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期间农家自制茶叶面膜的茶叶是什么茶

中华合作时报
日  新闻热线 010-
  娘者,母亲也。因此,叫“茶叶”谓“茶娘”,是一种尊称,是一种方言,也是对泡茶、奉茶姑嫂的一种雅敬。
  如今,称杭州西湖里摇船的女船工叫“船娘”;在蚕桑产区,称养蚕的姑嫂叫“蚕娘”或“蚕花姑娘”;称新婚时随同新娘子来的小姐妹、好姐妹叫“伴娘”;而尊称茶叶谓“茶娘”,这在国内外茶叶产区或茶叶销区都是罕见的。
  称茶叶叫“茶娘”的地方,主要在浙北的东苕溪两岸,以及湘溪、英溪、阜溪和埭溪这五条溪域境内。他们的上游都属山区或丘陵,盛产茶叶,从前这里的茶叶主要卖给“洋庄”供茶商或国家出口外销之原料。至于上述五条溪域境内的平民百姓,从前多少年来都懂得开门“七件事”。茶是治家少不了的,但山里的高山茶却很难买得到,也实在买不起。因此就见缝插针地在田畈当中的高墩墩、田埂上、鱼塘边、老坟旁、竹园和桑园周边,只要有阳光和不积水的地方都种有自家用的零星茶蓬。这曾经是水乡平原农民自产自给、自采自用吃茶和敬客用的主要茶叶。
  笔者出生之地的湘溪港畔一个原先只有六七户人家的村坊,在上世纪50年代初还零星栽种着600多丛茶树。这些茶树,每年谷雨前后采摘一次,叫“细茶娘”;立夏前再采一次叫“粗茶娘”。记得我的母亲特别珍惜自家采炒的茶娘,来了客人泡“细茶娘”,自家人吃坯头茶泡“粗茶娘”。这些自产自用的茶树,只采春茶两次,因此每到农历九十月间,茶蓬上的茶花、茶果特别多,绿叶丛中洁白的茶花招引了无数蜜蜂,也增添了田野里的秋色风光。1957年前后,为“大力发展茶叶生产”需要,各地供销社都在霜降后收购茶叶种子,仅上柏、洛舍两地从农家零星茶蓬上采收的饱满茶籽每年就有8000多斤,供应杭州石濑茶场和外地发展新茶园需要。
  称茶叶为“茶娘”,还因为茶包含吉祥的寓意。至今乡下农村沿用的用茶水给孩儿剃满月头、娶媳妇用茶叶去订亲、祭祀祖先时也泡盅茶水供奉等等,都证明了茶珍贵和对茶为媒的期盼,茶似母亲的乳汁,茶可带来平安、吉祥。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电话:010- 传真:010- 电子邮件:河南名茶 - 福建白茶网,名茶大观,八闽名茶 |
|   推荐产品: & & & & & & & & & & &日 星期六
河南名茶信息来源:福建白茶网 & 发布时间: & 已被阅 3139 次
信阳毛尖·绿茶·烘青—条形烘青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信阳县(现改称狮河区),因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
【生长环境】
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河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
乾隆时有个拔贡叫程悌,常游车云山而留有一诗:“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黑白两潭景色更是绮丽诱人,清时张铙有诗描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来。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缘知龙伯戏,击水不能回。”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着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天然资源。
【采摘期】
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需10万多个芽头。
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二三级毛尖以一芽二叶为主,正常芽叶占70%左右;四五级毛尖以一芽三叶及对夹叶为主,正常芽叶占35%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鱼叶。&
80年代后期,新开展的特优珍品茶,采摘更是讲究,只采芽苞。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用透气的光滑竹篮,不挤不压,并要求及时送回荫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炒制期】
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烘焙”温度60-90℃,随着锅温变化,茶叶含水量不断减少,品质也逐渐成。“生锅”是两口大小一致的光洁铁锅,并列安装成35℃-40℃度倾斜状。“生锅”用细软竹扎成圆扫茶把,在锅中有节奏地反复挑抖,鲜叶下绵后,开始初揉,并与抖散相结合。反复进行4分钟左右,实成圆条,达四五成干(含水理55%左右)即转入“熟锅”内整形;“熟锅”开始仍用茶把继续轻揉茶叶,并结合散团,待茶条稍紧后,进行“赶条”,当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时,进入“理条”,这是决定茶叶光和直的的关键。“理条”手势自如,动作灵巧,要害是抓条和甩条,抓条时手心向下,拇指与国外四指张成“八”定形,使茶叶从小指部位带入手中,再沿锅带到锅缘,并用拇指捏住,离锅心13-17厘米高处,借用腕力,将茶叶由虎口处迅速有力敏捷摇摆甩出,使茶叶从锅内上缘顺序依次落入锅心。“理”至七八成干时出锅,进行“烘焙”;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信阳毛类。上等信阳毛类含水量不超过6%。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把成条不紧的粗老茶叶和黄片、茶梗及碎末拣剔出来。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属五级茶,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经拣剔后的茶叶就是市场上销售的“精制毛尖”。
&&& 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从而使信阳毛尖产地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中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
