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简介写过什么书籍啊?

周鸿祎的一部分,由他读的这些书构成-看点-虎嗅网
周鸿祎的一部分,由他读的这些书构成
来源:编辑:虎嗅
周鸿祎好战善战,且打法自成一派,也保持较高频率向业界向公众输出观念。布道需要积累,积累需要经验,经验主要来自实战总结和阅读汲取两部分。据说周鸿祎平均每年看100多本书,还经常买书送给员工或者发邮件给员工推荐书。过去一年间,除了经常黑百度黑腾讯黑小米之外,周鸿祎也经常分享两类书——如何挑战巨头以及如何更懂用户,曝光率较高的有:《》、《》、《》和《》。&周鸿祎认为这几本都是创业者的必备书。&作家刀尔登说,一个人喜欢过的书籍,是比记忆更可靠的精神记录。潘乱说,人的一部分是由他所读的书构成的。自己的梦想,要用产品来实现周鸿祎主要读三个方面的书:专业、财经、传记。他的读书心得是:取其精髓,忽略不重要的糟粕,你又不是海绵宝宝什么都往里吸,咀嚼,反杵,消化,吸收,该吐该泄都由自己。一个阶段读一个阶段的书,从一个人阅读趣味的变更也可窥探他的成长、境界和心态的不同。本文整理按时间排序,先从他青年时代的阅读说起。去年底,虎嗅专访周鸿祎,他说对他人生影响比较大的是《》这本书。&九十年代初我去上海实习的火车上第一次读到硅谷热这本书,很震撼。其实故事都一个模子,硅谷的公司都是通过产品改变了世界。细节忘了很多,但一点印象至今:自己的梦想,要用产品来实现。由此一来,产品主义一直是我的互联网世界观的基础。这本书后来我读了好几遍。&这份读后感可视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白。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十多年后,他经常提到早年读过的《》,这是本关于用户体验的书:所有的行业都该向娱乐业看齐,最重要的是销售用户体验。说来也巧,傅盛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推荐过这本书。好的用户体验,不光要让用户感知到,一定还要超出用户预期。拉斯维加斯一个酒店,客人结完账后会送给客人两瓶水,让客人在沙漠里开车的时候有水喝。结账完毕即交易完毕,送水完全超出客人预期,而且代表一种关怀。结果这家酒店的回头率特别高。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舞台,你要在这个舞台上,为你的客户、员工,也为你的潜在客户,“秀”出你要卖的东西。客户有无限的选择,员工是自由代理人。精明的业主和管理者意识到,留住最好的客户和最棒的人才,关键就在于销售用户体验。经历过很多失败和挫折,越来越体会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最近他给360的88后员工推荐了一本叫《》的书。这本书提出“一万个小时定律”,他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发现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打高尔夫的泰德·伍兹,要想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专家,一万小时是最基本的投入。他还举过《》里的一个例子:所有格局的改变,不是敲锣打鼓来到的,都是以一种噪音的方式来到的,要耐心分辨噪音里哪些是代表未来趋势的信号,哪些是代表繁杂的噪音。偶尔翻一下毛选觉得收益很大周鸿祎总结创业经验时,有两个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免费和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又叫破坏性创新,理论来源于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系列书籍,是创业者如何跟巨头作战的教科书。《》主要探讨的是大公司在面对突破性技术及市场结构变化时引发的失败。一句话总结观点:破坏性创新的核心是主动响应市场变迁。&周鸿祎经常推荐的还有另外两本:一本叫《》,讲的是找对方最薄弱的环节,以小搏大。另一本叫《》,讲的是怎样改变游戏规则。一只大鳄鱼,你要打败它,在水里打,肯定打不过。但是,你把鳄鱼引到树上,猴子都能把它收拾了。互联网上,小公司打败大公司,改良没有出路,只能靠颠覆!但很多时候,颠覆性创新其实都是马后炮式的总结,同时所有颠覆创新在刚开始时候都是微创新。没有哪个人某天做一件事,然后说马上就要颠覆某某公司了,几乎所有颠覆创新的例子,在刚开始做出来的时候都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一些改进,然后坚持不断的持续的微创新,少则五年,多则八到十年。然后你就会得到俩结果:一个是很不幸,实在运气不好,公司完蛋了;还有一种结果是运气很好,找到了市场中一个针尖一样的突破点,你也熬到了时候,你也产生了足够的积累,持续的微创新,最后形成颠覆性创新。在颠覆式创新之前,周鸿祎最喜欢谈的话题可能是免费,因为360正是从免费安全起步。