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燕子矶矶公园如何开发保护

云南:“小开发换大保护”生态新模式成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波 通讯员吕金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如何兼得?经过10多年来的探索研究,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国家公园新型生态保护模式”,坚持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较小面积的开发利用换取较大面积的保护,并实现从消耗利用实体自然资源向利用景观价值的转变。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波 通讯员吕金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如何兼得?经过10多年来的探索研究,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国家公园新型生态保护模式”,坚持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较小面积的开发利用换取较大面积的保护,并实现从消耗利用实体自然资源向利用景观价值的转变。以2006年我国确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公园通过对4.58%面积的开发利用,实现了对公园95.42%范围的有效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建立前,村民为了维持生计,依靠给游客牵马赚点微薄收入,人、马踩踏破坏了湿地景观,影响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公园组建后,采取了取消马队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组建后的公园门票年收入从以前的100万元到每年1亿多元。公园每年拿出500多万元直接反哺当地村民,共有2个乡镇的821户村户受益,其余收入除保证公园维护运营、支持科考科普外,用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地村民同时在公园工作,综合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目前,云南省已建成普达措、、梅里雪山等8个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家初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省份。据调查,与国家公园建立前相比,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年收入提高了16.2%至157.1%;8个国家公园共增加保护面积32.8万公顷。到2020年前云南计划建成12个国家公园,形成有云南特色、高水平,与国际接轨的云南国家公园体系。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6509455
播放数:6298200
播放数:5996110
播放数:3319325
48小时点击排行我国城市湿地公园恢复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初步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恢复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初步研究
【摘要】:“湿地公园”作为恢复保护湿地与湿地合理利用开发的其中一种手段,已广泛用于国内广大湿地保护与开发建设当中。国外不同与国内的是对湿地持有比较慎重的处理方法,国内对待湿地保护与开发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且问题存在于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环节的方方而而,尤其是我国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
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对湿地的开发实则是对湿地的一种隐形的干扰,但出于人的使用目的而言,对于合理的湿地利用还是存在其可行性的。因此,在国内的国情下,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待湿地问题。
同时湿地的恢复保护与开发利用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平衡的矛盾。在国内由于湿地本身的复杂性,和湿地周边条件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对湿地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试图从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索,从概念问题到规划导则问题,从多种可能存在混乱的关于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保护形式进行类比分析。在实践环节上,从用地条件的优劣到规划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
同时,以福建莆田市土海湿地公园为例,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规划思路,秉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的责任感与对真理的追求,探索正确的规划方法,以期得到正确合理的结果,但规划现实总是令人无奈,最后所得到的并不是我们所预期的。现实虽然让人如此失望,但更希望后续研究及实践环节能逐步摆脱各种束缚,本着追求真理的目的来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X37【目录】:
中文摘要3-4ABSTRACT4-101.绪论10-18 1.1.研究背景10-11 1.2.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状况11-15
1.2.1.湿地科学研究发展概况11-12
1.2.2.国外较为谨慎的湿地研究及处理手法12-13
1.2.3.国内理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13-14
1.2.4.国内实践环节的复杂性14-15
1.2.5.国内对"湿地"的认识与实践过程的长期性15
1.2.6.小结15 1.3.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15-18
1.3.1.研究方法15-16
1.3.2.研究内容16
1.3.3.研究框架16-182.湿地相关研究内容辨析18-30 2.1.湿地成因的探讨及相关影响18
2.1.1.科学上的解读18
2.1.2.使用管理层面的理解18 2.2.不同研究及实践目的对湿地定义的理解18-20
2.2.1.科学上的描述18-19
2.2.2.以应用和管理为目的19
2.2.3.关于"公约"式定义的思考19-20 2.3.湿地的价值及特征20-23
2.3.1.湿地的价值20-22
2.3.2.湿地的基本特征22
2.3.3.生态及环境特征及影响22-23 2.4.湿地的破坏及相关原因思考23-24
2.4.1.自然与人为破坏湿地的表层现象23
2.4.2.管理层面上的间接破坏23
2.4.3.错误的规划方法的隐形破坏23-24 2.5.湿地、城市与人24-30
2.5.1.基本研究框架24-25
2.5.2.从自然的角度谈保护与开发25
2.5.3."人"的角度思考25-26
2.5.4.区位相关性看湿地与城市规划区的关系26
2.5.5.人为干涉的可能性26-29
2.5.6.保护度与开发度29-30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相关理论研究的思考30-42 3.1.国内"湿地公园"的"概念"30-32
3.1.1."湿地公园"与"公园"30-31
3.1.2.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公园概念中潜在的矛盾性与复杂性31-32 3.2.不合理规划倾向相关解析32-37
3.2.1.三种类型在地理区位的潜在定势32-34
3.2.2.三种类型保护与开发的不同目标及既定结果34-36
3.2.3."纯公园化"与"纯湿地化"的规划偏向36-37 3.3.城市湿地公园与公园内湿地区域37-39
3.3.1.基本性质与归属的区分37-38
3.3.2.生态特性与景观特性的不同38
3.3.3.小结38-39 3.4.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周边的开发建设39-40
3.4.1.周边区域开发建设趋势39-40
3.4.2.城市湿地公园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40 3.5.城市湿地公园缓冲区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40-424.关于城市湿地公园实践环节的探讨42-59 4.1.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与国家湿地公园"导则"的问题42-44
4.1.1.定位指标体系的导向42-43
4.1.2.国家规划"导则"对规划设计的影响43-44 4.2.用地条件对湿地保护开发的限制与影响44-50
4.2.1.湿地用地形态的限制44-49
4.2.2.周边用地条件的影响49-50 4.3.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的生态恢复50
4.3.1.湿地生态恢复相关理论50
4.3.2.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生态恢复50 4.4.国内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50-59
4.4.1."纯公园化"设计倾向50-52
4.4.2."纯湿地化"设计倾向52-54
4.4.3.申报与规划设计的脱节54-55
4.4.4.功能分区的混淆55-56
4.4.5.游览方式及路线组织的不当56-595.案例分析及理论研究论证——以福建莆田土海湿地公园为例59-90 5.1.研究区现状初步分析59-66
5.1.1.用地条件的优越性59-63
5.1.2.关于现状湿地保护的初步分级分析63-64
5.1.3.潜在经济效益驱动的威胁及不合理的开发趋势64-66 5.2.公园总体规划分析66-79
5.2.1.规划定位66-68
5.2.2.功能区划分及其保护作用68-69
5.2.3.功能分区的外围扩展保护与周边开发范围建议69-70
5.2.4.游览路线的组织与游览方式70-73
5.2.5.防洪排涝规划73-76
5.2.6.三大分区种植规划定性76-79 5.3.我们对周边区域控制性规划的建议79-81
5.3.1.公园与城市的空间关系79-80
5.3.2.周边地块规划控制引导80-81 5.4.公园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81-88
5.4.1.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82-83
5.4.2.水系问题及处理83-85
5.4.3.竖向设计85-86
5.4.4.公园布局与环境容量86-88 5.5.小结88-90
5.5.1.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88
