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拍摄朝霞的光密度值

&主题:【讨论】胶片还剩下什么 转中国摄影胶片数码对比文章
&浏览:131103&& 回帖:2500 &&
泡网分: 47.065
帖子: 6902
注册: 2006年04月
原文由 CD95 在 13:54发表
4800dpi已经是插值了,1:1看显得很糙缺细节。你看右上角梯田都出来了。
分辨率4800应该不是4800dpi,梯田估计是压缩太厉害了
泡网分: 33.62
精华: 1帖子: 2679
注册: 2004年04月
原文由 冰山上的黑客 在 23:31发表
楼主好,因为是人家公司的照片,上传不太好,其中有一张是我曾经在SanQ兄的“Voigtlander-福伦达SL系列镜头俱乐部”上过的,就是焊接的那张,但那是平扫扫的,和电分有差距。这些照片我感觉在我的显示器上看胶片的优势不明显,但印刷出来则感觉胶片的成像似乎更厚实些。
[冰山上的黑客 编辑于
......&&好 仍然多谢
泡网分: 31.085
帖子: 1689
注册: 2005年02月
原文由 色镜无忌 在 11:40发表
插一腿!呵呵,爱普生V300扫底,尼康F100+105vr,光圈F4,分辨率4800,图片缩小至12寸。扫得不好,大家多指正。 4800dpi已经是插值了,1:1看显得很糙缺细节。你看右上角梯田都出来了。
原文由 triplex 在 19:21发表
好一点的平扫也差不多有4.0的密度(标称值,实际能用的也有3.2到3.5,勉强够),平扫最大的问题是分辨率不够,所以扫135不太好,120勉强可以接受。
放这么大很有看头啊!
泡网分: 31.085
帖子: 1689
注册: 2005年02月
原文由 lqiang 在 11:54发表
拍完胶片再去扫描,典型的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扫描也是经过CCD采集信号的,有数码相机一样的不足。胶卷相机是否淘汰,要看厂家是否继续生产,而不是看现在是否有人继续在玩胶片。手中的老胶片机会慢慢老化坏掉消亡的,。。。不用对比效果了,胶片遭到用户抛弃,厂家放弃生产,胶片已经完败了。 好好的景物在那里,看就是了,拍照做什么?脱裤屁,多此一举。厂家是否生产胶片当然看有没有市场,就是看有没有人玩。
泡网分: 12.879
注册: 2007年12月
拍完胶片再去扫描,典型的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扫描也是经过CCD采集信号的,有数码相机一样的不足。胶卷相机是否淘汰,要看厂家是否继续生产,而不是看现在是否有人继续在玩胶片。手中的老胶片机会慢慢老化坏掉消亡的,。。。不用对比效果了,胶片遭到用户抛弃,厂家放弃生产,胶片已经完败了。
泡网分: 11.634
注册: 2008年12月
插一腿!呵呵,爱普生V300扫底,尼康F100+105vr,光圈F4,分辨率4800,图片缩小至12寸。扫得不好,大家多指正。
泡网分: 23.112
帖子: 1297
注册: 2006年10月
原文由 冰山上的黑客 在 23:52发表
木愚兄好!你那紫光的底扫现在怎样了? 呵呵。看来你没把贴子看到底啊。
退了。后来又进了V ED。真来劲。
泡网分: 23.323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05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 19:53发表
人应该是以客观为标准,平扫扫120可以接受?
