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人生专家裴光辉简历

聚焦海外回流文物 赝品多产自国内
发布时间:2013 十月 25 10:12
查阅次数:381&
&&& “在七八年前,‘海外回流文物’还不失为国内拍卖行招揽买家的一张号召力较强的招牌;而在三四年前,业内大多就视之为一个噱头;随着近两三年‘回流文物’频现赝品,这个牌子已经变味,有点‘臭大街’的味道了。今天在圈内如果说某藏品是‘回流文物’,常常带有讽刺意味。”文物鉴定专家裴光辉先生告诉记者   
&&& 齐白石小品画(虾、蟹)、黄胄小品画(驴)等一批字画,外包装标注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材档案”;沈周山水画,外包装上书“故宫藏书”;甲辰仲秋王云,外包装上则注明“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这难道是文物走私出口?”近日,当广州海关下属白云机场海关关员查验一批出口到日本的80多件包装典雅、古色古香的字画时,不禁心生疑窦。   
&&& 白云机场海关立刻安排关员将所有物品送至广东省文物鉴定站进行鉴定。经鉴定,以上均为现代仿古工艺品,不属于文物。看到这样的鉴定结果,大家更加疑惑了,仿制品出口没有问题,但该批物品的包装上为何都有“民国政府”或者“故宫博物院”等等的封条及签章,且发件人邮递出口时也不向海关进行申报?   
&&& 经海关询问,发件人也承认,这批书画艺术品确为现代仿制品,为其一外国朋友购自河南省南阳市石佛寺镇,作为个人收藏纪念,每册价格约为100元人民币。   
&&& 100元的廉价字画,为何还如此精心地装扮成“国宝”出口,难道仅仅只为了个人收藏爱好?海关关员的疑惑非空穴来风。   
&&& 近几年,古玩艺术品圈里掀起了一场“海外回流”热潮。一些古玩爱好者认为,国内已无漏可捡,便将目光移向了海外市场,看中的也正是“海外文物”的高真品率。但造假商人也开始利用“海外回流”曾经积累下来的“好名声”,转而将高仿品渗入其中,谋求暴利。一些专业造假商人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高仿品制作后,通过邮寄或者旅客带货的形式将高仿品运至国外,在国外古玩店进行销售,或者与国外文物拍卖商勾结,将高仿品及部分真品混合进行拍卖,有些仿品由此被“洗白”成文物。   
&&& 尽管此次是“虚惊一场”,但海关提醒文物爱好者,海外回流“文物”有造假,购买需谨慎! &&&&
&&& 海外回流文物赝品多产自国内   
&&& “海外回流文物”这个概念其实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从国外或港澳台拍卖行竞拍获得,然后带回中国大陆的拍品;其二是国内的拍卖公司到国外或港澳台征集,然后拿回大陆拍卖的拍品。这两种“回流文物”均存在赝品,比率不低,且呈逐年升高趋势。比较而言,第二种情况下的赝品率要高于第一种情况。   
&&& “这些赝品大多是中国内地制造的,少数是国外或台湾制造。”文物鉴定专家裴光辉介绍说。赝品最多的是书画、瓷器、青铜器、玉器和硬木家具工艺品五大类。瓷器赝品主要出自景德镇;书画赝品主要出自河南、江浙和山东;青铜器赝品出自河南和陕西;玉器赝品多出自辽宁、安徽和苏州;硬木家具工艺品多出自广东中山和福建仙游。   
&&& 去年,某专业艺术品网站发布了一份涉及中国文物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该调查对中国庞大的文物造假体系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并对文物造假按照类型进行分区。其中书画主要分布范围:北京、南京、天津、西安、江苏。重灾区为天津(鼓楼地区)、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   
&&& 书画是艺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门类,亿元天价的拍品也都是由书画作品创造,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被藏家们追捧。数量最多的仿制书画也都是这些大师的,有的还配上某某权威机构的鉴定证书,更有甚者还有艺术大师和原作的合影照片。   
