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列传狼的诱惑搞笑版版,谁有啊?

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 朝鲜列传
王延海 译注
【说明】此传名为《朝鲜列传》,实则只写卫满及其子孙之事,着重记述朝鲜变为汉朝四郡的过程,显示了朝鲜与中国密切的历史关系。文中记事简约,但事情原委交待极清楚。作者善用对照写法,写涉何出使,又写卫山出使;写卫山被诛,即写公孙遂被诛;写楼船之疑,则续以左将军之疑等,两两对照,“节节相配,段段相生,极递换脱卸之妙”,“在诸传中,又是一格”(李景星《史记评议》)。本传的“太史公曰”,采用押韵之语,韵味深长,增强了本文的文学情趣。
朝鲜王卫满,原是燕国人。最初,在燕国全盛的时候,曾经攻取真番、朝鲜,让它们归属燕国,并为它们设置官吏,在边塞修筑防御城堡。后来秦国灭掉燕国,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燕王卢绾造反,跑到了匈奴。卫满也流亡于外,聚集了一千多个同党之人,梳着椎形发髻,穿上蛮夷服装,在东方走出塞外,渡过浿水,居住到秦国原来的空旷之地名叫上下鄣的地方,并逐渐地役使真番、朝鲜蛮夷以及原来的燕国和齐国的逃亡者,使他们归属自己,在他们当中称王,,建都在王险城。正当汉惠帝和高后时代,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的太守就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保护边塞以外的蛮夷,不要让他们到边境来骚扰抢夺;各位蛮夷的首领想到汉朝进见天子,不要禁止。辽东太守把这情况报告天子知道,天子同意这个条件。因此,卫满得以凭借他的兵威和财物侵略、招降他周围的小国,真番、临屯都来投降归属卫满,他统辖的地区方圆数千里。卫满把统治权传给儿子,再传到孙子右渠手中,这时被朝鲜所引诱来的汉朝人越来越多,而右渠又不曾去进见汉朝天子。真番周围许多小国想上书要求拜见汉朝天子,却又被阻塞,无法让天子知道这一请求。元封二年(前109),汉朝派涉何责备和告知右渠,但右渠终究不肯接受汉朝的诏命。涉何离开朝鲜,来到边界,面对浿水,就派驾车的车夫刺杀了护送涉何的朝鲜裨小王,然后立即渡河,疾驰而回,进入汉朝边塞。于是回到京城向天子报告:“我杀了朝鲜的一个将军。”天子认为他有杀死朝鲜将军的美名,就不再追究他的过失,却授予他辽东东部都尉的官职。朝鲜怨恨涉何,调兵偷袭,杀了涉何。汉朝天子下令招募被赦免罪过的犯人去攻打朝鲜。元封二年秋天,汉朝派楼船将军杨仆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共率领五万大兵;左将军荀彘率兵走出辽东郡,去讨伐右渠。右渠调兵据守在险要的地方,抵抗汉朝军队。左将军的名字叫多的卒正首先率辽东兵进击敌人,结果队伍失败而走散了,多数人跑回来,他因犯了军法而被杀。楼船将军率领齐地兵士七千人,首先到达王险城。右渠守城,探听到楼船将军军队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楼船将军,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而四散奔逃。杨仆将军失去了军队,逃到山中藏了十多天,逐渐找回四散的兵卒,重新聚集到一起。左将军荀彘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天子因为两将军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凭借兵威前去明告右渠。右渠会见了汉朝使者,叩头谢罪:“愿意投降,只怕杨、荀二将军用欺诈的手段杀死我。如今我看到了表示诚信的符节,请允许我们投降归顺。”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献上五千匹马,又向在朝鲜的汉军赠送军粮。有一万多朝鲜民众,手里拿着兵器,正要渡过浿水,使者和左将军怀疑朝鲜人叛变,说太子已投降归顺,应当命令人们不要携带兵器。太子也怀疑汉朝使者和左将军要欺骗和杀害自己,于是就不再渡河,又领朝鲜民众归去。卫山回到京城向天子报告,天子杀了卫山。左将军攻破浿水上的朝鲜军队,才向前进,直到王险城下,包围了城的西北地方。楼船将军也前去会师,驻军城南。右渠于是坚守王险城,几个月过去了,汉军也未能攻下王险城。左将军一向在宫中侍奉皇上,得宠。他所率领的是燕国和代国的士卒,很凶悍,又趁着打了胜仗的机会,军中的多数战士都很骄傲。楼船将军率领齐兵,渡海打仗,本来就有许多失败伤亡;他们先前和右渠交战时,遭受了困难和耻辱,伤亡很多士卒,士卒都恐惧,将官的心中也觉惭愧,在他们包围右渠时,楼船将军经常手持议和的符节。左将军竭力进攻敌城,朝鲜的大臣就暗中寻机和楼船将军联系,商量朝鲜投降的事,双方往来会谈,还没有作出决定。左将军屡次同楼船将军商定同时进击的日期,楼船将军想尽快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将军会合。