尼康的两款扫描仪是目前发烧友能够买得起的还能过得过去的扫描仪
[huangyi 编辑于
20:00] 有图有真相,平扫扫6x7,边长3000,如果这个不可接受的话,135用VED扫描到边长3000更没法接受了
我觉得$300的plustek都可以接受,VED虽然好一些,但是也有限
[triplex 编辑于
泡网分: 27.583
帖子: 5634
注册: 2010年01月
原文由 冰山上的黑客 在 23:31发表
楼主好,因为是人家公司的照片,上传不太好,其中有一张是我曾经在SanQ兄的“Voigtlander-福伦达SL系列镜头俱乐部”上过的,就是焊接的那张,但那是平扫扫的,和电分有差距。这些照片我感觉在我的显示器上看胶片的优势不明显,但印刷出来则感觉胶片的成像似乎更厚实些。
[冰山上的黑客 编辑于
......&&显示器上看胶片,也有局限,首先显示器上的每个点,不可能小于胶片的分子
其次扫描仪的扫描的最小单位,不可能是胶片上的分子,所以。。。。能看、好看就成,我不在乎图片大小,毕竟是两个体系的东西,数字化只是一个桥梁
泡网分: 27.583
帖子: 5634
注册: 2010年01月
原文由 huangyi 在 19:47发表
我的想法正好与你相反,数码真正的小投入,大回报
而胶片,真正的大投入,小回报
要你认同可能很难 关键是玩法不同。我最喜欢的,就是物尽其用的玩法,不管那个“物品”有多廉价,在我眼里,价格不是一切,我只看效果,如果效果好的多,价格贵就可以接受,如果价格贵2倍,效果相差不到10%,那是我很难接受的。玩啥我都这样。。。估计改不了 —_—
泡网分: 24.723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木愚 在 21:15发表
在胶片单反论坛泡好久了,从没看过这个贴子。因为觉得没必要看。前天网购了中国摄影杂志2-7期,翻了一下这篇文章。几个摄影师作了所谓权威的评论。胶片完败。既然胶片败了,不知道[中国摄影]杂志为什么还要每期都要登那些胶片作品,那些老掉牙的照片。
对于我们这些非职业摄影师,业余爱好者,只要能带给自己快乐就行了 ......&&木愚兄好!你那紫光的底扫现在怎样了?
泡网分: 37.314
帖子: 8799
注册: 2007年07月
原文由 legendzhu 在 23:22发表
前半段十分同意,大家业余玩玩,怎么高兴就怎么玩。
杂志上的这些东西就像现在的砖家,今天说要多吃绿豆,明天又说多吃也不好。不折腾怎么把杂志卖出去呢,呵呵。 这个倒是的,现在感觉一切向钱看,可以怎么赚钱就来怎么忽悠。
原文由 legendzhu 在 23:27发表
具体这个指标要到多少才算好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当时买VED的时候价格还很公道,我又不玩120,所以就VED了。 一般要求密度在4。0以上,细节才能完全体现不丢失。
泡网分: 24.723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RECRUIT 在 23:04发表
上个图吧 说的人心痒痒的.. 楼主好,因为是人家公司的照片,上传不太好,其中有一张是我曾经在SanQ兄的“Voigtlander-福伦达SL系列镜头俱乐部”上过的,就是焊接的那张,但那是平扫扫的,和电分有差距。这些照片我感觉在我的显示器上看胶片的优势不明显,但印刷出来则感觉胶片的成像似乎更厚实些。
[冰山上的黑客 编辑于
[ 23:48 补充如下]
也许真的是电分的时候采用cmyk模式的原因,这些照片在我的显示器上看,色彩很平淡,甚至有些发灰,也看不出大家所说的胶片的“立体感”,再加上印刷需要增加锐度的原因,感觉颗粒相当明显,当时从深圳把电分后的光盘寄给我时,我甚至有些失望,差点就把这些胶片全换成数码的了。印出来后则是两回事。
[ 00:22 补充如下]
更正一下,刚才又把电分的照片打开看了一下,在显示器上其实有几张还是挺震撼的。但有两张整片树林的则是树叶的颜色发灰,而有两张人像的则是脸色红得可怕总之有点怪怪的。印出来后则没有了这种感觉。
泡网分: 65.086
帖子: 13848
注册: 2006年02月
原文由 triplex 在 19:21发表
好一点的平扫也差不多有4.0的密度(标称值,实际能用的也有3.2到3.5,勉强够),平扫最大的问题是分辨率不够,所以扫135不太好,120勉强可以接受。
