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地点 11月23日的昼长1磅等于多少斤该地5月21日的夜长,这怎么解释?

.cn/Images/uploadfiles/28.swf
&&&&&&&&&&&&
地球的运动部分知识点
&&发表时间: 10:27:04&访问次数:3034
地球的运动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形&& 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地球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
平均1°/日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
平均约30 km/s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
①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
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③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为70&&N,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为70&S)。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时区与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一小时。②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如图4-14。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2)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还可以根据昼狐和夜狐所跨的经度来推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2)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φ-θ|,φ为所求点的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计算楼距、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
4、四季和五带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
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
5、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示意图
二、难点探究
一、晨昏线的判断和应用
1、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
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 &&&&&&&&&&&&&&&&&&&&&&&&&&
上图中若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若上图中弧AB为晨线,AO的地方时为6:00;若弧AB为昏线,AO的地方时为18:00。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极昼极夜分布情况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6月22日前后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12月22日前后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都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如上图中的OD。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例题:下图中PQ表示晨线,此时位于极圈上且和图中P点经度相同的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据此回答问题。
&&&&&&&&&&&&&&&&&&&&&&&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3°26′N&&&& &&&&B、20°N&&& &&&&&C、23°26′N&&&& &&&D、10°N
(2)这天可能是我国的(&& )
A、教师节前后&&&&& B、清明节前后&&&&& C、儿童节前后&&&&& D、国庆节前后
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 &&&&&&&&&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3)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
12:00+45°M15°=15:00,F点地方时24:00-45°M15°=21:00。
2、区时的计算
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定时区,(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
(1)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2)定区时,(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
例题: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 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 D、北京时间12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2)该地的时区是(&& )
A、东二区&& &&&&&&&B、西二区&& &&&&&&&C、东四区&& &&&&&&D、西四区
三、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经线。如下所示:
1、经线展开图
例题:读下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2)题。
&&&&& &&&&&&&&&&&&&&&&&
(1)若图中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
A、6日23时&&&& B、7日23时&&&& C、6日11时&&&& D、7日11时
(2)该季节(&&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全球昼夜平分&&&&&&&&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四、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1、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 &&&&&&&&&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应用
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 &&&&&&。
&&&&&&&&&&&&&&&&&&&&&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α为倾角,h为正午太阳高度)。
&&&&&&&&&&&&&&&&&&&&&&&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版权所有:copyright&抚顺教育网&&辽ICP备号
抚顺市教育局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主办&&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计算机教育研训部承办&
&& Email: 当前位置:
>>>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
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24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主要考查你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节气: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纬度:
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告诉随时间变化图:(北半球)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1)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3)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重点详解(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示)。注: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①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是指当地正午12点整的太阳高度,但是太阳不一定直射当地所在的纬度。 ②太阳直射点必须是在纬度23.5°之间来回移动,纬度大于23.5°的地方太阳不能直射,但有正午太阳高度,只是其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小于90°。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应用都与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二者缺一不可。④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重点详解(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除太阳直射的情况),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关。同一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1)同一地区在不同节气日影的朝向(以北半球为例)①赤道地区“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直落下,且太阳升落方位的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②北回归线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至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偏移正东的角度越大。
③北极圈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开始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落方位为正北,即东偏北90°。
④北极点“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极昼期间,北极点上,由于太阳周日视平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直射点的纬度,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在春分秋分日,极点昼夜平分,此时太阳高度为0°,刚好没入地平圈。
(2)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日影的朝向(以南半球为例)①“二分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不同地区日出、日落的方位都是正东升、正西落(除南极点),并且随纬度的升高太阳视平圈与地平圈所成二面角由90°变为0°。即太阳高度由90°减为0°
②夏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偏移正东向北的角度越大,极夜时刚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缩为一点,位于正北方。
③冬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日出偏移正东向南的角度和日落偏移正西向南的角度越大,到极圈时刚好日出日落位于正南方。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
发现相似题
与“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17338192782326860509566399416已知某天某地的日出时刻为04:30,请求该地那天的昼长,夜长,日落时刻.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已知某天某地的日出时刻为04:30,请求该地那天的昼长,夜长,日落时刻.
已知某天某地的日出时刻为04:30,请求该地那天的昼长,夜长,日落时刻.
昼长=(12:00-4:30)*2=15小时夜长=24-15=9小时日落时刻=12+(12:00-4:30)=19:30
简单的计算方法:12:00 - 4:30 = 7:3012:00 + 7:30 = 19:30
所以19:30就是日落时刻昼长=
19:30 - 4:30 = 15(小时)夜长= 24 - 15 = 9(小时)
如果按照你的题来看,不考虑是否是区时的话,昼长等于2倍的12减去日出。即15小时。夜长为9小时,日落为12加上二分之一昼长即 19:30
这个得知道它的纬度大概是多少?季节又是什么时候?这样才能计算!按理想状态来说: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日落也是16:30左右。这其实和我国东北冬季差不多!
