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蛇缠脖子自己被猫尾巴勒住脖子

昨晚梦见我的脖子被勒住了!!求解,小弟不胜感激!!_周公解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267贴子:
昨晚梦见我的脖子被勒住了!!求解,小弟不胜感激!!收藏
梦是这样的,我在我表弟家玩,可不知怎么的,表弟突然拿出绳子在后面勒住我的脖子!我拼命挣扎,扯着表弟的手好不容易走到在厨房做饭的姥姥,可姥姥说一句“别闹理我”就不理我了,我又拼命拽着表弟找到了妈妈,可妈妈在睡觉,怎么叫也叫不醒她,找我舅妈她也不理我。这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醒来的时候真感觉脖子上微微有些疼痛。到底怎么回事呀?!
求高人解答,是吉兆还是凶兆??小弟不胜感激!
1楼 11:52&|
你们帮我解释一下啊!!!!!!!!求你们了!!!!!!
2楼 11:59&|
科学的说法是呼吸系统有问题,或者你无意中顶住了自己的脖子!迷信的说法应该就是所谓的'鬼上身'了!就是有“人”找你去陪“她”了,看你愿意相信哪一种!
3楼 12:12&|来自
可勒我脖子的是我表弟啊!!!
4楼 13:15&|
你打鼾很严重,伴有呼吸暂停
5楼 13:32&|
大哥啊,我家里人从来没提过我打鼾的事
6楼 13:38&|
你睡觉的姿势影响你打鼾的程度,三楼的回答我建议你信前一种
7楼 13:46&|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梦见自己被自己的头发勒死了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梦见自己被自己的头发勒死了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昨晚睡觉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被自己的头发勒死了,然后被亲人焚烧了,很恐怖,有没有解救的办法啊?最佳解梦:
梦见自己被自己的头发勒死,头发丝暗喻烦恼丝,表明你最近遇到了有困惑的事情,会因为思索不通而烦恼多多的,使自己产生了压力;而梦见被头发勒死,则表示可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完全摆脱掉这些压力。
梦见死亡是表示不好的事情被除去了,梦见被亲人焚烧了,则表示你会在亲人的帮助下,会引导你缓解并除掉你所遇到的压力。
梦见了这些,如果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或想不明白的,可以稍往后放放再说,或者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述一下,近期遇到的一些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可能会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梦境解说:如果人们在梦中有被勒死的感觉,这就表示你处于重要的恐惧之中,它还表示你并不能控制周围的环境。如果在梦里你捏死了别人,也许意味着那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你太多的压迫和负担。
心理分析:你如果拒绝某人的关系,可能会导致梦中遭捏的噩梦。性欲方面的恐惧也会在类似的梦境中找到突破口。
精神象征:从精神方面讲,类似的梦境表示带有负面效应的能是,它们捏断了供梦者呼吸用的空气。
女人梦见有人勒自己的脖子,丈夫会更宠爱自己。
梦见用手掐住别人的脖子,是不祥之兆,会遭厄运。
梦见有人勒妻子的脖子,必要时会得到朋友的帮助。
梦见扼杀敌人,灾难会降临。
商人梦见有人在勒住自己的脖子,生意能赚大钱。
其他类似问题
头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经常会觉得自己的脖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勒住一样?_百度知道
为什么经常会觉得自己的脖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勒住一样?
提问者采纳
应该不是落枕,落枕不会有被勒住的感觉,估计是你的甲状腺有肿大的可能,也就是缺碘或者碘过量,我以前就是缺碘,炒菜放的盐很少,时间长了 就感觉颈部被什么套住一样,后来我才知道是缺碘,多方点盐就好了,
实在不行上医院看一下吧,别耽误了。祝你早日康复
其他类似问题
脖子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那个是劳累所致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
你落枕了吧,去看看医生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做梦几次都梦见自己死了,这是怎么回事?是好是坏,有什么预兆?_百度知道
我做梦几次都梦见自己死了,这是怎么回事?是好是坏,有什么预兆?
问题紧急现用手机网请速度解答明追加两百甚至更
提问者采纳
打死 着种种烦恼梦见自打死意味着所灾难痛苦都结束幸福 火烧死 财富使失理智所语叫利令智昏发烧说胡状态像所梦火烧死意味着巨财富 扼死 梦见扼住自脖事业功梦见勒自脖丈夫更宠自梦见用手掐住别脖祥兆遭厄运梦见勒妻脖必要朋友帮助梦见扼杀敌灾难降临商梦见勒住自脖意能赚钱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梦般都反我做梦自车睡着醒原做梦坏我做现我没事阿放吧没事
当然没事:千万不要相信什么周易解梦什么的骗人玩意;做梦只是正常的没什么大碍:注意大脑和身体多休息;如果还不懂再联系我!谢谢采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续文: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有病不要乱求医
善行、善变”的风疹、荨麻疹,有“风盛则动”的眩晕、震颤、头颈僵痛、口眼歪斜以及四肢抽搐、多动,还有容易向上、向外发散的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  ◆内风与人体的循环系统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人体内的风会造成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风。  内风,多与人体的循环问题有关联。  拿疑难病白癜风的病因来说:  西医认为,白癜风病因主要是某些理化因素造成体内血液中缺乏铜离子和酪氨酸酶使肌肤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走,导致表皮真皮交汇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丧失,因此就减缓甚至阻止了黑色素的生成,加上外界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白癜风的发生。  中医则认为,白癜风多由七情内伤、肝经失调、肝气郁结、经脉不畅、气血运行受阻复感风邪、搏于肌肤,日久则气血失和,血液不能充分地营养肌肤,肌肤缺养从而形成白斑,由于风性善行数变,所以发展较快。此病初起呈白色斑点,久而蔓延成片,发无定处,影响人体美观。  西医和中医的共同点在于,都承认白癜风这种病与血液循环有着重要关系。  ◆感冒≠伤风感冒”一词,“感冒”一词源出官场。  南宋时期,朝廷开设一种学术机构叫馆阁,设有轮流值班制度。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借口大家约定俗成,一般在签到簿上写“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大学士,他开溜时,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学识,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也就是遭受的意思。  这种说法在陈鹄的同僚中流行开来,成为约定俗成。到了清代,又发生突变。  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就是透出的意思。大意是,本人在为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来!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在中医看来,六邪皆可导致感冒。“伤风”只是中医感冒的一种,系因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外感性疾病。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风寒或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  从西医的角度看,感冒是指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为流行性感冒,由其他病毒(多达一百多种,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最常见)引起的为普通感冒。  本病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秋季也高发,一般数天即愈。一般数天即愈。如果病情较重,引起广泛流行者,又称为时行感冒,西医称之为流行性感冒。  从西医的角度看,感冒被列入“世界十大疑难病症”。这是因为感冒病毒已经达一百多种,而且种类越来越多,要想完全认清这些病毒是不可能的,所以彻底消灭感冒也是不可能的。  感冒还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如喉炎、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可见,中西医虽然施治机理大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治疗感冒,辨证用药不治也能好的病”,只要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就可以了。  由于四时的气候不同,风邪的侵袭往往挟有不同的时气,遇到挟暑、挟燥、挟湿等,就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症状。  有些人一感冒就自作主张,服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金银花茶、凉茶等。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某年秋天,小李办公室里六个人已经有三人先后感冒。所以,小李喉咙一开始发痒,他就到附近药店买来感冒茶。谁知喝了两天后,不仅没有见效,反而开始发烧、头痛、腹泻。  小李非常困惑,就去请教一位著名中医。问明情况后,中医告诉他,不该喝感冒茶,原因是当时天气干燥,他的感冒是风燥型的,应该祛风润燥,而他饮用的感冒茶则是清热利湿的,根本就是“反了症”,所以越喝越严重。  ◆不同类型感冒症状与应对  ·口不渴,薄白苔。  ·身感发冷较重,穿很多衣服或盖厚被子才觉舒服。  ·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无汗,四肢疼痛。  ·鼻塞不流涕,喝点热饮则流清涕,鼻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  ·咳嗽,痰白清稀,甚至无痰,只是感到喉咙或气管很痒。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伤寒论》首方桂枝汤——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6枚,水煎服。  治疗风寒型感冒的关键是出汗,中医术语叫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桑拿、热水泡脚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农村有土法用鲜姜切碎和葱白一块煮水,趁热喝下,微汗出,风寒感冒即可自愈。  风热感冒多因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  ·舌苔黄或薄黄。  ·浓涕,通常黄色。  ·身热,口渴,心烦。  ·头涨痛。  ·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或带黑色。  ·便秘。  宜宣肺清热、辛凉解表,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口服。传统中药的代表方剂是桑菊饮——桑叶克、*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克、桔梗6克、甘草克、苇根6克,水煎服。  暑湿型感冒因为人体感受了夏季湿热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热为风寒所遏,疏汇受阻,因而发病。症状表现为:  ·畏寒,发热。  ·口淡无味。  ·头痛、头涨。  ·腹痛、腹泻。  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寒邪可导致炎症炎症分为两类:“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  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时,引起的渗出、坏死和增生等炎症反应叫做感染性炎症;而理化因素引起的人体产生渗出、坏死和增生等的炎症反应叫做无菌性炎症。能够让我们的身体产生无菌发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寒邪”。  元旦这天,刘女士邀请了诸多同学和亲友聚会,在风中等待良久,见一位同学抱了个大礼盒过来,赶忙上去接过,没想到盒子很沉,她猛地抱起后,突然就感到右胸部刺疼。之后,只要手臂动一动,右胸处就感到疼痛,深呼吸、咳嗽时剧疼。她本来就有高血压,亲友们怕她冠心病复发,赶忙将她送进了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说,可能是病菌引起的胸膜炎,也可能是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但因为典型症状都没有出现,所以尚不能确诊。于是只能先当胸膜炎治着。  也是在冬天,胡先生有一天晨起,棉衣没穿就出门取报纸,一不小心把钥匙给掉在了地上,捡了之后猛地起身,腰就不能动了。弯腰剧疼;深呼吸、咳嗽时剧疼;浑身不论哪个部位用点劲,腰部臀部的肌肉就抽筋般疼痛;回屋想躺着休息一下,也是感觉着剧烈疼痛。  后来经确诊,刘女士患的是急性期肋筋膜炎;胡先生患的是急性期腰筋膜炎。  这两人的炎症,都可能是因为冬天不注意保暖,染上了“寒邪”引起的。中医认为,寒邪可以致病。当寒邪侵袭人体时,会导致人体微循环不畅,人体某些部位需要的能量供应不足,就会生出各种炎症来。  寒冷的天气,会造成人体微循环受阻,人体组织收缩、舒张时受到的阻力增大。此时猝然运动,甚至仅是猛地咳嗽,都会引起局部肌肉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  组织内渗出的黏液刺激末梢神经,还会引起肌纤维痉挛。肌纤维痉挛,肌肉兴奋性增强,肌肉总是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腰背僵直,无法动弹。  不管是无菌炎症刺激还是肌纤维痉挛,都可以引起疼痛。  正在上大四的学生小蔡,因为就业的压力,在寒假的时候没有回老家,在校外租了间没有暖气的出租房。这天,小蔡缩着脖子坐在屋内打电脑,打着打着,突然肩膀到颈部之间痛得不行,动弹不得。后经医生诊断,认为是肩颈固定姿势太久,再加上天气太冷,筋膜更加紧绷,筋血不畅,导致局部营养及循环障碍,造成了脖颈筋膜发炎。  还有一位刚上班不久小陈,办公桌靠门,空调暖气吹不到,过堂风却吹个不止,他日日端坐上班,前不久颈肩、腰椎部疼痛,到医院就诊检查,也被确诊为无菌性炎症。后来小陈特别注意加强保暖,疼痛也就慢慢消失了。寒邪内侵  而在中医看来,所谓的过敏性鼻炎是由“感受寒邪”所致,形成的原因是“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寒邪凝滞,津液内停,流涕不止”。  在西医看来,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发作的原因是过敏源,如花粉、尘螨等引起。最确切的证据就是在北京有很多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每年八月中旬开始犯病,一过“十一”,就戏剧性地消失了。如果查这类患者的过敏原,应首先考虑豚草,因为每年犯病的时间和豚草花粉的成熟期一致。  对于过敏性鼻炎,西医更擅长速效的解决办法。西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处理的第一步是进行环境控制,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避免房间飘进花粉,外出戴上医用口罩等。轻度的过敏性鼻炎,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如开瑞坦、仙明特、氯雷他定等。对于中度至重度的持续性鼻炎,可以合并使用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如伯克纳、辅舒良等。  中医可以通过“冬病夏治”,改善鼻炎,也可以通过调理过敏性体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念,可以在不发病的时候,用中医的方法排除潜伏在体内的寒邪,也可以通过中医手段改善体质。  过敏性鼻炎发病期间,为避免并发症(如中耳炎、过敏性哮喘、鼻窦炎等)的出现,可用第二代抗组胺药,严重者可以同时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将副作用降到最低。湿邪探微朱丹溪云:“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之*。”而其治疗向来棘手,缠绵难愈。  ◆湿邪入侵的途径  中医认为,水湿之邪侵入人体的途径大致有三条:  ·通过呼吸由口鼻进入人体,先影响人体的上焦,进而影响到中、下焦。  ·通过肌肉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先暂留于肌表关节,进而阻碍经络,最终深入脏腑。  ·湿邪中伤脾胃。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梅雨季节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委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  ◆湿邪,与病菌有关  所以,湿邪还包含在一定湿度中才能繁殖的微生物。  湿度、温度等自然条件是生物病原体繁殖、传播、流行的必要条件。  微生物缺乏适当的湿度,就不能生存。如淋球菌、霍乱弧菌、脑膜炎双球菌、梅毒螺旋体等。而当相对湿度由40%~60%升高至70%~80%时,病毒的存活率明显增加,真菌生长环境的相对湿度需要大于75%,而霉菌在高湿的环境中异常活跃。  ◆西方对湿邪的研究  美国一家科研机构曾对5个州从事11种主要工业生产的1500名雇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相对湿度高于80%时,工业意外事故增加了1/3。另一项研究指出,当湿度随温度上升而增高时,人会缺乏自控力,烦躁不安,打字员的出错率增加,在相对湿度高的4~9月,犯罪率也升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水湿之邪不仅可以影响人体气血津液的循行,脏腑功能活动的强弱,还可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中医的风湿与西医的风湿病是一个意思吗(1)风湿”的定义和理解不一样,治疗理念也不一样。  ◆中医对风湿的定义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黄帝内经》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的风湿,指风、湿、寒三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说明了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冒雨等风寒湿邪气,乘机体抵抗力低时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酸痛、不能屈伸等。  因为这种痹症大多因受风、寒、湿影响而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沿用至今。  但是由于各人体质不同,病邪各有偏盛,因而《黄帝内经》中又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如风寒湿痹日久不愈,病邪郁久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邪之后易从火化而使关节红肿热痛,形成热痹。  中医还认为,风湿如果长久不去,则可以引起其他脏腑发生病变。《黄帝内经》云:“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这就是说外邪滞留机体,日积月累,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可产生相应的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悸、气短、胸痛的心痹较为常见。  综上所述,中医中的“风湿”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当人们的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皮肤等部位出现了疼痛、酸痹、麻木、肿胀、僵直、变形、活动受限甚至累及脏腑时,都能够称其为痹证、风湿痹病。  也就是说,中医将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都作为“痹病”,因其感邪不同,而分为风痹、寒痹、湿痹、风湿痹等,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因辨证施治。  ◆西医对风湿的定义  而现代西医中的风湿病概念,范围更广,从临床角度出发,凡表现为:起病或急或慢,关节疼痛,局部肿胀、麻木、屈伸不利,部分患者可致骨关节破坏,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等,不论病因如何,全部列入风湿病范畴。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包括所有影响到骨关节及其软组织等的一大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骨质疏松症、痛风、坐骨神经痛等。  西医认为,风湿病的病因常为感染、代谢、退化、内分泌因素、免疫原因、地理环境及遗传因素等,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风湿病是致残的主要疾病,它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应高度重视,尽早医治,保持健康的身体。  ◆什么是类风湿中医的风湿与西医的风湿病是一个意思吗(2)风”、“历节”、“鹤膝风”、“骨痹”、“痹”、“顽痹”之称。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内脏亏虚、禀赋不足、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其内因是脾胃肝肾气血  阴阳不足,卫外不固;而外因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发病机制与关节、肌肉、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有关,以邪气痹阻、痰瘀互结、寒热错杂、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为特征,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始末。  ◆西医对风湿的治疗  在治疗上,西医基本采用的是改善症状的药物,目的是改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用来改善风湿症状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类药物,包括: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芬必得等,服药后短时间内可取得抗炎、消肿、解热、止痛之效;当病情处于急性期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在合并心脑等重要脏器病变时,肾上腺皮质激素能迅速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以缓解病情。在病情缓解后,激素即应逐渐减量,如减量过快会引起病情重新快速加重。西医常用的药物有:青霉胺、金制剂、雷公藤和免疫抑制剂,可根据不同病种、个体差异及病情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缓解症状。  西药治疗起效快,能迅速缓解病情,但其不足之处是存在着许多毒副作用。  ◆中医对风湿的治疗  中医认为,风湿的治疗需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讲究从整体方面进行调节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在治疗时,中医重视人体的正气即本身的抗病防病能力。中药本身不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但大量的临床报道和实践证实,通过补肾或健脾等扶正治法,可以调动机体促进自身增加激素、细胞因子的分泌,发挥其治疗效应。尤其是组成中药复方后可以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发挥相应的双向调节作用,使偏亢的免疫反应得以平息,使不足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  在治疗上,中医的流派甚多,方法各异,但总体原则是相似的,均为: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  一般来说,“行痹”以祛风为主,兼用散寒除湿,佐以养血;“痛痹”以温经散寒为主,兼以祛风除湿;“着痹”以除湿为主,兼用祛风散寒,佐以健脾;“热痹”以清热为主,兼用祛风除湿;如果痹症日久,则应根据正气亏损的不同而加用益气养血、补养肝肾的成分,在“扶正”与“祛邪”的同时,做到标本兼顾。  中药虽见效慢,但安全性高,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用中药治疗风湿一定要长期坚持。燥邪伤人  有句成语叫“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秋季燥气主令,燥邪伤人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故又称秋燥。干燥的空气影响人体的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的湿度,使皮肤干燥,肺功能受损,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容易发生干燥或炎症。  燥邪可导致干咳、咽痛、口干鼻燥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出现“燥咳”。  燥邪又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类:温燥属阳邪,可见偏热症状;凉燥属阴邪,可见偏寒症状。  症 状 对
策  凉燥感觉寒凉、身热头痛、恶寒无汗、流涕、唇燥咽干、舌苔薄白而干等喝姜糖水,以除寒气  温燥和凉燥主要是由于秋天气候有偏寒或偏热的不同变化所产生。在西医看来,温燥的主要成因是空气干燥时,革兰氏阳性菌和流感病毒容易繁殖。因此,当空气干燥,气温较高时,人体容易感染革兰氏阳性菌,机体出现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而出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咽喉肿痛的症状。温燥症状中的少汗、痰黏量少或带血、皮肤及鼻咽干燥、口渴是身体轻度脱水所致,心烦和舌边尖红是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活跃的表现。  凉燥的成因也与空气干燥有关,当周围气温较低时,人体容易感染流感病毒,机体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增多,而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症状。凉燥引起的无汗、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少痰或无痰也大多与身体轻度脱水有关。  在外的燥邪如果不解,就会向里传变,而形成内燥,症状可见大便秘结、口渴、皮肤干燥、肌肉消瘦、舌燥无津、脉细涩等。  “上火”是什么上火”这个词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嘴里长了小泡、溃疡,牙齿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这说明你“上火”了。  一些人会将“上火”等同于西医的“发炎”,这并不完全准确。西医的“发炎”,实质就是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表现为红、肿、热、痛。应该说,上火的某些症状和发炎相似,但又有区别。  例如口腔“上火”症状,在西医看来,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黏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如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炎、口腔溃疡。有的还可能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  “上火”和西医的“应激性疾病”也有交集,比如熬夜、着急、身体透支,都会引起“上火”。  “上火”并非纯粹的中医概念,只是一种民间口语,所指症状较为广泛。“上火”在所对应的中医概念尚且比较笼统,所以,在现代西医中更难找到具体的对应称呼。“火”从哪里来是中医“六邪”致病理论中的一种病因。  “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身引发的,还是外界因素导致的?中医认为,“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  其实,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火”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  健康的人体是阴阳平衡的,火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如果阴阳失衡,比如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  对人体来说,适度的火的存在是必需的,当“火”超过了正常范围,就成为“火邪”,就是致病之火。  “热”与“火”相类,二者只是程度的差异。“热是火之源,火为热之渐”。中医认为“火邪”比“热邪”在致病能力及临床表现上更为严重。  “火”分为内火和外火。  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比如现在人生活压力变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经常吃烧烤等,内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多得多。  如咽喉干燥、口腔溃疡的“上火”,除外感热邪可引发外,更多的是“内火”所致,而且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如肺阴不足,阴虚火旺;或肝气郁结,肝火上扰等。病根不同,治法当然各异。  一般地说,从外界感染的“上火”比较容易治疗。从内而生的“上火”,其发病机理复杂、症状杂乱、证型较多,治疗上较为困难。  ◆怕“上火”就要喝凉茶吗怕上火,喝凉茶!”类似这种广告,从宣传效果来讲,非常成功;从医学角度讲,是大错特错的。  在中医看来,与“火”有关的疾病多达数十种,按脏腑分有肝火、胃火、肾火等;按八纲分又有表火、内火、虚火、实火等。  症 状 对
