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宁客府衙门在今霞哪个地方

虎镇塔与中秋吃柚子的的来历--霞浦网| 霞浦新闻网 | 霞浦门户网 | 宁德网络传媒中心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虎镇塔与中秋吃柚子的的来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7:09:11
    霞浦政府门户网消息 记得少年时,常到本县各处寺庙游览,见到很多寺里都塑有清朝总镇吴万福的神像,特别是东关建善寺西边的神殿里,所塑的一尊约有三米多高,头戴红缨帽,身穿兰袍褂,满面乌黑胡须,令人生畏。这是当时别县寺庙里所没有的。为什么我们霞浦各处寺庙都要塑吴万福神像呢?原来这里面有一段有关霞浦人民反清重要史实。
  吴万福乃是辽东人氏,行伍出身,清兵入关以后,以战功逐步升降晋,康熙初年,派任福宁水陆总镇。按照满清军事编制,福建全省有四名总镇,福宁水陆总镇除闽东五县外,还管辖罗源、连江等地,拥有水陆官兵七营半人马。在武职官员中,这也算是威风凛凛者了,吴万福为人极为迷信,当职都门进,曾请人给他着相,以问吉凶,相者说他相貌非凡,日后必会大贵,但要防范僧人做乱。这本是江湖术士的胡诌之言,但吴万福却牢记在心,信以为真。到达福宁接任之后,首先就到各大寺庙拜佛烧香,为了提防僧人作乱,他便假公济私,大量克扣士兵粮饷,用来施舍各寺和尚,并许愿重修三十六寺庙和寺内佛像,成为佛教寺庙的大施主。
  自古道,无粮不聚兵。吴万福克扣军饷拿去舍施和尚,引起各营士兵怨恨。这时候正值平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消息传到福宁,大家也想乘机起而响应。士兵曾养信以军粮被扣,对吴万福痛恨特别深,决定把他刺杀,某月初一日,趁吴万福要到西门外教场观看士兵操练的机会,带了长矛,埋伏在西门城墙边。当吴万福骑马出城时,他立即冲上,举起长矛猛刺,正中吴万福胸部,吴跌下马来,便就一命呜呼了。吴万福偏信相者之言,竟至克扣军粮,舍施和尚,以为可避“犯僧”之祸,结果反惹起兵的怨恨,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后人以为吴万福被姓曾的杀死,也是应了相者的话,其实这是偶合而已。
  吴万福被刺身死,福宁府衙门急忙申报制台,转奏满清朝廷。康熙皇帝见奏大为愤怒,便派黄大来继任福宁水陆总镇,并秘密诏令尽杀七营半士兵,替吴万福报仇。黄大来奉了密旨便率领一批亲信刽子手,赶来福宁。接任之后,黄考虑到一下子要屠杀七营半士兵,也颇不容易,万一漏出消息,酿成兵变,则一拳难抵众手,反有麻烦,便心生一计,先规定每隔三天,如集士兵到镇台衙门点名一次,每点一名,均从前门进去,后门出来,并赏给七枚铜钱以供买面条做点心。这样一直搞两个半有,士兵们便都习以为常,并认为黄大来比吴万福好得多,很能照顾士兵,点名时大家也更加准时。黄大来掌握了这个情况,知道士兵毫无疑虑,屠杀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下手。那天他命令前门点名,后门则布满刽子手。前门点一名进去,一到后门操场,便就人头落地,就这样点进一个杀一个,点进十名杀十名,外面的人毫不知觉。个别士兵因为在理发店理发,便叫一个熟人去替代,并答应点名赏的七个铜钱给他买面条吃,结果这个人也白白送了性命。这就是“七个铜钱吃面替刽”一语的由来。
  屠营之时,是由镇台稿房林某(即雍正间曾任侍卫御赐建立“五福堂”的林敬宜的祖父)点名,当他点几十名之后,发现后门里杀气腾腾,并有血腥气味,心知其中必有变故,但是毕竟也不敢隐瞒太多。后来,大家见到前门进去的那么多人,后门没有出来一人,同时又见血浆从阴沟里流了出来,才知大事不好,慌忙逃生而去。但是这个时候被杀的士兵已有两百多名。这实为满清统治时期发生在霞浦的一桩重大屠杀惨案。
  黄大来屠营之后,满城民怨沸腾,百姓对满清统治者极为痛恨,再加满族旗人住在旗下街,平日恃势横行,无恶不作,于是为了报复,于八月十五中秋夜,以杀柚子吃为辞,用“抛抛抛,秋秋秋,杀佬抛(‘佬抛’,‘柚’的方言)做为联络哨语,半夜里集合起来冲进旗下街,把住在那里的所有旗下人全部杀掉。从此这里的旗下街再也没胡旗人居住了。而中秋夜杀柚子吃的风俗,也流传了下来。
  旗人被杀的案件发生之后,满清官吏无处捉拿凶手,又怕申报上级会损害自己前程,不敢大事声张,最后只得不了了之。但是黄大来见福宁百姓,如此骁勇,屡次与朝廷作对,心中极为不安,他看到州城北门外,既有龙首山,又有虎尾岗,是个龙虎相斗之穴,害怕将来会出某些人对朝廷不利。便一心进行破坏,首先是大作舆论,说什么龙首山的龙首没有龙角不好看,一定要建立两座塔来作为龙角。随后他在龙首山西峰动工建了一座七层实心石塔,并在塔上镌了“康熙十三年,黄大来建”的大字,正准备在东峰建塔时,他奉调离开了福宁,第二座塔终于没有再建。按《霞浦县志》记载此塔名为“虎镇塔”。最近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则称为〈龙锁塔〉”。于今古塔犹存,而作为屠杀霞浦人民的刽子手黄大来早就为成灰土了,满清封建王朝也成为历史陈迹。正是“龙山古塔今犹在,不见当年黄大业”哩!
文章录入:刘宁芬&&&&责任编辑:刘宁芬&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内容:
以上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的观点。
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福宁府二十八都是今天什么地方_百度知道
福宁府二十八都是今天什么地方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二十八到底是个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福建通志台湾府-清
2-福建通志台湾府-清 >
> 2-福建通志台湾府-清牵憾胁懵停髌染藿S赫辏ㄍ逯刂茱瘳u创建,以木栅为城,周二千六百六十二丈,设东、西、南、北大门四,东、南、北小门三,各建台,台上建楼。雍正十一年,总督郝玉麟、巡抚逍国麟令周植刺竹。乾隆元年,易七门以石雉堞,打铁皮楼护女墙,为警铺十有五。二十三年,木栅损坏,署县同知宋清源修。二十四年,知县夏瑚于刺竹外更植绿珊瑚,环护木栅。五十三年,大师平逆匪林爽文,大学士侯福康安钦奉谕旨改建。以西面逼海,潮汐冲刷,难以立基,缩进二百五十二丈有奇。南、北、东三面俱依旧址,高一丈八尺,底广二丈,面广一丈五尺。旧城台七,一律加高。添设西门一,建台一,砌排垛墙铺。建城楼八、卡房十有六、看守兵房八。
  台镇城即台镇营:国朝乾隆五年,总兵何勉筑土堡,内外砌以灰砖,周三百三十丈,高一丈一尺。道光十二年平张丙之乱,总督程祖洛奏请添筑石城。十三年,知府周彦倡在城绅士鸠捐添筑子城六座、炮台七座。又小西门起至小北门止,一带沿海外城数百丈,以次蒇功。
  附旧赤嵌城:在台湾县镇北方,荷兰所筑。
  凤山县城:在兴龙庄龟、蛇二山间,外有半屏、打鼓二山环抱。自康熙六十一年署县刘光泗创筑土城,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门四,外浚濠堑。雍正十二年,知县钱洙环植刺竹。乾隆二十五年,知县王瑛曾于四门各建炮台一。五十一年,逆匪庄大田陷城,官民居荡尽。五十三年,大学士侯福康安以县城逼近龟山,可俯而瞰,奏请于城东十五里埠头建新城,环植刺竹;仍于旧城龟山设石卡,设兵驻守。嘉庆十年,海寇蔡牵攻台湾,逆党吴淮泗乘间陷埠头新城。议者言埠头土薄水浅,地苦潮湿,不如旧城爽垲,负山面海,形势雄壮。将军赛冲阿请移回旧治。十五年,总督方维甸至台相视,奏如赛议,改建以石。并请围龟山于城中,以免外瞰,费巨未行。道光四年,巡抚孙尔准巡台,复众议奏建。知府方传u请官捐以为民倡,知县杜绍祁督筑,绅士黄化鲤、吴尚新、黄名标、刘伊仲董其事。以五年七月经始,六年八月工竣。为石城,周八百六十四丈,高一丈四尺,基广一丈五尺,面广一丈三尺,女墙一千四百六十有八,并筑水洞以通城内之水,仍旧辟四门,建敌楼、炮台各四。
  附红毛旧城:在凤山县安平镇一鲲身,顶筑小城,又绕其麓而周筑之,女墙更寮,与内城相联缀,伪郑时改建,有螺梯、风洞、机井,鬼工奇绝,年久倾圯。康熙五十七年,县令李丕煜重葺。