可能出于这种联系,周鸿祎为《》作者安德森讲述3D打印的新书《》写了推荐序:几年前,我和安德森有过交流,我从事互联网10多年,一直是坚定的互联网免费主义者,360也正是从免费安全起步,以此积累了数亿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有效的商业模式,这是全球第一个基于免费安全的商业模式。在安德森总结出互联网免费模式之前,360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直在这方面进行实践。这一次,与免费不同,安德森将视野从数字世界拓展到了实体世界。跟任正非、宗庆后等老一辈企业家一样,跟马云、史玉柱、张朝阳等六零后企业家一样,周鸿祎也研究《毛泽东选集》,“偶尔翻一下毛选觉得收益很大。”老周熟读我党革命史,对“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兵法颇有心得。毛选第一卷开篇第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换成他的说法就是,“谁是我们的用户,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是从事互联网的首要问题。”我经常鼓励员工多看长征,能从中得到很大的鼓舞,大家想象一下,那样的队伍要钱没钱,要枪没枪,破破烂烂,单靠一个理想从弱小走到强大,所以对我们是一个鼓励。年轻人工作不要怕重复如今作为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周鸿祎需要操心的事越来越多,读与分享的书越来越。。丰富。比如他在飞机上读完《大棋局,当石油枯竭遇上全球变暖我们怎么办》就跟粉丝强烈推荐,英国专家有理有据讲出控制美国的石油大亨所遮掩的真相,石油耗尽时人类会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文明和经济会如何崩溃。吴晓波写的《》、《》等经济史他也很喜欢。他的《大败局》读后感是:其实成功都是偶然,不可复制,所以没有什么经验真的可以总结,不要相信所谓成功学,失败的教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人不怕犯错,但是只有不断总结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学习其他人的失败案例对于创业者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当然更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和持续改正。最近他发了几篇跟年轻人座谈的文章,可能跟80末90初员工管理难题有关。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万小时计划,他还推荐了《从优秀到卓越》,意味深长地提到书中那个暗示青年人要脚踏实地工作的比喻:企业都像一个巨大的飞轮,特别重。我们每个人去推,一下两下,这个飞轮纹丝不动。但大家坚持,咬着牙不放弃。突然有一天,这个能量积攒到一定数量,飞轮就慢慢动起来了。一旦这个飞轮动起来,自己就有了势能,后来大家再推,它就会越转越快。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公司每天也有无数的琐碎的事,我也经常要开很长的会,要跟很多人谈话,每天要把讲过话重复一遍又一遍。不要怕重复,我和大家一样,都是360推轮子的人。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或者,您也可以快捷登录:
:马云周鸿祎的明星形象不是跟外国学的,是中国社会转型,各种行业因素共同催生的。
:别走极端。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或坏,看你的视角和心态。
举报回复有料
少数人的视野决定多数人的世界
:还有老猫不就是最善于整人吗? 整人的时候整的你一愣一
愣的,干活的时候能力之低下 看的你一愣一愣的。周鸿祎
和马云属于同一类人,台上一个个跟圣人似的,台下为了
利益不择手段。看看淘宝的小卖家,360 记录你什么
时候运行了什么软件,这个是肯定的。
:老猫不就是善于说一套做一套吗?周鸿祎发现武装保卫
苏维埃不行了立马改为人民服务了,360说qq侵犯隐私,
其实他自己做的更露骨。上次被人揭露侵犯隐私,几个问题没有一个正面回答:你们到底有没有做?答:我们是守法公民
:回复 :恩,潘兄所言极是,不过毛选的威力实在是大。。。中国国情就吃这一套,我等也毫无办法,哈哈,人在江湖,用什么招数都身不由己了。//@潘乱:诶,个人偏见,对毛选赋值为负。所以看到中国最优秀的几个大脑,都从毛选中汲取力量,觉得挺膈应的。
:回复 :同感//@潘乱:诶,个人偏见,对毛选赋值为负。所以看到中国最优秀的几个大脑,都从毛选中汲取力量,觉得挺膈应的。
:诶,个人偏见,对毛选赋值为负。所以看到中国最优秀的几个大脑,都从毛选中汲取力量,觉得挺膈应的。
举报回复有料
乱翻书:luanbooks
:我想知道《毛泽东选集》这本书的。。。
:嗯,那我接着潘乱兄往下说。
虎嗅网2012年第一位年度作者...