&&& 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政府委托,成为信阳毛尖的注册人。证明商标是公益性商标,可授权符合条件的单位使用。该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信阳毛尖的品质特点】
(1)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2)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叶底嫩绿明亮、细嫩、匀齐。特级品展开呈一芽一叶初展。
(3)一般顾客上门,他都会先询问其想要购买什么价位的茶,送人还是自己喝,然后拿出两三种价位相近的茶供客人品尝挑选。“开汤”是购茶必不可少的程序,所谓“开汤”,即指现场品茶。提醒茶客要仔细观察茶汤和闻香气。“品味道,优质信阳毛尖头道苦二道甜,并且耐泡,一般能泡3~5道,而劣质的毛尖最多泡2次”。
(4)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混浊发暗,没有茶香味。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据史书记载,我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而传到祖国各地以至外国。陈椽教授所著《茶叶通史》中就这样记载着:“西周初年,云南茶树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以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在此生根。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心的河南(东周建都河南洛阳)。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别山信阳生根。”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可见信阳种茶历史之悠久。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光州(今光山县)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县)土贡品有茶。”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信阳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间。3月间下旬开始,日均温达10℃,可持续220多天,直到11月下旬才下降。有效积温达4864℃,80%的年份为4683℃。4至11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7℃,最热的7月份均温为27.7℃,最冷的1月份月均温为1.6℃。信阳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4—11月的光照时数为1592.5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3%),太阳辐射量为89.25千卡/cm2,有效辐射量为43.74千卡/cm2。这些自然条件,都是茶树生长生育所需要的适宜范围。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历来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种茶。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正如群众常说的,“云雾高山有好茶”。尤其是信阳处于北纬、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历来为多人向往的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就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典型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信阳毛尖,内含有效物质丰富,香高味爽。据中国茶科所对车云、集云、黑龙潭等几个名山的春茶一级毛尖茶样的生化分析,氨基酸含量为3.62 —4.34%,咖啡碱4.06—4.73%,儿茶素117.71—146.38mg/g,茶多酚20.02—21.87%。茶水浸出物,一般为43%左右,高的达46.5%,高出国家标准≥39%。所以,信阳毛尖香高味浓又鲜爽,多次冲泡,香味犹存,魅力诱人。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 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长着救命树叶的大树。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送给春姑一颗种子,并告诉姑娘,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 ,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信阳一带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桐柏太白银毫·绿茶
【简介】桐柏茶种场创制的省级名茶。1989年荣获农业部优质茶称号。
【品质特征】条索雄壮、紧实,银毫满披,色泽翠润,香气嫩香,汤色绿而清澈,滋味醇爽,叶底肥软绿亮。
太白银毫茶有色绿、香高、味爽之绝称,用透明的杯子冲泡,展开的芽头像朵朵的花儿,从杯底浮向水面、活像整齐的生长在茶蓬上一样,细细品味,另有情趣。
【采制工艺】采摘精细,工艺严谨。工艺流程是& 采叶、摊放——杀青——揉捻——搓条显毫——烘干。
&&& 采叶、摊放:必须选用同一良种茶树的芽叶(福鼎大毫或福鼎大白)、要求一芽一叶初展,叶芽长度4厘米、而且叶芽肥瘦一致,鲜叶色泽一致。以清明前后采制的茶品质最佳。鲜叶采回经过3小时摊放后进行加工,摊放时间最迟不能超过12小时。
