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值

kmctianzhigang 的BLOG
用户名:kmctianzhigang
文章数:174
评论数:81
访问量:89481
注册日期:
阅读量:3460
阅读量:9876
阅读量:1061
阅读量:475
51CTO推荐博文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这是十九世纪著名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斯宾塞很著名的一个主题,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下功夫,你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如何制作炸药,制作导弹的方法。澳大利亚的一个老兄曾经通过互联网制造一个能够打一百多公里的弹道导弹。再早些时候,还知道有一个德国的小伙子在自己家的地下室组装了一个核发电的装置,据说是快要开始发电了被德国警察给抄了。
你在互联网上搜索过如何制造炸药吗?搜索过如何组装弹道导弹吗?做过核发电站吗?
估计大部分的朋友都会说没有!
咱们不能否认制造炸药、组装弹道导弹、核电站的方法和配方不是知识,但因为咱们大部分人都是想过太平的日子,所以尽管这些东西是知识,但它对我们没有价值,所以我们没有去关注它、研究它。我们用我们的生活态度自然的判断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没有价值!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每年高考前高考后全国总有许多家庭为了填报志愿kill不少脑细胞:其实他们也是在选择那些知识最有价值,然后就选择那些能够学到那些知识的专业。
&自从斯宾塞提出这个著名的问题后,人们总是前赴后继的讨论着。
&斯宾塞的观点是,学生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掌握所有的知识,所以需要选择那些对学生将来的完美生活最有价值的知识,选择那些相对来说具有高价值的知识。这个很好理解,在每个个体的时间和精力的约束下,学习知识必须要选择。这个选择的观点对于现在的知识工作者更加重要,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要比十九世纪的时候快很多,新知识越来越多,人们越发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所以选择就显得更加重要。
&我们的兴趣总是超过我们的能力,知识多了但社会的专业分工却越来越细,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某个专业或者主题,在某个时间段内做到心无旁骛。
&至于选择的标准,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人、从事不同活动的人标准注定不同,所以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一个很个人化的答案。斯宾塞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将这类知识分为。而对于在工作的人讲,则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上,&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答案就更加不同,24岁的人可能更需要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经验,而54岁的人可能需要的是如何投资,如何让钱生钱的知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不是知识本身的价值,而是知识在合适的环境下的被利用产生的价值。因为我们都看到知识结构类似的人境况却迥异的事情,同样的知识,有的人用的淋漓尽致,有的人却不敢用、不会用。这就更多的涉及到人的性格、胆量、运气等等。
如何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有一些知识是知识工作者的基础,是每个人现代人都必须掌握的。如果你不掌握这些知识,其他的知识根本无法学习和利用。这些知识可能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数学、物理、化学、逻辑学等等的基本常识,还包括社会的基本常识,你所在的环境的基本知识。
第二个层次才是对于每个不同个体最有价值的知识。这一块,不同背景、职业和阶段的人选择的内容不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选择也会变化,个性化比较强。我不能告诉你在你的领域内那些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为你的领域我也不懂(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有一个关于个人知识主题学习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作为每个人在学习一个主题时的参考,使你掌握一个领域的全貌和前沿,合适的时候我们将共享)。但原则是:
1、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
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是社会和组织运转最有效的方式。如果你不感兴趣或者天生比较愚笨的方向和领域,即便你付出100的努力可能收获只有20,而在你擅长和优势的领域,你付出100的努力能达到的高度要远高于你在自己不擅长的主题上努力的成果。我的观点是,你在学校的时候,尤其是在高中以下,你要努力去弥补自己比较弱的地方,但在大学尤其是研究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后,你要取得成功一定是要在自己擅长和具备优势的领域。在这样的领域和方向上的努力事半功倍。
确定你的特长和优势后,能够发挥你的特长和优势的知识就是你应该学习和获取的知识。
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自己刚开始可能不一定清楚,问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会说我什么都会,也可能说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没关系,你可以问问你的同学朋友。在这方面,有许多比较成熟的方法可以用。有机会可以深入的讨论。
&&2、不能浅尝辄止,需要在深度上达到一定的程度,起码在你选定的狭窄领域内你可以成为专家。德鲁克说,如果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可能需要一辈子,而且跟个人带天赋、环境、机遇有关。但掌握一门学问,用三年的时间可以达到。我们的工作中,在你擅长和具备优势的领域内,如果你能够用三年时间专注一个主题,一定可以达到一个高度。但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三年我们可能研究了三十个主题,没有一个达到专家的水准。
选择你的特长和优势领域的知识,某个细分主题,你一定能成为专家。(本文相关内容已收录进个人知识书 )
链接: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识工作者&&10月27日开讲,3年个人价值翻番,价格最低至998!本文出自 “”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了这篇文章
类别:┆阅读(0)┆评论(0)
15:16:14 16:22:12 14:50:26 14:52:07 15:02:00你在大学期间学过的最有实用价值的课程是什么?收获了什么?
