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奶奶出自白先勇 王国祥的哪本文献

白先勇先生简介
白先勇(日-),,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子。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等。
中文名:白先勇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地:广西
出生日期:日
职业:作家,制作人
信仰:佛教
代表作品:《》,《》,《》
创作时期 :1958年至今
作家白先勇
生于中国,父亲是中国国民党桂系将领,母亲名;白先勇排第八,另有九名(只五人还在世),电台名人则为他的堂妹,而家族大多仍居住在台湾。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不能就学,因此他的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时他与家人到过,和,后来于1948年迁居,就读于喇沙书院。不久之后在1952年移居台湾。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后,由于他梦想参与兴建工程,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国立&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1958年,他在《》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金大奶奶》。两年后,他与台大的同学,,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等小说多篇。
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去世。据他自传文章《蓦然回首》提及,&母亲下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母亲去世后,他飞往的爱阿华工作室(Iowa Writer's Workshop)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当时父亲也来送行,也是白与父亲最后一次会面。
关于母亲的去世,他感受到&母亲一向为两家支柱,遽然长逝,两家人同感天崩地裂,栋毁梁摧。
出殡那天,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自己生命一部份&《蓦然回首》,以致初到美国时,无法下笔写作。直至同年圣诞节于芝加哥度假,心里感触良多,因而再次执笔,写成《芝加哥之死》,于1964年发表。论者以为,这是他的转型之作。夏志清称此文&在文体上表现的是两年中潜心修读西洋小说后的惊人进步&,而&象征方法的运用,和主题命意的扩大,表示白先勇已进入了新的成熟境界&。
1965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分校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日发表《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间国共第一次&四平街会战&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台北《当代》第147期)一文,为父亲立传。今天白先勇的家族大多居住在台湾。
白先勇出版有《》、《》、《》,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2004年,由中国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作品集《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以及新作《姹紫嫣红牡丹亭》。白先勇喜爱中国地方戏曲如《》,对于其保存及传承,亦不遗余力。
旅美学人曾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
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于梨华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到,五六人而已。&也因如此,白先勇2008年获聘(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职务。
欧阳子认为,&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我们看菊花去》,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有以简单的倒叙法 (flashback)叙说的《》,有用复杂的&&(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香港--一九六0》,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他的人物对话,一如日常讲话,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调浓厚,一如油画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个好例子。而在《》里,他采用地区的口语,使该篇小说染上很浓的。他的头几篇小说,即他在台湾时写的作品,文字比较简易朴素。从第五篇《上摩天楼去》起,他开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藉着文句适当的选择与排列,配合各种恰当&象征&(symbolism)的运用,而将各种各样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
白先勇曾在香港公开表示自己为者,但在台湾公开场合极少提及自己的性倾向。白先勇曾说,他相信乃父知道其同性恋倾向,但并没有真正和他谈论过此事。
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1983年)除骨肉亲情外,书中对于台北部分男同性恋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节不避讳的描写,格外引人注意。《》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倾向遭乃父逐出家门的少男&&的视角,讲述一群以1970年代台北新为集散地,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的男同性恋者的故事;而作者对于父子亲情的描写,亦为本书之主题。2003年,台湾将其改编拍摄为同名电视剧,引起社会上各种关于同性恋议题的谈论。
在2002年的《扬起彩虹旗》新书发表会上,台湾同性恋权益运动者陈俊志指责白先勇与舞蹈家对台湾同志运动没有尽心尽力。然而,关于出柜名人在同志权益运动中之社会义务,各方看法殊异。
白先勇:我父母都信回教,中国回教协会是我父亲创立的。但是对孩子是宗教信仰自由。我二姐就信仰天主教。我现在信佛,我想他若知道了,可能会失望,但是也不会干涉。呵呵,我常说他是&开明君主制&。[1]
【何荣幸、李维菁、谢锦芳、郭石城、高有智/专访】
问:您的作品受回教影响多,还是佛教?
答:佛教。我受到回教血液叛逆的、非正统的影响,但我对伊斯兰教在宗教教义上面不是很近。我念过
白先勇及其家人
天主教学校,在香港念初中时我是背圣经的,但慢慢的年纪大一点了,我想皈依的,偏向了佛教。
问:您撰写父亲传记已经发表了三篇专文,如何以进行历史功过评断?