  嘉义县城:原名诸罗县,在诸罗山。康熙四十三年,署县宋永清始建木栅,周六百八十丈,门四。雍正元年,知县孙鲁改建土城,周七百九十五丈二尺(乾隆五十一年奏案作长七百四十四丈有余),基广二丈四尺,城上马道辟一丈四尺,穴城为水涵五,浚濠沟离城四丈,周八百三十五丈五尺,广二丈四尺,深一丈四尺。五年,知县刘良璧重建门:东曰襟山,西曰带海,南曰崇阳,北曰拱辰;并砌水涵。十二年,知县陆鹤于土城外环植刺竹。乾隆五十一年,逆匪林爽文作乱陷城,官兵复之,士民竭力固守,奉谕旨改名嘉义。五十三年,大学士侯福康安钦奉谕旨重筑,加高增厚,添建城楼敌台。
  附旧淡水城:在淡水港。鸡笼城:在鸡笼屿。上二城俱荷兰所筑,遗迹尚存。
  彰化县城:在半线堡。雍正元年,台湾御史吴达礼以诸罗为台郡北路,袤延千里,请于县北二百八十里设立县治,即今治也。十二年知县秦士望环植刺竹,周七百七十九丈三尺,设东、西、南、北四门,警铺一十有三。乾隆十三年,知县陆广霖修。五十一年,逆匪林爽文平定后重修。又于八卦山上添设石卡,捍卫县城。嘉庆十四年,士民请造砖城,知县杨桂森倡捐创筑,周九百二十二丈二尺,高一丈二尺八寸,基厚一丈五尺,面广一丈,建城楼四、炮台十有二、堞七百八十有三、水洞六、守城兵房四。八卦山仍建寨设兵。
  淡水厅城:在竹堑。雍正五十一年,同知徐治民环植刺竹,周四百四十丈,设东、西、南、北四门,各建楼。乾隆二十四年,同知杨愚于四城门各增建炮台一。道光七年,署同知李慎彝劝捐,创建石城。
  淡水炮城:在淡水八里坌山北脚下,红毛建,郑氏葺之,寻圯。雍正二年,同知王F重修,设东、西大门二,南、北小门二。
  噶吗兰厅城。
  澎湖城: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p、布政使沙木哈捐造。
  附旧暗澳城:在澎湖。明嘉靖间,都督俞大猷征海寇林道干,留偏师防御,筑城于此,故址犹存。瓦硐港城:明天启二年,荷兰夷据澎湖筑城,明年毁,未几复筑。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十七。
  台湾县
  台湾道署在府治西定坊,西向,厅事颜曰「敬事堂」,雍正十二年巡道张嗣昌增建官厅(中有斐亭,康熙间观察高拱干建,丛篁环植,翠色猗猗,故取卫诗有斐之义。澄台在斐亭左,观察高拱干建,高可望海。寓望园在治后,康熙间观察周昌辟)。
  季麒光记略:园不依山则不古,园不依水则不灵,园不依乔枝古木则不纡回而盘曲;盖以人胜者未有能成趣者也。若就方区员幅以写其胸中之邱壑,其妙在于借景而不在于造景。东宁荒海之岛,不入职方,有山则顽翳于蔓草,有木则卤浸于洪涛,求天作地成之景,皆无所得,是盖造物者之有所缺焉,以俟乎名贤之补救乎?宪副周公,治台一载,政治之暇,就署后筑小室,中置图史,旁构一亭,颜曰「寓望」,取左史有寓望之言,则燕闲寂处已不忘周防捍御之意也。复结草作亭,颜曰「环翠」,以蕉阴竹韵,依绕左右。当风来奏响,月落呈姿,云容天籁与霓裳羽衣相赓和,真不啻渭川千亩、绿天万树矣。又一亭,颜曰「乾坤一草亭」。杜少陵侨居巴蜀,慨然有身世蓬鬓之思,公旷情逸致,俯仰宇宙,取诸怀抱于寄其所托,高霞相映,白云可侣,信足乐也。亭之右建一方台,衔遥天,吞大海,安平胜状,如在几席。稍西一亭,为公观射处,以「君子」名之,有取于无争之义也。公他日内擢秉冲,俾余小子得以不文旧吏,从容颂祷,回记海风岭草,瘴雨蛮烟,犹可以手声而口貌之,则知此园之标奇天外,为后人翦茇所不加者,皆公政事之留余也已。鹤驯堂在后堂。丰亭在治东南,观察刘良璧建。A室,乾隆间观察蒋允[建,有十二胜。
  知府署在东安坊,南向。旧伪郑宅,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修。雍正七年,知府倪象恺恢廓重建,规制悉具。九年,知府王士任建三来堂,又置住屋一所为新署。署右侧旧有榕梁四合亭遗址,地甚宽敞,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改建官厅(中有怀堂,总督刘世明题扁。四合亭在治后,亭侧老榕三株,根干蟠结,架空如桥,亘数丈,广二尺,人可步履其上,名曰仙梁,亦曰榕梁。鸿指园,乾隆间郡守蒋允[因四合亭而广之。三来堂、榕荫堂,俱嘉庆间郡守庆保题。来复堂,嘉庆间郡守杨廷理建)。
  经历署在府署东南。
  海防南路理番同知署在西定坊,西向。旧在鹿耳门,雍正八年移驻于此。嘉庆二年,大风圯。八年,同知钱■〈雨上澍下〉借廉重建。中有内省轩,同知何恺建,澹怀轩、研北书屋,俱同知朱景英建。
  通判署在澎湖大山屿西澳,原巡检旧署。
  知县署在镇北坊赤嵌楼之右,西向。旧在东安坊,故伪郑宅,规制甚隘。乾隆十五年,知县鲁鼎梅莅任,谋改易,邑绅张方升、王克f、诸生龚帝臣辈首事劝捐,知府方邦基以其事详于督抚,得允乃移建今所(中有新民堂,在治内;后为爱堂,郡守方邦基题额。又有斋曰古春小筑)。
  典史署在县署右。
  巡检司署在番薯寮。旧在罗汉门,即县丞署,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巡检,嘉庆十五年移驻于此。
  校士院,在东安坊县学左。乾隆二十七年改建海东书院。今校士于道署。
  镇守台湾挂印总兵署在镇北坊。
  中军中营游击署在永康里,驻防中路口。守备署在永康里。
  左营游击署在镇北坊,驻防北路口。守备署在镇北坊。
  右营游击署在东安坊,驻防南路口。道光六年移驻北路,十三年照旧增设。守备署在东安坊,道光六年裁归左营兼管,十三年复。
  城守营参将署在北门内,驻防府治。左军守备署在冈山。右军守备署在下茄冬汛。
  台湾水师副将署在安平镇。
  中营游击署在安平镇。守备署在本营内。
  左营游击署在鹿仔港。乾隆五十三年,由安平镇移驻,嘉庆九年领帑建。安备署在笨港,嘉庆九年建。
  右营都司署在安平镇。旧制游击,嘉庆十四年,移驻艋{营,将北路淡水营都司移驻。守备署在安平镇。
  协镇澎湖水师副将署在澎湖大山屿妈宫澳。
  左营游击署在妈宫澳。守备署在游击署东。
  右营游击署在妈宫澳。守备署在妈祖宫东。
  教场在郡城北。康熙三十六年,总兵张玉麒建演武厅,乾隆十六年,总兵李有用建内堂。台湾水师营教场在安平镇城南。乾隆十四年,副将沈廷耀于演武厅后增建内堂三间。澎湖水师营教场在妈宫澳。
  接官亭在西门外海口风神庙前。
  附废署:御史衙在东安坊。初为凤山县公馆,雍正元年改建察院行辕内,左右分建满汉御史住宅。乾隆元年,满察院白起图辟左旁旷地为射圃。十五年,汉察院杨开鼎辟右旁旷地为射圃。后察院钱琦成之。乾隆四十六年停设。
  凤山县
  知县署在城内兴隆庄,东南向。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芳声创建。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重建。五十七年,知县李丕煜修堂廨。乾隆五年,知县程芳建吏舍。二十一年,知县丁居信建官厅。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修。五十四年,知县张升吉修。
  县丞署在下淡水。旧驻阿里港,乾隆五十三年移驻。
  典史署在县东。
  下淡水巡检司署旧驻下淡水大昆麓,乾隆五十三年改驻县旧城,即兴隆里巡检署。
  南路营参将署在兴隆庄县治后,统辖本营、下淡水营官兵。下淡水营都司署在山猪毛口汛,乾隆五十三年分设驻札。守备署在水底寮汛。旧在凤弹下埤头,乾隆五十三年移驻。军装局、火药局俱在山猪毛口汛。
  嘉义县
  知县署在城内。旧诸罗县原在佳里兴,康熙四十三年移驻今所。四十五年,摄县同知孙元衡建大堂、川堂、仪门。五十五年,知县周锺u建后堂、内廨、左右两廓。五十九年,署县孙鲁修。雍正六年,知县刘良璧再葺。乾隆五年,知县何衢重建吏舍。二十七年,知县卫克种亟āN迨辏炙某遥迕袷爻牵钰椭几拿我濉N迨辏氐ト鹆爨亟ā
  县丞署在笨港街坂头厝。原在砖仔窑,雍正十二年移建今所。
  县丞署在斗六门,乾隆五十三年设。
  典史署在县署西。
  巡检司署在大武垄。乾隆五十三年以斗六门巡检移驻。
  佳里兴巡检司署在盐水港。
  嘉义营参将署在县治。旧为北路左营都司署,道光十三年,都司移驻斗六门,添设参将驻此。
  中军守备署在县治。道光十三年设嘉义营,以斗六门汛守备驻县治,为参将中军。
  斗六门营都司署在斗六门。道光十三年,以北路左营都司移驻。
  彰化县
  鹿仔港理番同知署旧在邑内南门街,即淡水厅署。乾隆三十二年,移泉州西仓同知驻此。四十九年,改建于鹿仔港仓前。嘉庆间改建于龙山寺前。
  知县署在县城北。雍正六年,知县汤启声建。乾隆五年,知县许廷[重建吏舍,后令刘靖、陆广霖、苏渭生、刘辰骏、张世珍相继增建。五十一年,林爽文倡乱,毁。五十六年,知县宋学颢领帑重建。嘉庆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修。
