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古玉拍卖玉的收藏家徐向阳的联系方式

查看: 630|回复: 12
『献爱心』支持义拍——请任老师把关!
在线时间 小时
红山玉玦,径3cm。[upload=jpg,01.jpg]UploadFile/40.jpg[/upload][upload=jpg,02.jpg]UploadFile/83.jpg[/upload][upload=jpg,03.jpg]UploadFile/84.jpg[/upload]
本帖标题:
本帖短网址:
(83.95 KB, 下载次数: 0)
19:11 上传
『献爱心』支持义拍——请任老师把关!
(68.43 KB, 下载次数: 0)
19:11 上传
『献爱心』支持义拍——请任老师把关!
(69.57 KB, 下载次数: 0)
19:11 上传
『献爱心』支持义拍——请任老师把关!
在线时间 小时
以下是引用千寻美玉在 19:11:00的发言:红山玉玦,径3cm。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jpg
謝謝兄的愛心
在线时间 小时
[em56][em27]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爱心。[em56][em27]
在线时间 小时
支持![em56]
在线时间 小时
&p&&a href=&http://www./bbs/UploadFile/84.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style=&WIDTH: 500px&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bbs/UploadFile/84.jpg&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a&&/p&
&p&好藏[em56]&/p&
在线时间 小时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 20:06:00的发言:
謝謝兄的愛心
在线时间 小时
以下是引用yinlinwin在 21:05:00的发言:
在线时间 小时
以下是引用rn在 21:46:00的发言:
以老师为榜样
敬茶了[em27]
Powered by第十一讲:君子如玉 _婺州大讲堂_堂堂有为_金华文明网_金华新闻网
关注我们:
第十一讲:君子如玉
  玉猪龙
观众欣赏玉石
徐向阳收藏的玉石
  我为什么走上玉器收藏之路
我们中国对玉器方面,应该说是源远流长。人们对玉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概念。其实对玉石,从小到大,我们特意去留意是比较少的,反而长大之后,自然而然地对玉石产生一种特殊情感,同时也加之特别关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能够一直传承文化几千年不坠的只有中华民族,据我所知,时间范围达到了一万年。书本上说是五千年文明,但是在内蒙兴隆洼遗址挖掘出来的玉和陶器检测鉴定,它是8200年,那是在1983年的一次发现。后来在内蒙的小河西文化,对陶器和玉器的检测,已经接近一万年,但毕竟检测年数还不是非常准确,有偏差。
一直流传到现在,对文化的传承,玉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像青铜文明,在商周时期盛行,也不过1300多年。当然我们也在使用瓷器,但是瓷器的盛行毕竟和玉不可比。兴隆洼就是早期的红山玉文化,玉器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直传承至今。到战国时期乃至汉朝,玉器到了顶峰,那个时期的玉器规格相当高,我们讲的是诸侯王才能使用玉器;到了宋明时期,逐渐走入民间;到了清代,就更加普遍了,有很多老百姓可以使用玉了。
在玉器的高古时期,也就是商周时期,玉是皇室贵族的特权,普通老百姓不能使用。有一个故事,大家很熟悉,就是和氏璧。为什么要把这块璞玉送给赵王,就是因为当时普通百姓是不能使用玉的,而且这块玉的品质很高。有人说那时候将军、宰相也能使用玉,这是错误的,玉只局限于皇族。我们讲的是皇玉时代。
小时候我比较调皮,经常在外婆家玩,外婆家有小玉,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明清玉器。那时候玉就放在抽屉里面,我经常会找出来玩玩。对玉器的喜欢,就是从那个时候慢慢开始。1989年,在杭州的时候,工作之余,晚上大家几个结伴到湖边走走,经常在那里看到一个老头,摆了一个地摊,放了一些玉器和瓷器。由于对玉有特殊的情感,我就经常跟他坐在一起聊聊。后来我看到他那个摊上有几块玉的形象非常特殊,我就问他买了,五块钱三块玉。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到2001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就是玉猪龙,是红山玉文化。其实一开始也不知道有红山文化这么一说。当时我们去的有三个人,买回来之后一人一件分了,我挑的是最大的一件,其他都比较小的。后来我碰到一个人问他那件东西在哪里,他说早就丢掉了。我这件东西今天带来了,大家传下去看看,当时这个颜色就是白的。