&&& 杀青:杀青是形成绿茶品质特点的关键。鲜叶经过杀青,破坏酶的结构,酶促作用被抑制,从而保持绿茶、绿色、绿汤的品质特点。杀青锅温度为150—160℃,投叶量为0.4—0.5公斤。杀青坚持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使杀青叶温度在1—2分钟达到70℃,从而让酶的活性迅速钝化。太白银毫茶所用原料芽叶肥嫩,含水量较高,应在杀青中采用多抖、不闷的炒制方法,杀青除去鲜叶的青气、使杀青叶发挥茶叶中低沸点的芳香物质。闷杀出的茶叶黄绿,香气低闷,则是太白银毫杀青工序所禁忌的。闷黄的叶子不可能恢复绿色,这样的杀青叶要想制出香气清高、滋味醇爽、清汤绿叶的优质名茶是绝对不可能的。杀青中,鲜叶要抖扬开,挑抖均匀,要看茶做茶,靠熟练的双手和敏捷的嗅觉密切配合操作完成这道工序。
&&& 揉捻、搓条显毫:杀青后,稍作揉捻,将茶叶卷紧,初步成条,然后改作搓条显毫。太白银毫的制作功夫就在这道工序。揉捻锅温110—120℃、揉时要揉抖结合,用力要轻。揉抖2—3次后作搓条显毫,锅温80—90℃,用双手抱拳将锅中茶叶抓入手中,再双手前后推拉错开达到搓条显毫之功,并用手碗弹力将茶叶甩入锅中,此举反复进行,直到成条、色绿、银毫满披即止。
&&& 烘干:烘干的目的是使茶叶进一步散发水分和增加茶叶的香气。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初烘(以烘头)温度70—80℃,每烘摊叶量为揉搓叶的5—6锅。时间约30分钟,每隔6—8分钟翻一次。摊晾:第一次烘后茶叶要摊晾4小时,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利于足干。第二次烘干(复烘)(以烘头)温度50—60℃,时间约30分钟,每隔10分钟翻一次,每烘摊叶量为初烘的2倍。烘至茶叶手捏成粉、含水量4—6%,到此时太白银毫已制成。
(补充一)
“太白银毫”产于豫南边沿,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一带。是河南省桐柏茶种场实施“南茶北移”,采用无性繁育的良种茶树,曾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的省级获奖名茶。
桐柏自然气候优越,极适应茶叶生长。近年桐柏县来建立起全省唯一的茶树良种繁育场,并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市场很是看好的淮源系列名茶,其中“太白银毫”被评为部优产品,已列入全国名茶志;“水濂玉叶”被评为省部优名茶;“淮源剑毫”获99昆明世博会“铜奖”;“清淮绿梭”获河南省十大名茶。
(补充二)
&&& 太白银毫产于桐柏县崇山峻岭中,主产地在太白顶和淮源、水帘洞、桃花洞等处。& 太白顶乃桐柏山主峰,在桐柏县城西15公里处,又名胎簪山、大复山、天台山,峰顶海拔1160米,淮河之源离太白顶约200米。当地人说“小淮井”,实则是2处泉眼成6.6厘米深浅井水。太白顶西3公里之山腰间,溪流形成澧水,入汉水流长江,茶园面积千余亩,分布在傍溪靠涧的谷地或山坡,土地湿润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结构疏松,通气透水,茶树生长发育旺盛,根深叶茂盛。特别是春季,经常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唐代已经为闻名茶区,因其是战略要地,多遭毁弃,1962年,河南省农业厅建立国营茶场,发展茶叶生产。广大茶叶工作者根据茶叶生长特点,结合悠久的茶叶采制技术,创制出“太白银毫”。
&&& 此茶由茶树良种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加工而成。工艺流程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搓条显毫,烘干。
&&& 1.鲜叶:必须选用同一良种茶树上的茶叶,要1芽1叶初展,叶芽长度4厘米。而且叶芽肥瘦一致,鲜叶色泽一致。露雨水天气不采茶,采回经过摊放3小时进行杀青。
&&& 2.杀青:炒制的第一道关,使鲜叶受高温处理后,挥发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去掉青臭气,显露出高香茶味,同时破坏酶活性,防止多酚氧化,减少苦涩味,保持叶色翠绿。这道工序非常重要,鲜嫩的茶叶要在150~160℃的锅里炒,炒老了味道苦,炒嫩了香味低,抖扬不开叶色变暗,挑抖不净叶易焦边。
&&& 3.揉捻搓条显毫:杀青后,稍作捻揉,将茶叶卷成条索,然后改作双手搓条显毫动作,此举反复进行操作要领:两手抱拳将锅中茶叶抓入到手,两手前后推动拉搓条,达到显毫之功,并用两手腕弹力将茶叶甩入锅中,此举反复进行,直到成条,色泽翠绿,银毫满披即止。搓条是一细工,循序渐进,精巧操作,切忌莽撞粗暴,更忌性急猛作。
&&& 4.烘干:揉搓以后,分为两次烘干,第一次以烘头80℃的温度,烘到8~9成干,摊晾数小时以后,再以烘头50~60℃温度慢慢烘至足干,茶香清新宜人,闻一下使你回味无穷,到此时太白银毫已制成品。
新县香山翠峰·绿茶
【简介】是1978年在信阳新县香山茶场开始创制的,经过6年生产实践,于1983年正式定形、定名。
香山全称香炉山,气候温和,空气湿润,终年多雾,素有“晴时早晚雾绕山,阴雨天气满山云”之说,四周峰峦起伏,林木苍翠,四季鲜花不断,微风轻徐,花香袭人,水库中碧波荡漾,山姿水影,相映成趣。置身于此,令人心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香山茶场就建立在这迷人的风景区内,占地面积3000万亩,茶园面积405亩,是新县第一国营大茶场。
【品质特征】条索弯曲,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鲜嫩,汤色鲜艳,滋味鲜浓,叶底嫩匀成朵。
【茶园管理】为使香山翠峰 形质独特,从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到加工工艺,都有其一整套独特、完善的生产管理方案。生产管理精耕细作,春茶开采前20天左右,浅耕要除去杂草,疏松土壤,以迅速提高地温,促进春茶提早萌芽;催芽肥要求每亩施用30千克碳酸氢铵,春茶结束后,进行一次茶园除草施下接力肥,每亩施用20千克碳酸氢按,同时,改变常规的修剪方法和修剪时期,改春茶前修剪为春茶后修剪,改“弧形剪”为“平剪”,这样,不仅增加春茶产量,而且提高夏茶质量,农历7~8月份茶园全面深翻,施足基肥,深翻是每两年进行一次,基肥每亩施用厩肥5000千克,茶籽饼肥50千克,尿素15千克,以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增加茶树体内养分积累,保证茶树安全越冬,促使茶园翌年优质高产。
