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手拿滚铁环图片爬上墙的时候掉了

梦见上楼始终没有楼梯,有时候从绳子上爬上去,有时候从旁边的管道爬上去,有时还要爬墙上去,是为什么?_百度知道
梦见上楼始终没有楼梯,有时候从绳子上爬上去,有时候从旁边的管道爬上去,有时还要爬墙上去,是为什么?
梦见上楼始终没有楼梯,有时候从绳子上爬上去,有时候从旁边的管道爬上去,有时还要爬墙上去,筏沪齿轿佼计酬袭揣陋是为什么?还经常梦见明明穿了衣服和鞋子,但过了一会却没有了
提问者采纳
梦的意思上楼,表示希望生活或工作向上发展,提高各项水平始终没有楼梯,说明总是找不到合理方便的方法用绳子用管道,表示生活工作上使用其它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付出的努力与心思自然也比别人要多一点至于穿着的衣服一下又不见了,衣服代表个人形象与良好感觉说明生活中的自我感受总在变筏沪齿轿佼计酬袭揣陋化,明明觉得自己还可以但可能常常又有事情打乱你的自信,让你感觉不安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梦中向上是不错的.没有楼梯,就是说,不太顺利筏沪齿轿佼计酬袭揣陋,但是,还是要努力向上.很好的兆头.所以,你别放弃哟!继续努力.
我也经常做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儿时的记忆——鸟兽篇 - 故乡的山水 -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论坛博客
故乡的山水
百度个人同名空间“故乡的山水”文章选篇
本功能需要JavaScript支持,开启以获得更多功能。
&我的主页&&分类阅读&
儿时的记忆——鸟兽篇分类: 往事如烟 |
查看: 2172 |
&&&&&&&&&&&&&&&&&&&&&&&&&&&&&&&&&&&&&&&&&&&&&&&&&xyjzhmg(原创)&&& &&&&& 始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使我对儿时的怀念之情逐渐变得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宁愿多动脑,也不愿多动笔的我,终于忍不住拿起拙笔,开始写点忆旧的东西。
出生在乡村式小城镇的我,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起大城市的孩子,自然要多得多。再加上我是,家虽住在城内,而身份却是农村孩子,比起纯粹城市的孩子,又更幸运了。城市的马路、灯光、街坊、商店、集市、戏院,乡村的小道、农舍;山水、林木;田园、庄稼;草地、山花;鸟兽、虫蛇;龟鳖、鱼虾;……;极大地丰富了我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岁月虽短,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到初中毕业也就不过上十年光景,但那些时光绝大部分是属于自己的。整天不是玩游戏,就是玩水,抓鱼,钓蛙,捉知了、甲虫等昆虫,到树上掏鸟窝,要不就是到山野摘野果子,或是到生产队田地里挖红薯、花生吃,有时干脆就到果园瓜地偷点瓜果,或到集市上混点瓜果吃。当然,为了赚几个零用钱花,也经常挖点中草药,拿到药店去卖,或将抓到的鱼拿到集市上去卖………。初中毕业后绝大部分人就要参加农业劳动,成为家里的劳动力了,儿时的快乐时光也差不多就结束了。
儿时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儿时丰富多彩的经历,使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热爱这片养育过我的土地,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热爱、感谢、怀念那些陪伴我成长的小伙伴。
儿时的记忆将在我心中珍藏一生,它是那样的亲切、美好,那样的遥远而又清晰。
儿时的记忆将随着我手中的笔继续不断地展现,借以重温儿时的欢乐,抒发久藏于心中的情感。
&&&&&&&&&&&&&&&&&&&&&&&&&&&&&&&&&&&&&&&&&&&&&&&&&&&&&&&&&&&&&&&&&&&&&&&&&& 作者&&& 2010年8月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的第一课就是——五星红旗 多么美丽 我们爱你 向你敬礼。接下来的第二课是——总路线大跃进 人民公社 三面红旗万万岁!后面还有“苏联的卫星高飞入云霄 美国的卫星摔跤往下掉”之类,内容抽象,仅仅是一种灌输而已。而语文课本的识字,则是从“人手足 口耳目上中下 …… 太阳月亮 白天黑夜 风云雨雪 …… 山石田土 禾苗青草 鸟兽虫鱼 ……”这些更为具体的东西开始的。这说明,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接触周围的具体事物而逐步形成的。其中,自然界中的事物占了很大的比重。在孩子们眼里,大自然是那么地神奇、美妙。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接触、去探索,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儿时的我,就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逐渐长大的。耍水、爬树、摘野花、捉蝌蚪、粘知了、追蝴蝶、观蚂蚁、钓青蛙、抓小鱼、打鸟雀、玩甲虫、挖蚯蚓,……,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总有做不完、玩不完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一幕幕情景犹在眼前。
我儿时最早关于鸟的记忆,并非是大家想象的,用弹弓打鸟,而是每年要来我家屋梁下筑巢的燕子。
每年春天,看到燕子又回来了,高兴得不得了。为了方便燕子做窝,家里人还在屋梁左中右三个部位,分别钉上了一排小竹片。
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有一对燕子来到家里。如果它们没在中间那排小竹片上做窝,而是在旁边的小竹片上做窝。母亲就会用竹竿把刚做了一点的窝顶掉,意思是叫它们将窝做在中间。因为旁边的两排小竹片只是供它们歇脚的用的。经过几次破坏,燕子明白了。于是每年就在屋梁中间做窝。有的年份,不知什么原因,燕子来得特别多。暂时没找到可以筑巢的人家,这些燕子就站在街上的电线上,密密麻麻的,一排又一排。过了几天,就见屋梁上不止一对燕子在做窝,而是两三对,把几处地方都占了。这时,母亲就只好让它们去做窝。
每天饶有兴致地看着燕子擦着大门上方飞进飞出,衔来泥巴,在那排小竹片上一点一点地垒窝。有时天下大雨,雨水浇进屋里,都舍不得关大门,因为燕子还没来得及进屋,正在外面淋雨呢。
没过几天,窝就垒好了。圆圆的、雪白的,真好看!这时,只见总有一只燕子成天伏在窝里,不知在干什么。但家里一天到晚有燕子作伴,心里更是高兴。忽然有一天,一早醒来,听见燕子窝里发出“吱吱吱吱”的小鸟叫声,接着又看到燕子窝沿冒出四五片黄丫丫的阔嘴巴,原来是小燕子出生了。小燕子的爸爸妈妈更忙了。
燕子妈妈衔来一条黄色的小肉虫飞进来,小燕子们拼命伸长脖子,“吱吱吱吱”叫得更欢、更响、争着要吃。将肉虫塞进一只小燕子嘴里后,燕子妈妈又出去了。燕子爸爸衔来了一条灰色的小毛虫,不知道先给哪个孩子吃。于是,停在旁边的一排小竹片上,想了一下,将小毛虫给了最边上那只小燕子。
小燕子出生后,给家里添上了小麻烦。小燕子们讲卫生,将屎尿往外拉,掉到屋子中央的地上一大片。两只老燕子晚上在两边的小竹排上过夜,又把屎尿扩大了范围。而两边又是同屋两家人吃饭的附近位置。每次我从屋子中间走过时,家里人都要提醒一下,不要让燕子屎落到头上,不然,会长瘌痢头的。但防不胜防,常常忘记从燕子窝旁边拐过去,凑巧小燕子就把屎尿拉到头上了,赶紧把它洗掉。燕子屎还经常落在衣服上。尽管如此,因为燕子吃庄稼害虫,是农民的好帮手,所以大家对燕子非常宽容。
随着小燕子不断长大,狭窄的窝显得非常拥挤。食物一到,大家争着、挤着要。不小心,被挤下来一只,掉到地上。真是幸运,竟然没有受伤。两只老燕子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急的不知如何是好。见我把地上的小燕子捡起来,托在手里,老燕子以为我要伤害它们的小宝贝,凄厉地大声叫唤,还冲下来像要啄我的样子。家里人搬来了长长的梯子,小心地架在屋梁边上,将小燕子放回了窝里。
小燕子们已经羽翼丰满了,先是在窝里扑楞翅膀。没过几天,有一只小燕子带头飞出了窝,在屋里转了半圈,就不行了,落在饭桌上。歇了一会,拼力飞向旁边的小竹排。两只脚抓住其中一块竹片,扑楞着翅膀,就是站不上去,挂在竹片下好久才站上去了。
又过了几天,屋里热闹开了。白天,一群燕子在屋子里盘旋,飞来飞去,看得人眼花缭乱。晚上,一排燕子停在那根屋梁下睡觉。早上,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再过几天,燕子们白天就都飞出去捉虫子去了,到晚上才回来。
一直到深秋,燕子们每天在田野里,忙忙碌碌地为庄稼消灭害虫。那优美、灵巧的身姿,成为田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终于有一天,燕子们离开了。望着空空而去的燕子窝,心里也感到有点空空的。只有盼望明年的春天早点到来。
燕子走了,作伴的只剩下那群麻雀。看它们那灰头灰脑的样子,麻不溜秋的羽毛,暗淡无光,加上笨得要命的身姿,与燕子比起来,除了那贼亮的小眼睛还算有点精神外,其它方面,简直就像癞蛤蟆与天鹅一样,有天壤之别。你看那燕子,雪白的肚子、扁平的头。油亮的羽毛,被阳光照得跟蓝缎子一样漂亮。展开翅膀,配上剪子一样的尾羽,飞起来优美得像风筝,矫健得像海燕!