  县丞署在猫罗保南投街。
  典史署在县仪门外西偏。
  猫雾巡检司署在猫雾犁头店街。
  鹿仔港巡检司署在鹿仔港米市街,嘉庆二十年移驻大甲。
  北路协副将署驻札县治,在县学后。
  中军都司署在副将署西。
  淡水厅
  同知署在竹堑士林庄。旧公馆在彰化县治,雍正二年,同知王F建。乾隆七年,同知庄年重建门堂,规制悉具。二十一年,同知王锡缙改建今所。二十八年,监生何长兴捐修。
  县丞署在艋{。旧本八里岔巡检司,雍正十一年设,后移驻新庄。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县丞。嘉庆十三年,设艋{营,距新庄仅十里,因改驻于此。
  竹堑巡检司署在竹堑城内。
  北路右营游击署在竹堑城内。道光七年,以镇标右营游击移驻,即旧右营守备署为之。
  守备署在大甲溪,淡水、彰化交界。道光七年,由竹堑城内移驻于此。
  通判署在噶玛兰适中五围地方。嘉庆十六年新设,二十一年建。
  县丞署在噶玛兰头围,嘉庆二十五年建。
  罗东巡检司署在噶玛兰五围,与通判同城,兼司狱。
  艋{营水师参将署,嘉庆十三年设游击,以台协右营游击移驻。二十四年建,道光五年改为参将,统辖艋{陆路、沪尾水师官兵,兼辖噶玛兰营官兵。
  陆路中军守备署在艋{。嘉庆十四年,以延平协左营守备移驻。
  水师守备署在沪尾。嘉庆十四年,以兴化协左营守备移驻。
  噶玛兰营都司署在五围城,道光五年新设。
  守备署在头围汛,嘉庆十七年设,道光五年移驻。军装库、火药库俱在守备大堂东。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十八。
  台湾县
  社稷坛在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陈p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陈p建。
  先农坛在长兴里。
  厉坛在郡城小北门外。
  风神庙在西关外接官亭后。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倡建。
  龙神庙在宁南坊。康熙五十五年,台厦道梁文科建。
  火神庙在小南门外法华寺内。康熙四十七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建。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重建(允[自为记)。
  真武庙在东安坊。台地肖龟蛇,郑氏踞台多建庙,为此邦之镇。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修。四十八年,里人重建。嘉庆九年重建。一在镇北坊。
  城隍庙在东安坊郡署之右,伪郑时建。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觉罗四明增建廊。嘉庆四年修。
  县城隍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年,知县张宏建。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广其规,建两廊焉。
  安平镇城隍庙,乾隆十四年,水师协镇沈廷耀建。
  忠义孝悌祠在县学文昌祠左,祀五人。
  节孝祠旧在东安坊诸罗崎顶。嘉庆十二年,改建于县学文昌祠左,祀十八人(y祀厅左十九人、厅右四人)。
  东岳庙在东安坊,郑氏建。康熙间修。乾隆十六年,举人许志刚、贡生陈国瑶倡建。
  关帝庙在镇北坊,伪郑时建。康熙二十九年,台厦道王效宗修后殿为三代祠。乾隆十七年,台湾道金溶重建。嘉庆十二年修。一在西定坊港口,一在安平镇,一在澎湖妈宫西。
  天后宫在西定坊。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将军施琅建庙,即宁靖王府。乾隆五年,镇标游击石良臣于后殿建左右厅,以其右厅祀总镇张玉麟。嘉庆元年重修。一在妈宫澳,澳以庙得名,即康熙二十一年靖海将军施琅克澎湖,入庙见神衣半湿处。一在西定坊港口,名海安宫,乾隆五十三年,钦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偕众官公建,知府杨廷理成其事,庙内御书扁曰「佑济昭灵」。嘉庆三年修。一在镇北坊水仔尾。
  文昌祠在府学朱子祠后,高阁三层,上祀梓潼帝君魁星,下层奉神像二:一为分巡台厦道高拱干,一为分巡台厦道陈p。乾隆四十二年修。一在县学崇圣殿后。一在御史衙遗址,嘉庆二十一年,巡道糜奇瑜倡建。
  药王庙在西定坊,康熙五十七年建。
  吕祖宫在东安坊,祀纯阳子吕洞宾。嘉庆九年,以清江浦灵应编入祀典。
  昭忠祠在功臣祠侧。嘉庆八年,奉谕旨特建,道光元年置祠,祀总镇欧阳凯、副将许云、游击孙文元、游崇功、守备胡忠义、千总蒋子龙、赵奇奉、林文煌、并弟文甲、把总林彦、李茂吉、石琳等十二人,自台湾忠义孝弟祠移入。自嘉义移者,参将罗万仓、把总江先达。自凤山移者,守备马定国、千总陈元、把总林富(以上朱一贵案)。文职:理番同知长庚、王隽、彰化县知县俞峻、凤山县知县汤大奎、凤山学教谕叶梦苓、训导陈龙池、县丞周大纶、陈圣传、巡检永、张芝馨、冯启宗、陈庆、典史史谦、锺燕超。武职: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文、李中杨、邱能成、郑嵩、杨起麟、延山、都司王宗武、朱化英、王德俊、守备杨、郝辉龙、胥献、罗世德、千总陈昌登、苏明耀、陈世杰、魏大鹏、丁得秋、蔡连升、陈邦材、陈淮、邱国安、王奕魁、黄国恩、锺川D、陈忠耀、汤国宝、潘金标、黄荣、吴联贵、陈汝志、沈理、卢思聪、把总郭得胜、吴洪南、萧世结、武成烈、陈国印、刘联升、杨连彪、尹贵、高茂、陈元生、郭拔萃、徐庆、任赞元、余寿、王泽高、蔡江、甘瑞龙、郑日新、江顺宝、李松、官廷梅、席丰、徐德升、黄拱辰、许升、徐国章、张射斗、曾超群、林肇升、严廷选、陈桓璧、蔡得恩、蔡以和、刘斌全、陈和、外委沈贤、方日高、康宗保、许鹏飞、王朝桂、许连升、王光明、李国安、陈凤、洪大猷、汪瑞麟、陈必高、叶文郁、孙文元、邓永渭、江海、郑朝凤、陈烈、汤贵、潘健、萧富、柯连升、苏安武、熊发得、蓝志纯、许国忠、林永、王福、孙进、彭大猷、王振元、沈扬芳、李大魁、陈威、姚登、额外外委段昭明、吴国宝、毛进丰、陈清、苏国珍、陆铨、包定邦、余应标、黄一登。附赐恤知县衔彰化幕友监生寿同春、粤义首监生李乔基(一作李安善,以上林爽文案)、鹿港理番同知朱慧昌、典史费增运、游击曾绍龙、千总吴见龙、郭云秀、外委任尚标、额外外委王洪(以上陈周全案)、巡检姜文炳、额外外委徐刚(以上陈锡宗案)、凤山县知县吴兆麟、游击武克勤、都司王云、守备王维光、涂锺玺、陈廷梅、千总薛元勋、苏明荣、林士辉、陈际唐、把总饶成基、郭建生、朱元英、吴高、沈枝桂、苏国梁、外委余得恩、张朝龙、惠连升、赖名标、巫铋、沈友谅、额外外委郑连捷、王大中、严有信、赐恤把总陈凤、黄兴(以上蔡牵案)。总一百八十二员,皆祀正龛(兵丁:朱一贵案领旗王奇生一名;林爽文案陈兴、高程伯等一千二百八十八名,原册缺书;陈光爱案郑文亮、陈得标、曾得福、柯成章计四名;陈周全案林朝鼎、陈瑞p、郑国珍、林国宝、郑日新、陈得、胡得龙、童元贵、王世英、应开泰、林元彪、杨建彪、徐升、吴万胜、刘魁、余廷高、杨忠、关忠义、林得彪、吴雄、张廷忠、刘世亮、饶得高、王得贵、邹得龙、邓飞龙、贺连高、林天恩、张元琪、石用忠、曾日升、陈得元、蔡廷举、冯殿光、范辅龙、聂国豪、梁其凤、郑义、黄辉、章梅亮、张升玉、廖祖英、娄士光、陈荣升、杨济明、卢秉光、伍士胜、伍朝胜、谢宏、谢亮、徐得胜、谢汉文、林国秀、陈家联、罗国宝、马国宝、邱干富、吴喜、汪兆发、陈瑞、陈国瑞、杨茂春、陈传升、王F、王开尊、纪得春、张强、任尚国、黄应全、张辉、张国泰、陈永禄、陈世龙、董士秀、林端、魏文志、陈士贤、游君瑞、蓝光建、林贵,计八十名;廖挂案孙元章、张大兴二名;陈锡宗案吴铭恩、黄金亮、陈得栋、陈登龙、王进禄、丁得龙、冯高、黄士升、杨飞龙、郑名魁、杨大通、郭连魁、李国泰、王安、郑有高、蔡日升,计十六名;蔡光■〈忄兴〉案康云龙、林明本、郑元超、锺文兴、刘贵、曾国安、李元魁、戴元海,计八名;另锡宗案镇辕家人福寿一名,蔡牵案九百零一名。计二千三百零一名,台湾县教谕郑兼才书牌。另西廊旧祀林案九名,内兵丁二名、乡勇七名,官祭已久,兹附祀西廊仍旧。又林爽文案外委许飞凤,蔡牵案总兵胡振声、副将庄锡舍、把总魏灼、许攀桂、沈振元、外委陈刚、朱灏甘乇富浦净浴⑶ё苤<位荨炎芾罱莞撸5粮靼甘乇富圃铺ā炎芰醺呱健⑼馕落摺⑼Х税竿馕豕馍案靼副×值妹贰⒒瞥晒Α⒃婪⒅苁赖谩⑽獾眯恕⒀蠲⑿旖莞!