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发明超级电池叫什么名字

身边不用电的东西越来越少,充电线越来越多,“电池的续航”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现象级的痛点。要解决这样的痛点,就需要一场现象级的革命,详述了这场革命的诞生。
主角是华人科学家蒋业明,他是
年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名人堂上的科技名人,全球总排名 66 位。他创办的锂电池企业 A123 于 2009 年 IPO,尽管短短三年后公司宣告破产,丝毫无损蒋业明在业界的声望和地位。
蒋业明其人
蒋业明出生在台湾,父亲是一名机车工程师。6 岁时,蒋业明的父亲将他带到了美国。白驹过隙,他被 MIT 录取,在学校结识了日美混血的发妻,于是扎根在了 MIT。蒋业明在 MIT 的平台上与风投资本合作,先后创办了 4 家初创公司,其中最近的一家就是做电池的 24M。
如今,57 岁的蒋业明留着灰白寸头,喜欢穿蓝色长袖衬衫。说话轻柔,总是在一句话结尾时露出两排白色的牙齿。他现在住在波士顿周边的一个农场,养著蜜蜂和鸡,有时也去附近打猎捕鱼。
磁带生产线竟然能用来生产锂电池
在美国密西根州, 运作著一家最现代、高效的电池厂,投资了 3 亿美元;Tesla 在内华达州的锂离子电池厂更是花费了 50 亿美金。尽管生产商不愿透露,分析师称锂离子电池组的成本大约是 500 美元 / 千瓦时,那 500 美元里,有 150 美元用在原材料上,另有 200 美元用在生产上。而汽油的单位成本仅为电池的四分之一。
电池生产的高昂成本是蒋业明的创业基础,但电池厂为什么这么大,还得回到锂离子电池的出身。这个出身竟与磁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90 年代初,基于磁带和镍镉电池两项科技,Sony 做出了磁带摄像机(Camcorder)。但是 Sony 明白,消费者需要摄影,更需要便携的设备来实现这个功能。于是,研发更小、更强的电池成为了当务之急。1991 年,Sony 将第一款锂离子电池推向商用,两年后发布的 TR1 8 毫米摄影机也就成为了世上第一款使用锂电池的摄影机。
随着锂电池的需求增长,如何大规模生产锂电池成为了 Sony 面临的新挑战。此时,Sony 家的另一个产品,体积更小的光盘,开始侵吞磁带的市场。于是,Sony 工厂里大批的磁带生产设备开始闲置。生产磁带是一套复杂的工艺:长长的生产线给胶片裹上磁性泥浆,干燥后再切成一条条细长的带子,卷起来。
似乎天意如此,这套闲置的设备竟然可以用来生产锂电池。
这套设备和操作设备的人,成为了世界的锂电池先驱。直至今天,锂电池的生产流程与当年并无太大不同。但摘去传奇故事的光环,这些设备其实非常的笨拙——块头大,效率低,因此电池至今仍无法撼动石油的地位。
最初的灵光一现
最初,蒋业明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系统中通常包含两个容器,其中储存著液体化学溶剂,形成两个次系统。这两个次系统间的连接部分为发电区,以一个薄膜隔开。这两种化学溶剂,从它们所在容器流动到发电区,隔着薄膜产生离子交换,进行放电或储电。
增加锂电池的容量有两条路:一是增加电池芯数量,二是增加能量密度。增加电池芯数量的话,镍和钴等金属的消耗将同比例增加,边际成本很高。而要增加液流电池的容量只需连接更大的液体仓,成本很低。缺点就是体积太大,因为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远低于锂电池。
蒋业明想,为何不用锂电池的化学成分来造液流电池呢?这种结合的产物将拥有比液流电池更小的体积,比锂电池更低的生产成本。于是他把这个课题交给了一位学生 Mihai Duduta,仅仅一个月后,Duhata 拿出了第一个工作原型。如此惊人的速度让所有人吃了一惊,蒋业明随即向投资人展示了原型,并获得了 1250 万美元的投资。有了弹药,24M 开工了。
只是,画面太美,世界把 24M 当成了挑战风车的唐吉坷德。
新概念走向死胡同
24M 的一个小实验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蒋业明要求团队生产一些锂离子静态电池作为对照,结果非常令人意外。他们用液流电池的泥浆制作了一些静态电池,并对它们进行数百次的充放电,电池容量竟然惊人地稳定。这一现象让一些年轻的员工,包括立下汗马功劳的 Duduta,对液流电池产生了怀疑。这些年轻人不像蒋业明那样痴迷于液流电池,他们开始认为静态的电池才是正确的出路。
24M 液流电池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找到合适的储液罐尺寸,来使液流电池的生产成本降到静态电池(static battery)之下。而直至 2010 年末,团队仍然没有找到这个“盈亏平衡点”。两派观点各执一词,蒋业明不认为“平衡点”是个问题,而他多年的合作伙伴 Craig Carter 却坚持要找到这个平衡点。Carter 招来一个小伙子,Jeff Disko,以不找到不罢休的精神,开始死磕各项参数。
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Disko 加班加点对数据进行整理,Carter 则做了个软件,用于对电池参数进行可视化展示。两周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平衡点。结果是,要与化石能源竞争,锂离子液流电池将需要一个巨大的液流仓。要多大?大概相当于一座核电厂那么大。
这样的结果,不但 Carter 和 Disko 不敢相信,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他们反复对数据进行核对,“不可能”的答案反复呈现。于是 2011 年初,他们举行了一次会议,会上他们向团队展示了研究结果:除非是要为一座城市供能,否则还是用静态电池比较划算。
一切归零:假如没有磁带,人们将怎样生产锂电池?