左将军也派人去寻机让朝鲜投降,朝鲜不肯降左将军,而心中想归附楼船将军。因此,两位将军不能相互协调,共同对敌。左将军心想楼船将军从前打败仗的罪过。如今又同朝鲜大臣私下友好,而朝鲜又不肯投降,就怀疑楼船将军有造反阴谋,只是未敢采取行动。天子说将帅无能,不久前我才派卫山去晓谕右渠投降,右渠派遣太子来谢罪,而卫山这个使者却不能专一果断地处理事情,同左将军的计谋皆出现了失误,终于毁坏了朝鲜投降的约定。现在两将军围攻王险城,又相互违背而不能一致行动,因此长时间不能解决问题。派遣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纠正他们的错误,如有方便有利的机会,可以随时自行处理事务。公孙遂到达朝鲜后,左将军说:“朝鲜早就可以攻下了,现在还未攻下是有原因的。”他又说了同楼船将军约定进军日期;而楼船将军不来会师的事,并把他一向怀疑楼船将军谋反的想法都告诉了公孙遂,说:“现在到了这种地步还不逮捕他,恐怕会成为大害,不仅是楼船将军要谋反,而且他又要联合朝鲜一起来消灭我军。”公孙遂也认为是这样,就用符节召楼船将军来左将军军营中商量事情,当场命令左将军的部下捉拿楼船将军,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将军手下,然后把这件事报告了汉天子。天子杀了公孙遂。左将军合并了两方面的军队,就竭力攻打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等相互商议说:“开始要投降楼船将军,如今楼船将军被捕,只有左将军率领合并的军队,战争越打越紧张,我们恐怕不能坚持下去,国王又不肯投降。”韩阴、王?、路人都逃亡到汉军那里,向汉朝投降。路人在道上死去了。元封三年(前108)夏天,尼溪相参就派人杀死了朝鲜王右渠,向汉朝投降。王险城还没攻下来,因此右渠的大臣成已又造反,并攻击不随他造反的朝鲜官吏。左将军派右渠的儿子长降、相路人的儿子路最去明白地告诉朝鲜的百姓,杀了成已,因此汉朝终于平定了朝鲜,设立了四个郡。汉天子封参为澅(huà,画)清侯,韩阴为狄苴侯,王?为平州侯,长降为几侯。路最因为父亲死了,很有功劳,被封为温阳侯。左将军被召回京城,犯了争功而相互嫉妒,违背作战计划的罪过,被弃市。楼船将军也犯了军队到达洌口,应当等候左将军,却擅自抢先攻击敌人,致使伤亡很多的罪过,被判处死刑,他用钱赎了罪,免除死刑,成为平民百姓。
太史公说:朝鲜王右渠依仗地势的险固,国家因此被灭绝。涉何骗功,为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开了头。楼船将军行事,心胸狭小,遇到危难就遭受祸殃。后悔曾经在攻陷番禺时失了利,却反而被人怀疑要造反。荀彘争功,同公孙遂都被斩杀。征讨朝鲜的杨仆和荀彘的两支军队都遭受困辱,将帅没有被封侯。
朝鲜王满者①,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②、朝鲜,为置吏,筑鄣塞③。秦灭燕,属辽东外徼④。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⑤。燕王卢绾反⑥,入匈奴,满亡命⑦,聚党千余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⑧,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⑨,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⑩,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11),又未尝入见;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不通(12)。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谯谕右渠(13),终不肯奉诏(14)。何去至界上,临浿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15),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16),即不诘(17),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18)。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①朝鲜:朝鲜的最早统一王朝是商纣王诸父箕子于殷末周初所建,后来在秦末汉初时,燕人卫满率民进入朝鲜,建立了卫氏朝鲜,在今平壤一带统治了近百年。满:即卫满。②全燕:燕国全盛时期。尝:曾。略:攻取。属:使……归属。③鄣塞:边塞御敌的城堡。④徼:边界。⑤属燕:归燕国管辖。按燕为汉代诸侯王国之一。⑥燕王卢绾叛汉事见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⑦亡命:流亡。