⒏呤辣辍⒅芰⑽獯笮恕⒗畛稹⒆招隆⑿砹蟆⒘殖Α⒀畹妹馈⒆呱⒅U裨⒊陆⒘醵峥⑽坛筛摺⒊轮靖摺⒘指呦病⒅4恿⒊率⒘⑽獾昧亍⒂蔚昧⒉潭⒄蚕哺摺⑻频蒙⒊孪⒗钍柯 ⒅5谜隆⒎胶蚕恪⒖淄⒄隆⒊率坑⒁逗I⒊卵堋⒌吮辍⑿煊械谩⒀畹枚鳌⒐械谩⑼跏澜堋⒘值们濉⒅O病⒘稹⒑丈⒅K⒆肯病⒄帕啤⑽馊丈⒒迫怼⑾舻糜⒘指哂⑽馕蕖⑼趿肌⑺锸篮唷⒑钇鸱铩⒀罱莼浴⑸蚴糠铩⑼跬⒒浴⒁渡⑿砉俊⒄诺眯隆⒄趴⒀钇鸷琛⒘指呱健⒗罡哏簟⒒拼荷⑿旖萆⑻迫鸱铩⒉逃隆⑽汗庑恰⒊轮镜谩⒃幕⒐!⒂嗟眯恕⒗詈航⒗畹糜谩⑴酚紊⑿硎勘Α⒅烊倩⑺毡κ鳌⒔ㄉ⒘止ι⒙兰拥谩⒃昧⒄诺每⒗钤!⒘旱霉蟆⒗钋辶痢⑷钌⒒蒲摇⑸虮匮铩⑽馊粘伞⒊抡裨⒊露鳌⒀ξ目⒃⒒浴辶辍⒊鲁鳌⒖侣“病⒘制鹬椤⒒频迷啤⒒频昧⒑谩⒂挝男恕⑼醯盟场⑿砹⒘值贸伞⑽淘⒁锻⒒浴⒁吨境伞⒘殖缭⒉堂浴⒒平萆⒒瓢紊⑽庥蟆⒘质砍伞⒐徊拧⒘滞⒑骸⒎兜霉蟆⒊挛男隆⒖档铝⒘炙场⒃旄摺⒃廊佟⒒频么骸⒂嗔!⑽獾檬ぁ⒄诺贸伞⒊铝骸⒘质⒏摺⒒平骸⒌烁呖⒅烊佟⑽飧P恕⒐仄鹪啤⒗罘旯蟆⒗罡摺⒀畹寐 ⒐伞⑿硇思巍⒘质拷堋⒘殖⒅G宸肌袷靠⑺镏痉铩竦酶摺⑽哪苌⑼舻霉蟆⑽旱眯恕⑼醺呱⒘执罅⒑吡⒔呱⑺盏寐弧⑽谭杀⒒泼⑺稳鹆⒒朴裆健⒅OА⑼醭闪⑴肆⒒平鹕⒐⑽庹裥恕⑿肀氐谩⑾羧彰⒒乒拧⒅茉⒘质苛⒗罱谩⑽獬⑿炝⒎酱好⒘值蒙⒄诺昧⒊氯恕⒊略肌⒅3砂睢⒗档枚鳌⑽獾寐弧⒊挛⒒圃伞⑻镉惺ぁ⒒坡谩⒎牍⒒平ā⒘职吻I、吴自魁、李国英、黄连魁、郑敷功、郑克家、蔡董、曾国忠、许天成、郑罗生、吴渊、卢清溪、董明辉、王水文、黄义成、吴振昌、许必辉、李成高、刘得旺、林正瑞、王显、陈可忠、蔡得凤、蔡福生、徐振龙、陈水生、杨青禄、洪替登、林殿邦、邹大科、郑靖、林成贵、林日新、林起高、张士成、杨报生、吴恋生、尤捷升、张朝旺、倪高升、王国华、吴志成、温振成、叶得胜、黄泰、张得发、张廷柱、邱朝高、吴连兴、沈得、叶长升、庄大有、邓得霖、侯孔得、陈福星、吴志升、周廷贵、蔡光得、李得宝、高得龙、杨良高、陈士祝、庄士滔、周勇芳、张朝得、卢国宝、周大兴、辛得生、黄长生、程得六、赖成兴、蔡双捷、张青海、卢兴旺、王连生、刘仕麟、谢必成、李日凤、辛光成、张隆兴、谢得升、曾得胜、武青龙、林喜生、蔡得意、庄黎、金赖、洪亮、叶成斌、张国珍、林名荣、曾士龙、刘永良、陈鸣凤、蔡生、陈得新、黄添明、林成、翁得、苏士良、翁明辉、蓝玉标、陈辉、郑飞凤、陈芳春、邹遇春、詹得麟、胡得成、李大茂、陈逢高、李必胜、周连标、蔡贾森、陈得生、赖振兴、曾世昌、饶成珠、许得标、林得生、周得宝、张得全、吴世勋、苏琼章、林富与、廖明、曾启贤、黄士标、陈必升、陈得升、赖连福、李景、张联升、刘君耀、段辉龙、邓亮、余得胜、黄鳌、传得胜、范得高、萧钦云、陈元魁、童茂、卢得升、蔡荣、符显邦、阴文炳、范金爵、李仕镛、林鼎元、任国清、高峰、周大寿、康洪亮、伍容魁、马胜辉、林端福、王青山、王得、蔡得、刘元生、徐旺、李钦、罗连松、朱标、陈赐麟、许元青、吴云龙、江勇、朱得生、陈元龙、袁振生、王万福、林江淮、曾连贵、古得标、李祥云、修步标、徐宿、陈登、曾文升、罗雄、林洪基、周龙升、黄其光、陈洪亮、蒋世富、范雄、曾龙、王得成、晏得标、赖进发、李得元、刘章、赖宗、赵洪亮、黄贤良、彭仲仪、洪高升、王仕明、刘洪标、张宗寿、林和、赖维标、张新龙、修云得、严国标、锺青莲、郭大振、刘堆金、詹位忠、王振耀、杨日新、余凯、王永标、陈鸣凤、戴连恩、郑得魁、梁发贵、彭鹏、曾得标、曾连、林洪贵、廖福恩、郑培宫、黄诏凤、赖文标、温标、陈元凤、陈得高、廖雄标、曾高、邱玉堂、丁福元、潘得贵、范金陵、张雄、陈升、余开隆、杨水生、刘元龙、戴洪江、黄自成、柯海生、欧冯、曾大山、周大旭、林寿山、王江、陈连登、陈润生、郭元兴、黄熙远、林杰清、陈大亮、许江水、刘飞鸯、李明生、赖光恩、曾得章、林榕、魏必捷、陈连登、郑升、陈明述、潘有铭、林春、杨海、林弈升、陈开利、陈茂、郭春华、林恩得、林大鼎、池文华、邓标、詹连得、张良得、林朝龙、方国通、熊登榜、梁友得、江思以、赵得升、林显辉、谢洪高、周升、杨茂、高云龙、林志通、熊连飞、梁元福、邱福寿、邱云发、杨连升、李得高、周连升、曾洪升、吴国标、黄振生、商大生、黄必成、谢登榜、王建翎、黄上得、蒋经邦、李连得、陈天发、彭朝仪、邓福、吴大升、张得辉、陈昆、林朝兴、刘廷朝、郑得胜、高才、陈元恩、严得龙、夏国材、王高魁、刘邦爵、高得茂、冯忠、郑国宝、方得胜、王大亮、王有辉、许士良、杨得魁、张士高、王世良、林汉、张经、陈廷海、娄升、高得龙、王国标、潘亮、杨光有、王士荣、陈上进、方廷贵、王士忠、杨遇侯、黄金榜、宁邦贤、杨起高、朱连魁、江云龙、郑云龙、黄贵、赖得松、涂得胜、周国良、罗升、吴连成、曾有功、许兆洪、涂高升、郑国宝、翁有祯、郭第良、黄连标、郑必升、李朝龙、林长枝、谢廷梅、黄清楷、谢得兴、谢步发、谢元朗、谢得胜、沈得标、王良标、侯言、陈准、吴信、梁上兴、欧日升、张士进、张耀闾、林大道、陈升高、魏饮、叶崇兴、陈旺、蔡本、陈朝基、廖世忠、李福胜、黄海、陈烈、李法、汤兆旺、苏得发、李汉杰、董成金、翁义成、蔡好、陈、许得胜、刘良顺、陈元春、苏金宝、许连春、黄法生、许振辉等,例得增祀本祠。又征安南案广西凌云县知县袁天逵、上杭县人;教匪案湖北来凤县知县庄纫兰、惠安县人;浙洋王栋案定海营参将陈国栋、龙溪县人;粤洋淹毙平海营参将王国泰、福建人,未详何府县;征缅甸案云霄营把总张万福、水师提标中营把总黄得彰、俱平利县人;英吉沙尔案游击锺虎、上杭县人;各员例得祀本籍昭忠祠。又林爽文案台湾县义民廪生薛邦扬、陈天宗等四百八十一名,凤山县义民黄义开、曾士风、义番文仪等六百三十五名,嘉义县义民生员张士捷、生员赵启元、许万仝、生员赵由治、义番吧咆等一千三百五十三名,彰化县义民锺毓及义番大宇换班等二千四百二十五名,淡水厅义民监生吴天爵、徐赓扬、义番衔使等六百五十二名,蔡牵案义首陈凤、黄兴等,例得祀旌义祠,附录于此)。
  韩文公祠在镇北坊三山国王庙右,祀唐韩愈。乾隆三十七年,潮州人建。四十一年,总镇颜鸣皋增拓之。嘉庆七年修。
  五子祠:一在海东书院,祀宋先贤濂溪周子、明道程子、伊川程子、横渠张子、考亭朱子。初,崇文书院特祀朱子,南湖书院有五子祠,寻废。乾隆五十五年,知府杨廷理奉主祀于崇文书院。
  朱子祠在府学明伦堂东。康熙五十一年,台湾道陈p建。
  吴将军祠在东安坊,祀福建水师提督吴英,钦赐御书匾额「作万人敌」,祠后有楼曰仰止楼,乾隆五十三年修。其子孙有来台者,居于此祠,改其额曰「吴氏家庙」。
  蒋公祠在镇北坊真武庙后,祀知府蒋毓英。
  高公祠在镇北坊关帝庙左,祀台厦道高拱干。乾隆三十年,护台湾道蒋允[移祀道署后。
  陈迁鹤记略:公才兼文武,扬历中外,二十余年矣。及其巡台也,植士类,兴学校,击蠹豪,苞苴有禁,荐剡有禁,贩番妇有禁,踞官地而阻葬埋有禁。台厦腴地多种蔗,公谕合植,b继而糖价果贱。车户告惫,公复蠲其饷,准与开除番社旧有文武花红。商人r饷输官,势不能不掊取于番黎,公出示严禁输番自征。台内山诸社茹鲜衣皮、从昔至今、屡为民患者,闻公名,皆不惮山溪险远,俯伏公辕,禀奉朝廷正朔。今公辕辙难留,挂船西度,台之士民,欲立碑以志公德,征言于余。
  靳公祠在东安坊,祀知府靳治扬。
  卫公祠在东安坊府城隍庙左,祀知府卫台揆。
  陈p记略:公,相国文清公之犹子。少司马公之贤嗣也。号称贵介,而抑逊自持,不异寒素。庶务必躬亲,夜秉烛治官书,漏下不辍。爱民如子。甫下车,首革水丁,以安流移。严禁杂派。岁时,属员或馈尊酒、只鸡,未尝轻受。数年中从不票取一夫一役。郡邑民番,得以息肩,遂休养生息之乐者,紧公赐也。其有豪强梗法、弗化于训者,则惩之不少假。公以壬午冬十月莅台,丙戌秋九月秩满,奉特旨升广东都转运使。去台之日,士民恋公弗忍舍,相率建祠附府城隍庙左,祠规制甚狭,称公俭德。
  吴公祠在西定坊关帝庙右,祀台湾道吴昌祚。
  五忠祠在安平镇水师协署左。雍正五年,协镇陈伦炯建,祀水师副将许云、游击游崇功、千总林文煌、赵奇奉、把总李吉茂(五人俱驻安平镇,辛丑之变,率水师入援府治殉难。又附祀殉难兵丁自吴国珍以下凡六十五人。又因公堕海者自陈宗以下五人)。乾隆四十九年祠圯,协镇丁朝雄因附近金门旧馆改建焉。后以丙午、丁未之变,增祀水师游击杨起麟暨陈元、郑嵩三人,义民陈三附焉。
  游将军祠在小北门外厉坛后,祀水师左营游击游崇功,乾隆十五年修。
  功臣祠在宁南坊郡学宫南,西向,乾隆五十三年奉旨建,祀平台大将军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成都将军鄂辉、护军统领舒亮、护军统领普尔普、闽浙总督李侍尧、福建巡抚徐嗣曾。道光元年,附置昭忠祠,前列两御碑亭,东西相向。署县范邦干、教谕兼才、训导王承纬劝捐重修。