你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学到这门课的,教材或者教学者有什么特色?请尽可能描述这些帮助信息,方便读者有条件学习,谢谢!
按投票排序
327 个回答
国际关系导论。这节课是很有名的Peter Katzenstein亲自授课。Peter是我至今见过最睿智的人;精瘦精瘦,满头白发,德国口音,目光犀利。以下是这节课上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件事情。一,开学第一节课,Peter对全班200人发问:“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一个学生说,中国和日本在争夺一个岛屿。Peter说:“Tell me what is on those islands."我说,有石油!Peter说,啊,你一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说啊?Peter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切国际矛盾都是经济矛盾。你觉得这是经济矛盾么?那些去抗议的人会的到经济利益么?我说不是因为岛就是一个大石头上面什么都没有。但是如果不支持钓鱼岛是中国的,别人会觉得你不爱国。Peter说,哦,原来你是一个建构主义者。就这样他把学生的答案归为国际关系上的几大主义。至今为止,这是我听过的最well-paced的讲座。很多教授试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自己经常失去演讲节奏。Peter每节课都是这样back and forth完成的,每节课都严格按照syllabus完成。德国人的严谨可见一斑。二,Office hour的时候,Peter问我,你是什么专业的?为什么喜欢这门课?我说,数学,因为我喜欢逻辑和规律的东西。或者说,我受过的教育让我听没有特别fixed的规律的东西很难受,所以我受不了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但这门课化繁为简,从复杂的国际事务中找到规律,很有趣。Peter说,有规律有逻辑确实让人舒服,但是不合逻辑不代表是错误的。毕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片chaos。国际关系的学者是从无序中寻找有序,但是真理常常藏在无序里。我膝盖一软差点跪下。这一句话刷新了我整个价值观,击破了我作为一个理科生从小建立的对绝对规律的喜爱。理科生太容易被绝对规律吸引 -- e=mc2, 市场经济带来财富,自由带来好政府等等。但是这些规律是世界的很小很小一部分;用他们去涵盖整个世界,是非常无知的。三,Peter递给学生一张绿色的纸,说,撕了他。(嚓)Peter递给另一个学生一张价值5USD的coupon,说,撕了他。学生犹豫了一下,撕了。Peter拿出一美元,说,谁想撕掉他?后排有人喊,撕钱违法!Peter说,是我授意你撕的,我律师很好的你不要担心。一个学生接过来一咬牙撕掉了。Peter掏出5美元,说,继续撕。学生当场吓尿了,说什么都不敢撕。Peter自己撕掉了。全班哗然。Peter掏出100美元,说,谁要撕掉他?有人说,我撕完可以自己留着么?Peter说,不行。你要把它撕成非常小的碎片。学生说为毛啊!Peter说,这不过是一张绿色的纸,和一开始那张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有无数家银行,公司,商店,学校,经济学家,无数的无比复杂的系统给他建构了100美元的价值。而他真的有价值么?没有的。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为建构的,是100%纯概念。而你像这样(嚓)撕开他(嚓)的过程,不过是毁灭他的附加价值的过程。他举起绿纸的纸屑和钱屑说,现在他们一样,都是绿色的纸屑而已。然后他在200个瞠目结舌的学生面前说,今天我们讲建构主义。-------------------------------------------被1400个赞吓尿的分割线---------------------------------------------------------根据OP新加的话题描述怒改答案这门课分前后两半,前一半讲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建构主义,和国内政治 五大国际关系理论。后一半使用前面的paradigm做案例分析,譬如WWI,9/11,Cold War,Cuban Missile Crisis,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等等。有人问我为什么网上搜不到课件和reading;是这样的,这门课的reading list由老师每年编撰,三本大砖头那么厚。大砖头里是关于各个主题的文献。课件本身没有什么帮助,但是reading list非常重要。由于版权问题我不能分享所有的reading,但是可以结合自身经验推荐一些文献,供大家学习现实主义Waltz, Reductionist and Systemic TheoriesMearsheimer, Great Power PoliticsGilpin, Hegemonic WarSchweller, US democracy promotion: realist reflections马克思主义Gilpin, Marxist Paradigm Kubalkova, Marxism-Leninism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建构主义Huntington,Clash of Civilizations,洗脑神书Katzenstein, A world of plural and pluralist civilizations自由主义Doyle, 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Rosencrance, Trading StateMead, Jacksonian Tradition国内政治Newhouse, Diplomacy, Inc.: The Influence of Lobbies on U.S. Foreign PolicyTrubowitz, Politics and Strategy: Partisan Ambition & American Statecraft
