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做为亳州中药材市场价格格

  主任苦笑对黄医生说:“老黄,我也是没办法,医院说了,病人再不交钱、而我们又不让她出院,她的医疗费只好用全科室的奖金抵扣了。”
  第4节   临近寒假,雨青参加完最后一场期末考试,如释重负。发挥得不错,他估计这次考试能拿到前三名,对含辛茹苦的妈妈也算是一种报答。这个学期,学校安排他在图书馆打杂,由此获得了三百多块的工资,他想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一样礼物送给妈妈,这是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意义非同一般。他正在思量购买什么礼物时,门房在楼下大声呼喊他去接国际长途。   电话是双喜打来的。双喜泣不成声,说他爸爸从加拿大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妈妈伤心至极病卧在床,详情我已经写信寄到杭州,估计这几天能到,妈妈嘱咐我打电话,让你一定及时赶回西州,说凤仙姐肯定遇到了困难。雨青安慰双喜,又询问妈妈遇到了什么困难,双喜说我们也不知道,只是接到凤仙姐的信,说是要把你托付给我妈妈。   搁下电话,雨青的心非常沉重,他为姑爷爷的去世感到悲伤,那么热心和蔼又有学问的人说走就走了,怎不令人伤心?他又为姑奶奶担心,姑奶奶受的打击可想而知,万一再有不测,双喜一人在异国它乡怎么生活?  他掂量了双喜说的话,感觉出了事情的严重性,双喜这时候打电话,分明是告诉他妈妈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要不怎么会将自己托付给姑姑。是什么样的困难呢,细想想,托付是一个人临死的时候要办的事,想到这,雨青不由得浑身冒出冷汗。  
  他看看时间,离下午往西州的班车还有一个多小时,现在去还能赶得上,就委托一个同学代他向老师请假,并请这个同学把美国来信带回西州,然后匆匆赶赴长途汽车站。  汽车在深夜到达西州,雨青背着双肩包走下汽车,被一群三轮车手团团围住,雨青不耐烦地拨开他们,大步流星地往家走去,没走几步,听到有人在呼喊他。他扭过头去,看到是妈妈的同事余同江。他以为是余同江要他搭车,就笑着说我走回去。余同江说你不要走,我有话和你说。雨青只好停下来。  余同江首先问他知道妈妈的病情吗?雨青摇头说不知道。余同江告诉雨青,他妈害的是尿毒症,因为没钱,今天被医院赶出来,是他碰巧碰上并将他妈送回家的。雨青听说妈妈害的是尿毒症,顿时像傻子一般,两眼直愣愣地盯着余同江不放。余同江见状,慢慢地说出了一句话:“灾既然来了,就得扛住。不能让你妈妈白养了你一场。”雨青此时清楚了许多,他对余同江说:“谢谢余叔叔告诉我这些,我得赶回去。”    深夜里,凤仙看到儿子回来,悲喜交加。她不明白雨青为什么提前了几天回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不停地追问雨青,雨青含泪问妈妈:“你这么重的病为什么不告诉我?”凤仙看到儿子知道了,心里反倒坦然下来,她说:“妈得的是绝症。告诉你又有什么用,还会影响你的学习。”雨青说:“妈,你说错了,无论什么事都没有你的生命重要。”  凤仙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却没有理会雨青的话,孩子太年轻,体会不到生活的残酷,与穷人而言,钱有时候比性命还金贵,如果现在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雨青的学费,她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她问雨青:“你怎么知道我得了病?”雨青说:“是双喜打的电话告诉我的。”凤仙警觉起来,她意识到这个电话不应当是双喜打,马上问道:“双喜怎么说?”雨青说:“他说姑爷爷出车祸死了,姑奶奶病卧在床。”凤仙听了此话,一屁股坐在床沿上,半天没说出话来。  凤仙悲凉至极,万万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本以为李嘉苓接到信,孩子的学业就有了着落,可现在这个希望破灭了。看来孩子的路还很长,还会有许多波折,她看了一眼雨青,看到他稚气的脸上挂着泪珠,心里像刀割一样的疼。  她沉静了一会儿,问:“雨青,如果我死了,这个学你还能读下去吗?”雨青说:“妈,你不会死,我要挣钱救你。”凤仙问:“你能挣钱?”雨青说:“我不上学了,我去做工。”  凤仙大怒,伸手给了雨青一个响亮的耳光,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打孩子,她说:“我能撑到今天,就是为了你能够继续上学,你不上学,我死不瞑目!”雨青哭诉道:“妈,你有病,我一点力也出不上,我心里能好过吗?与其这样,还不如和你一道死去。”  凤仙听到孩子说到死,愤怒之火仿佛又被浇上油,马上声色俱厉地说:“你给我跪下!”雨青跪下了。凤仙动了情,眼泪夺眶而出,她用力咬了一下腮帮,试图止住泪水,但泪水还是泉涌般的流出,顺着鼻沟流下和嘴角的鲜血融在一起挂在下巴上,一粒一粒的滴落,她凄然地说:“雨青,你救不了妈,不要说你现在救不了妈,就是十年以后也未必有能力救妈。让你读书,是为了让你有知识,不是让你赌气、说昏话、做混事的。听到了吗?”雨青点头。  凤仙继续说道:“少年的时候,妈的心思就是能读师专,毕业了当一名教师,这个卑微的愿望没能实现,至今想起来心有不甘。妈撑力让你读书,就是希望你走出三里街、走出西州,走出闭塞与贫穷,做一个出色有为的青年。”  “一个家庭要改善不理想的处境,就得前仆后继的努力,前人就是后人的垫脚石,上人倒下了,下人就应当踩着上人的尸体爬上去,哪怕尸体只有三寸高,但那也是一个高度,妈妈给你的也就是这三寸的高度,希望你能站在这三寸高度的起点上,翻越一切障碍。今后的路只有靠你自己走下去,你能让妈妈放下心吗?”  雨青像遭受雷击,惊憾于妈妈对家族繁衍责任的卓越解读,他昂起头,郑重地承诺下来,然后又向妈妈当当地磕了几个响头,以至于起来后额头上起了一个肿包。  看到孩子头上的肿包,知道自己的话触动了他的灵魂,凤仙悬着的心落下来。她这才想到孩子坐了七八个小时的车还没吃饭,可眼下她什么也拿不出,家里除了米只有盐,她只能在米里加点盐煮饭,让孩子充饥,白天的两顿饭,她也是这么过的。她苦笑着对雨青说:“妈今天晚上只能给你盐干饭吃了。”  