玉的概念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讲&君子比德于玉&,孔子讲的是十德,后来讲的是九德,宋后期讲的是五德,对玉赋予美好的愿望。为什么我们对玉器这么古老的东西这么偏爱?我想谚语和古话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用现在的科学来讲,玉里面包含了十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镁,对人体的好处非常大。神农尝百草里面讲的琼浆玉液,即是古玉里面的浆。我们讲玉含在嘴里能防暑,那时候的杨贵妃,她就是含着玉石避暑,还可以美容。平时我们向那些老先生请教,他们认为玉是有生命的,它有一个振动波,而且这个振动波跟人体的振动波基本一致。现在科学对玉石的鉴定也认为它存在电磁场。所以说佩戴玉石有利于人的平稳过渡。比如我们心情很烦躁,玉石会带领我们的心情从原来快的频率往正常的走;假如我们很沉闷,玉石能把我们缓慢的振动波重新带动起来。这个不是很有科学依据,但我觉得不无道理。这么多年我一直带着玉,七个八个带着别人也笑话我是玉痴。其实我想想我还算不上,真正的玉痴我见过,晚上半夜三更起来,在被窝里摸玉摸上半个小时再睡。昨天晚上,我半夜一点钟上线碰到江苏常熟的一个,是张大千的徒孙,两人就一直这么聊着,早上6点多才睡觉。他一直拖着我说话,我说我明天有事情真要睡觉了,他说你下线我就打电话来,你要是敢挂电话我就立马开车过来。这就是玩玉的人,玩起来就很疯狂,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回头再讲讲北方的红山文化。6月18日,沈阳辽宁博物馆展出了新的一批红山玉,这一次展出有270多件。其中有170多件都是刚刚展出,而且展出的器物跟民间收藏的相当接近。藏家里面也有跟展出类似的物件。这对红山文化的认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目前我们国家文化系统对民间的收藏不持赞成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民间的玉器很少得到承认。他们也是出于多种考虑,把红山文化抬得很高,但这类玉器在北方,尤其是在辽宁、吉林、内蒙古,去找普通老百姓,拿出一件真的东西给他看,他会说这个家里多的是。红山玉并不是说很少,而是不少。
2009年4月,我在内蒙库伦地区考察,一个华裔教授叫杨天佑,是一位泛红山收藏家,那时候他已经82岁,走路一点都不亚于我。他的外祖父是国民党时期内蒙和辽宁交界的矿物局局长,当时他在那边挖了一大批的泛红山,泛红山不是指仿品,就是红山早期的东西,这批东西其中一部分带到美国去了,还有一部分据我知道在天津,当时他想把这些东西捐给国家,但是国家不承认。他是在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毕业,也在那里任教,到后来,又经历了文革,当时捐给上海博物馆的善籍古本有几万册,像半壁江山这样的藏书楼有好几间。文革期间抄走了很多,流入民间。他的家当,后来还给他的时候没剩下多少。
到了那里之后,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见到了红山遗址。在快到目的地还有一公里的地方,我们开始徒步走了。当时我见到的是各个地层的东西,比如说是清代的、明代的,类似的陶片、瓷片。路上我还捡了刮削器、北宋铜钱、道光铜钱。在岔路口,我捡到了一把玉斧。这件东西发现以后也拿到国家博物馆、文物局以及现在主持红山文化考古比较有名的刘国祥那里看过,他们不说这个东西是真,也不说这个东西是假。这件事情的整个纪录片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播出过,主要讲的是这块玉斧。当时要是国家文博系统认可的话,我可以无偿捐献。这个玉斧在我们眼里还不是很精美的东西,大不了只是把玉斧。但是真正在民间也有很多好的东西。考察的事情说起来很心酸,早些我到内蒙那些牧民家里面,才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我是1969年出生,那时候家里穷,没什么东西就觉得是家徒四壁。到了内蒙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穷。
我以前性格比较暴躁,从小也喜欢练武,但是玩了玉之后,到外面走走,包括到山西,特别是内蒙,看到那边人的生活就觉得自己是太幸福了。他那个床叫炕,上面什么东西都有,盖的房子是草和秸秆,上面再盖土,电灯也不用,上面是一个个洞。而且一年只下两次雨,走到里面真的是&&记得有个笑话,有一对夫妻家里穷,也特别懒,一个懒得洗锅,一个懒得洗碗,有个小偷来偷东西,被老婆发现了,那个小偷拎起锅往外跑,老公一想这个明天没有锅煮饭吃了,就拼命去追;锅是没追回来,结果小偷用刀在老公的脸上刺了一刀,老公想这下肯定被扎得很严重了。过一会他老婆追上来就问他你躺在这里干什么,老公说我锅没抢下来,但是被刺了一刀,快刺死了。老婆说哪里刺伤了,你这么多年没洗脸,脸皮这么厚。那没办法了,只好明天想法子再说了。回到家一看,这锅还在那里,抢走的是锅巴。但是这个事情我恰恰在内蒙看到,他这个锅巴真的这么厚。所以说我觉得我能生活在浙江非常开心,珍惜现在的生活很有必要。
根据史书记载,现有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现在的高度文明不超过一万年时间。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至2.5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个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的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留下的工具中找到线索。
红山文化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想象的几个猪龙、几百件玉器这么简单,就论辨别真伪,也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大千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红山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它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次生变化是模仿不了的。