经济学原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老师有一段话说的很不错: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1)东西不够;(2)生命有限;(3)人际依赖;(4)需要协调。人类种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它们对应着三套规律:(1)需求定律;(2)利息理论;(3)产业理论;(4)宏观理论,而这就是通过经济学看社会万象的视角。东西不够,就是稀缺性。(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和马克思说的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还差得远。)生命有限,即人有impatience(不耐)。理想条件下,我早上问你借100块钱,说下午还你,你可能就要我还100;但是我如果说明年还你,你可能就要我还110。这就是因为我可能等不到明年,这就是impatience。但是如果人能活100万年,明年是不是如明天一样短暂?如果人永远不死,就没有impatience,就没有利息。有些具体的概念确实会影响到日常生活:机会成本成本的意思是the best opportunity for gone.也就是说如果我浪费一个小时,浪费的是本来可以用这一个小时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供求决定价格,而非成本。价格是有多少人跟你在争这个东西决定的,同样工资是由多少人在跟你竞争。所以卖家和卖家竞争,买家和买家竞争。比如,以前如果逛街看到一条超级贵的裙子,觉得,成本好低呀为什么卖这么贵。现在,我想的是,因为有这么多人愿意出这么贵的价钱来跟你竞争这条裙子呀。再比如,同理,在国贸租一个小店铺就非常非常贵,同样面积的店铺在廊坊却很便宜,是因为要跟你竞争在这块土地上做生意的人出得起那么多的钱。商家说,“哎呀我的cupcake卖得贵是因为国贸这地方租金贵啊”现实是这样的,但是逻辑是反着的:是因为这块土地要用来做店铺,你会卖很贵的东西,会有较高的收入,所以租金贵。税负承担曲线政府如果决定向一笔交易征税5%,这5%是落在买方还是卖方身上,不是由政府决定向谁征税决定的,而是买方和卖方谁更离不开谁(即弹性)决定的。比如说吧,如果政府强行规定,结婚男人必须花1w块买个戒指给女方才行。那么这1w块真的会落在男人身上吗?实际上是取决于谁更想结婚。如果相爱程度相当,很有可能会变成50%-50%地分摊费用。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慢慢补充。这个世界上所有不合理的事情都能找到原因,比如为什么餐厅饮料那么贵并且不允许自带酒水,比如老板可以随意开除不按时上班的员工(当然,后来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增加,懂得了有原因不完全等同于有道理,即具有绝对的合理性),但是以前是不怎么想想其中的原因,直接批判现象本身的。现在的我,不会再随意地说“一定要所有人都有房子住”。(违背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中文系情怀啊= =)在考虑增加一部分人的福利的时候,会考虑到是不是有些人的福利是被减少了。什么样的改进是有效率的?是增减福利的总和为正就是有效率吗?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一个想象中的正义。意识到以前很多时候站在正义的角度是为了让自己morally feel good,而不是真的为了帮助那些人。感谢CCER的薛兆丰老师。
经济学原理。学校选的教材是萨缪尔森版,自己读了曼昆的——这倒并不重要。对人类社会的一些最基本而重要的认识,是在这门课里建立起来的。把以往的很多错误认识都给荡涤了。后来再看一切,眼光都不大一样了。
心理学入门。(Psychology 10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需要修的入门课程非常非常的多,心理学正是其中之一。鉴于我们大学的心理学系也是美国大概前十的水平,这门课的教授又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大牌——名字叫Douglas L Chute。所以,基本条件配备了。这门课讲到了非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讲到相反色的时候,他拿出了下面这个图。大家不妨靠近点,盯着下面这个图的正中心30秒,然后看一下白色的墙壁,顺便眨眨眼睛,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还有大脑的运作,语言的学习,比如说下面这段Aoccdrnig to rscheearch at Cmabirgde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e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当然,这些是比较猎奇的东西,他整个教学中会不断穿插着各种非常有意思的实际例子,从而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有趣的种子,以至于我大学最后一个学期不顾GPA被无情的摧毁,选修了三门心理学,分别是Consulting Psychology,Cognitive Psychology还有Criminal Psychology。。好了,扯远了,让我们来聊聊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吧。------------------------------------------------------------------------------------------------------------------------这节课的主题我相信几乎是一个中国人,都起码会听说过,英文呢,叫Classical Conditioning,中文叫做“条件反射”。不可免俗的,我们提到了巴普洛夫,还有下面这张图。当然,说实话,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这个实验可能只是针对狗而已。对于一个正常的人类来说,是不大可能轻易受到这个实验的影响的。于是乎,教授做了一件事情。他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将会在上课期间,不定期的从我的手中拿出一块,五块,十块,甚至二十块出来(都是绿油油的美元啊)。