  雨青像遭受雷击,惊憾于妈妈对家族繁衍责任的卓越解读,他昂起头,郑重地承诺下来,然后又向妈妈当当地磕了几个响头,以至于起来后额头上起了一个肿包。  
  这天夜里,凤仙压根就没有睡,她睡不着。她已经没有回首往事的余力,眼前的情况纠缠着她,她在下决心,但还有些犹豫,生活虽然残酷,但也有留恋之处,况且还有孩子在牵肠挂肚。  雨青回来的突然,床铺没有清扫,她就让雨青和自己睡在一个床上。娘儿俩说了几句话,凤仙询问了一些情况,看着雨青翻了几个身就睡着了,心思可能是孩子长途旅行累了,她就披衣坐在床头,睁大眼睛看着无际无涯的黑夜。她知道自己刚做完透析,还能撑两三天,两三天后她会昏迷,雨青会把她送到医院,秦大山和钱松林送的几千块钱很快就会泡汤,这是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她明白了自己应当做什么。  天亮以后,她悄悄起身,拎起菜篮子前往南门菜市场。她想抓紧时间买些好吃的烧给孩子吃,长期吃食堂,肯定馋的很。    雨青看到妈妈起身出门,迅速穿衣下床,盥洗之后他也出了门。其实,这个夜晚雨青也没睡沉,见母亲举步维艰连说话都吃力的样子,他想让母亲多休息。同时,他还能和母亲说些什么呢?无用的安慰话等于白说,那不应该出之于儿子的口。此时,最明智的就是沉默,让痛苦慢慢地腌渍几近麻木的心,灾难既然来临,总得有人去承受,承受也是一种磨练。他承认妈妈说得对,家族的努力就是一场接力赛,它只有阶段没有终点,前人有时是阶梯,有时也会是泥潭,关键自己要走好。可他也承认余同江叔叔说得也对,母亲养育了自己十几年,是得为母亲做点什么。  他来到人流熙攘的商业街口,选了一块平整的地面跪了下来,面前摊放着一张纸,纸上写道:母亲患尿毒症,本人是学生,乞求赞助。  人们马上围了起来,有人叹息,有人冷笑,也有人漠然。有人说这等事见多了,谁知道他是不是职业要饭的;有人说这个孩子真没出息,不去想法挣钱却在这里低三下四,男子汉的膝盖怎么这般的软;还有人说这世道也弄不清真假,但愿这不是真的,尿毒症是绝症也是花钱的无底洞,即便是富人也无法承受。  大街上刮起了西北风,围观的人都散开了。西北风越刮越烈,像刀子一样割人,地面上的细砂被风吹得像水一样流淌。雨青起初感到寒冷,继而是耳朵和脸火辣辣的疼痛,接着是手脚麻木。  他的心更冷,如同冰窖一般。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扫地的阿姨走过来说道:“我看你在这都跪了二个小时了,你算运气,面前还有几块钱,前几天也有人跪在这儿,结果一个子儿也没得到。赶快起来回去吧,弄不好别冻伤了。”阿姨一边说一边拉起他。他站立不稳,腿脚似乎不是自己的,一点也不听使唤,那阿姨赶紧扶了他一把,又把扫把递给他。他拿着扫把站立了一会,活动活动关节,好半天才站稳了。阿姨说:“这世道变了,人心都变冷了,变假了,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真的。”她似乎意犹未尽,又补了一句:“看你这孩子这样,是真的。”  又是一阵西北风吹来,卷走了他面前的乞求纸,压在纸上的三枚一元面值的硬币也散落开来。雨青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拈起这三枚硬币装进口袋,这三枚硬币是他残酷生活的见证,他要把它永久的保存下来。  寒风把雨青吹清醒了,知道乞求别人的可怜不是路。    回到家里,雨青看到妈妈拿异样的眼光打量自己,他没有理会妈妈目光中的关切,只是说了一句:“我好冷。”  凤仙盛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端来一碗红烧牛肉,雨青双手捧着碗大口地吃起来,没吃两口他又把碗放下,问妈妈为什么不吃,凤仙笑着说吃过了,她还说她也不能多吃,否则血液里的毒素会更多。雨青再也没有吱声。只顾默默地吃饭,泪水顺着鼻沟流进碗里,咸咸的,一如口腔出血时鲜血的味道。  在接下来时间里,母子俩再也没提及病情,雨青从母亲的眼睛里看到了平静和期待,也看到了忧伤和悲凉。  
  阿姨说:“这世道变了,人心都变冷了,变假了,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真的。”她似乎意犹未尽,又补了一句:“看你这孩子这样,是真的。”  
  看到8月7号之贴。记号之。
  第5节  又是一年一度的祭灶。  这天,雨青收到了浙大同学捎来的美国来信。雨青从双喜的信中了解到了电话里没说清的事情。郭清川李嘉苓夫妇没有能力完成凤仙的嘱托,就把希望寄托在李先生身上,希望能获得李先生的支持。为了省钱,郭清川驾车前往加拿大。李先生同意资助雨青,只是在台湾主持公司事务的李长媛找借口拖延时间,迟迟不肯汇款,这使得李先生很无奈。   郭清川在加拿大等待了五天,没有任何结果,只好打道回府。汽车出了温哥华不久和一辆迎面驶来的汽车相撞,他当场死亡。据李长恒后来说,李先生一向看重郭清川,加之救援凤仙的事不随意,郁闷在心,在得知郭清川罹难后的当天也去世。   双喜的信里还说,当年李长庚失踪的原因已经真相大明,是柳逢春和胡鸿英利用权势将李长庚送进劳教队的,他们不愿意一个出身不好的平民百姓成为自己的女婿。后来李长庚逃走了,成为被通缉的逃犯。   