具体这个指标要到多少才算好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当时买VED的时候价格还很公道,我又不玩120,所以就VED了。
泡网分: 65.086
帖子: 13848
注册: 2006年02月
原文由 ilikeferrari333 在 21:28发表
分辨率决定最终能出多大片子。光密度值决定扫出来的文件保留的层次细节是否丰富。胶片平整程度决定你这通折腾是否有意义。
不可否认,扫描+微喷是目前胶片出片的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
其实按理说还得是光学直放有优势。
胶片也好数码也罢,拍完了不出片子放硬盘里/放网上,没啥意思。 在下拍照只是为了折腾 而且越复杂越折腾越来劲。
现在没条件放大,不然一定弄间暗房。呵呵。
泡网分: 65.086
帖子: 13848
注册: 2006年02月
原文由 木愚 在 21:15发表
在胶片单反论坛泡好久了,从没看过这个贴子。因为觉得没必要看。前天网购了中国摄影杂志2-7期,翻了一下这篇文章。几个摄影师作了所谓权威的评论。胶片完败。既然胶片败了,不知道[中国摄影]杂志为什么还要每期都要登那些胶片作品,那些老掉牙的照片。
对于我们这些非职业摄影师,业余爱好者,只要能带给自己快乐就行了 ......&&前半段十分同意,大家业余玩玩,怎么高兴就怎么玩。
杂志上的这些东西就像现在的砖家,今天说要多吃绿豆,明天又说多吃也不好。不折腾怎么把杂志卖出去呢,呵呵。
泡网分: 33.62
精华: 1帖子: 2679
注册: 2004年04月
原文由 冰山上的黑客 在 17:13发表
各位同学,俺好久不来了。七月份刚为朋友的公司捣鼓了一本画册,其中数码拍摄有索尼a350,尼康d80,佳能350d等,胶片则全为135反转。从拍摄效果来看,俺用索尼a350,raw格式拍摄,后期调整得好的话,数码有更高的宽容度,100%看有更多的细节,然而从色彩、层次过度方面和135胶片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其中一张拍摄朝霞的片子, ......&&上个图吧 说的人心痒痒的..
泡网分: 33.62
精华: 1帖子: 2679
注册: 2004年04月
原文由 CD95 在 06:48发表
LZ终于显身了 哈哈 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
泡网分: 34.307
帖子: 2891
注册: 2005年02月
原文由 legendzhu 在 16:50发表
好像有个光密度啥的指数。底扫似乎一般都比较高。这个指数高好像可以扫出更加多的细节。 分辨率决定最终能出多大片子。光密度值决定扫出来的文件保留的层次细节是否丰富。胶片平整程度决定你这通折腾是否有意义。
不可否认,扫描+微喷是目前胶片出片的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
其实按理说还得是光学直放有优势。
胶片也好数码也罢,拍完了不出片子放硬盘里/放网上,没啥意思。
泡网分: 44.94
帖子: 2546
注册: 2004年10月
各有特色的东西,没必要互相贬低或者拔高。
泡网分: 23.112
帖子: 1297
注册: 2006年10月
在胶片单反论坛泡好久了,从没看过这个贴子。因为觉得没必要看。前天网购了中国摄影杂志2-7期,翻了一下这篇文章。几个摄影师作了所谓权威的评论。胶片完败。既然胶片败了,不知道[中国摄影]杂志为什么还要每期都要登那些胶片作品,那些老掉牙的照片。
对于我们这些非职业摄影师,业余爱好者,只要能带给自己快乐就行了,不知业余爱好者每年能放大10寸以上的片子有多少人。而相机最大众的消费者不是职业摄影师,而是爱好者。
数码和胶片PK,没有意义。
虽然我一直很喜欢看中国摄影杂志。但是这一次,中国摄影,你真的很愚蠢,居然登了这么一篇文章。
[木愚 编辑于
泡网分: 41.794
帖子: 3015
注册: 2004年01月
原文由 triplex 在 14:04发表
我从来就没用过G11...
人总是喜欢以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标准。我倒是想问问,为啥最低标准是VED? 人应该是以客观为标准,平扫扫120可以接受?