然后,你们大家一起举起手,谁最快把左手举起来,我就把我手上的钱交给那个人。于是乎,他第一次举起手的时候,有个别反应快的人,举起了手(大概有10%的人,而且不是全部左手),他送出了5美金接着,过了30秒不到,他第二次举起手的时候,有大约30%的人举起来了,而且左手偏多。这次,他送出了1美金过了不到1分钟,他再次举手,这次举得人数还是差不多,不过,他送出了20美金,所有人都眼红了。后来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他把手伸进口袋,所有人就会盯着他的手,准备立刻举起来。第四次,全班举了大半,他送出了1美金。在短短的15分钟内,他举出了34美金。(为什么我记住了那么多年前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无聊写在笔记上面了!!!)然后,第8次的时候,他举了个空手——但是,全班有90%的人都跟着他举手了。。。-------------------------------------------不要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完了-----------------------------------------那节课,他大概举手了40次(一节课才1小时50分钟啊混蛋),其中大概有一半都是举出来空手的------------------------------------------------故事其实还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大半个学期里面,他每节课都会不定时的用举手的方式,给大家送出一些钱来。一直到学期末的最后,在发期末考试卷子的时候,他正在说话说到一半,突然把一个空手举了起来,全场几乎跟着一起举手了!然后,他在考试的途中,说有一道题出了问题,让大家看着他的时候,他再次举起了空手,又是全场的举手。最搞笑的一幕是,他在收卷子的时候,把手举起来,很多人把交卷子的手跟着举起来。。。。不记得在什么时候,他还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你们现在知道什么叫条件反射了吧。”------------------------------------------------------------------------------------------------------------------------其实大学时期还上过很多很有趣的课程,不过恰好排名第一的答案提到了美金,我就想起了这个画面了。如果你问我,这堂课的印象有多深刻的时候,我在打“手举起来”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手还会蠢蠢欲动。。
-性学,全称叫《性学课程——爱欲与文明的对话》。讲的是男生女生那点事儿。老师会给我们讲男女生理各种的不同;会给我们放《阴道独白》等片子;会人手发几个避孕套,并在课堂上交我们如何使用;会给我们讲各种性心理、性观念……等等。性学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观念是——无知不等于纯洁。多了解些性知识,才有助于生活幸福;一无所知反而会害了自己,甚至害了自己的爱人。每次上课,三观都会被刷新。一学期下来,就觉得以前的自己真保守啊。-
我在大学上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课,李昌舒老师的课。他在第一堂课上迟到了,因为南京长江大桥堵车的缘故。第一节课他跟我们讲法国革命,革命会流血,然而幸好还有闪耀了人性光辉的《人权宣言》,这第一堂课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大学的课堂是可以这样开放的。而到了李老师后来的几次课,我还见识到了魏晋的风度;知道了陈独秀的晚年对极权主义的批判;从梭罗的《瓦尔登湖》直到受其影响的徐迟和海子的死;更有意思的是他会从美学的角度来讨论胡戈的恶搞作品。另一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老师是王咏老师,她是我们学生心中永远的女神,我曾经上过她的艺术社会学和艺术人类学课程,有人曾经写过文章回忆她的课程《》。我现在距离文艺青年越来越远,幸好还这些课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算到了未来我也不会忘记。我在我十八岁生日当天听到了一场重要的讲座,讲座者是董健先生。内容是关于大学精神和启蒙的,董健先生的讲座对我实在是一个极重要的启蒙,那种对自由的热爱和坚守,就如同回到了八十年代。董先生的讲座对我的那种影响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在老先生的面前我们这些自我设置思考禁区的年轻人都应当羞愤而死。后来我还去听过他的一次演讲,还幸运的得到一本他的作品集,这就是更开心的事情了。2012 年在《蒋公的面子》试映时也见到先生,祝他身体健康。我还记得从英语课上知道了托克维尔,从王建华先生的近现代史的课上,我知道了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这才是真的让我隐约感觉到另一种思想的体系——自由主义;而也是在这个课上,我开始读罗尔斯的《正义论》。2008 年,在浦口校区图书馆听到陈丹青先生在讲座上推荐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又加上后来听到的顾肃老师的讲座,我也更多的了解了自由主义。也正是因为对自由的认识,才越来越认识到保障自由的宪法的重要。这些让我看到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我愿意相信路就在那里。而在此之外,幸好我还可以学一些理科的东西。这些让我真正知道“无用之用”。我至今还永远记得从邱华老师的课上,我知道了向量、线性空间直到赋范线性空间,从 Cauchy 不等式一直到内积空间;从 Riemann 积分到 Lebesgue 积分;从矩阵的特征值直到算子的谱。这样的畅快的感觉实在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只学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所不能享受到的。