麻雀不光样子丑陋,还被列为“四害之一!”。一天到晚叽叽喳喳吵得人心烦,还糟蹋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可恶!可恨!
那时除“四害”的对象是“苍蝇、蚊子、麻雀、老鼠”,尽管跳蚤、臭虫也很猖獗,还是位居“四害”之后,后来麻雀的位置,由臭虫取而代之了。(现在,跳蚤、臭虫基本绝迹,麻雀成为被保护的对象,“四害”改为“苍蝇、蚊子、蟑螂、老鼠”了。)
家里的苍蝇多得令现在的人无法想像。举个例子说吧,饭桌上、灶台上苍蝇密密麻麻,要是一碗米饭放在那儿,一段时间忙得没人管的话,那碗面上就只见黑黑的苍蝇而不见白白的米饭了!怎么办?来之不易的米饭万万不能浪费啊!还是赶开苍蝇继续吃饭吧!
至于蚊子,夏日的晚上,屋里热得不行,外面凉快。人们搬几张竹床睡到院子里或是街道上,蚊子们尖声尖气地围在身边偷袭,蒲扇、麦秸扇不停地摇,右手累了换左手,直到筋疲力尽、迷迷糊糊地睡过去,就只有让蚊子们饱吸一顿了。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乐于这样地在露天过夜。外面空气新鲜,大街两边一路摆满了竹床,都是隔壁邻居。男女老少,一边纳凉,一边彼此聊天,十分惬意。孩子们则躺在竹床上,望着满天繁星,一遍一遍地数星星。偶尔一颗流星穿过,孩子们兴奋地叫起来。妈妈指着天上的银河,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爱好天文的大孩子在给小朋友讲星星:那形似大小勺子的是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那呈字母W形的是仙后座,可以用它来寻找大熊星座。我们平常所说的北斗星就位于小熊星座的勺尾,天上所有的星星都围着它转。你要不信的话,别睡着了,过两三个小时,再看看那大勺子和W字母转到哪个地方去了。孩子们好奇,坚持不睡觉,要验证一下,却总是不等星移斗转便进到梦乡去了。
每天傍晚太阳离下山还有丈把高时,我就开始烧热水。热水烧好后,把家里两张大竹床搬到院子里,然后给手下两个弟弟洗澡。大的比我小两岁,小的比我小六岁,当时小的弟弟还不到一岁。等父母回家一起吃完晚饭后,再将竹床搬到大街上去,躺在竹床上数星星,看月亮在云里穿行。记得有一次,给小的弟弟洗完澡,抱到竹床上后,再给大的洗。大的还没洗完,小的就在竹床上拉了一大片屎尿,竹床缝里都流进了很多屎。把大的洗完后,又把小的重新洗好,两人放到一张竹床上。然后提水来洗那个竹床,等把竹床洗得干干净净,没什么气味后,早已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长大后,我还经常用这件事来取笑弟弟。
再说“四害”中的麻雀,那时真是多得不计其数。地里的麦子、田里的稻子快要成熟的时候,一大群一大群的麻雀,飞到麦地、稻田的上空,黑压压的一片。盘旋一圈后,呼啦啦地落下去,便开始乱啄。啄下十粒麦子、稻子,只吃掉其中一粒!农民们真是痛得心里滴血,麻雀成了“四害”中的头号大害。于是,一场空前的粮食保卫战打响了。
按照毛主席说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村里的妇女、老人、孩子,还有学校的小学生,甚至城里的居民,全部加入了驱赶麻雀的行动。麦地里、稻田里被插上了各式各样的稻草人,以及随风飘动、五颜六色的布片或布条旗。麻雀们只要一落下,敲锣打鼓声、锅盆瓢勺声,就震天响,麻雀们惊得立刻“轰”的一声飞了起来。终于,粮食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年整整两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围剿”害鸟——麻雀的群众运动,共捕杀麻雀数亿只,麻雀数量锐减。我家隔壁的隔壁邻居叫老张,是个转业军人,分配在临江粮管所当仓库保管员,用气枪消灭粮库的麻雀,弹无虚发,消灭的麻雀不计其数,被评为县里消灭麻雀的先进人物。他把打下的一串串麻雀,东一家、西一家地送去给他们吃。
”只好放下手臂休息一下。看来,这样“举砖待鼠”不是个办法,还是等发现老鼠再举砖吧。
岁不到。三人合计,掏麻雀窝在晚上进行。等麻雀们都睡觉了,用梯子悄悄地爬上去,来个突然袭击,不光是有蛋掏蛋,有小麻雀抓小麻雀,还要争取抓住老麻雀!想得挺美。
只还没长毛的小麻雀,肉呼呼的。摸着挺舒服,可是要拿来玩,觉得没什么意思。想想还是先拿下去让大伙看看。递给下面两人看过之后,也觉得没设么好玩,不如先放回去。等长出了羽毛和翅膀,再把它们抓出来玩。于是,又把小麻雀放进了洞里。
我是1960年满了七周岁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就在上一年级之前的那段时间,母亲和二婶俩妯娌之间闹了矛盾,一气之下,母亲坚持要搬家。搬家后不到一个学期,又搬回到原来住的院落了。因为自从搬到新地方住以后,几乎每个晚上我都要做恶梦。
沿我家院落门前的西大街一直走,大约不到一里地的样子,是火车站,火车站沿街道有个村落叫赵家岭,生产队叫赵岭生产队。我们是西门生产队,因为绝大部分村民住在城西门内。两个生产队曾几次合并,又几次分开。那次我们搬家到了赵家岭村。
搬家后住在一个大庙里,大庙里早就住进了四五户人家。大庙有三进。第一进是摆放佛像的上香堂和两边的耳房,第二进是几十米深的大院及两边的厢房,最后第三进是大庙房。虽没有大殿之类的建筑,但庙门口八字形敞开的侧墙,中间高耸的门头墙下是宽大的庙门,也显得十分气派。一进庙门,就可以看见门上方是突出墙体一二尺的神龛。据说上面摆放的佛像高一丈多,解放后土改分房屋的时候,佛像就已经全部毁掉了。我们搬家后就住在大庙第一进右边的一个耳房。
住进庙里后不久,几乎每天晚上我都做恶梦。梦中清清楚楚地看见,有个又高又大的巨人,不知怎么进来了,站在房门口。我吓得大声呼叫:“妈妈!妈妈!门口站了一个又高又大的人!我好害怕!”妈妈点亮油灯,什么也没有看见,知道我是做了一个恶梦。安慰了一番,就又睡了。可是同样的恶梦每天晚上都会发生,点亮油灯查看还是什么都没发现。于是,一做恶梦,母亲就拿起挂在床边的那把一米多长的宝剑,黑暗中拍得箱子震天响,恶梦也就醒了。(我家原先有一把一米多长的宝剑,镶有精美花纹的青铜剑鞘和剑把,闪亮的剑身很锋利,那时感觉像有七八斤,经常没事就拿出来把玩,后来文革时上交了。)
这事说起来也真是令人不可思议。从来没见过高大佛像的我,怎么会突然间天天晚上做起这样的恶梦来呢?不仅梦中看到高大的菩萨,还经常梦见自己在地狱里,沿着一条冰冷、黑暗而又狭窄得不能再狭窄的夹道,不停地向前滑行,令人窒息得喘不过起来。有时又掉进黑漆漆的万丈深渊,一直往下掉,心都跳出来了。那种难受、恐惧、无助的感受,至今想起来都害怕。每天晚上这样折腾,不得已,我们又搬回来住了。
上了小学后,结识了许多城里小孩。因为学校是城里的中心小学,除了附近的赵岭、西门和南门三个生产队的孩子外,其余全是城里居民的孩子。乡下孩子玩的内容跟城里孩子玩的内容有所不同,乡下孩子多半是在田野里玩捉迷藏、打野仗、追逐赛跑、爬树、掏鸟窝、玩水、摸鱼,……。城里孩子一般是:随便找个地方踢毽子、跳绳;或在平整的操场、街道上抽陀螺、滚铁环;还有少数人在砖砌的乒乓球桌上打乒乓球;……;再就是玩弹弓了。就说玩弹弓吧,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玩上的。为什么这么说?