答:我父亲从参加、北伐、抗战、到台湾,与、国民党有长达半世纪的关系,在民国史扮演关键角色。大捷让全国士气大振,我父亲发挥了将领作战的优良传统,八年抗战才能持续下去。
父台儿庄大捷 抗战史仅三页
台儿庄大捷等于是民族存亡的一仗,如果在美国、、欧洲,像这一仗有多少专书会出来?但到今天还没有一本台儿庄专书,实在不负责任。我看到国防部之前出的七百多页抗战史,台儿庄大概只有三页,难怪中共说国民党没有抗日、日本说没有南京屠杀,因为你连自己的历史你都不记录。我希望唤醒大家对历史的重视,一切政治因素应该撇掉,现在应该是写信史的时候。我不是军事史专家,只是参考父亲与的回忆录,及听父亲口述,按理讲应该访问所有参与的人、收集所有资料,从台湾、大陆、日本各种角度好好写,国民党应该好好写一本民国史而不是党史,这是当务之急。
问:父亲传记何时可以完成?最困难地方是什么?
答:这个一直拖,因为我自己去做了,影响我的进度。而且我不是学历史的,对于历史宏观的因素,的确满困难的。我现在可能要以重点为主,我了解父亲非常在意的那些事情,我把这些事情写出来。
心脏病发猝死 驳斥下毒传闻
问:白将军的死因众说纷云,还有一说是特工下毒,您会如何记述?
答:传说很多,我们的判断,父亲的死因没有任何外在、急迫的原因,所以&特工说&、&下毒酒&等说法都是传闻,没人会那么笨的,除非那天有档案出来。我父亲有心脏病(编按:白家有此病史,白先勇也动过心脏手术),医生说父亲是心脏病猝发,这是最有可能的,否则想不出任何问题的。[2]
白先勇从小就喜爱中国的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阅读了大量的和古典作品。如《薛仁贵征东》、《樊梨花征西》、、《蜀山剑侠传》、《啼笑姻缘》;的、《春》、《秋》;《三国》、《水浒》、,特别是,都是他所喜爱熟读的作品。在大学时代,由于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白先勇开始阅读和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在创作上也开始模仿西方文学。但是毕业后入美国爱荷华创作班学习班,作者又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对和的喜爱,使他具有比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素养,这就是为什么自先勇长期生活在台湾和美国,沐浴在欧风美雨之中,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仍能保持着比较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原因。白先勇从小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对祖国和民族有较深厚的感情。
作者少年时代曾在的生活,当他回忆起幼年时见到的时,至今还非常神往。高中毕业时,由于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白先勇放弃了保送台大的有利条件,入了台湾水利学院。后因发现自己对水利没有兴趣,才转入台大外文系。他对祖国大陆的印象极其深刻。非常怀念。他所日夜思念的所谓总合性的&家&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正是这种对和的深沉感情,使这位远离祖国的游子在作品中散发出漠漠的&&。
同情底层劳动者
白先勇虽然生长于官宦之家,生活条件比一般人优越,但他从小对他所接触到的下层劳动者,却颇为同情。作者在《孤恋花》、《》、《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充满同情地描写出了娟娟、、王华这一类下层人物的形象和他们的悲惨命运,当然不是偶然的。他对自己的家庭身世感慨颇多。据作者自己说,1963年出国前夕,母亲去世,等到学成归来,&父亲先已归真&。这件事情对他的心灵震撼较大。作者曾写道:&别人出国,大概不免满怀兴奋,我却没有。我,只感到心慌意乱,四顾茫然。头一年在美国,心境是苍凉的&,&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深深感到国破家亡的彷徨。&这些思想情绪都是相当消极的,后来作者写的《芝加哥之死》、《》中的吴汉魂、等一个个投水自杀,大概与作者这一时期的悲凉心境不无关系。白先勇于5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创作活动。从1958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金大奶奶》,到1979年8月在香港《八方》文艺丛刊发表《夜曲》为止,共发表了30多个短篇小说。1960年,他在台湾与欧阳子、王文兴等人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先在这个杂志发表,然后陆续汇编成《》、《台北人》、《》、《》等几个短篇小说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1977年开始在《现代文学》上连载,今年3月,已由台湾远景出版社结集出版。这些作品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早期作品,主要是描写少年时代所接触的生活,或模拟西洋文学的作品,如《》中的大部分作品;二是描写台湾上层社会生活的作品,如《》;三是描写旅美生活的作品,如《》;四是描写台湾下层人物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孽子》。
白先勇的小说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一般以1964年在美国发表的《芝加哥之死》为界线,在这篇小说之前所有在台湾写的小说称为前期作品,在这之后所有在美国写的小说称为后期作品。前期作品,受西方文学影响较重,较多个人色彩和幻想成份,思想上和艺术上尚未成熟。后期作品,继承中国民族文学传统较多,将传统熔入现代,作品的现实性和历史感较强,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中现实主义精神较强的作家。他曾生活在中国大陆、和等几个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这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深刻的影响。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国民党的官僚家庭度过的,先辈们的&显赫&和上流社会的&气派&,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台湾后,又目睹了国民党旧官僚的没落,以及许多离乡背井、流落台湾的下层人民的痛苦挣扎,他们的思乡和怀旧情绪,都影响著作者;在美国,旅美中国人对美国物质文明的向往和对文化腐朽一面的厌恶,对祖国传统的执着和飘泊海外而无根的痛苦感觉,同时涌入他的心胸。这些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真实的反映。
2012年,《将军身影集》(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Tea for two(白先勇小说卷)》,作家出版社。《姹紫嫣红开遍(白先勇散文卷)》,作家出版社。
2008年,《白先勇作品集》,天下文化出版。全套12大册,随书附《-牡丹一百DVD》。
2008年,《白先勇书话》,隐地编,尔雅出版。
2007年七月二十日,《》在台湾出版。
2004年,《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4年,《姹紫嫣红牡丹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2年,《》由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出版30周年纪念典藏版。
1995年,《第六只手指》。尔雅出版。
1984年,《明星咖啡馆》散文集出版。
1983年,出版长篇小说《孽子》。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出版。
1980年,《白先勇小说选》出版。
1978年,《蓦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1976年,出版《》小说集。