⑧魋结: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发式,结发如椎,上细下粗。⑨外臣:属国的君主。⑩得:得以。侵降(xiáng,祥):侵略、降服。(11)亡人:逃亡的人。滋多:越来越多。(12)拥阏:堵塞。拥,通“壅”。(13)元封二年:即公元前一○九年。元封为汉武帝第六年号(前110-前105)。谯(qiào,窍):责备。谕:明白相告。(14)奉诏:接受汉朝皇帝的诏谕。(15)御:车夫。裨王:小王。(16)上:天子。为:因为。名美:美名。(17)诘:追究。(18)拜:授予官职。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①。其秋②,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③。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④,败散,多还走,坐法斩⑤。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⑥,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余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⑦。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⑧,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⑨。人众万余,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⑩。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左将军破浿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
①募:招募。②其秋: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秋天。③距险:在险阻之地抗拒。④卒正多:指名字叫多的卒正。按卒正是中级军官。纵:进击敌人。⑤还走:往回逃跑。坐法斩:因触犯军法而被斩首。⑥城守:守成,在城上防守。⑦因:凭借、利用。⑧信节:表示诚信的符节。⑨馈:赠送。⑩毋:不要。兵:武器。
左将军素侍中①,幸②,将燕、代卒③,悍,乘胜,军多骄③。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④;其先与右渠战,因辱亡卒⑤,卒皆恐,将心惭⑥,其围右渠,常持和节⑦。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⑧,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⑨,楼船欲急就其约⑩,不会(11);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12),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13)。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14),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15),疑其有反计(16),未敢发(17)。天子曰将率不能(18),前(及)〔乃〕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决(19),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20)。今两将围城,又乖异(21),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征)〔正〕之(22),有便宜得以从事(23)。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24)。”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25),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26),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
