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七局属下的水工厂撸管会不会影响身高解散

水工机械厂实战演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
火红的六月,激情的六月,水工机械厂紧紧围绕着安全生产月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活动主题,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月”的浓厚氛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安全生产年”的整体部署与安排,于6月12日下午5:00在灯光球场开展了紧张而激烈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此次演练内容按照水工机械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项目有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救援;火灾应急救援措施;生产作业中触电急救、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的伤员如何进行抢救;中毒、中暑后抢救;暴雨、洪水、地震事故应急措施。在演练过程中,围绕着当突发灾难、紧急事故或意外伤害不幸降临时,在生死的危难关头,在没有专家在场或救护人员不足而灾难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应该怎样自救互救,拯救生命,防止事故的扩大。&&& 演练一:触电事故救援、骨折伤员的救援。一名施工人员在使用砂轮机时,由于砂轮机电源线破损漏电,造成触电伤害。演练人员发现后首先有判断意识,使用抢救方法正确,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有人触电了,快关闭电源,拨打急救电话……,边喊边找到干燥的竹竿将电源线拨离开人的身体,将伤者身体放平,开始做心肺复苏挤压和人工呼吸……。之后又将颈椎骨折的伤员4人搬运方法,骨盘、腰部骨折的伤员3人搬运方法进行了演练。&&& 演练二:火灾事故救援。 “着火了、着火了……”,在听到喊声员工们纷纷立刻拿起干粉灭火器,迅速向着火地点跑去,看他们的动作麻利,准确无误的对准火源的根部,一起意外的火灾在瞬间扑灭……。 演练三:起重吊运钢丝绳断裂事故救援。在野外施工中钢丝绳发生断裂,在没有更换钢丝绳的条件下,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最简捷的方法将钢丝绳编好进行救援工作……。&&& 演练四:暴雨、洪水、地震自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在发生暴雨、洪水把车间设备淹没时,员工们积极检查排水沟,拿起铁锹、橇棍进行排水沟清理,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发生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如车间员工可以躲避在车床、机床及较高大的设备下;特殊作业人员首先要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整个演练历时60分钟,紧张有序,生动逼真。使员工受到了真实、直观和深刻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宣传教育,使职工们掌握了应急救援的程序,做到报警及时准确。&&& 参加演练的人员反应迅速,配合密切,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充分表现了每位员工履行对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的职责,以及事故状态下疏散、灭火、抢险、救援的能力。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水工厂消防知识讲座暨实战演练
演练伤员骨盆骨折三人搬运法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 &
联系电话:<font color="#FF635866(分局办公室) (党委工作部) (信息中心)
四川省彭山经济开发区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 & &邮编:620860【感悟七局人】杨路成:七局人的身份让我自豪
&&& 伴随共和国铿锵脚步,水电七局走过近五十载,江河激流勇进,峡谷群峰砺志,七局人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可能是中国水电七局精神的传承。
&&& 在水电七局迎来建局五十年之际,新闻中心特推出“感悟七局人”栏目,让我们一起为照亮我们共同的“七局精神”献上智慧的火花,为七局的下一个五十年——成为“百年老店”摇旗呐喊。————编者
&&& 姓名:杨路成
&&& 年龄: 57岁(1957年)
&&& 参加工作时间:1974年
&&& 曾工作于:下乡当知青、夹江水工厂、七局五分局,
&&& 目前在:水电七局四分局
&&& 记者:水电七局带给您的最大精神财富是什么?
&&& 杨路成:参加工作40年,和七局一起长大。七局给我的最大财富应该是对人生的自信和自豪。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外出买火车票,亮出515工程的工作证,买票都可以优先;写信地址都是乐山五一五工程某信箱某支信箱,现在说是央企,那时说保密单位最牛,既自豪又神秘。
&&& 现在七局走出山谷,工程遍及大江南北,对外人提起来仍是让人感到自豪和羡慕。如今很多七局子弟外飘几年后又倒流回七局,也说明了七局的壮大和发展。
&&& 记者:您觉得支撑水电七局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 杨路成:七局的不断发展,我感觉靠的是七局人的能吃苦和能抱团。七局人能吃苦那是有名的。一次我在彭山喊个三轮,三轮车夫问我是哪里的,我说是水电七局的。他说你们水电七局人最吃得苦。我说何以见得?他说我跟着七局在广西龙滩干过,热的要命,就跑球回来了,老子就是登三轮也不去受那个罪了。龟儿子说的老子脸白一阵红一阵的。
&&& 七局人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东北的,江浙的、河南河北的、大部分来自四川。可是怪得很,一进七局,就都形成了七局的味道和风格。在人堆里一听说话,一看穿衣,就能猜出八九不离十是七局人。这就是七局人的抱团精神吧。
&&& 记者:您有什么话想对水电七局说?
