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春宵歌酒美,含情红叶伴落英,落英缤纷是什么意思思

一、伤高怀远几时穷也许,你没有过梦萦魂牵.. - 红叶情缘的主页
一、伤高怀远几时穷
也许,你没有过梦萦魂牵、纠结不止的情缘;也许,你没有过生离死别、刻骨铭心的缠绵;或许,你没有过去国怀乡,离愁念远的眷恋,在你的生活历程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那么的自然。然而,当你偶尔翻阅到古人的“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诗句时,你是否也能从这许许多多至情至性的诗句中,了悟出人心深处那幽微且又是难以名状的情怀和牵绊呢?
他没有什么才华,也算不上是很有才华,对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那些古人来说,更是望尘莫及,但其心灵深处那至情至性的“痴”根,却一点也不亚于古人,当他与她经过一次次“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别离后,却也一次次不由然地触动了,内心深处默默存封着的情怀。
“轻烟细雨十里亭,凝眸相对泪盈盈。山回路转空留印,只有溪头流水清。&&&&&&&情更切,意犹深,羌笛依旧送行人,濛濛雾断寒山径,似是犹传马啸声。”
一个淅淅沥沥的阴雨天,他和她相互执手,凝噎无语地坐在山中那轻烟缭绕的亭子里,而在这一时候,他却将要离开自己的故乡,离开自己心爱的“依人”,独去远乡闯荡了,这样的情境,能不令他伤怀吗?
就这样,一首以她的口吻填下的《鹧鸪天•山亭别友人》词调,诞生了。
与心上的人儿,离别在即,此时,尽管彼此心中有着许多的不舍,有着万语千言,却也总是难以言喻,无从表达,只有含着盈盈泪眼,凝噎相对,执手相看罢了。
他和她没有古人那“都门帐饮”的饯别,也没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期许,更没有“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的勉慰。彼此间,只是默默地凝噎执手,泪眼相看,就匆匆分手了。
他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她说,可就是无从说,也来不及说,就不得不离开了她,她也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嘱托,可竟也气咽喉堵,一个字也说不出,就不得不让他离开了自己。
想到他这一去,路途遥远,前程茫茫,人地生疏,此时,除了担心他,能否应承和适应那即将遇到的一切以外,她再也说不出什么,也没有必要再说什么了。
“山回路转空留印,只有溪头流水清”。
他走了,骑着那匹瘦马,迎着西风,带着她的心,踏上伸向远方的古道,渐渐地、渐渐地走了。然而,他是否又能知道,在他渐行渐远的影子背后,又扯断了她的多少寸寸柔肠?洒下了她多少思念和期盼的泪水?此时,即使是攀上高处去凝眸远眺,纵使是将秋眼望穿了,那又有何用?最后还不是“望不尽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斜晖。”
这段唱曲是《西厢记》中,催莺莺在送别自己心上的人儿张珙时,所吐露出的心怀。是啊!蓦然间得一知音,却又很快就要分手离别,这又怎能不叫人慨叹万千呢?然而,有许多时候,多数人总是这样:在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后,方知其之可贵。光阴犹如川水,一去不复返,而我们为什么总要等到离别时才能感到相聚的短暂呢?
满眼飘拂的柳丝和绵绵不尽的雨丝啊,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把这离人的马儿拴住?路途阻住?远处稀疏的树林啊,你也为什么不帮我把时光留住?脚下的路啊,你为什么要转弯,让山林将我那离人的身影挡住?
他走了,走得那样的匆忙,从此后,即将独自面对的,也许,就是那一个个无尽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日暮黄昏了。
当她眼睁睁地目睹着自己心上的人儿,渐渐地消失于山路的转弯处时,刹那间,她突然感到无比的茫然,眼前,再也不会出现那狠心人儿的影子了。如今,留给她的,也只是这点点零碎的马蹄印和山间潺潺流淌着的溪水。
“情更切,意犹深,羌笛依旧送行人。”
尽管那辞人已经远离而去了,但为他吹奏的送行曲,却依然还在情深意切地继续着。
此时的天空,那濛濛的细雨和游移缥缈的烟雾已将延伸向远方的小路给遮断了,而隐隐约约中,似乎还能听到山里传来马儿长啸的声音。亭子里,只有她伶仃而落寞地伫立着。她是多么希望已消失的一切,能像海市蜃楼那样重新出现,可现在呢,一切都已是不再的可能了。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她的心绪已如一缕轻风那样飘飞万里,去觅寻着心上人儿的踪迹,然而,还未寻着踪迹,就被黄莺的啼叫声给搅醒了。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马儿的嘶叫声已越来越遥远模糊了,可离人的征途却依然还是那样的遥渺茫远。如今,就算是真想“寻郎去处”,却又该到哪里去觅寻那狠心人儿的踪迹呢?
看来踪迹是已无从寻觅了,她只有收起失落的心,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蹒跚地走出亭子来。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风卷地,北雁南飞,可到了来年春天,大雁就会飞回,而这远去的离人啊,你是否也能像大雁那样,到了来年,就能回到我的身边呢?眼前,这经霜的树叶,是什么把它染红了?这淅淅沥沥地下着的小雨,是什么做成的?且为什么又总是这样绵绵无尽?也许,这都是离别人的眼泪吧!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没有他在身边为伴,一切对她来说,是那么的多余,那么的苍白。在她的世界里,已再也没有什么千金一刻的春宵,也再没有什么风清月白、花下依偎的良辰美景了,从此以后,梦已成空,心事不寄,种种前尘旧事,也只有让它存封于漫长的岁月里,一切良辰美景也都将与她无关了。
然而,一切又真的能存封于漫长的岁月里吗?一切又真的能与她无关吗?如真是这样,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年年都在伤春悲秋呢?难道他们留恋的仅仅只是春花秋月?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颜。”
也许,这才是她与他更为贴切的情意吧!
这一别离,对他来说,又何尝不是摧肝断肠?不然,在他日后漂泊到闽南地区的一个旅游景点时,又怎会有《鹧鸪天•登百丈岩》那样凄美苍凉的感慨呢?
“骤雨涔涔百丈岩,九霄仙寺入云间。绕缭香雾朝佛拜,对面依然咫尺天。&&&&&&极目看,万重山,依稀尽处是乡关?冥冥日暮岚烟断,红叶乡心更晚蝉。”
暴雨一阵接一阵地下个不停,高入云天的百丈岩上,一座座宏伟奇丽的庙宇楼阁,若隐若现地耸立在茫茫的雾海之中,身处在尤如海市蜃楼般的仙境之中,按理说,心情应是十分的舒畅,可此时的他,却没法高兴起来,这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呢?
“对面依然咫尺天!”
哦!原来是因为“咫尺天”,百丈岩对面的这个“咫尺天”啊!
宝殿里烟雾缭绕,很多善男信女,在恭恭敬敬地朝着佛像参拜,可是,又有谁人能留意到这庙宇的对面,就是一座距这百丈岩很近,却又始终无法靠拢到一处的山峰——“咫尺天”呢?
苍天啊!你为什么总是如此地喜欢捉弄人呢?好端端的,为何就非要弄个什么“咫尺天”来呢?为何不弄个“连理山”什么的?难道你认为这么多的善男信女,对你的膜拜还不够虔诚吗?
“极目看,万重山,依稀尽处是乡关?”