①素:一向。侍中:在皇宫中侍奉天子。②幸:受宠。③将:率领。卒:兵士。④固:本来。⑤困辱:被围困受辱。亡卒:士卒蒙受伤亡。⑥将:将军。⑦和节:议和的信节。⑧阴:暗中。间:寻找机会。私约:私下约定。⑨数:屡次。期战:约定作战的日期。⑩就:完成。约:指朝鲜投降的约定。(11)不会:不和左将军相会合。(12)求:寻找。间郤(xì,细):机会。郤,通“隙”。下朝鲜:让朝鲜投降。(13)不相能:不和睦。(14)心意:心想。失军:作战失败。(15)私善:私人交情好。(16)反计:造反阴谋。(17)未敢发:指朝鲜未敢发动反叛战争。(18)率通“帅”。不能:无能。(19)?决:独自处理。?,同“专”,专断。(20)卒:最终。沮(jǔ,举)约:使朝鲜投降的约定遭到破坏。沮,败坏,毁坏。(21)乖异:相互违背,不能一致行动。(22)正之:纠正他们的错误。(23)便宜:方便有利。从事:处理事情。(24)状:情况。(25)素所意:一向所想的。(26)麾(huī,挥)下:部下。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①、相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②,独左将军并将③,战益急,恐不能与战④,王又不肯降。”阴、?、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⑤。元封三年复⑥,尼谿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巳又反,复攻吏⑦。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⑧、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巳,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⑨。封参为澅清侯,阴为狄苴侯,澅为平州侯,长〔降〕为几侯。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温阳侯。左将军征至⑩,坐争功相嫉,乖计(11),弃市(12)。楼船将军亦坐兵至洌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①相路人:谓名字叫路人的相国。相是朝鲜最高的行政长官,如同中国的丞相。下文“相韩阴”、“尼溪相参”之“相”同此。②执:抓住。③并将:合并而统一指挥。④与战:参战。⑤道死:在路上死去。⑥元封三年:公元前一○八年。⑦攻吏:指攻打不随成已反叛的官吏们。⑧长降:人名。《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作“张(gě,格)”。⑨为:设置。⑩征至:召来。(11)乖计:指违背战争计划。(12)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
太史公曰:右渠负固①,国以绝祀②。涉何诬功③,为兵发首④。楼船将狭⑤,及难离咎⑥。悔失番禺,乃反见疑⑦。荀彘争劳,与遂皆诛。两军俱辱,将率莫侯矣⑧。
①负固:依仗地势险要牢固。②国:指朝鲜国。以:因而。绝祀:断绝祭祀,即灭国之意。③诬功:假冒功劳,犹言“骗功”。④为兵发首:为战争暴发开了头。首,开头。⑤将狭:处事心胸狭小。按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中井积德之言说:“将,犹行也;狭,谓心志狭隘。”⑥及难:遇到危难。离:通“罹”,遇到。咎:祸。⑦见疑:被怀疑。按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载述楼船将军杨仆于武帝元鼎六年冬首先率兵攻至南越都城番禹城下,放火烧城,本当独得大功,可是敌人却跑到伏波将军路博德那里投降,分了杨仆的功劳。杨仆记取这次行动过急的教训,在此次攻朝鲜的战役中,他行事谨慎,约降朝鲜大臣,又被荀彘怀疑为联敌谋反。⑧率:通“帅”。朝鲜文字是谁发明的?
古代朝鲜为什么要发明韩文日,据韩国的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银行公布了新版10000韩元的票样。这新版的10000韩元较旧版韩元,在票面图样以及防伪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主题人物的头像却依旧采用的是令韩国百姓景仰的历史人物,朝鲜王朝的第四代国王——世宗李裪,在韩国,人们尊称他为“世宗大王”。不仅如此,最近韩国新行政首都建设委员会,公布了由民众选出的新行政首都的名称。“世宗”脱影而出,成为韩国民众心目中的首选。虽然韩国新行政首都建设委员会解释“世宗”时,寓意为世界之最之意,但是熟知韩国历史的人一眼便看出,这与世宗大王在韩国的影响力有着深远的联系。那到底这个朝鲜王朝的君主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韩国人,大多数人会告诉你,因为世宗大王创立了韩文,即“训民正音”(훈민정음)。什么是“训民正音”?说白一点,就是古代朝鲜人为了学习汉语,而发明的朝鲜版的“汉语拼音”。现代的韩语就是在这种拼音文字的基础上,表达韩民族固有语音以及语法的语言。但要知道,创制一种文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什么要创制韩文?做这种高难度的工作有必要吗?那时的朝鲜具备创制文字的条件吗?