【采摘要求】
分期分批,勤采嫩采,1芽1叶占95%,严格做到“五不采”:非福鼎大白品种不采;受病虫危害叶不采;对夹叶、鱼叶不采;超过1芽2叶初展不采;高温烈日不采;鲜叶采回后及时送进摊青房内分级摊放。
【制作工艺】& 工艺流程:鲜叶采摘,分级摊放,高温杀青,中温揉捻整形,初烘,摊晾,复烘,拣剔包装。整形前是在连续两口斜锅中进行;整形后是在炕烘笼中进行;整形后是在炕烘笼中进行。
&& 杀青的原则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透杀匀。锅温要求160~180℃,每锅投叶量0.4千克,用特制炒把将叶子在锅中上下抖动,当水分和青臭气迅速散发,叶子变软,叶色暗绿时即可轻揉裹条。揉捻是破坏叶细胞,促使茶叶形成内质的关键。其原则是:前端收叶,椭圆揉捻,用力轻重交替,抖散闷气。在130℃左右锅温下,茶把前端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椭圆形转动,并不时用茶把拨散叶团,散发水汽。待条索紧细,茶叶有5成干时转到整形锅中进行整形。
整形是用小扫把在100~120℃的锅内按顺时针方向团转做形,转幅先大后小,用力先重后轻,待条索紧曲,成条率达90%以上,茶叶七成干时出锅摊晾。在制品成形出锅后,放在特制烘笼上摊晾30分钟(摊晾时严禁用手触摸),即可进行初烘,上叶量1.5千克,火温80~90℃,烘焙30分钟,每5~7分钟翻动一次,烘至9成干时下笼摊放4小时左右,以便茶叶内水分重新分布,然后用60℃文火复烘35分钟,上叶量2.5千克,每8分钟翻动一次,烘至足干,色翠香高,白毫时下烘拣剔包装。
【品饮】名茶需好水,品饮香山翠峰需用香山水库源头田铺河泉水,此水清澈明净,氧化程度高,硬度低,为最理想之用水;冲茶用紫砂壶,细白瓷杯,黑茶盘。泡茶前必须尽力,将壶杯清洗干净。首先用细白瓷提匙取干茶,茶在匙中但见其白毫满披,形如银钩,幽香暗袭,白匙香花相映成趣;然后慢慢将茶叶放入壶中,用98℃的鲜开水冲泡,冲水时讲究“先慢中急后提收”,茶水比1:50,闷泡5分钟,后将茶汁徐徐倒入瓷杯中,只见汤色鲜明亮,闻其气鲜嫩无比,身躯金银花香,沁人心脾。闻其香,叫人绵绵欲醉,轻啜慢品,令人心悦神怡,真是妙不可言。
【荣誉】1984年开始规模生产,投放市场,得到茶叶专家及消费者的好评。1985年,革命先烈吴焕先雕像落成揭幕典礼时,香山翠峰作为宴宾茶深受程子华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誉,1990年在河南省茶叶质量评审会上一举成名。
相关链接:
新县的前身为经扶县。1932年10月,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为便于控制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对付革命力量,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为县治,设立经扶县,将光山县南部五个里(八水里、五马里、沙城里、长潭里、青山里)、17个保(神留桥、朴风山、沙窝、永阳赘、五龙、杜横、夏陂山、长潭、朱向、董范店、墨斗关、潘殷冲、官堰、柴山、观音、沙城、千斤),湖北省麻城县三个区(仁美区的三分之二、择里区的三分之二、丰义区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现在泗店、田铺二乡中南部、周河乡南部)、黄安县的两个会(长水会、塔耳会,相当于现在箭厂河乡)等划归经扶县管辖。原属河南省的面积占93%。
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先后诞生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培育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献出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28日,新集重获解放。12月,在县城西南王湾召开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500多人一致通过决议,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
新县龙眼玉叶·绿茶
【简介】 名茶精品。创制于1984年。因其外形扁平尖削似玉叶,光滑匀齐带“龙眼”,故取名“龙眼玉叶”。
&产于“中原茶叶第一乡”——新县八里畈乡的七龙山。相传唐代法师比丘自云南携茶种云游至此,被山色所迷,遂建梵王禅院于山上,种茶在此,茶树长成结籽坠地而不采致使茶树得以旺盛繁衍至今。茶树冠面高大,枝繁叶茂,芽壮多毫,是生产特种绿茶的上乘原料。1984年春,河南省茶叶专家钱远昭创制此茶,采用鲜嫩叶经精心制作出形似西湖龙井又优于西湖龙井的特种新名茶——龙眼玉叶。
【品质特征】扁平尖削,光滑匀齐似玉叶,金黄色茸球宛如龙眼,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醇,叶底匀嫩成朵。
【采摘】 要求芽叶肥壮,细嫩匀齐,毫多芽长,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采摘要做到四不采:不采病虫芽,不采对夹叶,不采雨水叶,高温烈日不采,当日采茶当日制完。
【制作工艺】 工艺流程是鲜叶摊放、青锅、摊晾回潮、筛分、辉锅。
制作龙眼玉叶的设备是龙井电锅,制作手法与西湖龙井相似。关键技术: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茸毛多的鲜叶,经摊放2-4小时后进行青锅,锅温控制在80-100℃,每锅投叶约500克,主要在锅里进行杀青和初步做形。手法有抖、带、抓、捺、压,时间15-20分钟,茶叶捺抓至八成干起锅,青锅后摊晾回潮筛分,然后进行辉锅,辉锅主要是做形和干燥,时间15-20分钟,锅温在60-80℃之间,手法有捺、搭、推、抓、扣、压、磨等,手法稍快略重,减少在锅内磨茶叶出锅后摊晾,用白纸包装。每包装茶叶500克,放于铁筒或茶盒中,但要在铁筒下部放些生石灰。铺上一层牛皮纸,然后才把茶叶放在纸上。