雨青看完信,迅速把信装进口袋,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这一切,如果妈妈知道姑爷爷是为了妈妈的嘱托死的,妈妈的心会愧疚不安,如果妈妈知道是胡鸿英陷害爸爸,妈妈会气疯,这样等于要妈妈的命。     这天晚上,凤仙向灶王爷和灶王奶敬献了许多贡品,然后倒身跪在灶王爷的画像前,她哭得很伤心,也哭了很长时间,无论雨青怎么劝,她都不起来。雨青的心被妈妈哭酸了、哭碎了,也跟着哭起来。凤仙这才止住哭啼。   娘儿俩刚把眼泪擦干,听到当当的敲门声。  雨青前去开门,看到门外站着一个粗壮的大汉,大汉问这儿是柳凤仙家吗?凤仙走过来,看着大汉,迟疑地问:“你是?”大汉说让我进去说吧。凤仙把大汉让了进来。在灯光下,凤仙望去,这个大汉有四十几岁,身材魁梧,只是脏兮兮的,手里拿个布袋。她搬了个板凳让大汉坐下,又倒了杯热水地给大汉。   大汉放下布袋,端起杯子,稍微抿了几口水,湿润已经龟裂的嘴唇,他压低了声音自我介绍:“我叫刘闯,是李长庚的难友。”凤仙听到李长庚这个名字,心儿猛然一惊,两眼死死地盯着刘闯,呆痴痴地问:“你说什么?……李长庚?……他在哪儿?”   大汉伸出手掌,往低下压压,“你别急,听我慢慢说。”他又喝了几口水,用舌头舔舔龟裂的嘴唇后轻声说:“我和李长庚是在黑洋湖劳改农场的难友。他刚进去的那会儿,情绪特别坏。他对我说,他肯定是被人陷害的,但究竟是什么人,他弄不清楚。……”   “后来,我们几个无望的人,暗中串通逃跑了。跑到了江西冷水江的矿山做苦工,工头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只是不挑明,只顾肯头干活很少讲价钱的人上哪儿去找?”   “在冷水江我们干了几年,觉得这样没有出头之日,就合计往云南跑,想跑到国外去,哪知道在那儿人生地不熟,根本站不住脚。这时国家施行了身份证制度,旅馆查得很严,谁知道哪一天会被抓回去。没办法,我们只好又回到冷水江做苦力。”   “去年,李长庚得了病,经过检查,确诊是肝癌,医生说只有几个月的活头。李长庚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没有太伤心,他说我这样的人,早死早好,……”刘闯说不下去,停顿下来。   凤仙没有太激动,她站起来,往杯子里添了水,对刘闯说:“慢慢说。”刘闯看看眼前这个浮肿的女人,抹了一下嘴巴,继续说道:“我这难弟真有种,有时候疼得在床上打滚也不吭一声。我对他说,干脆我买包鼠药给你吃了。他摇头,说他不能主动地死,幻想着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知道你的下落,不知道你的信息,他死也不甘心。”   凤仙不动声色地坐在床沿上,眼泪刚才已经哭干了,再也流不出泪来,甚至在听到刘闯说鼠药的时候也没太吃惊。雨青把手伸进口袋,几次想把那信拿出来,最终还是没能够掏出来。
  楼主啊,这样的安排是不是太残酷了?给我们一点阳光吧
  “我和李长庚是在黑洋湖劳改农场的难友。他刚进去的那会儿,情绪特别坏。他对我说,他肯定是被人陷害的,但究竟是什么人,他弄不清楚。……”  
  柳依青女士,谢谢你的关心,阳光肯定会有,那是在雨青身上。希望你能在后记读完后给以赐教。
  凤仙花开
  刘闯继续说:“临死的前一天,李长庚把我叫到跟前,对我说‘闯哥,我快要死了,这儿有五千块钱,是我十年的积蓄,托你抽空去西州一趟,把这个钱交给凤仙。说我李长庚辜负了她,说我李长庚肯定是被人陷害,死不瞑目!”  “李长庚还让我告诉你,他说他的审美实践完全彻底地失败了,败得明明白白: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任何个性的张扬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如果凤仙有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我不知道李长庚说些什么,就把这些话记下来而且背熟了。”刘闯掏出一张纸的给了雨青。   雨青看罢,哭了,哭得好伤心。接到双喜信的那会儿,他得知了父亲遭受陷害的真相,只是父亲太陌生,在他的心中只是一个名词。他的心里更多的是替母亲悲哀,母亲为父亲独守终生,为爱情也是为了自己不受屈,是一个坚贞慈爱又备受煎熬的人。现在,从刘闯叔叔的嘴里,他得知了父亲悲惨的人生,方知父亲是多么冤枉,父亲对母亲的爱是多么深厚,父亲和母亲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共同用灵与泪谱写了爱的悲剧。这悲剧胜过人世间一切在舞台上演出过的爱情剧种,包括《罗密欧和朱丽叶》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前者起因于家族的争斗,后者缘于封建礼教,那么父母的悲剧起源于什么呢?雨青头皮发麻,不愿再想下去。   刘闯打开布包,从里面取出一个洋铁皮盒子,郑重地交给凤仙,“我把李长庚和他的钱带回来了,现在交给你。我打听了你的情况,你是我这辈子除去我母亲以外唯一敬重的女人。”刘闯流泪了,唏嘘说道:“李长庚地下有知,也…...也该瞑目了。他要是知…...知道他有这个么出息的儿子,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凤仙接过洋铁皮盒子,抱在怀里,不停地说道:“天意,天意……你终于回来了…….回来的是时候…….”   完成了朋友的嘱托,刘闯匆匆地走了,他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到凤仙家的,因为他还是一个被通缉的犯人,随时都有被抓的可能,谁知道有没有人发现他?刘闯走的时候,凤仙仍然抱着骨灰盒喃喃自语。  雨青随刘闯走出大门,打算把他送出河沿街,却被刘闯坚决地制止了。雨青站在门口,看着刘闯的身影迅速消失在黑夜里。  