尼康的两款扫描仪是目前发烧友能够买得起的还能过得过去的扫描仪
[huangyi 编辑于
泡网分: 41.794
帖子: 3015
注册: 2004年01月
原文由 crossa 在 15:22发表
huangyi师傅,不能这么说啦
确切说 ,胶片就是小投入,大回报
我用FA变焦头拍的照片,我故意删除EXIF信息给人家看,人家居然猜不出什么拍的,还说这个油润不知道怎么处理出来的,还说我的照片模仿了leica的风格。
我笑着说,我的器材都能在白天模仿出leica的风格 不客气
我的想法正好与你相反,数码真正的小投入,大回报
而胶片,真正的大投入,小回报
要你认同可能很难
泡网分: 23.323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05月
原文由 legendzhu 在 16:50发表
好像有个光密度啥的指数。底扫似乎一般都比较高。这个指数高好像可以扫出更加多的细节。 好一点的平扫也差不多有4.0的密度(标称值,实际能用的也有3.2到3.5,勉强够),平扫最大的问题是分辨率不够,所以扫135不太好,120勉强可以接受。
泡网分: 24.723
注册: 2004年11月
各位同学,俺好久不来了。七月份刚为朋友的公司捣鼓了一本画册,其中数码拍摄有索尼a350,尼康d80,佳能350d等,胶片则全为135反转。从拍摄效果来看,俺用索尼a350,raw格式拍摄,后期调整得好的话,数码有更高的宽容度,100%看有更多的细节,然而从色彩、层次过度方面和135胶片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其中一张拍摄朝霞的片子,数码在后期加了很大饱和度才把天空色彩显现出来,而胶片(rdp3)则轻易就捕捉到了天空漂亮的粉红色且过度十分自然,也许是反转片对色温变化更加敏感?(当然,也不排除相机的差异以及俺在曝光、白平衡调节和后期方面的不足)。作为一名胶片的爱好者,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其中有两张135胶片印刷到A4幅面大小的整版,效果已经相当好(有足够多的细节,丰富的色彩,细腻的层次,还有一种特殊的油润感——福伦达sl 58/1.4,90/3.5镜头拍摄,赞一个。)这次是在深圳*昌印刷,胶片全由该公司电分,很奇怪,电分后的胶片,也许是采用cmyk模式的关系,在我家的显示器上看简直就是一塌糊涂,反差极大,色彩很不自然,和数码的无法比,但印出来之后则非常漂亮。
[冰山上的黑客 编辑于
泡网分: 65.086
帖子: 13848
注册: 2006年02月
原文由 triplex 在 15:53发表
$300的plustek也并非差得不能接受,EPSON的平扫扫120效果也不错,我就是不明白为啥非是VED ... 好像有个光密度啥的指数。底扫似乎一般都比较高。这个指数高好像可以扫出更加多的细节。
泡网分: 27.583
帖子: 5634
注册: 2010年01月
原文由 legendzhu 在 15:40发表
可能VED是一款便宜的135底扫吧。比较适合摄影爱好者玩。
我用着觉得135底扫是必要的,主要还是VED不算贵。以前用店扫(当然用不起贵的店扫),扫出来我看得都想哭,好好的反转片片子都发灰,发闷。咬咬牙就上了个VED,出来效果就是不一样。
120以上底扫实在贵得有点没法享受,我有几个朋友用EPSON的平扫扫出来的片 ......&&zhu师傅,扫出来的片子色彩灰,和扫描程序的还原算法有关系。我研究过。
扫描仪关系到的,主要还是分辨率,VED的分辨率是对得起价格的。
而且还和输出格式有关系,如果是JPEG,那么没指望了,输出的色阶太少了
[crossa 编辑于
泡网分: 21.319
帖子: 2560
注册: 2008年04月
原文由 senzhifeng 在 16:13发表
其实电分的效果,就清晰度、锐度来说和数码的差不多的,至少是差不远。色彩和细腻的层次就不说了,如果这个都看不明白,说明没认真拍过胶片,或者不适合玩胶片。我始终是一个观点:要玩胶片就要尽量认真拍,并且要舍得后期投入,否则还是玩数码好。 如果您真有100%看图的习惯,就电分吧。其它包括易麦康、9000ED、克里奥智佳2啥的,100%看确实有点不爽,至少在清晰度和锐度上如此。
泡网分: 21.319
帖子: 2560
注册: 2008年04月
其实电分的效果,就清晰度、锐度来说和数码的差不多的,至少是差不远。色彩和细腻的层次就不说了,如果这个都看不明白,说明没认真拍过胶片,或者不适合玩胶片。我始终是一个观点:要玩胶片就要尽量认真拍,并且要舍得后期投入,否则还是玩数码好。
泡网分: 23.323
帖子: 4575
注册: 2008年05月
原文由 legendzhu 在 15:40发表
可能VED是一款便宜的135底扫吧。比较适合摄影爱好者玩。
我用着觉得135底扫是必要的,主要还是VED不算贵。以前用店扫(当然用不起贵的店扫),扫出来我看得都想哭,好好的反转片片子都发灰,发闷。咬咬牙就上了个VED,出来效果就是不一样。
120以上底扫实在贵得有点没法享受,我有几个朋友用EPSON的平扫扫出来的片 ......&&$300的plustek也并非差得不能接受,EPSON的平扫扫120效果也不错,我就是不明白为啥非是VED ...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光圈 快门 白平衡 焦距 感光度/数码相机性能
光圈 快门 白平衡 焦距 感光度/数码相机性能