光山赛山玉莲·绿茶
【简介】河南著名茶苑中的一朵新秀。产于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赛山一带,位于大别山北麓,县城东南部。1990年被评为河南省新名茶,著名评茶专家陆松候教授挥笔题日:“赛山玉莲名茶乃大别山新秀”。
茶叶是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凉亭乡政府决定每年的“谷雨节”为全乡“赛茶节”。1989年在首届“赛茶节”上,茶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唯有赛山茶场创制的“赛山玉莲”茶独占鳌头,博得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和教授的赞赏。
【品质特征】形白如玉,绿如莲叶,扁秀挺直,白毫满披,银光闪烁,色绿鲜活,冲泡玻璃杯中,茶芽婷婷玉立,有似仙女散花,色彩绚丽,望之有如石钟乳,上下交错,蔚为奇观。举杯品饮,滋味甘醇沁人,回味无穷,香气嫩香鲜爽持久,汤色浅绿明亮,鲜艳夺目,别有风韵。
【采制工艺】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明前金,明后银,谷雨过后采茶停。”在采摘过程中,必须执行“四选择、八不要、一摊放”的原则,选择挺直茁壮的幼枝,选择壮实匀整一致的单个芽头,选择高山、阴山茶园;选择生长旺盛的茶蓬;做到无芽不要,而且要在清晨雾中采摘,雾退不采摘,一般只能采到上午10时,对采回的鲜叶要及时薄摊在洁净的竹席上1~2小时后,便可制作。
制作工艺:杀青,做形,摊放,整形,烘干。
1.杀青:锅温要求在130~140℃,投叶量0.3~0.4千克。鲜叶下锅后,用竹扫把在锅内充分翻动,使芽头均匀受热。散失水分,破坏酶促作用。杀青时间一般要7~8分钟,当青气消失清香显露时,将青叶赶入做形锅内。
2.做形:塑造茶叶外形特点的关键工序,锅温90℃左右,用手将茶条轻轻抓起甩出,理直茶条,进一步散发水分,2~3分钟后再用手沿锅壁理、拍、拉茶条,使之稍扁,白毫显露,6~7成干时,即可出锅摊放。
3.摊放:将做成形后的茶条薄摊在竹簸萁内,3~4小时后,进行整形。
4.整形:锅温80℃左右,投叶量0.3千克左右,通过微拍、拉、抓等手势,到7~8成干后,出锅烘干。
5.烘干:在烘笼上进行,分初烘(毛火)、摊放、复烘(足火)3个阶段。初烘:每烘笼投放1.25千克整形叶,温度80℃左右,翻动两次,烘16~18分钟下烘摊放在4~6小时。复烘:投放初烘0.8~1千克叶,烘温60℃左右,烘至手捻茶条成粉末时下烘。放在干燥处经摊晾拣剔后包装封藏待售。
【传说】据传唐宋年间,一侠女马金锭能文能武,善骑善战,本领高强,为反贪官污吏,招兵买马占山为王,打富济贫,深受百姓拥戴。她喜欢赛马,嗜好饮茶被后人传为佳话,后来,当地百姓为追忆她的事迹,将此山取名唐宋山。现山寨城墙大部分尚存,周长1.5公里,山寨房屋清晰可辨,山寨南、北两井,清泉长流从未干涸。神话传说唐宋山因与毗邻白云山(新县沙窝境内)试比高低,唐宋山肆意猛长,尖端要刺破天顶触怒玉帝,玉帝遣雷公霹之……
&&&&&&&&&& &
光山杏山竹叶青·绿茶
【简介】河南省新创制名茶中的一颗明珠。1990年被评定为河南省新名茶。产于信阳市光山县杏山一带。松杉葱翠,林木成荫,山高242米,西有竹杆河(淮河支流)绕山脚而过;东有万寺水库粼照,行行茶树倒映水中,好似碧龙戏水,每当斜阳映照,更增添几分景色。南与独山遥遥相对,酷似一对兄弟,巍然耸立。两山之间座落一镇,据《光山县志》记载:此镇原为秦朝“安东郡”,现尚存遗址。& 杏、独两山相距3公里,现独山林木苍翠,山下淮水粼粼,山顶西南处有一井,四季泉水外溢,日夜不断,民称之海眼;在唐宋时期建杏山寺遗址尚存。相传寺院有一高僧精通医术,常于民间诊治病不取分文,民以香茶待之。
【品质特征】该茶外形扁平,直而挺秀,形似竹叶,色泽深绿光润显毫,香高持久,鲜浓且爽,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
【采制工艺】采摘考究,标准严格:明前宝,明后珍,谷雨前后采要精。严格掌握3分6不采的原则:即分期、分级、分批和无芽不采,紫芽不采,病、虫、冻害芽不采;采时茶筐要遮荫防晒,以保持芽叶鲜活。鲜叶进场后,及时薄摊在清洁的竹箕中放4~6小时便可炒制。
制作工序:
1.杀青:每锅投叶量250~300克,锅温掌握在120~130℃之间,用手工操作,手势要轻松自如,待芽叶充分杀透,香气透发出锅清风。
2.清风:将杀青叶立即簸扬散热,降低叶温,以防色变。
3.理条:锅温为80~90℃,每锅投清风叶150~200克,待茶坯充分成条,锋苗挺秀略扁,稍带光泽出锅转入做形。
4.做形:锅温为60~70℃,每锅投茶坯100~120克,准确掌握做形手势,轻松自如不断变换。待茶坯形似竹叶、显毫、茶香透露,失水80~85%时出锅摊晾。
5.摊晾:将做形后的茶坯摊放在清洁的竹羌内4~6小时待烘。
6.烘焙:在竹编的烘笼内,暗火低温长烘,每笼投叶量1.2~1.5千克,温度为55~65℃,历时 80~120分钟,全程下烘翻动8~10次,待烘至足干,下烘摊晾,密封包装贮藏。
&&&&&&&& &&&&&&
信阳震雷剑毫·绿茶
【简介】产于信阳震雷山。因形状似剑,满披白毫,其色翠,香高,味鲜,形美,被誉为茶之珍品。& 震雷山区植被繁茂,土壤肥沃,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12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pH值5.6,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内含物的形成积累和转化都极为有利。震雷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异,由河南省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于1988年开始研制。
【采制工艺】鲜叶采摘:于清明前后开始采摘。以福鼎大白、劲峰、上梅州等肥壮早生优良品种鲜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为顶芽。要求芽头肥壮均匀白毫多,芽长2.0~2.5厘米。芽叶采回后,薄摊于洁净的蔑盘内,置荫凉通风处摊放4小时左右开始炒制,经摊放后的芽叶,散失适量水分,并使其内含芳香物质缓慢转化,增进茶香。
制造工艺为:杀青,轻揉,做形,摊晾,炒焙5道工序。