雨青回到屋,看到妈妈仍然抱着洋铁皮筒喃喃私语:“你终于回来了,回来得是时候,……”他不理解妈妈说的“回来的是时候”是什么意思,想劝妈妈,苦于没有合适的语言,语无伦次地说了几句,竟呜呜的哭起来。凤仙被孩子的哭声弄清醒,略微思考了片刻,她郑重地把洋铁皮筒放在桌子上,在筒前面摆放一些贡品,拉着雨青跪在前面,她高声说:“长庚,看看你的儿子吧!我们终于团圆了!…….”一言未了,母子俩同时失声地恸哭起来。  恸哭之后,凤仙无力地坐在床沿上。雨青问妈妈爸爸的审美实践是什么?孩子的提问使凤仙打开了记忆的通道。六六年秋冬季的一个夜晚,她和李长庚漫步在河沙滩上,当时,清风明月柔情衷肠,李长庚对她讲述了他把挑战现实困难比喻成审美实践,他乐观浪漫的情怀感染了她,由此下定了把自己终身托付与他的决心。何曾想到,现实竟是这样。她对雨青说:“那是你爸爸的迂梦,梦醒人亡就是他的审美实践。其实,他并没有想张扬个性,他只是想平平安安的活着,过平常人的生活。你把那张纸收好,那是你爸爸对你说的唯一的话。”    这个夜晚,凤仙几次起身,走到雨青的床前,几次伸手想摸摸孩子,几次又缩了回来,她怕把孩子弄醒了,也怕被孩子看破了心思。  第二天上午,雨青被一中老师派来的人喊走了,说是让他参加93级的同学集会。凤仙让他把家里的房门锁匙带上,雨青疑惑地看着妈妈,凤仙说她要出去买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在雨青即将走出大门的刹那,凤仙突然喊住了他。雨青回首,问妈妈有什么事吗?凤仙强压了泪水,说了句:“当心别戗风。”说完,她低下头,又嘟囔了一句你走吧。雨青有些疑惑,身旁的同学催促他快走,他迟疑地跟着同学走了。凤仙站在门口,背靠着墙壁,看着雨青渐去渐远的身影,泪水刷刷而下。  
  六六年秋冬季的一个夜晚,她和李长庚漫步在河沙滩上,当时,清风明月柔情衷肠,李长庚对她讲述了他把挑战现实困难比喻成审美实践,他乐观浪漫的情怀感染了她,由此下定了把自己终身托付与他的决心。
  在雨青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的时候,一个想不到的人来到她家门口,凤仙想把她挡在门外,可她却硬挤了进来。这人进屋后没等主人说话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我想找你聊聊。”凤仙严肃地说:“我们没有可聊的,你给我出去!”那人说:“我既然来了,你不让把话说完我是不会走的。”凤仙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和她纠缠,就不耐烦地说:“有话快说,说了快走!”  那人说:“凤仙,求你了,给我一个补偿的机会吧!我知道你现在的情况,你需要帮助。”凤仙说:“说完了吗?”胡鸿英点头,凤仙说:“告诉你,我是需要帮助,可我不需要你的帮助,你走吧!”  胡鸿英叹口气,“唉,说来我们娘儿俩倒是一类人,都挺倔的,都是想左右他人的倔人。”凤仙说:“你说对了一半,我们都很倔,都想变着法儿实现自己的意志。可我们各自心里想的却不一样,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人,凡是和我柳凤仙打交道的人,或多忽少都能从我这里得到实惠,所以,我既便是死了,也能安心地去见阎王。可你呢?你心里应当明白,你是自私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你们那个小圈子。你走吧!”  胡鸿英站起来,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早知这样,真不该那样做,可我那也是一片……”凤仙疑惑地看着胡鸿英一步一步地离去,她不知道胡鸿英说些什么,什么‘真不该这么做’?她猛然想起了李长庚失踪的事,心中刚有些开朗,又变得一片模糊,虎毒都不食子啊,退一万步讲,即便胡鸿英做了什么现在她又能如何,她已经失去反击的力量。    胡鸿英走后,凤仙把雨青应当带走的东西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显眼的位子。她穿上了那套大红色全毛摩尔登婚礼服,然后写下一封遗书:  雨青:  妈走了,这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也是非做不可的事,走到绝路上了。答应妈妈的话就一定得兑现,好好地把路走下去。把我和你爸的骨灰带走,将来有机会把它撒在大海里,海和一切的陆地相连,那是我们永远能看到你的地方。…….    写到这,她犹豫了一会儿。她想起了那天和雨青的谈话,雨青只是把过人上人的生活作为人生的目标,她为此很担心,认为青年人应当有理想,没有理想就飞不起来,即便飞起来也飞不远。她想嘱咐雨青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她认为这是人生的最大动力。  她想就此写下去,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话题的切入点。她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谈理想,现在大家都在说小康,小康不就是相对的好日子吗?孩子的观点没有错,他是跟着形势的。那么就没有其它的了?比如说奉献、无私、为他人着想。可是怎么和孩子说这些呢?挺滑稽挺尴尬的,有人拿着镜子就是照人的,满嘴的假话大话空话,像老鼠掉到粥锅里。  她有些沮丧,但又不想放弃这最后一次说话的权利,她就在遗书的后面写下理想二个大字并打上了问号,然后写下母亲•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四日几个字。  