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把自己装棺材里给秦始皇陪葬品

第2章 秦始皇陵:用整个帝国来陪葬(1)
  呜呼!笔者在此不得不呜呼,因为秦始皇陵的永恒传奇和它主人比它还要永恒的传奇。这是一座险些把整个大秦帝国在地下翻版一样的陵墓,若不是陈胜起义,皇陵还会永无终点的修建下去。这是一座埋葬了大秦帝国的坟墓,它惹得天怒人怨,最终,这个帝国成了它的陪葬品。我们探讨秦始皇陵,自然与别的皇陵不同。因为这座皇陵的主人并非是真想进入里面,秦始皇一直在企盼长生不老药,他建造皇陵,只是一种炫耀。  伟大的建造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约5公里处。秦始皇初即位称帝(公元前246年)开始营建,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被迫停工。前后历经三十八年之久。  历史上有许多皇帝的陵墓并不比秦始皇陵营建的时间短,但,这些皇陵绝对没有秦始皇皇陵营建的质量和力度。其规模之大,陪葬之多,工艺之精,机关之奇,都是空前绝后的。  秦始皇陵占地56.25平方公里,有外城、内城、寝殿、珍兽坑、马厩坑、佣坑等等。这里的设施和用具,跟现实社会一样,应有尽有,安排十分周密。这么庞大的陵墓工程,修陵的工人人数难以计算。据说,修陵最高峰时期,一次最多征发73万人。仅这一数字就是古今中外历史上修建的任何一座帝王陵墓所用劳力的颠峰。  修建这么大一座陵,首先所用的石料就是惊人无比的。成千上万的人从渭河北面的山上把石料运到打石场。打石场又把石头打成他们所需要的形状。据说,运石料的人马使渭河都断流了。打石场面积有75万平方米。上万只铁锤凿击石材的响声惊天动地。修建陵墓的土方也用量巨大。仅秦陵南面的一条叫“五陵”的护陵堤就长3500米,宽40米,高2—8米。土方量达上百万立方米。还有一处叫做“鱼池”的取土坑,周围达4里,上千年来,积水成洼,到现在里面完全可以改造成一个现成的鱼塘。  《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地宫及陈设有这样的记述:地宫极其深邃而坚固,它不但砌筑上“纹石”,堵绝了地下的泉流,而且还涂有“丹漆”,起到了防潮的作用。墓中建有宫殿及百官位此,放满了珠玉珍宝,燃烧着用人鱼膏(据说是一种四脚鱼,似人形,东海里经常能见到它们的影子)做的蜡烛,可以燃烧5000多个小时。设有放置盗墓而自动发射的弩机暗箭。灌注水银,如同江河大海围绕,以机械动力使之川流不息。上面象形日月天体,下面象形山川地理等等。实际上是一个被搬入地下的人间世界的缩影。  据说,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的时候,下令老父亲宫里的宫女,凡没有子女者,都要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凡参加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们出来,就封闭墓门,活埋在陵墓里。这些被活埋的人都是软骨头,换作是今天的人,肯定要把秦始皇的墓折腾一番,至少要把秦始皇的尸体从棺材里抬出来,碎尸。  由此可知,秦始皇为了不使自己的陵墓不盗,便在各处安放了机关,他还用水银作成了长江和黄河。他头枕长江,脚踏黄河,可以体会到他统一六国的壮志雄心。他为什么要用水银来做黄河和长江呢?因为水银可以不使尸体腐烂而且可以让盗墓贼吸入一点就会死去。说白了还是为了防别人盗墓。所以,今天许多人都觉得,一旦开挖陵墓,是没有办法处理地宫内的气体的。而它造成的后果也会很严重。那一片的土地无法耕种、无法使用、无法住人。所以国家给了一个政策“五十年内不考虑,一百年内不开挖”。  秦始皇为什么要把皇陵建在陕西骊山呢,还有一个传说。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使子孙代永远统治天下,非常重视修造陵墓这件事。他派出许多风水先生,到处访求风水宝地。许多人都推荐了骊山这块地方,秦始皇自己看完以后也觉得不错。骊山周围,南面出美玉,北面出黄金。陵墓修成以后,背口骊山,脚登渭水,左右也多是水,草木苍翠,云蒸霞蔚,完全可以保佑子孙后代永享天下。可骊山的山神得知秦始皇要在自己身上修建陵墓后,很是惊慌,首先,他对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就一直非常反感,他一点都不想让秦始皇的尸骨跟自己扯上一点关系。于是,他变化成一个风水先生,对秦始皇说:“这块地方称作莲花穴,如果靠山登水,等于把莲花弄成两半,风水会全部泄光,如果陵墓离开骊山几里,占住莲花芯,再占住东西方向,就把风水全占足了。”  