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王牌原型银魂人物原型是谁

近来很多报刊说《英雄儿女》里的主人公之一王成的原型还活着。究竟谁是王成的原型?真正的王成和他所在的部队在哪里?
究竟谁是影片《英雄儿女》里王成的原型?
日15:09&&&来源:
上世纪60年代的影片《英雄儿女》,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一幕幕悲壮的战争风云,尤其是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王成”,在全军、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谁是“王成”的原型呢?无论是崔永元编导的电影传奇,还是各类新闻媒体发表的文章,王成的原型有好多位。究竟谁是王成的原型?真正的王成和他所在的部队在那里?
《英雄儿女》的剧本是由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小说里的王成和电影里的王成还不一样,小说里的王成是一位普通人物,电影里的王成经过编导再创作,变成作品的主要人物,并喊出了震撼人心的经典台词:“向我开炮”!
从张振川将军的回忆、巴金的小说及题词等来看,小说里“王成”的原型是特等功臣赵先友。
1953年3月,时任全国文联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的著名作家巴金作为全国文联组织的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带领18位文艺工作者来到朝鲜前线,在朝鲜采访工作了7个月。期间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和金日成将军,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开城前线和65军志愿军将士在一起。1953年9月,巴金又一次来到开城,并和志愿军战士一起过国庆节。 这两段生活深深留在了巴金的记忆里。
1961年7月,巴金创作了小说《团圆》,在1961年8月号《上海文学》发表。1963年由作家毛烽和电影导演武兆堤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在全国公开放映。
“王成”是巴金的小说《团圆》中的一位人物。巴金笔下的“王成”很简单:“年纪不过30多点,来到朝鲜,水土不服身体不大好。”小说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经过更为简洁:“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那么,小说里“王成”的原型是谁呢?
张振川曾任志愿军65军582团团长兼政委。他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中有过这样的回忆(张振川,日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板桥镇,1939年参加八路军,1951年入朝作战任65军582团团长兼政委,回国后入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后任师长、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军长、代军长,1983年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记得1953年9月,作家巴金又一次亲临朝鲜硝烟弥漫的开城前线,对我志愿军65军第582团进行战地采访。我作为团长兼政委向巴金介绍了我团三打“红山包”战斗中很多英雄故事。特别提到了我团2营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他的战友们在坚守67号高地战斗中所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完我的介绍被赵先友等英雄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深有感触地说:“你们团三打红山包,打得很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的士气强。”8年后,巴金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团圆》……
张振川将军还谈到他亲眼目睹赵先友壮烈牺牲的经过。
那是日,李承晚陆战王牌11师向赵先友所在6连扼守的67高地发起猛攻。6连官兵打得十分艰苦,伤亡较大,连长、指导员受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友担负起了连队的指挥任务。10月6日,敌人接近阵地,情况非常危急,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此时,在团指挥所里,张振川团长能隐约看到赵先友和刘顺武的身影。他的心抽紧了,但时间不允许做太多的考虑。他把心一横,命令炮兵向阵地上的敌人开炮。在这次战斗中,赵先友和他所在的6连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刘顺武等8位同志立一等功。