在这样抽象的洗礼下,我可以体会 Lagrange 写完没有插图的《分析力学》时的骄傲;而当第一次在卢德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电学问题的参考系问题时,才真正感受到相对论和 Maxwell 方程的美,才明白相对论其实应当是很自然的事情;当做 Legendre 变换的时候,看到那些热力学量的变换,实在感觉其乐无穷。“高量哥”李俊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和他那些无穷无尽的段子同样叫人难以忘怀,当真正面对对易关系,从 Dirac 的阶梯算符到二次量子化,学着学着不禁又羞愧起来,只会解 Schr?dinger 方程实在算不得量子力学入了门,脚下应当还有更远的路。所有我在大学见到的一切,都是我一生的财富,至少我在这里领略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我在本科毕业的时候被迫写过一篇文章回想过我在大学时期学过的一些东西,后来文章发表到了校报上。这里节选了那篇文章中的部分,又另外作了些修改。原文写于 2011 年 6 月。回答本问题时在发表版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和增删。
前言:大学时的一大任务就是坐图书馆,从一楼坐到六楼,又从六楼坐到一楼。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科学未来学,不挑食。当时跟朋友玩笑说,我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学科分工可能是人类某个历史阶段对知识的处理方式,现在的互联网社会打破了很多学科边界,跨界融合越来越普遍。没有特别有印象的课程,基本原理都是靠自学(如果一定要说,是省社科院一个教科学技术史的老教师)。所以我的体内活着很多人,比如老子的对立统一,伽利略的实证主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托夫勒的站在未来思考,冯亚东的宁要片面的深刻不要全面的平庸。书目:奥拓布劳恩《中国纪事》。奥拓布劳恩我们在历史书上见过,他就是李德。讲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张国焘的出走,毛怎样一步步登上王位,巩固自己的权力。当事人的回忆远比教科书的口号有可读性,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弗洛伊德研究的是病人,病态,所以弗氏的心理学是相对消极的心理学。马斯洛研究的是另一群人,那些被称为完善人格完美人格的人。马氏的心理学和弗氏有基础的不同。另外,你看了书后会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与一般人的简单理解不同。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当时花了三天把这本书看完,非常激动。轮子是脚的延伸,媒介是人眼睛耳朵的延伸,互联网是人意识的延伸。这是多么具有颠覆性的视角。奥修《生命的真意》。对道德经的阐释,可能无人出其右。他说,人人都想要刚强,想要第一,你可以柔弱,你可以最后。从宇宙的角度看,柔弱和刚强,第一和最后并没有人所理解的那种不同。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未来正以指数曲线速度袭来,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应对。后工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家庭制度都是不同的。以后我们需不需要家庭还是一个待解的问题。无论如何,这世上存在一种以未来看世界的思维模式,存在一个研究未来的学科:未来学。叔本华《人生智慧录》。存在很多种看人生的方式,叔本华是被标签悲观的一种。而我以为,大多数人都过于乐观,所以他的悲观更可能接近于客观。弗洛姆《爱的艺术》。我们知道知识需要学习,技能需要学习,但很少人去学习怎么爱。爱不是找一个人的问题,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基本上对我历史观的正本清源。如果说教科书的历史是一种为统治服务的历史观,这是另一种。或者可以叫科学的历史观。以人类诞生以前的地理生物气候为起点,这样一种解释文明的发展演进方式,与进化心理学有颇多相似之处。王朔《过把瘾就死》。都说王朔是痞子,其实他本是一个纯真的人。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蒋介石在那个位置面临很多问题,河南饥荒饿死百万人与其他问题相比,究竟是多大一个问题,他会权衡。是非的评价总是很简单。罗兰巴特《恋人絮语》。爱情是什么,爱情被解构后好像什么也不是。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远看是小说,近看是哲学。朱苏力《法律与文学》。现在流行跨界,朱苏力从文学作品切入,分析古代的制度。被我们批判的封建制度,原来是如此合理。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从朱元璋讲到朱由检,几百年云烟。朱棣,朱允炆,丰臣秀吉,王阳明,张居正,孙承宗,袁崇焕,努尔哈赤,李自成,朱由检,一群有意思的人。阿来《尘埃落定》。人不一定要太聪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正是道德经教导我们的。罗素《哲学问题》。外在世界很可能是不存在的,休谟用理论说明了这一问题。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看了这本书后,我研究了半年哥德巴赫猜想。有几次感觉找到了方向兴奋得睡不着觉。现在看还要留待后人了。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范式对范式的取代。而决定什么范式取得主流地位的,不是科学。科学并不必然高于宗教,科学可能是另一种宗教。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张培刚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思考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我们呢?除了批判政府,我们对这个当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问题有什么见解?