:切,高华算个屁,一介书生而已,你让任正非,史玉柱,马云与高华pk一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英雄识英雄,中国从来不缺乏评论家,我记得老周对互联网行业的那些评论员与评论文章向来是不屑的
:高华的读了,从此彻底颠覆三观(当然此前就有疑问,但是没有详细陈述的资料,可能我太懒了)
:连同我一起骂了?说说理由行吗?
:因为你是一个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的人。
:我们能随口评价曹操,评价诸葛亮,评价朱元璋不能评价老毛?为什么要把评价的权力交给所谓的精英?老毛是一个军事天才,也是一个治国蠢材。他的手段不过是封建帝王的翻版,但他的理想却是改造天地达到所谓的理想国。有人说,列宁为了能将俄国建成天堂,可以消灭一半俄国人,天朝也不例外
。这就是我的评价。
snsos项目部 经理
互联网从业者
:毛传与毛选结合读,更好,传记从外刻画毛与评论毛的思想,毛自己的文章则是从内部的自我刻画
轻博客:www.zhangch...
乱翻书:luanbooks
Ta的文章(67)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
2周内自动登录您的位置: >
> 周鸿祎 用互联网思想写书
周鸿祎 用互联网思想写书
在IT大咖那里,全部都可与互联网挂钩,写本书也与一般人不一样。360董事长周鸿祎新书还未上市,已众筹160万元,创出版和众筹多项纪录。周鸿祎说,这个年代是互联网的年代,你需要互联网思想,当然不是那种越来越变成形而上学的互联网思想,而是一种回归知识的互联网方法论。
在新书出版前一个月,中信出版社联合京东众筹和360公司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众筹活动。一个月内,众筹金额打破160万元,一举改写京东众筹多项纪录,变成出版物众筹之最。
“周鸿祎约你私密午餐会”是本次众筹掀开的第一个神秘面纱,上线3天,众筹100%,改写京东众筹完结最快纪录。上线5天,变成京东众筹最快打破20万元项目,上线6天变成最快打破30万元项目,7天变成最快打破40万元项目,上线10天变成最快打破50万元项目,截止到8月9日众筹项目完毕,金额打破160万元,打破出版物众筹的最高纪录,也改写了京东众筹上线后的单项目点赞和重视人数的前史纪录。
周鸿祎表明,本次出版取得的一切版税和本次众筹活动筹得的一切费用,将定向捐助给我国远征老兵。所以,他自个的微博从前多次支撑转发这次活动,一些公司家也纷繁转发支撑。
现在,互联网是一个无穷的价值发明者,一起更是一个无穷的炸毁者。它在消灭许多传统的商业形式,谁离互联网近来,互联网就先消灭谁。在消灭的一起,再去建立新的商业形式。一些传统职业遭到互联网的冲击,十分希望知道互联网的运行规律。所以,互联网思想好像成了灵丹妙药,变成领先生产力、领先文明的代表。
对于这一疑问,周鸿祎在书中写道:“本来细心想一想,在这样一个疾速改变的年代,每个公司本来都是传统公司。今天你觉得自个很领先,明日你一觉悟来就发现自个落后了。马云花了十多年的时刻建立了支付宝,看起来牢不可破,然而2014年新年腾讯建议的微信红包就对支付宝的控制位置形成了冲击。连马云都在焦虑,互联网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虑吗?面对互联网挑战的传统公司能不焦虑吗?”