站在百丈岩上,极目向远方看去,只见那重重叠叠的山峦,一座连着一座,一层衔着一层,延绵不断地伸展向很远很远的地方,也许,山的那头,就是他的故乡了吧?
身处在梦幻般的仙境,俯瞰着延绵不断的层层苍山,不知不觉中,他却又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家乡的父老,想起心上的她来……
“冥冥日暮岚烟断,红叶乡心更晚蝉。”
昏昏沉沉中,天色已渐渐地暗了下来,眼前的一切,也在这弥漫着的暮霭和袅袅的炊烟中渐渐地消失了。他很想学唐代的宫女那样,在红色的树叶上题写那么一些诗句,来寄托自己思念亲友,以及故乡的那种难遣的落寞的情怀,然而,一只寒蝉却又凄凄切切地叫个不停,这就更加撩起了他无边的思绪……
也许是因为寒蝉的搅扰,或许是因自己的愁思太重,他最终还是没有在红叶上题诗,不然,有朝一日,叶儿如真的漂到她身边时,就得真的要去“殷勤谢红叶”了。
大凡多情而念旧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样,就算是真能挤身仙境,而所想的、念的、盼的,也总是内心深处那个时时期许的故人,否则,又怎会有人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他也不例外,也是个多情且念旧的人,曾经的沧海桑田,早已成为他一生铁定了的期许,他的心里,除了她以外,已再也容不下任何一个人了,就算是这份情缘,年年岁岁都期许不至,他也宁愿坚守。
“世上自有多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不是个中人,怎知个中情?是啊!多情本来就是自个的原因,这又怎能关乎到他人呢?感情从来都是如此,有些情,除了相爱的双方,旁人又怎能明白?怎么能体会?
“旧地重来驿站中,去年今日正春浓。执手依依杨柳送,去匆匆。&&&&&梦里相逢恐是梦,西窗细语话重逢。此际苍山烟雨纵,觅何从?”
这首《摊破浣溪沙•驿站情丝》,是他在闽南地区,晋江市的长途汽车客运站里,送走一个好友后,又于第二年的当天,再次来到这个车站时的所感。
旧地重游,虽然景物依旧,但时过境迁,人已全非,触目旧景,不由然地使他想起了唐代诗人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像这样的诗词,在诗海词林里,随处可见,不足为奇,但是,只要你细细揣摩,就会感觉到,总有那么一些绵长而又莫名的丝丝情怀,一直萦索于其间。
“去年今日正春浓。”
这虽然是一句极为平淡的话语,然其个中滋味,又岂是人人都能知会的?
去年的今天,这个时候,正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浓春时节,他却在这个地方,这样的情境里与友人分别,而如今呢,当自己旧地重来时,昨日的人儿,却到哪里去了?他真的又该“觅何从”呢?
当你行色匆匆地走过一段坎坷而曲折的历程后,蓦地回顾那走过的路时,是否会有一丝遗憾的慨叹?或者是有些许的茫然若失?
旧地的重游,蓦然的回首,也许,你是受某种莫名的潜意识的指使,或许说是带着某种希冀、去觅寻某种失落了的记忆。然而,当你再度置身于烟雨交织的崇山叠障、坎坷曲折的旅途时,你是否又真的就能体会出这“觅何从”里所包含着的辛酸和无奈呢?
二、倚尽残照君何处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都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每当她伤怀念远,独自登凭,孤伶伶地伫立在瑟瑟的斜晖残照里时,眼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晚唐诗人温庭筠这首《忆江南•梳洗罢》的画面来。
她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也算不上是多愁善感的人,确切地说,她只能算是个性情中人罢了。她不爱登凭,也害怕登凭,可是,她现在却是终日都在登凭了,而且是从梳洗罢的早上立到了斜晖脉脉的日暮黄昏。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辽阔碧绿的原野里,曾经载记着她俩往事的小桥,依然静静地耸立在那里,只是,昔日的人儿,现已不见了,眼前,只有这潺潺的流水在匆匆地流逝着……
她的心绪,在这徐徐的晚风中,被吹皱了起来。她盼他,盼得望眼欲穿,柔肠寸断,可心上的人儿啊,如今你又身在何方?心系何处?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翻遍前人的词句,也许只有冯延巳的这首《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才能较为贴切地展现出,她此时此刻那难以言喻的心境吧?
整日盈盈泪眼,独自倚栏,当过尽的千帆,都不是她要找寻的那叶帆船后,时间已到斜晖残照的薄暮时分了。无可奈何的她,此时也只能频频自语:这些天以来,他究竟游荡到哪里去了?又到清明之际,春色即将消逝的时节了,可为什么还不见归来呢?此时,他究竟留驻在何方?留驻在谁人的家园?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原故,而至于让他忘却了要回归故里?刚从外面飞回来的这对小燕子啊,你们可曾在陌间岭头遇到过他呢?如果你们曾经遇见过他,并且还能再遇见他,请你们一定要告诉他,告诉他,我在这里一直苦苦地等待着他,期盼着他,如今已等得秋水望穿,柔肠寸断。帮我劝劝他,劝劝他早点归来吧!
她恨他,恨他的狠心,恨他的无情,恨他的粗心……,然而,她却又一直都是深深地相信他,相信他也一定能象她那样,在时时刻刻地想念着她。
“梦长君不知。”
他能不知吗?他知,是的,他能知!不然他又怎能会从她的角度,填出下面的这首《更漏子•钟山磬鼓》呢?虽说时间已于深春之际,延迟到了寒秋时节,可还是能够表达出他俩那相同的依旧的情怀。
“日西斜,孤影瘦,衾枕簟席凉透。归梦旧,又寒秋,暮鸦鼓磬愁。&&&&&奁尘厚,眉慵秀,海誓还能共守?空目送,雁南走,残阳照乱丘。”
日头西斜了,幽幽的余晖,瑟瑟地撒落在她那单薄而消瘦的身上,影子更显得格外的凄淡细长。又到深秋的时候了,光泽的竹席,空洞的竹枕,均已变得透骨的寒凉,衾被也显得更加的单薄了。
“归梦旧,又寒秋,暮鸦鼓磬愁。”
在这夕阳西斜的时候,她却依然还在苦苦地等待着心中那位羁旅远乡的离人,依然憧憬着他回归故里与自己相守在一起的好梦,然而,这悲啼的昏鸦,以及那浸透着哀怨的钟鼓,却一次又一次地将她的美梦给敲碎了……
“奁尘厚,眉慵秀,海誓还能共守?”
她已慵懒得连眉毛都不想去描画,容颜也不去整理,甚至连梳妆台上那厚厚的灰尘都不愿去拂拭。
天上的大雁在年尾的时候,尚且还飞回南方一次,可她心上的人儿啊,如今却又身在何方呢?又到该回来的时候了,为何还不见他的影子?昨日所许下的那些海誓山盟,如今是否依然作数?
“空目送,雁南走,残阳照乱丘。”
她整天独自登凭在山头寺宇之上,痴痴地目送着天边向南飞去的大雁,消失于黄昏的广幕之中,眼前,只有这一缕缕残阳的余晖,瑟瑟地撒落在自己单薄而消瘦的身上,不远处,那一座座零乱无序的坟墓,在这瑟瑟的斜晖残照里,也越发显得更加的苍凉。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在这萧索的余晖残照里,又有谁人能够理解她默默登凭远望的心情呢?