山神说完,就变成一只白鹤飞走了。秦始皇非常多疑,从来不相信别人,他亲眼看见一个人变成白鹤飞走,认为这是神仙指点,便大喜,命人把墓穴的位置调整到几里地之外,陵墓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许多老百姓都大骂骊山山神不是东西,竟然帮助秦始皇看风水,陵墓快修完时,秦始皇也死了,把他埋进坟墓以后,骊山山神对百姓们说:“原来的穴位占住以后,如同莲花盛开,时代富贵不可限量。现在的穴位处在花芯上,秦始皇一死,莲花烂,风水散,至多再传一代,他的子孙必会灭绝。”  如历史所言,山神的话在不久后果然应验了。当然,我们经常说的,传说不等于真实。在历史上,秦始皇对自己陵墓大为关心,但关心的绝不是他死后,而是作为一种炫耀,作为一种永远都不可能用上的心态去修建的。  秦始皇的本意  秦始皇根本就不想死,但在公元前210年到达平原津病倒时,他对死亡有了从没有过的恐惧。一个月前,他领着丞相李斯和小儿子胡亥第五次巡游天下。他乘船一直到达浙江,从浙江返回时,还在海里射死了一条大鱼。或许是那条大鱼不该射杀,他在一个月后到达平原津时就病倒了。  秦始皇到底是得的什么病,现在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是中暑,也有人说是癫痫病,还有人说是食物中毒,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当时的秦始皇肯定明白了一件事,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的事情,人是一定要死的。  这年七月,已经在温凉车里半死不活了一星期的秦始皇命令中车府令、掌管符玺机要事务的赵高写信赐给长子扶苏:“来参加会丧,会合到咸阳后举行安葬。”  这就成了秦始皇的政治遗嘱,如果不是傻子,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句简单的遗诏里只包含了一个信息:以会丧的名义要扶苏来继位。  温凉车是秦始皇特意制造的外出巡视的交通工具,车内冬暖夏凉,在内可以自由窥探外间人物,并收听各类信息;而外面的人则不能看到里面的情况,只能聆听到发自车里的传话或命令。秦始皇的御座专车的调配安置,每日均有变换。在数十辆外观完全相同的列车行列队中,没有人知道秦始皇的专车是哪一辆。当初,张良与大锤刺客刺杀秦始皇时,就是因为找不出秦始皇的专车而功亏一篑。  赵高写下了秦始皇的政治遗嘱后,就走出了温凉车,他的心情立即被车外的烈日烤得异常焦躁。他并没有按照秦始皇的意思把遗诏交给使者,让使者送给扶苏。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先等一等再说。  该年七月,秦始皇一行到达了沙丘行宫平台,二十日,中国帝制史上第一位帝王秦始皇死掉。而他的那份政治遗嘱仍旧在赵高怀里揣着呢。  临死前,秦始皇一直在等待长子扶苏的到来。而且,就在他病入膏肓时,他还是对死亡报着一丝不会来侵犯他的希望。他在重病期间,厌恶别人提到“死”这个字。从平原津到沙丘近十天的时间里,他神志早已不清,但仍然对“死”这个字出奇的敏感。所以,众大臣没有人敢提这个字,但他们都知道,皇帝必死无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沙丘这个地方很可能是风水不好,一百多年前,赵武灵王就被饿死在这里。一百多年后,秦始皇又病死在这里。他临死前最大的遗恨应该是,自己派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术士杳无音信,而他已经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当时的丞相李斯认为,如果将皇帝死在外面的消息公布,很可能会引起诸公子及天下的叛乱。权宜之计,只能把皇帝死的事保密,不发布已丧的消息,并把秦始皇的尸体用棺材载在温凉车里,又在车里放置一个亲信。所到之处,进上饮食、官员们向秦始皇上奏要事和往常一样进行,亲信则从车中批准官员们所奏之事。当时,只有胡亥、赵高以及秦始皇宠幸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皇帝已死。其他人以为皇帝仍还活着,只不过是病未痊愈而已。  唐代诗人李贺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以此来赞扬秦始皇的赫赫武功和风云气概。  赫赫武功,史有记载;风云气概,史有定评。