根据张振川的回忆,小说《团圆》中“王成”的原型应该是特等功臣赵先友。上世纪90年代,65集团军为赵先友烈士立塑像,巴金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从这个题字看,巴金也认为,他笔下的“王成”的原型就是赵先友。
从电影里看,英雄儿女里的王成是于树昌烈士。手握爆破筒冲向敌群的壮举来源于杨根思。
巴金小说《团圆》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罢,也很受感动,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为了突出主题,有必要对“王成”这一形象进行重新塑造。在构想王成牺牲的细节时,编剧毛烽想到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最后决定以特级英雄杨根思为原型。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已成名,最擅长爆破技术,屡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一个连守卫某高地,一直坚持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后,毛烽在创作剧本时,查阅了很多报刊资料,他发现了一篇题为《向我开炮!》的通讯。这是洪炉(洪炉,笔名卢弘。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曾任志愿军23军《战地报》记者,从事部队文化宣传和新闻工作约50年)和战友合写的一篇稿子。
日晚,于树昌所在部队是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为了配合金城主攻方向作战,对281.2高地前沿的无名高地之敌进行反击。战斗中,于树昌与同志们一起冲向敌人。于树昌面对凶恶的敌人,喊出气壮山河的伟大声音:“敌人上了我的地堡顶!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之后,于树昌砸碎了步话机,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于树昌牺牲时年仅22岁。毛烽看了《向我开炮!》这篇通讯,决定将于树昌的形象也“移植”到剧本中。于是,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举是根据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的;“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则取自于树昌的事迹。
近几年很多媒体发表文章,说“王成”还活着,说蒋庆泉也是“王成”的原型,但《英雄儿女》的编剧、王成的扮演者和当年战场指挥员确认定王成的原型是于树昌。
《t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22期,以寻找“王成”为题报道了蒋庆泉的事迹。文中说,1953年4月,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步话机员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强敌围攻。绝境中,蒋庆泉向步话机高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
蒋庆泉的故事被23军《战地报》记者洪炉了解后,写成了通讯《顽强的声音》。同年7月,23军73师217团的步话机员于树昌也在战斗中呼唤炮火,与敌人同归于尽。洪炉根据《顽强的声音》,以于树昌为主角另写了一篇《向我开炮》。于树昌已牺牲,但是蒋庆泉,这位最初触动洪炉写下“向我的碉堡顶开炮”的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默默生活在辽西平原的乡村里。
1928年,蒋庆泉出生于辽宁锦州松山新区大岭村, 1952年入朝,是第一批轮换部队。蒋庆泉呼叫炮火与敌同归于尽的事迹广为传播,人们以为他已经牺牲,并准备为他报功。然而,后来在“联合国军”交换战俘人员的名单中,却出现了他的名字。
石岘洞北山的战斗结束后,蒋庆泉被美国人俘虏。他先被拉到汉城的医院,后来转到釜山、济州等地的战俘营。最后,蒋庆泉随6000多名志愿军战俘回到国内。
《向我开炮》发表后,全国各媒体反响强烈,《沈阳晚报》《洛阳晚报》《长春晚报》《老年日报》《老干部之家》等报刊相继转载并组织记者采访相关当事人。
日,《长春晚报》记者刘燕宁和张明辉联系到了《向我开炮!》一文的作者洪炉。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采写《向我开炮!》一文的故事,同时也向记者讲述了《英雄儿女》主创时的一段故事。他告诉记者:“王成的人物原型有3位,他们是杨根思、蒋庆泉、于树昌。”洪炉回忆了1953年4月那一场血战之后,朝鲜石岘洞北山上的惨烈景象。