360算是试水互联网思想最早的公司之一。周鸿祎在书中说,2006年,360开端进入互联网安全范畴,到2010年头变成我国第一大互联网安全公司,打败了瑞星、金山以及国外的传统安全厂商。本来,大公司失利不是因为愚笨,实际上它们有许多聪明的人才,而通常是因为自负。大公司看不懂新的形式,所以凭仗故有的经历,对新生的事物报以讪笑;但即便看懂了新的形式,它们又因为不情愿抛弃既有的业务收入而失去转型的良机,而这给了小公司满足的开展时刻和空间。
周鸿祎说,360刚进入安全范畴的时分,不像大公司那样有实力,更不是安全专家。但360没有任何前史包袱,它从出世开端,全部基因都是新的。它的商品一开端即是面向云的,是互联网化的。它的推广是互联网化的,发明出了“督导委员”这样的粉丝文明,让用户参加到商品的开发和规划中来,让用户协助360继续完善商品。360那时分没有钱做广告投进,但能成功使用社会热门进行推广,用很低的成本把信息传递到用户那里。
周鸿祎着重,免费是一种新式的商业形式,但许多人总把它与获利形式画上等号。商业形式是一个复合的形式,包含公司做啥商品、定位啥样的客户、用啥商场推广方法,获利形式仅仅其中的一个环节。你应该答复清楚以下几个疑问:你终究拿啥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变成一项根底效劳?经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根底上,有没有时机做出新的增值效劳?增值效劳的用户情愿付费吗?假如你能答复清楚这些疑问,即是一个好的商业形式。不要因为仅仅获利形式暂时不清晰,就否定它的整个商业形式。
传统职业能够在一个小地域划分出一块商场,再把它守住。但互联网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只需鼠标一点。所以假如在互联网上不成规模,想守住一小块商场份额底子不可能,要么大成,要么死掉。所以互联网上有一个表象:许多公司获利形式格外清晰,却因为过早赚钱,反而不能做大。所以,免费既是商业形式,又是一种革新的方法,是一种推广手法,更是互联网的一种精神。
上条新闻:
下条新闻: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竹园路209号(中国苏州创业园)3楼A区 QQ: 电话:
Copyright Right
Powered By
仕德伟网络|||||| 更多
比特客户端
我们也在这里:
周鸿t:我不做教父 要做激励者推动者支持者
关键字:搜索 周鸿t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鸿t: 我不做教父,要做一个激励者、推动者、支持者。
  “我不想成为巨头,成为巨头的机会也已经过去了,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让行业更好玩的人。”周鸿t语速如往常一样地坚定而急促。
  发旧的紫色运动衫里搭着一件红色的T恤,下身却配了条西裤,宽额圆脸的他一脸疲惫地窝在沙发上,时不时把两只脚翘在茶几上,想问题的时候用手摆弄一团卫生纸,不笑的时候眼神犀利冷峻。
  但无论是公司市值,还是由卡位“安全”并向“搜素”等互联网核心领域的扩张与布局,在外界看来,奇虎360这家崛起异常迅速的公司,俨然已显现成为新一代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的迹象。
  但这正是周鸿t最担心的,用他的话说“最可怕的就是公司快速地膨胀”。在外界看来赴美上市带来的风光,在他看来却是一个危险的开始--尤其是在公司管理与文化上遇到的挑战。
  所以,他及领导团队时时刻刻在敲打着几千人的队伍。就如公司搬入新大楼这件事,这座地上建筑面积共约6.92万平方米、斥资超4亿元的总部,很多设计和功能让人起的总部。但搬家后,360总裁齐向东略有警醒地对员工调侃,公司的倒退或衰弱,或者说百度公司逐渐出现的腐朽、败落的气息就是从百度大厦正式投入使用开始的。
  也就是在这座大楼里,周鸿t接受了本报专访。在2个多小时的专访中,他颇具辩证地谈了他对领导、管理、危机、颠覆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这些都是近期他在思考“大公司病”中的所思所得。
  辩证并非打太极,他的回答都很直接坦率,无论提到对手还是内部问题都直言不讳。辩证更多的是说他的“警惕心”,比如谈到当下360面临的挑战,他直言“从表面上看现在可能没有危机,但是在我看来处处都是危机。”类似这种思考在本次对话中比比皆是。
  周鸿t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不错的领导者,但是正在学习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我这种性格的人是做不了一个教父级家的,我也不想去做。我更希望能扮演一个激励者、推动者、支持者的角色。”
  所以他希望,将来颠覆360的,要么是自己内部团队做的产品,要么来自于自己投资的公司。这种胸怀,颇有他最推崇的企业家--的。
  把企业变成创业小分队
  团队的规模不要太大。要能够很好地运作,减少扯皮和沟通,目标更明确
  《21世纪》:你说一个企业成长遇到的最大瓶颈是:管理和文化。360是什么时候遇到这个难题的?
