延安   550   & 92    17  & 304  & 55  & 141  & 26  & 13  & 2& 延长   530   & 83    16  & 295  & 56  & 134  & 25  & 17  & 3& 甘泉   550   & 84    15  & 307  & 56  & 143  & 26  & 17  & 3& 宜川   575   & 95    17  & 313  & 54  & 153  & 27  & 15  & 3& 富县   577    100    17  & 297  & 51  & 163  & 28  & 17  & 3& 洛川   622    116    19  & 316  & 51  & 169  & 27  & 21  & 3& 黄龙   589    100    17  & 310  & 53  & 164  & 28  & 16  & 3& 黄陵   630    106    17  & 334  & 53  & 169  & 27  & 21  & 3& 宜君   711    137    19  & 354  & 50  & 198  & 28  & 21  & 3& 铜川   588    117    20  & 284  & 48  & 170  & 29  & 18  & 3& 长武   586    124    21  & 257  & 44  & 187  & 32  & 18  & 3& 彬县   553    124    22  & 238  & 43  & 177  & 32  & 15  & 3& 永寿   590    136    23  & 238  & 40  & 195  & 33  & 21  & 4
 & 春季(3~5)月,正当长江以南地区进入雨季的时候,陕西黄土高原却正是干旱时期,自北而南降水量约50~120毫米,仅占全年的15~20%,如榆林春季降水量为6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延安92毫米,占全年17%;铜川117毫米,占全年22%。由于春季承继了冬季少雨季节,加上气温回暖快,土壤蒸发很强烈,因而春季农田水分不足是该区农业上存在的重大问题。 & 夏季(6~8)月是多雨季节,自北而南降水量约250~3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如榆林夏季降水量为247毫米,占全年的60%,延安304毫米,占全年55%,铜川284毫米,占全年的48%,彬县238毫米,占全年的43%。夏季三个月中6月降水仍十分有限,而7~8月是夏季风极盛时期,降水集中程度甚高,短时间内的较多降水常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夏季由于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需水量大,在此期间如降水量稍不足,或无降水天数略多,便会出现旱象,常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 秋季(9~11)时夏季风南退,9月降水量仍然较多,而10月降水量则显著减少,秋季降水自北而南约90~180毫米;占全年的20~35%。如榆林秋季降水量98毫米,占全年的28%;延安141毫米,占全年26%;铜川170毫米,占全年29%;彬县177毫米,占全年的32%。秋季三个月中,9月降水量最多,10~11月则较有限。对于作物,秋季处于生育后期,土壤中也保留有夏季的水分,因而农业一般不大缺水。 & 冬季(12~2)月,全区为寒冷干燥的冬季风所控制,降水十分稀少,自北而南仅10~20毫米,占全年不足5%。如榆林冬季降水量仅10毫米,占全年2%;延安13毫米,占全年2%;铜川18%,占全年3%;彬县15毫米,占全年3%。冬季降水以降雪为主,积雪对冬小麦安全越冬起保护作用,在陕西黄土高原北部,冬季平均绝对最低气温低于-22℃的地区,积雪对冬小麦安全越冬起重要作用。同时冬雪春融后可增加土壤水分,为春季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因而冬季降水稀少,但有无降水或降水量多少,对第二年作物生长影响很大。 & 陕西黄土高原的雨季开始较晚,而结束较早,雨季多于7月上旬开始,9月中、下旬结束,前后不过2~3个月。因之一年中7、8、9三个月降水尤为集中,表现出夏秋雨型的特点。 & 3.降水强度 & 降水强度指在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它直接影响降水农业利用的有效性及水土流失。