&&& 印刷品复制成为书画作伪新风向。据某媒体报道,内地一位鉴赏专家称他在台湾一饭店卫生间发现一幅明代大家王宠的书法真迹,估计市值至少1万美元,感慨饭店竟把名家真迹放在男厕。并称“可用学术声誉担保,一定是真迹。”事隔两天,台湾故宫博物院出来澄清说真迹原作现保存在台湾故宫库房内,并未流失民间,饭店挂的只是一件印刷品……因此,书画高仿真印刷品在高科技的支持下目前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 此外,马来西亚和台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仿造了不少元代青花瓷,有一些当元青花真品捐赠给国内博物馆,这些赠品部分是在海外拍卖行上拍时的流拍品。另外,十七世纪以来荷兰代尔夫特、德国迈森和日本伊万里瓷器都有大量仿造中国瓷器的作品,这些作品也被当作是中国明清瓷器“回流”。   
&&& “在七八年前,‘海外回流文物’还不失为国内拍卖行招揽买家的一张号召力较强的招牌;而在三四年前,业内大多就视之为一个噱头;随着近两三年‘回流文物’频现赝品,这个牌子已经变味,有点‘臭大街’的味道了。今天在圈内如果说某藏品是‘回流文物’,常常带有讽刺意味。”文物鉴定专家裴光辉先生告诉记者。   
&&& 仿古艺术品海外“华丽变身”   
&&& 海外游走的国内仿古工艺品如何回国变身为“真品”?裴光辉给记者画出了一条路径:内地制造的现代赝品先经包括拍卖行在内的古董商以“仿古工艺品”送出海外,一到海外古董商马上让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文物”;或“自我征集”带回国内拍卖,那些入关的手续就成了“回流文物”的凭证;或委托海外拍卖公司拍卖自我拍回,再拿到国内拍卖,这就成了“回流文物”。业内称此类“回流文物”为“假海龟”。   
&&& 另有“真海龟赝品”,就是回流物是民国以前乃至清代的赝品,早年就在海外,但当成更早的真品带回。如故宫曾重金从香港拍卖会拍回一件号称明代成化的青花狮子钮盖罐,其实是近代仿成化的赝品。   
&&& 国内拍卖公司到海外征集拍品,国内收藏投资机构从海外拍卖行拍获带回,以及海外人士捐赠给国内博物馆―这看似简单的三种海外文物赝品回流渠道,背后常有“曲线救国”的利益输送。   
&&& 据裴光辉介绍,海外艺术品市场的规范,经数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两大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得都成立于中国乾隆年间),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这方面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还落后一大截。但这仅仅是在制度方面。制度保证了拍卖行暗箱炒作、徇私舞弊的空间十分狭小,但是制度遏制不了人性的贪念,制度也不可能自动产生高水准的鉴定家,鉴定水平之高低主要关乎鉴定家自身之修为,所以拍假和假拍同样存在。从比率上看,拍假的情况要远高于假拍,而中国内地则是“拍假和假拍比率都高。 &&&&
&&& 近年国内文物高仿品在国外拍卖行被当成真品拍卖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国外拍卖行的鉴定人员普遍缺乏对日新月异的内地高仿品作伪手法的情报跟踪,对中国文物的鉴定思维和鉴定方法陈旧落后。这是导致国外拍卖行‘失手’拍出赝品的主要原因。而内地古董商利用国外拍卖行对中国文物鉴定的先天不足和局限,将高仿品委托其拍卖就成为一个次生的事件。   
&&& 近十年来,回流的天价国宝出现的赝品率相当高。2005年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010年以4.368亿元拍卖成交的所谓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和以5160万英镑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等等都是备受质疑的回流天价拍品。其中《砥柱铭》在拍卖之前更是被某银行设计为一款信托资金高达4.5亿元的金融产品,给投资者造成经济风险实乃不言而喻。“近年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机构热衷于搞艺术品投资,成立艺术品投资基金,天价购买‘回流国宝’,其背后存在的利益输送一言难尽。”裴光辉直言评判。   
