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悲歌晚菘中以此类推,此代指什么

我爱读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他是我最心仪的新文学作家中一个。先生文字如一汪清泉,淡而屡深,富清趣和深致,有鲜活的水气。历年来我也收藏到一些先生的作品,如江苏文艺版《汪曾祺文集》(小说卷)、《矮纸集》、《蒲桥集》、《老学闲抄》、《晚翠文谈新编》等,可惜大多系新版书。我手头的这本〈晚饭花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本,9印张。当年印量高达47000册。深青色朴素干净的封面。乳绿白写意插图,线条流畅,著色清疏大气,画面人物原汁原味,颇能勾画汪著神韵。如小说《晚饭花》中插图,画的是女主人公王玉英,那份清素乡气的美,就让人难以忘怀。封面设计柳泉,插图赵际滦。说来惭愧,身为铁杆读者,它竟是我唯一珍藏先生著作老版本。这本书我反复精读了几遍,深得我宝爱。  
《晚饭花集-自序》即甚佳,是篇很好的散文。《自序》从“我对晚饭花这种花并不怎么欣赏”,写到“我的对于晚饭花还有一点好感,是和我的童年的记忆有关系的。…看到晚饭花,我就觉得一天的酷暑过去了,凉意暗暗地从草丛里生了出来…有时也会想到又过了一天,小小年纪,也感到一点惆怅。而且觉得有点寂寞,白菊花茶一样的寂寞。”层层道来,文笔和意境洁净清新得象清晨的露水,那样的富有味道,属典型汪氏风格的小品文。序文自述作者读书爱好:“我爱读宋人的笔记甚于唐人传奇。”并自陈文章风格:“在文风上,我是更有意识地写得平淡的。但我不能一味地平淡。…我愿意把平淡和奇崛结合起来。…奇,往往就有点洋。但是,我追求的是和谐。我希望寄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能把它们揉在一起。”这篇自序是对汪曾祺其人其书最好的诠释,很是难得。  
我很喜欢“晚饭花集”这个书名。翻开这个集子中的小说〈晚饭花〉,包括三个短篇小故事:“珠子灯”“晚饭花”“三姊妹出嫁”。《晚饭花》开始有段总题记,写得很好,我爱读:“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这段文字下面,又引用了清代书籍《植物名实图考》中关于野茉莉的叙述。汪曾祺欣赏此书,他另在小说《星期天》中提到这本《植物名实图考》,是这样写的:“《植物名实图考》——这是一本很有趣的著作,文笔极好。我对这本书一直很有感情”。这组小说中我最爱读《三姊妹出嫁》,那个“挑担子卖馄饨”的秦老吉,小说这样描写他的营生:“这副担子是楠木的,雕着花,细巧玲珑,很好看。这好象是《东京梦华录》时期的东西,李嵩笔下画出来的玩意儿。”“他的器皿用具也特别精洁——他有一个拌馅用的深口大盘,是雍正青花!”这是何等样精致的小生意人,套用现在的时髦用语,这叫做小资生意人。作者深谙故乡风土人情,笔触间流露作者深厚生活基础,饱含汪氏人物独具的精致细腻与绝俗,让人一读就爱上了。汪曾祺小说《星期天》中有句话:“他很精明,但并不俗气。”这正是汪著人物的特色。小说《三姊妹出嫁》中,无论是大姐许的夫婿麻皮匠,二姐许的婆家即剃头的时家父子,还是小妹许的卖“样糖”的吴颐福(“这门手艺成了绝活儿”),都各有各的精湛和绝技。虽都属于下层民间营生,却绝不俗气,自有一种古意在。这些老式古旧的频临失传的民间手艺绝活儿,犹如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惦念的老北京,现代民俗学家邓云乡笔下的燕京风情和北平四合院,犹如民国年间的北平厂甸……都是那样的让人怀念和眷爱。汪曾祺以“晚饭花”作为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再恰当也没有了。  
