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一写小男孩捉蜻蜓,小女孩是怎么劝他的,写下来,二年级上册数学

十招教孩子喜欢作文
孩子不喜欢阅读、不喜欢写作是让每位做家长最为头痛的一件事。现在电视、电脑几乎是家家有之,导致了孩子更乐意去接受直观的东西,而厌倦象读书、听广播之类需要用心去读去听的学习方法,读与听是为写作打基础的,读得越多听得越多,也就思考的越多,积累也就越多。最终才能达到下笔如神。
偶然中发现了这篇“十招孝孩子喜欢作文”,觉得值得一读,故转贴上与大家分享。
&&&&&&&&&&&&&&&&&&&
十招教孩子喜欢作文
在作文中体验奇妙的快乐
从此如小鸟一样开始欢快的歌唱
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写一手好文章
如能帮助做到,
那将是家长送给孩子受用终身的最珍贵的礼物
二、读几本童话
三、从观察小动物开始
四、坚持写日记
五、怎么说就怎么写
六、写一件小事
八、先想好题目
九、说真话
十、先做人后作文
有这么个例子: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写童年的一件小事,有个孩子写了他小时候,怎么光着脚,满身泥土与大黄狗一起飞奔在树林里,嬉戏在小溪旁;怎么抱着大黄狗说什么也不让大人们吃它的肉;怎么带着好吃的东西去埋大黄狗的地方一坐就是老半天。老师给打了高分,还在班级里读了一遍。孩子第一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甜蜜了!
那以后,就对作文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作文的水平迅速提高,还在全省作文竞赛中获得好名次,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
后来他自己说,我那次的作文现在拿来看一看,其实写得也很一般,句子有不通的地方,词用得很硬,不那么自然,还有三处错别字,字也潦草,不过里面确实道出了孩子的一份真诚,一份善良。也许老师就是看重了这一点,才大加赞赏。要知道,在夸夸其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比比皆是的当时,能写得比较实在具体是难能可贵的。现在想一想,真得好好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热情鼓励。没有老师的热情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确实,后来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我都克服了,越走越坚实。
孩提时代是培养作文能力的最佳期,失去这个时机,后面的培养将是十分困难的。怎样抓住这个时机?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作文是苦差事,但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就象喝咖啡,开始觉得很苦,喝着喝着就甜了。关键是开始,怎么能让他们觉得不太苦甚至有点甜,办法只有一个:加糖法,先鼓励。前边那位老师就是个好例子。可能孩子的作文写得很一般,但是单从鼓励的角度就应该好好表扬,况且作文很真诚善良。想鼓励总能找到角度和理由。
作文的快乐表现在成功的快乐和表达的快乐。开始写东西是很苦的,终于写完了,完成了该是多么快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成功的快乐说到底就是写完作业的快乐,完成任务的快乐。当然,如果加上咱们及时的鼓励,那就会强化这种快乐。就象喝咖啡,开始有点苦但需加点糖。
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写作成为内在需要,快乐在写作中,这就是表达的快乐,就象是喝咖啡喝到了时候,喝出了甜味。到了这个时候,他自己就要咖啡喝了,俗话说作文就上路了。有了内动力,写东西成为需要,不管前面遇到什么困难,多大困难,都阻挡不住他们写作的冲动和激情,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怎样鼓励孩子?