光圈+快门+白平衡+焦距+感光度/数码相机性能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小,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在摄影过程中,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设置相当重要。光圈值主要用来控制光线穿过孔的大小,而快门速度则是控制光线投射到胶卷上的时间。只有将二者都设置得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曝光效果。遗憾的是许多摄影者在这方面都因为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变得苦恼不堪。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他们总是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设置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结果当然就不能让人满意了。
还是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圈值。选择不同的光圈值,允许光线穿过镜头的孔径就会有所不同。孔径越大,穿过的光线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当你将光圈值设置为最大时,光圈值的度量值F的数值为最小。而当你逐渐关闭镜头或缩小光圈值时,对应的数值就会越来越大。而这恰恰会让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为什么孔径越大,数值越小;数值越小,孔径反而越大呢?其实F值的大小并不是全部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而已。比如f-8的光圈值实际上要比8大一些。其实只要接受这个观点,这一现象还是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值越大,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孔径越大。
关于快门速度的控制和选择,说得通俗一点,快门就相当于遮挡在胶卷前面的一张帘子,根据门帘打开的大小来决定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强弱,将这个大小控制用时间来控制就是所谓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和光圈F值一样只能表示部分参数,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则表示1/30秒,要比1/15秒快出一倍;相应的,60代表1/60秒。在较慢的快门速度下,第一帘幕数值表示快门的打开速度,而第二帘幕使之则表示快门的关闭速度。但在较快的速度下(如1/125秒或更高)两个帘幕一起移动,只让一道狭小的光线从胶卷的一端投射到另一端。快门速度越快,允许光线进入的裂缝就越窄,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就越少。在有些相机上,快门帘幕为垂直移动设计,不过原理也是一样的。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height=202>
可能有很多读者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我们可以单独使用光圈或快门速度来控制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为什么我们在每次拍摄时都要考虑到两方面的情况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对于一个希望能拍摄出更高质量图象的摄影师而言,不会仅仅满足于合适的曝光,还希望能够拍摄出更高效果的图象。需要指出的是,光圈和快门总是一起工作的,两者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不改变外部光线的条件下,镜头所捕捉到的光线强度谁也无法改变,投射到胶卷上的光线也是如此。而如果需要得到最合适的曝光效果,就必须很好的将两种调节结合起来,如果更改F值使光圈变小,就要将快门速度设置得更慢。反之,如果光圈值变得更大,快门速度就要设置更快一些,我们可以将这种调节叫做“互惠”。
光圈值设置为f4、快门速度为1/500秒时曝光效果和光圈值为f5.6、快门速度为1/250秒的效果一样。这时可能又有读者出来认为“我的相机为自动设置,可以自动找到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最佳结合点,所以不需要对它们进行设置”。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尽管你的相机为自动设置,但你能保证它每次使用不会出现差错吗?所以大家在使用自动相机时,每次使用时都得注意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如果你能做到这点,相信你的摄影技术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即使见了专业摄影师,也不用低声下气的讨教摄影技巧了!