《晚饭花集》中的作品,都不属太有名的作品。即便是《八千岁》、《云致秋行状》、《鉴赏家》、《皮凤三楦房子》等几篇比较有名,但也算不上汪曾祺最著名的作品。象《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汪曾祺最为人称道的小说,就都没有入选在内。尽管如此,这本小说集仍然那样清新隽永,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民间风俗色彩,有杭州碧螺春茶的香味,让人读后余香满口,难以释卷。《晚饭花集》几乎篇篇可读,字字珠玑。所谓寻常小说亦耐人寻味,不寻常。汪曾祺小说有雅致的一面,但同时又让人感到浓烈生活气息,人物和故事都不是脱离生活的,都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厚事件背景,小说散发出特有的汪曾祺家乡高邮的气息,这些都不是关在象牙塔中纯文学作家所能杜撰的。例如《故乡人》中的三篇:《打鱼的》、《金大力》、《钓鱼的医生》。就举《打鱼的》为例吧,开头写“打鱼的有几种”,接着写“一种是放鱼鹰的”,“一种是撒网的”…紧接着各作了生动细致的介绍,虽篇幅短小,却宕荡多姿,扣人心弦,是真正的深入生活的描写。  
小说《徙》,在《晚饭花集》中算不上太有名,却深为我所喜。《徙》的题记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文字。小说开头是一首半文半白富有诗韵的校歌,平淡而有意味,笼罩全篇,别具深意。《徙》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那功名不高、名气却很大学问也很大的奇人通儒谈甓渔老先生;那谈老高足——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被人称为“脾气很方”的高北溟先生;高北溟次女——才貌双全心气很高却困守小城、一辈子没能飞得出去,最后郁郁以终的高雪;高北溟最喜欢的学生“绝顶聪明”后成为高雪夫君、为爱成痴的汪厚基医生……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和风神,让人过目难忘。即使小说中次要人物,如不学无术外号“杨半本”的数学教员,“出名的吃白食的人”教导主任张维谷等,简简几笔,神韵全出,鲜明如浮雕。从总体看,《徙》是一篇奇异的小说,淡泊与凄美结合,超然与讽世交融,平淡与隽永平行。《徙》开头的极富风味,淡泊从容,潜藏着深厚的底蕴,是典型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风格。汪曾祺在现代作家中喜欢沈从文和废名,外国作家中喜欢契诃夫和阿索林。汪曾祺这样写废名:“他用写诗的办法写小说,他的小说实际上是诗。他的小说不注重写人物,也几乎没有故事。…他不写故事,写意境。”而这也正是汪曾祺自己的风格。小说《徙》前半部分显然属于这种风格。但小说《徙》读到后头却不是一味的平淡,倒是有点情节有点起伏的。《徙》象极了精心泡制的陈年美酒,看似平淡无奇,却是后发制人的。越往下读,后劲越上来。让读者在称赏称奇《徙》结局的奇崛和不寻常同时,忍不住还要翻翻前面,把玩《徙》前半文字的朴素干净及描写的有味道。整篇小说浑然一体。这真正应了汪曾祺《自报家门》中的话:“我的看似平常的作品其实并不那么老实。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这和《晚饭花集-自序》中陈述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晚饭花集》在艺术手法上也多有可取处。比方肖像描写就很有特色,简净优美。《徙》中写高北溟女儿高雪的相貌,仅用四组词语:“丰姿楚楚,行步婀娜,态度安静,顾盼有光”,却把高雪身材、步态、容态气质和眼睛都写到了。这胜过多少具体而微的肖像素描。以少总多,活画了一个小城美少女形象。  
说到艺术手法,汪曾祺还很善于处理细节。象小说《云致秋行状》写的是戏班子生活。先生是个奇才,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绘画、音乐、评论等无所不精,这在作品中都有不俗的反应。这篇就融进了他对京剧的深刻理解,倘若没有这方面的阅历,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这篇小说细节就处理得相当好,例如写云致秋:“致秋有个习惯,说着说着话,会忽然把眉毛、眼睛、鼻子‘纵’在一起,嘴唇紧闭;然后又用力把嘴张开,把眼睛鼻子挣回原处。”这里动词用得活,有口语色彩,是极富个性特征的细节,使云致秋形象恍惚要从书中溜出来。曾有多少读过先生此篇的读者,记住了这个鲜活的细节啊!  