  周鸿t:上市之后吧。第一是公司上市了,不管你怎么觉得,别人都会把你当成个大公司。第二是公司内部会把自己当成大公司。第三个是上市可能会给人传递一个信号,就是大功告成了。之后,人员的膨胀带来文化的稀释。
  这确确实实是我的感觉。一个公司变大了以后,就像一个人的体重从五十公斤增到一百五十公斤一样,不光是身上的肉增加了,可能你的胆固醇也都增加了,你的反应速度也慢了,你的心脏可能跟不上了,你的膝关节可能也支撑不了,你的也出问题了。所以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公司快速地膨胀。
  现在进来的人,会觉得来到一家大公司,有职业化的心态和打工的心态的人的比例可能会高一些。包括我们搬了新楼,环境还是不错的,但我也有一个隐忧,就是这种环境给了企业很多新人暗示,就是这不再是一个艰苦创业的环境了,因为创业环境都是在车库里,都是在民居里。
  《21世纪》:具体来说,是什么表现?
  周鸿t: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创业公司里,你面临着生死的风险,很多人决策会变得非常果断,非常简单。这时你不会太顾忌面子,或者说什么人的某个感受,你会做正确的决定。但是公司大了,你做什么决策,可能短期内都不会关系到生死,所以这时候就会发现你和原来不一样了。
  我今天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可能从长期来看对公司有伤害的,但是做这个决策呢,我就能不得罪你了,照顾到你的感受,由此可能很多人会因此做出这样错误的决策。
  如果是小公司你就会被巨头欺负,有很多梦想实现不了,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比较喜欢崇拜大公司的,所以你想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理解,就希望公司规模做得大一些,但是大了也会有副作用。
  虽然的总裁郭士纳曾经写过一本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这句话猛然一看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你想一想,大象一定不能跟跳蚤做一样的动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把架构调来调去。
  也好,也好,他们都是几万人,他们调整架构也就是他们认为过去几千人的管理架构,到了几万人不一定合适了,对吧?或者几万人的某一个架构用了三年之后,又不管用了。对这种调整我特别能理解。
  《21世纪》:在你看来,企业如何解决体量变大所带来的危机?
  周鸿t:首先,你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个企业保持一个合理的规模。第二,因为我在官僚化的企业----待过,我觉得一定要把企业变成小分队,我非常反对在企业搞所谓的平台化的架构或者矩阵式的结构。我们既然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每个团队还是以它的产品、目标为导向,团队的规模不要太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够很好地运作,减少扯皮和沟通,目标更明确。
  亚马逊的CEO贝索斯也开玩笑说过,他们内部衡量小团队的标准是两张披萨可以吃饱。在大公司里呢,有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扮演一个螺丝钉的角色,你干了很多事都没有成就感,都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用小团队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我鼓励一种内部的创业文化。不要把创业狭隘地定义成非要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其实,你在公司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有一些合理的资源,然后你带着一些人发挥你的潜能,借着公司的平台把事情做得更大,也是创业。有相当多的人,如果公司给他提供一个舞台,他是能做得很好,但他真自己出去创业一家小公司,反而就做不好。
  第三个呢, 高管是公司最重要的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一定要认可企业的创业文化,不能光靠我一个人拿着棒子在那儿跑来跑去。很多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多元化,创始人或者领导者太多野心了,最后没有那么多合适的人,管理文化又跟不上,一定崩溃。
  以激励机制保持创新意识
  在这里面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精神文明,一个是物质文明
  《21世纪》:你曾说过,你将来更愿意去做天使投资人,为什么?