杀青:投叶量0.5千克,锅温120~130℃,以抖炒为主。至叶质柔软叶色变暗绿,为杀青适度,杀青全过程4~5分钟。
轻揉:锅温80℃左右,轻揉约2分钟,使茶汁略外溢,以增进滋味。切勿重揉,以防止茸毛脱落,芽叶断碎,颜色发暗,影响品质。
做形:是形成该茶叶外形的关键工序。锅温先高后低,由80℃逐渐降至40℃,先采用抖的方法失散部分水分,便于做形。然后采用“捺”“抓”“甩”3种手法交替,进行做形。6~8分钟,待茶叶扁平,挺直如剑,茶叶含水量20%左右,锅温40~45℃时进行提毫,该过程手法要轻柔,并避免茶叶在锅中磨擦,防止白毫脱落,茶叶断碎。全程需10~20分钟。
摊晾:做形后的茶叶,薄摊于覆盖一层干净皮纸的烘笼上,时间40分钟。
烘焙:用木炭文火烘焙,温度约70℃,烘焙时间约40分钟,中间翻动3~4次,烘至茶叶足干,含水量5%~6%时下烘,待冷却到室温后用生石灰贮藏。
【品质特征】震雷剑毫名茶,形质兼优,风格独特,其外形扁平似剑,白毫满披,色泽隐翠,内质白色浅绿明亮,香气高鲜,滋味鲜爽,叶底芽壮嫩绿匀整。内含有效成分丰富:水浸出物百克含量45.04克,多酚类29.64克,氨基酸5.23克,可溶性糖5.29克,叶绿素70.98毫克。
信阳雷沼喷云·绿茶
【简介】 创制于1984年,属于烘炒绿茶中的名茶佼佼者。因产于信阳县境内八景之一的“雷沼喷云”一带高山中,加以外形肥硕成朵,多白毫,故得名。&&&
此茶出自信阳县东边约10公里处平桥镇南,两河口(狮河、东双可交口处)东岸的大别山余脉。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米左右的深山幽谷中,空气新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平均气温15.2℃,有效积温4680℃,年降水量1200毫米,茶园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松软,酸碱度适宜(pH4.5~5.5)。优越的环境有利于茶树生长,茶芽肥壮多毫,嫩度好,有利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而茶多酚的合成稍有抑制,给生产优质绿花奠定物质基础。
【品质特征】 条索肥硕、匀齐、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汤色清澈、香高芬芳、滋味鲜醇、叶底肥软绿匀。
【采制标准】 是用“白毫早”、福鼎大白茶等优良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采制一般集中在谷雨前后,采摘的芽叶要求肥壮,多毫,身骨重实,叶质柔软。采摘标准为1芽2叶初展,芽叶成朵,嫩匀整齐,不采鱼叶,不采单片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芽叶。采回来的鲜叶及时薄摊在洁净的篾簸箕内,置于阴凉通风之处,摊放4小时左右,然后经杀青、摊晾初揉、复炒、复揉、初烘、摊晾、复烘等7道炒制工序。
杀青:锅温150~160℃,投叶量1~1.25千克,鲜叶下锅后以抖杀为主,杀青4分钟左右。 摊晾初揉:叶子出锅后置于篾盘内,扬开抖散,散发热气水分,降低叶温,冷却后,在篾盘内进行初揉,当茶条初步成卷曲状,即为适度。
复炒:锅温80℃左右,两锅茶青叶并成一锅复炒,叶子下锅后,用低扬高抛炒法反复交叉进行,时间6~7分钟,当手捏茶条不粘手时即出锅,稍摊晾,再进行复揉。 复揉:在篾盘内进行,用力较初揉时稍重,方法与初揉时相同,当茶条达紧、细、卷曲为适度。 初烘:火温70~80℃,薄摊快烘,烘至八成干即下烘。 摊晾:薄摊30分钟。 复烘:火温60~56℃,中间翻烘2~3次,烘至含水量5%左右为宜,摊晾后,再经拣剔,密封贮藏。
固始仰天雪绿·绿茶
【简介】 产于固始县,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信阳东南部,地处大别山麓。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历史上所产茶叶素有盛名。固始县毗邻安徽,东侧盛产六安瓜片,西侧盛产信阳毛尖,仰天雪绿是继信阳毛尖之后的名茶新秀。
【品质特征】 外形紧结,平伏略扁,锋苗挺秀,翠绿显毫;汤色嫩绿微黄,清澈明亮,兰花香型,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厚,耐冲泡,叶底嫩匀,明亮,其色、香、味、形俱美。
【采制工艺】一般在谷雨前后采下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并要求鲜叶嫩肥壮,匀齐、干净多茸毛。鲜叶采摘做到不采雨水叶、虫叶、对夹叶,鱼叶、紫色叶,分批采摘,分级炒制。炒制工序为:摊青,杀青,做形,干燥。
鲜叶下山后,及时摊放在竹篮里,置于荫凉通风地方4小时左右,叶子变软转入炒制。炒制的手法讲究。整个制造过程中要求保鲜、保色、保毫。杀青:用80厘米的铸铁锅,每锅投叶400克,用120℃的高温杀青。用双手或单手抓起茶叶,翻转手掌,手心向上均匀地将鲜叶沿锅壁撒下。要求叶子捞得净,散得匀,直到杀匀杀透。做形:用口径80厘米的铸铁锅,锅温稍低约80℃。先以杀青手法继续抖炒,以继续散失水分,然后用双手搓条。将茶叶合抱手掌内,一手向前,一手向后,朝一个方向搓条。叶子不断从手中落锅内,待茶叶稍有条索后,改为单手甩条。右手四指并拢,沿锅壁将叶子搭起,带至锅沿,然后抓起茶叶,将手里茶叶由虎口甩出,使茶叶沿锅壁顺序落下。这样搓条和甩条交替进行,直到茶叶挺直略扁,约8成干、成形后出锅。经过摊晾,上烘干燥,干燥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足干后进行整理,分级包装。产品分一、二、三级。
桐柏水濂玉叶·绿茶
【简介】产于(老茶区)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侧的金台观、水濂洞、桃花洞一带,是桐柏茶种场研制的新名茶。
【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隐藏,色泽绿翠油润,汤色杏绿清澈,滋味鲜、醇厚、香高持久,叶底嫩绿明亮。防感冒,助消化,补肝肾,益精血,聪耳目,抗衰老,防辐射,生津止渴,深受国内外饮茶者的好评,不亚于“西湖龙井”之美称。
桐柏毛尖·绿茶
【简介】 产于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云雾缭绕种茶历史悠久的老茶乡桐柏山,是河南省桐柏茶种场的传统产品。
