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留庄镇优秀教师个人简介图片,名字

花季少年视人命如草芥引深思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青少年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南留庄镇命案的这几名孩子,之所以从天真善良的花季少年变成心狠手辣的恶魔,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都难辞其咎。
7月30日凌晨,有精神障碍的52岁的李艮库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上闲逛,被多名未成年人围殴致死。记者了解到,参与打人的共7人,其中最大的嫌疑人仅仅16周岁,最小的3人尚未满14周岁。南留庄中学政教处一名老师称,该校两名初一学生也在上述7人当中。(8月19日《京华时报》)
其实,类似这种青少年暴力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就在本案事发一个月前,蔚县柏树乡8岁男童晓辉(化名)被11人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涉事11人均不满14周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一个县两个乡镇连发两起未成年人围殴他人致死案,令人震惊。
南留庄镇命案,几名未成年的孩子竟然一起联手对一个残疾人痛下杀手,发生在这些花季少年身上的暴力倾向实在令人堪忧,这些青少年暴戾诱因何在?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反思?
青少年暴力犯罪虽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等特征,但是它的产生发展必然受到一定因素支配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成因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这些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等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共同促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发展。从少年被殴的事例中,可以看出这些青少年暴力犯罪呈激情冲动性、突发盲目性的特点,他们的头脑中毫无法律意识,视人命如草芥。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整个社会合力在上面勾画着关于他们成长的印记。青少年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南留庄镇命案的这几名孩子,之所以从天真善良的花季少年变成心狠手辣的恶魔,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都难辞其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今,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家庭教育上缺失传统美德的培养,有的家长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甚至袒护隐瞒,纵容放任,结果造成青少年子女自私任性、好逸恶劳、蛮横霸道的性格,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埋下祸根;有些家长不注重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与孩子缺少交流,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纠正孩子错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底蒙上暴力的阴影;还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忽视孩子的成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少关爱,对孩子的错误不能及时引导,无形中把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渊;此外,父母离异、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教育能力的缺失或薄弱,如家庭经济状况差导致教育投资少,家庭教育水平的低劣或不平衡,父母文化水平低下,父母行为素质低等因素也会从不同角度对青少年暴力犯罪产生负面作用。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收废品的竟然收到东风15导弹残骸
光明网版权所有第A24版:人物
京报观察家
当前版面:A01 头版
定资产投资仍强劲 4月经济图景全展现