23军的战士已经坚守石岘洞北山一天一夜,敌人已经进攻了3次,作为战地记者,洪炉是在敌人第四次进攻时登上石岘洞北山的。他说:“战士们在挖工事时根本没法下铁锹,因为沙土下就是敌我两军阵亡者的尸体,层层叠叠。这时从陆洪坤、谷德泰两位步行机员口中得知,在敌人第三次进攻时,有位叫蒋庆泉步行机员被敌人包围在了碉堡里,他通过步行机指挥炮兵向他所在的碉堡开炮,而且在战斗之后,战友们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大家都认为蒋庆泉牺牲了。于是我根据对这两位步行机员的采访写出《顽强的声音DD记步行机员蒋庆泉》。”
在大家都不知道蒋庆泉被敌人俘虏的时候,23军政工机关还准备为他报功,并向军内外宣传他的英雄壮举。可在当年5月传来消息:在联合国军交换的战俘人员名单中,有蒋庆泉的名字。洪炉那篇文章随之夭折。
两个月后,洪炉所在的军中又出现了一位叫于树昌的英雄。在守卫281.2高地战斗中,我军战地仅剩下于树昌一人,为了消灭敌人,他在步行机中喊出“向我开炮!”。后来,洪炉和战友根据于树昌的事迹写成了一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文字直接取自《顽强的声音》,由《志愿军一日》主编刘亮、申述将标题改成《向我开炮!》。“我成了《向我开炮!》的执笔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的《电影传奇》节目中还对我进行了采访。”洪炉说:“如果蒋庆泉没被俘虏,他可能成为功臣。”
对于人们对蒋庆泉是王成原型这一观点产生质疑一事,洪炉说:“其实王成是个虚拟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这么一个光辉的人物形象,这和《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部电影是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这部小说中王成的人物形象是不丰满的,只说他勇敢地牺牲了。为了让这个人物丰满起来,电影的编剧毛烽和长影的导演武兆堤首先想到了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杨根思在阵地上仅剩自己时,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为了让这个形象更加丰满,毛烽和武兆堤又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他们找到了通讯《向我开炮!》。洪炉说:“我认为王成这个人物形象是杨根思、于树昌、蒋庆泉的英雄形象的集合。”
2000年以来,洪炉撰写《关于王成原型》、《“向我开炮”的又一轶闻》、《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向我开炮”英雄故事后面的故事》等文章,寻找从没见过面的蒋庆泉。2004年,洪炉在央视《电影传奇》节目中说《向我开炮》的原型叫蒋庆泉。
《英雄儿女》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 (刘世龙,1930年出生于安徽萧县,1939年参加新四军,先后在西南艺术剧院、北京电影学院学习,长影演员,主演《英雄儿女》《刘三姐》等影片40部) 却有不同观点。刘世龙在日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王凤阳、邱瑞贤采访时说,“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报告文学里的原话,不是为了戏剧编出来的,所以才能打动观众。王成的故事是真有其人,他的原型是一位叫于树昌的志愿军战士。于树昌牺牲后,排长孙绍军和记者把他的故事写成了一篇报告文学《向我开炮》,这篇文章后来入选了由周扬和郭沫若主编的报告文学集《志愿军一日》里面。近几年来,有些人说王成的原型还活着,王成的原型有好几个,我觉得这是亵渎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起码,在我们拍片的时候,王成原型只有一个,就是于树昌。刘世龙还回忆导演武兆堤在拍《英雄儿女》选择男主角王成时,提出要刘世龙出演这个角色。刘世龙表示:“请导演放心,我一定演好,”说完打起背包到长春郊区他原来所在部队下连当兵。到部队后,站岗、放哨、投弹、刺杀等项目,他都一项不漏地参加训练。3个月下来,刘世龙身上有了英雄的气质。刘世龙为演好英雄王成,仔细阅读了文学剧本和分镜头本,反复体会导演对人物的要求,对王成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对重场戏的表演层次、动作都作了充分考虑。到了拍摄现场,刘世龙处处表现出英雄样,人们都敬而待之。单是拍摄王成冲过炮火硝烟的镜头,刘世龙就吃尽了苦头。到了实拍,刘世龙就要在不断有爆炸、遍地燃烧的火海里冲过去,跑了一遍,眉毛都烧光了,鬓发也被燎去一片,胳膊烧了多处大泡,疼痛难忍。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化妆需要重新沾眉毛,修鬓角,刘世龙顾不了胳膊上已烧成的多处水泡,咬着牙再次从火海中奔跑冲杀过去,这样两遍下来,刘世龙胳膊、身上的水泡就难以计数了,刘世龙对此不声不响,下来敷上一点红药水,就算没事。