【品质特征】 外形细园光直,银毫满披,汤色杏绿清澈,滋味甘醇,馥香持久,叶底嫩绿明亮。健脾消食,解酒醒神,生津化痰,降压,解毒,清心明目,抗衰老。& 1988年进入国家名茶样品柜,1990年在河南省茶叶评比会上荣获“特级第一名”,1997年在河南省第四届名优茶鉴评会上,经复评又获名茶二等奖。
商城仙洞云雾·绿茶
【简介】 河南新名茶。由商城县茶叶技术推广站与伏山乡伏山村茶场联合创制。产于河南商城境内大别山主峰金刚台周围。金刚台是大别山主峰之一,海拔1584米,山势雄伟,怪石幽洞,瀑布深潭,半山腰有一水帘洞,形成一道雨帘,水声景色绚丽。传说有位仙人在此居住,包游此地七七四十九天后遁去,所以后人将此水帘洞又美称为“仙人洞”。早年,在仙人洞口,曾有两丛茶树,芽叶肥壮,茸毛满披,每年有药农在春季采之入药甚佳,后泡制做茶,香高味醇,很受当地人喜爱。近年来人们在此洞附近辟园植茶,改进工艺,创制新名茶,故名茶曰“仙洞云雾”。
【品质特征】 外形紧秀弱长带扁,显毫,色泽苍绿光润,汤浅绿明亮,香气鲜嫩持久,滋味鲜爽,叶底嫩匀成朵。
【采制工艺】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3厘米,剔出紫芽、病虫害叶、单叶、老梗及杂物,采后摊于阴凉处放至4~5小时后进行炒制。
工艺流程:杀青,抓条,做形,烘焙,拣剔。
杀青:在口径70厘米斜锅中进行,每锅投叶量250~300克,锅温140~160℃,用炒茶竹把挑动翻炒,经3~4分钟,使鲜叶青气消失,叶质变柔软,显露清香,着重率达28%~30%即可转入炒条。
炒条:锅温降至80℃左右,用炒茶把梢端将叶收拢,沿锅壁转动。动作要轻,时间要短,以免芽叶断碎,经1~2分钟后茶叶达五成干时即可扫入相邻锅内理条做形。
理条做形:锅温降低至70℃左右,手法是掌心向下,四指并拢,每指伸直成直角形,手腕用力从锅底将茶叶带到锅边抓起向锅壁向上甩,如此反复进行、开始宜松轻慢,以后逐渐转为紧、重、快,最后又轻抓慢甩,经2~3分钟转为做形。用碎、捺、压、抓等手法,使叶成为绣剪形,八成干即可出锅。
烘焙:摊晾后进行烘焙,分初烘,复烘。
初烘:用烘笼在地灶上用炭火烘焙,初烘火温80℃,每笼装叶750克,每4~5分钟翻叶一次,烘至茶叶含水量在10%左右下烘,摊晾2~3小时后进行复烘,火温60℃,叶量为初烘叶的一倍,时间30分钟,烘至含水量在5%时下烘,稍经摊晾、拣剔后用铁箱密封保管。
商城金刚碧绿·绿茶
【简介】 产于商城县境内大别山主峰海拔1584米的金刚台周围,尤以伏山、龙泉、狮岩、白龙潭、九丈潭、黄龙潭茶叶品质最佳。金刚台,高掣耸天,瀑布满山,流水潺潺,若雨后初晴,人站峰巅,云在峡谷,千峰万壑,云遮雾障,构成一幅峰云相依的自然景观。茶叶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鲜爽,确有高山云雾茶的特色。1985年开始研制,1989年形成独特的加工工艺流程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1990年在省名优茶鉴定会上被认定为河南省新名茶。
【品质特征】 外形肥壮紧直、微扁显芽;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滋味,嫩爽;叶底,嫩绿肥壮显芽。
【采制工艺】 要求鲜叶原料采摘精细,芽叶细嫩匀净,采摘标准:特级为一芽一叶,一级为一芽二叶,芽叶完整,不采病虫叶、紫叶,不带老叶、鱼叶和其他杂物。制作工序:鲜叶经摊放,杀青,炒条,理条,整形,烘焙,拣剔筛分。
鲜叶摊放:摊放室要清洁卫生凉爽、室温控制在25℃度以下,鲜叶采回后摊放在竹匾里薄摊3~4小时,摊放至鲜叶含水量降到70%左右为宜。
杀青:在口径70厘米的斜锅中进行,3口锅关联为1组,锅倾斜70度,锅温140~160℃,投叶量 225~250克,鲜叶下锅后用竹扫把将鲜叶迅速挑起做往复运动,当叶质变软时要调换起揉作用的滚条,用扫把将杀青叶在锅中做往复的圆周运动,每炒动20圈将叶挑起抖散,这样抖闷结合散发水分,当叶成条时动作加快加重,转小圈炒至5~6成干,转入第2口锅进行炒条。
炒条:锅温80℃,用扫把带茶条沿锅壁两侧做往复运动,炒至粘性消失转入3口锅进行理条整形。
整条理形:将茶叶扫入第3锅用手抓并用带、搭、压、磨等手法结合起来,开始抓条,用力轻,随着鲜叶的嫩度在锅中成熟程度,不断变换手法,直使茶条扁直显芽,一气呵成,如茶农所说“碧绿茶形好,绝在锅中成”。当炒至8成干将茶叶扫出,薄摊在竹匾上。
烘焙:摊晾后进行烘焙,分初烘和复烘,用烘笼在地灶上用炭火烘焙,初烘火温80℃,每笼烘750克左右,每4~5分钟翻叶一次,烘20~25分钟后将初烘叶薄摊在竹匾上摊放1~2小时,进行复烘,烘温50~60℃,每笼投叶1500克,每隔10分钟翻动一次,当手捏茶成粉末含水量在6%左右下烘。
拣剔筛分:上烘后用手工拣去黄片、茶梗、回青条,并用竹筛筛去茶末后用白铁筒密封保管。
罗山灵山剑峰·绿茶
【简介】产于罗山县朱堂乡保安、老寨、肖畈等高山名优茶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县农业局与朱堂乡保安茶场在历史名茶“灵山云雾”的基础上创制而成。因产于灵山一带,外形扁平挺直似剑故名。1990年被正式认定为河南省级名茶。
【品质特征】 外形扁平、挺直似剑,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汤色浅绿澈亮,香气高爽,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匀净。
【品饮】 品尝特级灵山剑峰,别有一番情趣。若选用灵山泉水冲泡,汤色清彻明亮,看似清泉,品尝起来茶香四溢,茶味鲜浓。冲泡时将茶叶放入透明玻璃杯中,冲入85-90℃左右的开水,但见芽头如群笋破土,旗枪并立,上下欢腾,继而徐徐展开。时而芽叶漫浮,犹如朵朵兰花,时而芽尖含泡,恰似雀嘴含珠,颇为壮观。
【采制工艺】 采摘谷雨前后1芽2叶(占80%以上)和1芽2叶初展的幼嫩芽叶是制成灵山剑峰茶的基础。要求芽叶等长,大小一致,芽头饱满肥壮无病虫无异味,轻采轻放,不压不按。鲜叶采回后摊放在篾盘或清洁卫生的水泥地面上,4~6小时后开始炒制。
主要炒制工艺:杀青,揉捻,做形,烘焙。
杀青均匀和揉捻适度是形成浅绿明亮汤色和嫩绿叶底的关键。
①杀青以抖炒为主,锅温140~ 160℃,待青气消失,茶香透露,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嫩茎手折不断时转入揉捻。
②揉捻时动作要轻,时间要短,以免芽叶断碎。