下面是拍摄照片时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最佳组合的准则。
选择光圈(f值)
准&&&&& 则
50mm f/2镜头
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获得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照明。具有最小的景深。就结像技师来讲是该镜头最差的一档
较最大孔径
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获得足够的曝光量。景深浅,有助于使背景离开焦点,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
较最大孔径小二至三级
具有该镜头最佳的结像质量。比上述较大的孔径具有稍大的景深。 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围,以便当照明情况较最佳状态稍差时获得合适的曝光量,例如多云的天气或者在阴影处。
f/4和f/5.6
较最小孔径大二级
具有中等(适度)的景深。适用于户外日光下拍摄。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较最小孔径大一级
具有很大的景深。适合于户外日光照明条件下拍摄。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具有最大的景深,清晰度损失极轻微(应归于光学原因)。当最大景深显得重要的时候,这种由于孔径小而产生增大景深的好处,在价值上显然超过其几乎察觉不出的清晰度损失的缺点。
选择快门速度
准&&&&&& 则
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快门开启时间的长短由按下快门按钮的时间来控制。适合户外夜间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摄。如拍摄焰火、闪电……及记录夜间由移动照明形成的条纹图案(如行驶着的汽车灯)。
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适合在暗淡照明情况下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适合拍摄无生命的物体和稳定不动的被摄体。
使用相机支架。这是适于拍摄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门速度。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使用相机支架。对于在限定范围内拍摄成年人比用1/4秒快门速度时更好。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使用相机支架。当相机上安装标准镜头或者广角镜头时,如在曝光时相机能握持得相当平稳的话,那么有些人能手持相机进行拍摄。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这档快门速度是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并在该相机上配以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时,被推荐的最慢快门速度。为了获得清晰度高的照片,相机必须握持的极平稳。这档快门速度适合大多数现场光摄影。适合在多云天气或阴影处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
这档快门速度适于照明条件不太理想,如多云的天气、在阴影处等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用。对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来说,该速度是很有用的。在较明亮的现场光照明的场所也使用这档快门速度。使用这档快门速度,相机意外地受到震动而使拍摄失败的情况要比使用1/30秒快门速度时来得少些。适用于单反相机的闪光灯同步。
这是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最好的快门速度。在明亮的照明情况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使用这档快门速度,能使来自相机本身的微弱震动减到最小。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动作,如走动着的人,儿童的游戏或是自由活动着婴孩。对于手持相机并安装上焦距小于105mm的中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该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险性。这档快门速度被推荐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适合抓住一般速度的运动体,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动着的人、游泳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在一定距离外奔跑着的马、检阅活动、奔跑着的小孩、帆船、棒球运动、以中等速度比赛的足球运动员。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适合抓住运动速度较快的动体,例如中等距离外的运动员、奔跑着的马、跳水运动员、快速骑驶着的自行车运动员、行驶着的轿车或跑动中的篮球运动员。这档快门速度能用来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动体。
是抓住快速动体的最佳速度。如赛车、摩托车、飞机、快艇、野外和体育场内的比赛项目、网球运动员、滑雪运动员及高尔夫球运动员。因为使用该快门速度时需用比其它快门速度时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这是手持相机安装上400mm以内焦距的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时极好的快门速度。
白平衡是数码相机的一个极重要概念。所谓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就是数码相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数码相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数码相机彩色还原失真。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太阳光是白色的,已知直射日光的色温是5200K左右,白炽灯的色温是3000K左右。用传统相机的日光片拍摄时,白炽灯光由于色温太低,所以偏黄偏红。所以通常现场光线的色温低于相机设定的色温时,往往偏黄偏红,现场光线的色温高于相机设定时,就会偏蓝。
传统胶片机相拍摄时,色温问题不容易掌握,通常用不同类型的胶片来解决。例如有日光型、灯光型胶片之分,或者用转换多种色温滤镜的方法来调整,操作起来较麻烦。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装置就是根据色温的不同,调节感光材料(CCD)的各个色彩应强度,使色彩平衡。由于白色的物体在不同的光照下人眼也能把它确认为白色,所以,白色就作为确认其他色彩是否平衡的标准,或者是说当白色正确地反映成白色时,其他的色彩也就正确了,平衡了。这就是白平衡的含义。