以中午十二点作为白天的对称点,那么日落时刻到十二点的时长和日出到正午十二点的时长是相等的。昼长:(12:00-04:30)*2=7:30*2=15h;日落:12;00+7:30=19:30(即晚上七点半)。夜长加上昼长是一天工24h。
夜长:24-15=9h。昼长夜短,属此地区的下半年。望采纳!...
是根据日出时刻来计算的。同一地点 11月23日的昼长等于该地5月21日的夜长,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同一地点 11月23日的昼长等于该地5月21日的夜长,
同一地点 11月23日的昼长等于该地5月21日的夜长,
这样理解吧以北京为例,12月22日冬至日昼是最短的,11月23日跟冬至日差一个月;6月22日夏至日夜是最短的,5月21日也是跟夏至日差一个月.所以.这个好像需要一点点想像力.如果还有问题欢迎追问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规范复习题(含答案和解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规范复习题(含答案和解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规范复习题(含答案和解释)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一、(共40分)1.下表为北半球某地某月三天内的日出时间(地方时),则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下图中的&&&&&&&&&&&&&&&&&&&&&&&&&&&&&&&&&&&&&&&&&&&&&&&&&&&&&&&&&&&&& (  )
15日&16日&17日5∶29&5∶30&5∶31
A.A处& B.B处& C.C处& D.D处解析:三天内该地日出的地方时都早于6时,因此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地球可能位于B或C处;且该地的日出时间逐渐向6时靠近,即渐短夜短长昼接近秋分日。结合地球的公转可知,此时地球应位于C处。答案:C右图为地球日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2~3题。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120°W,15°S&&&&& &&&&&B.120°E,15°SC.120°W,23.5°S&&&& &&&&&D.120°E,15°N解析:根据75°N及其以北地区发生了极夜现象可知,该日太阳直射15°S纬线;再根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30°W经线上可知,此时30°W的地方时为18时,从而可以计算出120°W的地方时为12时,即该线为太阳直射经线。答案:A3.此刻&&&&&&&&&&&&&&&&&&&&&&&&&&&&&&&&&&&&&&&&&&&&&&&&&&&&&&&&&&&&&&&&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15°S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为15°D.北京时间是4时,再过4时全球将处于同一日期解析:此刻,太阳直射南半球,但并不能确定直射点的移动方向;15°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达最大值,但昼长并非最长;此刻北京时间为4时,180°经线为8时,再过16小时,即0时线与180°经线重合,全球才处于同一日期。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故此时的夹角为15°。答案:C(;济宁质检)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4~5题。&①&②&③&④R&2小时26分&24小时&0小时&5小时42分H&43°26′&46°52′&23°26′&46°52′4. 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②地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地位于赤道,昼长差值由赤道向两极愈来愈长。答案:A5.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21分&&&&&&&& && &B.9小时9分C.10小时42分&&&&&&&& & &D.11小时22分解析: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可知,对同地区而言存在:最长昼长=最长夜长,最短夜长=最短昼长,由此对④地而言就有最长昼长-最短昼长=5时42分最长昼长+最短昼长=24时解此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得答案。答案:B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完成6~8题。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当天20时&&&&&&&&& B.第二天20时C.前一天16时&&&&&&& D.第二天16时解析:根据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可判断昼夜分布如右图所示,即而判断出自转方向和极点,由此判断此时北京时间为当天20时。答案:A7.此日前后&&&&&&&&&&&&&&&&&&&&&&&&&&&&&&&&&&&&&&&&&&&&&&&&&&&&&&&&&&&&& (  )A.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 B.莫斯科正值隆冬季节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解析: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根据图可判断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日太阳直射北纬20°,靠近远日点附近,所以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答案:D8.有关此时自然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开普敦沿岸炎热干燥&&&&&& &&&& B.黄淮海平原土壤返盐C.大兴安岭林区郁郁葱葱&&&&&& &&& D.叶尼塞河出现凌汛解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开普敦沿岸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所以气候温和多雨;黄淮海平原此时为雨水较多的夏季,应处于淋盐季节;凌汛应出现在冬半年,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所以叶尼塞河不可能出现凌汛。答案:C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9~10题。& &9.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解析:此图所示部分全为夜,且此刻西半球为夜,则此图表示的就是西半球。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至20°W,故此图中最西、东的两条经线分别是160°E和20°W。由于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平分夜半球,则此图中中间的一条经线此刻是0时,经度为110°W,可计算出70°E此时为12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70°E。答案:A10.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 D.12月22日前后解析:此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故太阳直射赤道,则此日应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及此日地球所处的公转位置判断,该日应是9月23日前后。答案:C二、综合题(共20分)11.(20分)如下图所示,此时弧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 775 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8°。完成下列各题。&(1)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经度),________(纬度)。(2)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填该地标准时)。(3)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4)此时东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________(大、小)。解析:据题干“此时弧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可知,弧线ABC为晨昏线。