汪曾祺小说中比喻也用得很好。比如《黄四海的黄昏》中,写黄四海贴的海报内容:“语意颇似〈老残游记〉白妞黑妞说书的招贴。大抵齐鲁人情古朴,文风也简练如此。”比喻虽然雅致些,却也是最好看的地方。一个古色古香的好比喻总是那样让人难忘。又象《昙花、鹤和鬼火》,吸收了西方艺术手法,小说这样写昙花的美:“昙花真美啊!雪白雪白的。白得象玉,象通草,象天上的云。花心淡黄,淡得象没有颜色,淡得真雅。”这样秀丽富于想象力的比喻显然是中国特色的。这具体表现了汪曾祺自己提出来“纳外来于传统”“不中不西”要求。  
《晚饭花集》还蕴藏着汪曾祺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凡熟读汪曾祺散文的人,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他那些精写活写美食的美文:《口蘑》、《萝卜》、《五味》、《豆腐》、《干丝》、《故乡的食物》、《昆明食菌》、《肉食者不鄙》等。在新文学作家中,周作人、叶灵凤、梁实秋、汪曾祺等皆谈吃的大家。曾读到《扬子晚报》文章,甚至有主妇因为熟读汪曾祺美食散文,而学会烧得一手花样不断翻新的野味好菜的。汪曾祺的谈吃散文自是一绝,他的小说也同样浸透了他丰富独到的美食精义。我最喜欢小说《金冬心》中的谈吃章节,例如两淮盐务道铁保珊铁大人就说:“可是我只想喝一碗晚米稀粥,就一碟香油拌疙瘩丝!”这不是朴素中含有至味吗?《金冬心》中还涉及扬州凉碟,什么“高邮双黄鸭蛋、界首茶干拌荠菜、凉拌枸杞头┄”,回味甘长。小说又写:“热菜也只是蟹白烧乌青菜、鸭肝泥酿怀山药、鲫鱼脑烩豆腐、烩青腿子口蘑”。又写:“随饭的炒菜也极素净:素炒萎蒿苔、素炒金花菜、素炒豌豆苗、素炒紫芽姜、素炒马兰头、素炒凤尾——只有三片叶子的嫩莴苣尖、素炒黄芽白…”我在这里之所以要做文抄公,实在是被汪曾祺笔下清淡隽永的风味食谱打动。《金冬心》融合了美食精典,别具风味,入骨三分,最得美食三味者。这些从普通野生菜肴中勾茨出来的美味,淡而微丰,化腐朽为神奇,使得小说本身散发出清醇淡雅的美。这诚是别样滋味的美食,与豪奢、荤腥和粗俗无关,属于纯天然和生态食谱。《晚饭花集》中不乏这样的小说。  
《晚饭花集》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其中包含的地方方言和口语色彩,具有独特的风味。《鉴赏家》开头写卖果子的叶三:“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都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这里的“树熟”,用得多么活泼通俗啊!《八千岁》中写八千岁的米店,“囤里依次分别堆积着‘头糙’、‘二糙’、‘三糙’、‘高尖’。头糙是只碾一道,才脱糠皮的糙米,颜色紫红;二糙较白。三糙更白。高尖则是雪白发亮几乎是透明的上好精米。”这“头糙”、“二糙”、“三糙”、“高尖”是地道米行方言,充满原汁原味生活气息,折射作者深入生活的深度,耐人寻味。读过《八千岁》者,哪个能淡忘这样丰富地道的语言呢?又如《云致秋行状》中云致秋一番话:“挑班,约人,处好了,火炉子,热烘烘的;处不好,‘虱子皮袄’,还得穿它,又咬得慌。还得到处请客、应酬、拜门子,我淘不了这份神。”这是多么生动的语言,是剧班内行话,真正来自生活。两个比喻信手拈来,贴切得不行。“我淘不了这份神”,酷肖人物声口。《昙花、鹤和鬼火》中描写李小龙对割稻、种麦等的印象:“麦子还没有‘起身’的时候,是不怕踩的,越踩越旺。…他一辈子记得青麦子的清香甘美的味道。…插秧是个大喜的日子,好比是娶媳妇,聘闺女。”汪曾祺清新流畅的笔端,潺潺流淌着农村生活的原汁液,让人好生喜欢。汪曾祺的语言富有生气,简洁传神,淡泊致远,语言高度口语化和生活化。在朴素无华、深厚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家汪曾祺的真诚与良知。汪老曾自述小说结构的精义是“苦心经营的随便”,汪的小说语言亦可作如是观。  
