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光风是什么生肖意思?指的是什么生肖?

霁月光风是什么生肖?_百度知道
霁月光风是什么生肖?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社会的风气好。也可指政治清明,胸襟开阔。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光风霁月_光风霁月的意思_光风霁月是什么意思_故事_造句_近义词
您的位置: >
> 光风霁月
时间:来源:点击:
【成语名字】光风霁月
【汉语拼音】guāng fēng j& yu&
【成语解释】
霁月,指雨后的明月。&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青后的明净景象。语本唐.无名氏〈楚泊亭〉诗二首之一。后亦用&光风霁月&比喻政治清明,时世太平的局面。或用于形容人品光明磊落。
【成语典故】
唐.无名氏〈楚泊亭〉诗二首之一(据《全唐诗外编.续补遗.卷二一.无名氏》引)
天垂六幕水浮空,霁月光风上下同。我向山头一舒笑,楚人还望白云中。
【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2、 舒:舒展。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茫茫往古,继继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看破治须途,不出阴阳一理。
【成语出处】
1、宋.陈亮《陈亮集.卷一八.启.贺周丞相启》:&长江大河,足以流(传)〔转〕墨客;光风霁月,足以荡漾英游。&
2、宋.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使荆公得从濂溪,沐浴于光风霁月之中,以消释其偏蔽,则他日得君行道,必无新法之烦苛。&
4、宋.丘〈鹧鸪天.陆海蓬壶自有山〉词:&陆海蓬壶自有山,光风霁月未应悭。但将歌舞酬佳节,却信阴晴是等闲。&
5、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晚年愈精微愈平实,从严毅清苦之中,发为光风霁月。&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雨过天青后的明净景象。
使用类别&& &用在&气候宜人&的表述上。
【光风霁月造句】&& &
1、秋雨过后,一片光风霁月,正适合纳凉吟诗。
2、在这光风霁月的夜晚,独自漫步湖边,欣赏夜色,真令人陶醉。
3、过一会儿,乌云散开,皎洁的明月终于露脸,银光洒遍,原有的阴霾竟一扫而空;古人说光风霁月,正是如此景象。
语义说明&& &形容人品光明磊落。褒义。
使用类别&& &用在&品德高尚&的表述上。
【光风霁月造句】&& &
1、他光风霁月的开阔胸襟,令人敬仰。
2、他的为人光风霁月,受到大家的推崇。
3、他人品高贵,光风霁月,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
4、周先生的人品高尚,胸怀磊落,有如光风霁月。
5、老师经常勉励我们,待人处世要有光风霁月般的胸怀。
6、他那高尚的人品,有如光风霁月一般,值得我们效法。
7、一个人的胸怀如能光风霁月,行事坦荡,就不怕旁人蜚长流短。
【近义词】&& &风清月朗,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冰壶秋月,风清月朗,渊s岳峙
【反义词】&& &阴风怒号,霪雨霏霏,偷鸡摸狗,阉然媚世
【参考词语】:霁月光风
【汉语拼音】:j& yu& guāng fēng
【】:即&光风霁月&。见&光风霁月&条。
1、唐.无名氏〈楚泊亭〉诗二首之一:&天垂六幕水浮空,霁月光风上下同。&
2、《红楼梦.第五回》:&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参考词语】:风光霁月
【汉语拼音】:fēng guāng j& yu&
【成语解释】:犹&光风霁月&。见&光风霁月&条。
1、《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茫茫往古,继继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参考词语】:风光月霁
【汉语拼音】:fēng guāng yu& j&
【成语解释】:犹&光风霁月&。见&光风霁月&条。
1、明.苏浚《鸡鸣偶记》:&风光月霁,是吾心太虚真境;鸟语花阴,是吾心无尽生意。&
【光风霁月的成语故事】
&光风霁月&原作&霁月光风&。《全唐诗外编》中收有〈楚泊亭〉一诗,诗中以&霁月光风&形容雨过天青后,月色明亮,微风和煦的景象。后来&光风霁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雨过天青后的明净景象;亦用来比喻政治清明,时世太平的局面;或用来形容人品光明磊落。但也有人以为《大宋宣和遗事》方为此语之源。《大宋宣和遗事》之作者相传为南宋人,亦传为宋朝遗臣于元时所作,内容主要记述宋代徽宗、钦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文字:&茫茫往古,继继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意思是说就历史来看,古往今来清明太平的日子少于黑暗动乱的,文风鼎盛的时候少于战乱频仍的。在此,&风光霁月&是用以形容清平盛世,与〈楚泊亭〉诗中的&霁月光风&语义不同。另宋代黄庭坚的〈濂溪诗序〉,文中亦用了&光风霁月&,文曰:&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则是以&光风霁月&称颂周敦颐人品之高洁,又是另一个引申的语义。
喜欢这篇名为的成语,就猛击分享!