对谁是王成原型这个问题,《英雄儿女》的编剧、作家毛烽(毛烽,河南省武陟县人,1923年12月出生,1938年1月入伍。历任23军新闻干事,军文工团副团长、军政治部秘书处长、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处长、云南思茅军分区副政委、昆明军区文化部长等职。创作《黑山阻击战》、《英雄儿女》等剧本)也赞同刘世龙的看法。毛烽日接受《沈阳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开始写这个剧本时,每天以2000字的速度进行着,但写到王成如何牺牲时却卡住了。一天,他突然想起了在朝鲜战场上保留过两个厚厚的《志愿军一日》通讯集。 它可不是普通的一本书,而是前线战士亲手记录的真人真事,其中步话机员于树昌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我。23军73师218团步话员于树昌在参加281.2高地东山腿的争夺战中。经过一整夜的战斗,整连官兵全部牺牲,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不断用沙哑的声音呼唤炮火支援,从早晨到中午,有时来不及调炮,他就跳出去,用手榴弹阻击敌人。战斗到了12时,敌人从三面包抄上来,密密麻麻的向于树昌逼近,他连续呼叫我军炮火:“快打周围50公尺!打30公尺!打20公尺!”,团长孙斌急切问他:“你在什么位置,有何危险?”他庄严急切地呼喊:“别顾我,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最后,他高喊:“首长同志,亲爱的战友,再见啦……”接着,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成群的敌人,同魔鬼同归于尽。读此,片中王成的形象瞬间脱颖而出――从呼叫炮火支援,直至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节,不加任何虚构,把于树昌的事迹搬上银幕。由于记者洪炉的通讯《顽强的声音》因蒋庆泉被俘没有发表,毛烽在写剧本时不知道蒋庆泉这个人物,王成的原型就是英雄烈士于树昌。
当年于树昌所在师副师长,281.2高地战役指挥员之一谢长华(谢长华1917年出生,湖南省浏阳人。1952年1月赴朝参战,任23军73师副师长。后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在日在丹东风云网上发表题为《王成的真实形象――真实英雄于树昌》的文章,回忆了于树昌的牺牲经过:
日,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奉命对石岘洞北山地域281.2前沿西北两无名高地之敌实施攻击。我来到218团指挥所。和团长孙斌、政委许城一起研究了进攻方案。6月29日22时10分,在我强大炮火猛烈急袭敌阵地后,敌阵地一片火海。通信连一班步话机员于树昌同志,一次次地向团指挥所报告战斗情况,要求炮火支援。在炮火猛烈支援下,连续打退了敌整班整连的6次反扑,打死打伤300多敌人。天亮之后,敌人的反扑更加频繁猛烈。敌炮火把整个阵地上和阵地前沿的土块都翻了个遍,这时,阵地上其他同志全部阵亡,北无名高地的战斗,就靠于树昌一个人沉着地指挥、调动炮火,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把敌人打得懵头转向,搞不清我阵地上到底有多少兵力在坚守。到中午12点25分时,敌人一个多连的兵力连续反扑,向于树昌所在的地堡围了上来,情况万分危急,我们千方百计的数次增援都未成功,我炮火向敌阵地猛烈射击,但也没有阻挡住敌人的反扑。当时的情形我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在团指挥所的耳机里,听到英雄于树昌连声急促地大声呼喊:“快打呀!敌人包围了我的地堡!快射击!猛打!猛打!打我的地堡!”“炮兵同志,开炮呀!别管我,向我开炮吧!”“猛打呀,敌人上了我的堡顶。”“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地堡,开炮!向我开炮!”“首长,同志们,永别了!英雄跃出地堡,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敌群,嘣……,耳机里传出一声爆声,接着一切声音都沉寂了。 我和孙团长、许政委都睁着火辣辣的眼睛,看着北无名高地于树昌拉响手榴弹爆炸起浓烟的方向,当即拿起电话筒,大声喊道:“全线所有炮火,急袭山腿,狠狠地打!”随着话音,所有大炮一起怒吼,刚爬上山的敌人,顿时被葬入冲天的火海中。我方复仇的炮火,在黄昏之前一直未停止射击。于树昌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英勇事迹鼓舞着我军将士,他的英雄事迹,为我军塑造了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英雄形象。王成的原型是于树昌同志,那是千真万确的。
日上午,在长春同仁医院住院的蒋庆泉接受《长春晚报》记者陈玉峰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我不是王成的原型,真正的原型是志愿军战斗英雄于树昌,但在一次战斗中我被敌人包围,确实喊出了‘向我碉堡顶开炮’,我认为,在那种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任何一名战士都会这样做!”