&&& 杨路成:希望咱们七局人继续发扬龚咀精神,搞好传帮带、早日实现200亿。【七局50年】中国水电七局知青史
水电七局最早的一批知青——日井研县城关镇和平街首批下乡知识青年。这也是全国范围内有计划组织下放的首批知识青年之一【七局50年】中国水电七局知青史大渡河水电报记者 杨路成
&&&&& 前&& 言
&&&&& 2015年,将迎来水电七局(以下简称七局)建局50周年,这是个值得回忆的时刻。先请读者看两组数据:&&&&一组来自[七核发(72)045号绝密]《中共水利电力部第七工程局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文件》:1971年,七局完成国家基本建设投资988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010元/人.年;降低成本632.5万元;&&&&一组来自水电七局十六届一次职代会上总经理的工作报告:2013年,七局实现营业收入152.9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12.38万元/人.年;实现利润8.03亿元;资产总额为189.38亿元。&&&&1971年,是龚嘴抢发电的高峰,七局全年产值尚不足一个亿;而2013年产值已达152亿。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七局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千里江山,英雄常觅。&&&&七局有如此辉煌的今天,是我们七局人的骄傲,也是七局几代人努力拼搏的结果。老一代的有来自中原大地、白山黑水,有来自荆州楚国、巴山蜀水;也有来自象牙学塔一批又一批的大中专生、技校生。在一代代创业者里,其中就有一批时代烙印特别明显的群体,他们来自大河上下,山区田野;他们或忧国忧民,或少不醒事;他们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他们就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本文的初衷是写七局知青简史,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现此难度挺大,朋友也感觉题目过大。调查采访就此停止了,将就手头的资料形成了下面这篇文章。由于一些年代、地名、人名、数据不甚完整准确,尤其是龚嘴电厂、南桠河分局的知青情况资料几乎没有,敬请各位见谅,并提供宝贵素材,由此可以弥补七局正史里所没有记载的这段历史。&&&&&&&&& 一、七局知青群体的基本构成
&&&&& 七局知青大致可分为两大块:七局子弟知青和社会招收知青。&&&&& 1、七局子弟的知青群体。主要由三门峡、夹江厂、515(龚嘴)工程几个版块构成。七局子弟知青人数约有人左右,涉及到的家庭数约是380户450户左右;&&&&& 2、七局社会招收的知青群体。主要由四川、河南组成,其中以井研、乐山、夹江、峨眉、仁寿、自贡、成都知青居多。&&&&& 当时七局招工,七局子弟知青和地方知青人数大致是一比一,地方知青所占比例还要大些。这样推算下来,七局当时招收的地方知青应在1200人-1500左右。还有少数有知青经历的大学生(如老领导张野,1975年下乡知青,1978年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2年分配到七局)。这样初略统计下来,有知青经历的七局职工约有余人,以七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职工总数看,占七分之一强。也就是说,每七个七局人里面就有一个当过知青。
&&&&& 二、七局子弟上山下乡历史回顾
  1、第一批七局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地点、人数&&&&& 调查采访时发现,这个问题还真无法严格确定。据当年知青邢卫国的回忆,把七局子弟上山下乡第一批知青确定为:日,地点在三门峡周边。1968年,当时三门峡水电十一局与水电七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七局子弟很多父辈,当年就是从三门峡水电站入川参加515(龚嘴水电站)工程建设的,但子女家属大多留在三门峡。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三门峡局中老三届毕业生已达600余人,无法就学就业。日,在局中大操场,敲锣打鼓、大红标语、200余人戴着大红花,开始了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要下放在三门峡市郊区、陕县、卢氏县等地。交口公社的朱家沟、杨家沟、富村几个地点下乡知青较集中,以富村最多且是半集体管理。其中涉及到七局子弟的约有30-50人,冯元明当年下乡在陕县张村公社人马寨大队八队,冯巧玲下乡在交口公社富村大队。张栓柱也属于第一批下放知青。邢卫国当年下放在交口公社。据邢卫国回忆,当时知青下乡是老三届学生思想的一大转折,工作和生活环境一夜间发生180度转变,每个人都会思绪万千,面对困难,所有的知青都坚持下来了,不仅学会了农活,也锻炼了自已的意志,大家回忆起来感慨颇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慨,如不后悔、亏了青春等等。但总的说应是正能量。1970年招工,这批人参加了龚嘴电站建设,冯元明先后在七局安装处、四处工作;邢卫国先后在三处、局直部门工作;冯巧玲到了夹江水工厂结构车间,焊工,能吃苦,后来当选厂级先进职工。