和相关的成语:
说说你对的看法吧
最新发布的成语
最受欢迎的成语寧是什么意思
寧是什么意思
09-09-17 &匿名提问 发布
安静,宁静的意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拼音】:níng,nìng,zhù,【繁体】:寍、寧、甯【部首】:宀【部首笔画】:03【五行】:火【简体笔划】:05【繁体笔划】:14【吉凶寓意】:吉【拼音输入】:ning、zhu【五笔输入】:psj【笔顺】:捺捺折横竖【详细解释】:宁     peaceful;rather;tranquil;     宁1     (1)     寍、寧     níng     (2)     (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3)     同本义[peaceful]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5)     安定[stable]。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6)     平静;宁静[quiet]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7)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宁     (1)     寧     níng     (2)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visitone'sownparents]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3)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4)     使安定[stablize]。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5)     守父母之丧[mourn]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6)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7)     安心[settledown]。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8)     返回,回[goback]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9)     如:宁家(回家)     宁     (1)     寧     níng     (2)     南京的别称[anothernameforNanjing]。如:沪宁线     (3)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theshortforthe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如:陕甘宁边区     (4)     姓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汉·贾谊《过秦论》     另见nìng     宁靖     níngjìng     [peaceful]社会秩序安定     地方宁靖     宁静     níngjìng     [quiet]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宁谧     níngmì     [tranquil]安静;安宁     宁谧寂静     宁日     níngrì     [peacefuldays]和平安定的日子     宁帖     níngtiē     [tranquil]安宁平静     心情宁帖     宁馨儿     níngxīnér     [praiseforagoodchild]原意是“这样的孩子”,后来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     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晋书·王衍传》     宁2     (1)     寕、寜、甯     nìng     (2)     宁可;宁愿[wouldrather]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刘开《问说》     (3)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     (1)     寧     nìng     (2)     岂;难道[couldtherebe]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3)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宁     (1)     寧、甯     nìng     (2)     姓     另见níng     宁可     nìngkě     [better]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宁可早点儿出发,也不要迟到     宁肯     nìngkěn     [wouldrather]宁可     宁肯自己辛苦点,也不要麻烦别人     宁缺毋滥     nìngquē-wùlàn     [wouldrathergowithoutthanbecontentedwithanythinglesssatisfactory]宁愿空缺,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宁死不屈     nìngsǐ-bùqū     [ratherdiethansubmit]宁愿去死,也不屈从     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竞燎身于烈焰中     宁愿     nìngyuàn     [better]宁肯     宁愿吃苦受累,也要把工作做好     宁3     zhù     (1)     贮藏;积聚。本作“宁”。后作“贮”[store]     宁,办积物也。象形。――《说文》。按,与貯略同。     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     (2)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standforalongwhile]     天子当宁而立。――《礼记·曲礼》     位宁有官司之典。――《国语·楚语》     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江永《乡党图考》     (3)     又如:宁僚(同朝任职的官僚)     宁     zhù     (1)     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spacebetweenthethronescreenanddoor]     门屏之间谓之宁。――《尔雅》。李注:“正门内两塾间。”孙注:“门内屏外君视朝所宁立处也。”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礼记》     (2)     又如:宁位(帝王视朝时所居之位)     另见níng;nìng     宁1     (寧)     níng ㄋㄧㄥˊ     (1)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     (2)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     (3)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三年”。     (4)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5)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郑码:WDAI,U:5B81,GBK:C4FE     笔画数:5,部首:宀,笔顺编号:44512     peaceful;rather;tranquil;     宁2     (寧)     nìng ㄋㄧㄥˋ     (1)     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2)     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3)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4)     姓。     