  旌义祠在镇北坊禾寮港街。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杨廷理建。林爽文之乱,邑人蹈义而死者:西定坊自义首武生郑其仁以下凡七十一人,镇北坊自义首武生许鸿以下凡二十人,东安坊自林端以下凡一百二十七人,宁南坊自林生以下凡二十八人,统为奏请立祠以祀。嘉庆十年,蔡牵犯郡城,民仗义守御死者,自林杰老以下凡二十七人,巡道庆保、知县薛志亮令入主附祀,广其宇而修之(志亮自为记)。
  水仙庙在西定坊港口,祀大禹王,配以伍员、屈平、王勃、李白。康熙五十四年,泉漳诸商建。一在澎湖妈宫前。
  吴真人庙在西定坊新街(神本同安白礁人,荷兰踞台,与漳、泉人贸易,时已建庙广储东里)。一在澎湖奎璧屿。
  三山国王庙在小北门内镇北坊水仔尾,祀粤潮州巾山、明山、独山之神(粤人来台者咸奉其香火)。
  三官堂在宁南坊(旧为知府蒋元枢祠)。
  开山王庙在东安坊,旧圯,乾隆间邑人何灿鸠建。
  圣公庙在永康里中楼仔街(神姓倪,舟人咸敬祀之)。
  将军庙在澎湖将军澳。
  临水夫人庙在宁南坊,今移在东安坊山仔尾。乾隆五十一年,里人梁厚鸠众建。
  附废祠庙:施公祠在宁南坊,祀靖海侯施琅。康熙五十九年地震圯。
  季麒光记略:郑成功承父兄余业,播迁闽厦,奄有此土,以为外援。少保姚公总制全闽,志期翦灭。将军侯施公同心戮力。癸亥夏,奉命专征。六月十四日发铜山,十六日薄伐澎湖。二十二日,分兵进剿。刘国轩知天意所在,乘舟自吼门宵遁。郑克u以澎湖不守,人心已去,台湾有i吭之危,共议归诚。公会同姚少保飞章奏凯,为克u请命。圣天子宏不杀之仁,特旨报可。八月十三日,公驻节台湾,宣命受降。公至台之日,招流亡,消反侧,不杀一民,不戮一卒。于是农安于亩,贾安于市,户无鸡犬之惊,野有桑麻之旧。七十二社、三十六番皆壶浆z布稽颡输诚。及其旋师渡海,父老妇子、远近番民,环呼依恋。迄于今室庐无恙,井强如故,皆公之所生全而覆载也。祠既成,台民以麒光西清旧史,俾纪始末。
  田祖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梁文科建。
  凤山县
  社稷坛在兴隆庄。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北门。
  先农坛在县治东门外。
  厉坛在兴隆庄。
  真武庙在兴隆庄。
  城隍庙在县治北门外。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左,祀四人。
  烈女节妇祠在县治北门,祀三人。
  关帝庙在县治东门内。雍正五年,知县萧震建。乾隆二十八年,知县王瑛曾重建。
  天后宫在县治北门内龟山顶。一在兴隆庄,康熙二十二年奉旨建。乾隆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重建。
  宁靖王庙在长治里竹沪社。
  慈济宫在县署前,祀吴真人。
  嘉义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南隅。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南隅。
  先农坛在县治东南隅。
  厉坛在县治北隅。
  真武庙在大奎璧庄。康熙二十二年,居民建。四十九年,重建。
  城隍庙在县署左。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建。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内,祀二人。
  烈女节妇祠在学宫旁,祀一人。
  关帝庙在县署东北隅。康熙五十二年,参将翁国祯建。五十四年,参将阮蔡文、守备游崇功成之。
  天后宫在县署左。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募建。
  忠烈庙在治西门玉峰书院左,祀参将罗万仓同妾蒋氏。乾隆二十五年,知县李重建。二十七年,知县卫克侄钤弧钢伊摇埂
  义烈刚烈勇烈祠在斗六门。道光十三年二月,总督程祖洛奉旨建。前祠县丞方振声、守备马步衢、把总陈玉威,设幕友沈志勇与其子沈联辉牌于前楹配位,后祠振声妻张氏、玉威妻唐氏、设振声幼女牌于后楹配位;其从难家人江承惠等四名,俱设牌从祀两庑。七月,奏准外委朱承恩、许国宝、林登超、蔡大青、额外外委陈腾辉、朱万年等六名设牌于前楹左配位,幕友沈志勇、沈联辉列在右配位;其兵丁刘长泰等二百二十二名从祀两庑,列在江承惠等四人之上(剿办张丙阵亡案内员弁:台湾镇标中营千总林连高、把总张必恩、外委朱承恩、曾聚宝、右营外委许青樱、左营外委冯兆庆、额外陈捷凤、协标中营游击周承恩、千总李高然、外委刘高崇、额外江鸿、左营千总余国章、把总林光星、外委刘日高、右营把总纪光寿、李如洽、外委王家照、城守营左军把总陈国勇、右军把总朱国珍、南路营千总张荣森、水师提标右营守备蔡长清、左营外委易锦章、澎湖协标右营千总杨希盛、外委唐国贤、郭廷邦、额外邵清标、左营把总聂云登、陈庚春、外委陈相坤、额外高清河、汀州镇标右营把总郑长泰、中营额外段连元、龙岩营外委李朝宗、额外林荣高、云宵营外委范泽源、北路协标左营外委许国宝、林登超、蔡文贵、额外陈腾辉、朱万年、漳州城守营都司罗必达、陆路提标中营把总张全进、右营把总陈志贵、建宁镇标中营游击柴官泰、阵亡义首二名、嘉义县武生许亮邦、民人洪启荣、佳里兴巡检署内被戕幕友一名、台湾府学廪生古嘉会,俱经奏请赐恤,附录于此)。
  水仙宫在笨港南港街,乾隆四年建。
  三山国王庙在县治西门内,乾隆十七年粤民合建。
  圣王庙在县治西门内,乾隆二十六年漳民合建,祀开漳陈圣王。
  吴真人庙在治西门外,康熙四十年建。
  彰化县
  社稷坛在东郊。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东郊。
  先农坛在东郊。
  厉坛在北门外。
  城隍庙在东门内。雍正十二年,知县秦士望建。乾隆二十二年修。一在竹堑城淡水厅署内。
  关帝庙在南门内。雍正十二年,知县秦士望建。乾隆二十四年修。一在竹堑城东门内。
  天后宫在北门内。乾隆三年,北路营副将靳光瀚建。二十六年修。一在竹堑城北门外。
  昭忠祠在大西门街。道光二年,知县吴性诚购地倡建。五年,知县李振青重修,内祀林爽文案内及陈周全、蔡牵案内殉难诸人。中龛祀知府孙景燧、北路理番同知王隽、长庚、北路副将赫生额、署守备唐昌宗、游击曾绍龙、耿世文、都司王宗武、朱化英、王德俊、赐知县衔淡水厅幕友寿同春、白沙书院山长贡生胡远山、县丞周大纶、典史冯启宗、巡检张芝馨、陈庆、永、典史费增运,东龛祀理番同知署彰化县刘亨基长子某、千总吴见龙、郭秀山、外委李国安、王光明、陈凤、巫铋、彰化县幕友范琪辉、俞某、王某、寿玉山、陈某、夏某、王某,西龛祀赐知县衔义首监生李乔基、随营千总汤某、外委潘建、余添、额外外委毛进丰、苏国珍、陈清、把总武成烈、陈国印、刘联升、尹贵、高茂,东列兵丁,西列义勇,后殿祀同知刘亨基女满姑、彰化县知县朱澜媳鲁氏女群姑、民妇杨联盛妻颜氏,以上合计共五百八十七人。
  三山国王庙在县治南员林仔街,雍正十二年粤民建。
  圣王庙在县城西,乾隆二十六年里民鸠赀合建。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二十八。
  台湾县
  大枋桥在东安坊岭后,架枋为之,伪郑时建。康熙间,知府蒋毓英修。乾隆间,台防同知方邦基、邑贡生陈河瑞先后修。嘉庆间,邑绅吴春贵、韩必昌、黄拔萃铺以砖。道光五年,韩必昌又易以石。今改为寿世桥。
  安乐桥在安乐境。旧志载东安坊有乐安桥,乃康熙间知县卢承德建,即此桥。嘉庆间,邑人曾廷谟募修。
  脚桥一名王使巷桥,亦名五空桥,在大东门外,距城五里。道光四年,知县李慎彝捐建,桥长十五丈,广一丈,翼以石栏。
  龙潭桥在大东门外,距城五里。道光六年,知县李慎彝倡修。七年,署知县熊飞成之,邑人郭廷选董其役,桥长三百三十四丈,高一丈,广二丈,廷选为之记。
  砖子桥在西安坊,荷兰所筑。
  永安桥在西定坊。
  安澜桥在西门外镇渡头。康熙间,知府王珍修,扁曰「安澜」。
  乐安桥在西定坊。道光四年,锺炳泰修,砌以砖石,翼以扶栏。
  大桥头桥在南门外。
  济南堤桥在南门外仁和里。道光十年,邑绅吴春禄捐赀设石桥十座,俱用一尺方石四条筑造,行旅赖焉。
  广德桥在大北关外,距城十二里。道光七年,邑人郭绥猷募建。
  通远桥在大北关外,距城十五里。道光九年,邑人郭绥猷募建。
  洋仔港桥原名更寮桥,在大北关外,距城十九里。道光七年,郭绥猷、王仕豪募建。
  济津桥一名长寿桥,在镇北坊通衢。康熙间,总镇欧阳凯架木为之。乾隆间,邑人陈廷藩修。嘉庆间,知县周作洵重修。道光六年,邑绅吴春禄改建石桥。