&日,水利电力部五一五工程革命委员会成立庆祝大会上,给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致敬电。随着全国各地革命委员会的陆续成立,实现了全国革命一片红,红卫兵的作用开始逐步递减。于是,又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全国陆续展开
1968年9月战友合影于三门峡下乡前夕(冯元明提供)1969年下乡9个月后的合影(冯元明提供)
&&&&& 据1969年下乡知青鲁建勋回忆,1971年初,在沙湾七局党校开办招收的知识青年入厂教育培训班,长达三个月,人数有90余人,绝大多数是1970年底三门峡招收的知青。这样推算下来,三门峡两批下放的七局子弟知青应该在80-90人。&&&&& 2、第二批七局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批七局下放知青,经过采访和查阅资料,基本可以确定为1969年2月夹江水工厂,为七局上山下乡第二批知青。&&&&& 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夹江水工厂当时隶属水电部,那时执行毛主席最新指示是不隔夜的。1996年6月出版的《夹江水工厂三十五年简史》里面有一段话记录了这个历史:日,水工厂革命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研究落实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决定动员84人去农村(其中职工子弟44人,家属40人)。我看到这段文字时感到含糊,实际执行时也有很大偏颇。后来水工厂逐批下放知青达100余人,但仅有一家有家属下放。&&&&& 1969年2月,夹江水工厂首批7名知青(王爱华、丁伟建、陈美兰、王忠静、王忠学、付建林、彭秀*)上山下乡,有3名在焉江公社大石大队三队,2名在七队,1名在华头公社歇马大队,彭秀*与祖父一起回老家插队落户。&&&&& “他们都属于我的哥哥姐姐们。”王爱民回忆送大姐王爱华插队落户时说,二月的大山上很冷,当地山民还在烤火。1970年底这批知青参加工作,先期有在七局医院、四处风水连的,王爱华后来曾担任水工厂车间党支部书记、厂党委办公室主任,成为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颇让我们引以为豪的。&&&&& 1969年三门峡下放知青中也涉及到部分七局子弟,如鲁建勋,1969年11月下放在三门峡郊区的高庙公社;如王桂娥,1969年下放在三门峡郊区,后参加工作来到七局四处风水连,曾担任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女同志非常了不起,那时组织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她第一个跳进臭水沟里清洁卫生,1966年的那批老同志都佩服的竖大拇指。&&&&& 3、第三批七局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三批知青下放应该是1971年8月。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七局子弟(515工程)首批下放知青,约有200-300人,主要集中在红星公社,了解到的有马建学、隋富兄妹、周庆明哥俩等,当年就在乐山沙湾红星公社向阳大队下乡。当年有的女知青刚刚15岁就下乡了,不会烧当地的柴火灶,无法做饭,生活艰苦。夹江水工厂也下放了一批,有王娅萍、王山宝、尤建东等,下放在龚嘴山上百丈崖下,俗名秦山埂的幸福大队。
日的中共中央文件
&&&&& 4、第四批七局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四批下放知青,时间是1974年,这时的七局知识青年下放工作开始“正规化”起来,纳入了七局的日常工作议程。人数较多相对集中,因为是下乡工作开始扩大到初中毕业生群体,七局为此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专门下发了文件:七革发(74)038号《关于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动员的安排》,制订的方案里把方法、步骤,连标语口号都做了详细部署。
七局1974年关于知青的文件
&&&&& 1974年,夹江水工厂先后下放了四批知青计36人,均下放在夹江甘霖公社。&&&&&&6月份2名知青(王山军、孙绍登)下放在向寨大队;&&&&& 8月份知青13名(张淑慧、邱红燕、张茂军、张继霞、石庆云、陆建清;郎子炎、罗建溪、张宏杰、张岩平、吴国利、刘润华、尤丽影),下放在新建大队;&&&&& 每批知识青年下乡都要佩戴大红花、发个帆布挎包,合影留念,敲锣打鼓用车送到下乡所在地。
1974年4月夹江水工厂下放知青合影
1974年5月夹江水工厂下放知青合影
1974年8月夹江水工厂下放知青合影
&&&&& 1974年七局也下放了数批知识青年,主要是就地就近安置,李金利、查振峡、黄生就下放在红星大修厂附近的山坡下。这一批知青里面佼佼者当属黎建民和王山军。黎建民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担任了七局三处修配厂厂长;王三军聪慧好学,在市场经济里如鱼得水。