红山玉的鉴定方法
讲到这个玉器的鉴定,我不得不讲一个人。这个人是北京的任南先生,他喜欢和研究古玉已经有40多年了,他有了这么多年对玉器的欣赏之后,他总结出对古玉的鉴别十二法。说心里话,我非常感谢他,因为自从认识他之后,看到他的鉴证法之后,我自己对玉器的鉴别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一般民间对古玉的鉴别方面不太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懂自己玩,很关键的东西一般不愿意告诉别人。任先生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无偿贡献出来。所以在他创立的网站&&任南红山文化网,点击率是相当得高。他这个网站没有过多宣传,都是别人介绍以后直接去这个网站看,所以这个网站人气也还好。我认识他以后,我也介入到他的网站维护中去,从中我也学了不少的知识。我这次讲的高古玉鉴别主要还是依据他这个网站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来说的。
他认为古玉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看净观熟知肥透,红山葬气有土香。孔坑缩次写沧桑,过度包浆悟神光。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鬼斧神工之态,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氏红山古玉12字鉴定法中没有谈&工&的原因。红山古玉自然态表象中蕴含的&十二字&特征,会因地域地层和在土中埋藏的时间区别而具有千姿百态的表现,故此&十二字&只能在此做简略阐述,以力图给红山古玉收藏爱好者一个鉴别真伪的理路。(十二法总结了古玉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可参考理解,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被框住手脚!)
大家从己知的工、沁、形、神、料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时期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玉器的鉴别失误才会少。
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无减缩态,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外界扰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玉器有失色减缩,且有明显界线与台阶的沁态,玉器失色减缩端多土中朝下因,表土层干燥地水扰动质变(由內而外)所至。
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古玉器的鉴真,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其土中埋藏方位所产生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自然态质变规律,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责任编辑:俞慧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浙新办许可证编号:0056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浙)字8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 报纸发行投诉电话:186021
Copyright (C) 2001 - .cn All Rights Reserved金华婺城数字报刊平台
徐向阳:君子如玉
观众欣赏玉石
徐向阳收藏的玉石
  □徐向阳&&口述&&吴美苹&&整理/摄  我为什么走上玉器收藏之路&  我们中国对玉器方面,应该说是源远流长。人们对玉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概念。其实对玉石,从小到大,我们特意去留意是比较少的,反而长大之后,自然而然地对玉石产生一种特殊情感,同时也加之特别关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能够一直传承文化几千年不坠的只有中华民族,据我所知,时间范围达到了一万年。书本上说是五千年文明,但是在内蒙兴隆洼遗址挖掘出来的玉和陶器检测鉴定,它是8200年,那是在1983年的一次发现。后来在内蒙的小河西文化,对陶器和玉器的检测,已经接近一万年,但毕竟检测年数还不是非常准确,有偏差。  一直流传到现在,对文化的传承,玉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像青铜文明,在商周时期盛行,也不过1300多年。当然我们也在使用瓷器,但是瓷器的盛行毕竟和玉不可比。兴隆洼就是早期的红山玉文化,玉器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直传承至今。到战国时期乃至汉朝,玉器到了顶峰,那个时期的玉器规格相当高,我们讲的是诸侯王才能使用玉器;到了宋明时期,逐渐走入民间;到了清代,就更加普遍了,有很多老百姓可以使用玉了。  