  新桥在镇北方县署之右。
  大桥在永康里北路通衢。
  乌鬼桥在永康里。
  蓬溪桥在永康里中路通衢。乾隆间,邑人方邦助偕侄国良同建。
  鲫鱼潭桥在永康里茑松嵌下。乾隆间,邑人侯世光建。
  柴头港桥在小北门外。路通诸、彰,旧有桥,圯,边海地低,潮水漫衍,终岁泥泞。乾隆间,知县夏瑚重建,并砌大路十里,行者称便。
  丰佑桥在右营埔东南边大松脚。道光四年,锺炳泰募建,翼以扶栏。
  县口桥。
  太平桥在水仙宫渡。
  福安桥在宁南坊马兵营。
  马鞍桥在新化里新港,形如马鞍,故名。康熙间修。
  德庆桥在坑子底。乾隆间,知县鲁鼎梅重修。
  安平镇渡在西定坊,水程六、七里,过渡,即安平镇。
  大井头渡在西定坊,今移在镇路头。
  二赞行渡在文贤里,夏秋大水,以小船济,春冬则架竹桥。
  e岸渡在川子尾。
  冈山溪渡在崇德里。
  凤山县
  小店仔桥在仁寿里小店仔街,县北二十里,俗呼桥子头。
  鲫子潭桥俗呼二滥桥,在县北四十里,地当孔道。康熙三十一年,南路营参将吴三锡建。五十三年,乡民林鼎重建。后圯,夏秋水满,以小舟济,冬春水浅,编竹覆土其上,舆马可通。
  冈山溪桥在嘉祥里,县北四十里,编竹覆以土,可通舆马。
  凤山港桥在长治里,县北四十里,夏秋用竹篾济,冬春水浅,编竹覆土其上。
  楠仔坑桥在观音山楠仔坑街,县东十里。康熙间,参将吴三锡建。
  赤山仔桥在赤山庄,县东十五里。
  竹子港桥在竹桥庄,县东二十里。
  陂腹内桥在大竹桥里陂腹内庄,县东二十里,架木为之,长十余丈。乾隆二十一年,邑人傅联选建。
  坑仔口桥在下淡水县东南五十里。康熙间,参将吴三锡建。
  硫磺水渡亦名田尾渡,在县东七里,潮水可至。
  小硫磺渡在县南七里。
  兰波岭渡在港西里,县北四十里,即上路头渡。
  阿猴渡、万丹渡、新园渡,三渡在港西里,去县东四十里。
  排仔路头渡在港东里,县东四十里。
  万丹港渡在兴隆庄,县西四十里,系内海小门。
  岐后渡在兴隆庄打鼓山麓,县南七、八里,港阔三里许,外为岐后汛,往来甚伙。
  二层行溪渡在长治里,县北五十里许,溪北属台,溪南属凤,原有木桥,今废。
  蛲港渡在仁寿里,县西北三十余里,海口小渡。
  弥陀港渡在维新里,县西北三十余里,外通大海。
  嘉义县
  东门桥在县城东,西门桥在县城西,南门桥在县城南,北门桥在县城北。
  西门外桥在新店街府治大路,番仔沟桥在西门外。
  三苞竹桥在三苞竹庄,新店桥在三苞竹西盐水港大路,枋头桥在三仔庄西盐水港大路,白须公潭桥在下潭庄前盐水港大路。
  盐水港北桥在盐水港街北府治大路。乾隆五年,知县何衢修。
  里仁桥在盐水港街南府治大路。乾隆七年,井水港渡渡夫洪五呈请每年出渡税银十五两,充修桥费。
  铁线桥在开化里南,茅港尾桥在开化里北。二桥各为一港,相距十里,路达郡治,旧时冬春编竹为桥,上覆以土,夏秋水涨,设渡以济。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u各建木桥,邑人陈士俊助成之。乾隆二十七年,邑贡生翁云宽等重建,加高大而桥始固。
  番仔桥在麻豆保,东为赤山麻豆孔道。
  麻豆店桥、麻豆口桥,二桥在水崛头,相距数百武。
  木栅桥在木栅街北。上三桥为南北通衢。
  牛庄桥在善化里东保,大武垄抵郡大路。
  大排竹桥在大排竹街头,沿山抵郡大路。
  加冬桥在下加冬街北府治大路,后壁寮桥在上加冬街府治大路。
  角仔寮桥在县城南里许,沿山抵郡大路。
  湾桥在大目根,金狮寮抵郡大路。
  斗六门桥在斗六门街,他里雾桥在他里雾保,笨港桥在笨港街南北孔道。以上各桥,率于冬春编竹为之,夏秋水涨,设渡以济。
  新庄桥在大w田南、白须公潭北。乾隆二十七年,知县卫克纸ā
  草地尾桥在城南里许大圳上,南北孔道,此桥独砌以石,最为巩固。
  八掌溪渡在上水崛头。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诸罗山番社设。
  枋树角渡在半月庄。乾隆十八年,知县徐德峻批允南浦寺僧设。
  水溪上渡在新营保府治通衢。乾隆十六年,知县周芬斗允僧人普日设。
  急水下溪渡在盐水港南。乾隆十六年,知县周芬斗允麻豆社番设。
  湾里渡在湾里溪南十里府治通衢,设渡船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湾里、麻豆二社番,轮派驾驶。
  大匏仑渡在大武垄保。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大武垄头社番设。
  龙蛟濑渡在大武垄保。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大武垄二社番设。
  走马濑渡在大武垄保。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大武垄二社番设。
  榕树王渡在大崩票!?滴趿荒辏厮锫吃食勤蛎砩松琛
  铁线桥渡在开化里,渡阔三十余丈。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麻豆社番设。
  茅港尾渡、萧垄渡,二渡在开化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萧垄社番设。
  井水港渡在盐水港。雍正七年,知县刘良璧允僧人兴亮设。
  鹿场渡在蚊港口。乾隆十八年,知县辛竟可允邑诸生黄国宝设。
  二竹围渡在井水港下流。乾隆三年,知县戴大冤允庄民翁辉设。
  蚊港渡在盐水西学甲社。乾隆八年,知县严窃矢刍е:瓯錾琛
  直加弄港渡在安定里海■〈氵义〉。自开辟后,归港户蔡育等设。
  笃加港小渡在安定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萧垄社番设。
  含西港渡在安定里海■〈氵义〉,归港户王正雅等设。
  西港仔渡在安定里海■〈氵义〉,归港户张助等设。
  内管寮渡在安定里萧垄社。雍正八年,知县冯尽善允邑诸生林晖设。
  管寮小渡在安定里海■〈氵义〉。乾隆十八年,知县徐德峻允南浦寺僧设。
  湾港渡在木栅保海■〈氵义〉。康熙三十五年,知县董之弼允港户卢斗设,另有小横渡在湾口渡。
  沙船头渡在木栅保。雍正七年,知县刘良璧允府治天后宫僧人设,又允庄民王守涣另设一船,轮流驾驶。
  笨港渡在笨港街县西三十里。雍正二年,知县孙鲁允本街天后宫僧人设。
  牛瓜稍诮鹊辍G×辏睾吾橄旯榇蛎ㄉ绶瑁饩抛碛信3露伞
  大埔林渡在打猫保。
  朴仔脚渡在朴仔街。
  石龟溪渡在他里雾保,他里雾社番设。
  黄地仑渡在外九庄(按旧志载洋仔港渡、茑松溪渡,今归台邑;阿拔泉渡、布屿禀渡、打马辰渡、树仔脚渡、猫儿干渡,今归彰邑;白须公潭渡、小龟佛拔山渡、拔仔林渡、犁头标渡、横仔林渡、欧汪溪渡,今俱裁矣)。
  彰化县
  虎尾溪渡(诸、彰交界处有中下二渡)、公豸寮渡、鹿场庄渡、打马辰渡、树子脚渡、猫儿干渡、双条圳渡(四渡在东螺溪)、若零脚渡、大仑脚渡、上渡头渡、西螺中渡(四渡在西螺)、溪心霸渡、紫坑子渡、大肚溪渡、恶马渡、新庄溪渡(五渡在大肚溪)、大甲溪渡、阿拔泉渡、浊水溪渡、二八水渡、三条圳渡、枋寮溪渡、大潭渡、双溪口渡、柳树滥渡、加滑溪渡、林仔潭渡、龙门庄渡、山仔脚渡。
  淡水厅
  北港塘渡、八里坌渡、关渡门渡、剑潭渡、沙猫树渡、摆接渡。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三十一。
  国朝闽省内地九府二州额设驿站,自乾隆二十一年奉文裁汰驿丞案内,所有各驿人夫俱系实设。惟福宁府系属北路,向未设立驿站;台湾府远隔重洋,亦未设立驿站。所有二府程途,均可于各铺内查明。
  台湾县府前铺、南路铺、北路铺(铺兵各四名)。
  凤山县县前铺(铺兵四名)、猫仔坑铺、府治铺、礁巴斯戎铺、阿公店铺、三滥铺、大湖铺、上平铺、凤弹铺、溪洲铺、新园铺、葛丹铺(铺兵各三名)。
  嘉义县新港铺(铺兵四名)、加腊湾铺、麻豆铺、佳里铺、茅港铺、大路边铺、赤山铺、新咽铺、倒哈铺、诸罗山铺、打猫铺、他里铺、猴闷铺、柴里铺、草晡铺(铺兵各三名)。
  彰化县西螺铺、东螺铺、大武铺、半线铺、大肚铺、沙辘铺、大甲铺、猫孟铺、吞霄铺、后笼铺、中港铺、竹堑铺、南铺、淡水铺(铺兵各三名)、鸡柔铺、金包里铺、鸡笼城铺(铺兵各二名)。
  各铺四至
  台湾县府前铺南十五里至南路铺,十里至凤山县大湖铺。县前铺北十五里至北路铺,十里至嘉义县新港铺。
  凤山县县前铺北十里至溪洲铺,十里至新园铺,十里至万丹铺,四十里至台湾县界。溪洲铺东十里至上碑铺,十里至府治铺,十里至凤弹铺,十里至下淡水县丞衙门。县前铺东北十里至猫仔坑铺,十里至礁巴斯戎铺,十五里至阿公店铺,十里至二滥铺,十五里至大湖铺,十里至台湾县南路铺。