在住齐齐哈尔解放军某部军史馆,笔者看到了王成原型于树昌的英雄事迹,王成的原型于树昌烈士所在的部队就驻守在齐齐哈尔
笔者在撰写本文时,采访了解放军住齐某部政治部主任李华上校。据李华主任介绍,住齐某部是一支有着关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其前身为坚持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的红16师,1943年2月组建的新四军7师沿江支队,。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参加了莱芜、孟良崮、临朐、胶东保卫战,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战斗。王成原型于树昌烈士所在团被誉为“王成团”,是这支部队的两个主力团之一,作战英勇无畏,表现出色,打了许多大仗硬仗。1953年夏季在朝鲜战场281.2高地战斗中与敌人反复争夺,歼敌2000多人,被23军通令嘉奖。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产生了于树昌这样的英雄。于树昌牺牲时22岁,遗憾的是这位英雄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军史馆前的于树昌的雕像是根据王成电影里的形象塑造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府)
作者简介:王作东是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政府干部,高级经济师,研究军史和地方历史,著有小说散文集《青春的记忆》,地方历史文集《卜奎记忆》、《卜奎史话》《卜奎工运史话》,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
(责编:吴思瑶、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徐克的七武士:《威虎山》人物原型是谁|电影智取威虎山|徐克电影|杨子荣座山雕_新浪娱乐_新浪网
徐克的七武士:《威虎山》人物原型是谁
过度解读Vol.27 揭《智取威虎山》人物原型都是谁?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放冷涂的蜡!”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台词,已经不为年轻人所熟知,直到徐克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才再一次掀起了《智取》热。
  《智取威虎山》再一次将经典的人物和故事呈现,并且以国际感、动作风、甚至漫画化的方式,与年轻人的世界无缝对接。那些固定在旧书本上的人物杨子荣、座山雕、八大金刚、还有座山雕的“女人们”,终于引发了年轻人的兴趣,想要对这个革命题材的战斗故事一窥究竟。座山雕到底是怎样的人?而杨子荣真的是中国的詹姆斯-邦德么?座山雕作为一个土匪,对女人的需求到底如何,以及,马青莲这个新加入的角色,是否是真实人物的隐喻呢?
  新浪娱乐本期过度解读,选取了《智取威虎山》七个出彩人物,将故事和历史逐一对比,揭秘他们戏里戏外的精彩故事。
&&& 监制、主编:陈弋弋
&&& 副主编:钱德勒
&&& 采访、主笔:魏E&&& 策划、编辑:梵一
揭历史上的杨子荣
  杨子荣原型是谁?历史是这样的吗?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充满了传奇性,他就是东北雪原上的007,除了缺美女。也是东方的佐罗,除了缺粉丝。杨子荣在短短一年多的卧底生涯中,参加了大小战斗上百次,被评为“侦查英雄”。此人充满了传奇性,以至于到底原名是什么、是共军还是国军,家人也说不清楚。在《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活捉了座山雕一伙土匪名声大震,但及其戏谑的,他在追歼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时,手枪的枪栓因为东北的严寒冻结,导致无法开枪,于是被敌方的子弹击中,不幸牺牲。那时他只有30岁。
  主创者说:张涵予就是杨子荣的铁粉,他从小听着样板戏长大,所有的唱词都倒背如流。张涵予和徐克,完全是命中注定我爱你的关系:40年前,5岁的张涵予看了样板戏后,常常穿着绿军装给邻居们演杨子荣,当年就一遍一遍的背下台词和唱腔;而同一年在大洋彼岸的纽约,23岁的徐克在纽约唐人街被《智取威虎山》的电影吸引,发誓将来要拍这部片子。直到去年,电影终于开机,张涵予和徐克的“梦想照进现实”,实现了长久以来的心愿。张涵予自信地说:“我是最合适的,没有人比我更适合演杨子荣。”张涵予在影片的拍摄中也一直是自信满满志在必得,眼中闪烁的自信,从未被浓重的眼影遮挡。
揭历史上的座山雕
  座山雕很坏吗?历史上,他真的被杨子荣杀死了?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出身于一个当地的土匪世家――一家三代都是土匪!15岁时他就练成了三大绝技:枪法绝、眼绝、腿绝,凭借一身好武艺,18 岁便当上了匪首,占山为王数十年。在杨子荣与座山雕发生关系之前,东北军首张作霖和日军都想消灭他,但都以失败告终。座山雕此人为人十分多疑,这一点从影片中也可略窥一二,梁家辉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架势强大,但是从未露出本来面目。有一次日军为了招安座山雕,请他喝酒盟誓,但是多疑的座山雕从窗口跳窗逃走。
  在真实历史中,座山雕并未被杨子荣枪杀,而是被收缴,在牡丹江监狱服刑,最后也病死在监狱。原著作者曲波在写《林海雪原》时,还曾经到监狱里和座山雕长聊,书中的部分素材,也来源于与座山雕本人的交流。
  主创者说:梁家辉虽然是香港演员,却也对《智取威虎山》这出样板戏、人物座山雕了如指掌。梁家辉1982年来大陆拍戏,收工之后就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个京剧。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秃头、鹰鼻,长相极其怪异,以至于梁家辉最初看到自己的造型时,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片子上映之后,很多人表示看不出来座山雕是他演的,这反而让梁家辉心中暗爽。梁家辉认为之前版本的座山雕比较脸谱化,他希望塑造出一个更人性化的枭雄形象。比如,原本大家想像中,座山雕坐姿应该是雄霸四方的感觉,但是梁家辉却设计成好似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的样子,按照他本人的解释,像座山雕这样手下有3000兄弟,却没有相信过任何人的匪首,坐下来看人的时候,就应该是如同困在笼子里一样。
老八也有原型人物吗?