  周鸿t:为什么我比较重视投资,也与我对大公司病的思考相关。
  我觉得企业应该干好自己核心的事,外围想做的事,我的建议是采用投资的方式。因为我做过,我非常了解投资对创业者的激励。把他扶持成功了,投资人也获益。最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如果有一个团队不需要你去管理,他能够自我设定目标、自我激励、自我驱动,这是最好的。
  我觉得我这种性格的人是做不了一个教父级企业家的,我也不想去做。我更希望能扮演一个激励者、推动者、支持者的角色。你不觉得就是这样做的吗?他找对了两个人,就不用操心了,我就觉得这是最好的方法。否则就算你像诸葛亮一样,很聪明,是天才甚至是鬼才,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吃饭也顾不上,可你能做的事还是有限的。
  《21世纪》:360是怎样保持员工的创业意识?
  周鸿t:激励机制最重要。在这里面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精神文明,一个是物质文明。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
  精神文明就是说你要给他一个目标,让他的目标非常地明确,然后让他能做成这件事。那一定是一个非物质的目标,他能够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能影响很多人,能够改变世界。
  物质文明呢,靠工资、奖金的这种奖励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超一半的股权是在投资人手里,剩下的基本上差不多超过一半,将近24%是员工的,甚至员工的整体的持股比例比我的还高,360肯定是行业里给员工分享股权比例最高的公司。
  我们一个工程师在这里干了几年,通过他的努力,可能挣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在北京买得起房子。他自己做公司都不一定能挣到这么多,这样谁不愿意去为你做事呢?
  坦率地说,玩各种管理技巧,制定复杂的管理规章制度,然后去搞什么KPI考核,这个东西确实不是我的强项。所以对我来说也很头疼。
  《21世纪》:我看到你在内部会议里说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您准备把砸了,还称这是现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能还原下当时的情形吗?
  周鸿t:这倒不是一个故事。我一直认为在公司做管理,要追求管理的必要性,不要追求充分性。管理是个手段,公司这么大了,要保证不出错,所以没有管理是不行的,没有规章制度是不行的。但是你不能为了追求完全不犯错误,把管理制度搞得极其完美、极其严密。要知道,管理是有成本的,管理不是省钱,是花钱;不是提升效率,是降低效率,它是用降低效率来获得安全感。这是我的理解。
  我经常讲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我的理解。有一天,的创始人发现公司的工具间上着锁。原来工具间的门晚上是敞着的,里面有很多原材料,晶体管、集成电路什么的,员工随便拿,他睁一眼闭一眼,因为他知道员工拿回去也是做实验,要么是提高自己的水平,要么偷偷地搞点发明创造,对公司是有帮助的。后来来了新的主管,觉得员工不应该拿公司的原材料,就把门锁了。结果创始人就找了一个大钳子把那个锁剪掉,把门推开。通过这个事,他是在传递一种价值主张。
  很多企业能保持价值主张和文化,是因为创始人在。很多职业经理人接班之后,做决策的时候,他就会想,我对董事会怎么交代,对老板怎么交代,别人怎么看我。创始人是不会考虑这么多的,创始人只考虑说这件事做了对企业是好还是坏。
  保持危机感
  一个真正自信的企业要不断地找自己的问题。所以我的文化是挑战与自我挑战
  《21世纪》:在你看来,360还有其他的危机吗?
  周鸿t:我觉得360现在谈不上危机。只是在没有危机的时候,我天天在说危机感。一个真正自信的企业要不断地找自己的问题。所以我的文化是挑战与自我挑战。我们很多团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可能用户也上亿了,但是我在年会上说我们显然没有做到最好,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去挑自己的不足。
  但是从表面上看现在可能没有危机,但是在我看来处处都是危机。
  这些危机,更多的可能不是来自于大公司的抄袭、模仿和泼脏水,这些东西是可以应对的,真正的危机是来自于你所不知道的一家小公司正在用颠覆性创新的武器对付你。
  所以我说,大家面对小的创新的东西时一定要抛弃老大的心态。老大的心态是什么?第一是看不见,第二是看不起,第三是看不懂。当年、看360肯定也是这个过程,第一是看不见巨大的用户需求,第二是看不起我们搞的什么,第三是看不懂我们搞免费杀毒。最后一步就是晚了,当你看明白了已经晚了,市场已经被别人夺走了。所以我是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有一天,360也会被别人颠覆,这一定是必然的。我希望能颠覆我们的,要么是内部一个团队做的的产品,要么来自于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做的产品。
  《21世纪》:你在看这些“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的小企业吗?用什么方式在看?