&&&&& 5、第五批七局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五批水工厂知青下放是1975年,据王忠峡回忆。日,水工厂知青(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下放在新霖大队茶场(俗称知青点),这一批里可谓人才济济,在农场就已经崭露头角,个个都是学校、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骨干,后来或当兵提干,或考入大学,都有个一官半职。如杨进、刘凯航、王忠峡等;&&&&& 1975年4月七局知青主要下放在红星公社约300余名。局机关和安装处的知青下放在红星大队约60余人;据王国君回忆,当年他下放在长江大队六生产队的山顶上。三处和六处的知青60余人,男女各占一半。下放的模式已有所改变:集中下放,有带队干部、有自己的伙食团,但分散居住在当地老乡家里。下乡的种种困难和挫折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能力,焦伟侠、王国君、黄家林后来也成为七局的佼佼者。
以知青为主的甘霖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面有水工厂知青杨进、陆建清、尤丽影、李艳华、王忠峡;有017部队知青刘凯航等。背景是当年的甘霖公社政府大院-七局1974年75号文夹江农场干部任职文件
七局1976年知青文件
&&&&& 6、第六批七局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六批知青下放是1976年,可以算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王智慧、叶雪丽、黄春萍等就是1976年8月下乡的。原因有两个:1971年前后,七局设立农场机构代管知青工作。七军发(71)93号、七革发(71)91号联合下发的《关于局机关各办事组机构调整、干部任职的决定》文件里,农场属于三级组归后勤供应组(一级)下面的行政政工组(二级组)领导,当时的农场指导员是张景仁,张风才和王月忠任正副连长。从1974年开始,七局设立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管理办公室(简称局知青办),下文专门抽调了几个老同志,开始系统的筹建知青农场。这里有个文件可以佐证:&&&&& 1976年,七局在沙湾的青徐农场(也叫水口农场)、夹江农场(实际就是沙湾杨湾农场),夹江、新建茶场、新霖茶场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可以接收知青了。第二个原因是1976年下放知青年龄放宽。七革发(76)101号《关于动员七六年秋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意见》文件里原文是这样的:“对今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可以放宽到今年年底满十七周岁,也就是五九年十二月底前出生的可以动员下乡”。于是,七局应届、往届高中、初中班的毕业生,成建制的来到了几个农场集体落户。&&&&&&结合1977年第七批下放知青,在当时的两个农场、两个茶场形成了七局子弟最大规模的知识青年群体。
当年七局青徐农场全貌
当年青徐农场铁姑娘挑粪队,即使在厕所旁也掩盖不住青春的风采
当年青徐农场的学大寨先进女子班杨湾农场当年的房子
七局四处当年下放杨湾农场知青的合影
&&&&& (1)青徐农场当时下设6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小队队约60名知青;另下设有一个机械队约20名知青;另有队部人员5-10名、食堂炊事员5-6名、猪场饲养员2-3名。这样计算下来,知青总数应该在400人左右。&&&&& (2)杨湾农场位于乐山县苏稽区杨湾公社,据王丽娟回忆,1976年2月春节后,迎来第一批知青,大约120余人,98%是75届初中生,(其中高中毕业生不到10人,为东北、三门峡、成都地区毕业人员)。成立了5个生产小队,每个队配了一个工人队长和一个农民做指导,一个知青当副队长;每个小队有3个班,一班人同住一间房。当时还设立了场部(含广播室),全由七局的干部和工人担任,伙食堂、医务室。医务室负责的是七局的一名医生,选送了2名知青到乐山学习,回来当了赤脚医生。大约半年以后,从各小队抽调了5名知青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成立了机械队,驾驶东方红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将一小队转为副业队,种菜、养猪;1976年底,随着部分七局干部工人调回515,很多工作由知青担任了,如广播员、记工员、会计、卖饭票……据张玉文回忆,1976年6月,下放一批六处和铁路处知青约60余人。 在1976年底,农场还成立了一支特种部队,把旧的解放车改装成拉粪车,成立了拉粪队,青徐农场也有专门的拉粪队。这样初步计算,杨湾农场知青总数约在200人左右。
水工厂1976年的知青
水工厂知青下放的新建茶场
&&&&& (3)夹江新建茶场知青点,位于夹江县甘霖公社新建大队柳坡水库旁,1975年建成,先后接纳了1974年-1977年5批知青,知青构成主要是夹江水工厂职工子弟,前后约有知青60余人;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机构设置大致有:场部领导,由大队革委会吴主任、水工厂知青领队何师傅组成;茶场贫下中农领班,有6人组成;知青点开办的有伙食团、猪场、兔场,还有一个打铁铺,后来还专门添置了一部手扶拖拉机。每年开春时,上山开荒,修筑茶台;清明前后时,上山采茶,蒸煮加工成茶砖;仲夏时节,就修整茶丛,并在茶垄里种红薯、土豆,迎来的是秋季的丰收。
政治学习——批林批孔
水工厂知青下放的新霖茶场