玩弹弓要有橡皮筋,那个时候的橡皮筋还是很贵的。记得开始的时候,橡皮筋贵到二三分钱一根,后来也至少要一分钱一根。在一分钱可以买一个大馒头的时候,橡皮筋是不是显得贵了。那时的女孩子若有根橡皮筋,缠上花布条扎头发,那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因此,对乡下孩子来说,玩弹弓还是挺奢侈的一件事。上小学以前,我就没玩过弹弓。城里条件稍微好一点,不少孩子能玩上弹弓。
用橡皮筋制作的弹弓,一般只用来弹射纸折的“子弹”,供孩子们玩弹弓仗。而可以弹射小石子、泥丸、苦楝子、无患子等弹丸来打鸟的弹弓,需要许多根橡皮筋合起来才行,而且还不耐用。最好的材料是汽车内胎、其次是大板车内胎。而汽车内胎难觅踪迹,大板车内胎倒有。学校里、班级有几个孩子,父母是拉大板车的搬运工人,大伙都非常羡慕他们,想方设法拉关系、套近乎,向他们讨要大板车内胎的橡皮条。我班上有个非常要好的同学,他母亲就是搬运站拉大板车的工人。我也是预约了好几回,最后好不容易得到两段20cm长、1cm宽的橡皮条。再到山上挑选了一个非常坚韧的油茶树杈,精心制作了一个弹弓。从这以后,弹弓成了我最心爱的宝贝。每天装在书包里,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练瞄准,找鸟儿打。首当其冲的目标自然是我家院落里的麻雀了。而这差不多是二年级以后的事了。
(今天是阴历七月十一,再过几天就是阴历七月十五“鬼节”了,明天要一早坐汽车回老家去祭祀,暂时搁笔。)
关于“鬼节”,小时候有个说法,小孩子在半夜时,只要在头上罩上捞饭用的竹箕,躲在院子的大门后,就可以看到鬼了。信不信由你,不过,谁也没胆量试过,都怕看见鬼呗!
去了老家两天,今天下午六点多钟才回来。在老家的两天,又和母亲谈起了往事。尽管母亲八十多岁了,身体很虚弱,可是,只要一谈起往事,她就显得精神特别好,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完后总要感叹一番,人真是老得快啊!几十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就像刚做完的一场梦,醒来后,梦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的我也有同感,儿时的事,越回想越觉得就好像是昨天刚发生的,特别清晰。就说小时候用弹弓打鸟的事吧,也是一样,都过去快五十年了,还是那么清晰。
一开始时,就站在自家大门口台阶的几级条石上,躲在大门门楼下,瞄准那些栖在院子左边的邻居家山墙顶上的麻雀,“嗖”的一个小石子射过去。麻雀没打着,小石子落在邻居家屋顶的瓦上,一阵叮当响。隔壁邻居家有个窗口可以看到我家的院子和大门,听到屋顶上的瓦片像是被扔了小石头,马上在屋里嚷开了:“谁在往屋上仍石头呀!”不等邻居到窗口来张望,我便飞快地躲进屋里去了。这样的次数多了,邻居跑到我家来向母亲告状,我就再也不敢了。
那么,就打自家屋顶的吧,更不行。麻雀站在屋脊上,被屋檐挡住了视线,只有躲在院子大门的门廊底下瞄准(院子大门内有个2米深,4米宽的门廊)。可那样一来,距离太远,更打不着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打低了的话,小石子直接就打到前面半个屋顶的瓦上。打高了,又飞过屋脊落到后面半个屋顶的瓦上。即使打着了,麻雀只会掉在前后的屋顶上,捡不到。
看来,院落里是不能打麻雀了,只好到街上去打站在电线上的麻雀。麻雀们很机警,你站在电线下,它们还暂时不飞走,只要你一举弹弓,不等你瞄准,它们就飞了。只好,不瞄准,举枪就射。可咱又不是杨子荣,哪有那种不瞄准就能打中目标的本事。
身上装满的两大口袋小石子,没过多久就打光了。小石子要求大小合适,又比较圆溜,不容易捡得到。一般是找个专门时间,到袁河边的砂卵石滩去,一次捡它几斤回来,用个两三天再去捡。总这样,觉得挺麻烦。动了一番脑筋后,决定揉捏黄泥巴做泥弹丸晒干。这样一来,“弹药”问题解决了。就是举枪就射,也不怕浪费“子弹”了。
为了提高准确性,就用泥丸在自家院子墙上练起功夫来。在对面墙上画上几个圆圈,站在院子这头,向圆圈作快速射击。久而久之,果然功夫“大有长进”,实战当中,不时也能撞上几只。
记得有一次,站在院子门口向街对面另一家人家的大园子望过去。在园内的一棵高大挺拔的棕树顶上,发现一只八哥栖在繁密的棕树叶中。估摸了一下距离和高度,在十五六米开外,高约七八米。凭感觉调整射击的倾角和拉力。右手在前,控制大概方向,左手捏着弹丸,在胸前拉紧橡皮条,并进行方向和拉力的调整。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然后左手一松,弹丸流星般飞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看不见弹丸击中八哥,但只见八哥紧接着从棕树上掉下去了。连忙跑进邻居家的前院,从前院右边的那个小侧门进到园子内。在那棵棕树底下发现了正在地上扑腾的八哥。捡起来一查看,刚才那一枪真是太神了!不偏不倚,弹丸击中了八哥的左眼。打那以后,我经常吹嘘自己功夫如何了得,怎么怎么一枪就打中了二十多米远的树上一只八哥的眼睛。其实,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次不过是瞎碰上而已。
打电线上的麻雀是明火执仗地干,难以奏效,于是转而去打树上的鸟。树上不光有麻雀,还有乌鸦、八哥、白头翁等。要是在野外,树上的鸟种类就更多了,除了乌鸦、八哥、白头翁外,还有喜鹊、黄鹂、斑鸠以及许多其它不知名的鸟儿。那些鸟个头比较大,射手的隐蔽性好,容易射中目标,尤其是在晚上附近有灯光的树下。
那时城区内的树木,大都是各家各户在门前随意栽上一些野生树,并没有统一的绿化树种。最常见的是苍蝇树、苦楝树、枫香树和樟树等,还有梧桐子树。枫香树和樟树是大家所熟知的,下面主要简单介绍一下苍蝇树、苦楝树、梧桐树。另外,既然说到打鸟,还不得不在下面提一下无患子树。
苍蝇树——学名:枫杨。属胡桃科,为高大速生落叶乔木。根深叶茂,树高可达30米、胸径达1米以上。果序下垂,坚果具翅,呈元宝状。又叫元宝树。又像一串苍蝇,所以又叫苍蝇树。幼年时常把果序挂在两只耳朵上作装饰物玩,又叫它耳环树。
苦楝树——别名:苦苓、苦苓仔、楝树、金铃子、翠树。是常见的一种速生落叶小乔木,一般高10米或更高。
我家门前就有一棵高七八米的苦楝树,笔直的树干约有大碗口粗,光滑的树皮,疏散的树叶,显得非常秀美。春天一串串浅紫色的小花开得满树都是。若是一片苦楝树林,那花开得真像一片花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味。夏天结出一串串如同青枣一样诱人的果子,就是有毒不能吃。果柄很结实,果子很难自己掉下来,得像打枣一样拿竹竿打下来,要是不打,到了冬天,树叶全部落光,由青转黄的果子还是成丛成串地挂在树上,引来许多鸟儿啄食,成为一道特别的景致。
苦楝树下有许多儿时的回忆,夏日蝉鸣喧腾的季节,孩子们举着长长的竹竿,粘捉苦楝树上的蝉儿。结实累累的夏秋季节,一颗颗圆圆绿绿、逐渐浅黄的果实是弹弓打鸟的优良子弹。或者检一口袋苦楝子藏着,乘人不备拿它砸人,被偷袭的人就骂起来。或用苦楝子互相砸,叫“打苦楝子仗”,砸到脑袋也有点疼,但不会伤到哪里去,因此,仗打得非常激烈、痛快、有趣。