&&& 仿造文物艺术品是否违法   
&&& 近年来,假文物、赝品、仿品、复制品……古玩行业的造假,相比其他行业似乎更为猖獗。曾有调查资料显示,在年交易额逾10亿元的北京文物市场流通的所谓古董,有九成以上是赝品。“古玩行里不打假”,这种行业的潜规则给文物造假打开方便之门。   
&&& 就仿造文物艺术品是否违法?裴光辉认为应分具体情况。如果是无法确认知识产权所有人(著作权、专利权等)的古文物、古字画,则仿造行为本身不违法,如出售时声明是仿品,也不违法。但如果出售时没有声明真相,或故意说成是文物、真迹,则构成过失欺诈和故意欺诈。构成过失欺诈和故意欺诈者,自应适用刑法。   
&&& 如果是可确认知识产权所有人,并且其知识产权尚在保护期内的(如部分近现代书画家作品和所有当代书画家作品),则仿造行为本身就构成侵权(用于学习的临摹除外),后续的销售行为也分别按有声明真相、无声明真相和故意声称是原作者真品三种情形分别判断其为侵权、过失欺诈和故意欺诈。上述都属于仿造和销售为同一法律主体者。如果仿造和销售非同一主体,且销售方不知标的物是仿品,则不应追究销售方法律责任,哪怕其声明的内容与真相不符。但一旦证明销售者的声明与事实不符,则销售方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销售方与仿造者虽非同一主体,但销售方明知标的物是仿品(如直接从仿造者进货,且获仿造者告知为仿品)则也应根据其销售时有否声明真相之三种情形(声明真相、无声明真相和故意声称是原作者真品)分别判断其为连带侵权、过失欺诈和故意欺诈。   
&&& 对于目前规定定级文物艺术品只能由国家文博单位、艺术机构仿制而私人不得仿制的规定,裴光辉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公立文博单位、艺术机构和公民个人或集体在法律主体上是平等的,法人和自然人都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精神,公立法人能仿造的(无知识产权保护者),私立法人和自然人也有权利仿造;私立法人和自然人无权利仿造者(知识产权尚在保护期内者),公立法人单位同样无权仿造,除非得到知识产权拥有人之许可。公立法人不应拥有特权。   
&&& 文物交易合法化呼声渐高   
&&& “文物保护法虽然经过修订,对公民合法拥有和流通文物有了一定放宽,但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还体现在诸多条款中,还不敢光明正大地为‘文物买卖’正名。”裴光辉说,其实文物买卖无论在中国旧时代和国外都是很正常的,甚至被看作是一桩雅事而令人津津乐道。所以,合法的文物买卖应该被接受,甚至应该提倡。文物收藏爱好者黄先生也持同样的观点。   
&&& 专家们认为,合法的文物买卖实际上发挥了文物保护的特殊功能,它本身就是一项功能强大的文物保护措施。它不但强化了文物保护而且促进了文物研究的群众化,促进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一些文保单位宁愿大批文物因经费等原因烂在公立文博单位库房,也不愿承认民间文物买卖的合法性。因此希望尽早出台一部《文物艺术品交易法》,确立民间文物艺术品买卖的合法性,同时对依法打击制假贩假和文物走私也能提供更对口、更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 为了避免高仿品出口后变身为“海外回流文物”,黄先生建议,海关等监管部门应对那些申报出口的高仿品建立信息档案,并将这些档案进行全国海关联网信息共享。一旦有“海外回流文物”进口,海关可以根据相关档案信息进行比对,仿品必现原形。 &&& 来源:法治周末
&合作媒体:
版权所有:滨州书画网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路509号   [滨公备06号]      技术支持: 
总编邮箱:[转载]转载:中国文物收藏市场黑幕
中国文物收藏市场黑幕&