在玉器的高古时期,也就是商周时期,玉是皇室贵族的特权,普通老百姓不能使用。有一个故事,大家很熟悉,就是和氏璧。为什么要把这块璞玉送给赵王,就是因为当时普通百姓是不能使用玉的,而且这块玉的品质很高。有人说那时候将军、宰相也能使用玉,这是错误的,玉只局限于皇族。我们讲的是皇玉时代。  小时候我比较调皮,经常在外婆家玩,外婆家有小玉,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明清玉器。那时候玉就放在抽屉里面,我经常会找出来玩玩。对玉器的喜欢,就是从那个时候慢慢开始。1989年,在杭州的时候,工作之余,晚上大家几个结伴到湖边走走,经常在那里看到一个老头,摆了一个地摊,放了一些玉器和瓷器。由于对玉有特殊的情感,我就经常跟他坐在一起聊聊。后来我看到他那个摊上有几块玉的形象非常特殊,我就问他买了,五块钱三块玉。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到2001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就是玉猪龙,是红山玉文化。其实一开始也不知道有红山文化这么一说。当时我们去的有三个人,买回来之后一人一件分了,我挑的是最大的一件,其他都比较小的。后来我碰到一个人问他那件东西在哪里,他说早就丢掉了。我这件东西今天带来了,大家传下去看看,当时这个颜色就是白的。  玉的概念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讲“君子比德于玉”,孔子讲的是十德,后来讲的是九德,宋后期讲的是五德,对玉赋予美好的愿望。为什么我们对玉器这么古老的东西这么偏爱?我想谚语和古话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用现在的科学来讲,玉里面包含了十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镁,对人体的好处非常大。神农尝百草里面讲的琼浆玉液,即是古玉里面的浆。我们讲玉含在嘴里能防暑,那时候的杨贵妃,她就是含着玉石避暑,还可以美容。平时我们向那些老先生请教,他们认为玉是有生命的,它有一个振动波,而且这个振动波跟人体的振动波基本一致。现在科学对玉石的鉴定也认为它存在电磁场。所以说佩戴玉石有利于人的平稳过渡。比如我们心情很烦躁,玉石会带领我们的心情从原来快的频率往正常的走;假如我们很沉闷,玉石能把我们缓慢的振动波重新带动起来。这个不是很有科学依据,但我觉得不无道理。这么多年我一直带着玉,七个八个带着别人也笑话我是玉痴。其实我想想我还算不上,真正的玉痴我见过,晚上半夜三更起来,在被窝里摸玉摸上半个小时再睡。昨天晚上,我半夜一点钟上线碰到江苏常熟的一个,是张大千的徒孙,两人就一直这么聊着,早上6点多才睡觉。他一直拖着我说话,我说我明天有事情真要睡觉了,他说你下线我就打电话来,你要是敢挂电话我就立马开车过来。这就是玩玉的人,玩起来就很疯狂,一发不可收拾。  我的红山文化考察之旅  我们回头再讲讲北方的红山文化。6月18日,沈阳辽宁博物馆展出了新的一批红山玉,这一次展出有270多件。其中有170多件都是刚刚展出,而且展出的器物跟民间收藏的相当接近。藏家里面也有跟展出类似的物件。这对红山文化的认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目前我们国家文化系统对民间的收藏不持赞成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民间的玉器很少得到承认。他们也是出于多种考虑,把红山文化抬得很高,但这类玉器在北方,尤其是在辽宁、吉林、内蒙古,去找普通老百姓,拿出一件真的东西给他看,他会说这个家里多的是。红山玉并不是说很少,而是不少。  2009年4月,我在内蒙库伦地区考察,一个华裔教授叫杨天佑,是一位泛红山收藏家,那时候他已经82岁,走路一点都不亚于我。他的外祖父是国民党时期内蒙和辽宁交界的矿物局局长,当时他在那边挖了一大批的泛红山,泛红山不是指仿品,就是红山早期的东西,这批东西其中一部分带到美国去了,还有一部分据我知道在天津,当时他想把这些东西捐给国家,但是国家不承认。他是在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毕业,也在那里任教,到后来,又经历了文革,当时捐给上海博物馆的善籍古本有几万册,像半壁江山这样的藏书楼有好几间。文革期间抄走了很多,流入民间。他的家当,后来还给他的时候没剩下多少。  到了那里之后,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见到了红山遗址。在快到目的地还有一公里的地方,我们开始徒步走了。当时我见到的是各个地层的东西,比如说是清代的、明代的,类似的陶片、瓷片。路上我还捡了刮削器、北宋铜钱、道光铜钱。在岔路口,我捡到了一把玉斧。这件东西发现以后也拿到国家博物馆、文物局以及现在主持红山文化考古比较有名的刘国祥那里看过,他们不说这个东西是真,也不说这个东西是假。这件事情的整个纪录片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播出过,主要讲的是这块玉斧。当时要是国家文博系统认可的话,我可以无偿捐献。这个玉斧在我们眼里还不是很精美的东西,大不了只是把玉斧。但是真正在民间也有很多好的东西。考察的事情说起来很心酸,早些我到内蒙那些牧民家里面,才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我是1969年出生,那时候家里穷,没什么东西就觉得是家徒四壁。到了内蒙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穷。  我以前性格比较暴躁,从小也喜欢练武,但是玩了玉之后,到外面走走,包括到山西,特别是内蒙,看到那边人的生活就觉得自己是太幸福了。他那个床叫炕,上面什么东西都有,盖的房子是草和秸秆,上面再盖土,电灯也不用,上面是一个个洞。