1971年,作品开始被译成英文(第一篇为《》),其作品陆续被译成英文、韩文、德文等语言。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196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小说集。
196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文星丛刊。
《--纪念亡友王国祥君》--一九九九年一月廿六日《》
《夜曲》--刊《人间》副刊,一九七九年。
《》--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秋思》--刊中国时报,一九七一年。
《国葬》--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
《》--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一九七○年。
《冬夜》--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一九七○年。
《》--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一九七○年。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
《思旧赋》--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
《梁父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
《岁除》--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
《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
《》--&&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
《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
《安乐乡的一日》--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香港:一九六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上摩天楼去》--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那晚的月光》--又名&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藏在裤袋里的手》--刊现代文学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青春》--刊现代文学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黑虹》--刊现代文学第二期,一九六○年。
《》--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闷雷》--刊笔汇革新号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骨灰》--收录于《》。...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白先勇的作品有哪些_百度知道
白先勇的作品有哪些
想写有关白先勇小说的论文,但一篇都没看过。如果以白先勇小说有关描写舞女为题,可行性高吗?
提问者采纳
《金大奶奶》《月梦》《玉卿嫂》《毕业》《蓦然回首》《芝加哥之死》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夜曲》——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九七九年.《孽子》——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於「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一九七七年.《秋思》——刊中国时报,一九七一年.《国葬》——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花桥荣记》——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一九七○年.《冬夜》——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一九七○年.《孤恋花》——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一九七○年.《满天裏亮晶晶的星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思旧赋》——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梁父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岁除》——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游园惊梦》——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谪仙记》——「纽约客」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安乐乡的一日》——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香港:一九六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上摩天楼去》——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那晚的月光》——又名「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寂寞的十七岁》——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藏在裤袋裏的手》——刊现代文学第八期,一九六一年.《青春》——刊现代文学第七期,一九六一年.《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六期,一九六一年.《黑虹》——刊现代文学第二期,一九六○年.《玉卿嫂》——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月梦》——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闷雷》——刊笔汇革新号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骨灰》《等》《谪仙怨》《我们看菊花去》《树犹如此》——纪念忘友王国祥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其他类似问题
白先勇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存在如下问题,请协助或在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可能违反了维基百科关于的方针。自2010年1月起标示本模板。
需要,以确保文法、用词、语气、格式、标点等使用恰当。自2010年1月起标示本模板。
白先勇(日-)是旅美。出生于,毕业于外国语文学系,父亲为。
生于,父亲是,母亲名马佩璋;白先勇排行第八,另有九名兄弟姊妹(五人仍在世),著名主持人则为他的堂妹,而家族大多仍居住在台湾。
白先勇7岁时,经诊断患有,不能就学,因此他的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时他与家人到过,后,1946年迁至和,曾就读于,后来于1948年迁居,曾就读及。不久之后随着的失败,在1952年移居。
1956年在毕业后,由于他梦想参与兴建工程,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外国语文学系,改读。
1958年大学部3年级时,在《》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两年后,他与台湾大学同学、、、、等共同创办《》杂志,并在此发表了多篇文章。