国内第一部全方位揭秘中国文物市场真相的长篇纪实作品《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黑皮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这部耗费作者5年时光、走访近百位文博界专家、文物贩子、盗墓者、制假者的心血之作,无疑是读者了解中国文物市场水深水浅、水清水浊最好的窥视镜。
《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黑皮书》作者吴树是一位北京的剧作家和文物收藏爱好者,其曝光的惊心黑幕甚至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新书上架后,作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书中披露的黑幕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作为一个脑癌患者,我并不惧怕死亡威胁”。
《谁在收藏中国》揭文物黑幕
  文物市场的水有多深?你可能用2.5公斤猪肉换来价值187万美元的珍宝,也可能耗费7000多万元买来一楼赝品;安徽一个叫杜敏的人,曾控制一个地下青铜器王国,呼风唤雨……近日,资深电视人、作家吴树耗费近5年写成的纪实文学作品《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黑皮书》,在国内首次揭开了文物市场内的众多内幕、黑幕。
 心惊肉跳 2.5公斤肉换古画
 据吴树书中透露,潘家园一个28岁的古玩贩子,结婚时为讨爱妻欢心竟然花400万买下古董大床相送;一个肉贩无意中用2.5公斤猪肉换来一张古画,两年后这幅画在纽约拍出了187万美元的天价,而他坦言自己出手时得了这个价的“十分之一”。
 吴树调查暗访景德镇一家仿制元代青花瓷器的作坊时发现,这里的仿制品竟可以让检测仪器也辨不出真假!安徽一个叫杜敏的人,竟然掌握着一个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文物市场呼风唤雨的地下青铜器王国,到被警方抓获时,其一个账户上两年内的资金往来每笔都超过百万元,两年总数竟达9000万元!
调查取证 花了几十万
 5年前原本在电视台担任领导的吴树因患脑瘤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偶然接触到了古董收藏,也由此发现了其中不为人知的内幕和黑幕。“我觉得这里面的黑幕太可怕了,但很多盲目认为文物收藏是投资升值捷径的人却不知,所以受骗上当。”由此他有了写一部书警醒世人的想法。
除了广泛地收集资料、素材之外,吴树的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尽量走进“圈内”暗访真相。在讳莫如深的文物制假贩假圈内,他一个刚入行的人如何混得进去?吴树说要获得那些人的信任,最有效的东西就是钱。吴树说,他自己就曾耗费了数十万元,买了一大堆假古董,人家以为他也是买来贩卖牟利,自然行内的“秘密”也就说了出来。
 不怕报复 还要写本书
 记者注意到,书中点了国家博物馆购进假“北魏陶俑”、知名拍卖公司拍卖假画等实际的案例,难道作者不怕引来法律纠纷甚至遭人报复?吴树表示,自己书中90%以上的事例、案例都全部是真实存在的事,当事人、当事的机构也都曾认可这些事,他只不过据实陈述用在书中而已,所以不担心惹来官司。至于报复,吴树说自己得脑瘤已经动了两次手术,实在没必要担心什么危险。他表示,接下来他还要写一本有关文物知识的书,告诉人们怎么正确认识文物,避免上当受骗。
广州日报:在书中,您写到了“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这件青花从被发现到拍出天价的内幕故事,你真的认为这是西方世界借此来骗华人的钱吗?&
吴树:我在卷首发表的所谓“阴谋”说,是在宏观上针对近年来中国文物市场的现状所作出的情绪判断,中国文物走俏海外市场,还是近二十几年的事。中国改革开放了,老百姓兜里有钱了,于是,中国文物的国际行情同步上升。
日,一只“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拍卖场以1568.8万英镑的天价成交,缔造了中国文物的超级神话。
从此,巨额利润让千千万万个急于脱贫致富的中国人为之疯狂。那些西方人,将他们历次在侵华战争中从中国本土抢掠过去的奇珍异宝,恶意抬升价格后,再以天价卖给刚刚走出贫困的中国人,赚取无本万利,这不是阴谋又是什么?