年中国文化史论 清华的唐少杰老师提供了很多一手的文革研究资料,每堂课结束前会放一些被禁的纪录片。课外布置阅读高华、麦克法夸尔、金观涛刘青峰等等老师的书。唐老师出过一本《一叶知秋---清华大学1968年百日大武斗》的书,内容很震撼。学到最多的,大概是他的严谨、思辨和道德勇气吧……
博弈论()1.学会换位思考。2.不要当别人都是傻逼。3.学会换位思考,哪怕别人是傻逼。...
高等数学(下)认识了前女友。
化妆与形象设计。·····················分割线·····························我来修改答案了。。。这几天一直没得时间,今天中午早早的回来更新\(^o^)/~准备工作:化妆品以及化妆工具化妆工具:粉底扑,蜜粉扑,修眉刀,美目贴,睫毛夹,假睫毛,睫毛胶,套刷(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必备腮红刷、修容刷、眼影刷,眼线刷,眉刷,唇刷)工具不细说,大家不懂得可以百度。化妆品:隔离霜,修容霜,粉底,定妆粉(散粉)粉饼(补妆用)眼影,眼线,睫毛膏,眉笔,腮红,修容粉,唇膏。不懂的也可以百度,着重部分为必备品。简单的脸型分类以及妆容要领:一、标准脸型:类似蛋形,上额宽,颧骨转折流畅,下巴尖1::底妆:在颧骨突出部位做提亮色。粉底颜色比自身皮肤浅1-2个色号。2:眉形:适合所有眉形,眉毛的颜色要和瞳孔、头发的颜色一致。3:腮红:团式,斜扫均可以4:唇形:圆润饱满二、圆形脸:脸型比较圆润,缺乏立体感。妆容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脸部立体感。1、底妆:先打粉底,然后在颧骨下陷处打阴影色,要使其过渡自然。额头,鼻梁,人中,下巴纵向提高光,拉长脸型。鼻侧影的话比较有难度,就不讲了。2、眉形:适合长扬眉形,适当提高眉峰的位置。画出的眉形略微有上扬感。3、腮红:斜纵向晕染,拉长脸型。4、唇形:略带棱角的唇形,颜色选择要尽量柔和清淡。三、方形脸:面部特征比较有棱角感,下颌角比较突出。1、底妆:先打粉底:面部外轮廓打阴影色,高光形式参照圆形脸。2、眉形:适合眉峰圆润,眉头略粗的眉形。3、腮红:斜向晕染,就是颧骨外侧至嘴角的方向。腮红最下处不超过人中的水平线。4、唇形:以圆润唇型为佳。四:长形脸:脸型纵向感突出1、底妆:以颧骨做水平线,横向提亮。2、眉形:尽量选择比较平直和略粗的一字眉。3、腮红:在颧骨下方做横、斜向晕染。4、唇形: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鲜艳的暖色调。或者重色。其他的三角形脸和逆三角形脸以及菱形脸就不讲了。生活中不多见,需要的话可以私信我。下面说一下五官的具体刻画。一:眉毛标准眉形(其他各种脸型的眉毛都再次基础上稍作修改):眉头在鼻翼的垂直延长线上(最粗,色彩最淡),眉尾在鼻翼和眼角的延长线上(色彩略淡,最细处),眉峰在眉毛的三分之二处(色彩最重,宽度为眉头的二分之一)。ps:进年来流行的一字眉其实不适合大多数,只适合长形脸。二:眼妆两种生活中常用的:1、平涂:刷子落笔处在靠近睫毛的部位,此处颜色重些,然后向上晕染。(眉骨处用高光提亮,亮色提亮下眼睑内眼角处,下眼睑外眼角处配合上眼皮的同色眼影)2、渐层:用浅色眼影从睫毛处向上晕染整个眼窝,由浅至深晕染。下眼睑由外向内晕染。然后用重色再次从睫毛处向上晕染,面积不可超过浅色眼影的部分。下眼睑也是由外向内,面积不超过浅色眼影。三:眼线:标准眼线是由睫毛根部描画,眼尾处略微上扬。向外延伸。四:睫毛膏:从睫毛根部,z字型向尾部均匀涂刷。眼妆太复杂了,以后有时间再更吧。。。。蛋蛋去次饭了~(@^_^@)~以后再写其他的。
真的没有人选修过《性医学知识与优生学》《生殖健康与优生》这种课?中文系教的像公文写作、古典诗词写作什么的实用课好像也没有这种课又实用又funny。因为要修学分等一系列原因分别选修过这两门课,当时大三下学期我们宿舍三个妹子一起去上了《生殖健康与优生》并且凭靠论文都获得了很不错的分数,于是大四上我们打算继续选修《性医学与优生学》,想着可以用上学期的论文,结果,这门最后不但是每节课点名、有期中考、期末闭卷考,最让我无语的是当初一起选课的两个妹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退了课,于是我就被抛弃了。但是这两门课尤其是第一门是我觉得在学校学的在生活中最实用的课程,当然如何实用我现在还没有在实际中体会到。