  嘉义县县前铺西十里至诸罗山铺,十里至大路铺,十里至茅港铺,十里至佳里兴铺,十里至麻豆铺,十里至加腊湾铺,十里至新港铺,十里至台湾县北路铺。县前铺北十里至打猫铺,十里至他里雾铺,十里至猴闷铺,十里至柴里铺,十里至草埔铺,十里至彰化县西螺铺。县前铺南十里至倒哈铺,十里至新咽铺,十里至赤山铺,二十里至台湾县界。
  彰化县县前铺北二十里至大武铺,二十里至大渡铺,二十里至沙辘铺,二十里至大甲铺,二十里至猫孟铺,二十里至吞霄铺,二十里至后铺,二十里至中港铺,二十里至竹堑铺,七十五里至南铺,二十里至淡水铺,十里至鸡柔铺,六十里至金包里铺,四十五里至鸡笼城铺,五十里至八里岔。县前铺南二十五里至半线铺,二十五里至东螺铺,二十五里至西螺铺,十里至嘉义县草埔铺。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三十二。
  台湾县
  鲫鱼潭在县东北,俗呼东湖,延流三十余里,多生鲫鱼,年有征税,亦名龙潭,祷雨辄应。
  无源潭在县东南永丰里。
  承天潭、水添潭,俱文明里,在县南。
  鸳鸯潭,两潭相连;参若陂,红毛时,佃民王参若筑;十嫂陂,寡妇王十嫂募佃筑;陴仔头陂,郑氏筑;月眉池形如半月;俱文贤里。
  嵌下陂在长兴里,亦名管林潭。
  草潭、衣潭,俱郑氏凿;荷兰陂,红毛筑;公爷陂,郑氏筑;俱新丰里。
  新港东陂在新化里,新港西陂、鼎济洼,产鱼虾,俱新港社。
  凤山县
  将军陂在凤山下庄,提督施琅筑,名曰新陂。
  草潭在县东北观音山庄,蓄水多,灌溉甚广。
  竹桥陂在竹桥庄。
  乌树林陂、北领旗陂,俱维新里。
  大湖陂、新园陂,俱长治里。
  赤山陂在赤山庄。
  中冲崎陂、石螺潭,俱仁寿里。
  硫磺陂在硫磺港,灌田甚多。
  莲花潭在兴隆庄,即学宫泮池,多莲花,故名。
  井水港在半屏山,水源自观音山出。
  红毛寮坑在依仁里,大旱不竭。
  菱角潭东溉嘉祥里田,西溉长治、维新二里田。
  赏金陂、三爷陂、苏左协陂、王田陂、大陂、五老爷陂、祥官陂、竹仔湖、金荆潭。
  嘉义县
  诸罗山大陂即柴头港陂,长二十里许,灌本庄水窟头、巷口厝、竹仔脚、无影厝各庄。柳仔林陂长十里许,大旱不涸。八掌溪陂长十余里。上三陂,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u捐助庄民合筑。
  埔姜林陂,源出八掌溪,长十余里。康熙五十六年,庄民合筑。
  马朝后陂,源由内山土地公崎出。原有旧址,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钟u捐修。
  枫仔林陂在下加冬庄,源由白水溪出。康熙五十四年,庄民合筑。
  王公庙陂在下加冬东南,源由白水溪出。康熙五十四年,庄民合筑。
  长短树陂在下加冬西南。康熙三十六年,庄民合筑。
  佳走林陂,源由草潭出。康熙四十四年,庄民合筑。
  三间厝陂在马朝后庄南。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捐筑。
  小埔姜林陂在马朝半月岭。康熙四十四年,庄民合筑。
  乌树林大陂,源由白水溪出,长可二十余里。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u筑。
  安溪寮陂,源由白水溪出,长十余里。康熙三十八年,庄民合筑。
  新营等庄陂,源由白水溪出,长三十里许。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u筑。
  新陂在北新庄,源由诸罗山番仔坑流出,长十余里,大旱不涸。康熙三十一年,垦户合筑。
  牛朝庄陂,康熙五十六年,庄民合筑。
  朱晓陂,源由荷包屿大潭出,有泉,淋雨时,鹿仔草、大崩瓶悠抑⒋筇吨校钢凉碜刑渡希蠛挡缓浴?滴跛氖辏窈现
  树林头陂,源由八掌溪尾出,长五、六里许。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筑。
  牛挑湾陂,康熙三十四年,庄民合筑。
  土狮仔陂,康熙四十九年,庄民合筑。
  榔庄陂,康熙五十三年,知县周锺u筑。
  竹仔脚陂,康熙五十五年,庄民合筑。俱外九庄。
  哆H大陂,源由内山九重溪出,长二十余里,大旱不涸。康熙五十四年,各庄民同土番合筑。五十五年,大水冲决,知县周锺u修。
  大脚腿陂在哆H南,源由十八重溪出,长可十里许。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筑。
  吴连庄陂在哆H东南。康熙五十二年,庄民合筑。
  大溪厝陂在县治西南三蒲竹,源由诸罗山番仔坑分流,长十余里。康熙四十七年,庄民合筑。
  打猫大潭波有泉,淋雨时,新庄、柴头港、打猫一带坑水注焉。康熙四十二年,庄民合筑。打猫山脚大陂长十余里。康熙四十四年,庄民合筑。虎尾寮溪在打猫庄北。康熙四十七年,庄民合筑。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重修。双溪口大陂在打猫仑仔庄。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助庄民合筑。西势潭陂在打猫庄西北。康熙四十五年,庄民合筑。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重修。上五陂皆源由山迭溪。
  头桥陂,康熙四十二年,庄民合筑。新庄陂,康熙四十三年,庄民合筑。坂头厝陂,康熙四十七年,庄民合筑。中坑仔陂,康熙五十二年,知县周锺u筑。本厅陂,康熙四十三年,庄民合筑。内林圳源由石龟溪。康熙四十九年,庄民合筑。俱在打猫庄。
  咬狗竹陂长二十余里。康熙三十二年,庄民合筑。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重修。阿陈庄大陂,康熙四十四年,庄民合筑。粪箕湖陂,康熙五十六年,庄民合筑。他里雾番仔陂,康熙五十年,庄民合筑。埔姜仑陂,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u筑。猴闷陂,康熙五十一年,庄民合筑。李望庄陂,康熙五十年,庄民合筑。俱他里雾社。
  新港东陂在新化里。康熙四十六年,庄民合筑。新港西陂在新港社。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u筑。上二陂,先属诸罗,后入台湾。
  马龙潭陂、鹿场陂、打马辰陂、西螺引引庄陂、打廉庄陂、燕雾庄陂:上六陂,先属诸罗,后入彰化。
  石榴班陂在柴里社东北。康熙四十九年,庄民合筑。尖山庄陂,康熙四十八年,庄民合筑。柴里社陂在柴里社。康熙五十年,庄民合筑。林富庄陂,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筑。果毅后陂,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筑。俱旧H庄。
  赤山陂(原有旧址)、水漆林陂、涂库陂:上三陂,康熙五十三年,知县周锺u筑。俱赤山庄。
  洋仔庄陂在茅港尾东。原有旧址,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u筑。
  番仔桥沟陂在茅港尾。康熙五十三年,知县周锺u筑。
  北社尾陂在县西北。康熙四十七年,庄民合筑。
  台斗坑陂在县治北。康熙四十五年,庄民合筑。
  大目根陂在县东北牛朝山后。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u筑。
  刘荆庄陂在县治西。康熙三十九年,庄民合筑。
  斗六庄陂,康熙四十九年,庄民合筑。大竹围陂,康熙四十八年,庄民合筑。俱斗六门。
  大埔林陂,源由山迭溪。康熙四十九年,庄民合筑。
  乌山头陂即龙船窝。康熙五十三年,知县周锺u筑。
  走猪庄圳,康熙三十四年,庄民开浚。荷包连圳,康熙五十二年,庄民开浚。加冬脚庄圳,康熙三十六年,庄民开浚。石龟溪庄圳,康熙四十五年,庄民开浚。上四圳,皆源由石龟溪。
  北香湖盘曲三、四里,县东北之水归焉,大旱不涸。康熙三十五年,番民合筑陂于下流,名曰番仔陂。
  龙湖在龙湖岩前,即赤山庄大潭。
  彰化县
  鹿场陂在虎尾溪。打马辰陂在西螺社东。西螺引引庄陂在西螺社西。打廉庄陂在东螺社西北。燕雾庄陂在半线社前。马龙潭陂在猫雾刻叮腥矗春夏谏街鳎ざ铮蠛挡缓浴I狭椋钥滴跫渲刂茱瘳u捐b助庄民合筑,旧属诸罗,今入彰化。
  龟山圳在猫雾课鞅!G∈昕!J┴熔冢滴跷迨四辏袷┏ち淇!F已污冢“四昕!>愣荼!