她想把这个问题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她相信青年人最终会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把遗书放在桌子上之后,她打开了事先准备好的鼠药,把它倒在杯子里。在她躺到床上的时候,她把李长庚的骨灰盒放在了身边,二十年前的那次婚礼,由于李长庚的失踪而没办成,如今,李长庚回来了,婚礼应当续办。    胡鸿英晃悠悠的回到了家,大门一打开,她就听到了刘芙蓉房间传来的淫荡的声音。她不由得怒火中烧,自己的东西,别人休想分享。她马上到厨房拎来一桶汽油,一下子踹开了房门,快速地把汽油倒在床前然后点燃。那两个正在做爱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葬身火海。  胡鸿英知道自己还应当做什么,她在屋里瞅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样可以拴绳子的地方。  她做完自己要做的事,听到了外面响起了救火车的尖叫。迷惑中,她看到几个赤嘴獠牙的魔鬼向她围过来。  
  感谢yy5713、blue bell和一颗纽扣的关注。
  她想把这个问题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她相信青年人最终会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第6节  在钱松林、余青络、余同江一帮阿姨叔叔的帮助下,在处理完母亲的火化事宜后,雨青把家里的器具摆在大街上任亲邻拿取,然后准备离开西州。他想在回杭州找工作做,打杂、家教做什么都成。生活把他逼成这个样,他没有怨恨,心中只剩下坚强。如果说有遗憾,遗憾的只是他青年人的浪漫盛气荡然无存,余下的都是冷静分析后的现实想法。   母亲的去世,雨青没有过多的悲哀。在他看来,以母亲的性格,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活着反倒是一种煎熬。这就是母亲的性格所决定的命运,也是不向现实低头的人的共同命运。母亲给他留下的是一笔无价的遗产,它不是三寸高而是云天的高度,这个遗产就是倔强、坚贞、无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活着,一旦失去生命存在的价值,就毫不犹豫的了断自己。  他要用这遗产作垫脚石,一步一步地往人生旅途的巅峰上爬。  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如何实现母亲的遗愿。对于母亲遗书中的大问号,他有自己的见解。母亲在问,说明她也在犹豫,自己在这个处境下谈论理想是奢侈的,会被人嘲笑为葡萄架下的那只酸溜溜的狐狸,还是把浪漫主义摆在现实主义后面吧!  但是,母亲的遗愿是一定要实现的,母亲的精神遗产是一定要继承的,否则他无法面对母亲的遗像。母亲在问,说明她并没有忘记理想,而是寄望于自己。切不可辜负母亲的冀望,但救人救世要有一定的臂力,奉献、无私、为他人着想,更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实现母亲的冀望,需要加倍的努力。  一念及此,他的心热呼起来,悲伤的心绪如西风横扫下的阴霾一样无踪无影。母亲以病残之躯,尚且念念不忘理想,这是何等的情怀!他由衷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自豪。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关键是生前的一切活动要有价值,要有值得人们怀念的地方。妈妈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原绣花厂的人几乎全部涌向了河沿街,把整个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从参加丧事的叔叔阿姨们悲痛欲绝的神态看,他们非常敬佩妈妈也为妈妈的死而痛心,那感人的场面难以用语言形容;特别是余青络阿姨、常淑萍阿姨和刘敏阿姨,她们几乎要哭疯了,即便亲人去世也不会有这么悲伤;贺国良叔叔在看到妈妈遗容的刹那晕厥过去,钱松林像痴呆一般守着遗体直流清泪。这一切都说明妈妈在她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他在心理默念:妈,孩儿记下了你的教诲,永世不忘。    秦虎的家要搬到北京去,临行前来辞行。他问秦虎,沧浪河源头的那些大石块是如何被水搬运下山的原因搞清楚了吗?秦虎摇头说他早都把这事给忘了。他对秦虎说他弄清楚了,就是在那天他跪在寒风中乞讨时悟出来的。秦虎惊愕,但不想就乞讨的事说下去,害怕伤害雨青的自尊。那天,就在雨青跪在寒天里向行人乞讨的时候,秦虎碰巧就站在远处,整个过程他看得清清楚楚,他没有惊动雨青,眼看着雨青离去后他才离开那个地方。秦虎问雨青悟出了什么。雨青说:“当我跪在寒风里,面前的砂粒被风吹得在地上像水一样的流淌,我突然悟出了道理:那山谷河床里的水是有知觉的,它知道自己的力量冲不走那么大的石块,就在石块的前面冲出一个坑,大石块就栽了下去,水就不断重复了这个动作几千年,直到把大石块弄成细砂冲积成平原。”雨青说到这停下来,胸口一起一伏,末了他对秦虎说:“请你告诉秦叔,我还悟出了一个道理:柔若之所以是一种力量,是和持之以恒有关。”他喃喃自语:“我妈辛苦抚养我十几年,最终却没能看到我自立。”  秦虎很激动,激动于老同学的成熟,对于雨青的不幸遭遇,他不想劝慰,觉得这样很肤浅,他知道父亲在得知柳阿姨去世的消息后曾委托钱松林叔叔以吊丧为名包了很多钱给雨青,但都被雨青拒绝了。他看着雨青,说了一句:“我想阿姨在天上是能看到你自立的。”然后用手掌用力攥了一下雨青的肩膀,默默地走了。     就在雨青即将离开西州的时候,一个陌生的人来找他。  
  母亲以病残之躯,尚且念念不忘理想,这是何等的情怀!