定资产投资仍强劲 4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北蔚县教育局长自杀之谜
葛祥用刀自伤大动脉身亡,一个基层教育官员的生存困局仍待求解
 ●在知情人士看来,葛祥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他事必躬亲,越这样,事情就越多;事情越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就越多;问题越多,他感到自己的责任就越大,压力就越大。 44岁的葛祥躺在鲜花和翠树中间,好像沉睡了过去。 旁边,堂姐边哭边骂,“你这个傻子,为啥拿刀捅自己,你难道不疼吗?” 11月22日上午,在张家口市蔚县县城东北角的殡仪馆,数百人来看教育局长葛祥最后一眼。 许多熟识葛祥的人,此刻依旧没有想明白,他为何自杀。 就在4天前,葛祥在家中用水果刀自伤左腋大动脉。 蔚县官方已表态,对葛祥自杀原因不做调查。 “杀死他的凶手是个无形的东西,能追究谁呢?”一位和葛祥相熟的教育局人员长叹。 一场“突然袭击”的招聘 22日上午,在蔚县殡仪馆门口,一位身着绿棉袄的女教师被丈夫搀扶着出来。 “进城不花钱的时代结束了”,因为哭得太厉害,她已经喘不上气。 她介绍,自己是从乡下学校调入县城的。在蔚县,过去这样的调动起码要花3万块钱,这在当地被称作“3万元时代”。 这位老师说,今年10月,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教师进城招聘考试,结果“没花一分钱,就调到了县里”。 在她眼中,“葛局是一个好人”。 在追悼会上发放的“葛祥生平”上,葛祥被描述为“为人正直,公道正派”。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局人员介绍,今年局里计划在蔚县重点建设几所窗口学校,需要从全县抽调优秀教师。 他记得,葛祥为了公正招聘到优秀教师,事先做了周密安排。10月4日下发通知,组织报名。5日,从外地聘请专家,命题制卷,并邀请纪检委全程参与。6日上午,组织考试,下午阅卷,晚上出成绩,并当夜把招录的70多名教师全部分配完毕。 7日上午,国庆假日还未结束,教育局的调令就下发到各学校。 葛祥组织的这次“突然袭击”式的招聘,在蔚县民众中得到好评。许多人知道,蔚县过去调教师进城,大多是通过“递条子”等各种门路。 但上述教育局人士分析,葛祥此次“突然袭击”,导致某些人手中的条子还没来得及递下来,招聘就完成了,“这可能激化了他和官场一些人的矛盾”。 一个“说话直接”的局长 葛祥踏入官场,要追溯到10多年前。 1990年,在老家沽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当了4年老师的葛祥,转行任沽源县畜牧水产局科员,次年调任蔚县畜牧水产局科员。 1993年3月,28岁的葛祥被提为蔚县蔚州镇副镇长。此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1999年任蔚县农经局局长,接着又先后担任南留庄镇镇长和书记。 也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葛祥认识了自己的爱人,而爱人的父亲时任蔚县县委书记。 如今,一位蔚县西合营中学的女教师还记得,2007年8月,她首次听到从南留庄镇党委书记调任教育局长的葛祥讲话。 “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选择了清贫,但要有一份清高”。 当时,黑瘦的葛祥操着浓重的坝上口音,语速很快。一位蔚县中学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次大会,他“只听懂了三分之一”,但也记住了葛祥的这句话。 回忆当时的场景,这位老师认为,清高而缺少圆滑的性格,使葛祥显得有些另类。 这位老师介绍,葛祥“一些工作方式欠考虑”,说话太直接,当面批评人不管场合。 甚至是有市里同行或领导在场的酒宴场合,葛祥在给老师们敬酒的时候,也会当场一一点评老师,提要求,下任务,批评有的老师工作不力。 “我们知道他的个性,明白他是好心的,但是在官场上,他这样不给面子就可能得罪同僚”。 该老师还记得,前不久,西合营职业中学几位老师,因为工资问题找到葛祥。他带着这些老师去县政府大院找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杨丙英。还没到办公室,葛祥就直呼“杨丙英”的名字。 “虽然他做事风风火火,但是这样对一个上级显得有点不太礼貌”。在这位熟知葛祥的老师看来,葛祥的从政历程本身缺少磨砺,他岳父为他打下了基础,使他在政界不必磨砺自己的性格而能够号令众人,做出成绩。现在他岳父离任10多年了,如果他还是这样直来直去,必然得罪同僚。 这位老师觉得,葛祥作为一位教育局长,教育事情千头万绪,如果没有领导和各部门支持配合,很难开展工作。 一次妥协的招生事件 面对教育问题的千头万绪,葛祥确实无法回避。 在蔚县贴吧,关于教育的话题始终是最热的帖子。很多声讨乱补课的帖子,直接点名要求教育局长葛祥出面治理。 据介绍,葛祥上任后曾下大力整顿蔚县教师乱补课现象,但是,好像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23日,一位在前进路一完小读书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家两个孩子读书,班主任和主要任课老师几乎全都组织补课,每节收费10到30元不等。