第一,有的放矢。要了解和孩子年龄相对应的作文要求,要实事求是,不拔苗助长,也不全责备。尤其小学中低年级作文更要注意这一点。比如,按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时能写出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连贯通顺就可以了;中年级要求能写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几段话;高年级才要求会写简短的,如写一件小事,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第二,要真诚地为孩子的进步喝彩,哪怕这个进步是一点点,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鼓励才有力量。找到孩子的进步点并不难,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谴词造句,标点符号,事实上只要想找总能找到。
第三,一起分享进步的快乐。比如一起去游泳,一起去散步,一起去听音乐、看电影,当然你认真地读一读孩子的作文,可能更好。情感的奖励胜于金钱的奖励。
第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是潜移默化的,你让孩子出息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必须首先做这样的人。比如你想让孩子读书,你自己必须首先安稳地坐在那里读书;你想让孩子写东西,你也必须经常写点东西,至少你得关心写东西这件事,经常和孩子交流,谈谈小说,谈谈电影,谈谈新闻,等等。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作文能力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好像有点强人所难,但是没别的办法,只有这一条路,也算是捷径吧。好在孩子孩提时代不算长,熬过这一关以后就好办多了。
二、读几本童话
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往往也喜欢作文,作文水平也比较高。为什么呢?看来,读和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感受语言、学习语言乃至使用语言,除了在生活中进行以外,还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
作文主要是写,落实到一个一个的方块汉字。所以,读大量的书,不断感受别人写的东西,才能渐渐地领悟写的规律,领悟方块汉字的排列规律,学会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读书是培养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爱读书是作文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
然而,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问题就是读什么书。
读什么书?它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语言优美典范,二孩子感兴趣。二者缺一不可。好书,孩子未必爱读,孩子爱读的是适合他们年龄心理特点的好书。可以这么说,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当然首推童话。
古今中外,几乎没有哪位大家没有读过童话,没有从童话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们在童话的熏陶中开始健康成长。
读几本好书吧,她能让你受用无穷,受用终身。中国的童话值得一读,从《水中捞月》的古典童话到《稻草人》的现代童话,从叶圣陶的童话到严文井的童话,还有冰心的《寄小读者》,那是写给孩子们的热情洋溢的童话般的书信,当然都要读。外国的童话,从《丑小鸭》的安徒生童话到《白雪公主》的格林童话,再到最近的《哈利波特》,科幻中带有浓浓的童话意韵,这些当然都要读,反复读。
而且家长要和孩子们一起读,读透读烂。读一遍有一遍的感受,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别的书可以先不卖,唯独这几本童话必须有,必须在。放在孩子的枕边、书柜里、写字台上,短时间内打一个读几本童话的歼“灭战”。
为了巩固和扩大“战果”,下一步要依次加读下面三类读物:
一是游记故事,如《西游记》故事、《鲁滨逊河流记》《格列佛游记》《神秘岛》故事等。
二是传记故事,如伟人传、英雄传等。
三是科普读物,如《科学游戏》《十万个为什么》《不明飞行物》《行星世界的巨人》《古文明未解之谜》等。
但有二条需要注意:一是选择的图书最好是专为现代孩子们写的或改编的,这样宜于孩子接受;二是这部分书不要求像读童话那样一定要读透读烂,而是尽可能,能读多少读多少,愿意读多少读多少,顺其自然,达到对童话阅读的补充和扩展,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以童话为核心,游记、传记、科普相配合的阅读系统,就是咱们所说的读几本童话的基本内容。现在书店里五花八门的作文入门之类的东西,虽不敢说都是粗制滥造,但品位高的肯定不多,还是少看的为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三、从观察小动物开始