③做形是塑造扁平挺直外形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抓、压、拉、甩、理”等手法的综合交替运用。锅温先高后低(由90℃降至70℃),先“轻揉”50~60圈后茶叶不粘手时开始做形;手势开始松、轻、慢,逐渐紧、重、快,最后轻抓甩慢,6~8分钟即可出锅。
④烘焙能够固定外形,进一步发挥此茶色、香、味诸特点。整个烘焙分初烘、摊放、复烘3步进行。茶叶上炕时用手轻按茶条,平铺到炕头上,保持扁平挺直形状。烘炕以木炭作燃料,初烘用明火,时间30分钟左右。初烘后需摊放4小时以上,再行复烘,复烘用文烘,烘30分钟左右,当含水量达5%,手揉茶叶成粉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白毫显露时为烘焙适度,稍以摊晾,拣剔后即可包装。
链接:& 灵山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的罗山县。灵山,春秋战国时叫冥山,北魏称石城山、霸山。据说灵山有着“每云必雨,验之,信然”的美丽传说,而被后人称谓灵山,并沿用至今。灵山以山势雄伟,林竹茂盛,云石奇秀,鸟语花香的景色引人入胜;以白马洞泉、九龙瀑布、霸桥流水、圣井映月、金顶云岫等八大景区的奇异风光让人流连忘返。灵山是一个佛教胜地,山之深处,有1000余年古刹灵山寺。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有诗刊赞曰:“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可见,灵山寺繁盛热闹自有来历。灵山产茶始于唐代,为寺院僧徒植种;自明代朱元璋多加赞赏并列灵山茶为贡茶而出名。
【简介】产于罗山县潘新镇,是中日合资河南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制的名茶品牌。属特种蒸青绿茶,茶树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无性系“薮北种”,采用日本全自动化蒸青机械设备加工而成。
【品质特征】茶汤翠绿明亮,滋味甘醇鲜爽,内含物丰富,口感好,极具有饮用价值。2002年“申林薮北”荣获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交易会金奖。2003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三届国际茶文化节上参加展销,受到广大客商的好评。在2004年中国茶都——信阳第十二届茶文化节名茶质量评比中,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申林薮北”蒸青绿茶荣获银奖。
【简介】产于罗山县著名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彭新镇龙池茶场。日罗山县名茶鉴评会上,省、市茶叶专家钱远昭、庞晓莉等亲自来罗山审评鉴定。同年首届茶叶节被认定为地区级名茶。
【品质特征】条索细秀似针,争泽显毫,汤色黄绿明亮,嫩香高,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
【简介】产于罗山县青山镇皇城山,属地市级名茶。传说远在唐宋年间,皇滚在此为王,特在云雾山腰栽植茶树,专用童男玉女采制,制成“皇城贡芽”。民间流传的歌谣“皇城贡芽饮一盅,满身香透仙骨风”。
【品质特征】芽头肥壮,白毫满身,香高味醇,叶底肥嫩。
《神农本草经上品》菊科分怀菊、亳菊、杭菊、滁菊、贡菊,怀菊为菊之首。
《本草纲目》载“菊花唯怀庆府前原地名(河内)名地薇蒿、菊花品质上乘故名怀菊花。”
传统医学认为:白菊花常用能清肝明目,黄菊花能散风清热。主产于焦作地区(武陟、温县)一带的怀药菊花是白菊花的一种,是最佳的药用菊花,抗病原体的作用。
怀菊花对金黄色的葡萄球菌、BO-溶血栓性链球菌、伤寒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还有显著的疗效,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
“四大怀药”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的总称,盛产于黄河北岸的温县、武陟、博爱、孟州、沁阳等县(市)。明朝,因这一地区属怀庆府管辖,故称“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在焦作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和药用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地黄在孟州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山药古称“薯芋”,具有甘寒入脾、润血归肺、养胃健脾、止泻固精、滋阴壮阳、除寒热邪气、补心血不足等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滋补药。地黄又名“地髓”,块大、油性大,是治病营养的好药。牛膝,因其基部有节似牛膝而名,具有利尿、强精、通精之功效。菊花,干、叶、茎、根、花都可入药,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杀菌消毒、清热、解渴、平肝明目等功效,且含有丰富的菊花色素、维生素A、B和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挥发油,有味浓和煎煮不败之特点。
目前,武陟、温县等县年产山药、地黄、菊花、牛膝达上千万斤,年出口量达400多万斤。“四大怀药”不仅在国内颇有名气,而且也深受海外人士的盛赞。在东南亚各国,人们把“四大怀药”当作稀贵礼品相互赠送。日本、英国等国家把“四大怀药”称为“华药”。
     
暂无图文信息
暂无图文信息
暂无图文信息
暂无图文信息
如果您已注册“福建茶叶论坛”会员,请直接登录
- &┆&&┆&&┆&&┆&&┆&&┆&&┆&&&&&福建白茶网: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本站由“”提供技术支持.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制茶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