  那人自称是他的外公,说要将他收养并供养他上完大学。   这很出雨青的意料,他问柳逢春,母亲在世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柳逢春说他们来过,诚心想把凤仙接回家,可凤仙不同意,并说凤仙固执得出奇。  雨青问柳逢春为什么将父亲李长庚投入监狱。柳逢春矢口否认,说他不知道这事。  雨青冷笑,他对柳逢春说:“柳专员,刚才你说我妈出奇的固执,我没有反驳你。我听我妈说过,你们当年来认我妈,我妈不愿认你们,是因为你们是栽赃者,我外婆辛苦养育我妈二十年,你和胡鸿英知恩不报,最后却被你们栽赃成偷小孩子的人,活活地把外婆给气死了。你们这样的人我妈能接受吗?”  “再说说我妈的心态给你听听。我读大学后,妈妈把你是她的亲生父亲的事和我说了,她说小时候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希望你能出现在她们母女的面前,给她们带来温饱和依靠。后来你真的出现了,而且是一个七品县令。书上说七品县令是芝麻官,可在老百姓的心中那是大官,掌管着人的生死。可是妈妈为什么不愿意认你这个有权又有势的亲生父亲呢?你想过吗?如果你没想过,那么让我最后再告诉你。”  “现在你来认我,说明你心有愧。既然心有愧,就应当忏悔。我给了你机会,希望能从你的嘴里听到忏悔的话,承认过去所做是恶行,只要你承认了,说明你有一颗弃恶从善的心,我就能坦然地喊你一声外公,我父母的在天之灵也会谅解你。可惜这样的机会你却错过了。我真的不知道,你这种人为什么这么虚伪,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这起码的为人道德怎么不遵守呢?是不是你愚弄人愚弄惯了,假话说惯了,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成为你的本性?”  柳逢春灰溜溜地要走。雨青却喊住了他。  雨青说:“我妈妈现在已经去世了,我现在违背她的旨意公布一个秘密,她为什么要保守这个秘密呢?因为她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丑陋的事,说出来她的脸面都觉得没处搁。你想知道这事什么事吗?”  柳逢春愕然,也许是刚才被雨青斥责的头昏脑胀,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是接受审判。  雨青说:“我妈说我外婆是黑山头人,当时她连名字都没有,人们就喊她大丫头,四八年丈夫出去卖凉席一去不归,她寻找丈夫来到西州,一等就是几十年,也没看到丈夫的踪影。二十七年后,她的丈夫突然出现在她的床前,这时她已病重,生病的原因是因为有人要夺去她的女儿,也就是要夺去她生命的依靠。外婆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来夺她女儿的人,就是她寻找多年未果并为之守候一生的丈夫和他的后妻。外婆就这样被气死了。”   雨青鄙夷地看了目瞪口呆的柳逢春一眼说道:“我想这个人就是你吧?”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为什么我妈不愿意认你这个亲生父亲了。你在我妈妈的心目中是当代的陈世美、中山狼,一副虚伪的双面人嘴脸。”  柳逢春默然,一声不响地走出小屋。    一个阴晦的清晨,李延祚(雨青成熟了,让我们用大号称呼他吧!)带着着父母的骨灰走出河沿街。  在一个街道的豁口处,他看到了沧浪河。他把手放在口袋里,一边摆弄着那三枚一元面值的硬币一边久久地注视着这条古老而忧伤的河流。  只见冬日的沧浪河纤细如缕,蜷缩在一片苍黄的沙滩上。  无意间,他发现朝阳的墙根下,有几株枯萎的凤仙花。他情不自禁地走过去,默默地注视着那柴草般的躯干,半天也没有言语。之后,他抿了抿嘴巴,咬紧了牙关,抖动了一下双肩,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这日是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农历甲戌年十二月二十九,第二天就是除夕。    
  只见冬日的沧浪河纤细如缕,蜷缩在一片苍黄的沙滩上。  