您注意一下您的孩子是不是有这样的表现:他们对小动物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常常仔细地观察它们,为它们的命运而欢呼或鸣不平,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现象。它不仅表明孩子具有了一定的可贵的同情心,而且也表明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将其发展为良好的养成习惯,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观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孩子作文能力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上,而且还表现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甚至表现在正确健康的思想感情的培养上,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从观察小动物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显然是正确的、科学的。
现在,您可以尽情地带着孩子去看小动物了。看小兔、小鸭、小狗,当然也可以扩展开来,看大动物牛、马、骆驼、大象,甚至白菜萝卜蓝天白云什么都可以看。
看,当然不能乱看。
(一)要按着一定的顺序。什么先头后身再尾巴,什么眼睛耳朵鼻子嘴,什么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表及里,等等。
(二)是要抓住特征。就拿观察小白兔来说吧,它浑身是雪白雪白的;眼睛又大又圆又亮,还红红的;耳朵高高地竖着偶尔才动一下;鼻子小小的,嘴可是三瓣嘴,吃东西时唇齿左右上下动得快极了;尾巴短短的,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上面这些都是小白兔的特征。
(三)要有重点。要观察的方面或点很多,不可能挨个仔细看,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什么地方是重点,应该仔细观察?当然是最能体现事物特征特点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也可能是几个;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整体。比如小白兔,毛色、眼睛、耳朵、嘴、尾巴以及走路的姿态都是特征,但是要重点看的可能就没那么多,起码鼻子、爪子都算不上,所以可以看也可以不看。
观察的时候,一般是先把各个部分按一定顺序粗略地过一遍,然后再停在重点的地方仔细观察。如果重点不止一个,那也得按一定顺序,先这个后那个,不能乱。最后再把各个部分连起来观察一遍,以求得既有局部的认识,又有整体的认识。
观察训练应该先易后难。实地观察之前,可以先做看图练习,那上面经过了画家的处理,相对好把握。
实地观察的时候,应该先选择那些简单的、特征鲜明的来观察,然后再选择那些复杂的、特征不那么鲜明的来观察。
另外,有时候可以考虑在观察之前、之中、之后,提些要求,做些指导,来个总结。鼓励孩子大胆观察,把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记下来。最后别忘了表扬和鼓励呀。
当然,多数情况下不必这么郑重其事,一切贵在自然,贵在潜移默化,因为孩子正是玩的年龄,要在玩中学,玩中练。过分强调学习,反倒会使孩子生厌,失去兴趣,得不偿失。
四、坚持写日记
大多数的孩子不愿写日记,而写日记又恰好是作文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怎么解决这个矛盾?首先,咱们得理解孩子,他们这个年龄正是贪玩的年龄,玩是第一位的,学是第二位的,把这个顺序倒过来,那可要出毛病。实际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你越是叫他做什么,他偏偏不做;你不让他做吧,他偏偏又去做。有这么个词,叫“顺水推舟”,用在这儿再好不过了。那好,咱们就来个顺水推舟:玩中学。这是道理。
还得理解什么是日记,这也是一个挺重要的问题。日记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思想进步的记录,就是用年月日、星期几、天气阴晴做大标题,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想记下来。
但是偏偏有很多人存在“误解”,给日记套上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让孩子着实吓个不轻,谈写色变。
归纳起来,这些“误解”无怪乎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日记是作业,是要检查的;第二,日记每日必写;第三,记事要完整,议论要深刻;第四,必须有意义,比如什么人、什么事让人感动,很受教育等。
这么一来造成的危害可就大了:
第一,日记要检查,那谁还敢写真话,写心理话。可不写又不行,怎么办?剩下就只有华山一条路,瞎编乱抄,弄好了没准还能得个高分。
第二,日记能达到天天写那固然好,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开始就这么要求,是不是急了点。贪玩的孩子每天还要想着写日记,就象心头有一条无形的小绳,那可真是成了负担、折磨了。结果会怎样呢?玩没了兴趣,写也没了兴趣。
第三,记事要完整没错,但对于刚刚开始写作文的孩子来说,要求可能高了点。一是真能做到完整的少,二是所谓完整的也就是开头写“我去什么地方”,结尾都是“于是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千篇一律,不管内容。最让孩子难受的恐怕还不在这儿,那句议论要深刻的要求,不夸张地说,就是大人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能说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敢说自己的一点看法就不错了。
第四,要有意义没错,但是什么是有意义?感动了就写感动了,受教育了就写受教育了。没感动,没受教育能不能写?实际生活中,到处是有情趣的事情,这个算不算有意义?如果这个不算不能写,那孩子可真的没的写了。
下面再回到前面,什么是日记?当然还可以用那个定义。不过,布置写日记时得做几点说明:
&&&(一)、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给不给别人看,由你自己决定。
(二)、日记可以天天写,也可以不天天写,你有了东西就写,没有就不写。
(三)、记事时可以写全过程,也可以不写全过程,甚至用几句话写下一个局部也可以。至于议论,只要是你真实的想法,你就大胆地写。
(四)、事情怎么发生的,你就怎么写,心里怎么想,你就怎么写;感动了你就写感动了,受教育了你就写受教育了,没有就不写,不要勉强。真实、真诚最为可贵,也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另外,日记的内容可以和标题的日期有关,也可以无关,标题的日期只是标注了写作的时间而已。
五、怎么说就怎么写
作文是什么?翻翻书,肯定会有下一个完整严密的解释,但是这对于刚刚起步学写作文的孩子来说,恐怕没有多大意义,起码在作文和指导作文的实践上不会有多大意义。那么有没有一个适合于他们的实用简便的说法来指导他们作文?为了找到答案,咱们有必要考查一个现象。
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写东西不行,但是讲起话来却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孩子也是这样,很多孩子说话谈天,讲故事论是非,都是长篇大论,侃侃而谈。有的还能做到幽默风趣,声情并茂。但是恰恰就是这些孩子他们不会写作文,提笔望天,叫苦不叠。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头脑有问题,还是表达能力有问题?从孩子们长篇大论,侃侃而谈的表现来看,显然都不是。
一次问一个刚刚开始学习作文的二年级小学生:看你说话讲故事都很棒,怎么一提笔写作文就什么都写不出来呢?你猜他怎么回答?“写作文和说话能一样吗?”看着孩子稚嫩的小脸,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涩。孩子作文能力提高不上来,能全怪他们吗?是不是咱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在作文和说话之间,咱们是不是过分强调了它们的区别,而忽略了它们的联系?恰恰是这一点对孩子理解什么是作文至关重要。看来问题也许就出在这里。
能不能在作文和说话之间建立起一座牢固的坚实的桥梁,借助于说话的力量来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本来二者之间就存在着内存的天然的密切联系:同属于一个表达的范畴,不同的是,一个是用语音,一个是用文字罢了。既然说得好,如果能把说的写下来,那不就是很好的作文吗?古人也说“吾手写吾口”嘛。
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作文就是写话,怎么说不怎么写。是的,这样说什么是作文,不敢说是最好的,但是肯定是最好用的,最实用的。反正原来笼罩在作文头上的神秘面纱揭开了,孩子的身心和手脚放开了,作文开始轻装前进,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踌躇和焦燥,这就行。
最后,为什么同样是表达能力,说的能力比写的能力发展的好?想一想,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个主要是说的而不是写的环境中,用的最多的也是说,而不是写。拿一个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说话的训练可以说已经进行了七八年了,而且天天用,天天练。而作文呢,七八年后才开始练习,加上由于前述关于作文是什么的理解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导致一开始的指导不利,写的滞后的情况也就出来了。
是不是写的练习,一样的要和说的练习同步,开始说话就开始写作文?那倒不必,也不现实。事实上,小学开始集中作文能力训练是适时的,无可厚非。咱们完全可以借助说的力量带动写,迅速提高写的能力。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作文能力培养的第一个时机,是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作文能力培养时机,咱们称之为作文训练最佳期。这个时期,只要教育得当,作文能力的迅速提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六、写一件小事
经常有人问,说孩子作文的时候总是不知道怎么写,从哪下笔?好办,告诉他:写一件小事。
(一)小学中低年级一般是写记事写人的小短文,一二百字,三四百字左右。想一下,记事也好,写人也好,不都得用事来写,不同的是由于目的不同,写事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写事是它们共同的基础。。
(二)由于这一年龄的孩子视野不宽,求大求全是不切实际的,那样只能让他们把文章写乱写空,或干脆“罢工”,挫伤积极性。要写短文,要在一件事情的局部上下功夫,所以要写的事就限定在“一件”上,“小”字上。这样他们就会写得比较具体、细致,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这正是咱们所期望的。
上面两点仅仅是从孩子自身能力上来看为什么要写一件小事,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一生,可能会经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那毕竟太少了,充满人生的差不多都是小事、琐事,写小事到处都是,看到的,经历的,都是那么熟悉,有的是写,有的是话说。而且能写好小事,写大事也不成问题。
可以告诉孩子们,写小事吧,你身边比比皆是,俯拾是金我,不愁没的写。
写之前,可以让孩子先说一遍,然后马上写下来,那么一篇好作文就告成功了。可是,有的人担心孩子不知道怎么写事,那你多虑了,你见哪个孩子连说一件小事都不会!会说就会写。现在的孩子个个聪明,你信不信?