他一年用在孩子身上的补课费要数千元。 “敢顶风补课的老师、不称职的校长,往往都是有来头的,葛祥也拿他们没办法”,一位知情人士说。 在有人总结的蔚县教育问题中,还包括前进路三完小新生入学事件。 蔚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蔚县前进路一完小和三完小是当地最好的小学。大量家长都通过各种办法,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导致严重超员。 今年9月,葛祥决定下大力气治理前三完小的违规招生。教育局发文件,规定必须按户口划片招生,每班不超过45人。入学报到当天,葛祥还派人坐镇校门口,一个个检查学生户口。 但最后前三完小新生入学,划片区域外的新生还是进了110多人。知情人称,有些人递条子安排了很多学生,葛祥顶不住压力,只得妥协。 在22日追悼会上发放的“葛祥生平”中,“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对葛祥两年半教育局长任上成就的主要总结之一。 不过,知情人说,在蔚县,葛祥想“冒天下之大不韪”,破解教育公平问题,只会使他陷入更加孤独的境地。 “他冲得离一线太近了” 在南留庄镇颇有政绩的葛祥,还给蔚县教育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蓝图”。 蔚县曾经是张家口市数一数二的教育大县,拥有蔚县一中和西合营中学两所省级示范学校。但2005年之后,蔚县的基础教育逐渐滑落。 蔚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部教研员魏贵生介绍,葛祥上任后,提出了“赶宣超沙”的目标,具体就是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要赶上宣化,超过沙城。 但差距,显而易见。 宣化一中今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473人,怀来县沙城中学197人。 蔚县一中一本上线35人,西合营是15人。 西合营中学新上任的校长韩勇记得,葛祥找到他和县一中校长刘森谈话,下达任务,“你们两个学校,明年一本人数要翻番,达到80人”。 在魏贵生看来,“葛祥急于想改变蔚县的教育现状,但他想得太简单”。 他进一步分析,葛祥作为一个乡镇书记出身的官员,对教育的规律性不是很了解。教育这东西投资大,见效慢。靠行政命令式的硬来,不行。蔚县的教育过去欠账太多,还面临大量优质生源流失、优秀教师流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不像在镇上修一条路,建一座大楼,跑来资金,抓紧工期就可以盖起来。” 在教育的重重困境中,人称“葛疯子”的葛祥,选择了“玩儿命地干”。 “他冲得离一线太近了”,蔚县教育局知情人士说,当葛祥发现手下工作不得力时,他自己就冲到一线,经常找到高三老师面对面谈工作。 在知情人士看来,这对葛祥是一个“恶性循环”:他事必躬亲,越这样,事情就越多;事情越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就越多;问题越多,他感到自己的责任就越大,压力就越大。 “工作搞不好,很多人都有责任,但是他这种事业心过强的人,把所有批评都揽在自己身上,好像都是他个人的问题。”这位人士分析。 魏贵生也证实,葛祥的火气很大,又管得太全太细,从心理学上说,这样长期压力过大,时间久了,造成心理上过于脆弱,总有一天会压垮他。 “我怎么到处碰壁” 11月18日,葛祥垮掉了。 下午5时,经过医生50分钟的全力抢救无效后,葛祥被宣告死亡。随后,葛祥被警方认定为“自伤致死”。 在当天下午的蔚县贴吧,网民首先爆出了缘由:葛祥因为到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公司为学校联系平价煤不顺利,一时想不开自杀。 19日,记者先后采访了当时随同葛祥一起的两所高中校长韩勇和刘森。他们均证实,18日上午见到了蔚州矿业的副总,商谈后达成先拨付250吨煤的计划,没有发现葛祥情绪异常。 蔚州矿业副总经理董养利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证实,当天双方谈得挺好,并没有任何不愉快。他否认葛祥自杀与“协调煤的事儿有关”。 不过,在教育局知情人看来,煤的问题是压垮葛祥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介绍,蔚县中小学168所,在校学生65000多名,冬季采暖用煤需要15000多吨。 该县去年7月14日发生35人死亡的特大煤矿事故后,煤矿行业遭遇大整顿。目前全县煤炭资源正处于整合阶段,小煤矿全部停产1年半,到现在还没有进展。 过于依赖煤炭经济的蔚县遭遇财政困难,仅为中小学提供冬季取暖费105万元。而刘森介绍,仅县一中一所学校一个冬季取暖费就需要150万元。 上述知情人说,按照国家规定,中小学禁止收学杂费、取暖费,“冬季取暖成为当前全县教育面临最大的困难”。 他介绍,以前有小煤窑时,政府一纸通令,各学校就可以凭煤票到各煤窑买平价煤。去年,全县小煤窑遭遇大整顿后,该县曾派出人大和政协的领导,去国有大矿蔚州矿业协调,以远低于市场价获得了14000吨平价煤。 今年,提前下大雪后,全县学校遭遇用煤紧张,纷纷找到葛祥。葛祥只好带两校长去找煤矿协调优惠煤价。 在当地正和饭店门口有一扇旋转门,一位朋友还记得,自杀的10天前,葛祥在这里吃完饭出门时没看清玻璃门,碰了头,当时他“唉”了一声,说了7个字,“我怎么到处碰壁”。 23日,葛祥被安葬后,关于他的纪念帖子依旧层出不穷。 但在蔚县,对葛祥之死保持着静默。 □本报记者&杨万国&河北报道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最新播报:
河北蔚县7名少年围殴精神病人致死(图)
  李艮花抱着大哥的遗像。京华时报记者施志军摄
  李艮库的家显得有些破败。京华时报记者施志军摄
  网吧里到处都是未成年学生。 京华时报记者施志军摄
  7月30日凌晨,有精神障碍的52岁的李艮库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上闲逛,被多名未成年人围殴致死。记者了解到,参与打人的共7人,其中最大的嫌疑人仅仅16周岁,最小的3人尚未满14周岁。南留庄中学政教处一名老师称,该校两名初一学生也在上述7人当中。
  1、事件
  镇上闲逛被殴致死
  死者李艮库,家住南留庄镇东人烟寨村。
  李艮库的妹妹李艮花称,她大哥是7月30日凌晨1点多外出的,可能是从家里翻墙出去的,4点半的时候,曾有清洁工在路边发现他坐在地上,手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直到后来,李艮库彻底“不行了”,有路人发现后报警。
  事发当天早上7点多,李艮花接到派出所的通知,赶到现场时,周边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大哥头朝东横趴在路边,“双眼紧闭,大张着嘴”,痛苦的表情刺痛了她的心,大哥光着上半身,上衣压在底下,腿上穿着她给买的蓝裤子,两只鞋也不知去了哪儿,一只脚脚心上有个洞,“像钉子扎的,旁边有一大摊血,后背全是被抽过的红印,一棱一棱的,太可怕了,我都没敢仔细看。”
  当天上午9点,李艮库被人装袋后送进了蔚州矿业公司医院,经家属同意后,被解剖进行尸检验证死亡原因。
  李艮库家邻居回忆,当天早上6点,他下夜班后准备在镇上吃碗饸饹,在走到商业街环岛南侧时,发现地上躺着李艮库,“已经不行了”,他便通知家人,并转告李艮库的父亲。
  李艮花说,大哥出事那晚,半夜隐约响起的几次雷声让她睡得不踏实。后来她才知道,那天晚上打雷后网吧停了电,原本在上网的几个少年走出了网吧,并碰到了衣衫褴褛的李艮库,“据说几个年轻人被吓到了,就打了大哥几下,大哥还了手。”谁也不会想到,这一还手,却招来了更多人的围殴。参与殴打的少年当中,部分还是南留庄中学的初中生。
  此外,李艮花转述警方的说法称,是7个人打死了李艮库,其中4人已经被抓获,并送往张家口市,另外3人仍在处理当中。
  2、逝者
  精神异常但不祸害人
  东人烟寨村,距离南留庄镇仅3公里远。不同于南留庄镇的是,这里是另一番景象。村庄不到20户人家,满是破败残旧的砖墙,还有带窟窿的窗户纸。村庄四周都是沙土塌陷后形成的大坑,沿着满是蒿草的小路,尽头一户就是李艮库生前和82岁父亲居住着的地方。
  村民们介绍,因地下采煤导致塌陷,东人烟寨村先后搬迁过两次。如今住在这里的,都是家庭条件差,暂时搬不起的人家。
  李艮库一家6口,有兄妹4人,除了妹妹李艮花和父亲,另外4人均患有精神病。母亲、李艮库、老二均痴呆话少,老三疯疯癫癫,见人就骂,4人均无任何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活,全靠82岁父亲的退休金和李艮花提供的生活补给维持。李艮花证实了上述说法。
  从30年前开始,李艮库的精神就逐渐异常。慢慢的,他开始丧失劳动能力,经常想出门就出门,每天疯疯癫癫,从来不换洗衣物,随便在路边撒尿,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别看他不正常,但是从来不祸害别人”,他还喜欢砸路上的瓶瓶罐罐,“见到玻璃的东西就砸,他们家窗户上的几块玻璃也都被砸碎了”。
  村民称,李艮库还爱抽烟,他和村里多数抽烟的村民都要过烟,“大伙知道他有病,也都给,不过,一根烟刚抽几口他就会扔,过会儿再去捡烟头抽”。近几年来,李艮库又喜欢到镇上溜达,“也走不远,溜达溜达就回了”,晚上他爸怕他乱跑,还会把门锁好,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李艮库出去之后,就再也没能回来。
  3、嫌疑人
  打人者均未满18岁
  事件发生后,在当地镇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称将李艮库打死的7人中,最大的才18岁。
  而在警方向家属通报的信息中可以发现,目前参与打人的7人均已被警方抓获,其中最大的一名嫌疑人只有16周岁,而7人中,因有3人不满14周岁,具体如何处理还未确定。记者通过核实了解到,其中两人是南留庄中学的初一男生。
  8月13日,京华时报记者以村民身份,前往南留庄中学询问。政教处一名值班老师证实,该校确实有两名初一学生参与了打人事件。
  随后,记者再以记者身份去核实该信息时,该校政教处副主任王先生对于是否有本校学生参与打人闭口不谈,而是强调学校平时采取封闭式管理,学校内几乎没有学生逃课。校园偶有学生之间打闹,也只限于推推搡搡。至于打人致死一事,王先生称他并不知情,“事发时学校已经放假了,况且那时候也不是我值班。”