  那个搞笑的老八,历史上也有原型吗?
  土匪中的排名是很有讲究的,像威虎寨这样的大波土匪中,一般都有着严密而完整的组织架构,“四梁八柱”就是土匪组织中的核心力量。“四梁”分为“里四梁”和“外四梁”,这八种人也被称为“八柱”,而威虎山中的八大金刚就是这八柱,称号大多都源于土匪黑话。在真实的历史中,带着杨子荣上山的是一位姓孟的工头,与电影中的老八,并不具备对应关系。名号“小铁锁”的老八,非常相信自己带上山的“老九”杨子荣,是一个非常“蠢萌”的人物,俗称:猪一样的队友。
  主创者说:老八的扮演者杨一威,在剧组就是一个调皮的存在。徐克导演的帐篷是没有人敢随便进的,但是杨一威经常将“雪地拉屎开手枪”的莫名气质带入生活,直接闯进导演的帐篷,让徐克是又无奈又欣赏。杨一威觉得执行导演总是“误报圣旨”,于是常常拿着对讲机,自己直接跟导演交流。这个小活宝不止在导演面前卖萌,还常常“以小欺大”,搞怪模仿众位哥哥。有一次,杨一威正在学不在场的程思寒走路,程思寒撞见后吆喝他:“老八,你干什么呢,是不是又学我了?”让杨一威连忙告饶:“四哥,我错了。”(还好他此刻没有直接开枪。)
被杀的老四有原型吗?
  被杀的老四为啥那么蠢?
  小说《林海雪原》中,老四的名号来源于土匪黑话,叫“插千”,属于“外四梁”,是队伍中的侦察兵,负责警戒侦察,常常需要乔装打扮到敌窑中侦查情报。据说历史上的老四,曾经在当时的省会城市的佳木斯游学,是座山雕土匪队伍中最有文化的一个。不过电影中,老四算是被“大材小用”了,他不仅暗中觊觎座山雕的女人马青莲,还自己委派自己监督马青莲的重任。在历史中,老四是否被座山雕枪毙不得而知,但是真实的历史中,座山雕对待自己的弟兄也是非常严格。有一次他手下的干儿子糟蹋良家妇女,座山雕觉得辱没名声,叫上周围的土匪头子,一起围观他如何剜掉不听话的手下的眼睛。
  主创者说:老四的扮演者程思寒和徐克、张涵予一样,都对《智取》一往情深。1981年,还未进入演艺圈的程思寒在牡丹江海林的杨子荣烈士陵园下面护坡,当时只有21岁的他去参观陵园时,在那里宣誓:“子荣同志,您安息吧,我们一定向您学习!”没想到30多年后,粉丝程思寒与偶像杨子荣在大银幕终于相见。老四回忆拍摄被枪杀的那场戏时讲,他“中枪”后立刻倒下,当时地上结着冰,他结结实实地躺倒在了地上,吓傻了其他演员。
  神秘的203在历史上是谁?