没了他的音讯,纵使是“对酒当歌”,“疏狂一醉”,可最后当酒醒曲散,一切都成为幻化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的“强乐还无味”吗?
心上的人儿啊,如今你是身在何方?人在何处呢?在这季节转换的日子里,你过得还好吗?一切都还如意吧?你现在是不是很忙?忙得连写封信给我的时间都没有呢?
面对着黄昏的天空,她不停地问,可除了对天际的残云抚膺长叹之外,她又能做些什么呢?她消瘦了,憔悴了,可他却依然还是那么执著地想念着他,盼望着他,等待着他……,她对他曾经有过埋怨,但她对他的情怀却又始终都是坚定的、不变的、无悔的。
他又何尝不想回到“一尊竟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的闲散中去,只是她做不到,没法做到,她想他,很想他,也很想勤遣笺书去问讯,可是: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书信倒是写下了很多,且也很想全部寄去给他,可这山阔水长,天高路远,而他又是行迹不定,渺无所踪的,她能将这份真挚的相思之情寄托到他的手中去吗?且又有谁能为她去传递这没有地址的书信呢?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最消人魂的,也许也真的就是这“多情自古伤离别”了吧?
在她苦苦地思念着他,等待着他的同时,他又何偿不是一样的惦记着她,思念着她?这正如北宋词人李清照所说的那样,真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啊!
“寂寂珠帘归燕未,子规啼处一春愁。”
深深的庭院,现已空寂无人,昔日曾经在这梁椽上喋喋不休的那双小燕子,却依然不见归来,此时,只有从远处偶尔传来杜鹃鸟那断断续续的悲啼声,这就更加勾起他无尽的春愁。如今,当自己独处异乡而每每听到这杜鹃鸟的悲啼时,他又何偿不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她的身边去?
他下面所填写的这一首《鹧鸪天•流离乡心》,难道还不能表明他对她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吗?
“杜宇声声相劝呼,与归犹是事成无,空惹数点相思泪,也未赢得鱼雁书。&&&&寻旧路,草荒芜,去年今日正相熟。此时人面知何处?唯有桃花依旧如。”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啼声悲切的杜鹃鸟在一声接着一声不停地啼叫着、相劝着。
“与归犹是事成无”。
鸟儿啊,他又何偿不知道呢?其实他也是很想很想归去的,可是,如今他自己还是一事无成,能归去吗?如果就这样与你一同归去了,叫他拿何颜面去见她和家乡的父老呢?
“空惹数点相思泪,也未赢得鱼雁书。”
你就不用再相劝了,虽说你是出于一片好心,但你知道吗?这只能说是凭空增添他对她和对故乡的思念罢了。你看,尽管他对她是如此深切的思念,可她能感应到吗?真的心有灵犀吗?这么久都过去了,可他却连她的鳞言片语也没收到,这岂不枉费了他这份殷切的相思之情了吗?
“寻旧路,草荒芜,去年今日正相熟。”
他在苦苦地找寻着昨日来时的道路,可是,都已被这萋萋的荒草给淹没了,去年的今天,这一个时候,正是他和她认订终身的时候,可今年今日的这个时候呢?
“此时人面知何处?唯有桃花依旧如。”
今年今日这一时候,她却又身在何方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往昔的人儿,如今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眼前,只有这依旧的桃花,仍在徐徐的春风中默默地绽放……
明明是他居无定所,不知所踪,四处漂泊,明明是他“人面不知何处去”,明明是他没有给她勤遣笺书,把自己的行踪相告,却反过来埋怨她没给自己寄书遣信,说她“此时人面知何处”,他糊涂了,犯傻了,然而,这究竟又是什么样的情愫至使他变得如此?是离恨?是相思?还是……
他有满腹的心事,说不尽的苦楚,可是,又有几人能够明白,几人能够理会?他感到困了,很困很困了,可他却还是失了眠,并在这夜深人静、蛩声切切的环境中,满怀心事地填下了这首《虞美人•夜半蛩声》:
“夜阑难寝遭蛩闹,惆怅谁知晓?唯留许事锁眉梢,不说难了说了也难了。&&&&&&缄言却怕人知道,咽泪装欢笑,锦书托尽雁归遥,无计愁得人瘦甚如削。”
他累了,非常的累了,他很想找个没有人的角落,好好地睡上一觉,可“欲梦偏遭蛩声闹”,尽管是在这样更深的夜里,还是被那不知愁苦的寒蛩吵得没法入睡,原想做个好梦,如今看来已是不可能了,而那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心事,又有谁人知晓呢?
“唯留许事锁眉梢,不说难了说了也难了。”
美好的往事还有多少存留?昨日的旧梦是再也找不回了,唯独只是那许许多多愁苦不堪的心事仍旧缠索在心头眉梢,欲待不说呢,却又闷得叫人难以忍受,但若是说了,又有什么用呢?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和知会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呢?这也正如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其《宫中词》一诗中所说的那样,真的是“含情欲说心底(宫里)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啊!
不说难了,可是,说了也是同样的难了,他在说与不说之间徘徊,看来又是一个“欲休还说,欲说还休”的结果罢了。
也许说,这是一种无需言喻的情怀;也许说,这是一种言喻不清的情怀;或许说,这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只能让她静静地沉淀于内心深处的情怀。
“缄言却怕人知道,咽泪装欢笑。”
他想将嘴闭起来不再说话,却又担心别人知道了自己这莫名的愁苦,故而,不得不将这愁苦咽下,而强作笑脸去迎逢别人。
“锦书托尽雁归遥,无计愁得人瘦甚如削。”
书信已托付完了,可负情的飞雁却一去不返,杳无音讯,盼念得人儿已瘦得胜过用刀子削去皮肉似的。
独自流落异乡,处在这样宁静而又喧嚣的夜里,他的确感到无所适从,尽管此时的室外,又已是寒风凄冷,细雨纷纷,然而,他却已是再也没有一丝睡意了,案桌上,一首不成韵的《渔家傲•天涯夜雨》。又零星地撒落在苍白的纸面上。
“长夜茫茫风细细,天涯人异依无柢。心事欲书灯已熄,难成笔,三更冷夜梆声寂。&&&&&&无限相思无限意,断肠诗句萦魂里。如叙如吟如梦呓,眠又起,阶檐小雨人独立。”
长夜漫漫,冷风徐徐,可这位流落异地他乡的游子,却依然还是漂泊不定,没有着落。
“心事欲书灯已熄,难成笔,三更冷夜梆声寂。”
他很想写封书信寄去给她,把心事述说,可是灯儿已经没油了,熄灭了,书信已是无法写成了,夜里报更的木梆声也开始静寂了。而他却依然无法入睡。
“无限相思无限意,断肠诗句萦魂里。”
有多少无尽的相思,就有多少无尽的眼泪,而这一切的一切,却又正象这摧肝断肠的诗句一样,如同述说般轻轻细语,也如同吟诵一样缓缓低唱,却又更象缥缈虚无的梵音般无休无止地萦绕缠索在梦里魂里。
“眠又起,阶檐小雨人独立。”
无所适从的他,此时是起来了,又躺下,躺下了又起来,奈何呢?只有独自伫立在屋檐下的台阶上,任凭着绵绵无尽的小雨将他淋湿,同时,也更希望这雨水和夜风能将自己难遣的心事洗释或吹散。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是啊!这样的情愫,究竟要怎样才能消释掉呢?看来也只有这绵绵无尽的雨水,或许能为他洗释掉这样的情怀吧?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宋人李清照在与自己的夫君赵明诚分别时,虽说是十分的伤感,柔肠寸断,可她至少还有那楼前的流水,能知会念及到她终日凝眸远眺的苦楚,而他呢?独立之处,所添的这段新愁,又有几人能够知会?几人能够理解?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与心爱的人儿隔居两地,且又是书信隔绝,此时的他,心中纵使是有念意万千,风情无限,但却又该拿与谁人述说呢?他心上的人儿啊,你如今又身在何方呢?他又该到哪里去觅寻你的踪迹呢?心头这份割也割不断的情愫,又该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是个了结呢?
