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鱼一边一只眼一边两只鸽子一只羊图片眼

查看: 1121|回复: 32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4 小时听众数威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142UID1201393
高手进阶,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8 积分
在线时间304 小时威望839 注册时间积分1142好友帖子UID1201393
本帖最后由 燕53 于
11:55 编辑
去年在古玩地滩买的,开始还以为雕的是片秋叶,正好与我收藏的天然码瑙秋叶匹配对映成趣。但卖主介绍不是秋叶,是块双面雕老玉【辈辈有余】。打眼看微发黄的玉色上,在深浅分别不同的黑黄咖啡沁色上还有如同被虫吃咬凹陷破损的孔斑。整件给我的感觉还是如同秋风吹落的一片被虫咬过发黄的秋叶。这块双面雕玉鱼中间鼓起,刻有斜道道的背鳍部收边稍薄,余下转圈的收边与背鳍部相比较厚。细看两面都是仅用几根简洁的线条和圆圆的鱼眼雕成的确实是鱼,不是秋叶!当时虽分不清新老,但察看双面雕玉鱼内有发白的石花及玉面微黄的玉色,采用几根简洁线条完成的雕型挺有老玉的古意,以及沁色古朴自然深入石肌。细看玉皮完整温润,手感光滑,包浆也挺厚,放在手心摸搓玉鱼,玉皮能够越摸越光亮。心里很喜欢。故而买下带回家。
规格:75x42x4 重:30密度:能滴水成珠& & 硬度:能划伤玻璃留痕而自身无损。
还是不知新老,请见多识广的玉版老师帮忙看新老?断年代。
图一:正面
19:23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193 小时听众数威望1977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8积分27969UID141
在线时间8193 小时威望19776 注册时间积分27969好友帖子UID141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4 小时听众数威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142UID1201393
高手进阶,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8 积分
在线时间304 小时威望839 注册时间积分1142好友帖子UID1201393
guwanchong 发表于
谢谢老师的关注点评指教!
我一直以为是老玉,在雅昌读帖对比图片后,心里有点吃不准了。
第二图:双面雕玉鱼反面
22:17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992 小时听众数威望11986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1积分126855UID40
1959年踏入收藏之路的晚輩
在线时间6992 小时威望119864 注册时间积分126855好友帖子UID4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4 小时听众数威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142UID1201393
高手进阶,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8 积分
在线时间304 小时威望839 注册时间积分1142好友帖子UID1201393
本帖最后由 燕53 于
13:55 编辑
还没学会分辨什么是老工,什么是新工。但通过用电脑加强清晰度,放大局部图片,包括平时没有注意看的玉孔里的侧壁,都可以很清楚看出是老玉的先工后沁,及隐约可见的螺旋纹。
请老师指教从那些特征能看出是近仿的新工?谢谢!
第三图:放大细部
23:18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4 小时听众数威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142UID1201393
高手进阶,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8 积分
在线时间304 小时威望839 注册时间积分1142好友帖子UID1201393
本帖最后由 燕53 于
01:28 编辑
aa818 发表于
谢谢老师的关注点评鼓励!
原以为不但从正面还要从侧面观察,沁色不是浮在石表浅层,而是深入石肌就是老玉。
第四图:双面雕玉鱼侧面
22:54 上传
请问老师:沁门是否就是中间深,外边浅的中间色深处?如果这就是沁门的特征,这种特征双面玉鱼也有呀?
&很多時候是石頭的原色,看沁色要找沁門。&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4 小时听众数威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142UID1201393
高手进阶,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8 积分
在线时间304 小时威望839 注册时间积分1142好友帖子UID1201393
双面雕玉鱼另一侧
本帖最后由 燕53 于
21:38 编辑
收藏是一种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追求完美的梦,对普通业余爱好者来说,学习认识提高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谢谢专家老师的关注点评指教!
这片玉鱼中间鼓,四边稍薄有变化。整体温润光滑,放在手心养护磨擦一小会,就见满手都被玉石滋润的好象搽了油。
难道是现代人在玉石的表层上了一层石蜡?赶忙用打火机烧烧试真假。双面雕小玉鱼经受了火烧的高温考验,依然光洁温润如旧。看来那种放在手心养护时呈现的满手油润是发自玉鱼的本身,并非现代人仿古涂的蜡。
19:22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4 小时听众数威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142UID1201393
高手进阶,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8 积分
在线时间304 小时威望839 注册时间积分1142好友帖子UID1201393
双面雕玉鱼綹裂处有亮晶晶微小的疑似次生晶簇水.....