  203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原著《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而他的妻子刘波就是“小白鸽”、白茹的原型。曲波在抗战胜利后,率领小分队进行艰难的剿匪战斗,期间两次负伤,第二次负伤是在辽沈战役中,股动脉受伤加上大腿骨折,情形非常严重。当时,身为曲波妻子的刘波已有五个月的身孕,冒着极大风险为大出血的曲波输血。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曲波开始创作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林海雪原》,将那些一起走过枪林弹雨的战友们的故事,用笔纪录了下来。
  主创者说:徐克导演打电话邀请林更新来演203时,林更新正在台湾拍《痞子英雄2》。林更新看了剧本之后很喜欢203这个角色,但是当时《痞子英雄2》还没有拍完,而《智取威虎山》已经准备好开拍了。幸好后来剧组赶进度拍完了他的戏份,而徐克导演也为了他等了几天,不然现在我们就看不到林更新版本的203了。对于林更新而言,唯一的遗憾就是203小分队夜袭威虎山的路上、踩到地雷的戏份被完全删掉,那场戏拍了一个多星期,十分辛苦。另外,203与小白鸽是有一段感情戏的,而且是唯一的感情戏,但最终也没有被剪进成片中。
  林更新在现场完全不像203那般沉稳精干,不拍戏的时候最喜欢雪地里找乐子,不仅像小学生一样打雪球欺负佟丽娅,还挖了雪坑伪装成陷阱,有人掉下去就站在旁边大笑。
历史上没有马青莲,有花蝴蝶
  马青莲这个女人和座山雕的姨太太们
  压寨夫人马青莲是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新加入的角色,座山雕身边并没有这样的女子。事实上真正的东北土匪很少拖家带口的,就算有压寨夫人,她们也大多是身怀绝技的女土匪。由于山寨里没什么女人,土匪们除了自己撸,就是去逛逛园子找乐子。座山雕有一个三姨太叫“花蝴蝶”,真名王贵茹,因为从前的丈夫被财主整到监狱里害死,就一怒之下带着兄弟们成为了土匪。历史上的花蝴蝶,于1947年11月在一家烧锅店,被年仅23岁、身怀3个月身孕的剿匪战士李森击毙。
  主创者说:为了演好马青莲这个角色,余男没少受苦。第一天进组,余男就开始试妆,琢磨着脸上到底多白,嘴唇到底多红,才能把这个“祸害兄弟无数”的飚莽女人演好。徐克导演不停地画样本,余男也不停地试,终于将一个具有神秘魔力的青莲,呈现在大银幕上。余男的戏份都是在北京冬天的夜晚拍摄的,当一群大老爷们穿着厚厚的大衣时,她却要穿着旗袍和丝袜,为了妖媚的气质,人工制造的冷风还要不停的吹向她。总之,这是一个很冷的马青莲,整部片拍下来,马青莲已经成为了十万个马青莲(冷笑话)。
栾平这个坏蛋
  栾平的身世和生死之谜
  栾平是原著《林海雪原》中一个核心反面人物,整部戏的丑角点,全在他身上。真实历史上的栾平,是一名奸险的伪满警察,在土匪之间扮演着“联络官”的角色。在被203小分队抓捕之后,他还试图蒙混过关,只是没想到已有其他土匪供认,栾平赖皮无能,只得认罪。审讯完后,栾平就被枪毙了,小说《林海雪原》里面杨子荣和栾平的那场智斗戏,实际上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大概是因为曲波认为,双方都是各自阵营中的佼佼者,希望有一场真正的决斗。栾平戏份不多,但是惦记的人真不少,刘桦就曾经主动请缨,想演栾平一角。
  主创者说:饰演栾平的杜奕衡对自己的这个反面角色十分满意,唯一有点“嫌弃”的就是妆太丑。他第一天定完妆之后收到通知,徐克对他的造型不太满意,希望他再去试。于是第二天杜奕衡再次来到化妆间准备上妆,看到化妆台上有一张照片,问化妆师:“这演员谁啊?怎么那么丑还拍戏?”化妆师悠悠地回答:“这是你啊。”杜奕衡瞬间无语。后来他的妆越来越丑,有朋友来探班,与杜奕衡面面相觑,愣是没认出他来,之后大大还嘲笑了他一番。
&&& (实习生:江轩 魏E/文)
(责编: Edward)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灌篮高手 人物原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