事情还要从世宗的父亲朝鲜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太宗李芳远()说起。不过就“朝鲜国王”这个头衔来说,李芳远应该是第一位,因为在明惠帝建文二年,明朝正式册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那时的世宗应该叫他一声“阿爸妈妈”。(别见怪韩国历史剧都是这么叫的)这个李芳远可是不简单,他是朝鲜王朝开国国王李成桂的第五子,少年时代起便英果聪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丽进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在夺取高丽王朝皇位的过程中,他辅佐其父,废掉了高丽的恭让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可谓功劳不小,所以李成桂集团的人都将首功,归结于李芳远。“壬申秋七月密与将相定策,劝进开国。赵浚喜庆谓同列曰:‘今日之事功在一人’指太宗也。”(李朝太宗实录)但李成桂却没有这么想,于1392年7月也即是建立朝鲜的第二年,就封宠妃谷山康氏的幼子芳硕为世子,那年芳硕才11岁,而李芳远则已经39岁了。立下大功的李芳远自然心有不甘,于是策划了一场朝鲜版的“玄武门之变”,分别在1398年8月和1400年发动两次政变,杀掉了自己的兄弟芳硕、芳蕃以及政敌郑道传等,迫使父亲和即位才两年的哥哥定宗,让出了皇位,朝鲜史称“王子之乱”。与此同时,大明王朝也正上演着惊天动地的大变故,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当举国上下都在质疑朱棣行径的同时,一纸贺表却送入朱棣手中,原来当听说燕王夺取皇位,李芳远马上意识到,这正是为自己从宗主国那里取得皇位合法性的最佳时机,于是派遣使节前往“贺正”。朱棣也大喜过望“……天子嘉之,赐以诰命、印章以宠异之……”,还说了“……外邦虽多,你朝鲜不比别处……”这样的话,看来李芳远的举动确实搔到了朱棣的痒处。所以从朝鲜太宗李芳远的举动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这件事进一步确立了朝鲜做为明朝属国的地位;再者,从李芳远处理事情的经过来看,可以说朝鲜对于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是相当熟知和钦慕的。他们甘心成为中国的的属国,也说明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渴望与崇拜。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为后来世宗创制韩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内,太宗一改高丽王朝“君臣佞佛”的传统,崇尚儒学,学习儒家经典。在政治上更是仿造明朝的体制,实行所谓“六曹直启制”,就是由皇帝直接控制六曹。(六曹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六部)经过的一系列改革,终于到了他可以托付王位的时候了,然而对于谁来继承王位的问题上,太宗却有自己的盘算。
太宗有嫡子四位,分别是长子即世子李褆、次子孝宁大君李補、三子忠宁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诚宁大君李褈。从上述四子的封号我们不难看出,世宗李裪并不是继承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而应该是当时的世子李褆,并且世子李褆还曾前往明朝觐见过成祖朱棣,对明朝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永乐六年,世子禔来朝,赐织金文绮。及归,帝亲制诗赐之。”(明史朝鲜列传)。但后来在永乐十六年,太宗却废掉了世子,改立了世宗。“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学,国人所属,请立为嗣……”(同上)。何谓不肖,李朝实录的解释是“嫡长子褆为世子,迨年既冠,不好学问,沉于声色……”(李朝世宗实录)。那么谁来做世子呢?太宗当然喜欢好学不倦的忠宁大君,可臣属们是这样想的吗?于是君臣间有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谈话:一天,在开京大臣们奏请废世子。太宗突然说我想立李褆的长子为嗣,表面上是想实行严格得嫡长子继承制,可暗地里是探探大臣们的口风。谁不知道洪武皇帝就是如是做,才会招致“靖难之役”的发生。所以大臣们都说:“大王啊!您教养世子无微不至,而世子呢!还是这个德性。再说,哪有爸爸在封儿子的,您还是换一个人选吧!”太宗说:“忠宁大君李裪天性聪明
、好学不倦、即使是三伏天和三九天,他照样整晚读书,而且了解政事,每每发生大事,他总能想出一些,一般人想不到的办法……”,大臣们也连忙称是。这样年轻的忠宁大君李裪就成了朝鲜新的大王。
世宗李祹在位三十二年,钦慕汉文化,对于中国的经典著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平日里手不释卷,李朝实录里说他由于没日没夜的读书,加上身体孱弱,很是令其父担心,有一次更是将全部的书都藏了起来,可世宗从角落里发现了一本遗落的还未来得及藏的书,又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后来其父感叹道,这孩子爱读书,这是天性所致啊!所以博学多闻的世宗,无论在天文、音韵、历法、军事上都有所建树,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应该归咎于他对于汉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吸收,我们这里仅说“训民正音”。