三、曾经沧海难为水
当繁花落尽,一切重又回到如初的时候,你是否还能记起往昔的繁华?记起那些朱梁画栋,雕栏玉砌?以及那曾经的沧海桑田?纵使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可是,时过境迁,人已今非往昔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
是啊!物虽依旧,可人儿呢,却已完全改变了,当他再见到她的时候,却发现,原想在她身上得到的,现已了无痕迹,一切已变得再也没有必要了。
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都以为她过得可以。但她却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过得不如意,没有一天真正开心过。她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则希望时光能够永远停留在那个没有忧愁的少年时代里,她怀念少年时那无忧无虑的生活,怀念着和他相处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她也曾说,她很想很想他,且是常常地想他,并经常梦着自己和他相处在一起,但她却又怕想他,也不希望自己想他,总是强迫自己把他忘掉,可是,每当自己感到孤独落寞,怅然困顿或伤心失意的时候,却禁不住又想起了他……
她觉得,只有和他在一起,自己才会真正的开心,她有时甚至想将他藏起来,她不希望有人来和自己分享他,在她的内心深处,他是一朵“采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掉的花;是一把撑了很久,雨停了,也舍不得收起的伞……”
她是爱他的,且是深深地爱着他的,她也很想“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但是,她却不想因为自己的私心而误了他,误掉他的一生,所以,在他面前,她装着什么都不在意,一直强颜欢笑,将一切苦楚吞进自己的心里。为了他,她宁愿独自去承担痛苦,哪怕是无尽的痛苦!
然而,她,这个可怜的人儿啊!难道就真的了悟不出“情”于她俩之中,那早已根植了的无尽的牵绊吗?当百花凋零、繁华褪尽之时,他那依旧的执著,难道不正体现出他更为坚定的情怀吗?
也许她现已读懂了他,而只是因不想拖累他而决意如此吧?或许说,她根本就没有读懂他,没有读懂那早已根植于她俩之中那无尽的牵绊和缠绵?没有读懂那份埋藏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怀吧?
“昔日华门今已空,锦难就叙无从。不眠寒夜烛光动,疑是伊人戏蹑中。&&&&&&家万里,有谁同?纵然合梦也匆匆。子规啼切残春夜,满院梨花雨意浓。”
他这首调为《鹧鸪天》的《残春落英》词,虽说不是什么佳句警语组成,但却也道出了她和他之间那无尽的牵绊,以及怅然之中,那莫名的、凄苦且也甜密的无奈。
往昔的繁华皆已褪尽,昨日的旧梦是再也觅不回来了,一切都已成了过去,就算是忠贞不渝的情缘,如今也已成了“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切都成遥遥的追忆了。
“锦书难就叙无从”
由于心情过迂的沉重,锦书已是无法书写,也书写不成了。可他这千般心事,万种风情,却又该从何说起?对谁述说呢?
寒夜里,他在独自揉弄那沉重的笔杆,不停地翻转着空白的纸笺,伴着幽幽的烛灯,依然没法入睡,偶尔间,一阵微风吹来,绮帘轻启,烛焰晃动,可他竟然认为是自己心上的她,在和他开着玩笑,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家万里,有谁同?纵然合梦也匆匆”。
可是,他与她此时的距离,却是万里之遥,而在这遥遥的异地他乡里,又有谁人能与他相依相共呢?就算是做梦,恐怕她也是没法这么快就赶过来吧?
望帝死了,但也正因为着他的那份执著,致使他的灵魂没有死,心儿没有死,到了春天,他把灵魂化为杜鹃鸟,不停地啼叫,直到叫得心中滴血,虽然凄苦如此,可他却依然不肯回头,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够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愫,能让他如此地痴迷无悔呢?
“子规啼切残春夜,满院梨花雨意浓”。
夜已经很深了,宁静的宇空中,只有那一只与他一样执著的杜鹃鸟,依然在凄凄切切地啼叫着,院落里,也只有那一片片雪样的梨花,在绵绵不尽的小雨中,缓缓地飘落……
那只啼个不停的杜鹃鸟,是执著的望帝?还是顽冥不化的他?那飘落的,是梨花?还是泪花?那绵绵不尽地下着的,是小雨?还是离人的眼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也许她与他之间的情缘,根本就用不着要等到一切都成为日后的追忆吧?也许,在那当时,她与他就是怅然不已了?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也许,她和他早就心有“灵犀”了,只是彼此间都爱着对方,都怕伤害到对方,所以一直都停留在彼岸,默默地关注着对方,为对方祈祷,为对方祝福吧?
“斜倚篷窗秋意凉,濛濛烟雨照寒江。琴弦苦涩空惆账,又是相思泪两行。&&&&&&波荡荡,夜长长,欲诗相叙意茫茫。斑驳血泪书笺上,与寄犹恐伊断肠。”
他填的这首《夜泊秋江》词,调为《鹧鸪天》,其中一句“与寄犹恐伊断肠。”看似平淡无奇,信手拈来,但也恰是这信手拈来的一笔,平淡无奇的一语,捅破了她与他之间的“灵犀”。若彼此之间心无“灵犀”,毫无牵绊,没有彼此,能道出此等言语吗?能事事且时时都替对方考虑吗?
静夜中,他斜着身子依靠在乌篷船的窗口边,尽管那萧瑟而凛烈的冷风像刀子一样地吹割在脸上,他也依然独自面对着烟雨濛濛的寒江,拔弄着零乱的琴弦。
“琴弦苦涩空惆怅,又是相思泪两行。”
可是,那苦涩泛味的琴声,不仅不能让人释怀,反而勾起了他的愁思万千,泪眼绵绵。
“波荡荡,夜长长,欲诗相叙意茫茫。”
眼前水波浩渺,清夜漫漫,他感慨万千,很想提笔写上一些诗词把心事述说,但一拿起笔来,脑海却是一片茫然,一片空白,真叫他无从落笔,无从说起。
“斑驳血泪书笺上,欲寄犹恐伊断肠。”
诗书已写不成了,只有点点泪珠,零零碎碎地滴落在空白的纸笺上,若把这些滴有泪痕的笺书寄去给心上的她,却又担心她看到这斑驳的泪痕后,也会像自己一样,伤感得柔肠寸断。
她爱着他,深深地爱着他,她心中有他,却又心怕自己伤着他,拖累他,耽误他,因而强迫自己忘掉他,不想他;他心中更是装着她,也同样是深深且执著地爱着她,所以,无论是吟诗或是填词,一切都是因为着她,他很想很想把自己的千般愁思,万种柔情,全都寄去给她,却又担心会让她伤断柔肠,因此,尽管是身处在茫茫的海天,漫长而凄清的寒夜,他也宁愿独自去忍受着那难耐的孤寂。
四、问世间情为何物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爱的人,往往都是这样,因为自己苦苦地思念着对方,消瘦得连原本就很合身的衣带,变得愈加宽大起来,自己也依旧无怨无悔,仍是心甘情愿地为着这样的情怀而独自去憔悴。然而,这种刻骨的情怀,对于牵挂着他的她来说,又岂能是这“憔悴”二字所能尽表其念,尽遣其思?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当她突然听说他要回来看她的时候,她一下子激动得天天夜夜都登上高楼去等望,可这月儿啊,都圆了好几回了,他却依旧还没到来。心上的人儿啊,是你亲口说要归来看我的,如今为什么还不见你的影子呢?你知道吗?自你说过这话以后,头上的这轮月儿已不知道圆缺多少回了,可我却依然还在这里苦苦地等望着你的归来。
他没有归来,结果还是失了言,最后留给她的,也只是这“掩泪空相望,杳杳无归期(风尘何处期)”的结局罢了。然而,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致使他失信?难道他对她就真的没有一丝牵绊吗?