尾声    日出日落,盈亏交替,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风雨如晦。  刘云志想方设法接近了李长媛,据刘云志说李长媛是他的表姑,他本人是李先生远房姨姐的孙子,因此他看见李长媛就一口一声的表姑,喊得李长媛笑脸常开。刘云志成功地说服了李长媛购买绣花厂,一时间,这事成了西州的特大新闻,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赞誉者都是原绣花厂的退休工人,因为县里用卖厂的钱为他们办了社会统筹养老,他们从此能按月拿到一份可以度日的退休工资,张书记成为救生民于水火的青天,他们夸奖现今的政策好,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指责也大有人在,说这是败家子行为,好端端的厂被折腾垮了,1800万金钱垒起来的厂,又以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价格卖了,亏的都是人民的血汗钱,这里面肯定有弯弯绕,据说张书记的孩子要到澳洲留学去了,是李长媛提供的经济支持。  褒扬也好,贬低也好,这都没有影响刘云志升官。他因资产重组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成绩,被张书记提拔为轻工局副局长。而张书记则在此时大规模地推广股份制改造,“一股就灵”成为他在大会小会上的口头禅,好像股份制就是最新的盘尼西林,是根治大锅饭顽疾的特效药。因此,西州的上百家公有制企业在短短的时间内无一幸免,全部被“改造”成了私营企业。有的人在这场改制的浪潮中挣得盆满钵满,有的人彻底转变了身份,弹指之间,由微笑的公仆变成严肃的资本家。而那些失去固定职业的人,无论怎样喊爹叫娘也没人理睬。  老年人啼笑皆非,他们经历过56年一刀切的私营企业改造,一夜之间,全部的私营企业都改为姓‘公’,现在又目睹了大刀阔斧的公营改造,又是一夜之间,全部的中小型公有制企业都改为姓‘私’,他们一脉相承,改造的理由都是振振有词落地有声,不由得你不相信,也不怕你不相信,猴子不上树,多敲三捶锣,敲锣不行还有长竹竿呢。究竟谁对谁错,没人知道,但公正的历史老人会知道,他会做出最终判断。  新的服装厂成立后不久,工人们发现李长媛给的工价和郑老板给的一样。姐妹们都说,天下老鸹一般黑,像李长媛这样做法,李家在西州的路虽然重新走,但也未必宽广,她不如她的祖上李财主宽厚,李财主做生意从不和官家勾结。  关庆来和赵卫东到深圳后,在一家物业打杂,由于他们勤恳卖力,干了不久就被提拔为小头目,每个人手下也管了七八个人,虽然管的都是些扫地的和看门的,但那大小也是个官,工资也比那些扫地的看门的高出一大截。关庆来的孩子马上也要离开西州,跟着老子去闯世界。  受关庆来父子的影响,刘敏的丈夫心里也痒痒起来,不想继续在纺织厂干下去,也想出去闯闯,他常对刘敏说:与其这样吃不饱饿不愣,还不如出去闯荡一番。刘敏坚决反对,她不愿意丈夫丢了好好的工作去冒险,她对丈夫说:绣花厂的人处于绝地,没饭吃,只能如此,你还有一份可靠的工资,没有冒险的必要(她万万没有想到,纺织厂不久也卖给了私人,他丈夫也成为雇工)。  林晓泉带着儿子去了上海,在上海混得不错,起先在一家企业当门卫,后来老板发现他肚子里有些文墨,就让他代表自己和有关方面打交道,得到有关方面的赞誉。他挣的工资,基本上可以维持他们父子的开销。  常淑萍没到新厂上班,她被拘留了。酒婆李抱着汽油桶和拆迁办的头头同归于尽,还烧伤了几个人。上面说这一切都是常淑萍策划的,就把她拘禁起来。何义霞家的住房也被拆了,她没有钱付差价,就在新沧浪河堤上搭建了一个茅棚,一家人挤在那里不避风雨。就这样,城管人员还是几次以有碍瞻观为由驱赶他们。  余同江面色凝重,他高兴不起来。几天前,他的大儿子因聚众斗殴被判了刑,他不得不把小儿子锁在家里。像这样没有文化有没有背景的孩子又能怎样,出劳力也没人要他们,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却是好逸恶劳的习性,所以只能成群成阵的在一块瞎胡闹。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是父母惯的还是其他原因,余同江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他身边的人家的孩子大都是这个样子,老大不小了还靠吃父母过日子。  工人们更加怀念凤仙和苏宛霞,说这样的人今后不会再有了,只有在那真情如歌的时代出生或者成长的人才会有那样真情。他们还说,比凤仙她们老的人原则性强好争斗缺少情感;比凤仙他们年轻的人欲望强烈心狠手辣而且钱心重又好做秀。  他们愁归愁,怀念归怀念,但日子还得过下去,太阳每天还是照常升起,指甲草儿还会一年一度地经历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枯萎的全过程。    有关西州的记事,到此可以搁笔了。但乐闲人还会在和煦的春风中把平民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流传天下,随着李延祚的出走,李家自然还会演绎出许多故事来,只是这些故事已经不是发生在西州这个偏远的小城,它像鸟一样飞去了,落脚在东南形胜之地。可以想象得出,新的故事将非常优美动听。    
2005年初稿于纽约  
2007年修改于上海       
  终结篇的沙发
  国庆长假期间,还有许多人关注此书,令我不胜感激。
  谢谢绿-袖!