对作物来说,小雨(日降水量0.1~9.9毫米)和中雨(日降水量10.0~24.9毫米)一般可为土壤较充分吸收,造成的水土流失也轻;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和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则超过土壤和农作物吸水能力,往往破坏土壤、毁坏农作物、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强度大是陕北黄土高原气候的重要特点之一。 & 冬、春雨季降水量少,降水强度也小。尤其在冬季,降水量很少超过10毫米,降水强度最小,春季开始有中雨出现,但很少有暴雨,在降水集中的夏季,降水强度大,陕西黄土高是我国北方降水强度大的地区之一。夏季的7~8月,中雨、大雨时有出现,夏季的降水量往往集中在几天之内降完,暴雨在很多年分都会出现。对于农田水利设施有害的及引起强烈水土流失,甚或造成严重灾害的降水强度,通常只出现在7~8月。近30年来,除吴堡、吴旗、延长、宜君等少数地方以外,各地7~8月均出现过一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特大暴雨,如榆林日一日降水量达141.7毫米,绥德日降水量为133.0毫米,洛川日降水量为118.0毫米,彬县日降水量为105.6毫米,淳化日降水量为113.6毫米。 & 4.降水日数 & 全区降水日数70~100天之间。该区北部边缘各地,如榆林、米脂一带在70~80天之间,东部的绥德、清涧、延长、延川等地在80~90天之间,南部的宜川、黄龙、黄陵和西部子午岭及其临近地区均在90~100天之间,年降水量日数最多的是宜君,为105天。 & 5.降水变率 & 陕西黄土高原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年际变化大,降水可靠性小。降水量的这种多年变化通常以降水变率来表示。年降水变率一般在15~20%之间,榆林高达23%,仅吴堡、子长、富县、黄龙、宜君等地较小,在15%左右。年降水量变化程度之大可通过实例看出:榆林年平均降水量为414毫米,而1964年为多雨年,降水量达702毫米,较平均降水量多283毫米,1980年为少雨年,降水量仅260毫米,较平均降水量少208毫米;延安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而1964年为869毫米,较年平均降水量多319毫米,1974年为770毫米,较年平均降水量多220毫米;洛川年平均降水622毫米,而1964年为914毫米,较年平均降水量多292毫米,1972年降水量仅460毫米,较年平均降水量少162毫米。 & 各月的降水变率。由于时间短,降水量较全年少得多,没有多雨与少雨的互相补偿,因此,比年降水量变率大得多。冬季各月降水稀少,降水变率最大,均超过70%;春季各月降水量增多,降水变率比冬季各月减小,约在40~60%之间;夏季各月降水量最多,降水变率小,一般在30~40%之间;秋季各月降水变率一般在50~60%。 & 6.降雪与积雪 & 陕西黄土高原年降雪日数甚少,一般年平均在10天以下。其中米脂、绥德、延川一带尚不足5天,仅在富县以南的洛川、黄龙、黄陵、宜君等地在10天以上,然而全区年平均降雪日数最多的宜君也只不过13天。(表4.10) & 各年的降雪日数多少不一,与多年平均降雪日数有一定差距,反映出冬季降雪也极不稳定。各地一年中最多降雪日数在15~40天间。最多年降雪日数较少的有佳县、米脂、吴堡等地,均少于20天,最少在吴堡仅15天。最多年降雪日数最多的地方在南部,包括洛川、黄龙、宜君、长武、永寿等地,都在30天以上,最多的宜君年降雪日数可达41天,其余各地均在20~30天之间。各地一年中最少年降雪日数3~13,一般都在10天以内,其中吴堡、绥德、延川等地只有3天。南部各地最少年降雪日数较多,富县、洛川、黄龙、黄陵、宜君、长武都在10~13天之间。 & 多年平均降雪初始日期以子长、安塞、吴旗、志丹、甘泉和宜君等地最少,10月末便开始降雪,其余广大地区均在11月初至11月中旬开始降雪。如吴旗为10月27日,榆林11月14日,延安11月1日,铜川11月11日。各年最早降雪初始日期较平均降雪初始日期一般都提早20天以上。如榆林提早25天,最早在10月9日开始降雪;延安提早22天,最早于10月9日开始降雪。有些地方提早得更多,可在30~40天,如志丹可提早35天,最早于9月23日开始降雪,长武可提早39天,最早于9月27日降雪。