对于这样的情愫,他笔下这首调为《水调歌头》的《西湖情思》,或许稍能作些诠释吧。
“仙境西湖是,邀月酢兰舟,缠索又忆前事,醒醉付川洲。欲问嫦娥却怕,递与秋心二字,未语泪先流,多少情依旧,枯木再从头?&&&&&&思昨日,红颜瘦,志难酬。滔滔江水,能洗掉,乱绪离愁?万水千山吉首,明月可曾仍是,照在故乡楼?惆怅空挥袖,弦断梦难留。”
不能与心爱的人儿朝夕相守,纵使你是身处在人间仙境,终日酒宴笙歌,那又如何呢?还不是,“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郁郁紧锁的眉头,捱不完撩人愁思的更漏。”
“欲问嫦娥却怕,递与秋心二字,未语泪先流。”
很想问一问居住在月宫里的仙女嫦娥,却又担心她也会与自己一样满怀心事,愁锁眉头,所以,还没开口相问,就已泪水满面了。
“多少情依旧,枯木再从头。”
人世间,又有多少情爱能够永恒不变?天长地久?又有多少情爱能像枯木那样,遇到春天尚可重新发芽?重新开始?
“花堪须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花草犹且如此,何况人呼?
美好的时光是最短暂的,该是相处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好好地呆在一起,好好地珍惜,不要等到一切都已消逝了,才去苦苦寻觅,苦苦嗟呀,空劳牵挂。一旦错过了眼前的风景,前方就不一定再有这样的风景在等着你。
“思昨日,红颜瘦,志难酬。”
每当想起昨日那伤怀的旧事,整个人就愁得容颜衰老,体态消瘦。岁月不饶人,时光在一分一秒匆匆地流逝着,可理想却依然还未实现,这又怎能叫人不伤感呢?
“滔滔江水,能洗掉、乱绪离愁?”
这滚滚东去的流水啊,难道就真的能洗涤掉他心里这千头万端的无序离愁吗?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如果你问起这闲愁能有多少?那么,你可曾见到滚滚东去的这江春水,浩渺的烟波?满城飞舞的柳絮,以及梅子成熟时,江南这绵绵的雨水?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闲愁”如许,“心绪”如许!所以滔滔的江水是无法洗掉,也无法冲淡这“乱绪离愁”的。即使是眼前这江滔滔的春水,都是眼泪汇集而成的,却也依然是流不尽这许许多多的忧愁的。
“万水千山吉首,明月可曾仍是,照在故乡楼?”
月儿啊,在这明洁宁静的夜里,你是否依然还会光顾到他那遥远而可爱的故乡呢?
“惆怅空挥袖,弦断梦难留。”
挥舞着宽大的衣袖,想起舞弄歌,可是弦儿已被弄断,恍惚迷离的神思,又怎能将梦儿留住?
“《高山流水》酬知音。”俞伯牙抚此一曲,是为酬答自己的知音钟子期,也只有钟子期能解曲中之意。而如今他的“挥袖”,“子期”安在?知音可求?
没有了钟子期的存在,尽管俞伯牙的琴儿弹得再好,没有人能听懂,无人能知会,这对伯牙来说,抚琴又有何意?
“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
伯牙失去了子期之后,就挑弦毁琴,不复弹奏,将自己的琴技存封,将自己的心灵封闭,他又何偿不是?他没有了她,尽管自己身处人间仙境,终日笙歌宴酒,也同样是快乐不起来。
“却嗟流水琴中意,难向人前取次弹。”
子期的逝去,致使伯牙碎琴,而他与她之间,多年未见,数载阔别,这能不令他肠断心烂吗?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里道得是何等的洒脱啊!可这种牵人心怀的煎熬,“两处闲愁”的相思,试问又有几人能够消受得了?几人愿意承受?事实上,真正的有心人,又有几个不是希望自己能与心上的人儿朝朝暮暮,长相跟随的?不然又怎会有那么多的人说,人生最牵人怀的就是“生离”呢?
他的心碎了,碎了!情儿动了,所以他写下这首调为《江城子》的《南浦秋雁》词:
“渡头遥望雾茫茫,欲南往,却难往。千里人隔,哪里诉衷肠?纵使锦书勤探望,依旧是,最思想。&&&&&&乡思彻夜鬓如霜,梦如常,却难偿。把盏还来,已是酒千觞。落魄他乡空惦量,独惆怅,泪千行。”
他很想归去,很想归回到他那细雨温润,双燕翩翩欢飞、轻歌曼舞的江南去;很想归回到那柔柳弄姿、嫩芽初裁、飞絮如烟的陌间陇头;很想归回到她终日倚栏凝睇、望眼欲穿的吊脚小楼里……
“渡头遥望雾茫茫,欲南往,却难往。”
他整天站在码头上,独自凝眸眺望着远处那早已被烟雾笼罩了的海面,他很想归去,很想很想归去,可是——
“欲南往,却难往。”
愈是想回南方去,却更加的没法回去,这是否是因为着自己一事无成而不好意思回去呢?还是因为着其它什么的原故?他没有说,或许是自己也说不清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吧?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于自己在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去,与心爱的人儿一起坐在窗户旁边,点着烛灯,尽情倾诉着无尽的相思之情,他也是茫然不知,真的是“君问归期未有期”了。
“千里人隔,哪里诉衷肠?”
天长水阔,山高路远,两人遥隔万水千山,即使是有万千的心事,却该拿去对谁人述说呢?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晨和他所钟爱的仙女已是仙凡异路,故恨蓬莱仙山太过遥远,而他与自己所心仪的人呢,此时,似乎已是相会无期的“更隔蓬山一万重”了。
“纵使锦书勤探望,依旧是,最思想。”
哪怕是天天都寄上一些书信去问候,难道就真能排遣掉心中这份莫名的眷恋和思念吗?