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去世,据他自传文章《》提及,“母亲下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母亲去世后,他飞往的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当时父亲也来送行,也是白先勇与父亲最后一次会面。
关于母亲的去世,他感受到“母亲一向为白马两家支柱,遽然长逝,两家人同感天崩地裂,栋毁梁摧。出殡那天,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自己生命一部份”,以致初到美国时,无法下笔写作。直至同年于度假,心里感触良多,因而再次执笔,写成《》,于1964年发表。论者以为,这是他的转型之作,称此文“在文体上表现的是两年中潜心修读西洋小说后的惊人进步”,而“象征方法的运用,和主题命意的扩大,表示白先勇已进入了新的成熟境界”。
1965年,取得学位后,他到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1993年为治疗晕眩症,开始练习,他在1994年退休。日发表〈(一九四六年春夏间国共第一次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台北《当代》第147期)一文,为父亲立传。
2004年,由中国出版了他的一部作品集《》以及新作《》。
白先勇喜爱(如《》),对其保存及传承亦不遗余力,他为了推广昆曲而领导创作了《》。
白家乃是本奉的,但白崇禧对教内比较严厉的一向都不赞同,而白先勇更脱离了。白家虽是出身,但白先勇接触过不同(包括、)后,则对更有认同感,而笃信佛教。
旅美学人教授曾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到,五、六人而已。”
认为,“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有以简单的倒叙法(flashback)叙说的《》,有用复杂的“”(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他的人物对话,一如日常讲话,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调浓厚,一如油画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个好例子。而在《玉卿嫂》里,他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口语,使该篇小说染上很浓的地方色彩。他的头几篇小说,即他在台湾时写的作品,文字比较简易朴素。从第五篇《》起,他开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借着文句适当的选择与排列,配合各种恰当‘象征’(symbolism)的运用,而将各种各样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
针对白先勇属于张派的说法,台湾作家提出异议。
白先勇曾在公开表示自己为者。
在白先勇的长篇小说《》(1983年)除了描述骨肉亲情外,对于台北部分社群的次文化,以及等情节亦不避讳的描写。《孽子》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倾向遭父亲逐出家门的少男“李青”的视角,讲述一群以1970年代为集散地,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的男同性恋者的故事;而作者对于父子亲情的描写,亦为本书之主题。2003年,台湾将其改编拍摄为。
2012年,《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电视系列剧(分上下册)》,时报出版。中国
2010年,《白先勇与符立中对谈:从台北人到纽约客》(台北:九歌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
2008年,《白先勇作品集》,天下文化出版。全套12大册,随书附《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一百DVD》。
2008年,《白先勇书话》,隐地编,尔雅出版。
2007年七月二十日,《纽约客》在台湾出版。
2004年,《姹紫嫣红牡丹亭》在大陆出版。
2002年,《树犹如此》由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2年,《台北人》出版30周年纪念典藏版。
1995年,《第六只手指》。尔雅出版。
1984年,《明星咖啡馆》。皇冠出版。
1983年,出版长篇小说《孽子》。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说选》出版。
1980年,《白先勇小说选》出版。
1978年,《》散文集出版。
1976年,出版《》小说集。远景出版。
1971年,作品开始被译成英文(第一篇为《谪仙记》),其作品陆续被译成英文、韩文、德文等语言。
197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晨钟出版社。
196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仙人掌出版社。
196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文星书店。文星丛刊。
《》──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九七九年。收录于《》。
《》──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刊中国时报,一九七一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一九七○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一九七○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一九七○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收录于《台北人》。
《》──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纽约客》首篇
《》──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台北人》首篇。
《》──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又名“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刊现代文学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刊现代文学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刊现代文学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刊现代文学第二期,一九六○年。
《》──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刊《》革新号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收录于《纽约客》。
《》──收录于《纽约客》
《》──收录于《纽约客》
白先勇幼年时与家人在听了复出演唱的《游园惊梦》(、等合演),21世纪在全世界做了大量工作推广昆曲,自诩为昆曲义工。
《白先勇说昆曲》(2004年)
《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2004年)
《牡丹还魂》(2004年)
《姹紫嫣红开遍:青春版牡丹亭巡演纪实》(2005年)
《曲高和众: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2005年)
《色胆包天玉簪记:琴曲书画昆曲新美学》(2009年)
《青春版》(日世界首演,录制全程实况多次转播,巡回公演已超过200场,涵盖、等全球多国)
《新版》(日世界首演)
《昆曲走进校园2009台湾行》(《》、《》、《》、新版《》2009年台湾首演,2009年DVD发行制作)
白先勇:《蓦然回首》
. 香港《》. .
伍成邦. . 《》.
李奭学:〈〉。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先勇博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