  而对于王副主任的这种说法,镇上多名有孩子在该校读书的家长均不赞同,他们称,经常有孩子在学校和校外打架,对于校方是否管理,他们则不清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发后不久,蔚县不少镇上学校都组织过一次面向家长的法律培训,事发之前,却鲜有类似培训课程。
  4、善后
  有家属上门谈赔偿
  案件发生后,先后有年轻人多次到过李艮花家。
  李艮花称,“来了就问我要多少钱,我看他们都是孩子,也做不了主,就没说话”,另外,还有两名自称是打人者的家属,前往她家中探望,“他们说是代表7人家属来的”,带着香蕉、哈密瓜、葡萄和一箱奶,让她把东西收下,“我一看见他们拿着东西,两眼就开始流泪,没要。”
  随后,记者就此事件采访蔚县县委宣传部,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此事,但对于具体案情,该工作人员表示,因案件正在调查当中,暂时不便透露。当地警方并未接受采访。记者试图找到几名嫌疑人的家长,但其均不露面,也不谈此次事件。
  律师说法
  年满14周岁均需担刑责
  北京雄志律师事务所律师姜健分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类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和投毒罪。而已满16周岁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即对其所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本案所涉7名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的均需对此事承担刑事责任,而未满14周岁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可由家长严加管教,考虑到行为的恶劣程度,必要时可由政府强制教育。此外,本案是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规定较之成年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至于所涉罪名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姜健称,通过公安机关的侦查以确定涉案人员行为和主观是以故意杀人还是以故意伤害为目的来进行确定。
  作为被害人的家属有权要求赔偿,而且是有权要求所有行为人赔偿,包括其中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被害人家属还可以同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或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短短1个月时间,蔚县的两个乡镇连发两起未成年人围殴他人致死案。两起案件都是多人殴打一人。就在精神病患者李艮库被围殴致死前一个月,在蔚县柏树乡,8岁男童晓辉(化名)被11人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涉事11人均不满14周岁。(本报7月9日曾报道)
  记者调查发现,案发的南留庄镇有多个网吧,上网的以未成年的学生为主。而学生的家长们大多外出务工赚钱,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教育、看管均存在较大问题。
  家长多外出务工赚钱
  在只有800多米长的南留庄镇大街上,就分布着9家药店、11家医院和19处丧葬用品店。据了解,早在2008年以前,南留庄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很多个违法私人煤矿。有媒体曾报道,“蔚县矿难事件”就发生在蔚县南留庄镇。
  后来,小型煤矿被关停后,村民们无处打工,挣不到钱,不少外来媳妇就嫌家里太穷,又都抛弃子女和爱人,留下男人和孩子独自生活。为了养家,男人大多又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孩子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
  晓辉的父亲张千就曾在南留庄镇上打过工,煤矿关停后,谁家盖房,他就去当瓦工。房子越盖越完善,村里没有地方干活,张千的收入也就越来越低。爱人嫌他穷,便离开了他和晓辉。
  对此,南留庄中学政教处副主任王先生称,早在过去几年,南留庄镇上的私人小煤矿还未被关停时,从全国各地涌来很多外来务工者,“那时候村里的人很少有到外地打工的,都是外地人来村里打工”,很多外地媳妇,相中了本地人的条件,便陆续嫁给了镇上的村民。
  到了现在,家里的壮劳力没了工作,为了维持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他们不得不到更大的城市去打工赚钱,“家里剩下的就是孩子和女人,有的女人跑了,孩子更是没人管。”
  教育孩子多简单粗暴
  镇上多位村民表示,当地的孩子们大多常常三五个人一伙,七八个人一群,仿效港台黑社会影片,互相称兄道弟,有大哥有小弟。当地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学生之间,确实有不少身体强壮的孩子经常欺负其他同学,被欺负的同学都得叫他“大哥”,谁不叫他就会欺负谁。