策  虚火燥热、盗汗、口热干燥不欲饮、心烦、失眠、耳鸣、头晕等养阴清热  不同的火热病证在治疗方法上也各有差异。  凉茶从功效上分为两派。一派是“泄阳派”,特点是“霸道”、“苦寒”,适合“实火”患者饮用,以王老吉凉茶为代表;另一派是“养阴派”,特点是“性温”、“滋阴”,适合“虚火”患者饮用,以白云山凉茶为代表。  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凉茶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夏枯草、杭*等;双黄连是金银花、川黄连、枯黄芩。这些成分多是苦寒之药。  如果是阴虚所致的虚火,过度使用寒凉之物会伤阳,阳损及阴,则加重阴虚火旺。如此周而复始,各种怪病便会纷至沓来。  临床上,有因服用夏枯草导致过敏,出现皮肤瘙痒、丘疹,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昏倒的病例。也有儿童因服用含苍耳子、夏枯草和鸡内金的中草药3个月导致急性重症肝炎而死亡的病例。  凉茶含有药物,会有副作用。不分青红皂白,感觉上火了就去喝凉茶,并不能达到去火的效果。  所以,不管是不是“上火”,当需要使用“清热泻火”类中药的时候,最好能够找专业的中医咨询:是不是真的有“火”?有火的话是“实火”还是“虚火”?需要去“火”的话,去“火”药该吃哪种?吃到什么时候为止?是“虚火”的话怎么样用中药攻补兼施?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中医给出医嘱。
养心莫执著,人生如道场  佛陀回答: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一个人不快乐的原因,除了种种生活压力,还有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忧思。  人毕竟是有七情六欲,只要不成为天天执著的习性,都是正常的。  有个叫谢子衡的老中医,93岁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记者问他有什么养生的诀窍,他回答说,人生如同大雁过河,大雁经过这个河上的时候,河水里面有影子;等到大雁飞过去,河水里就什么都没有了。事来则心始见,事去则心遂空,不要小心眼。  事情分为已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的两种。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也无须执著。尚未发生的事情又要分成两种,一种是当下的行动能改变的,一种是无从改变的。无从改变的,也无须执著。不要浪费时间精力追悔过去,或焦灼于未来。正如佛陀所言,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有一句古老的欧洲谚语说:“心灵痛苦,经由身体宣泄。”  当一个人很痛苦了,很累了,无法解脱,无法“处理”某种局面时,这个人往往就会生病。  疾病可以让一个硬撑得焦头烂额的人,找到最合理的休息的理由、放弃的理由、承认自己软弱的理由。  疾病也可以让一个耽溺于享乐、恣情纵欲的人反思与检点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疾病是对心灵的一种“保护”,一种自然的调节。  佛家有云:人生如道场。在人生道场里不断修行的目的,就在去除这种天天执著的习性。常常有活得很偏执的人,经历一场疾病后,仿佛就明白了,懂得了放下和放弃。  内伤七情——你的心情会伤害你的脏腑内伤七情”。  中医按五行学说,将七情合并为“五志”,划归于五脏。具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过忧(悲)则伤肺,过恐则伤肾。(详见下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怒伤肝肝气横逆,克犯脾土”。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处在极度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或导致消化性溃疡;亦有因血压升高而诱发冠心病导致猝死的。三国时代的周瑜因生气吐血而亡,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偶有发生。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是尽量戒怒,尤其是在生病的时候,更是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  ◆喜伤心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  喜悦心情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行动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那怎么又会说“喜伤心”呢?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过分的高兴、兴奋,而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损伤心气。因为“喜则气缓”,大喜之后这个气就缓,缓意思是涣,表示一下子涣散开来。《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中也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心是藏神的地方,喜笑过度,耗散神气,当然会使心气受伤。  ◆思伤脾思则伤脾。”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中医认为:“思则气结。”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即可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正常的思虑、思考是建立在脾气旺盛,气血生化之源充足基础上的,正常的思虑、思考不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当人们面对某一问题思虑过度,或者思虑时间过长,百思不解仍思不休止,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承受的限度,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状态时,思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机体构成危害,从而造成各种疾病。思虑、思考太过最主要的是影响脾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或气结,使脾主运化、升清的功能失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头晕目眩等临床病理表现,即“思伤脾”。  “思伤脾”理论直接揭示了这种联系,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印证。近代胃肠生理学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也开始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对胃的分泌和运动有影响。近二十年来,至少发现有二十种胃肠多肽也同时存在于大脑组织中,人们把这种胃肠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类称之为“脑肠肽”。大脑和脾胃的这种生物肽的确是存在很多联系的。  ◆忧伤肺素问》中说:“在志为忧,忧伤肺”。忧能导致肺气闭塞,故常有胸膈满闷,长吁短叹,乃至咳唾脓血,音低气微等症。《黄帝内经·灵枢》又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可见,过于忧愁还会导致人体气机运行不畅,随之而来的就是抑郁症、消化性溃疡、消渴、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患。善忧多愁还可以伤脾,脾志伤则烦闷,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或二便不畅等。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说:“脾忧愁不解则伤意,意伤则乱,四肢不举”。  一般来说,忧作为一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相反,暂时而轻度的忧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获得正确的认识,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但是,当一个人的忧愁悲伤太过,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的限度和承受的负荷,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忧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机体构成危害。  ◆恐伤肾恐伤肾”讲的就是这个。
脑内有良药,也有毒药内啡肽,一种能令人产生强烈*的激素),它可以使我们的细胞“返老还童”。  ◆愤怒时产生的毒素不亚于蛇毒中毒”,从而使人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症状。那些经常生气发怒的人,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患上各种疾病的概率也比乐观的人增高。  ◆疾病多因过分“执著于自我”而产生执著于自我”而产生。实验证明,一旦随着忿怒、恐惧、不平、不满的情绪持续而引起了交感神经的紧张,末梢血管就会发生异常收缩(有时是因为副交感神经的紧张以致血管异常扩张),长久地处于这些不良情绪之下,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肠溃疡、皮炎、肝炎、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容易因情绪引发的疾病  美国有一位名叫约翰·辛德勒的医生,他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撰写出版了一本叫《病由心生:76%的疾病都是情绪性疾病》的书,在该书中,约翰·辛德勒用了大量的病例来说明“情绪决定健康”这一个观点。他认为,不良情绪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些疾病能够出现在人体各个系统,如肌肉紧张、胃肠疾病、皮肤、呼吸、内分泌等多个方面。约翰·辛德勒医生在书中还强调,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就越容易患上情绪性疾病。  不良的情绪到底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呢?我们来一起关注一下。  ◆情绪性头痛头痛常与人们互相间的矛盾、不如意、羞怯和内心恐惧有关。”  紧张、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引起头痛的原因是,当我们在处于紧张、激动、焦虑等状态时,这些不良情绪可使头部某些动脉扩张,压迫神经,于是就引起头痛。此外肌肉收缩本身也会引起头痛,这是因为肌肉收缩使供应肌肉的血流减少,局部发生缺血,从而导致头痛。因此,我们平常把棘手难办的事说成“令人头痛的事”,是有一定的医学根据的。  ◆情绪性胃病线及脑电图对胃病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胃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或抑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在平时,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情志不畅,如忧思恼怒,往往会明显影响食欲而出现不思饮食,中医一般称之为“肝脾不调”或“思虑伤脾”。  ◆情绪性脱发例斑秃患者进行过专门的统计和分析,发现25%的患者都有明显的精神创伤或急性焦虑情绪,而22%的患者则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此可以得出:情绪与少发、脱发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情绪性哮喘  ◆情绪性“阑尾炎”处,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阑尾炎。即使是再聪明的医生,面对此种情况,也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尤其是这种情况出现在儿童身上时。还有一些人的痛性痉挛可能发生在整段结肠上。毫无疑问,这些人的情绪一定是相当的糟糕。  ◆情绪性糖尿病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些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就有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进而发展成为糖尿病。  ◆情绪性皮炎病由心生,亦由心去身心如一”。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生物电脑,那么就可用信息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一旦人的大脑受到了刺激(输入),人体内分泌系统就会产生作用(处理信息),所谓肉体变化的这种反应就会呈现(输出)。连接精神和肉体的桥梁就是神经和激素。  ◆三位一体”的自愈系统  免疫系统分泌出的细胞因子传到大脑,会对人的心情产生影响。而大脑分泌的传导物质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之后,会改变激素分泌强度,同时传到免疫系统,改变免疫系统机能强弱。免疫系统一旦降低,人的抵抗力也随之变弱,我们就会很容易生病。反之,如果我们的抵抗力增强,则可以保持健康或者使身体迅速康复。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自然治愈力发挥作用的三个基本要素,若这三位一体的互动失去平衡,就很容易罹患疾病。因此,乐观的心态会促进大脑活化,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保持均衡,强化的免疫系统会把病原体击退。反之,灰心和失望所形成的压力,会使大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失衡,致使免疫系统弱化而降低我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体壮曰健,心怡曰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以下定义:“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具体地说,健康包括躯体、器官等生理方面的正常发育,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与人格特征以及社会适应等心理方面的正常发展。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健康。”  ◆原始的心理疗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曾有一个“上古为医者”名叫苗父。  苗父不像后世中医那样用“四诊”去诊病、用“八法”去治病。他用草把子扎成狗的模样,对于任何前来就诊的病人,他都拿起一只草狗,面对北方,口中念念有词,但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个字。于是,无论是扶着来的,还是抬着来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复如初。  患者信任苗父,虽然听不懂那十个字,却相信鬼神听得懂,更坚信自己会在鬼神的帮助下痊愈,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帮助病人走向了康复。苗父堪称心理治疗的鼻祖。  苗父的这种心理治疗在古代被称为“祝由”,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原意是“祷祝”鬼神,请告说事之“缘由”。祝由是祝说病由、不劳药石的一种古代治病方法。  在远古时代,人们所患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节气变换导致的外感伤风,因为饮食不洁导致的消化不良,因为各种外伤导致的感染以及皮肤病等。这些病的痊愈,取决于人体的自愈力。  “祝由”就是利用人们对于鬼神的崇拜心理,增强人们抵抗疾病的信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自愈力。所以“祝由术”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人类最早的、群体的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方法。  “祝由疗法”一般适用于精神情志因素引起的一些病证,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看看你的压力指数  压力指数量化表  压力排名 生活事件/平均压力指数  1
丧偶/100  2 离婚/73  3 分居/65  4 入狱、受拘禁/63  5 近亲死亡/63  6 重病、重伤/53  7 结婚/50  8 被解雇,失业/47  9 夫妻冷战、吵架/45  10 退休/45  11 家庭成员出现健康问题/44  12 怀孕/40  13 性方面有障碍或困扰/39  14 家里增加一位成员/39  15 创业,开业,改行或破产/39  16 财务经济状况突变/38  17 好友死亡/37  18 被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36  19 与配偶争论/35  20 大数目的贷款债务/31  21 丧失担保物品的索回权/30  22 工作或职务突然改变/29  23 儿女离家/29  24 与婚亲家人争吵嫌隙/29  25 个人取得优异成绩/28  26 配偶突然有工作或突然失业/26  27 开学或退学/26  28 生活方式的突变/25  29 生活习惯的改变/24  30 与老板或主管发生冲突/23  31 工作状况的变动或工作时间大部分改变/20  32 搬家/20  33 学校发生变动/20  34 娱乐方式的改变/20  35 宗教活动的改变/19  36 社交生活方式的改变/18  37 小数目贷款/17  38 睡眠习惯的改变/16  39 家人团聚次数改变/15  40 饮食习惯的变化/15  41 假期旅游/13  42 过新年/12  43 犯法/11注:1.除了离别、环境的变化,某些看来很幸福的事情也会让人产生压力。  2.若一年内积分数总和在150~199之间,第二年则有37%的概率会因为某些压力而患病(包括生理心理或精神病)。  3.若一年积分总和超过200~299,第二年则有51%的概率会因为某些压力而生病(包括生理心理或精神病)。  4.若一年积分总和超过了300,第二年则有79%的概率会因为某些压力而生病(包括生理心理或精神病)。  有这样一个数据:在12个月里,抽烟人群的死亡率是不抽烟的两倍,而“说自己身体状况'差’”的人群死亡率是“说自己身体状况'很好’”的七倍。负面情绪、消极的性格,比不良的生活习惯更加有害!中医梦诊——不等于周公解梦阴病梦寒,阳病梦热;内病梦乱,外病梦发。东汉·王符《潜夫论·梦列》  在人类文化中,无论古今中外,对梦的解析,始终是一个谜。“周公解梦”是中国最常见的对梦进行的解释。它告诉我们梦有可能会预示着什么,中医认为“梦证”和疾病密切相关,有一套完整的“梦诊理论”。  西方医学也很重视梦与疾病的关系,认为噩梦往往是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是疾病向大脑发出的信号,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我们综合中医的“梦证”和西医对梦的研究,可以更早地预知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梦诊医案,发生在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2年)。  晋景公梦见自己被两个蓬头大鬼所击,口吐鲜血,闷倒在地。请桑门大巫为其解梦。  这位巫师通过一番占卜,认为晋景公的病是先前被他杀死的两个晋国大夫的鬼魂在作祟。  晋景公沉默不说话,问道:“可以用祈祷来消灾吗?”  大巫说:“祈祷做法恐怕没什么作用。”  晋景公问:“那么,你觉得我能活到什么时候?”  大巫说:“那我就冒死跟您说吧,恐怕主公将尝不到今年新收的麦子了。”  大臣屠岸贾说:“距离麦子成熟还不到一个月,主公虽然有病,但精神非常好,怎么可能就只活这么短时间?若主公到时能吃到新麦子,就是你的死罪之期!”然后就将桑门大巫呵斥了出去。  不久,新麦开镰,晋景公非常生气,暗地里想:桑门巫诅咒我,说我活不到吃上新麦的时候了。今天,我要让你看着我吃上新麦。随即,让厨师用新麦做成饭,并召桑门巫来见。原打算先食新麦,然后杀桑门大巫。但是新麦还没来得及做成熟食,晋景公忽感心胸憋闷,大汗肢冷,腹胀疼痛,急忙让人扶持至厕所,即昏厥在厕所里,一命呜呼了。  这个故事带有较强的鬼神色彩。但是中国古代的巫医,不仅仅是以迷信骗人,有一部分也是有一定的医学经验的。这个故事就是通过梦来预知健康的最早的记录。  关于梦与疾病的关系,中医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能预兆人体病变的梦,中医称之为“梦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五行失调而造成。根据梦境,来推断出人体哪一部位的不和,并加以辨证施治,即为梦诊,这是中医非常传统的一种诊法。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在脏腑的感应,通过梦象反映出来。梦象虽然是心神活动,但神魂的变化与形体密不可分,由此可以了解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进而是全身各个组织的变化。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从梦象中探寻疾病的医书,它指出由于五脏、五声、五音、五色、五行相合,由此可以推导出产生梦境的生理以及病理原因,它阐述了梦的本质和特征。  《千金要方》中有言:“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梦意,乃尽善尽美矣。”梦兆辨证的理论依据是梦兆对应于藏象,其推理演绎的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对梦兆进行解析归纳,推导出梦兆与脏腑气血阴阳盈虚的关系。  