但就是这样一个当年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六国,自以为秦天下能“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秦始皇,在垂暮之年却朦胧感觉到有一股不可琢磨的潜在势力在威胁着他的“帝业”。  就在最后一次巡行全国的途中,他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同一个如人状的海神搏斗。他让博士占梦,博士闭着眼想了半天说,只要捉住海神将它杀掉就万事大吉。秦始皇相信了,就命令安排捕捉巨鱼的工具,最后他终于射杀了一条大鱼,可不久就一病不起。秦始皇到死也没料到,真正威胁他“帝业”的“恶神”根本就不是那条大鱼,而是他当皇帝的经验。  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一位英雄霸主能拥有整个天下。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一个连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物时,他就很慌张,特别是在以前根本就找不出这样的事例。但秦始皇毕竟不是常人,他的慌张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对更大更好的事物前进。比如长生不老,比如天下永泰。  但是在面对统一以后所面临许多重大复杂的问题时,他却未能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他有建立一个辐射式核心统治的宏大计划,而且非常强烈急迫。他自己为政勤奋,恨不能朝夕之间让天下治平迅富。他不惜在短时期内集中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从事许多非生产性活动。他派出蒙恬修长城,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天下,又上林苑中营建朝宫。这种浩大但并不重要的工程加速了繁苛杂税的征收,百姓痛苦不堪。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他一面修建自己的陵墓,一面又派出术士寻找长生不老药。由此可知,他是矛盾的,他想到过死亡,所以兴建陵墓,他不想死亡,所以派人寻找灵药。  公元前211年,一块陨石落在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而地分。他大怒,派出御史追究查问,但没有人承认,他一气之下将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诛杀,又将陨石烧毁。陨石烧了很久也不化成灰烬,这更增加了他对死亡的恐惧。许多天后,陨石才被烧为灰烬,但他的恐惧并没有消除。过不久,又有人化装成山鬼模样跳到百姓面前说,“今年祖龙死”,他得知后,沉默良久,哆嗦着安慰自己道:“山鬼只不过知道一年的事情而已。”  山鬼跟他没有仇,但六国的百姓对他却有着深仇大恨。六国的正义之士一直没有停息对他的袭击和对他死亡的等待。在某些程度上,他太骄傲了,认为自己的帝国军队能摧毁一切,包括六国人人想要灭掉他的雄心。  他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一个大帝国的错误治理,使他把自己的江山埋葬。如果说,这是他当皇帝没有经验的最根本表现的话,那么,他在对身后的规划江山上更是毫无经验,简直就是愚蠢。  荒唐的构想陪葬不为秦始皇 兵马俑另有神秘主人? - 未解之谜 - 拓荒者科普网
陪葬不为秦始皇 兵马俑另有神秘主人?
21:27:03 来源:网络 作者:拓荒者科普网
  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当年跟随秦始皇征战四方、统一六国的神勇之军。
  然而,一个叫陈景元的人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兵马俑的主人另有他人。陈景元是建筑学方面一名普普通通的学者。早在1974年以前,陈景元就完成了一部叫《骊阿集》的着作。在书中,陈景元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阐述了阿房宫并非秦始皇所建的理论,并大胆地提出秦始皇生前并没有为自己建造过陵墓的惊人观点。
  那么,在陈景元的心中,谁才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呢?
秦始皇兵马俑
  质疑一:俑坑离秦陵那么远,是秦始皇的吗?