“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 775 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提供了三个信息:此图是北半球的局部图,因为只有北半球才可看到北极星;B地的纬度=48+2 775÷111=73°N;观测地是夜晚,夜晚肉眼才可看到北极星,由此推出弧AB是昏线,弧BC是晨线,73°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答案:(1)80°W 17°N (2)16 4∶20 (3)34° (4)小&一、(共24分)下图为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图,且甲地位于40°N。读图回答1~2题。&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0°& B.20°N& C.20°S& D.23°26′N解析:由图可知,位于40°N的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故该日甲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20°,即该日太阳直射20°N纬线。答案:B2.乙地的纬度是&&&&&&&&&&&&&&&&&&&&&&&&&&&&&&&&&&&&&&&&&&&&&&&&&&&&&&&&& (  )A.10°N& B.50°N& C.10°S& D.50°S解析: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故该日它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30°,乙地可能位于10°S或50°N。若乙地位于北半球,其昼长应大于12小时,而图中显示该地的昼长不足12小时,故乙地的纬度是10°S。答案:C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 6°、经度为117.217 9°、高程为96 m。完成3~4题。3.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解析: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即次日13时,太阳位于西南,且太阳高度减小,甲楼影子向上移动;且太阳向西移动,所以甲楼阴影将向东移动。答案:B4.此后一个月内&&&&&&&&&&&&&&&&&&&&&&&&&&&&&&&&&&&&&&&&&&&&&&&&&&&&&&&&& (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C.澳大利亚播种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解析:此后一个月,即到12月22日。法国、广东省、云南省均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澳大利亚播种小麦的时间为3~5月。答案:D(;重庆文综)下图是30°N地区几种朝向的窗户每天可能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住宅窗户的下列朝向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是&&&&&&&&&&&&&&&&&&&&&&&& (  )A.南& B.东南& C.北& D.东北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纬30°一年之内正午太阳都位于该地南边,所以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窗户朝向只能是南。答案:A6.如果该地区住宅窗户朝向西北,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游客可在(  )A.新疆摘葡萄& &&&&B.浙江采梅子C.江西观桃花& &&&&D.重庆赏腊梅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住宅窗户朝向西北时,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为冬季。答案:D二、综命题(共16分)7.(16分)日北京时间9∶00,我国高考在神州大地如期拉开序幕,在为期2~3天的时间内,全国共有957万学子参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900多万学子参加高考的这几天内,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考所在的季节,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被________(气压带或气压中心)控制,我国华北地区盛行________(风向)。(3)高考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的速度较________。(4)从地方时考虑,6月7日刚开始考试时,全球还未进入7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5)该季节,一艘自上海驶往伦敦的海轮在北印度洋海区航行时顺风顺水。这是否可信?为什么?解析:高考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继续向北移动;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我国吹偏南风。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根据高考开始时间,找出0时经线,由该经线向西到180°的范围仍为6日。该季节北印度洋吹西南风,向西航行会逆风逆水。答案:(1)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东南风 (3)远日 慢 (4)15°W向西到180°(5)不可信。因为北印度洋夏季时吹西南风,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向西航行的船只逆风逆水。
★热点放送系列★& 一、嫦娥二号
【热点材料】材料一  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航天中心开始发射,19时成功升空,按原定计划开始了月球之旅。右图为10月6日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情况。材料二 下图为“嫦娥二号”发射时以极点为中心的昼夜分布情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关键词语】1. 日18时59分57秒2.西昌3.昼夜分布情况&【命题视角】1.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宇宙的新探索等2.考查昼夜长短、日期的计算3.考查发射&条件。【创新设计】以上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图中包含了几级天体系统&&&&&&&&&&&&&&&&&&&&&&&&&&&&&&&&&&&&&&&&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解析:有地月系和月球与“嫦娥二号”组成的天体系统。答案:B2.材料二图中各点,最接近“嫦娥二号”发射时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根据“嫦娥二号”的发射时间及图示中的昼夜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图示反映的是南半球的俯视图,由此可以推知四点中只有③点最接近发射时间。答案:C&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接近&&&&&&&&&&&&&&&&&&&&&&&&&&&&&&&&&&&&&&&&&& (  )A.2°N& B.4°N& C.1°S& D.2°S解析:秋分至冬至约90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23°26′,约4天1°,10月1日距秋分约8天,故可推算出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约2°。答案:D4.“嫦娥二号”大约发射几小时后,全球各地的日期都是10月1日&&&&&&&&&&&&& (  )A.12小时& B.1小时& C.5小时& D.17小时解析:若全球各地日期皆为10月1日,则180°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可推知此时北京时间应为20时。答案:B5.火箭点火成功,火箭升空后向偏东南方向飞行,主要原因是&&&&&&&&&&&&&&&&& (  )A.可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减少发射所需能量B.使卫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C.便于地面观测与控制D.有利于卫星获得太阳辐射能解析:向东飞行,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向南飞行,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答案:A【学习心得】通过本题的解答,我可以获得以下收获: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寸等于多少厘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