而且一年只下两次雨,走到里面真的是……记得有个笑话,有一对夫妻家里穷,也特别懒,一个懒得洗锅,一个懒得洗碗,有个小偷来偷东西,被老婆发现了,那个小偷拎起锅往外跑,老公一想这个明天没有锅煮饭吃了,就拼命去追;锅是没追回来,结果小偷用刀在老公的脸上刺了一刀,老公想这下肯定被扎得很严重了。过一会他老婆追上来就问他你躺在这里干什么,老公说我锅没抢下来,但是被刺了一刀,快刺死了。老婆说哪里刺伤了,你这么多年没洗脸,脸皮这么厚。那没办法了,只好明天想法子再说了。回到家一看,这锅还在那里,抢走的是锅巴。但是这个事情我恰恰在内蒙看到,他这个锅巴真的这么厚。所以说我觉得我能生活在浙江非常开心,珍惜现在的生活很有必要。  红山玉器与史前文明  根据史书记载,现有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现在的高度文明不超过一万年时间。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至2.5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个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的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留下的工具中找到线索。  红山文化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想象的几个猪龙、几百件玉器这么简单,就论辨别真伪,也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大千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红山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它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次生变化是模仿不了的。  红山玉的鉴定方法  讲到这个玉器的鉴定,我不得不讲一个人。这个人是北京的任南先生,他喜欢和研究古玉已经有40多年了,他有了这么多年对玉器的欣赏之后,他总结出对古玉的鉴别十二法。说心里话,我非常感谢他,因为自从认识他之后,看到他的鉴证法之后,我自己对玉器的鉴别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一般民间对古玉的鉴别方面不太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懂自己玩,很关键的东西一般不愿意告诉别人。任先生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无偿贡献出来。所以在他创立的网站——任南红山文化网,点击率是相当得高。他这个网站没有过多宣传,都是别人介绍以后直接去这个网站看,所以这个网站人气也还好。我认识他以后,我也介入到他的网站维护中去,从中我也学了不少的知识。我这次讲的高古玉鉴别主要还是依据他这个网站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来说的。  他认为古玉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看净观熟知肥透,红山葬气有土香。孔坑缩次写沧桑,过度包浆悟神光。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鬼斧神工之态,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氏红山古玉12字鉴定法中没有谈“工”的原因。  红山古玉自然态表象中蕴含的“十二字”特征,会因地域地层和在土中埋藏的时间区别而具有千姿百态的表现,故此“十二字”只能在此做简略阐述,以力图给红山古玉收藏爱好者一个鉴别真伪的理路。(十二法总结了古玉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可参考理解,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被框住手脚!)  大家从己知的工、沁、形、神、料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时期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玉器的鉴别失误才会少。  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无减缩态,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外界扰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玉器有失色减缩,且有明显界线与台阶的沁态,玉器失色减缩端多土中朝下因,表土层干燥地水扰动质变(由內而外)所至。  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古玉器的鉴真,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其土中埋藏方位所产生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自然态质变规律,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金华婺城文化03徐向阳:君子如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山古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