在训民正音没有发明以前,古代的朝鲜民众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明与技术,都需要掌握中文,也就是会认汉字。而中文和汉字又是极难学习的,因而新罗时期的薛聪便创制了“吏读”,所谓“吏读”是指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朝鲜语的一种特殊的文字形式“……昔新罗薛聪,始作吏读,官府民间,至今行之……”。(训民正音—李朝世宗实录)但吏读有很大的缺点“……然皆假子而用或涩或窒,非但鄙陋无稽而已,至于言语之间,则不能达其万一焉……”。(同上)有一点像过去我们学英语用中文标注读音一样,比如Certainly要是用中文标作“蛇疼你”就太可怕了。所以朝鲜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发音体系和发音习惯,又能清楚标记汉字发音的文字,这样世宗创制韩文的工作就孕育而生了。
关于世宗创制韩文的直接目的,受到韩国国力不断提升,以及于民族主义情感的影响,人们更愿意解释为:为了摆脱中国,特别是汉字对于朝鲜文化的垄断和侵略,所以要创制韩文。把世宗塑造成维护民族文化化身的形象,其实世宗创制韩文的真正原因是想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中国及其文明,并将其推广到一般的朝鲜百姓之中,而不是仅限于官吏和“两班”之内“……吾东方礼乐文章,侔拟华夏,但方言之语,不与之同。学书者唤起旨趣之难晓,治狱者病其曲折之难通……”。(同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世宗让集贤殿的学者薛麟趾、崔恒、朴彭年、申叔舟等创制训民正音,并亲自参与制订和修改工作,在参考中国象形字篆体的同时,以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作指导,终于在1443年(明正统八年)的12月完成了“训民正音”的创制。“训民正音”不仅系统的包含朝鲜语音全部发音特点,而且易学易懂,聪明的人一天就可以学会,笨一点人不到半个月就会了“……故智者不终朝而会,愚者可浃旬而学……”。但训民正音却在很长时间没有公布,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训民正音一公布出来,朝鲜的大臣们就纷纷提出反对的意见,其中集贤殿副提学崔万里等人最为积极。他们反对世宗的训民正音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者“我朝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倘曰谚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则字形虽仿古之篆文,用音合字,尽反于古,实无所据。若流中国,或有非议之者,岂不有愧于事大慕华”;二者“自古九州岛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曰: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
崔万里等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当今之世,有自己固有语言的民族都是夷狄,而我国却有与中华同文同轨的文明优势,古语说:“只听说用中华文明改变落后民族的事,还没听说过与此相反的作为。”况且我国以“事大以礼”为国策,倘若随意变更文字,不仅于己不利,可能会招致中国明朝的反对,这样弊大于利的事何苦行之呢?其实这样的意见,在当时看来 是很有道理的,可世宗坚持自己的成果,将崔万里等人罢免官职,于日正式将训民正音颁布施行,韩国将这一天定为“韩文节”(한글날)。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世宗去世后,训民正音并没有得到极大的推广,上到官员的公文,下到老百姓间的契约依旧用的是中文。到了朝鲜有名的暴君燕山君时代,由于官员不满国王的残暴与乖张,私底下经常用训民正音抨击燕山君的暴行,所以训明正音也因此被明令废止使用。要不是朝鲜妇女为了习字认字而保留了下来,恐怕也不会有今天韩国第78号的国宝“训民正音”了。到了19世纪末,朝鲜被日本吞并,昔日以“小中华”自居的荣耀,被铁蹄践踏的黯淡无光,朝鲜人的国语成了日语,1911年,4年制普通学校每周授课时间为26~27小时,其中日语授课时间为10小时。而朝鲜语包括汉字的授课总共不超过5~6小时。1922年,普通学校变为6年制,日语授课时间增长为每周9~12小时。相反,朝鲜语授课时间却缩短为2~5小时。1942年为了达到“内鲜一体”的皇民化要求,日本更严令所有朝鲜人不准说韩语,日常生活??,恐怕连生命也保不住了。
失去祖国的朝鲜人,想起了他们的世宗大王,想起了被他们一度丢弃的母语。半岛光复后,南北政权虽然政见不一,但对待韩文的态度上却是一致的,受到仇视日语以及掀起的纯韩文运动的影响,汉字在半岛逐步消失了。堪于回首的历史,令韩国人将过去的光荣与耻辱一同斩断,也是由于纯韩文运动的缘故,现代的韩国人读不懂自己本民族用汉字书写的历史,所以难免以讹传讹,夜郎自大,如果世宗大王地下有知,如果听到自己的子孙在大说,指南针、针灸是韩国人发明的和孔子是韩国人这样的话,肯定会大惊失色,摸着头说:“怎么我都不知道呢?”有着相似痛苦经历的中国人,不妨以宽大的胸襟看待这一切,笑一笑说:“值得原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列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