郑码:WDAI,U:5B81,GBK:C4FE     笔画数:5,部首:宀,笔顺编号:44512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  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太虚幻境 空灵殿红楼梦一百零八钗情榜  正榜  十二名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 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贾巧姐  李 纨  秦可卿  副榜  十二名香 菱  尤二姐  尤三姐  薛宝琴 邢岫烟  李 纹  李 绮  四姐儿 喜 鸾  瑞 珠  宝 珠  傅秋芳 又副榜  十二名晴 雯  花袭人  金鸳鸯  平 儿 琥 珀  紫 鹃  白金钏  白玉钏翠 缕  翠 墨  麝 月  素 云 三副榜  十二名珍 珠  玻 璃  彩 霞  彩 云 抱 琴  司 棋  待 书  入 画 绣 桔  鹦 鹉  黄金莺  茜 雪 四副榜  十二名媚 人  檀 云  林红玉  紫 绡 碧 痕  秋 纹  绮 霞  佳 蕙 春 燕  小 鸠  柳五儿  春 纤 五副榜  十二名龄 官  芳 官  藕 官  文 官 芍 官  葵 官  蕊 官  艾 官 茄 官  宝 官  玉 官  豆 官 六副榜  十二名雪 雁  碧 月  丰 儿  翡 翠 傻大姐  坠 儿  蝉姐儿  莲花儿 靛 儿  小 鹊  鹦 哥  万 儿 七副榜  十二名绣 鸾  绣 凤  彩 鸾  彩 凤 彩 屏  小舍儿  文 杏  小 螺 小吉祥儿 篆 儿  臻 儿  良 儿 八副榜  十二名嫣 红  娇 红  偕 鸾  佩 凤 文 花  翠 云  秋 桐  善姐儿 银姐儿  豆 儿  同 喜  同 贵 外副榜  十二名张金哥  青 儿  智能儿  二丫头 袭人姨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宁 (ning) 5画  部首:宀 3画  写法:níng,nìng,zhù, 笔顺:44512 五笔编码:ps psj  访问:531 次  相关:查找同拼音(ning)的汉字 查找同部首(宀)的汉字  宁  寍、宁  níng  【形】  (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宁”为“寍”,“宁”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宁”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同本义〖peaceful〗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宁为之。  三日康宁。——《书·洪范》  惟若宁侯。——《考工记·梓人》  归宁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宁。——《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安定〖stable〗。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平静;宁静〖quiet〗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宁  宁  níng  【动】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visitone’sownparents〗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使安定〖stablize〗。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守父母之丧〖mourn〗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安心〖settledown〗。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返回,回〖goback〗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如:宁家(回家)  宁  宁  níng  【名】  南京的别称〖anothernameforNanjing〗。如:沪宁线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theshortforthe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如:陕甘宁边区  【姓】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汉·贾谊《过秦论》  另见nìng  宁靖  níngjìng〖peaceful〗社会秩序安定  地方宁靖  宁静  níngjìng  〖quiet〗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宁谧  níngmì〖tranquil〗安静;安宁  宁谧寂静  宁日  níngrì〖peacefuldays〗和平安定的日子  宁帖  níngtiē〖tranquil〗安宁平静  心情宁帖  宁馨儿  níngxīn'ér〖praiseforagoodchild〗原意是“这样的孩子”,后来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  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晋书·王衍传》  宁  寕、寜、甯  nìng  【连】  宁可;宁愿〖wouldrather〗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刘开《问说》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  宁  nìng  【副】  岂;难道〖couldtherebe〗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宁  宁、甯  nìng  【名】  姓  另见níng  宁可  nìngkě  〖better〗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宁可早点儿出发,也不要迟到  宁肯  nìngkěn  〖wouldrather〗宁可  宁肯自己辛苦点,也不要麻烦别人  宁缺毋滥  nìngquē-wùlàn  〖wouldrathergowithoutthanbecontentedwithanythinglesssatisfactory〗宁愿空缺,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宁死不屈  nìngsǐ-bùqū  〖ratherdiethansubmit〗宁愿去死,也不屈从  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竞燎身于烈焰中  宁愿  nìngyuàn  〖better〗宁肯  宁愿吃苦受累,也要把工作做好  宁  zhù  【动】  贮藏;积聚。本作“宁”。后作“贮”〖store〗  宁,办积物也。象形。——《说文》。按,与贮略同。  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  久立。后作“伫、竚”,简化为“伫”〖standforalongwhile〗  天子当宁而立。——《礼记·曲礼》  位宁有官司之典。——《国语·楚语》  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江永《乡党图考》  又如:宁僚(同朝任职的官僚)  宁  zhù  【名】  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spacebetweenthethronescreenanddoor〗  门屏之间谓之宁。——《尔雅》。李注:“正门内两塾间。”孙注:“门内屏外君视朝所宁立处也。”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礼记》  又如:宁位(帝王视朝时所居之位)  另见nínìng[编辑本段]二、姓氏及渊源  宁甯二氏相通 系承姬姓后裔   作为人的姓氏,宁、甯二氏,一向是相通的。