“乡思彻夜鬓如霜,梦如常,却难偿。”
梦,却依然像往常那样甜蜜、美好,可现实呢,总是难以如愿,对她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一夜之间,竟使他的头发变得像霜雪一样的白了。
他对她以及对故乡,纵使是有万千的惦念,可最后换来的,也只是这无尽的泪水罢了。
“把盏还来,已是酒千觞。”
酒已喝了很多,可无奈之中,他只得又来推杯把盏,独酌独饮,想借这酒来解遣心中的愁闷,可又岂知,这恰便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落魄他乡空惦量,独惆怅,泪千行。”
如今,他独自流落异地他乡,与她欲聚不能,欲归无路,只有在这一端苦苦地想着她,而眼前这种种无望、茫然、落寞以及那难以言说的情状,又岂能是这千杯万盏的水酒和绵绵无尽的泪水所能消释得了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在他的一首《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里,可算是道得透彻。年少的时候,很多人都无忧无虑,不知道“愁”究竟是什么滋味,往往是为了填写一首新词而强作愁苦,都喜欢登上高楼去吟诗作赋,无病装病,佯作呻吟,当一旦偿尽了愁的滋味后,才知“愁”这东西,真的是“欲说还休!”真真难以言喻,说不清,道不明,也言不尽啊!
不是吗?若真的不是如此,那他也就填不出下面这首调为《鹧鸪天》的《旅夜》词了。
“夜半还闻鱼木声,故乡依旧梦难成。彩笺愁泪斑斑印,一把琵琶伴寄人。&&&&&&蛩切切,漏清清,鸳鸯枕病叹伶仃。南国红豆何时尽,叩问苍天何谓情?”
如果他没有忧愁,那夜半三更的,还至于能听到寺庙里僧人敲打木鱼的声音吗?
这不仅仅只是思乡,更是相思!他想她,想得有些神情恍惚,想得无法入睡,想得一夜之间染白了双鬓。
“彩笺愁泪斑斑印,一把琵琶伴寄人。”
夜都三更了,可这位寄居异乡的人儿,却依然无法入睡,仍就拨弄着无弦的琵琶独自点着萤灯,勤写笺书,但是:
“间关几许伤情处,悒悒柔情不自持。”
因自己愁思太重而无法控制,竟让这不自持的伤情泪珠,零零碎碎地滴落在填有诗词的锦书上,此时,身边除了这写有诗词的锦书外,余下的也只有这把依旧的无弦的琵琶,陪伴着寄居异乡的他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处在凄清而漫漫的长夜里,那位居住在月宫里的仙女嫦娥,此时是不是也感到后悔了呢?后悔自己当初不该去偷取那灵药,以至于现在岁岁年年,日复一日,夜夜面对着这碧海似的青天,却要独守这份凄清的寂寞?
嫦娥后不后悔,他不知道,也无从知道,但当他伶仃病倒在绣有鸳鸯的枕床上,闻听草际切切的蛩声和凄清的漏声时,确实是感到了无尽的孤寂和凄凉。
“南国红豆何时尽,叩问苍天何谓情?”
这无尽的相思,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苍天啊!人世间的这个“情”,究竟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却能叫人愿以自身的生死去相许呢?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相思成病,是因梦而起,而梦却又是因情而生,因此说,“世间何物似情浓”是她的切身感受,理应知晓“情”为何物。然而,他却也在问;
“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心痛。”
这世间,情为何物?古人不知,他也不知,谁又能知?
五、花堪须折直须折
她对他说,如果真有来生,她是再也不会离开他,哪怕是死,也要跟他死在一起,她不希望来生再象今生这样,活得如此的痛苦,更不希望再把他错过,她要把他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重新刻在三生石上,好让来生能圆上今生的梦。
然而,当幸福的爱神再度到来的时候,她却仍是将自己那扇爱的心门紧紧地关闭着,就这样,让这份邂逅的情缘,再次成了匆匆的擦肩。
她是个传统的女人,这是无庸置疑的。他相信她,深深地相信她!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她似乎还不能明白这个情真意切、两心牵绊的情愫,正是人间“至情至性”的真爱。她没法得知,且也无从得知,当今社会所崇尚和尊重的,也正是这“至情至性”的真爱,以及如同她内心深处那份,真挚的情感和执著至性的情怀。
感情这东西,本来就是这样,只要彼此之间是真心付出,真心相待,又何必介意于相识时间的长短?如若不是这样,那又怎么有“相见恨晚”,这一突然间顿悟一切般的慨叹呢?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不了悟爱之真谛的人,难免会认为这是一种放荡的态度,而事实上,这恰是至情的所在,当然,若真能地久天长,那则是再好不过的事,可从古到今,又有几个人的情爱,真能地老天荒?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归律,又岂是人力所能左右?所能更改?月儿在我们分离时才圆满,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又何须去包怨呢?
冥冥之中,有许多我们想不明白的事,总是在自己还来不及做出反应的时候,它就匆匆地擦肩而过了,所以,当真爱到来之时,我们就得好好去珍惜。
“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牡丹虽美,可惜开花太迟,在春花中占不了先。这是元杂记《牡丹亭》里,杜丽娘在游赏自己家里的花园时,听到侍女春香说只有牡丹开花尚早后,再度引发的一番感慨,这里隐隐包含着她,对流年似水青春蹉跎的无奈。
好好地惜起眼前人吧,不要待到一切都化作云烟之后,每每于夜里独自面对着碧海似的青天时,才要发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慨叹。
爱,原本就是很单纯,也很简单,它是发自心灵深处最为真实的东西。有时候,它是一种生命的驱动力,能让人打破很多世俗的束缚而不顾一切。尘世间,也只有它才能跳出五行之外,超脱一切。
就情感而言,从古到今,又有谁人能够概定?几人能够给予概定?它根本就没有什么准绳,没有什么年龄、时间、空间和国度的界限,更没有什么对与错的区分,而仅仅只介乎于深与浅的程度而以。如果彼此间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娇痴不怕人猜”的情况,那么,传统所赋予的条律,倒是一把很好的尺度;如若彼此间的情感已达到了“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境地,那它就会象决堤的洪水那样,一切都将无法阻挡,无论什么传统不传统,什么戒律不戒律,都成不了牵制它的镣锁。管它什么江山、什么传统、什么戒律,那时,只要有情人儿能够长相跟随,生生世世能够长相厮守在一起,一切就已足够了。
其实,爱有时是不计成败,也不在乎最后能否成为正果的。它既纯洁简单,也神圣庄严,就像现代作家安如意所说的那样,它根本就不需要用任何猥琐的道理作借口;也不需要用任何羞惭的表情作掩饰;更不会有任何得失的顾忌!爱了就是爱了,不爱就是不爱,它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一旦爱上了,就会毫不犹豫地去付出。周幽王对褒姒的情感是如此,所以愿以烽火戏诸侯;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情感也是如此,所以生发了安史之乱;他对她的情感更是如此!所以……
不是吗?不然他又怎能填出如《一剪梅•南柯情缘》这样的诗词呢?
“秋月春花又几合?岁月匆匆,世事蹉跎。旧约均已付南柯,心事难驮,尺素难托。&&&&&&独自重寻觅不着,有愿能圆,却也无多。若得相伴共生活,海誓山盟,不在空说。”
春去秋来,秋去春归,花开花落,月缺月圆,年复一年,这反反复复,不断循环的自然规律,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然而,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却似乎又有几许过迂的匆匆和残酷。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少年时。”
枯木虽枯,可一旦遇到春天,它尚且还有再度发芽重生的可能,而人呢,一旦错过了青春年少或心仪的人儿,那就是永远的咫尺!永远的追忆!永远的惘然!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永远的花好月圆,良辰美景常相陪伴,这只不过是人们心里头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花儿开了,就自然要有花儿败,月儿圆了,也就自然要有月儿缺,一切只不过是迟和早的问题而以,自古以来,又有谁人能够更改这亘古永恒的自然规律呢?时光在分分秒秒地流逝,天道无常,岁月无情,只要把握住今天,把握住现在,只要不把时光白白地浪费掉,又何须为那早已付诸南柯之梦的陈年旧约而耿耿于怀,愁容满面呢?管它什么春花秋月,聚合离散!管它什么似水流年悄悄偷换!