本帖最后由 燕53 于
19:46 编辑
很想明白有年头的古玉与新玉的区别究竟是什么?怎么看?这天网上读帖学习时发现这样一句【有绺裂地方有次生晶簇那也是古玉的特征】。我在古玩地滩买的所有古玩玉石类因不知来由怕带菌,总在第一时间要用融有84消毒液的自来水沁泡数小时消毒后清洗干净,才敢保存收藏把玩养护。当初并不知道还有【绺裂的地方有次生晶簇那也是古玉的特征】的辨玉之说,故在这片【辈辈有余】双面雕玉鱼毫无列外地在买回第一时间,需经例行的84沁泡消毒过程之初察看一下玉鱼各部位的细微处。
原本看到这条辨别古玉特征的方法并不在意,因看帖得知,天然的沁洞应是孔小内大,细看玉鱼上的凹陷确是孔大内小。但万变的大自然不知是否也有例外?因在网上查了很久,并没找到相同的人为染色沁洞故无法学习对比确认,但一错就需用多对来纠正,就算有例外可能也与这片双面雕玉鱼关系甚微!细想:一是曾沁泡消毒清洗,二来时间也过了这样久,就算绺裂处真有什么能证明古玉身份的【次生晶簇】也早都洗没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因古玉知识很浅加之视力不好,过去买古玩玉石也就不看细微只看个大概。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把带坑凹黑沁的双面雕玉鱼看成象一片被虫咬过的【秋叶】。
细看用手机拍照上传到网上的放大图片心里一直也很纳闷,为何电脑图片上的玉鱼黑斑凹陷处有发白亮色?难道会是现代人仿古新工染色没染好露了底石的白色吗?
特戴上眼镜用一个小放大镜逐点细细观察,天那,竟发现一颗亮晶晶的微小水银珠?!赶忙对准角度用手机微拍,可惜水银珠太小,在放大镜上看的清清的,但在自然光和强光下试了多次都无法拍清。突然想起并试用在雅昌玉版学到,有的老师将取景镜头架在放大镜上拍摄局部细微图的方法学拍多次。嘻嘻,总算拍出了一张通过放大镜拍照能看见白色微小水银的图片供老师们荐评欣赏。
不知现代仿古玉雕綹裂处是否也有疑似次生晶簇的微小水银珠?
18:27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4 小时听众数威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142UID1201393
高手进阶,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8 积分
在线时间304 小时威望839 注册时间积分1142好友帖子UID1201393
双面玉鱼尾部腹部及背鳍排列有细如毛发的阴刻线纹
本帖最后由 燕53 于
22:25 编辑
玉鱼双面的尾部腹部及背鳍都用阴刻线雕有许多长短间隔稍显有别不同,细如毛发一头尖的小线条。也许是线纹太细小?还是年代稍远已被包浆填满?迎光细看有细纹,但用手摸着很光滑,并感觉不到有那样多细小的阴刻线纹的存在。记得在雅昌玉版老师的相关帖中提到,老工的阴刻线是用陀具完成,刻痕应该是两头尖中间深。现代工用高速电机带动转头,阴刻线的线条应该是两头一样大。仅在这一面没有发现崩碴。但我不知刻这样浅的细线如果现代工采用特别细的小转慢速精雕,可能也不一定都要崩碴吧?忘了在那篇网帖里看到,战国时已有了铁,玉工也将铁应用到玉雕创作中,并非所有的老工老玉都无崩碴现象,好象还特意对比查看了一些馆藏有定论老玉的局部细图,大部分没崩碴现象,但不知从那个年代起的老玉也有个别作品局部放大细看也有崩碴。新老工都不懂,只能瞎想乱猜,还是见多识广的玉版专家及有经验的雕工老师最有发言权。
21:57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4 小时听众数威望83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1142UID1201393
高手进阶,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8 积分
在线时间304 小时威望839 注册时间积分1142好友帖子UID1201393
本帖最后由 燕53 于
14:27 编辑
23:30 上传
细看这片双面雕玉鱼有别常见的平面单面或双面玉雕的平板一块,采用中间鼓外沿有变稍扁的设计雕型,虽与平面雕鱼相比好象变不变都象鱼太麻烦,但却能使人产生一种立体精致感.特别是两条有别许多玉雕鱼头和鱼身的贯通分雕线,采用了与鱼眼齐位的双道阴刻线巧思设计雕刻,平视时可使人产生一种整体联贯鱼肥背圆的视觉反光更显设计者匠心独到的良苦用心。这片双面雕玉鱼两面的石花沁色有别,有着水银黑沁的一面,象鱼市上有售的赤道热带非洲长着黑花的石斑鱼,有着白黄杂色石花的另一半,神似游动在偏离赤道的北国江河水草丛中自由自在的草鱼。这片双面雕玉鱼两面都有一个阴刻线雕的圆圈,可能代表鱼眼,但为何不转穿?而在相临不远处石部采取古玉常用的双面对开两边大,中间小的喇叭口雕法转成的孔,【并非常见现很多玉牌上的新工直上直下的现代转头孔】。让我联想到玉鱼两面双道半截阴刻线的长一毫长短一毫短,恰到好处娴熟掌握利用了观者视觉光感效应,间单但又为玉鱼的鱼肥背圆立体效应增辉添彩,非平常玉雕工匠可比,不知用多少次的尝试取得的超常发挥精心设计雕刻的玉雕大师,怎会出现两面都选位打错的失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只眼两只眼和三只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