  周鸿t:我们有一个行业的研究中心,这是我直接领导的。同时投资部门也在看。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所以我要求我们高管,还有我自己,每个月必须出去和外面创业的小团队吃饭,去混,去交流。然后你才能了解到这个行业新的东西。
  潘恐阅苣嫦且蛭拥仄胗没Ы苤篮芏嘤没У男枨蟆5堑蹦阕龀闪烁吒凰Я耍憷胗没Ь驮读耍赡芫筒幻舾辛恕
  《21世纪》:你很推崇乔布斯,如果有机会和乔布斯面对面的话,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周鸿t:这得让我想想。我肯定有很多问题要问他,但是我确实觉得他的管理模式学不来,他是很独特的一个人,以他为核心打造一套体系,这套体系可能换了其他人就不适合。 我觉得乔布斯有一些很特色的东西,也有一些特别另类的东西,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学,但学到了却不一定管用。
  其实我特别想问的是,他到底怎么来保持他手下的团队,能够长期迎合他的这种高强度的要求和挑战的。
  《21世纪》:你常说要做颠覆者,也许未来360也会成为互联网的巨头,你害怕成为巨头,成为被颠覆的对象吗?
  周鸿t:我不想成为巨头,成为巨头的机会也已经过去了,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让互联网行业更好玩的人。
  我是最反对巨头的,巨头存在的代价是牺牲了很多年轻一代的成长的。可能如果没有我,这个行业,说难听点的话,会变得更加闭塞,大家也承认这一点。我起来挑战了巨头,而且让巨头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也是我的一种成就感。
  我能够做到stay foolish
  我也有很多优点,比如我可以坦承我不懂、我不明白。越是有压力,越冷静和理性
  《21世纪》:你自己觉得你的优缺点是什么?
  周鸿t:其实我有蛮多缺点和优点的,因为我是一个气质比较突出的人 。
  我的缺点,第一有时候确实不会掩饰和包装自己,所以说话过于直率,当然直率有直率的好处,但是有时候也会得罪一些人,或者伤害到一些人。第二个就是脾气比较急,所以有的时候会过于急躁地做一些决定,当然这个慢慢在改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比较情绪化,有时候会沉寂在一种情绪中,可能半天才能拔出来。我也会沮丧。在战场上,那些成功的战士并不是不会害怕,他们也会有恐惧,但最重要的是他能控制自己的恐惧。只不过很多企业家只让你看到光鲜的一面,他不会让你看到他不好的一面。有人说我CS打得很好,但是打CS的时候如果突然背后有敌人,我也会惊慌地逃跑,这就是本能。这并不是说明我是一个胆怯的人。
  但是我也有很多优点,比如我可以很坦然地去剖析我自己的错误。 第二个,我觉得我其实能够做到stay foolish,也就是说我可以坦承我不懂、我不明白。第三个我很固执。还有一个,越是有困难,越是有压力的时候,我反而会更加地冷静和理性。
  《21世纪》:你觉得一个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你成功了吗?
  周鸿t:我不觉得我成功了,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我也觉得我成功了,因为我的成功标准跟大家不一样。我的成功标准是我做的这些产品是不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我的免费安全做得很好,我的做得也还差不多,但是我一看到微信,又觉得自己逊色很多,所以又觉得自己不成功。
  《21世纪》:你真的不用微信吗?
  周鸿t:我不用微信。我觉得微信的成功有太多的偶然和必然了,毕竟腾讯有这个,而且腾讯很有运气,碰上了张小龙这样有创业感觉的人。
  确实,微信的成功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我们也在思考,未来在怎么样能够再去做一个新的东西。回过头来看,颠覆的不是第二个微博,而是微信。那么颠覆微信的肯定也不是第二个微信,可能是另外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更好玩的东西。我觉得360要做搜索,做搜索还是有机会,而且在领域的搜索,有更大的机会。
相关文章:
[ 责任编辑:周文 ] &&&&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鸿祎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