写一件小事,可以作为一个要求,也可以作为一个方法。那就是,不管给定的题目多大,你就选一件小事写。这是这阶段作文的一个明显特点。
下面举两个例子,都是小学生自己写的。前边是二年级的,后边是三年级的;一个是记事,一个是写人。看他们是怎么理解写一件小事的。
a.假日纪事
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
我和爸爸、妈妈到爷爷家时,大姑、小姑和二个表哥早都到了。他们正围座在桌子旁说笑,见我们进来便连忙起来让座。爷爷奶奶知道我们还没吃早饭,就忙着端出可口的饭菜招乎我们吃。
吃完了,我和大表哥去叫醒还在做美梦的二表哥。一年没见了,二表哥胖了很多,也高了很多。我们三人商量该给爷爷买什么生日礼物。大表哥说:“我要给姥爷买一张生日卡。”二表哥说:“我要给姥爷买盒小蛋糕。”我摸摸口袋,只有几元钱,买什么给爷爷呢?对了!爷爷不是经常咳嗽吗?就买一袋冰糖给爷爷润润喉吧。我说:“我就给爷爷买一袋冰糖吧。”
后来,爷爷收到了我们的礼物,别提多高兴了。
&&& b.玲玲
我到邻居玲玲家玩,看到她家的三只猫正在因抢食扭打在一起呢。我赶快去轻轻抚摸小猫的头,想把他们分开。忽然,一个尖利的声音钻进我的耳朵:“别碰我家的猫!”我抬头一看,只见玲玲两手叉腰,薄薄的小嘴一翘一翘的,眼睛睁得鼓鼓的。“就让姐姐再玩一下吧。”我的话音未落,她就一边跺脚,一边用手捂着眼睛呜呜地哭起来了。这个玲玲!
这两篇作文都是写一件小事,很具体、很细致,这很难得。还有,这两篇作文的题目都不算小,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但是,我就给你选一件小事来写,这一招孩子好掌握吧。
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形象地誉为写作的两只翅膀。没有联想,你头脑里已经有的素材就调不出来;没有想象,你的思路就开阔不了,就不能出新东西。常常能够看到一些作文,内容单薄,思路狭窄,读起来如同嚼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联想和想象肯定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怎样培养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办法很多,比如编故事、谈理想、用典故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比喻。千万别小看比喻,这是一种既扎实有效,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坚持不懈,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练习大致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抄抄背背。把读过书里的比喻抄写整理在小本子上,经常读读,甚至应该背出几条。下面的几条就很好。象这样的句子有的是。
a.天空里有多少东西呢?
让我计算一下:那里有飞鸟和云,虹和彩桥,星星和月亮——它有时像镰刀,有时像圆镜;还有一盏明灯:太阳!
b.我喜欢你(注:向日葵),你的花朵也像太阳一样,好象能够发出黄色的光芒。
c.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的花朵凋谢后,花托上会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东西。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便在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轻;飞着,飞着,又像一朵一朵的雪花一样,从空中轻盈地降落下来。
d.夏季来了,我看见百合花开放着喇叭形的花朵,它的花瓣,雪一般的洁白。
水藻好像树阴一样,使小鱼和小虾感到清凉,度过快乐的夏天。
e.满天的星星,好像无数颗珍珠洒在碧玉盘里;弯弯的月亮,好像一叶小舟在夜空中荡漾,多美的夜晚啊!
f.微风吹来,湖面上波光粼粼,象是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跳跃不停。
其次,自己试着写几个,从形状、颜色、数量、动态到气味和感觉,看看像什么,和什么相似,可以单项比,也可以综合比。下面的几条写得就不错。
a.猪储蓄罐的耳朵大得像两把大扇子,乐死人了。(形状)
b.云啊,云啊。
我看见你变成一队白雪似的羊群。天晚了,天晚了,谁刈下青草给它们吃呢?(颜色)
c.洁白无瑕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宛如美丽的银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动态)
d.北风呼呼地吹着,吹在张丽的脸上,就象小刀割着一样疼。她毫不在乎,用几乎冻僵的双手搓搓脸蛋,抡起镐头,继续刨起来。冰碛溅起来,飞到他的脸上,她也不退缩,仍旧一下一下使劲儿地刨着。(感觉)
e.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弯弯的月亮,周围撒满了宝石般的星星,它们不停地眨着眼睛。(综合星星在形状、颜色、动态等各个方面都像宝石)
再次,要用在作文里。当然,平时生活中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也可以让孩子试试,比喻一下。坚持练习,作文肯定要有长劲。最后,及时表扬和鼓励呀。
八、先想好题目
拿起笔来写作文,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题目的问题。有人说题目想好了,作文就写好一半。仔细想一想,体会体会,说得还真是有道理。看起来,在这个上面花点力气,吃点辛苦,还是非常值得的。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快速地想出一个好题目呢?