&&&&&&(4)夹江新霖茶场知青点,位于甘霖公社新霖大队青杠林山脚下,1976年建成,先后接纳了1974年-1977年5批知青,主要是夹江厂职工子弟,前后约有知青50余人。&&&&&&7、第七批七局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七批知青下放是1977年。夹江水工厂8月份下放一批知青,有陆建英、曹丹宏等人;七局在7月份下放一批,有徐志忠、黄春梅等人;9月份又下放一批,也是七局最后一批知识青年下放,一直到1979年,知识青年通过招生、参军、招工陆续返城参加工作,至此,七局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结束。
水工厂1977年送知青的车队
新霖茶场部分知青
水工厂1977年知青合影
&&&&& 三、七局招收地方知青情况&&&& &&&&& 1、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简要回顾&&&&&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一直处于探索中,尚未走上有序的运动轨道。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下发,从此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严格意义上说,1964年下乡的应该算是新中国第一批知识青年。&&&&& 2、七局招收地方知青情况&&&&& 从1966年始,七局开始陆续招收地方下乡的知识青年,一是七局本身生产发展的需要,二是为国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1966年到1979年,先后招收了约10批地方下放的知识青年,主要有井研、成都、乐山、自贡、仁寿、夹江、峨眉、汉源等地的知识青年。
七局农场合影
中央1964年知青文件
七局1966年招收的第一批地方知青。图片为日井研城关和平街干部欢送首批七名下放知青。(二排左四为金碧蓉)(许洁提供)
&&&&& 收集素材采访时,了解到七局招收的社会知青里,最早的一批就是1964年下放知青,七局1966年仅从井研县就招收了35名地方知青来七局工作。&&&&& 来自四川井研的金碧蓉,日上山下乡来到宝伍乡万建大队插队落户,迎着太阳出,背着星星归,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薅秧苗、割麦子、点胡豆、收红苕……在艰苦的岁月里同时磨练着自己的意志。作为一名女知青十分难得可贵。由于表现好,招工时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都给予了推荐。于是她于日来到七局三处当炮工。据她回忆,当年建设龚嘴电站是很艰苦的,她们女同志都是用背篼背着炸药上山装药的,危险和艰苦是难以描述的。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位女同志,不仅自己为七局的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她的子女也参加了七局的建设,继承了她聪明好学,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知青精神,也成为分局的中层力量,工作独当一面。
技校第一批毕业生师资班毕业照
技校第二届毕业生75级电焊班毕业照
技校第三届76级机械班工地实习合影
&&&&& 在招收地方知青的工作中,1974年成立的水电七局技校功不可没。大批的地方知青通过考取技校走向水电战线的,公司党工部的何远智(自贡知青)及爱人蒋继英(重庆知青),就是技校首届师资班毕业;二分局伍有刚(地方知青)是技校首届木工班毕业,他们都是这批的领军人物。&&&&& 当年的技校最大特点是因需办班。1978年就开办了首届财会班,招生比例是1:1,招收地方知青20余名,其中张卿(乐山知青)就是首批学员。
&&&&& 四、知识青年在七局发展史上的作用
  1981年10月,国务院知识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这场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基本看法。本文套用那首著名的诗《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见与不见),我认为就是:你关注,或者不关注,知青都在那里,勿悲勿喜。  由于历史原因,知青一代作为共和国的特殊群体,其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无可避免地在七局发挥着作用,而且笔者认为作用还是不小的,不管人们今天用什么眼光去看待它,它都已沉淀在七局的历史中,而且影响了七局。关于知青在七局的作用,用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知青这个庞大群体,几乎从事过七局所有的职业工种  就夹江水工厂而言,当年知青从事过的工种就有:车工、钳工、铣工、刨工、磨工、镗工、电工、铆工、焊工、锻工、铸造工、模型工、炉前工、热处理工、汽车司机、吊车司机、化验员、会计、门卫;  七局当时大而全,知青所从事过的工种更多,除了上述,还有其他工种:房建处有:架子工、木工、瓦工、砌筑工;铁路处有:扳道工、调度员、货运员、机车司机、机车司炉、信号工;铁路处因为还有两艘运输船,所以还有船舶驾驶员、轮机工;原四处有:修理工、汽车驾驶员、起重工、安装工、塔式起重机驾驶员、挖掘机工、推土机工;原六处有:汽车板金工、轮胎工、养路工;土建工程处有:钢筋工、风钻工、混凝土工、爆破工;还有其他工种:库工、制冷工、油漆工、天车工、测量工、拼版工、制图员、广播员、空压机工、话务员、炊事员、护士、教师等。  据不完全统计,工种岗位就多达50余个,而且几乎都是最基层工地一线,知青的默默奉献由此可见一斑,对七局的发展自有公论。  