我近读汪曾祺著《晚翠文谈新编》,看到《谈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以为语言最好是俗不伤雅,既不掉书袋,也有文化气息。”其实汪曾祺笔下的人物也是“俗不伤雅”,既不书呆,亦不乏古风。汪曾祺笔下哪怕三教九流人物,也都有点文化底子,没有一个完全俗气的,都带点清高自赏的味道。作家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蕴蓄着典雅和精致。象《故乡》中的金大力和王淡人,《徙》中的谈甓渔、高北溟、汪厚基和高雪,《晚饭花》中的李小龙和王玉英,《皮凤三楦房子》中的高大头和朱雪桥,《航空奖券》中的彭振铎,《鉴赏家》中大画家季啕民和卖果子的叶三,《八千岁》中的宋侉子和八千岁,《云致秋行状》中京剧团的云致秋…无论是教师、医生、艺人、商人、手工业者或农民,都刻画得鲜活丰满,力透纸背,绝不会相互混淆。而且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不管知识分子或普通百姓,他们都绝无庸俗卑贱可厌和世侩相。知识分子的雅致自不必说,就连小老百姓都多少含点雅气,带点古意,带点红尘自赏的味道。俗中有雅,既俗且雅。例如《皮凤三楦房子》中写高大头:“高大头文化不低…他的字写得很工整。”“他还养菊花。没有地方放,他就养了四盆悬崖菊,把它们全部在房檐口挂起来。这四个盆子很大。…这四盆悬崖菊披披纷纷地倒挂下来,好看得很。高大头就在菊花影中运挫补鞋,自得其乐。”这个在菊花影中悠闲谋生的高大头够雅吧!又如《航空奖券》内中文系学生彭振铎的表哥,“虽是做生意的人,却不忘情诗歌,谈吐不俗。”而那个中文系的彭振铎自然更雅致得不得了,汪曾祺这样描写他:“他读书很用功。…然而他在内心深处却是一个诗人,一个忠实的浪漫主义者。在中国诗人里他喜欢李商隐,外国诗人里喜欢雪莱,现代作家里喜欢何其芳。他把《预言》和《画梦录》读得几乎能背下来。”这样的文学气息,这样的脱俗气质,这就是汪曾祺笔下的人物。这是先生笔下人物的标签和特色,让人心仪,让人动情,让人如痴如醉。在《晚翠文谈新编》中读到汪曾祺一句话:“才华,是脆弱的。”说得多好啊!汪曾祺笔下那些有才华的普通人,也是美好而脆弱的。  
汪曾祺说:“我的小说的背景是:我的家乡高邮、昆明、上海、北京、张家口。”家乡高邮是他着墨最多、最用力的地方。高邮的咸鸭蛋有名。而高邮不只有咸鸭蛋,高邮更有汪曾祺,高邮因为有了汪曾祺而具有厚重文化内涵。汪曾祺曾经充满感情地说:“我是高邮人。高邮是个水乡。…我的小说常以水为背景,是非常自然的事,记忆中的人和事多带有点泱泱的水气,人的性格亦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这让人想起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小说富有水的温柔和灵气,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很相象的。汪曾祺还说:“我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代。”汪曾祺的小说是美丽的风俗画,是朴素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他用淡泊隽秀的文笔为已经流逝的历史岁月存照。汪曾祺的小说鲜明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征。  
很奇怪,我在动笔写本文时,脑海中常常反映着《蒲桥集》封面汪曾祺自己写的广告文字:“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这是我最清慕的先生文字。这是简雅隽永的自我勾勒,用富田园气息的比喻、用优美的文学语言,白描了自己文字的风韵光华。尾句“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尤其简丰有味,有明清小品风味,这句亦可移来说《晚饭花集》的天籁般的美。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好文章:)
  喜欢汪老&&人间草木&&这本书很好
  汪老&人间草木&不就是他的散文选集吗?汪老的小说和散文均精绝,值得一读.