与许多初创公司一样,当初灵机一动的点子都会死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开完会两天后,蒋业明宣布放弃液流电池,公司将研发一种静态电池。24M 把做过的事情归零,思绪回到了锂电池诞生的地方:
如果 Sony 当初没有那堆闲置的磁带生产机器,他们会怎样生产锂电池呢?
Duduta 戴上了黑色的橡胶手套,开始在真空盒子里手工制作电池。几个同事也陆续加入了纯手动模式的行列,直到逐渐形成了一条手工的生产线。熟能生巧,到后来,他们手动生产一块手机电池大小的单元只需 6 分钟。
经过黑暗中的摸索,团队对生产工艺反复改进,最终打造出了一个生产平台,让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生产速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新技术让导电剂保持液态,省却了原本漫长的干燥过程,使生产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新技术能减少电池内部 80% 的不产生电能的组件,让电池内部空间使用率更高。
尽管产品与最初的概念有些出入,投资人对 24M 取得的进展非常满意,于是新的投资也接踵而至,让 24M 的总融资额达到 5450 万美元。一位投资人说:
他们的新电池有 50% 的机会将摩尔定律带到一个新的领域(电池)。
24M 要颠覆的未来
蒋业明正在启动
万美元第三轮融资,新的资金将用于研发一种机器,能在 2-10 秒内产出一个电池芯。这个机器不生产用于汽车的电池,而是用于为家庭和设施供电的固定电电池。
新机器能以 160 美元的成本生产任何锂离子电池,蒋业明预测,到 2020 年这个数字还将降到 85 美元,比同时期传统锂电池低 30%(考虑传统锂电池成本的下降)。最重要的是,这套机器定价大概在 1100 万美元左右,因此将能有效吸引创业公司进入锂电池领域。
综上,如果 24M 的机器能够造出来,并成功推向市场,将带来一场毋庸置疑的革命。尽管这可能把困难说得太简单,毕竟很多企业都在“造出来”和“商业化”这两个环节倒下。
(本文转载自合作伙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想在手机查阅更多网络与创业资讯?
| 友站连结:
Powered by充8分钟行驶一千公里,超级电池概念股赶紧抢!
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发布了两年前停产的第一代车型Roadster的升级版,续航里程达到644公里,高出原版60%。电池技术的进步提升了特斯拉产品的性能,此前Roadster的续航里程是393公里。特斯拉CEO马斯克称,特斯拉的高性能石墨烯电池,相比目前的容量增长近70%。英国科学家发明石墨烯10年后,在电池上的应用获得巨大突破。12月初,西方媒体报道,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和西班牙科尔瓦多大学合作研发的石墨烯电池,一次充电时间只需8分钟,可行驶1000公里。它被石墨烯研究者称做“超级电池”。“我们现在还在了解情况,正在求证西班牙这种电池的具体情况,如果确认是这样的,那确实是革命性的变化出来了。”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12月24日对记者称。西班牙的“超级电池”很快将像特斯拉一样应用于汽车上,据西方媒体报道,它的拥有者12月在德国两大汽车巨头的汽车上进行试验,并在2015年第一季度生产上市使用。目前石墨烯的研究总体上分两块:一是在传统锂电池上进行应用,目的是改进、提升锂电池的性能,这类电池不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二是依据石墨烯制造一个新体系的电池,它是一个崭新系列的,在性能上是颠覆性的,称作“超级电池”。据石墨烯电池研究人士透露,目前国内主要研究的是石墨烯运用到锂电池上,而非全新体系的“超级电池”,虽然国内技术和超级电池有一定差距,但国家相关部门对此很重视,2015年出台的“十三五”新材料规划可能将石墨烯纳入其中。具体涉及个股关注订阅内容:
观点私密部分,解锁后立即查看
解锁观点私密部分,
本文所在观点包
明道——“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道是选股理念、股价运行的规律,是操盘的原则。本栏目每天为你点评市场新闻和热点题材,让你精准出击具体牛股!为你开拓财富的道路!
大盘走势分析政策新闻解析行业热点追踪创业板个股机会实盘盘中操作指导私募基金的购买方 私募基金如何选择基金公司如何选择最新理财产品提供理财收益分析私募理财产品配置p2p理财选择保本保收益理财计
Ta的观点包
订阅价格:
1.1万人关注
Ta的最新计划
实际运行天数
大家说()
Ta的其他观点
免责声明:新浪理财师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所有理财师提供的咨询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须独立作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用户必读《新浪理财师付费/免费服务使用协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美发明超级微电池 可一秒钟快速充电手机
&&& 本报讯 (孝文)一直以来,手机电池技术的发展便落后于手机技术。智能手机已经达到令人吃惊的先进程度,而电池却相对比较古老。随着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超级微电池,这种落后从此成为过去。这种微电池的功率是锂电池的1000倍,理论上充电所需时间不到1秒钟。
&&&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研究生詹姆斯?皮库尔表示:“我们总是要做出牺牲。如果希望获得较多的电量,你就不能获得较高的功率;如果希望获得较高的功率,就很难获得较多的电量。对于一些非常有趣的电器,尤其是现代电器,你需要做到二者兼得。这也是我门研制新型电池的出发点。我们打造的电量存储设计是此前未曾有的。”
&&& 新型微电池采用伊利诺斯州大学教授保罗?布劳恩设计的新型快速充电阴极。金和皮库尔研发了与之相对应的阳极以及一种在微尺度下将二者集合在一起的方式,让最后研制的电池拥有极高的性能。对于需要较高功率的用电设备,这种电池能够让传感器或者无线电信号的有效工作距离达到此前的30倍,体积缩小30倍。理论上说,一部信用卡厚度的手机所需充电时间不到1秒钟。除了消费型电子设备外,医学设备、激光器、传感器以及其他用电设备都能因为这项电池技术实现飞跃。
&&& 《中国质量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家的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