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梦与生男或生女有关:“生男阳气盛,阳盛则肠热,故梦刚物;生女阴气盛,阴盛则肠冷,故梦柔物。”  ◆周公解梦  睡觉、做梦或打瞌睡,俗话都可以说是“梦周公”或“去见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孔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很可能是这个原因,古人写了本解梦之书,就假托周公之名,叫《周公解梦》。实际上,周公与解梦就这点关系。  古今中外的许多智者,都尝试将梦兆与疾病相关联。需要说明的是,梦诊虽然是一种诊法,但并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和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相互配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由于梦的特殊性,梦的内容与疾病并不能构成绝对单一的对应关系,若读者出现本章中的梦境,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切勿过于担心。即使多梦,也并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只有当身体的其他不适症状出现时,梦诊才有辅助诊断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的梦境与病兆  肝在五行属木。肝气盛,则可能梦到发怒;肝气虚,则可能梦见蘑菇等生草,或者梦到趴在树下不敢起来。  肺在五行属金。肺气盛,则可能梦到恐惧、哭泣、飞扬。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到人斩血交横,则可能会梦到交兵战斗。  心在五行属火。心气盛,则可能梦到常笑而恐惧;心气虚,则可能梦见救火和阳性特征明显的物品,或者梦到火在燃烧。  脾在五行属土。脾气盛,则可能梦到唱歌、身体重或难以活动;脾气虚,则可能梦见饮食不足,或者梦见筑墙盖房。  肾在五行属水。肾气盛,则梦腰脊分开而不相连属。肾气虚,则可能使人梦见舟船溺人,或者梦到淹没在水中而非常恐惧。  此外,人体内属阴的功能强盛就可能会梦到渡大水而感到恐惧;属阳的功能强盛就可能会梦到大火烧灼;阴阳俱盛就可能会梦到相杀毁伤。  身体上部气机旺盛则可能梦到飞翔;身体下部气机旺盛则梦到下坠。吃得过饱则可能梦到给予别人东西;非常饥饿则可能梦到去取东西吃。  若体内有寄生虫,短虫多则可能梦到聚众;长虫多则可能梦到互相打斗毁伤。
梦的解析——常见病会出现的梦境  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西医认为疾病可使人产生某些特别的梦,如:肺部疾病会出现闷死或窒息的梦。梦好像是一台仪表,它会对一些尚不为自己所知的身体变化有所反应。  在身体疾病出现之前会有一次“预兆梦”,因为在梦中,身体所有细微的感觉都被放大了。譬如,有些肝炎病人在发病前几天会出现令人焦躁、恐惧的梦境,有的病人诉说在梦中感到右肋部损伤等。再比如,黄疸病人,大约在消化系统紊乱症状产生前一个月,出现许多与饮水进食相关的梦。再如得了膀胱炎的人会梦见泉水;得了肺病的人会梦见窒息等。  还有一些人可以做与疾病有关系的梦。比如,神经衰弱病人,都伴有失眠多梦症状,梦境大都是让人不快的事。有些人梦见恶狗咬足,几天后在梦中所咬之处果然化脓溃烂;有些人常做被人用拳头打击胸部,使之发闷的噩梦,醒来果然感到胸口憋闷,后经医生检查是患了心脏病;有些脑中风的病人在发病前常梦见自己的手麻痹了;有些人梦境中觉得自己喉咙被掐住不好受,后来果然发现喉部患病……  心绞痛发作前,病人会噩梦不断,情绪激动;心血管疾病发作前病人也多会做惊恐噩梦;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常常梦见大快朵颐;精神疾病患者则经常在梦中哭泣,甚至梦游……  这些都说明,梦与疾病具有一定的联系。  ◆欧美发现的各种梦境与疾病的关系  如果在睡眠时经常做噩梦,可能是肠胃系统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如果梦到被殴打,醒后感觉梦中被打的部位疼痛,预示着对应的脏器可能出现病变。比如,梦到有人或怪物敲打你的头,或是向你的五官灌注液体,有可能是患有脑部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经常梦到气管被卡,呼吸不畅、窒息,有可能是你的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  如果在睡梦中被追逐、恐惧、叫不出、跑不动,惊醒后心有余悸、出汗、心跳加快,可能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如果经常梦见胸部受压,身负很重的物品走路,或者梦见脖子被卡住、呼吸不顺,多半是肺部出现了病变。  如果经常梦到从高处坠落,身体飞快下落但又总落不到地面,就要注意自己的心脏了,这是冠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在初期经常出现的梦境。  如果频繁梦到走路不稳、身体扭曲、肢体沉重,并伴随窒息感,且会突然惊醒,这可能是心绞痛的前兆。  如果经常梦到身体被扭曲,或被处绞刑等恐怖性梦境,冠状动脉血流不畅的可能性较大,也有可能是患有心绞痛。  如果梦见腾空飞行、大火烧身、与怪兽搏斗、呼号奔跑,很可能会在以后的两三天内发一次高烧。  如果频繁梦到有水的场景,如洪水、沼泽、溺水等,有可能是肝胆系统和肾脏出现了问题。  ◆与噩梦关联的疾病  生理性梦包括幻梦、再现梦和灵感梦,是白天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重现,也包括心理受到外界刺激所致,一般为良性梦,可起到心理平衡、心理宣泄及心理预测等作用。  病理性梦的产生多为内源性,往往来源于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多为噩梦。
中西结合的释梦原则  ◆阴阳五行类推原则  与噩梦关联的疾病  疾 病 梦
兆  偏头痛极度恐惧  中风、羊癫疯、帕金森氏症梦的品质及次数的改变,无法记得所做过的梦及任何梦中  影像  嗜眠症 异乎寻常的梦,惊恐的梦  服用镇静剂、抗忧郁药物及酒精 当用药停止,出现诡异心神不宁的梦  身心失调疾病冲突、侵略性、害怕、无助  高血压敌意  神经衰弱失眠多梦,会出现让人不愉快的梦  高血压 出现登高、飞翔或生气的梦  肺结核 行走乏力、梦中出现咳嗽状况  扁桃腺炎 脖子被卡住或被勒住或喉咙有异物  支气管炎、肺气肿身处密室、地洞或水中等缺少空气的地方  关节炎涉过冷水,双腿寒冷的梦,或梦见自己变成无生命物质  精神分裂症恐怖、敌意、感觉荒凉的景象  ◆脏腑辨证纳梦原则  ◆求本还原原则  ◆怪梦归痰(瘀)原则瘀”论治,要么从“痰”论治。  大多数的慢性病,多有气滞血瘀的现象,即西医讲的微循环不良,血黏度增高,氧自由基多,酸性体质等;“痰湿”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体内有废物、毒物、垃圾、重金属等。祝谌予先生从这两方面入手,在治疗疑难杂症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梦诊注意事项收集资料要全面。不仅是梦境的所有细节,梦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经历、性格、情绪等资料越清楚,梦诊越准确。要综合分析。梦诊虽然是一种诊法,但不要单独使用,最好和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相互配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中医的藏象之说与西医的解剖学  ——恽铁樵  西医传入中土,中医遭受的首要冲击,就来自解剖学。其实,中医和西医是“一套脏腑,各自表述”。  中医和西医的一些名词,字面相同,指代却不同。中医说一个人“肾亏”,并不等于其“肾脏”出了毛病,说某个人有“肝病”,也不一定就是说他有“肝脏病”。中医所说的肝、肾、心、脾、肺,不单纯是西医解剖学概念中的肝脏、肾脏、心脏、脾脏、肺脏,而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中医和西医的两套理论,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拿西医的逻辑来否定中医的合理性。藏”(音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唐代王冰注解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这就是说,脏腑虽居于体内,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有征象表现于外,可以被察知。比如,肺藏于体内,是脏;而呼吸是其生理功能,咳嗽、气喘则是其病理现象。可以说,呼吸、咳嗽和气喘,都是肺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也就是肺的藏象。  传统的五脏六腑,源自中国先秦至汉代时占主导地位的“天六地五”学说。当时人被认为是天地阴阳相合的产物,人的五脏应地之五行,六腑应天之六气。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根据人体内脏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特点将它们划分为三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对人体内脏活动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解剖学的发展。中国的解剖起源很早,在《黄帝内经》里脏腑的形态、大小、位置都做了详细的描述,记载了很多解剖知识。  1972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其完备的防腐技术,使尸体经过两千多年后,尸身依旧有润泽且柔软。这显示当时已有完善的解剖技术,且具有进行人体解剖所需的有效的防腐措施。  《黄帝内经》对脏腑生理功能的认识,是在人体与外在环境是一个统一体的观点指导下,通过长时期的医疗实践,对活着的人体进行观察研究,并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加以论证的。因此,藏象学说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虽有接近之处,却还不能完全用现代的解剖生理知识来说明它。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肝生于左”错了吗《黄帝内经》中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西洋解剖学则证实肝脏明明“生于右”。左肝右肺”的观点,恰恰在证明古代人没有人体解剖学方面的知识,单是凭想象而得出的错误结论。  但是,这种论点很站不住脚,难道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没人发现肝脏是生于右边吗?  一些学者认为,“左肝右肺”说非指五脏的解剖位置而言,而是属五脏的五行定位。现代中医在《中医基础理论》是这样解释的:“关于肝的部位,古代文献中有'肝左肺右’之说,始见于《黄帝内经》:'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非指解剖部位而言,而是从肝和肺的生理功能特点而言的。因为中医认为左右为阴阳之通路,人生之气,阳从左升,阴从右降。肝属木,应春,位居东方,为阳生之始,主生主升;肺属金,应秋,位居西方,为阴藏之初,主杀主降。左为阳升,右为阴降。肝体居右,而其气自左而升;肺居膈上,而其气自右而降。肝为阴中之阳主升发,肺为阳中之阴主肃降。故有肝左肺右的说法。”按照这种说法的意思,“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只是在表达脏气的运行和作用位置而已。