但是课程设置灌输给我的一些基础知识与理念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前者是我们学校医学院开的课,老师都是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讲了《生殖健康与优生》这门课所讲得基础知识,还请了不同方向的老师兼教授医生给我们分析了各种案例(图片很多太重口味,但是看到患了不孕或不育的夫妻治愈后生娃满足愿望后,与医生一起的合照,还是觉得有点感人)。考试的时候也是闭卷形式,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大部分甚至连生物都没有怎么学过的文科生来说,最好玩的经历莫过于那两次。一次是讲ED的时候,主讲老师带来了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叫“勃起测量器”(不记得具体名称了):五个硬度不同的球状体平行分布在水平线上,从第一个球到最后一个球,其硬度代表非常健康、健康、亚健康、有问题、非常有问题(大致这样的意思),当时老师问我们有没有人愿意上去摸一摸体验一下,不出意外没有人上去,后来下课倒是有同学上去体验了,其中有一个女生,这让我对她刮目相看。第二节课正式上课前老师下讲台一个个的让我们摸,于是我终于摸到了。老师说:男生自己感受下再想想自己的,女生也要记住这种感觉,有个认识。我把这件事和一些朋友说过,比较让我失望的是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个老师好猥琐恶心。我能理解他们,但我觉得这位老师完全没有做错,他的大方专业的做法让我感到欣慰,虽然他逼我们买教材。我相信不用我解释,一定有人懂得我为什么要觉得欣慰。第二件事是期末考试后的一周,老师安排所有学生分组去附属医院进行实验课,那节课我们先是观看了一个介绍治疗不育的“挑针法”,然后我们被带到化验室,观看了解了精液化验的过程以及精子抗体的检验。这门以及另外一门稍显基础又基础的课,除了带来体验式的新奇,更多带来的课程本身宣传的知识、理念,最基本的如应当正视性以及其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疾病,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孕的方法、基因遗传病的恐怖性灾难性与婚检孕检的重要性;不孕不育的发现、检查、一般的治疗方法、ED的判定与治疗方法、性传播疾病等。印象比较深得是包皮过长治疗,最好不选激光,很容易控制不好就烤焦了,屁屁踢上的实图真是不忍直视;假性包皮过长可以不用切除,切除手术并不万无一失,切除的长度很难控制好,切多了以后勃起的时候会疼,切少了又没有用;ED治疗有些按摩法看上去比较麻烦又好玩......学的当然不扎实,但是最起码以后该注意的知道要注意,怎么注意,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好和其他人包括医生沟通。
一个是概率学导论,一个是经济学导论两门都是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模式的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我很快就走过了刚入大学的迷茫期,提供了一套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在很多事情没有想清楚以前,你越想努力,就会越焦虑。迷茫是永恒的,焦虑是永恒的,但是在迷茫与焦虑的背后一定还需要做些什么。我希望每一个刚入大学,开始思考自己人生未来的人,都可以很早就开始上类似的课程。也希望每一个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都有好的老师可以提供类似的,更有启发性的课程。
所谓收获,不仅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课程。让我们明白自己傻X之处的课程也很可贵。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一切你理解困难的学科。前提是,那不是因为老师坑。明白自己的愚蠢是脱离愚蠢的第一步。还有什么比这更实用!