数码相机就是预设了几种光源的色温,来适应不同的光源要求。一般家用数码相机有白炽灯(约3000K色温)、荧光灯(4200K色温)、直射日光(约5200K色温)、闪光灯(约5400K色温)、多云(约6000K色温)、阴影(约8000K色温)几种模式。当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只要设定在相应的白平衡位置,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准确还原。而且一般数码相机还有自动白平衡设置,可以适应大部分光源色温。但是遇到现场光源复杂时,相机自动白平衡判断也容易失误,我们可以通过CCD观看结果,用手动来调节。当你用手动白平衡设定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用一张白纸,让相机取景完全充满白纸,设定在手动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机说明书操作做一遍就可以设定完成,在现场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还原正确了。
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
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
钨光白平衡
钨光白平衡也称为“白炽光”或者“室内光”。设置一般用于由灯泡照明的环境中(如家中)当相机的白平衡系统知道将不用闪光灯在这种环境中拍摄时,它就会开始决定白平衡的位置,不使用闪光灯在室内拍照时,一定要使用这个设置。&荧光白平衡
适合在荧光灯下作白平衡调节,因为荧光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机不只一种荧光白平衡调节。各个地方使用的荧光灯不同,因而“荧光”设置也不一样,摄影师必须确定照明是哪种“荧光”,使相机进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设置。在所有的设置当中,“荧光”设置是最难决定的,例如有一些办公室和学校里使用多种荧光类型的组合,这里的“荧光”设置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了。
室内白平衡
室内白平衡或称为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置原色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种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白平衡系统在室外情况时处于最优状态,无需这些设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机上添加了这些特别的白平衡设置,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机的不同而不同。
这种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它们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灯光情况下的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相机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
如果你在相机的英文规格书上看过"f =",那么后面接的数码通常就是它的焦长,即焦距长度。如"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为8-24mm,同时对角线的视角换算后相当于传统35mm相机的38-115mm焦长。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焦距就是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镜头的焦距分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像方焦点的距离,同样,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点的距离。
下图表示如何来确定主面和焦距:入射平行光线(或其延长线)与出射会聚光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就能确定折射主面,这个想象的平面与镜头光轴相交处就是主点。像方主点和无穷远光线形成的焦平面(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复合镜头的焦距(严格说是有效焦距)。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确定物方主面和物方焦距。
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在数码相机内,通过调节等效感光度的大小,可以改变光源多少和图片亮度的数值。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间接控制图片亮度的数值。
在传统135胶卷相机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 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 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传统照相机本身是无感光度可言的,因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显影、测试条件下对于辐射能感应程度的定量标志。使用过传统相机的人,都知道胶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感光度———通俗一点就是衡量胶卷需要多少光线才能完成准确曝光的数值。我们在照相机商店买的100、200、400的胶卷,数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这个数值增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像ISO100的胶卷最适合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室内或清晨、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
但是,由于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对曝光多少也就有相应要求,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理解,一般将数码相机的CCD的感光度(或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而数字照相机也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说法。
用通常衡量胶片感光度高低的眼光来看,目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对某些数字照相机来说,感光度是单一的,加之CCD的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在光线过强或过弱条件下的使用效果。另外一些数字照相机相当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围,但即使在所允许范围内,将感光度设置得高或低,拍摄效果亦有所区别,平时拍摄应将它置于最佳感光度上这一档上。和传统相机一样,低ISO值适合营造清晰、柔和的图片,而高的ISO值却可以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
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场合下,例如展览馆或者表演会,不允许或不方便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ISO值来增加照片的亮度。数码相机ISO值的可调性,使得我们有时仅可通过调高ISO值、增加曝光补偿等办法,减少闪光灯的使用次数。调高ISO值可以增加光亮度,但是也可能增加照片的噪点。
由下图看出,ISO值高的图片会比ISO值低的图片亮,但是同时,也容易增加噪点。&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光密度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