“中医心”遇见“西医脑”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说:“心藏神。”都是中医“心主神明”论的代表。随着现代生物学对脑科学的深入研究,引发西学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心主神明论”产生怀疑,有人认为中医这个历经两千多年的错误理论,今天应该给予纠正了。是这样吗?  ◆中医早知“脑为元神之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也。”如果从这算起,中医比西方的解剖学对大脑的功能的认识要早很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元,首要也。元神,是指人体高级的精神思维活动。脑为元神之府,意即脑是人体精神思维活动所居之处,也就是脑主元神之义。  但李时珍再高明也不可能认识到脑的超微结构、组织化学、生物电和各种复杂的神经传导、反馈机制等有关知识。所以,在微观层面,西医关于大脑的认识更先进。  ◆心主神明”是另一种认识方法心主神明”的理论,是建立在藏象学说的基础上的,并不以解剖学的实质器官来划分生理功能,而是以五脏为中心,五脏又以“心”为中心来认识人体各类主要的生理功能,反映出整体协调、相互联系的复杂网络,这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另一种认识方法。  如果拿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比较的话,可以说中医藏象学说的“心”涵盖了西医的“心”和“脑”这两个器官的部分功能。  “心主神明”的理论,准确地说是“神藏于五脏”,是中医学“形神合一”观点具体的表述,其内涵不但在生理上,在认识病因和病理变化,指导辨证、治疗和预防,以及在养生、抗衰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假如换为“脑主神明”论,那么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等,又该如何处理?哪怕演绎于当今临床所见的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脑病等来对照,五神藏的内涵和应用范畴仍然丰富得多。  心脏换了,性情也变了汤问》曾记载过战国初期的扁鹊为鲁公扈和赵齐婴换心的故事。  病人公扈、齐婴二人一同求治于扁鹊,药到病除。而后扁鹊对二人说:“你二人先前所患之疾都是外邪入侵脏腑,所以用药有效。我看你二人还有一病是与生俱来,随体而长,此先天之病,服药无功,今我为二人根治之如何?”二人请扁鹊详为说明。扁鹊道:“公扈生来长于心计而缺少勇气,所以遇事虽谋略周详却难以付诸实施,齐婴生来勇气有余而谋略不足,所以遇事缺少详备的计划,虽全力以赴而往往受挫,这就是你们二人都难以成就大事的主要原因,现在我想为你二人换易心志,那就两全其美了。”然后扁鹊就为公扈、齐婴二人作了换心易志术。这样,二人的形体容貌未变而思维性情却换了个。于是,公扈依齐婴的思维行事,齐婴照公扈的想法行动,因而闹出了一场笑话来。公扈直奔齐婴家,齐婴直奔公扈的家中,以致打起了官司,可是法官也难断此案,最后不得不请来扁鹊,扁鹊向他们解释了事情的缘由,这才真相大白。  这则故事今天看来近乎荒诞,但却很直接地阐释了中医的“心主神明”之说。  正因为“心主神明”,所以两人的心脏一经调换,也就把两个人的性情、思维、精神整个儿地换掉了。  近年来由于心脏移植人数增多,国内外都相继发现了一些心脏移植后性格发生改变的事例,均为性格改变得与供体性格相似。  俄罗斯的《共青团真理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美国的一位叫西尔维娅·克雷尔的女性,原来是个滴酒不沾的素食者,自从接受移植的心脏之后,爱上了吃汉堡和喝啤酒。原本平和的性格也变得非常冲动和富有攻击性,这一切让她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变化和心脏移植的供体有关。  在经过一段艰苦而漫长的调查之后,西尔维亚终于找到了她的心脏捐赠者。这是一位名叫蒂姆的18岁的摇滚歌手,根据蒂姆家属提供的信息,他生前不仅富有攻击性,并且最爱的就是汉堡和啤酒。  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西尔维亚更加确信自己改变成了供体的性格,并且把自己“性格大变”的离奇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心脏的改变》的书。  常识告诉我们,性格、习惯由人脑决定,这是大脑独有的机能,与内脏器官无关。而换心变性格的现象,对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中医一向就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五脏相关,换心所导致的性格突变,无疑是中医“心主神明”观念的一个有力的支持。  波尔·皮尔索尔是美国底特律“西奈”医院的一位生理学家。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他一直在研究病人因植入别人的器官而性情变化的现象。最后,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脏里储存有我们大脑受其支配的信息。所以,心脏一旦植入别人的身体,便开始指挥新的主人,改变他的性格和习惯。在我给一个41岁的男子移植了被火车轧死的19岁姑娘的心脏之后,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他本来从小就是个慢性子,是个性格忧郁的人。可是自从换了心脏之后,就像是注入了激情,萌生了对生活的强烈兴趣。”  皮尔索尔认为,早就有人提出过人体细胞同基因代码一样,含有一个人全部信息的想法,达尔文就提出了情感生化特征的假说。我们的“性情”,或者说性格,不是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储存在大脑中,而是藏身心脏里。正是在这里设计一个人的个性,所以说是它在思考、感觉,并同整个集体协同动作。这种“记忆细胞”,或者说是性情,便在心脏移植过程中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记忆完全存储在大脑中吗米勒和戴维·斯维特在研究中发现记忆很可能并不是由大脑来完成的,而是存储在DNA基因中。  米勒和斯维特在研究中发现,许多遗传基因都已经覆盖有一层甲基。甲基作为一个化学基团,它能够结合在DNA上某些特定部位,这个甲基和DNA结合过程叫甲基化。当细胞分裂时,这种“细胞记忆”将被传递下去,并告诉新细胞它具体是什么类型的,如肾脏细胞。  同时,米勒和斯维特也认为,在神经细胞中,甲基化可以帮助控制蛋白质表示的精确模式,以保证神经键能够整理出记忆。  他们首先从短期记忆开始研究。把试验用的老鼠放在笼子中,然后对它们进行轻微的电击。经历过电击之后,当它们被送回原来的笼中时,这些老鼠通常会因为害怕而瑟瑟发抖。但是,如果给它们注射一种可以抑制甲基化的药物后再送回原来的笼中时,那种被电击的恐惧症就不会出现了。那些未被注射药物的老鼠在受到电击后的一个小时内,其大脑海马体区域的基因甲基化一直在快速地变化。但一天后,它又开始恢复正常。这一现象表明,甲基化与海马体内部的短期记忆产生有关。  接着,米勒和斯维特开始研究甲基化是否也与长期记忆的形成有关,他们再次重复上述的电击试验。这次他们观测目标是老鼠大脑皮层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测,米勒和斯维特发现,老鼠受到电击一天后,甲基已与钙调神经磷酸酶基因分离开来,并附着于另一个基因之上。甲基化的精确模式最终稳定了下来,并一直保持稳定状态长达7天之久,直到实验结束。因此,他们认为甲基的变化并不仅仅是对记忆形成过程的控制,而且可以使得电击记忆成为一种长期记忆。  如果我们的DNA受到损伤,一些细胞的“记忆”就会慢慢丢失。虽然说很多物质都会导致DNA受损,但人体自身有着各种防御DNA受损和修复DNA的机制,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机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的记忆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减的原因。  美国新泽西州立rutgers大学分子行为反应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肯迪斯·珀斯教授研究发现,细胞的神经末梢不仅能往大脑传输信息,还能靠一定频率的颤动将其传遍全身,使思想、感情和激情在分子级上变成行动。他进一步解释说,神经细胞的这些颤动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人体器官的“语言”。正是有赖于它们,人体的免疫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才能够得以相互“来往”。也正是因为如此,心脏才能将信息传输给全身的每个细胞。
脾脏与胰脏  西医认为,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下腹部;而中医认为脾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  中医所指的脾其实是功能的概念,而非解剖实体,有“主运化”、“主统血”、“后天之本”的功能。  但不少学者认为,中医理论的“脾”其实对应的就是现代医学的胰脏。因为中医理论将“脾”与“胃”和人体的消化功能紧密地联系起来。中医的脾功能基本包括了胰脏的功能,中医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单位来划分。  中国古代文献没有关于解剖学上胰脏的明确记载。现代解剖学所讲的胰脏,是同时具有内分泌与外分泌的器官,胰脏的内分泌部分指的主要是胰岛素的分泌;胰脏的外分泌指的是胰液,含有胰蛋白酶等,可分解蛋白质等物质。  受到古代“重思辨,轻实体”的思想的影响,中医脾的功能并不局限于现代解剖学的脾脏和胰脏的实体功能。不能将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内脏器官简单等同起来,更不应该就此认为中医的认识不对。