首先,挑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前边咱们说过,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怎么下笔呢,那就是:写一件小事。想好了写哪一件小事,然后你问一下自己,讲完这件事的时候,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那么这句话写出来往往就是题目了。当然,你也可以把这句话压缩成一个词。
举个例子吧:有个二年级小学生叫杜佳欣,想写这么一件小事:九八年过春节的时候,舅舅来了,妈妈说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电视,所以叫他一起来过年。当十二点钟声敲响的时候,他流泪了。杜佳欣问他怎么了,他对杜佳欣笑了笑,杜佳欣心想他为什么不告诉我?杜佳欣说:“舅舅告诉我吧!”舅舅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杜佳欣呢?是不是怕杜佳欣笑话他呢?于是杜佳欣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舅舅,我不笑话你。自然,这句话也就成了这篇作文的题目。类似的像《奇怪的实验》《真是好样的》《我爱春天》《难忘的一件事》《捉蜻蜓真有趣》《老师,早上好》等等都是。
你还可以把这句话压缩一下,如《捉蜻蜓真有趣》压缩为《捉蜻蜓》,《难忘的一件事》压缩为《一件小事》,《我爱春天》压缩为《春天》,《真是好样的》压缩为《同桌》,《舅舅,我不笑话你》压缩为《舅舅》,等等。
当然,上面谈的仅仅是确定题目一种办法,最基础也最简单,其他的还有很多,以后会慢慢碰到。
其次,加个副标题。大家知道,孩子们经常要写一些命题作文,但是往往写不好,这主要是因为有些给定的题目,使孩子的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其实可以告诉孩子们大可不必犯难,有一个办法可以一试:加个副标题。例如:《我的妈妈》可以加一个副标题成为《我的妈妈——你不打我行吗》,《美丽的校园》加一个副标题为《美丽的校园――那排白杨树》,《童年》加一个副标题为《童年――掏雀窝》,还有如《难忘的一件事――听戏》《我的同学――“笑星”》《我的老师――请原谅我》。
另外,同一个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副标题,这样怎么写也不会重复,怎么写也不会没的写了。实际上,这就是把作文定位到了写一件小事上了,下面就好写了。显然,这些副标题不仅没有偏离题目,相反主题目的表达更具体、更生动了。
九、说真话
作文要真实的话题,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谈了多少年,但是,看一看今天孩子们写的作文,假话、套话、空话仍然不少。
写秋天,他们肯定离不开晴空万里有几朵白云、田野上的麦浪金灿灿的、山上的果树结满了丰硕的果实、农民伯伯喜笑颜开的脸等,其实他们大都根本就没见过麦浪,没上过山,没见过农民。
谈感受,他们的作文里尽是“叫我久久不能入睡”、“面对妈妈一丝白发,我思绪万千”、“啊,我的老师您辛苦了”、“走在滴滴泪水的历史长河里”、“爸爸的一句话,真叫我刻骨铭心”、“啊,这一分钱也是爸爸妈妈的血和汗”,等等。依他们很多是小皇帝,只懂得“人人为我”、不懂“我为人人”的情形看,这些美丽的词语是真是假,是不言而喻的。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想一想,大概有如下一些原因吧:
一是装大,硬把自己装成大人,没了一点孩子的天真和浪漫。现在的孩子,让大人给束缚住了,吃喝穿戴都得听大人的,甚至上学先迈哪条腿都得由大人来定——开个玩笑。听话了,就表扬一句“像个大人样了”;在学校里,老师夸学生的作文写得好,也是用一句“像大人写得一样好”。你要是写个“家雀”的词,大人非给你改成“麻雀”不可,你信不信?看来,孩子装大的毛病,根源于大人,根源于缺少进行如何做人的根本教育。孩子就是孩子,告诉他们生活中不用装大,作文里也不用装大,写就写你孩子自己的东西。
二是生活的无知。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五谷不分,六体不认。问母鸡一次能下几个蛋,多数孩子答不对。一写作文呢,临时抱佛脚,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东拼西凑。所以,再也不能让他们只会享受生活,而不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因为那样实在是害了孩子。
三是片面追求有意义。好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写作文就得写有意义的事,什么做好事啦,受到一次教育啦,等等。有了好办,没有怎么办?就得编和抄。你说还能让孩子有什么好办法。只要真实,只要是心里话,只要是自己的生活,都得算是有意义,都可以写。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孩子没什么过错,关键是怎么引导。