梧桐子树——学名:青桐,别名梧桐、青皮梧桐,英文名称Phoenix Tree。是一种不生虫子的落叶乔木,树干光滑、笔直,树皮青绿色。梧桐子树很高贵,我国神话传说中,凤凰长居其上。所谓家有梧桐树,可以招来金凤凰。
梧桐子树结出来的果实酷似一只只青色的小船,每只船舷上有几只青色的小豆豆,几十只小船成为一串挂在树梢,等到小船变成金黄,梧桐子就熟了,拿竹竿敲下来,把小豆豆剥离小船,晒干。晒干的梧桐子外皮粗糙颜色金黄,在铁锅里像炒瓜子一样反复翻炒成熟,就可以吃了,就像嗑瓜子一样,磕开了外皮吃,很香,是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小食。
无患子树——学名:Sapindus 别名:黄金树,菩提子,洗手果,苦患树,木患子,油患子,肥珠子,肥皂果树,假龙眼、鬼见愁等。属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无患子属。与荔枝跟龙眼同属无患子科。
相传以无患子树的木材制成的木棒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而拉丁学名Sapindus是soap indicus的缩写,意思是“印度的肥皂”,因为它那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用于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洁剂之一。
无患子树的故事:相传漳州有一位老妇女,常年吃斋念佛,每天烧香跪拜菩萨,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有一年春天,漳州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当大水冲倒这位老妇女门口时,突然从天上掉下一粒无患子(又称:菩提子),落地生根开花,大水便绕道而走。别人的家被大水冲了,老妇女的家平安无事。从此,家家都在自家门口前种一棵无患子树,用来消灾驱难,保佑平安。多年下来流传一首儿歌:无患子,种门前,佛造光,家宅安,子孙后代无患难,菩萨保佑万万年。
无患子树干通直,枝叶广展,绿荫稠密。到了冬季,满树叶色金黄,故又名黄金树。可算是彩叶树种之一。到了10月,果实累累,橙黄美观。是绿化的优良观叶、观果树种。
无患子树的果实,通过人工晒制、剥皮,而后得到的纯果皮。可以直接用来提取其有效成份--皂苷,制造天然无公害洗洁用品。根、果作为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果核用于制作天然工艺品及佛教念珠。
无患子树的果核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光滑如佛珠、又坚硬无比,更是弹弓打鸟的最佳子弹。
&&& 小时候,外婆家的村口有一棵上百年的高大无患子树,到了冬天,落得满地都是。每次去外婆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捡无患子,拿回家玩耍和留着打鸟用。另外,火车站上还有一片无患子树林,也经常去那里捡无患子。
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鸟儿们大多在树上过夜。傍晚时分,鸟儿们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尤其是麻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十分喧闹。随着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亮起来了,鸟儿们的活动逐渐减少,叫声也逐渐稀落。这时,我们这条街上的孩子们便蹑手蹑脚地来到街道两边那些较矮小的树下,全身掩没在瞳瞳的树影中。一个个把头抬得竖直向上,借着路灯下昏黄的灯光,透过一层层婆娑的枝叶,不停地转着圈搜索树上的鸟儿。直到脖子酸痛,才低头休息一会。
忽然我隐约看见一只鸟的黑影,伏在一棵苍蝇树中间的一根小枝条上,露出大半个身子,看上去像只八哥。于是扬起弹弓,仔细地瞄准后,不慌不忙地将一颗弹丸射向黑影。只听“噗”的一声,黑影从枝条跌落下来,又碰到树干上一根大枝条,最后落到树下。捡起来一看,果然是只八哥。弹丸击中了右腹,渗透出来的血浸湿了腹下的绒毛。弹丸射出时橡皮条的声响和八哥中弹的声响,引起一阵细微的悉索声,看来还有鸟儿在上面。终于在离树顶不远的地方,又发现一只,微风吹得树叶闪烁不定,看得不很真切。重新装上一颗弹丸,瞄了半天才射出去。“嗖”地一声,弹丸穿过层层枝叶,擦着鸟影飞出树顶,发出一阵扑扑簌簌的较大声响。随着一声凄厉的叫声,那只八哥飞出树冠,又惊起好几只其它的鸟。
就这样,一帮孩子一直打到深夜十一点多钟才收手,每人打个三五七八只不等的麻雀或八哥。
在校园内是不允许带打鸟的弹弓的,怕打到人出危险。孩子们都是先藏在书包里,然后在放学的路上,一边回家一边打。即使是铁丝扭的橡皮筋弹弓枪,互相打打纸折的子弹玩,也是不允许的。主要是怕孩子贪玩影响学习,当然也怕万一打到眼睛怎么办?老师经常会缴到几把弹弓枪,被缴枪的孩子则要伤心好几天。
白天到野外去打鸟是不常见的,主要是去掏鸟窝,当然,弹弓还是会随身带的。
记得在《钓蛙》和《抓鱼》中提到过的两处地方,也曾经是经常野外掏喜鹊、八哥、斑鸠等鸟窝的地方。
一处是曾经钓到过一只九两重大泥蛙的地方。那地方离城外有三四里路远,有户独居在小山岗下的本生产队村民。村民屋后的那个小山岗叫鄢家山,林木繁盛,环境幽静。山岗上密密层层地生长着高大的苦槠树、橡子树、椴树等。尤其是那些苦槠树、橡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把巨伞似的,成为各种知名、不知名鸟儿的一片天堂。
这次“鬼节”前回家那两天,还特地去那里看了一回,仍然是唧唧啾啾,一片鸟鸣。听上去遥远却近在咫尺的鹧鸪声,“咕咕——!咕咕——!”一短一长地飘忽不定。等你走过去,就在你前面那棵树冠深处,冷不防扑愣愣飞出几只鹧鸪来,把我吓了一跳。
&&& 儿时的记忆中,不知多少次在那些树上掏到斑鸠蛋、八哥蛋,抓到刚长了几根粗毛的小斑鸠、小八哥。
掩映在鄢家山脚密林深处的农家
鄢家山对面隔一个田垄,是另一个叫凤凰山的山岗,山岗上则是一片百年油茶树林。山岗靠田垄的地方,有一个打谷场。打谷场周围有几株特别高大的板栗树、橡子树。板栗树非常脆,没有韧性,加上树龄久远,喜鹊窝又都筑在树顶上,掏起来特别地危险。有几次掏喜鹊窝,就是在那些板栗树上掏的。我当时是没有胆量爬到十几米高的板栗树顶上去掏喜鹊窝的,都是我们这伙孩子的头领爬上去掏的。
记得那是深秋的时候,板栗树的叶子落得差不多了,只有稀稀拉拉的几片黄叶挂在树枝上,被秋风吹得“哗啦”作响。