  好手筆。汪文章最難得者,淡而有味.文字雅扑,無花腔,玩之則有味在焉.  汪過世後,其家人出了一冊字画集,有幸得一冊.  他一冊才子書,集文、字、画於一冊。頗堪玩賞。
  来读。喜欢汪先生的文字。
  美文,首页推荐
  真不错
  喜欢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我几乎都读过!  真是回味无穷啊!
  记得从前有人说唐宋八大家以后就再也没有散文家了(好象是鲁迅说的吧)  其他时期的不知道(看的书少)  但是从解放后到现在,散文家还是有两个的  一个沈从文,一个汪曾祺.  有的时候啊~写文章真的只能看天份~
  先顶。找时间看。
  最爱汪老文章.字字珠玑.回味悠长.
  喜欢汪曾祺的作品,意境恬淡,意味隽永.
  好书好文:)
  文章写得不错.只是说汪老是新文学作家,不知是从哪个方面而言?
  喜欢汪老先生的菜式,偶在偶发表的菜里常提到过他滴!    楼主有兴趣可以看看。  
  楼主写的好啊!我也喜欢汪老的文字,可惜没有楼主的功夫!
  我这篇也是被逼出来的,是江苏省作协和高邮市文联合办的&纪念汪曾祺逝世十周年&征文稿.本月15日截稿,而且要的是手写稿,用信封邮寄的.好麻烦呢!
  写的很好,指出一个纰漏吧,“黄四海”似乎应该是“王四海”  
  瞎写吧你就,还先生先生的,切~
  你女的?我的话收回.
    瞎写吧你就,还先生先生的,切    你女的?我的话收回.    楼上的这位真滑稽!为什么是女的,你的话就收回?!你这什么意思啊?难道如果我是男的,你就可以肆意胡说八道吗?你看文章不是凭文章本身,而是只关注性别吗?
  不是,你想一下,一个男的,先生先生的叫汪曾祺,不恶心?    女的就没这种感觉.你的文章嘛,看得出汪的好,但也就一般.
  十几年前在旧书摊上淘得一本《晚饭花集》,  仅1元钱,却领略到不曾体会过的文字美。  觉得做一个普通人原来也挺好,呵呵  
  汪先生是我最爱的作家  沈从文先生评价他是天才型的作家.  可惜江青的一句,&对于汪曾祺要有选择的用&  令人扼腕啊
  汪先生的文章,美,清新脱俗
  汪老的文章真是极好,那是一种把人生的五谷杂粮都尝透的安静……
  楼上炒米糖开水兄说得真好啊!
  非常喜欢老汪。也很喜欢王淡人。
  读《受戒》的时候认识到他,后来因为《人间草木》而入迷。:)
  有空也得好好看看这些大家的文章,呵呵
  拜读。  有时间的话,看看《林斤澜说》、《人有病,天知否》书中关于汪曾祺的一节。  喜欢、也收集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和关于汪的书。
  不知道是因为喜欢汪曾祺的文章,才喜欢下班后走过小巷买把菜回家的市井生活,还是因为在江苏小镇的市井生活中长大,才喜欢汪曾祺。在心浮气躁的时候读几页汪曾祺,心情就慢慢平静下来,如滚水泡茶之后茶叶纷纷下沉,趋于平静,只留下宁谧,清香和氤氲水汽。
  非常喜欢先生的作品  毕业论文就是写的他
  十几年前读汪曾祺的文章,受一位表哥的推荐,感觉真的如楼主及楼上各位所说的那般清新淡雅。  
也因自己生在高邮,长在高邮,现打拼生活在外,一年难得春节回家。今日偶见楼主文章,于是又忆起小时看的汪的部分文字,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乡那纵横交错的水网,成排的水杉树,成片的水田中散落的村庄,以及撑船,钓鱼,到林场掏鸟蛋等等童年的记忆!  