“有愿能圆,却也无多。若得相伴共生活,海誓山盟,不在空说。”
管它什么缘深缘浅,是否能圆,要知人生苦短,流年易逝,只要能够相随相伴,共与生活,就已足够了,还要它那“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的空头誓言做什么?誓言再多,山盟再甜,如不能好好把握,一旦错过了,那信誓旦旦的空头誓言又有何意义?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一曲《皂罗袍》,是《牡丹亭》里的绝代佳人杜丽娘,在偶尔来到自家后花园里,看到满园春色后,发自内心的慨叹。
似这般良辰美景,春色满园,却只能被这似水的流年悄悄偷换。
报什么沉鱼落雁鸟惊喧,什么羞花闭月花愁颤,似这般三春好处谁人见?这盛放的华年,满院的春色,却无人得见,无人与赏,岂不叫人深感遗憾?所以,她不由伤感地发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哀叹:就算是良辰美景,却又与我何干呢?最后一切还不是“都付与断井颓垣?”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古人谢灵运在其《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看来真是不假,眼前纵使是有许许多多的良辰美景,可无人一起欢娱欣赏,也只能是徒增怅恨而已。没有共鸣者,又怎能赏心乐事呢?
流年匆匆,世事蹉跎,又有多少良辰美景,能让我们一错再错?又有多少尘封了的陈年旧约,还需付之南柯?
这一切的一切,于他来说,驮不动的是心事,托不尽的是书信,而心上的人儿啊,你又可曾知道?可曾收到?
“凄凄切切蝉声晚,归路杳迢岚霭断。岭头终日万重山,浦渡渔灯残月寒。&&&&&&彩笺红叶书无返,魂梦玉人何日见?殷勤青鸟续前缘,只是依稀心意远。”
这首《玉楼春•桃源情思》,是他在一九九五年,于桃源就事时,因曾多次遣书予心上的她,但时过多日,却依然不见回书,故有感而作下此词,这虽是无意雕作,但却也于无形中,诠释了一种冥冥之中于我们背后,神秘地操控着这一切的某种力量。
暗夜的帷幕,在一阵阵凄凄切切的蝉鸣声中,缓缓地降落了下来,他整天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不停地觅寻着归去的路,可是,这迢迢的归路也已被林中袅袅的霭雾给遮住了,渡口处,一盏盏依旧的渔灯,已陆陆续续地亮了起来,柳梢头,一弯残缺的冷月正幽幽地爬上天边……
“彩笺红叶书无返,魂梦玉人何日见?”
已不知道有多少封书信寄出去了,可至今却依然是音讯杳然,没有归期,梦萦魂牵的心上人啊,如今你又身在何方呢?你我究竟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呢?
“殷勤青鸟续前缘,只是依稀心意远。”
无可奈何的我啊,如今也只能让这只象征着爱情的神鸟,不停地送书给你,好让你我能继续前缘。然而,隐隐约约中,你却让我隐隐地感到,你的心,已渐渐地与我疏远了。
斯心已远,斯情已逝,有多少情爱可以重来?有多少情缘永远沧海?当一切都已变成桑田,他仍在等待。明知情已如此,可他却依然还是那样执著,这也正如《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所说的那样,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似他这般的痴迷。难道还不算至情吗?
她明知他一直都深爱着自己,可还是放弃了他,且也明知自己一生最爱的人就是他,可却又一直都在躲着他。这难道就是我们所崇赏和期许的至情至性的爱情吗?
既然依旧深爱着,就本应该让它如“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般坚持下去,而不必等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后,才去苦苦追寻。
她爱他,深深地爱着他,但遗憾的是,她不够勇敢,她除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和天意无常的慨叹外,也只有在悲伤的嗟呀里,苦苦地将这份爱,默默地存封着,在怅然的哀愁背后无奈地苟活着。她没有从那一座,一直禁锢着自己的房子里面走出来,更没有象《牡丹亭》里的杜丽娘那样,大胆地冲破“出入人观望,步起须屏障”的罗网,而走进花园、走进春天,所以,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如此的精彩!
其实,在许多人的心理,也正如于丹老师所说的那样,都掩映着一片园林,只是这片园林一直被一扇无形的门给遮挡着,如果有朝一日,你打开了这扇门,只要一眼望去,你便会看到许多,你以前不曾留意到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于你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自己在有意识的时候不敢承认,也想不明白的隐秘的欢喜和忧伤。是啊!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走进这园子里来,你又怎能知道春光有如此的明媚?春色有如此的绚丽多彩?
也许说,这就是你三生的缘定;也许说,这就是你心仪已久的所求;或许说,这就是你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了的相逢。
走出来吧!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来吧,走进这园子里来,只要能走进这园子里来,能不能再从这园子里走出去,哪又何妨呢?&&
&&&不要让你今生的缘定,就这样推迟到来生;不要让你苦苦的所求,就这样悄悄的流逝;不要让你这似乎是注定了的相逢,就这样变成了匆匆的擦肩……
在许多时候,有的人,虽能与自己那个,修得共枕眠的人儿相处一辈子,但却始终不能成为知己,而有的人,虽然与那只有同渡之缘的人儿无缘共枕,但彼此却一见如故,成为了一生的牵绊。
也许,躺在枕边的人儿,虽是自己的千年所修,尽管彼此已拥有了婚姻,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但这却不一定就是完美的结合,不是自己发乎心灵深处,愿意终身相守的那份情感,更不是自己冥冥之中心仪的所求,尽管也能勉强坚持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肉体上亲密无间,然而,内心深处那道鸿沟,却是永远也无法跨越,终身只能是遥遥相望,永远咫尺,无法靠近。在梦的那端,所见的人儿,也总是那念了千回万回的无份的同渡之人,就算是在不期然间,蓦地的回眸时,呈现于眼前的,也依然是“灯火阑珊处”那无份的同渡之人。
有的人,也许一生都没做过梦,只是匆匆地走了来,又匆匆地回了去,就如汤显祖笔下的陈最良那样,活了六十年,竟然从来没有伤过春,在他的情感世界里,是那样的苍白,那样的贫乏。也有的人,则一生都沉浸在一个相同的梦里,一生都在为着那一个梦而活着,从梦里来,回梦里去。他就属后一种,是从梦里来,回梦里去,为梦而活着、为梦而离去的人。
他与她的相识,简直就是一个梦,或许说本来就是一个梦,一个简单而仓促的梦。但也正是这个简单且仓促的梦,将他带到了这个园子里来,让他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也正是这个简单且仓促的梦,让他在茫茫的人海之中,邂逅了这一份冥冥之中,似乎是早已注定了咫尺天涯的夙缘,而陷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里,“情”于人心之中那份难以言喻,且也是无需言喻的生生死死的缠绵……
六、一壶春绪伴落英
记得她与他同窗之时,她第一次送给他的礼物就是一块精致的手巾和卡片,卡片上留有她镌秀的字迹。
“让我们的友谊茁壮成长,更愿这份情义地久天长!”