那天,我们几个孩子跟随打谷的大人们到了那里。看见两株高大的板栗树上,都有喜鹊窝在树顶上。于是,选择了一个筑在树冠稍中心的喜鹊窝。只见头领身手敏捷地爬到树上去,一边抬头观察,选择攀援的枝径,一边手脚并用,稳打稳扎地一步步接近鹊窝。几次踩断脚下的枝干,发出清脆的劈啪声,把大伙惊出几身冷汗。好在两只手总有一只手抓住上面一根较粗树枝的基部,那是树枝受力的地方。绝对不可以两手都抓在不受力的地方,或两脚都踩在未经过试踩是受力的枝干上。终于爬到了喜鹊窝处,伸手一掏,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几根枯草、几片枯叶。气得将喜鹊窝掀了下来,算是捡了几十斤柴火回家。
另一处则是水塘戽水抓鱼的那个叫枫树下的村落。村落前的公路边上有一棵恐怕有20多米高的枫香树,直立挺拔,树冠不大。
记得那是春季插秧后不久,到那里田垄的水沟里去抓鱼时路过大枫香树。抬头看见大枫香树顶上有个喜鹊窝,临时决定上去掏。大枫香树底下的主干又粗又高,没有抓手。三四个孩子迭起人墙,将头领送上一段树干后,大伙就仰头看着头领。只见头领双手抱住树干,又两腿夹紧树干,手腿交替往上攀,毫不容易攀到有枝丫的部位。春季的枫香树枝干比较柔韧,比起那干枯的大板栗树来,要安全得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枫香树的枝干也算不上很柔韧,最柔韧的是油茶树的枝干,其次是柑橘树的枝干。头领一会掩没在密密的树叶中,一会又从树叶中冒出身子来。然后又像猿猴一样围着树干左转右转地盘旋而上。就这样爬了十几分钟才接近了喜鹊窝。大伙一看,头领就像在云端一样,树顶上立足处的树干在风中东摇西晃,怪吓人的。这时,正在窝里孵蛋的喜鹊呼啦一下飞出了窝,在树顶上盘旋,“喳喳!喳喳!”的叫声充满了杀气。稳住一下身体和情绪之后,头领继续上攀几步,把一只手伸进了喜鹊窝。见他从喜鹊窝里掏了几次,将几个鸟蛋放进了口袋里,然后开始往下爬。大伙稍微松了一口气。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爬树也是一样。小心翼翼地下到离地一丈多高的粗大主干处时,头领双手加双腿合住树干,刺溜刺溜地往下滑落,最后终于带着6枚喜鹊蛋安全落地了。蓝绿色的蛋摸上去就像蓝宝石一样光滑。大小像斑鸠或鸽子下的蛋,还像小母鸡下的蛋。
除了在野外的高大板栗树和枫香树上掏喜鹊窝,城内也有几处地方有参天大树。
如荣誉军人疗养院的北南两处大院内,几人合抱粗的苍蝇树不下几十棵,棵棵高耸入云,每棵树占地一亩多,树顶上往往有五六个喜鹊窝,但是高险得无人能及。两处院内风景优美,也是经常去游玩的地方。
再就是临江医院的大院内,也就是那次大雷雨时捡麻雀的地方。院子的走道两边各有四五棵和荣疗院内一样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在梧桐树的巨大枝条顶端,也有许多喜鹊窝。那些喜鹊窝看上去似乎能够触及得到。院内建筑是一派欧式风格,回廊式尖顶小屋,高低错落的屋顶,拱形的门窗,显得精巧别致,从城外就可以看到,是当时临江镇的一道风景。院内还栽有花木,如菊花、兰花盆景,大茶花、铁树、棕榈树、野麦冬、韭莲(葱兰)、石蒜等,环境整洁清幽。当时的我,从没有在其它地方见到过如此优雅的庭院。原来解放前这里不知是美国人还是法国人建的一所慈善医院。那些高大的法国梧桐就是医院建立时栽的。
我家斜对面还有一个天主教堂,也是外国人建的,由外国牧师带着几个本地教徒传教。好像在文革前一直都有信徒坚持做礼拜。教堂内也栽有一些花木。这两处地方是我最喜欢去玩的地方。比如捉迷藏、用弹弓打鸟等,或者是去纳凉,观赏花草树木。每年春季,大茶花树上花开如云似锦,就天天跑去摘花。将肥厚的大茶花撕开柄部,黏在鼻梁上扮作公鸡,然后和几个孩子互相玩斗公鸡。
&&& 慈善医院内的法国大梧桐,有几棵的树干很低,离地就一米多点。从低矮粗大得像磨盘一样的树干上伸出三五条角度非常平的枝干,每根枝干基部直径都在一两尺。从主干爬到枝干上,然后骑跨在枝干上往上爬。爬过四五米才见枝干开始陡然向上生长,直插云霄,枝干的分叉不再粗壮,而是逐渐细小,向四面八方伸展。使得整棵树成了一把擎天大伞,罩住下面一亩多地的面积。我们几个孩子经常骑跨在那粗大平缓的枝干上玩骑马,有时干脆翻过身子躺跨在枝干上睡觉。
玩的时间长了,胆子也大了,爬那棵法国大梧桐,熟练地如同家常便饭。于是,有一天就想沿着粗大的枝干进一步往上爬,去掏那高处枝头间的喜鹊窝。我从平缓的那一段骑到开始逐渐大角度往上的地方,再四肢抱紧枝干,一路攀着茶碗粗的侧枝往上。爬上去的垂直高度到七八米的枝干处,就再也不敢继续往斜上爬了。因为枝干上虽然侧枝不少,但竖直向上的很少,旁边的大枝干相隔好几米,并且越来越隔得远。往上爬下去,就像爬在一根坡度非常陡峭的独木桥上,随时都会从两侧掉下去。于是,慢慢地退下来,掏这根枝干顶端的喜鹊窝的尝试宣告失败。
说完掏喜鹊窝的事,又想起了在野外岗地里抓野雉的事,也是非常有趣的。
记得在火车站西面的扬旗信号灯外,有一个铁路道口,道口处有一岗亭,我们叫岗棚。过铁路道口后,紧挨铁路线西侧是一个叫肥槠山的山岗。我家在山岗靠岗棚附近有一块较大的自留地。这块自留地里一般种的是麦子,还在麦子的行间套种上豌豆。每年夏初麦子还在灌浆的时候,豌豆荚就已经饱满得可以摘吃了。那时我还没到上学的年龄。
有一天清晨,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去摘豌豆。兄弟俩发现那片野地里非常好玩。没摘几个豌豆,我俩就跑到周围的麦地里玩去了。除了我家的麦地外,四周全是麦地,只不过是生产队的麦地。那青绿的麦穗齐整整的煞是好看。晨风吹来,麦浪起伏。麦子快要高出我俩的头。站在麦子中间的我们,随着麦浪的起伏时隐时现。我顿时冒出了在麦地里捉迷藏的念头。
&两人分开站在一块大麦地的两头,远远地喊一声:“开始了!”就都躲进了麦巷里面。麦子是条播,行距有一尺多宽,可以钻得进一个小孩。麦子长得很茂密,躲进自己这条麦巷里看不到附近麦巷的情况。游戏是互相抓捕,比如说,要是我先发现弟弟,而弟弟没有发现我,我出其不意抓住了弟弟,就算我赢了。如果一下没抓到,或是两人都同时发现了对方,则要重新躲藏。因此,我俩都把身子趴在麦巷里,慢慢地往麦地深处去,尽量不发出声响。一边爬,一边竖起耳朵听两边麦巷里的动静。等爬到麦巷的尽头,探出头左右张望,没有见到弟弟,就转身钻进了另一条麦巷。就这样钻了半天,衣服被露水打得很湿了,两人都还没发现对方,不知弟弟钻到哪里去了。我只好站起来喊:“我在这里,快来抓啊!”听到喊声,弟弟也站出来,原来他就在离我几米远的麦巷里。“不玩了,我们在里面睡一觉怎么样?”“太好了!”于是,踩倒一小片麦子,做了一个麦地铺,两人就在上面睡,那感觉就像平原游击队里面的八路军武工队躲进青纱帐,让鬼子找不着一样。
&发现麦地里除了好玩捉迷藏外,还发现了另外的秘密,那就是麦地里长着许多野豌豆和半夏。半夏的地下茎块可以挖来晒干后卖给中药店,野豌豆的饱满豆荚可以做含在嘴里吹的哨子,我们管它叫“老鼠叫子”。这几项秘密的发现,足可以让我俩在伙伴们面前自豪很长一段时间。
&这时,我家麦地那边,传来母亲的呼唤。于是,我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心爱的麦地。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把秘密告诉了街上的几个小伙伴,约定那一天大伙偷偷地跑到那片麦地里去玩耍。结果就引出了一段岗地抓野雉(野鸡、山鸡)的故事。