好像有一北海大酒店就是汪曾祺的题字,很少见的,那时可是高邮地标级建筑物,现在好像拆掉了。
  楼上仁兄是高邮人,这是大家都羡慕不来的机缘啊!    非常喜欢先生的作品    毕业论文就是写的他  我毕业论文想写契诃夫.已读了五十年代平明版一套27种汝龙译&契诃夫小说选集&中的18种.         
  又如《航空奖券》内中文系学生彭振铎的表哥,“虽是做生意的人,却不忘情诗歌,谈吐不俗。”而那个中文系的彭振铎自然更雅致得不得了,汪曾祺这样描写他:“他读书很用功。…然而他在内心深处却是一个诗人,一个忠实的浪漫主义者。在中国诗人里他喜欢李商隐,外国诗人里喜欢雪莱,现代作家里喜欢何其芳。他把《预言》和《画梦录》读得几乎能背下来。”这样的文学气息,这样的脱俗气质,这就是汪曾祺笔下的人物。  ============================  lz差亦  这个彭应该是作者略带讽刺的对象吧  因为后来在旅馆听到他倾慕的女同学放浪的笑声,他的英雄救美的梦破灭了以后,他看看自己的航空奖券和诗集,决定奖券继续买下去--没准真能中呢,诗集反正没有题名,也许以后可以送给其他的女人。这个结局一下从浪漫走到现实,颇有讽刺的意味。  所以我觉得这个人物并不能和作者塑造的其他人物并举。
  汪老同志永垂不朽          汪老的文章俺喜欢读
  漓江社出&&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是我常读之书,其中一些篇章不下三十余遍,几能背诵.
  我是“汪曾祺纪念活动”的工作人员,征文可以从网上直接发过来,已经发表的,也可以寄复印件过来,不用手写从邮局寄的。
  我也很喜欢这老头的说~~留爪;
  第一次读汪曾祺是读的《受戒》,顿时觉得自己被击中了。
  读....  汪曾祺先生也是我喜欢的作家
  春韭秋菘,好美的一个词.....
  最近正迷上汪曾祺的书
  怒赞:)  老汪是真好,真是好。
  写得不错。  《徙》是汪老作品最有韵味和诗意、最出色的篇什之一,基调则是汪作中很少见的伤感。奇怪的是名气却远没有另几篇大。彭拥华能看出它的好处,说得也比较到位,尤见眼力。
  总有这么个印象,喜读汪曾祺散文的人,心里都有点淡淡的感伤。
  极其喜欢老汪.
  看楼主标题,倒是想起杨风子的《韭花帖》,用此帖来形容汪老风格,竟是天造地设。
  生命中的逍遥派也只有跳出圈子的视角,才能营造出人文的水乡。有环境,还要有心境。
  只看过汪老的《受戒》、《大淖纪事》,那份感动至今难忘。
  衷心感谢各位的关注!我已经很久没上&闲闲书话&了,今日无意打开,竟发现小稿依然跟贴不断,真让我感动,感谢朋友们的盛情.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我,而我却无意中疏忽了朋友,真是惭愧啊!
  问候拥华君,好文字只是嫌少:) 
  个人认为汪的文才更胜其师,可惜我早年买的“矮纸集”不知遗落何方,先生的书好难买,这几日得了本“五味”,天天背在包里,百读不厌,因为他的书而爱上昆明,爱上翠湖,遥想汪曾祺的昆明。
  真正的文人情怀!喜欢他的悲悯,对凡尘中的市井小民,写尽了他们在苦,难的生活中,琐屑的烦恼,却仍尽量快乐的活着  文笔如此淡雅而美,读过叫人回想。
  总觉得汪老是站在他那个时代的汪老,如今,他笔下的很多风物,都成了人文遗产,甚至失传了.  机械化生产的时代呀......
  同感,如今汪老笔下的昆明不复存在了啊
  我很喜欢汪曾祺。是我的心灵故乡。窃以为,他的作品更胜其师。
  汪是小说好,散文则淡而无味.
  《受戒》得沈先生的真髓。
  喜欢汪,比沈更入世,贴心  
  汪老啊,现在的读书人少有那份宁静和淡泊了~~~~~~他的文字就是合眼缘吧~~~
  喜欢汪先生的散文,和楼上的某位刚好相反
  DING!    