各年最晚降雪初始日期较平均降雪初始日期推迟的时间各地相差较大,最少可推迟15天左右,最多可能推迟50~65天以上,但大多可能迟20~40天,如安塞推迟16天,最晚于11月13日开始降雪,延安推迟24天,最晚于11月25日开始降雪,黄陵推迟63天,最晚于1月9日开始降雪。 & 多年平均降雪终了日期,各地全部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如榆林为4月6日,延安为4月1日,铜川为3月29日。各年最早降雪终了日期一般提早20~30天,最晚降雪终了日期一般推迟25~40天,如榆林最早在3月8日,提早29天,最晚在5月7日,推迟31天;延安最早在3月8日,提早23天,最迟在5月6日,推迟35天。 & 陕西黄土高原冬季降水量十分有限,因而降雪后不易形成积雪,一旦形成积雪后,保留时间也甚短促,历年最大积雪深度多在10~20厘米之间,仅局部地方最大积雪深度略超过20厘米。如榆林最大积雪深15厘米,延安18厘米,永寿20厘米,只宜川和宜君两地曾出现过24厘米的最大积雪深度。(表4.10)
表4.10 & 陕西黄土高原降雪初、终日与最大积雪深度
      & 降雪初日        & 降雪终日        年降雪日数     最大积雪地点 & 平均 & 最早   最晚   平均 & 最早 & 最晚 & 平均 & 最多 & 最少 & 深度(厘米)榆林  4/11 & 9/10  18/12 & 6/4 & 8/3 & 7/5   12   24    5   & 15佳县& 11/11  20/10 & 11/1  22/3  24/2  20/5   11   17    6   & 10米脂& 14/11  24/10  21/12  27/3  25/2 & 6/5   11   18    4   & 11子洲  5/11  20/10  21/11  28/3  25/2  13/4   11   20    8   & 11吴堡  9/11  24/10 & 3/12  17/3  23/1  12/4   10   15    3   & 14绥德  7/11  20/10 & 3/12  24/3  24/2 & 6/5   12   25    3   & 15清涧  8/11  23/10  18/12  24/3 & 5/2 & 6/5   13   26    6   & 16子长& 31/10  30/9 & 19/11 & 6/4 & 8/3 & 6/5   13   26    7   & 18安塞& 28/10  20/10  13/11 & 4/4  10/3  24/4   14   23    6   & 14延川& 17/11  26/10 & 6/12  23/3 & 2/3  12/4   11   22    3   & 12吴旗& 27/10 & 27/9  16/11  12/4 & 8/3  20/5   16   28    6   & 15志丹& 27/10 & 23/9  13/11 & 8/4 & 9/3 & 6/5   15   27    6   & 18延安  1/11 & 9/10  25/11 & 1/4 & 8/3 & 6/5   14   26    6   & 17延长& 17/11  28/10 & 10/1  23/3 & 2/3  22/4   12   23    5   & 11甘泉& 31/10  20/10  13/11 & 1/4 & 3/3  24/4   15   22    8   & 14宜川& 10/11  20/10 & 3/12  26/3 & 2/3 & 6/5   13   24    5   & 24富县& 14/11  20/10   9/1  31/3  10/3  24/4   15   20  & 11   & 19洛川  2/11 & 27/9   9/1 & 6/4  10/3 & 6/5   20   35  & 11   & 19黄龙  3/11  11/10 & 1/12 & 4/4  26/3 & 6/5   19   30  & 10   & 15黄陵  8/11  20/10   9/1  31/3  10/3  24/4   18   25  & 12   & 20宜君& 28/10 & 24/9  25/11  18/4  14/3  14/5   23   41  & 13   & 24铜川& 11/11  11/10 & 6/12  29/3  27/2 & 6/5   16   29    6   & 15长武  5/11 & 27/9   9/1 & 6/4 & 2/3 & 6/5   21   32  & 10   & 18彬县& 15/11  11/10   9/1  27/3 & 8/2 & 6/5   15   25    6   & 11永寿  6/11  11/10 & 6/12 & 1/4 & 3/3  14/5   19   34    9   & 20