虽然有人把他们严格划分为两个姓氏,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混为一谈,在书写时,宁、甯不分, 连最伟大的史书《史记》也不例外。   那么,在实质上,他们究竟是形别姓异的两个不同姓氏,还是根本就没有任何分别的一家人呢? 甯姓读四声,宁姓读二声。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行熟读《姓氏考略》所记载的这段文字:“甯,卫康叔之后,至成公生季食采于甯,以邑为氏,望出齐郡。又与宁通,汉甯成,《史记》作宁成。”   由这段文字看来,宁、甯二氏,的确是一父所生,同母所出,绝对可以不分彼此,混为一谈。换言之,这个家族的子弟,可以把自己的姓氏写为“甯”,也可以比较省事地写作“宁”。   这个可以有两种写法的姓氏,《姓氏考略》上记述得很清楚,是从春秋时代的卫国来的。换句话说,他们是发祥于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河北、河南一带,是源远流长的一个古老家世。他们的始祖康叔,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在当时被封为诸侯的周文王众多子弟之中,表现得出类拔萃,曾经于周公诛灭反叛的武庚之后,把殷朝的遗民治理得皆大欢喜。后来,更被其侄周成王举为司寇,光彩异常。   不过,在不分彼此的宁、甯二氏之中,宁氏还有另外一支组成份子,所以过去才会有学者主张严格区分这两个姓氏,不宜混为一谈。宁氏的第二支组成分子,根据考证,是赫赫大名的秦始皇的本家,也就是上古颛顼帝的嬴姓后裔,这一点《姓纂》和《急就篇》有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氏”。   这派说法,言之成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应该把宁、甯二氏严格地划分。但是,如果进一步追溯,则嬴姓的始祖颛顼,是黄帝的曾孙卫康叔的父亲周文王,也是黄帝的姬姓后裔。姬、嬴二姓既然统统都是源自黄帝,则显而易见,宁氏尽管有两个水源,但也都是同父所生。所以,宁、甯二氏似乎大可不必在写法上斤斤计较。   被普通采认源自3000年前卫国的宁氏,在春秋时代表现得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当时的两位卫国人宁俞和宁戚,都是长久以来备受敬仰的了不起历史人物。   宁俞,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是当时卫国的大夫,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戚是春秋初期的卫国人,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迎拜为齐国的上卿,表现得果然高明,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为齐相,千古垂名。  甯氏的另一支源于蒙古,元代蒙古将领忙哥铁木尔拥兵南征,因家湖南常德卫,数代皆显宦。元末明初,常德甯氏迁居宁乡、长沙及湖北孝昌等地。[编辑本段]三、地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  宁夏地区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灵武市水洞沟遗址,是黄河上游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聚居地之一。秦代在此设北地郡,秦始皇曾派兵屯垦,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汉代袭秦制,宁夏仍属北地郡,后又属朔方刺史部。407~431年,匈奴族赫连勃勃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政权。唐属关内道管辖,在灵州(今灵武县)设大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安史之乱,唐肃宗便在灵州即位。1036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在宁夏建立大夏国,历史上称西夏。西夏以兴庆府(今银川市)为国都,后为成吉思汗所灭。元朝在此置宁夏路,于是始有宁夏之称。明又改宁夏府,后改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清代复设宁夏府。民国初年改为朔方道。1928年成立宁夏省。日宁夏解放。1954年10月,宁夏省建制撤消并入甘肃省。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南京市  江苏省南京市简称为宁。[编辑本段]其它含有“宁”字的地名  西宁市  青海省省会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地理坐标东经101°49′17″、北纬36°34′3″。总面积7665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50平方千米。总人口人口212.73万人,城镇化率为59.59%。  市人民政府驻城中区南关街,邮编:810000。代码:630100。区号:0971。拼音:Xining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海拔2261米,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宁地处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7″北纬36°34′3″地势由北向 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  西宁市境内最高海拔4394米,市区中心海拔2261米。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西宁古称“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西宁曾是西汉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基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通衢、沟通中原与西部边地的重要城镇,也是历史上“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今天的西宁市为兰青铁路终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   西宁周围群山环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属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均温4.9℃,最高31℃,最低-18℃。年降水量379毫米。夏季凉风习习,凉爽如秋,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西宁市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游览点有北山寺、东关清真大寺、马步芳宅邸等,湟中县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圣地,著名的青海湖距西宁市290公里。  西宁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是一个有汉、回、藏、蒙古、满、土、撒拉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23%。尤其以回族和藏族为多,如果要领略民族风情,这是一个好地方。  南宁市  南宁市简称邕,位于中国的南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东经107°45′至108°51′,北纬22°12′至23°32′之间。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是华南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现有城市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辖5个城区,二县一郊,总人口281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63%。   