约定日子的那天上午,四个小伙伴兴冲冲地来到那片麦地,第一件事就是摘野豌豆的豆荚做成哨子吹,每人都摘了满满一口袋。
用野豌豆的豆荚做哨子的方法很简单。挑一个长得比较饱满的豆荚,小心地剥开,去掉里面的籽。再将空豆荚里面用指甲刮刮干净,刮得时候,注意不要把豆荚的两瓣弄得撕裂开来。然后掐掉豆荚靠尾部的一段,就可以放到嘴上吹了。还可以将哨子含在口中,用门齿顶着,微张开口,由里往外吹气,哨子也能吹响。而且这种方法既隐蔽、又方便。说话时,不用将哨子取出来,只须用舌头将哨子挪开一点就可以。哨子音调的高低主要由哨子的粗细和长短决定。哨子越粗、越长,音调就越低,反之就越高。此外,哨子的音调与所选豆荚的饱满程度也有关系。豆荚越饱满,音调越高,反之就越低。当然,音调的高低差别不会太大。因为豆荚的粗细基本上没什么差别,而粗细是影响音调最主要的、决定的因素。
如果要做一个音量又大,音调又低沉的哨子,则可以用家里种的豌豆荚代替野豌豆荚,制作方法相同,只是吹起来费劲多了。
还有另一种做哨子的方法就是用麦秆做,新鲜未成熟麦子的麦秆或成熟收割晒干的麦秆都行,最好是前者。剪一段长短合适的麦秆,将要吹的一头使劲压扁就可以吹了。其它空心而又柔软的植物茎杆都可以照此方法做哨子,比如“革命草”或空心菜的茎杆,甚至塑料软吸管。对于塑料软吸管,方法稍有改动。将一头压扁之后,将压扁的两侧用小剪刀往扁形管口方向剪掉一点,使成梯形。
假如小山竹的竹管也是柔软可压扁的,上述方法同样适用,只可惜不能压扁。变通的办法有两个:一、在竹管开口平整的一端绑上一条与竹管口径相同宽的薄薄一条胶皮条。吹的时候,胶皮条会震动发声。二、将竹管一端的开口削成锲形,在锲口的下端竹管壁体上,用刀切入一条缝隙,将一小片竹叶插入缝隙,最后,将竹叶修剪成竹管锲口的形状。吹的时候,竹叶会贴住锲口、振动发声。
&&& 所有这些种类的土哨子,除竹管(我们这里没有芦苇)之外,该算野豌豆荚做的哨子音色最好,声音清脆嘹亮,而且耐用。只要保持哨荚不因干燥而卷曲变形就可以。
野豌豆是豌豆的先祖,李时珍认为“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
野豌豆,又名大巢菜、小巢菜、野绿豆、救荒野豌豆、苕子、草藤、鸟喙豆等。全世界同属野豌豆约有200多种,我国境内约有50种左右。野豌豆的茎、叶可作饲料,或作绿肥。嫩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遇到荒年时,种子可充饥。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救荒本草”里,就写到野豌豆,并绘有全草图。书上写:野豌豆“救饥:采角煮食,或收取豆煮食,或磨面制造食用,与家豆同。”
野豌豆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喜生于荒野、路边、草坡或田地上,而最喜欢长在麦田中。依靠它的卷须,一圈又一圈地缠绕在麦秆上,攀高可达1米以上。无攀援物可攀时,则匍匐生长。羽状复叶密集,腋生紫红色蝶形小花,有如小豌豆花一般。窄叶野豌豆常为两朵花并开(如图),其它品种,有的为成串的总状花序。窄叶野豌豆荚果长约5-6cm米,宽约5-6mm(如图),内有7-10颗青绿色的种子,有如小绿豆一般。
五、六月,是麦子的好日子,也是野豌豆的好日子。麦子成熟,野豌豆也跟着成熟。
野豌豆还是一种中草药,具有发汗除湿、活血止痛等功效。如鸟喙豆(四季野豌豆)可用于治疔疮、痈疽、发背、痔疮、明目、头晕耳鸣。救荒野豌豆则可用于补肾调经,祛痰止咳。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月经不调,咳嗽痰多;外用治疔疮。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薇”,指的就是野豌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样的句式在《小雅·采薇》中反复用到。可见野豌豆苗是古代先人的菜蔬,而且是普遍食用的。《史记》里说,伯夷“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而据《三秦记》称,伯夷叔齐只吃这野豌豆,不食其他五谷,“三年颜色不异”,故后世将隐居喻之为“采薇”。
.四个小伙伴的野豌豆荚都摘得差不多了,每人又都精心做了好几个哨子,并排含在口里,吹得“呜哩哇啦”乱响,静静的山野顿时热闹开了。四人分成两组,我和弟弟分开到两个组,按照上次的规则开始玩起“麦地抓特务”的游戏,游戏名称是临时想出来的。到底谁是特务?成者英雄败者寇!看谁先抓住对方。人多了,范围自然要扩大,只要不出周围这七八块大麦地就行。规则讲清楚了,大伙飞快地分散,各自选了一条麦巷,隐入了麦海中。只听哨声不时地从麦田深处飘出,却总不见“特务”的行踪。玩着玩着,我跟他们开起了玩笑,躲在一块麦地中间干我的私事——挖半夏的块茎,先让他们玩去吧!我这还是跟别人学来的。有一次晚上捉迷藏,谁也没料到我会躲在一棵高高的树上。我见好半天没人来抓,还以为他们抓不到我,正洋洋自得呢。直到咬牙都挺不住了,只好爬下树来。你猜怎么回事了?那些人早就回家睡觉了!我气得第二天找他们算账,说再也不跟他们玩捉迷藏了。其实不过是一时气话而已,下次照样玩得起劲。开玩笑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半夏的块茎那是可以卖钱的!比抓鱼去卖还合算。因为挖半夏有季节性,还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半夏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当时就要卖到一块多钱一斤!现在(2010年6月)人工种植的半夏都要卖到上百元一公斤。挖半夏归挖半夏,游戏还是要应付的,自然是一边挖,一边要观察动静,以免被抓。最后游戏结果出来了,不分胜负。我方抓了一个,而我到底还是不能一心二用,最后被对方抓了。其他人见我挖了一大堆半夏,大叫受骗上当。于是,大伙一块挖起半夏来,山野里一时静悄悄的。
那时野雉特别多,每个小山岗都可见到野雉在麦地里、坟堆间、矮灌木丛间窜来窜去。就在大伙静静地挖半夏的时候,飞来了好几只野雉,大伙一点都没注意到。眼看快到中午了,大伙从地头钻出麦巷,出来的地方正好面对岗岭的荒野草地。大伙一眼就看到,约10多米远处,有三四只野雉,在几个起伏不大的小岗包的荒草间溜来溜去。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野雉,而且离得又这么近。开始时,大伙只想靠近一点去看个仔细。几只野雉见我们几个越靠越近,开始奔走起来,发出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地尖叫声。见那野雉比家鸡跑得快多了,我们也一路小跑地撵上去。追到离野雉不到五六米距离的时候,野雉们才“卟啦”一声飞起两三米高。然后贴着荒草地绕向左面低飞出二三十米远后,又散落下来各自奔走,大伙便分头去追赶。等追到近前,野雉们又绕向麦地低飞了一段短距离后,就散落在离麦地不远的地方,看上去好像飞不动了的样子。于是大伙紧追不舍,看看能不能抓住几只。前面就是那一片麦地,接着追下去,野雉们便溜进麦地里面看不见了。大伙看准野雉们钻进麦地的地方,飞快地跑进麦地去。麦子又密又深,总是绊脚。眼看着野雉在麦巷里飞快地奔走,却怎么也撵不上。于是,就派出两人迅速绕到麦地的前面去堵截。心想前后围堵,野雉总跑不掉。可是,人在麦地里面飞快地趟,“刷拉刷拉”扫动麦子的响声,早就把野雉们惊到一边去了。最后,终因人手不够,折腾了半天,连根漂亮的羽毛都没有拔到。