  8岁男童晓辉被打死一事,起初只是几个人闲来无事,相约找人打着玩,但他们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当晓辉出现在他们眼前时,这个跟他们不算太亲近的人,就成了他们要寻找的对象。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学生,他们告诉记者,平时也见不着父母,一般在外面犯了错,被人找到家里,家长的解决方式基本就是一顿揍,然后骂一通。
  南留庄镇大饮马泉村村民李先生称,大多数家长都是简单粗暴,“孩子如果不听话,成绩总上不去,就打一顿”,他就曾数次打过自己的儿子,“长成啥样就啥样,现在孩子大了,出去打工一年才回来两次。”
  暑假学生扎堆网吧内
  8月14日,在南留庄镇街道上,京华时报记者询问了多位村民,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出这个小镇上到底有几家网吧,当记者问到一名10岁左右大的孩子时,他很快便说出了“3家”的答案。记者随着几位学生模样的孩子走进了一家网吧。这家名叫“三A网络”的网吧门外,两扇卷帘门只开了半扇,从外面很难看见网吧内的样子,外人很难知道网吧内部正在营业。
  穿过卷帘门,京华时报记者走进了网吧内。昏暗的网吧大厅不到100平米,40多台电脑一台紧挨一台,所有机位已经被占满,其中上网的30多人全都是学生模样的孩子,身旁还站着同伴“观战”。
  这些孩子玩得最多的是《穿越火线》《英雄联盟》等网络游戏,网吧内叫嚷声和喊杀声不断。在很多未成年人使用的机器旁,还放着烟盒。一名中学生介绍,早在放暑假之前,这些网吧就经常“爆满”,想找到一台空闲机器很难。
  记者走访镇上另外2家网吧发现,网吧内玩游戏的也全是中小学生模样的孩子,看到有陌生人进入并不避讳,依旧自顾自玩着。
  网吧内一名学生介绍,镇上的网吧基本处于没人管的状态,现在是暑假期间,几乎天天都有学生们来这里打游戏,“大家都喜欢去网吧,有时候找不到同学了,到网吧肯定就能看见他们。”
  网吧帮未成年改身份
  根据规定,未成年人禁入网吧。但这样的规定在当地却形同虚设。南留庄镇上的网吧门前,都写着“凭有效证件上网,禁止未成年进入上网”等提示标语,但上网人没有身份证仍然可随时上网。
  记者在一家网吧内自称未带身份证,网管收费之后便递给记者一张小票,上面的身份证号显示为“1955年出生”。输入小票上的身份证号和登录密码,就可以直接上网。京华时报记者观察发现,在网吧内上网的孩子手中,都有一张这样不符合身份信息的“身份证号”。
  而记者去其他网吧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网吧,都在为学生伪造身份上网。记者就此向当地公安机关询问,他们是否会对当地网吧定期抽查和检查,但当地公安机关拒绝接受采访。
  南留庄中学政教处副主任则称,当地网吧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未成年人上网是普遍现象。
  专家说法
  暴力越严重关爱越缺乏
  资深心理咨询师林贻真分析,同一个地方,连续发生两起多名未成年人围殴他人致死案,虽然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明当地情况,但也影射出一些问题。
  林贻真称,孩子的问题其实多数不在他们本身,而是在于家庭、社会、学校。在一些结构失衡的家庭中,成年家长之间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更容易出现,一方面,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缺少安全感,具有反社会倾向;另一方面,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家长的感情危机牵连到孩子,使得孩子的人格和行为易发生扭曲。
  在留守儿童家庭中,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放任,也一样让孩子们缺少安全感和认同感,因此,他们就会在某个时候,选择弱者进行发泄,以求寻找自身的成就感,达到满足。
  反观蔚县的两次围殴他人致死案,两起案件中的受害人都是弱者,一个是8岁男孩,另一个是52岁精神病患者。这说明施暴者完全是在发泄他们内心的愤怒。打人者如何对待别人,说明平日里别人可能就是怎么对待他的。暴力倾向越严重,说明他们内心的愤怒越严重,应有的关爱越缺乏。
  蔚县连发少年围殴致死案件
  在精神病患者李艮库被围殴致死前一个月的6月28日下午,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柏树乡柏树村,8岁男孩晓辉(化名),人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身亡。据了解,涉事的11名同学,均不满14周岁。刑警队调查发现,事发当天下午,包括东东在内的几名同学,在柏树村广场玩耍,几人闲来无事,便相约到村内找人打着玩儿,恰好碰到晓辉,几个人便强行将晓辉叫走。
  (原标题:7名少年围殴精神病人致死)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教师主要事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