  那是1974年11月初,陈景元到南京博物馆办事,博物馆的同志把发现兵马俑的消息告诉了陈景元。一直对秦陵抱有浓厚兴趣的陈景元特意跑到西安进行考察。
  陈景元是建筑学方面的一名学者,退休前在江苏省国土局工作。在兵马俑发掘现场考古队员的帐篷里,陈景元幸运地见到了当年兵马俑考古队队长、秦始皇兵马俑前任馆长袁仲一教授,然而,陈景元和袁仲一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也正是从这次会面开始的。
  陈景元在这次西安考察当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疑点:从秦始皇陵到俑坑最近也要1.5公里,如果再加上俑坑本身的宽度,这个距离还要远一些。从常理上讲,谁会把陪葬坑放在这么远的一个位置上呢?骊山是块风水宝地,除了秦陵外,周边经常会发现其他墓葬。既然这一带墓葬密度相对较大,怎么敢肯定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
  他把这些疑问写出来转给考古队,希望得到信服的解释,然而没有得到回信。
  那么,为什么袁仲一一直没有回信呢?其实,在袁仲一看来,他和陈景元初次见面时就已经回答了陈景元的疑问。袁仲一说,秦陵范围广阔,除地宫之外,还环绕有内城和外城。兵马俑虽然在外城之外,与秦陵貌似很远,但从面积看,它们的距离是合乎比例的。对于这个解释,陈景元仍不甘心。终于,他又发现了几条有力的证据。
  质疑二:秦始皇为什么放着铁兵器不用,而选择落后的青铜兵器陪葬?
  在兵马俑1号和2号坑,大量的步卒围绕着战车排成一列列整齐的大小方阵,陈景元由此推断,战车是这支部队的主力。
  然而,自殷周以来直至春秋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车战的弱点逐渐暴露,常常是顾得了左边顾不了右边。那么,秦始皇还会在交战时大量使用落后的战车吗?
  陈景元指出,秦始皇当政以后,连年的战争迫使他对军队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大量采用骑兵和步兵相配合,使之更加轻便,易于作战。从这点判断,兵马俑坑中的那支部队应该不是秦始皇的军队,它的年代肯定更早一些。
  兵马俑为谁陪葬?
  对于此,袁仲一认为,不能因为俑坑中出现战车就否定它属于秦始皇。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说秦国取缔了战车。战车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两军交战时,它在速度和冲击力上的优势是步兵和骑兵无法比拟的。兵马俑坑的军阵,正是战车、骑兵和步兵有机组合的典范。
  陈景元显然并不同意这个解释,他又指出了另一个疑点:俑坑中发现了很多笨重的青铜兵器,秦始皇这样一位善于征战、统一六国的国君,会放着先进的铁兵器不用而去选择落后、笨重的青铜兵器陪葬吗?这显然有悖于常理。
  对于这一观点,袁仲一认为,铁兵器代替铜兵器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冶炼技术的普及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秦代出土的兵器基本上是铜兵器,铁兵器极少,整个秦陵也只出土了两三件,以此认为铁兵器代替铜兵器与实际情况不符。
  质疑三:秦始皇的强者之师,竟然连头盔都不戴?
  陈景元的质疑仍没结束:秦始皇的军队既然是一支能统一六国的强者之师,在装备上也应该是一流的,然而,俑坑里的这些兵俑没有任何头盔保护。难以想象,这种简陋的武装能在近距离厮杀的战场上获取胜利。
  的确,在秦陵附近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石铠甲坑。从已经拼合起来的石盔石甲,我们似乎看到了秦国军队的威武英姿。奇怪的是,既然秦国军队配有头盔,那兵俑为什么没一个人戴呢?
  袁仲一认为,秦人出身于大西北的草莽之间,习性尚武,与游牧民族混居。而且,当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严苛法律:秦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
秦始皇陵墓
&&&&&& 或许正是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尚武的秦军干脆脱掉了笨重的头盔和重甲,冲上战场去杀。《史记》对秦军的这一行为也有描述: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
  陈景元对兵马俑的质疑并没因此而结束。
  质疑四:兵俑身上的奇异文字,暗示兵马俑属于秦宣太后?
  1975年,《临潼县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中一幅图片引起了陈景元的注意。这张图片是兵马俑的局部,上面刻有一个奇怪的文字:这个字是个月字旁加一个脾脏的脾字。虽然陈景元对秦国文字并不陌生,但这样奇异的文字还是头次见。
  在秦兵马俑考古队撰写的《试掘简报》中,专家把这个字解释成&脾&字。陈景元并不认同。他翻阅了容庚编着的《金文编》和徐文镜编写的《古籀汇编》,发现构成&脾&字右半部分的&卑&字有很多形式的写法。但众多字形当中,没有一种写法符合佣坑中的那个字。
  就是这个字,引出了陈景元对兵马俑主人的惊人发现。
  1976年,陈景元在得知西安发现兵马俑的消息后跑到了西安,在西安文管会办公室里,有关负责人小心地拿出一块秦代桶瓦给陈景元看。这块瓦上也刻着一个奇异的文字,左边的字陈景元不认识,但右边的月字还是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陈景元带着拓下来的文字回到住地南京,但之后的两年,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字,他一筹莫展。
秦始皇陵墓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景元在图书馆结识了南京师大古文字专家段熙仲教授。经过仔细查对,段教授认为,秦代桶瓦上左边的字为&芈&(毕)的变体字。这应该是两个独体字,读作&芈月&。这消除了长久以来陈景元心头的困惑,&芈&字对他来说并不陌生,秦始皇的祖母、秦惠文王的王妃&&秦宣太后就姓&芈&。因此,陈景元断定,兵马俑的主人并不是秦始皇,而是他的祖母秦宣太后。袁仲一却认为,字不能这样拆,一个字拆了之后,意思就大为不同了。
  质疑五:秦人尚黑,兵俑衣服为何五颜六色?