说来也奇怪,既然野雉是杂食性鸟类,以谷物,草籽、浆果、油菜花、麦苗以及昆虫等物为食,但在我的印象中,野雉不是出现在山岗的树林、灌木丛中,就是出现在小岗包周围、或是麦地里,还没有在稻田里见到过野雉的。有一个佐证就是,随着水利灌溉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旱地改为水田,我们这里的麦子越种越少,以至现在基本不种了。5、6月份是麦子的成熟期,此时也正是野雉的繁殖期。随着麦子越种越少,野雉也越来越难以见到了。野雉为什么那样地依赖麦子呢?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你看网上那么多文章都谈到野雉在稻田里觅食稻谷。
稻田里虽然看不到野雉的活动,却经常能看到禾鸡在稻田里就地取材、用几棵稻秧弯折起来构筑的窝,被弯折的那些稻秧就再不能扬花抽穗了。每个窝里几乎都可以捡到白色的禾鸡蛋,好像比鸽子蛋大多了,跟刚开始下蛋的小母鸡蛋差不多,比鸡蛋更好吃。有一次跟父母一起下田割稻子时,还在稻田里捉到一窝七八只刚出壳没几天的雏禾鸡,跟出壳没几天的家鸡一模一样,浓黑色的绒毛和脚趾丫,体型和叫声也和雏家鸡一模一样,只是不能像雏家鸡那样关在家喂养,因为它怎么也不肯吃食,只是一个劲地“叽啾!叽啾!”叫,最后全饿死了,可能是一定要在母禾鸡的带领下,才会自己找稻谷吃吧。
这么多年来,我再也没有见到过禾鸡了,还以为它们快频临灭绝了。不想,偶然在网上看到2009年的一则关于非法大肆猎捕禾鸡等鸟类的新闻。欣慰禾鸡还在大量生存的同时,又为它们将来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担忧。
新闻说:每年10月,是各种鸟类繁殖的高峰期。近日,在泰和县马市镇、苏溪镇等地有些村民在部分贵州籍人员的教唆下,利用丝网罩住录音机,播放鸟类发情的叫声,吸引“禾鸡”鸟投入丝网,进行非法猎捕,并将猎捕的“禾鸡”鸟以每只10元的价格销售,牟取暴利。2009年10月22日,记者从泰和县森林公安局了解到,该局日前查处了两起非法猎捕、收购鸟类案件。2009年10月15日下午,办案民警将缴获作案工具进行了销毁,将没收的312只“禾鸡”鸟全部放归大自然。
&&& 下面提供几幅鸟照片供欣赏。本想找几张禾鸡照片贴上,搜遍网页都没有,百度词条中竟然也没有“禾鸡”,更谈不上“禾鸡”照片了。原来“禾鸡”并非正名,有人说“禾鸡”似应属于鹌鹑类。可我还是有点不信。印象中的“禾鸡”应该比平常所见的鹌鹑大得多,下的蛋也更大。还是网友帮忙说禾鸡大概就是秧鸡,果然秧鸡比起野鹌鹑来更像禾鸡了。家乡的斑鸠以珠颈斑鸠为多见。
儿时关于鸟的记忆,主要的事情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余下的则是一些零星的记忆。
比如看到一只啄木鸟,身体紧贴在一棵柑橘树或者桃树的树干上,用坚硬的嘴在树干上“笃笃笃”地打洞,然后用长钩子一样的舌头,将天牛的幼虫钩出来吃。
比如观察一只黄鹂或一只别的什么不知名小鸟,在一棵苦楝树或苍蝇树的枝条上跳跳停停。忽然见那鸟儿叼起一小块干树皮飞走了,实际上是叼走了一只黄斑椿象,俗称“臭屁虫”。
走在乡野的路上,忽然从水塘或溪沟岸下飞出一只小巧美丽的翠鸟。停下脚步低头往岸下查看,想知道刚才那只鸟在下面干什么。结果发现水岸处的一丛高草或垂柳枝上,吊着一个小碗状的精致小鸟窝,轻盈地随风摇曳。
每次走进茅厕时,经常会看到一只黑白羽毛的小鸟飞出茅厕,长长的尾巴一翘一翘的。有一次却发现它掉进了粪坑里,身上爬满了蝇蛆,正在挣扎。我赶忙跑回家用一根大点的树枝,把它挑起来,让它抓住了树枝。然后将它提出坑外,再用水冲洗干净,放到太阳底下晒干羽毛后飞走了。
黄昏时分,一群一群的八哥,还有许多其它的小鸟,从四面八方飞进了一片竹林或樟树林,顿时林内响起一片噪声。
深更半夜,从隔壁荣疗院的那片黑蜮蜮的大树林里,传来猫头鹰鬼魅般的怪笑声,吓得钻进被窝深处不敢吱声。
清明时节,匆匆而过的“布谷!布谷!”声,是布谷鸟在不辞辛苦地用它那特有的嗓音呼唤春天,告诉人们该播种了。
春暖花开,一对鸳鸯正在幽静的荷塘花叶下谈情说爱,几只水凫子也飞过来凑热闹,嬉戏满塘春色。
清澈的袁河水面上,停着一叶小船,船上站着一排鱼鹰(鸬鹚),渔主人一声吆喝,鱼鹰们便跳入水中追逐鱼儿。只片刻功夫,每只鱼鹰嘴里都叼着一条大鲹鱼,来到船边向主人邀功。渔主人将鱼鹰捞上船来,逐个取下鱼鹰嘴里的鲹鱼,丢进船舱……。
春耕季节,几只白鹭步步紧跟在牛和犁的左右,寻找从泥土中翻出来的蚯蚓吃,胆子大得很。春插过后,远处绿色的稻田中,点点白鹭在觅食稻田中的小鱼。时不时地展开弧线优美的翅膀,轻盈地飞落到另一处稻田。
夏日炎炎,忽然听到一只知了发出一阵“唧唧唧唧唧唧”的哀鸣,就知道知了是被一只鸟给捉住了。或是被一只大螳螂给砍了两刀,带着伤痛逃飞了。
深秋季节,高爽的蓝天下,一行行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队形,闪动着往南飞,留下一路远去的雁叫声。
秋冬的枯树上,几只鸦雀在寒风中呱噪,更增添几分萧杀气氛。晴朗的雪天,一大群鸟懒洋洋地栖在泡桐树上晒太阳。
冬天的院落里,一家人正在晒太阳,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头顶的高空盘旋。突然老鹰箭一般地俯冲下来,叼走了院子外我家的一只鸡。听到院子外一阵鸡飞狗叫声,出去一看。对面邻居家说看见一只老鹰叼了鸡飞上天了。抬头一看,由于被叼走的鸡太沉,老鹰还在空中与鸡搏斗,没飞多远呢。最后,鸡到底还是被老鹰叼走了。自从这次以后,每天都有老鹰在天上盘旋,窥视地上的鸡。我们不敢把鸡放出去,就关在院子里。大胆的老鹰竟然一头扎到院子中来,叼住了一只鸡。那鸡借着主人在身边,也大胆地扑楞翅膀跟老鹰斗起来。家里人一齐上前扑打老鹰,老鹰不得不放弃就要到嘴的美味,飞上天去了。
接下来便是关于兽的事。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兽”是四肢无严格分工,通体生毛的哺乳动物的总称。我想,应该加上这样一句:被长期驯化的家畜等动物除外,如马牛羊、猪狗、驯鹿、驯象等。
我的家乡处在两条河流之间低矮丘陵地的末端,东面是袁河、西面是萧江,南面是大片丘陵,北面是平原。这样的地形不适合虎豹等猛兽生息,常见的是獐子、麂子、狗獾、野猪、野兔、狸猫、黄鼠狼、犲狗等动物,尤其是在南面森林比较茂密的丘陵地带,我们这些城镇近郊长大的农村孩子把那些地方叫乡下。城镇近郊的野兽很少,我所接触到的大概只有狗獾、野兔、狸猫、黄鼠狼这几种。