体育课。当时选的是足球,运动量很大,保证了大学期间的健康以及身材别太走形。从小到大我都是个胖子,但是大学是我最瘦的一个时期。凭着那时打下的底子,现在上班了还参加单位的足球联赛,当守门员,偶尔踢前锋或边后卫。
想来想去,似乎还是图书馆啊。四楼影音室,三楼开架,二楼期刊,大一、大二保持每天四部电影,一周5+本书的阅读量,期刊都不算量……好怀念,那样心无杂念地读书学习真爽。记得刚进校时,在图书馆选了几排书架,目标在毕业前清架……真开始读了才知道什么叫口出狂言,没有完成,遗憾。课堂其实也很有意思,对我来说无论什么课都好玩,最喜欢上课跟老师聊天,接个话茬回答个问题什么的,一边听讲,一边写自己的故事或者摘抄笔记,然后忙里抽闲跟同学发个短信,每天都活得兴高采烈。所以说来,大学里我学到最有用的课程,应该就是自学吧?还不准确,应该是自主学习。感谢所有厚待我的老师!^_^
数码照片Photoshop处理技术,实在是太有用了&( ̄︶ ̄)&原来还要回答收获了什么,补充下答案。除了给自己P照片变得美观些之外,还有如下功能:初步掌握了PS的操作,PS各种照片来应付团委的无聊活动啊(造假不是好孩子,但是像团日之类的东西真的很烦诶。。。)作为一个前计算机专业的少女,你会发现会一点PS和完全不会做出来的大作业在美观性上差别真的很大,连答辩的ppt也变好看了呢,帮助学渣提升成绩的利器啊。这样想想真有些小激动呢。Photoshop和excel的一些简单操作,掌握起来真的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是对提升效率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大部分初入职场的同学来说,都是非常实用又可以迅速提升存在感的技能。强烈建议在校大学生花一点点时间选修类似课程。
目前大三下,我最受影响的应该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朱文莉老师上的“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说是政治经济外交,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是政治和外交。不太了解朱先生的学术情况,但是她作为老师真是一个特别赞的老师。在内容上,从美国的WASP文化,到地域政治文化,到党派和社会议题纷争,到代际差异,再到政策抉择的分析,比较全面的剖析美国政治和外交。私下以为鉴于美国的国际地位和中美密切政治经济关系,了解这些东西真的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啦。 而且这些内容,都是朱先生从各类大师著作和她几十年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的。说实话,PKU的很多课程老师讲的自己看书都能掌握的很好,但是这门课的干货真是颇多啊。从讲课风格,朱先生是一个善于吐槽的女子,而且讲课速度奇快,节奏紧凑,和我院大多数老师平淡无奇的讲课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我喜欢。再从课程延展来说, 朱先生的课程推荐书单真心是本本经典。上学期和现在都还在看。她上课还会经常提到她看到的书籍和电影,所以她上课我就像土逼一样需要豆瓣、Google一起上才能知道一些陌生的名字的。再加上我对美国和国际政治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真是棒极了。 还有最重要的,朱先生上学期经常说,切勿被单一观点和单一信息源蒙蔽,偏见对观点和立场的影响不仅在国际关系的认知上非常大,在当今中国的各种热门事件中更是如此。深以为然,也因此无力吐槽中央四套的民族主义作风=。=
anyway,感谢朱先生,有机会大家可以去蹭啊。 最后我得了85,满足了……她很严格的。。。。 FYI,一个师兄写的关于她的语录专栏,很有意思的哈哈。
——————15.1.24 被网盘吞了,文件也丢了 TVT 还好知识没丢。已然一年了呢,我都大四狗,马上要离开了,还是觉得恋恋不舍呢~
彭笑刚老师的《物理化学》,对国内物理化学的教学的重大突破,体系的严谨,思想的深入对人影响很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