  专家的解释似乎让陈景元有些失望,但他又提出了一条令人意想不到的证据&&秦人以黑为贵,而兵俑的衣服却五颜六色。
  在发掘时,很多俑的身上还残留着一些颜料,并且从颜料的位置和颜色判断,他们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在秦始皇生活的年代,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十分盛行。当时周朝崇尚火德,秦始皇灭周后认为是自己的水攻克了周的火,因此把水德作为崇拜对象。
&&&&&& 而在秦代,五行里水相对应的颜色就是黑色。秦始皇还把&尚黑&作为一项法令颁布。既然如此,俑坑中出土的这些衣着五颜六色的兵俑如果放在秦始皇时代就很难解释得通,但如果放在宣太后的时代,就会得到合理解释。
  袁仲一却认为,秦代尚黑,只能说明秦人以黑为贵,要求在重大场合中着黑衣,并不是要求全国人民不能穿其他颜色的衣服。陈景元觉得袁仲一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那么,面对陈景元一次又一次的质疑,袁仲一在想什么?
  质疑六:陪葬的戈,为什么会在淤泥层发现?
  袁仲一说,1号坑出土了很多秦代兵器,其中在一种被称做&戈&的兵器表面,明确刻有&五年相邦吕不韦戈&的铭文。
  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丞相,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兵器生产。而陈景元指出,在俑坑的考古报告中一共就提到过5个有&相邦吕不韦&字样的戈,其他兵器都没有明确的年代标志。比如,俑坑中还出土了一些被称做&铍&的秦代兵器,这些兵器上只注明了&十七年&&十八年&,仅凭这很难判断它们属于哪个历史时期。吕不韦在任不过10年,在秦始皇12年时就死了。所以,标有&十六年&的铜铍肯定不是指&吕不韦十六年&,由此推断,除了5个刻有&相邦吕不韦&铭文的戈外,其他没明确纪年的兵器应该都不是秦始皇时代所造。
  袁仲一则指出,在很多兵器上都能看到刻有&寺工&字样的铭文。寺工是秦始皇设立的专门负责制造兵器和车马器的国家机构,这明确说明兵马俑是秦始皇时期所建,主人是秦始皇。
  陈景元拿出一张照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张照片泄露了&吕不韦戈&出土时的一个小秘密&&它不是在俑坑的地砖上出土,而是在离地砖有一定距离的淤泥层上被发现的。如果&戈&和俑坑处于一个年代,为什么它没出现在俑坑的地砖上,而是跑到距离地砖29厘米到250厘米的淤泥层上了呢?
秦始皇兵马俑
  对此,兵马俑研究专家说,铜戈最初是由兵俑拿着,处在一个悬空的位置。近2000年来,俑坑可能因为地面渗水和洪水等自然原因涌入大量的水流而形成淤泥层。有一天,悬空的铜戈因为失去载体,掉到了淤泥层上。专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近乎完美的解释,有关谁是兵马俑主人的讨论似乎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
  虽然,兵马俑坑的考古工作至今还没结束,但相信,随着秦始皇陵周边的考古勘探工作不断推进,考古专家的深入研究,笼罩在秦始皇陵上面的迷雾将逐渐淡去,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将是一段真实的秦国历史,一个恢宏的地下王国。
  微信添加好友:kepu2014 关注 拓荒者科普网 官方微信。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5664',
container: s,
size: '960,90',
display: 'inlay-fix'
| 商务合作:QQ
联系我们 |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始皇陪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