很小的时候听母亲说起过,解放前城郊外是大片的灌木丛以及芭茅等荒草,经常有犲狗出没。小孩子不知是犲狗,以为是家狗,结果被犲狗吃了。所以开始的时候,还不放心我到城外去玩。后来多年不见犲狗的踪迹,才逐渐淡忘了犲狗的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一年从袁河对面几十里外远远可以望见的阁山上窜下来一只豹子,据说窜到了临江附近。于是,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纷纷,谈豹色变,全城上下顿时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记得那段时间,我天天晚上梦到老虎进城了,在街上乱跑,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豹子下山的事传开后,县里急忙调动地方部队和民兵,还有派出所的人,带着机关枪、冲锋枪、步枪去围剿。大约经过一个星期,那只豹子被冲锋枪扫毙,有人看见豹子约有七八十斤重。
在城镇近郊外的山岗上,我只是偶尔见到过野兔,而狗獾则经常见到。我们那里管狗獾叫“máo狗”,到底是“毛狗”还是“猫狗”,我也不清楚,反正读音是这样。也有叫“guàn tóu zī”的,定是错将“獾”字念成“罐”字。我们几个孩子经常到山岗上去砍柴、割茅草,几次见到狗獾从坟地里一些年久的墓洞里钻出来。狗獾除了藏在墓洞中外,也在坡地的高堪下打洞穴藏身。听人说狗獾喜欢吃坟墓里的死尸,所以对人们狗獾的印象很不好,只要看见了就一齐去追打。一旦发现了狗獾的洞穴,就用烟去熏出来,然后加以围捕,要把这种挖人祖坟的缺德野兽赶尽杀绝。
有一年的秋天,有一次,我们几个孩子在山岗上挖小灌木的根兜,准备挑回家做柴火,就发现了一只狗獾洞。大伙就派两人看住洞口,其他的马上去搜集干茅草。然后将一大推干茅草塞进洞里,点着烟火来熏。果然那狗獾就从洞里窜出来了。七八个孩子拼命地围追堵截,“打毛狗!打毛狗!”的叫喊声响彻山岗。最后那只狗獾累得跑不动,被我们捉住了。那是只小狗獾,比猫大不了多少。看那狗獾阴沉沉的眼神,一副丧门星似的相貌,大伙立即将它死命往地上一摔,然后你一锄头,我一锄头地往狗獾身上砸,还死命地砸那个小脑袋。那脑袋好像比其它动物更硬,砸了好几锄头才砸碎了,真是惨不忍睹。
至于黄鼠狼和狸猫,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狐狸”,而狸猫又叫“花面狐狸”。如果是在田野里看到它们,一般无人过问,因它们是捕捉田鼠的能手,农民的好帮手。可要是在家里发现了它们,那是一定要捕捉的。因为它们经常入户偷鸡吃。
记得小时候,白天都经常见“狐狸”在屋顶或墙头上窜上窜下,有时还突然穿过堂屋。晚上要是鸡笼的门关得很牢,深更半夜“狐狸”来了,围着鸡笼又是转,又是抓。鸡笼里的鸡被吓得“咯咯咯咯!”地乱叫,“砰砰砰砰”地在笼里乱扑腾。这时候,家里人就会赶快起床去看,“狐狸”便逃走了。农忙时节,大人们经常在地里忙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家,父母嘱咐我天一黑就赶紧把鸡赶进笼去,一定要关好鸡笼门,插上插销。可我有时贪玩忘记了这事,鸡到天黑了,自己一只一只进了笼。要是天太热,有的鸡怕热,就不肯进笼,躲在一个角落里过夜。这时父母就会去复查一下鸡笼门,甚至还要伸手进到笼里去摸一摸鸡的数量。但有时候,大家都忘了这事,给“狐狸”抓到机会了。
深更半夜一家人睡得正香,忽然听到鸡笼里的鸡发出“嘎啊——!”“嘎啊——!”的哀鸣声,简直听得人心惊胆颤。起来一看,鸡笼里一片血迹,鸡笼外散落一路鸡毛,一只鸡被“狐狸”偷走了!第二天,赶紧到二叔家去,把那个打“狐狸”的笼子借得来,笼子外形有点像长长的细风箱一样。笼子里关了一只用作诱饵的鸡,用铁丝栅栏隔开,里面安上踏板装置,踏板连着吊起来的笼门。“狐狸”发现里面有鸡,从安有踏板的笼口钻进去,一踏上踏板,笼门就自动落下来封住了笼口。结果“狐狸”笼放在家里几天,也没打着“狐狸”。
“狐狸”不仅多次偷我家的鸡,有一次还把我养的一笼鸽子吃掉了好几只。鸽子笼放在楼上靠墙,从墙外打了一个墙洞通鸽子笼,墙外靠洞口钉了一排小木板。剩下的那些鸽子一连好几天都不敢进笼,就立在那排小木板上过夜。最惨的是后来鸽子笼里晚上进去了一条蛇,鸽子是最怕蛇的。不仅吃掉了一只鸽子,还把剩下的全吓跑了,只剩2只,其余不知去向。
二叔家的两只“狐狸”笼子,一年到头,每天都张着口,等“狐狸”入笼,打到了很多只黄鼠狼和狸猫。用它们的皮毛做了几件皮袄,剩下的卖了钱。
关于兽的记忆不多,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了。下面附上狗獾和狸猫的资料和图片。
狗獾——体重约10-12公斤,体长45—55厘米。头扁、鼻尖、耳短,颈短粗,尾巴较短,四肢短而粗壮,爪有力适于掘土,经常在洞里生活,狗獾多栖息在丛山密林、坟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喜群居,善挖洞。洞道一般长达几米至十余米不等,其间支道纵横。冬洞复杂,是多年居住的洞穴,每年整修挖掘而成,有几个洞口,新的洞口处多虚土,常有足迹。洞内分主道、侧道及盲端,主道四壁光滑整齐,无杂物及粪便,末端以干草、树枝、树叶筑离。春、秋季节在农田附近的土岗和灌丛处筑临时洞穴,白天入洞休息,黄昏和夜间出来寻食,这类洞穴短而直,洞道粗糙,窝小,草垫薄,仅一个出口。挖掘洞穴迅速而敏捷,靠软骨质的鼻垫和后爪拱土,用前爪掘土。进出洞穴时十分谨慎,出洞时先将头慢慢伸出,向四方窥视,若无危险迹象,则缓缓而出,在田野中快速行走;在回洞之际,行走较慢,进洞之前,先在洞口略为憩息,并使头爪清洁后方入洞。在出洞后,若发现有危险迹象,就暂不回原洞,而搬至临时洞穴居住。视觉较弱,嗅觉灵敏。善于游泳,喜欢水浴。活动范围小而固定,往返都沿一定路径。
有冬眠习性。一般11月初进洞蛰伏,次年3月出洞。冬眠之前积累大量皮下脂肪。刚出洞时行走缓慢,只在洞穴周围觅食。
食性很杂,以植物的根茎果实;玉米、花生、菜类、瓜类、豆类等农作物;昆虫、蚯蚓、青蛙、甲壳动物、小鱼,以及沙蜥、蛇鼠等小动物为食。捕猎时性情凶猛。在遇到敌害时,常发出短促的叫声,同时能挺起前半身以锐利的爪和犬齿回击。
每年繁殖一次。冬眠之前的9一10月发情交配,次年4—5月间产仔,怀孕期为240—250天。每胎产2一5仔。幼仔出生一个月后睁眼,6一7月份可以跟随雌兽活动和觅食,秋季离开雌兽营独立生活。3年后达到性成熟。
狗獾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性,并且由于在江河、堤坝、水库上打洞,影响堤坝安全,需要加以控制。但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 狸猫——即“狸”,也叫 “山猫”、“野猫”、“豹猫”、 “钱猫”。体大如猫,圆头大尾,全身浅棕色,有许多褐色班点,从头到肩部有四条棕褐色纵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以鸟、鼠等为食,常盗食家禽。毛皮可制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滚铁环的玩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