   后记     拙作《凤仙》自此发表完毕。感谢许多读者对《凤仙》的关注。由于本人功底浅、水平低、见识偏颇,《凤仙》这部书中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可能会影响读者阅读的兴致。即便这样,还是有许多读者坚持把这本书读完,使我不胜感激。   我写凤仙源自于对母亲的思念。   年我在写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香涧湖》,已完稿,已在新浪上发表节选),苦于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不熟悉,常常中途辍笔去查找资料。为了不耽误时日,于是就萌生了在继续写历史题材的小说的同时,再写一部我熟悉的题材的想法,因此,《凤仙》便诞生了。写好之后搁置了一年多,2007年重新修改一遍,做为网络小说首先在新浪发表。   我的母亲去世已经十年,这十年时间里,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脑际,在与子孙辈的天伦之乐中,每每深切的感受到当年母亲的艰辛和慈爱之心,总想找个机会表达出来。   书中凤仙对母亲的思念就是我亲身的感受。描写拾柴路上的那些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忘不了母亲把端榴果塞进我的嘴里的情景(见二章二节),更忘不了第一次吃西瓜的经历(见八章八节),这些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这价值就在于要感恩于这伟大的母爱并世世代代的传下去,感恩的最好表现就是要孝顺,像凤仙对待晁家兰那样,传递母爱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母爱(父爱)的温暖中,像凤仙对待雨青那样。这样,世界上就不会有孤苦的老人,也不会有失去父母关爱的儿童。这也是我在书中不厌其烦地描述凤仙抚育雨青的过程的原因所在。   这是我写《凤仙》的本意之一。  凤仙是一个孝顺的人,也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她把对母亲和孩子的爱推及他人,做到了无私奉献和恪尽职守,自然在她的身上衍生了许多情节,这些情节大都是虚构的,但都是浓缩和提炼后的真实,读者稍加体会,总能在周围找到类似的事来,但也仅仅是类似而以。  由于我长期在中小型企业工作,对这些企业的情况非常熟悉,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对数万个这样的企业的在改革中消亡怀有深深地惋惜之情,因为这样的企业为许多人提供了生存保障,他们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和目前在私营企业里打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是他们的父母厂,包他们的生活,包他们的住房,包他们的生病治疗,他们习惯了那种虽不富裕但安定无忧的生活。我之所以把凤仙安置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生活和工作,因为我熟悉这样的生活和工作,写起来从容自如,人物和情节真实饱满。有的读者会认为凤仙的结局处理得太凄惨,与盛世不尽相符,有的人更直言相告(新浪、天涯都有),希望凤仙能获得幸福美满的结局。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传统上,中国人都喜欢团圆美满的结局,但我觉得那仅仅是空想,是一种让人看了即时激情迸发却无法实现的空想。我写此书时,原来所安排的第一种结局是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但是,我放弃了。为什么?试问?因50后40后一刀切而下岗的工人能不能再找到适合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生病和孩子读书(免费进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在2006年才从农村首先开始,城市是在2008年才开始),他们怎么处理面临的困难?因此,凤仙的命运是社会上一类人的命运,虽然这类人的比例很小,但用这个比例乘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群体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凤仙》这本书是平民的改革史诗,是许多消亡企业的悼词,是为柳凤仙们所唱的挽歌。  史诗是让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在共和国这段历史中,曾有那么多像西州绣花厂那样为人民提供安居乐业保障的全民或集体性质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在在短短的时间内消亡了,还有许多如苏宛霞柳凤仙一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经营者和无数舍己为公的劳动模范,他们现在每天都在望着自己的那些奖状发呆,不明白他们几十年忠于理想忠于事业,干得扎扎实实轰轰烈烈,到头来会落得这样寂寞;悼词是惋惜和痛心,官员瞎干预,蛀虫内部瓦解,大锅饭养成的惰性和“抓大放小”的宏观政策是导致这类型企业消亡的基本原因,谁都知道,把利润丰厚的垄断型企业窝在手里,让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自生自灭意味着什么。我实在揣测不出那些掌握着决策权和话语权的官员和学者在促进“抓大放小”政策形成时,怀的是什么样的心态,他们攥紧了自己的金饭碗不放松还不停地提高金碗的含金量(当时,一位重要的大员曾洋洋得意地对其下属说你们的工资马上就要翻番了!),却毫不犹豫地在瞬间砸碎亿万人的粗瓷大腕,使他们在一夜之间从工厂的主人重新沦落为私营主的劳力。他们想过千百万人在失去生存依靠时的恐惧心态吗?特别是那些40岁和五十岁以上的。不管他们操持什么样的理由,这样做显然和“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古训相违背,看来他们的价值取向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肯定是利己的私欲,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及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传统美德相比判若云泥,否则,他们也就会把自己的“金碗”放到市场上去参与竞争,而这是检验为民还是为己的试金石;挽歌则希望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注,进而改善无数个柳凤仙们的生存环境,使她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有一份可靠的医疗保险,我说的可靠,是生病能得到真正的救治,而不是那种让人听得天花乱坠,伸手去抓时,发现却是一根稻草的医疗保险。  这是我写《凤仙》的本意之二。  不要责备我把这首挽歌唱得太凄婉,那确实是当时那一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我至今都为我过去的经历(九十年代以后)而伤感,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享受过一次双休日,连休息一天都像过年一样稀少(一如书中所述,凤仙放一天假,工人就山呼万岁),大多数的法定假日也都劳作在工厂里和机台上,甚至在大年初一也要加班,连续二十四小时、四十八小时是经常的事,甚至做过几次书上所描述的七十二小时,而这些加班没有任何补助,不是工厂不愿发补助,而是没钱发,能保住工资已经是很好的厂了。看到有些人能体面的享受双休日和国家的法定假期,心里真的好羡慕,心思下辈子能托生到这样的机关单位就好了。那几年,我经常去庙里拜佛,跪在菩萨面前祈祷时,总是希望菩萨能保佑我的那些同事们,不要让她们再如此辛苦,不要让她们在下世轮回中再次投错了胎。   小说的目的是给人们带来愉快,当然指的是艺术和美学上的愉快,我希望我能通过凤仙这一人物形象做到这一点。如果凤仙的言行举止能在一些读者心中引起共鸣,我将十分欣慰。因此,我希望读者能喜爱这本书并不吝赐教。      
Laoxu_1947  
,上午八时  
  谢谢诸位一贯的关注和支持,再见!
  看完。  虽然写的是父辈们的故事,但是读来很亲切,也很具有现实意义。谢谢楼主为我们带来这么一部完整的小说。
  第一次天涯回贴  完整得小说.受启发得小说    谢谢楼主    有类似的请多推荐    
  感谢yy5713和tuyi0601二位先生对本书的关注。谢谢!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再发一次。
  乐闲人.  这真是一部好小说,  真的.  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啊...
  学习支持
  谢谢继续阅读此书的人。
  再发一次。
  再发一次
  再发一次
  再发一次
  再发一次
  再发一次
  再发一次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zaifayici
  欣赏学习  支持优先  希望好朋友多多交流  携《林冲后代》前来问候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材市场土元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