中医里为何没有胰脏  在胰内另有散在的岛状细胞团,称为胰岛。胰岛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起到降低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等作用。  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相反馈,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如果因为任何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就会引发糖尿病。  中医的术语里并没有胰脏这个概念,难道是中国人在几千年的行医过程中不知道胰脏的存在吗?  如果了解了中医的藏象学说,你就会明白,中医的五脏六腑不能严格按照西医解剖对照。而中医的脾的功能,基本包括了胰脏的功能,也就是说,中医是把脾和胰脏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单位来划分的“肾虚”不等于肾脏病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没有听说过“肾虚”、“肾亏”之类的字眼?  一些人感觉不舒服了,中医说是肾虚,再到西医检查,又发现尿常规和肾功能完全正常。  西医所说的“肾”就是老百姓俗语说的“腰子”,和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起构成了“泌尿系统”,专门负责水液的调节和排泄,清除毒素。    西医的肾脏病是指肾炎和肾盂肾炎或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病的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疲倦、乏力、腰膝酸软、眼睑水肿,甚至出现全身水肿、贫血等。  中医的“肾虚”概念中的“肾”,不仅指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  “肾虚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血液、呼吸等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  所以,肾虚其实是一个症候群,包括肾阳虚和肾阴虚。  肾阳虚表现为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精神不振、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遗尿水肿等。  肾阴虚则表现为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盗汗、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所以,中医的肾虚和西医的肾脏病并不是一回事,中医肾虚证患者的尿常规和肾功能很可能是正常的。  中西医如何治胃病(1)  第一,炎症类。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等。  第二,溃疡类。主要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等。  第三,肿瘤类,也就是胃癌。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有胃平滑肌肉瘤、淋巴瘤。  其他还有胃息肉、胃结石、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胃病可能是情绪病胃病就是精神病。”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从某种角度看,也有一定的道理。胃病确实和情绪有关。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当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时,常常茶饭不思;而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食欲倍增。很多人犯胃病,都与恐惧、郁闷、压力等负面情绪有关。  资料显示,伦敦二战时期,胃病发生率上升六成。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溃疡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有人曾做过一个残忍实验,把猴子锁在狼面前,两小时后,猴子因情绪紧张而导致胃部出血。  研究显示,如工作压力骤增、经济负担加重、工作环境压抑、生活节奏过快、睡眠不足、失业下岗、亲人故去、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紧张等精神因素,会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及供血,最终导致胃病。  一些非科学性误导和医务人员的不当解释,也可能会加重或诱发胃病。如对某些所谓的癌前病变的错误解释和过分夸张,会让一些患者惶惶不可终日,多方奔走求医,甚至无法接受其他医务人员的正确的解释,引发胃肠道疾病症状加重,最终无药可医。  ◆胃病可能是职业病~25%,这可能与教师平时精神紧张有密切的关系。胃的正常工作状态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完成。当大脑皮质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紊乱时,就会出现胃酸分泌过盛、十二指肠液反流减少等不正常现象,削弱对胃酸的中和及胃黏膜的保护。  此外,司机开车时精神高度集中,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极易造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紧张还易造成胃、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促成胃病的发生。  ◆西医常规疗法~3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1.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该药无明显副作用,偶见便秘。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制酸剂,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合剂。  4.抗生素,抑制幽门螺杆菌,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和铋剂(得诺)等。  5.质子泵抑制剂,如洛塞克(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等。  ◆中医如何治疗胃病胃”,与现代医学中的胃比较接近,中医将常见胃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并因病施治。  胃寒顾名思义,是由于寒邪袭胃造成的胃痛、呃逆、呕吐、腹泻等病理现象。  中医一般用小建中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等温中祛寒的方剂进行治疗。  胃热中医认为,胃有接受食物和“腐熟”(消化)食物的功能。胃热就是胃火,胃热的病理表现为:胃热炽盛,消化功能过于亢进,可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症,热盛火炽,多消烁津液,而致燥热内结,胃失和降,可见口苦、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症。
中西医如何治胃病(2)  中医认为,胃火沿着经络上炎,就会表现为齿痛龈肿。有时也会表现为衄血。所谓衄血,是指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证,包括眼衄、耳衄、鼻衄、齿衄、舌衄、肌衄等,以鼻衄(见鼻出血)最为多见。更为严重的时候,火热会灼伤胃之脉络,则血上溢而为呕血。  胃热的形成多是由于邪热犯胃;或因酗酒、嗜辛辣食物,或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导致。  而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也能导致胃热(胃火)。  此外,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也会引起胃热(胃火)。  所谓“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后世多用青蒿鳖甲汤方来滋阴清热,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来助阳祛寒。用益胃汤滋阴清热,或*汤清泄胃热,止渴除烦。  胃虚中医的“胃虚”,有点类似于西医的“胃肠功能紊乱”。  食欲不振的人,多半可能是胃虚。胃虚的人吃一点东西就会感到胸口胀满,到真正饿了又会感到胃痛。这在中医看来是“胃阳虚”,所谓“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是中阳不足的表现,中医多用香砂六君子汤来调治。  早晨刷牙时干呕的人也多数由于胃虚。这是因为消化功能减弱,胃肠道的酸碱平衡和蠕动频率被打破,导致胃内容物逆向经口腔排出。  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度,胃肠功能紊乱会导致大便不成形,这在白领中很普遍。所谓“食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这是中州虚弱,泻痢不禁的表现。后世多用真人养脏汤芽方来固涩止泻。  此外,怕吃生冷燥辣食物、口臭易生口疮、胃肠不和睡眠不好、胃气不足易胖易瘦、元气不足体虚易病等都是胃平衡被打破,胃处于虚弱状态所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这是胃阳不足,清气不能上承所表现的耳鸣。后世多用益气聪明汤来升阳复聪。  胃实中医认为,胃属“腑”,脾属“脏”,二者相表里。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常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活动。所谓“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直白地说就是:刚吃完饭,胃是满的,肠子是空的。等过一段时间,胃就空了,肠子是满的。  胃的通降,是相对于脾的升清而言,是降浊,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  胃的通降,是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一旦饮食过量,肠胃就会受到损伤,就会出现胃实的症状。所以胃失通降,不仅可以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在上而发生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状。  “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是一种胃实所引起的不寐症,中医多用温胆汤等方治疗。对于胃实的病证。中医多用保和丸等消导方剂调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猫咬自己尾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