南宁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它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随着南昆铁路全线通车,南宁市将成为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中转站、桥梁和枢纽。“八五”期间,南宁市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7.21%,高于广西和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提前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跻身于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   南宁市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继1995年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的称号后,1996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广西文明城市”称号,被中央综治委评为“1993年-1996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1997年8月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使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南宁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达2.71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3.58%。全市现有三资企业645家,23个国家和地区在南宁投资并有良好发展。南宁市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海内外投资的优惠政策,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简化外商投资手续的办事机构——南宁市外商投资联合审批办公室,外商只要提出申请,在联审办即可办完各部门的有关手续,效率快捷。   今后15年,南宁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工业立市、三产富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九五”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5%以上、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的奋斗目标,把南宁建成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连结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对海外特别是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有吸引力的开放城市。  北宁市  北宁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医巫闾山东麓。东接沈阳,南邻盘锦,北通阜新,是辽河平原之屏障,山海关外之要冲。北宁历史悠久,历代帝王均视其为膏肤之地而建州设府,置卫巩城,素有"幽州重镇、冀北严疆"之誉。 北宁市幅员面积1782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324个村,总人口53万,有满、汉、回等19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62.4%。199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北镇满族自治县,设立北宁市。   改革开放以来,北宁焕发出勃勃生机,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书画之乡、基础教育先进县、文化先进市、农村电气化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效益农业先进县。近年来,北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了102国道北宁段10万亩精品农业开发,加速了以闾阳、中安两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加快了窟窿台蔬菜示范区、医巫闾山沿线旅游区、沟帮子商贸区以及九个企业集团的建设步伐。现在,"一线两镇三区九大集团"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北宁经济再次腾飞插上了新的翅膀。  东宁县  东宁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30°9′-130°18′,北纬43°25′-44°48′,是黑龙江省最南部的县。东与俄罗斯接壤。面积7368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东宁镇。邮编:157200。代码:231024。区号:0453。拼音:Dongning Xian。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39公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境内总面积7137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1万。  东宁,因位于宁古塔之东而得名,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东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素有黑龙江省“小江南”之称。 ----东宁,地处边陲,东面与俄罗斯接壤,南面与吉林省珲春市为邻,西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相接,西面和北面与穆棱县毗连。西起黄泥河乡青山林场的西端,东至三岔口朝鲜族乡新立村东,宽75.5公里;南起大肚川镇三岔河林场南端,北至绥阳镇元神山以北,长156公里。总面积7,52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6%。国境线长179公里(其中水界99公里,陆界80公里)。东宁的地形为南北狭长,地貌比例约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貌、土壤、水热等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性变化。既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通沟岭,也有不足百米的东宁盆地。全县的最高峰是通沟岭顶,海拔1102米,巍峨耸立在大小绥芬河交汇处北侧,连接万鹿沟以北的完达山余脉,相依着道河东南方面的峻岭,构成东宁盆地的环型屏障。东宁盆地,西起东宁县城向东延伸,一直到瑚布图河,都是冲积平川。气候温和,景色宜人。每当春回大地,四外群山还抱银装素裹的时候,这里早已是翠柳抽丝,杏花争艳了。  中宁县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侧。东临利通区、青铜峡市,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总面积3185平方千米/2841平方千米(简册)。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26.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1.3%,汉族23.64万人,占91.6%。(注:《简册·2005年版》数据是41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宁安镇,邮编:755100。代码:640521。区号:0955。拼音:Zhongning Xian。中宁县辖5个镇、5个乡:宁安镇、鸣沙镇、石空镇、新堡镇、恩和镇;舟塔乡、白马乡、余丁乡、大战场乡、喊叫水乡;长山头农场、渠口农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霁月光风什么生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