广州日报:我们很多文物都被西方世界的博物馆强占着,不断有一些爱国人士花天价将这些文物通过拍卖重新回到中国,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将那些被抢去的文物接回自己的家中呢?&
吴树:悲哀就在这里。官方对所谓的“流失海外文物”的巨资回购,爱国华人对这些文物的高价赎回,还有国内一些中产阶层以“升值”为目的的囤积居奇。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人无意之间,也的确成就了国际资本大鳄们的阴谋。
拍卖公司想挣钱,无论从法理或道理上讲,都没什么问题。这里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那些在侵略战争中抢去的东西,按照有关国际法应当无偿归还原所有国。第二,从文物价值上讲,那些个猪头、狗头,说白了只不过是清代比较精致的水龙头,能有多大的文物价值?炒到几千万,值吗?依我看,它的文物价值赶不上一只马家窑的破彩陶罐。
退一步讲,花了高价能买回民族尊严吗?答案谁都清楚,不必多言。好在这一回苏富比拍卖同类东西,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了,不会去回购。这才是真正挣面子之举,你抢了我的东西,应当无偿还给我,哪有我掏钱去买的道理?
收藏评论家朱其揭“天价做局”流程
今年5月以来,著名收藏评论家和策展人朱其在个人博客里发表文章,断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天价做局”,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朱其说:“天价做局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找到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其每件作品的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3年协议,每年40张画,3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万元到50万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30万元的画拍价标到100多万元,两年后再标到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一张。没人买怎么办?炒家会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而今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似乎在印证着朱其的危机论。
流失之患:1天查获走私文物15512件
《文物黑皮书》采用文字白描加插隐拍照片的纪实方法,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记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古玩骗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国宝之战。北京一家文物鉴定公司的老板就直言不讳地对我说:“现在从事文物买卖的回报已经远远超过了贩卖毒品和军火,而且安全、体面、文雅!你要是搞到一件大器,出手就是几百上千万甚至几个亿,相当于贩卖上吨重的毒品,更何况要卖掉一吨毒品,得要以掉多少颗脑袋为代价呀?”
吴树告诉记者:“在中国文物这摊浑水中,中国的珍稀文物正悄悄地流失海外,1天,仅4海关,仅5%抽检率,查获走私文物15512件,文物以这样的速度不断流失,我们禁不住要问,中国还是文物收藏大国吗?若干年后,我们想要看看祖先留下的文物,是不是要远涉重洋呢?”
高科技造假:顶级专家难断真伪
广州日报:您说收藏市场的黑无法用想象力来表达,暗访了如此长时间,您能概括一下中国收藏市场到底有多黑吗?
吴树:有多黑?反正至少要比我这本黑皮书的封面黑得多!它聚集了方方面面众多的社会能量——富人与穷人、金钱与权力等……希望决策者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加强管理、拨乱反正。
广州日报: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在暗访文物黑幕之前,您患了脑癌,您是如何写出这本书的?&
吴树:本书的故事大部分为我的亲历,少数是发生在藏界朋友间的故事,极少数是查资料获得。怎么做到的很简单——头痛厉害时去潘家园、报国寺、古玩城等地闲逛、淘宝、交朋结友聊天,看专家鉴宝。头疼不那么剧烈时便整理访谈故事和文物鉴定方法、上网查阅资料、打电话核实资料的可信程度。化疗间歇期间编写写作大纲。直到癌细胞被打败后,再一鼓作气、写完全书……
广州日报:您在书中揭露了很多高科技文物造假的事情,您有亲自到过造假现场的吗?农民们制假到底有多牛?&
吴树:这些详情书里面都有描述,都是真实的情节,虚幻了场景、化了名而已。我国有一位顶级陶瓷鉴定专家曾经在景德镇高仿基地面对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坦陈:若不是明知自己置身何处,也很难判断仿品的真伪。
广州日报:您书中的数据表明开放文物收藏以来,我国的收藏爱好者在不断地增长,作为爱好者,他们不可能如您一样能亲身经历和感受收藏的种种惊心的黑幕,对于收藏您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吴树:有业内人士对我说:“一般古玩交易市场,老货不到千分之五。”有智者对我说:“只买对的,别买贵的!”