  十五庄圳在大武郡。康熙六十年,庄民黄士卿浚。
  二八水圳横亘施厝圳、十五庄圳中。
  万丹坑圳在南北投保东。
  万斗六溪圳在半线保,乾隆十三年浚。
  大哭圳在二林保,乾隆七年浚。
  深耕仔圳在深耕保,乾隆十三年浚。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三十七。
  台湾县
  北园别馆在邑治北,伪郑为母董氏建。康熙间,台厦道周昌因其地结亭筑室,诸罗知县季麒光颜曰「致彻」。今为海靖寺。
  周昌记略:北园者何?郑代旧业也,去郡治五、六里而遥。园在平壤,无邱壑亭树、曲折凌峻之致,然蛮烟瘴雨中居然一胜境。遥望青篁绿,郁郁翳翳,苍萃万状。此则园之外观乎。环园小径,柯木荫之。入竹扉,有方塘可数亩,即寒江水亦不涸。小台锐出水上,余因而屋之,树以栏J,中则设几席,列琴书,可觞可咏。蓉洲季子颜以「致彻」,盖取吾家濂溪先生、学士鳞之以相况也。其后竹林之下,廓地筑堂,视前梢宏敞。北则长堤小桥,水在有无间,活活作声,皆从塘中溢流。雨后听之,更疑远从天外落矣。过桥有层台,高二丈,从树杪见东山牙列若棋柱笏,而大海烟云,近在眉睫,可掬而取。塘之东,向为弃地,命圃人芟其芜,遍植桃花。稍南草亭,环覆竹树,坐此可以忘暑。谡谡之声与啼鸟相赓续。当塘之界于中也,必绕行而始达,余筑桥通之,为栏于其上,可俯而观鱼。桥下置二舫,如秦淮灯篷之式。花明月丽,悬灯两檐,命童子荡轻桡,唱采莲诸曲,此时身在舟中,则如响钧天泛潇湘。余因叹此园之始,亦有花鸟笙歌之乐也,亦有樽绵绣之华也,然时易人非,亭台无主,及余来抚是邦,因园之旧,蠲浊取清,葺废以新,禽鱼灯火无不呈奇辅致,争效于暖风凉月之前。非独为兹园幸也,亦以天地之秀不限于荒僻,而士大夫车辙所至,当为山川开辟荒莽,以寄其优闲之兴会。否则,一水一石湮塞弗彰,亦林之矣。因为之记,且绘而图之。
  门本郑国城门名,伪郑据红毛城,因取以名内城门。
  赤嵌楼在镇北坊,荷兰所筑,又名红毛楼。雕栏凌空,郑氏以贮火药军器,额有红毛字四,精铁铸成,莫能辨识。
  红毛城在平安镇一鲲身,顶筑小城。又绕其麓而周筑之,女墙更寮,与内城相联缀,有磐ぁ⒙萏荨⒎缍础⒒砉て婢昃们阚荨
  李氏园在小东门外,近鲫鱼潭,有小亭曰「聚星」,绿畴四绕,青嶂当窗,官僚省耕,皆憩于此。
  嘉荫亭在治西二里,乾隆初建,以为往来偶憩之所。
  陈氏园在武定里,伪郑参军陈永华别墅。
  一元子园亭在西定坊,明宁靖王朱术桂故居。
  梦蝶园在永康里,明贡生李茂春q迹于此,构茅亭居焉;今为法华寺。
  林在宁南坊,伪勇卫黄安居此;今为施襄壮侯祠。
  明隆武举人李茂春墓在新昌里。
  五妃墓在仁和里。宁靖王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姊、荷姊同葬此。墓前有碑曰「宁靖王从死五妃墓」。乾隆间,两巡院命同知方邦基重修,且立碑于南门外,曰「五妃墓道」。
  陈烈妇墓,伪参军陈永华女、伪监国郑克■〈臧上土下〉妻,在武定里。
  凤山县
  月眉池在竹沪,明宁靖王凿,植莲其中。
  忠义亭在邑治港西里西势庄。康熙间,总督觉罗满保为粤庄义民建。雍正间,御史高山柏重修。
  明宁靖王朱术桂墓在维新里竹沪。
  嘉义县
  红毛井在县治左,荷兰夷所凿,饮之可免疫疠。
  明太仆少卿沈光文墓。
  彰化县
  镇番亭在邑治东山巅。雍正间,巡道倪象恺因征大甲西等社建。
  淡水厅
  望海亭在北淡水营盘后山之畔,都司王三元所葺,海市万状,悉属望中。
  澎湖厅
  明暗澳城,嘉靖间,都督俞大猷征海寇林道干,留偏师防守,筑城于此,遗址犹存。
  瓦硐港城,天启二年,荷兰夷据澎湖筑城,明年毁其城,未几复筑。
  明兵部郎中宁绍兵备道卢若腾墓(在澎湖)。
  噶玛兰厅
  竹城在员山东北五围,即厅治所。前守杨廷理原议栽种土产九芎树为城,因树本过大,一时不能生根,令城基之上,遍插竹,别栽小树。又因地土松湿,小树屡种难活,惟竹一律整齐,城垣巩固。所谓兰城拱翠,八景中其最着也。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四十七。
  国朝台湾府原额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滋生人丁一千六百五十八,土番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大清一统志)。实在人丁,男子成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丁,外凤山县八社土番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丁。盛世滋生户口新编人丁,男子成丁共五千六百一十四丁,内除补额人丁四千六百一十九丁外,增益人丁九百九十五丁,钦遵恩诏,永不加赋(乾隆二年通志)。
  旧额户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七,口一万六千八百二十。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二千零七。通府合计新旧户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七,口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又八社番丁三千五百九十二口(台湾府志)。
  台湾县:旧额户七千八百四十四,口八千五百七十九。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一千一百六十五(户仍前)。雍正元年,凤山县拨归本县户八百九十七,口八百九十七;诸罗县拨归本县民丁三百四十二,本县拨归凤山县户一百一十九,口一百一十九。乾隆二年,诸罗县拨归本县民丁一百二十七。通县实在共计户八千六百二十四,口一万零八百六十五(府志)。
  嘉庆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门牌核实土著民户共二万四千九百七十六户,男妇大小户口共三十万六百二十二名口。又澎湖厅归并本县人户共三千一百六十九户,男妇大小户口总共四万一千二名口。总共二万八千一百四十五户,男妇大小总共三十四万一千六百二十四名口;内民户成丁男妇共二十一万七千八百九十三名口,幼丁男女共一十二万三千七百三十一名口(司册)。
  凤山县:旧额户二千四百四十五,口三千四百九十六,又八社土番口三千五百九十二。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五百八十二(户仍前)。雍正九年,拨归台湾县户八百九十七,口八百九十七;又台湾县拨归本县户一百一十九,口一百一十九。通县实在共计户一千六百六十七,口三千三百(府志)。
  嘉庆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门牌核实土著流寓共一万九千一百二十户,男妇大小共一十八万四千五百五十一名口;内民户成丁男妇共一十万八千九百二名口,幼丁男女共七万五千六百四十九名口(司册)。
  嘉义县:旧额户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千一百九十九。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二百六十(户仍前)。雍正二年,拨归彰化县人丁三十五。雍正九年,拨归台湾县人丁三百四十二。乾隆二年,拨归台湾县人丁一百二十七。通县实在户二千四百三十六,口三千九百五十五(府志)。
  嘉庆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门牌核实土著流寓共一十二万六千六百二十八户,男妇大小共八十一万八千六百五十九名口;内民户成丁男妇共四十一万四千九百七十七名口,幼丁男女共四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二名口(司册)。
  彰化县:口三十五,雍正二年,诸罗县拨归管辖。雍正九年,拨归淡防厅口一十一。通县实在口二十四。雍正五年至乾隆二年编审,共增出滋生人丁一百二十五,永不加赋(府志)。
  嘉庆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门牌核实土著流寓共四万四百七户,男妇大小户口共三十四万二千一百六十六名口;内民户成丁男妇共二十四万三百七十七名口,幼丁男女共一十万一千七百八十九名口(司册)。
  淡水厅:口一十一,雍正九年,彰化县拨归管辖。雍正十年至乾隆二十九年,递年编审,共增出人丁三十。又实在烟户男妇共三万三百四十二丁口,永不加赋(府志)。
  嘉庆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门牌核实土著流寓民户共一万七千九百四十三户,男妇大小户口共二十一万四千八百三十三名口;内民户成丁男妇共一十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五名口,幼丁男女共九万八千六百八名口(司册)。
  噶玛兰厅(嘉庆十七年新设):流寓漳人四万二千五百余丁,泉人二百五十余丁,粤人一百四十余丁,熟番五社、九百九十余丁,归化生番三十三社、四千三百五十余丁(东槎纪略)。
  口六百七十二,雍正五年,台湾县拨归管辖。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年编审,共增出人丁一百二十八。乾隆二十七年编查户口,实在二千七百五十二户,成丁男妇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八口,幼丁一万二千一百一十四口,永不加赋(府志)。
  道光八年编查保甲烟户,通澎一十三澳,共八千九百七十四户,男妇大小共五万九千一百二十八丁口(澎湖续编)。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四十八。
田赋(杂课附)
  国朝康熙三十四年,清丈福建沿海田地,而内地之经界正。自雍正二年,开垦及各番鹿场,而外洋之则坏广(是年,覆准福建台湾各番鹿场间旷地可以垦种者,令地方官晓谕,听各番租与民人耕种)。然地虽日辟,而供仍维正。今考则例所载,有民田之赋,有屯田之赋(乾隆五十三年,议准台湾各社熟番新挑屯丁四千名,每名拨给埔地二甲,千总每员十甲,把总每员五甲,外委每员三甲,令其自行耕种,免其纳赋,不给月饷。按台郡每甲合内地民田十一
1-福建通志台湾府-清 3-福建通志台湾府-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宁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