四是凑数。明知道他们只能写一二百字,你非要他们写四百五百,写不出来可不就得编,故意拉长凑数。文章越长越好,这是个误导。首先得真实,这才可能是好文章。作文能力的培养,来不得半点急燥,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要求,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情况,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即使个别暂时没有达到要求,也不能急,要想办法,多鼓励,使他们一步一步地赶上来。
五是应付作业。总感到没什么可写的,无从下笔,不完成又不行,只好胡编一篇,乱抄一篇。这个问题好解决:写一件小事。这个话题前边谈过,这里不再多说。
真实是命根子,没了它,什么都没有了,即使练上一百年也是没有用,到头来还是不会写。相信咱们的孩子吧,他们本来就是诚实勤奋的一族,问题在于咱们怎么想,怎么教。
十、先做人后作文
能不能说真话,说到底还是个做人的问题。做人和作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根、是源。学做真诚的人,做了真诚的人,才能写出真诚的作文。当然,写一篇好作文,写一篇真诚的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一次好人,做一次真诚的人的过程。
努力让孩子了解和理解这个想法,是十分重要的和有意义的,因为今天的孩子可以说聪明、智慧都不少,只是少了一些做人的情感,说他们是情感缺乏的一代恐怕不太为过吧。
学作文要先学做人,做起来可能不那么容易,但是这是捷径。
作文班上,一次,老师让孩子写一篇《母亲》的作文。开始,他们的作文是清一色的赞美辞,像“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等等,差不多都是干巴巴的叙述,根本看不到什么情感。老师问几个孩子,这是你们自己心里的感受吗?他们非常坦白地说不知道,作文选上都是这么写,我这样写老师肯定给我打高分的。
老师向孩子提出要求,限制他们必须写出自己与妈妈之间的一件小事,而这件小事是你知道由于妈妈爱你才这样做的。不准编,不准抄作文选。想不出,不能写。在课堂上想不出,回家想。你写的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老师还要找你妈妈问个明白。这下可难坏了孩子们:有的一脸的苦相,有的咬着铅笔直摇头,有的一篇一篇地撕作文本,有的干脆搁笔了放弃了——就是写不出来。
老师没有妥协,让他们回家继续想。第二天,老师出了个讨论题:有这么个母亲,为了供儿子率斌上大学,她挨家挨户下跪借钱,共跪了67次才凑够了学费。要是你的妈妈病了,又没有钱去治,你肯去下跪吗?闷了老半天,发言的寥寥,都瞪着双小眼睛在那无目的地把头晃来晃去,偶尔有几个在那儿嘀咕两句:“也不用我管啊,还有我爸爸呢。”“这不是真事吧?”
老师没有泄气,鼓励孩子有什么说什么。结果还不错,他们总算说些心里话。其中,一个小女孩说了一句具有代表性的话:“我不能下跪呀,可我能哭。”老师当时急忙给予肯定,夸奖她说:“你说得挺好,因为你没说能去下跪,其实说也没人信。大人们,当妈妈、爸爸的,都不会要求你们这些孩子去做你们力所不能的事。像你说的那样,能在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感到难过,能流下眼泪,这也就足够了,因为这眼泪里就有了你对妈妈纯真的爱,这对妈妈来说已经十分珍贵了。”
这几句简短但也带着几分真诚的话,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了反响。在随后的时间里,孩子在作文里写出了很多这样真诚的话。老师高兴地看到他们开始学习怎样做人了,开始学习真诚地做人了,开始学习有情感地做人了。
这是一位叫做沙德胜的老师讲的一段经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自学地承担起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重任。
作文就是做人这个道理,在咱们大人看来应该是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但要让孩子自觉地去接受它,还只能说是一种愿望。所以,应时时启发他们,并尽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以便让他们去理解做人的道理。可以肯定地说,这份心血不会白流。
当然,教孩子做人不仅仅限于上面提到的做真诚的人,别的像勤劳、勇敢、善良、正直等,也是应该一一列入教育之列的。学习做人最核心的问题是健全人格,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态。
做人没了问题,作文也就没了问题。作文能力培养了,做人的重要任务也完成了,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上册数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