我想对读者朋友说:“多看、多学、多悟,少买、少听(故事)、少贪(占有欲)。万一上瘾了,又有闲钱,还是买一些眼下不能上拍卖场的高古瓷、高古玉。只要你买对了,一定能显现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农民造假“蒙”倒国家博物馆和故宫
吴树认为,中国文物收藏市场有制假和贩假的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农民仿制的“北魏陶俑”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竞相收购。农民制造的“北魏陶俑”,他们只要带着这些假文物乘坐几趟飞机,每过一次安检X扫描一秒钟就老化200年,令专家和高科技无法识别真伪。
农民造出的“北魏陶俑”曾一度被权威机构争相收购
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被骗案发生后,公安机关很快破案:所有“北魏陶俑”,都出自洛阳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家。进了公安局,高水旺反复解释说那些是自己烧造的高仿品,不是真品,公安人员当然不相信,便请了有关专家来到高水旺家。一进高家,全傻眼了——像这样的“文物”,堆满了高家后院。而且,他还当场给专家们做了各道工序的演示。没辙,把人货全给放了。
回到北京后,专家们把高水旺烧制的陶俑送上仪器进行检测,结果不言而喻。高水旺说这他就不明白了,但东西就是他做的。为了证实他说的是真话,高水旺还拿出了一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的“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证书。
天价“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遭质疑
日,英国伦敦佳士得公司拍卖场,一只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的中国青花瓷罐《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折合2.3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由此,寻宝热席卷中国大地……此次元青花大罐的成功拍卖,创下了佳士得公司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拍卖结束后,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全世界各大媒体先后报道了中国元青花大罐天价成交的消息。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底)
中国内地有人对拍品的真伪提出质疑,有人则对天价成交表示疑惑不解。泉州的文物鉴定家裴光辉认为:这件创造了亚洲纪录的拍品极有可能是赝品。有5大疑点:拍品来源有疑问;没有发现绝大多数元青花瓷器的两个主要特征:铁锈斑和晕散;绘画风格和常见的元青花人物画有明显区别;绘画水平平庸,细节经不起推敲;人物服饰“穿帮”:两军士中右边一人的外披戎服后背竟然缀有一块葵花型补子,明代以前的服装是不可能有这种补子的装饰的。另外,此军士腰间所挎的军刀竟然是典型的明代“戚家刀”。
“唐三彩”“骗”过X光
2005年5月,一尊从中国运到欧洲的“唐三彩”马被海关截获。这件文物从器形、工艺等角度看均为真品。海关官员断定这件文物为非法出境的中国文物。然而当专家用目前常用的热释光技术对这件“唐三彩”马进行鉴定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结果。热释光测年显示,这是一件3000年前的“文物”。
中国唐朝时期的工艺品怎么会出现在3000年前?进一步分析终于发现,这是一件运用高科技造假手段改造的赝品。造假者为了欺骗热释光测年手段,使用X光对赝品进行短时间的照射。使用X射线照射器物与热释光测年结果之间存在定量关系。1秒钟的X光照射结果在热释光测试法下约相当于器物1000年的演变。正是这件被X光照过了头的“唐三彩”让文物鉴定专家们发现原来造假者已经开发出了这种对抗热释光的高科技手段。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好文!裴光辉《格 古 日 记》精选 - 明清瓷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很早以前就看到这些了,裴先生的确是个学问家。据说他跑了不少全国各地的窑口实地考察,这种学习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至少是在脚踏实地的做学问,不像身居国家故宫博物院自称为专家的人那样,对民间藏品不屑一顾、不以为然,时不时地刷大牌,口口声地说起来“我们宫里的如何如何”,呵呵,这话听起来很搞笑,不要把故宫博物院当你们家,你也没那个福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那个皇帝的,要看你的定力了。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不是你炫耀的资本,相反应该是你为人民服务的平台。目前,还有几个学者能够专下心来做学问,大都四处“鉴宝”去了,做学问很苦,在电视台里哪怕只是露个小脸也是非常非常风光的事情,迎合了当今社会追星的心理虚荣,弄好了品牌效应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效益,何乐不为?