这以其说是一份礼物,还不如说是一种情愫,更是他与她之间三生的夙缘!
这手巾与卡片,就像是一把无形的钥匙一样,渐渐地、悄悄地将他与她的宿命之门给打开了……
从那以后,每当夜深人静或怅然落寞的时候,他就会将珍藏着的手巾和卡片拿出来,不停地抚摸着。
如今,每次回想着她送他这份“情愫”的那个傍晚,就不觉让他想起了古人的诗句来,恰也正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是多么美妙的诗句啊!
他似乎已能窥看到古人内心深处那幽微、怅惘的情怀,他心里,似乎已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在恿动……
“人约黄昏后”,是啊!如能再次与彼此心仪的人儿相会在这么一个充满诗意的黄昏之后,相互偎依着,共看那初上柳梢的新月,该是多么的惬意啊!可是——
“有意相约怕未行,伶仃自顾叹伶仃。恼人梁上呢喃燕,怎解人间惆怅情?&&&&&&&&归愈近,意沉沉,天涯咫尺话难成。两河于此犹相并,却是人儿各自分。”
这一首调为《鹧鸪天》的《边城别情》,是他毕业时所填写的,虽不能流芳万代,但还是能传达出他内心深处那种莫名而幽微的情怀。
可不是吗?人生本来就有许多无奈,当你有心去与之相邀约时,却总是担心会遭到拒绝,而当你无意之时,也许她就会翩翩降临,世事有时就是这样,真可谓是:“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林”啊!
“恼人梁上呢喃燕,怎解人间惆怅情?”
梁上这双讨厌的小燕子啊,你们为什么偏偏要当着他的面去亲呢嬉戏,欢跃啁啾呢?难道你们真的不能体会到他这份落寞,怅然以及那难以言喻的儿女情怀吗?
究竟这双小燕子是真的不解风情,还是有意要捉弄他?他是无法得知,也没人能告诉他,而今呈现在他眼前的只是:
“两河于此犹相并,却是人儿各自分”
难道你们就没有见到眼前这两条河流,于此处尚且还是相互并合汇集在一起的吗?难道你们就真的不知道他与她,此时此刻于此地,却将分手别离吗?
是啊!有心的相约,别不成了“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了吧?
他的心乱了,肠断了。他拖着沉重的双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离开了衣袂飘飘的伊人,离开这似乎的缘定,离开这曾经是他与她数载苦读,数载同窗的小城。
“凄切寒鸦夜又鸣,淅淅沥沥雨纷纷。欲书笺素无才笔,日日乡心空断魂。&&&&&留不住,已南行,几曾寻梦梦难成。更堪梅雨崦嵫暮,独倚庭门伴落英。”
从他填下的这首《鹧鸪天•梅雨》里,可以看出,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是找不到春的明媚,花的娇艳,柳的轻柔……,在他的眼里,已到处是烟雨迷濛,遍地残花落英的景象。半夜里,寒鸦那声声的悲啼,更是弄得他愁思百结,柔肠寸乱。
“欲书笺素无才笔,日日乡心空断魂。”
他很想写封书信寄去,可自己却又胸无滴墨,所以,总是难以尽意。奈何呢?只得任凭这万千的愁思萦索在梦里魂里罢了。
也曾经多少次,想回到梦里去找寻,但这可怜的人啊?如今却连梦也无法做成了。每当日暮时分,他只有独自依靠在门庭上,陪伴着那一片片在绵绵阴雨中缓缓飘落的花瓣……
他很想把这一切变成永恒,可从古到今,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这撩人思绪的春愁,就像那漫天飞舞的柳絮一样,迷濛纷乱,飘浮不定,即使是做上一个长长的梦,而在那悠长的梦里,恐怕也是难以找到的。
是啊!一切早已是无寻处了,就像他下面的一首《鹧鸪天•鹧鸪声》里所说的一样,留到最后的也许也只能是:“又是千觞酒数壶”了吧?
“垂柳系春意意疏,水清山绣叶新雏。促成诗句托来处,飞雁归时讯却无。&&&&&疑是误,问还躇,重托尺素更《鹧鸪》。高楼望断天涯路,又是千觞酒数壶。”
时光留不住,春去已无踪,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啊!若是能将这时光给留住,留住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种情境里,留在两个彼此牵伴的心灵的交融处,那该是多么的美好啊!然而……
——“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
夕阳是多么的美好啊!但遗憾的是,这不能成为永恒,她已经接近了黄昏,一切都将成为瞬息,一切都将随着夜幕的降临而消失得无踪无影。
“垂柳系春意意疏,水清山秀叶新雏。”
就算是这千条万条的垂柳,真能将春给缚住,可她的心已不在这里了,就算是留住了今时,又岂能留住一世?她终究还是要离去的。
现实就是这样,有很多东西,看似接近,但冥冥之中,却是早已注定了的咫尺天涯,就像水中的月儿,镜里的鲜花一样,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她只能让你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静静地欣赏……
“促成诗句托来处,飞雁归时讯却无。”
他一时之间,大发感概,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并托付天上的大雁带回故乡去交给她,可是……,在大雁归来的时候,他却连她的鳞言片语也没有收到。
“疑是误,问还躇,重托尺素更《鹧鸪》。”
雁儿啊,是不是你不小心,而将她给他的回书给误传到别处去了呢?他很想好好地问问雁儿,可是,这雁儿,她又怎能知会你这“人间惆怅情”呢?还是算了吧,就是问清了,还不是照样没有她的音讯,你如今又能怎样呢?还是重新再写一封书信寄去给她吧。
“高楼望断天涯路,又是千觞酒数壶。”
书信是又一次寄出去了,可他心里依旧没个着落,是牵挂?是担心?这连他自己也没法说清,他整天站在高高的层楼之上,眺望着遥遥的天际,可是,可是“山长水阔知何处?”歧路遥渺,天涯苍茫,踪迹无定,他又该到哪里去找寻她呢?
——真个痴人痴语啊!
她本来就一直留在故乡没有出来,而漂泊在外的却是他本人,可在此,他却反过来说她处在歧路遥渺,辽远苍茫的天边,这岂不是痴人之语吗?
他痴了,他疯了……
没有她的消息,他的柔肠断了,心儿碎了,他不知该怎样宽慰自己,也没法宽慰自己,他只有端起这杯子,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个不停。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酒,也许能为人创造出一个新天地,可又有几个人能喝出唐人马周那样的运气呢?也许,这酒真的能帮人消掉万般之愁吧?然而,这究竟又要喝下多少才能管用呢?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他想把自己灌醉,想用酒来帮他解脱这愁思的痛苦,一醉解千愁!忘却这份相思,这份牵挂,这份担心……
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这酒一入愁肠后,却反而化作了相思的泪水,使这泪水比往常的更多,以至于使这愁越发无法开解了。
是啊!这次第,又岂能是一个“愁”字就能了得?几杯水酒就能消释得掉?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这一点他懂,是的,他懂!但除了一醉之外,此时此刻,这痴人还能怎样?又能怎样?
七、但恨绵绵无绝期
他不是“贾宝玉”,也不是“曹雪芹”,他没有写过《红楼梦》,也写不出《红楼梦》,在他那短暂得如同流星般的生活历程中,留下的也仅仅只是那么几首词作,然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情种”。他下面所填写的这一首诗词《蝶恋花•红楼怨》,虽说是他从自己苦苦思念她的角度,推想到她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灵欲春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