 & 四、风 & 1.风速 & 陕西黄土高原年平均风速不高,除北部长城沿线各地及南部的黄陵、宜君一带在2.5~3.5米/秒之外,普遍在2.5米/秒以下,如绥德2.3米/秒、延安1.9米/秒、洛川2.3米/秒。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平均风速多在3.0~5.0米/秒以上,陕北黄土高原虽不及此,但4.5米/秒以上的风速却时有发生,在北部有沙源的地区,如神木、榆林、定边、靖边一带,风力足可以使沙粒起动,由于有起沙风,再加上植被遭到破坏等人为的影响,使毛乌素沙漠逐渐南移,因而陕北北部有明显沙漠化现象。 & 全年以春季风速最大,4月平均风速一般在2.5~3.5米/秒之间,在年平均风速较大的地方,4月平均风速可达3.0~4.0米/秒以上,如黄陵、宜君4月平均风速为4.0米/秒。其它各季节风速较小,且各季节相差也不大,相比之下,秋季风速略略偏小。1、7、10月各季平均风速多在1.0~2.5米/秒之间。(表4.11)
 & 各地年最大风速远远超过年平均风速。全区在11~28米/秒之间不等,相当于风力6~10级,风向因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各地不同。其中绥德、吴堡、宜君年最大风速在24.5~28.4米/秒之间,相当于10级大风,风向为西北或北风。榆林、甘泉、黄陵等地年最大风速在20.8~24.4米/秒之间。相当于9级风,风向为西北风或北风。佳县、子洲、清涧、延川、志丹、富县、洛川等地年最大风速在17.2~20.7米/秒之间,相当于8级风,风向为西北风或西风。但富县为东北风。米脂、子长、吴旗、宜川等地年最大风速较小,在13.9~17.1米/秒,相当于7级风。延安、黄龙等地年最大风速最小,在10.8~13.8米之间,相当于6级风。风向为偏东风或西风、西北风。(表4.11) & 2.风向 & 陕西黄土高原的上空风向主要由大气环流所控制,冬半年多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半年多东北风和东南风,近地面的风向受地形影响各地很不一致。如榆林、佳县、米脂、绥德、延长、黄陵等地年最多风向若不考虑静风的影响,偏南风和东南风在各风向中所占频率约10~15%。志丹、富县为南风,频率分别为11%和8%。吴旗、清涧、甘泉、黄龙等地为偏北风,频率约14~18%。子长与安塞相距不远。前者年最多风向为西风,频率为18%;后者则为北风,频率为16%。 & 各季节的风向变化较大,尤其是冬季与夏季风向几乎完全不同,冬季以1月为代表,最多风向为代表,最多风向为北风、西北风和西风,如志丹、安塞为北风,榆林、米脂、清涧、吴旗、黄龙、黄陵、宜君等地均为西北风,子长为西风。1月仅少数地方为东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如富县为东风,延长为东南风,延长、宜川为西南风。(图4.4)
                 图4.4& 1月最多风向
 & 夏季以7月为代表,最多风向为东南风、西南风和南风、如榆林、佳县、绥德、吴旗、清涧、甘泉、黄陵、宜君等地均为东南风,吴堡、延安,宜君等地为西南风,安塞、富县等地为南风。仅少数地方最多风向较特殊,如子长为西风,黄龙为北风。(图4.5)
                 & 图4.5& 7月最多风向
 & 五、蒸发量 & 蒸发量是由气象站用20厘米直径蒸发皿测得的蒸发数量,其大小可以标志干湿程度。陕西黄土高原平均蒸发量在毫米之间。各地的年蒸发量约是降水量的数倍,反映出气候相当干燥。因为北部接近内蒙古高原区,较南部更干燥,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子午岭,较东部湿润,所以年蒸发量有北大南小,东大西小的特点。在长城沿线一带及佳县、米脂、绥德、清涧等地,年蒸发量约为毫米,在吴旗、志丹以及延安以南各地约为毫米。(图4.6)
                  图4.6& 等蒸发量线图
 & 一年中冬季气温最低,是蒸发量最低的季节。春季气温上升迅速、湿度低,风速增大,是蒸发量高的季节。夏季气温高,蒸发增加,尤其在6月,雨量尚少,气温却相当高,蒸发量极大,春末夏初的5、6两月是全年蒸发量多的月份。秋季气温降低,蒸发量大为减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向和风速教学反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