  没看过汪先生的书,看楼主介绍的,看来很不错,有机会看看。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    看着这八个字,忽然觉得很诱人
  喜欢汪老先生的小说散文  文字也好 故事也好
  我前几天买的《菰蒲深处》是浙江文艺94年出的,你说的这几个里面都有,可是我还没看完,今天读到的《徙》,还很感叹我自己有点像高老先生,为人很方,又孤僻,呵呵,也是很喜欢的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秋末晚菘的第一段写秋末晚菘的由来有什么作用_360问答
秋末晚菘的第一段写秋末晚菘的由来有什么作用
被浏览65次
&&|地图|没有搜到,请您重新搜索?歌曲歌手操作上一页下一页回答被采纳可赚取一次抽奖机会!~&匿名提交回答验证码
昨天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马上登录快速注册
再来一题,加倍成长!正在为您准备您擅长的问题有没有感兴趣的?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当前位置: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秋末晚菘傅丽清①古人称蔬菜好吃,常夸“初春..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秋末晚菘傅丽清
  ①古人称蔬菜好吃,常夸“初春早韭,秋末晚菘”。《本草纲目》解释道:“菘性凌冬晚凋,有松之操,故曰菘,俗谓白菜。”霜降以后,白菜味道最鲜,故赞美“秋末晚菘”。  ②野生白菜属十字花科,原是远古人类的采集植物之一;世界上栽种白菜最早的是中国,在距今约七千年的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就出土了瓮藏的白菜种子。大白菜,则是我国祖先培育出来的北方优良的“结球白菜”变种。  ③鲁迅先生早期作品里,曾描写过挂在杭州水果店里的“胶菜”,那就是大白菜;因以胶东所产品质最好,故称“胶菜”。鲁人夸说的“泰山三宝”,其中第一宝即为白菜。鲁迅迁居北京后,在他小说里出现的大白菜,就堆成一座小金字塔,点缀了这座古城普通人家的冬日风景。  ④真是“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营养丰富,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外,还含有微量的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等成分;并且产量高,每亩万斤以上,还耐贮存,价廉物美,是冬令蔬菜中老百姓餐桌上的佼佼者。北京人包饺子,涮锅子,做芥末墩儿,都少不了它。白石老人生前爱吃大白菜,也爱画大白菜,并题道:“牡丹为花之魁,荔枝为果之龙,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南方人到了北方,常起“莼鲈之思”;北方人到了外地,也会生“菘鲷①之想”吧!那年,我们几个北京人在斯德哥尔摩,突然对祖国的白菜害起相思来了,到中国餐馆定了一份烧白菜。第二天一上桌,如风卷残云,首先把一盘白菜,吃了个底儿朝天。可是价钱令人咋舌,超过了一盘烹大虾;而且还是好客的女店主,亲自上市场去采购来的哩!注:①鲷,即山东所产肉味鲜美的“加吉鱼”1.请各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大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写了白菜的哪些优点?请分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第④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甘肃省中考真题
1.①秋末的白菜因好吃而得到赞美;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种和培育白菜的国家;③白菜以山东所产最好;④百菜不如白菜。2.①营养丰富;②产量高;③耐贮存;④价廉物美3.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秋末晚菘傅丽清①古人称蔬菜好吃,常夸“初春..”主要考查你对&&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 ——
说明文阅读步骤及技巧: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说明文阅读结构思路:(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答题时语言要规范: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答题格式: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说明文写作: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2.要选好说明角度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释义: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中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1)举例子:列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3)列数字:使用数字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不能用。(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出具体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可以同类相比,也可以异类相比,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如:“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或沟床不断地冲蚀挖掏,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粘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6)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做诠释法。例:“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7)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8)摹状貌:摹状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应归于描写。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列图表: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更具体。&说明方法思路技巧:(1)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等。②抓首总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2)抓住事物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宽窄、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3)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可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4)逐段概括要点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5)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6)体会语言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3)列数据: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注: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9)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10)引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秋末晚菘傅丽清①古人称蔬菜好吃,常夸“初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50776549780005206437186940999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此类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