2、这个群体里走出许多佼佼者,不断巩固着七局的基业并引领着企业发展壮大  七局的大部分知青,参加工作后是按部就班,服从组织分配,甩着正步走在前,理想主义慢慢褪色、隐退。他们勤奋工作、吃苦耐劳,历经磨难,一生平凡。&&&&& 但他们当中有那么一部分人,上山下乡让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体察国情民意、关切民族命运的政治品格,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他们把知青爱学习、勤思考、能吃苦发扬光大,很快崭露头角,闯出一片新天地,做出了更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其中担任科级领导的约有50-60人如李东海、查振峡、张玉文、隋富、杨路成等,在基层担任作业队长、支部书记、部门主任;担任处级领导的约有20余人,如马建学、黄家林、何远智、王国君、王洪学、党玉辉等,担任分局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副分局长、公司部门主任等;担任副局级领导的知青有老领导逯建华和现任公司工会主席王富建。逯建华1968年下乡,参加工作后考入清华大学,然后分配到七局工作,先后担任过劳资处长、组织部长、水电七局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富建1974年下乡仁寿,1976年来到七局。先后担任过局团委书记、成水公司党委书记、局组织部长,现任公司工会主席。&&&&& 走向局级领导岗位的还有现任公司总经理申茂夏。申茂夏中学毕业后,1975年在老家湖南上山下乡,1978年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为武汉水电大学)1982年毕业来到七局,历任技术员、副科长、总工办主任、局长助理、施工局局长、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等职,还担任过水电五局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先后主持和参建过众多水电站建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水电七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新疆吉林台水电站
&&&&& 担任地方领导职务的还有焦伟侠,山东招远人。作为七局子弟知青,焦伟侠1975年4月下放在红星公社红星大队,1978年10月参加工作到七局,在局调度室气象站当观测员。1980年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担任过当年的四川省副省长蒲海清的秘书,四川宜宾市市长、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现任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兼)、中共达州市委书记。&&&&& 担任更高领导职务的有张野,1975下乡湖北省十堰市白浪公社朝家大队,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七局,历任七局二处技术员、钢筋队队长、工程师、工务科长、副处长、项目经理、副局长。1996年任七局局长,现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还有范集湘,1971年知青下乡到四川仁寿,担任过生产队副队长、民办教师;1976年招工来到水电七局,历任二处工人、生产科科员、经营科副科长、副处长、副局长兼总经济师,2000年任七局局长。现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湾农场知青30年后回访合影
清徐农场知青30年后回访留影
&&&&& 结&& 尾&&&&& 同学姚立三。他有过黄土高原插队下乡的经历,吃过很多苦。后来参加工作在楠雅河施工局修理汽车,上班途中遭遇车祸在医院昏迷三天三夜,大难不死。姚立三勤奋好学,胸怀远大,品格优秀,乐观豁达,身上有一种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目标坚定的骆驼精神,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攀登,现为大唐集团四川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至此,笔者以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一诗结束本文并与全体知识青年共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此文得以形成,全靠亲朋好友支持,不胜感激。提供素材和照片资料的有邢卫国、姚力强、王丽娟、王山军、王国君、王爱民、王智慧、黄春梅、徐超江、徐超敏、彭玉琳、徐志忠、冯元明、江喆、鲁建勋、许洁等等,还有可爱的同学群、七局知青QQ群,在此一并感谢)。(责任编辑 张占国)             日第一稿             日第四稿&&&&&&&&&&&&&&&&&&&&&&&&&&&&&&&&&&&&日第十一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哺乳期会不会怀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