上梁不正下梁歪。专家们尚且不务正业,基层老百姓中的古玩爱好者又能怎样呢?既没机会靠近紫禁城里藏品库房,也没精力和实力去考察各地窑口,怎么办呢?最省钱、最便利的办法就是上网。坐在炕头上就可以知晓大千世界,龙飞凤舞的画面扑面而来,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所有考古事项,最多动弹一下食指关节,轻轻敲击一下鼠标就算是最最艰苦的考古了,人人都是考古家,人人都是鉴赏家,人人都是收藏大师,呵呵,这就是当今的世道...
我的破烂基本都送人了,只有这个送不掉,现在有了一对15万的记录,大概下次送人会有人要了。裴光辉也不是什么专家,他弄错的比弄对的不少,整天靠炒作过日子。学瓷的如果拿他的日记当教科书,恐怕也得完。
不过这个他说对了,这种破烂贡碟到处都是。
看过裴先生的一些文章,只能说都是客观面对世界,主观面对自已的主,看别人的缺点和短处都很明白,看待自己时标准就是另一个样了,实际上普通老百姓都这样,另一方面只要是由人组成的行业不管是多么的崇高都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聪明的也有笨的,有主观犯错误的也有无意犯错误的,就拿公安系统来说,就拿人民教师系统来说等等不都是这样吗,讲到这大家都理解,可是一讲到文物系统大家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别的不说就拿故宫里的专家来说怎么说看到的实物要比我们普通人要多吧,看到的精品也比我们多吧,另一方面专家出去鉴定不正是专家在民间学习的好机会吗,通过民间鉴定专家不正好又大量的见识了一些民间的收藏品,对自己的鉴定水准也是一个提高这又有什么不好,专家上电视也好上论坛也好只能说是现在的信息业发达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也多了,有专家在媒介上露面也没什么不好的,难不成只要是在媒介上露面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就拿百家讲坛来说很多大家出来讲的观点实际上也有很多的凝点,也有很多民间观众不认可的,我到认为这是好事大家都可以有各自己的看法,结论很有可能专家就是错误的,也很正常啊,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实际上玩收藏玩明白的人都知道无论到古玩市场还是到古玩店里一百件看着上点档次的收藏品里能有5到10见是真品就很不错了,反过来说专家到民间去鉴定100件高档收藏品里能有10几件是真品也就不容易了,再明白的说一下,一百个人各拿一件国宝去找专家鉴定能有几件是通过的,那么没有通过的收藏者里又能有几人能认可专家的鉴定结论,因为能拿去给专家看的都是自己认为档次很高的,自己又有很高的期望,也是自己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的。这些没有得到专家认可的收藏者是太多太多了,专家每出去鉴定一次就要得罪数不清的民间玩家。在此举个例子也只是举个例子,如果这些在专家鉴定过程中没得到认可的玩家都会上网的话,都会打字的话,会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把各人的主观对专家的情绪在网络上发泄出来,在此只是举例,可能我说的没有道理,都是费话。
[ 本帖最后由 来看看 于
10:33 编辑 ]
:+ :+ share#*
coffee#_| coffee#_| coffee#_|
关注。share#* share#*
rose#_| rose#_|
大家都是朋友---------
原帖由 烟云斋 于
09:44 发表 http://bbs.artron.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破烂基本都送人了,只有这个送不掉,现在有了一对15万的记录,大概下次送人会有人要了。裴光辉也不是什么专家,他弄错的比弄对的不少,整天靠炒作过日子。学瓷的如果拿他的日记当教科书,恐怕也得完。
不过这 ... ..........................................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玩市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