5.5.2.后期上位规划的调整变化对公园规划的巨大影响88-906.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理论研究与规划现实90-96 6.1.规划前期对客观前提认识的一致性90-91
6.1.1.法规的正确引导与约束90
6.1.2.对生态观的正确认识90-91 6.2.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理论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必然结果91-92
6.2.1.城市湿地公园研究主体的科学理论目标91
6.2.2.影响公园建设实践的客观因素91-92
6.2.3.二者关系及必然结果92 6.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进程与相关层级关系的分析与思考92-93 6.4.认识主体的出发点对规划实践的指导及影响93-95
6.4.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角度94
6.4.2.公园使用者角度94
6.4.3.投资及管理方角度94-95 6.5.小结95-967.结语与展望96-97参考文献97-100图表资料来源100-103个人简介103-104导师简介104-105获得成果目录105-106致谢10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莹;[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严华;刘宁京;;[J];城市规划通讯;2006年13期
肖亦卓;[J];城市问题;2003年03期
刘平辉,郝晋珉,李博文,李旭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杨永兴;[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赵德祥;;[J];地理科学;1982年01期
张宁;方琳娜;周杰;宋金平;江君;;[J];地理研究;2010年03期
潮洛蒙,俞孔坚;[J];规划师;2003年07期
黄金玲;;[J];规划师;2007年03期
Witold 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 G[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2期
卜菁华,王洋;[J];华中建筑;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学伟;[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田晔莉;[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韩阳;[D];湖南大学;2006年
李林梅;[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黄发祥;[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蒋敏;[D];广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正球;陈岚;杨仁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赵祥;梁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王丽洁;姜允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张昊;张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田雨灵;孙黎;李彬;罗言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李晶晶;周波;何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何山春,朱文中,吴小龙,储江,曹新华,王康明;[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程元启;何山春;徐文彬;尹莉;;[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蔚芝炳;[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张少杰;肖铁桥;;[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松;陆林;凌善金;宣国富;;[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杨宇峤;;[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王越;范北林;黎礼刚;王家生;;[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吕晓芳;胡洁;;[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陈剑;;[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陈小韦;李明建;张量;;[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高相铎;张树森;张勇;董乃斌;;[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亮;俞露;;[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蕾;;[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杨红禹;陈志龙;徐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学进;[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朱小刚;[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姜宏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孙志毅;[D];南开大学;2010年
胡文英;[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郑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戴兴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王国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吴敏;[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闫晓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正鹏;[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康娅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韩筱婕;[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敏;[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建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段鹿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怯志豪;[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吴鹏;[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王西武;[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于斯惟;[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虹;;[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赵义华;刘安生;唐淑慧;张炜;张璇;;[J];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张学勤,曹光杰;[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孙广友;[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宫兆宁;张翼然;宫辉力;赵文吉;;[J];地理学报;2011年01期
刘滨谊;魏怡;;[J];风景园林;2006年04期
王向荣;林箐;沈实现;;[J];风景园林;2006年04期
王胜永;刘冬梅;王晓艳;;[J];风景园林;2007年01期
贺凤春;俞隽;;[J];风景园林;2009年02期
肖荣波;蔡云楠;徐清燏;;[J];广东园林;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严军;[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骆林川;[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勇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黄小金;[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作明;韦永培;吴涛;;[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3期
周建东;;[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李善征,方伟;[J];北京水利;2004年01期
程连生,赵红英;[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朱颜明,黎劲松,杨爱玲,王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4期
王薇,俞燕,王世和;[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1期
刘永,郭怀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王庆安,任勇,钱骏,张秋劲;[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姜文来;[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5期
关午军;李路平;;[J];重庆建筑;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胜永;[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周建东;[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栾春凤;[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屿荻;[D];重庆大学;2003年
谢志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李学伟;[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陶然;[D];江南大学;2004年
季蕾;[D];东南大学;2004年
郑小东;[D];清华大学;2004年
李春玲;[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王今琪;[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魏琦;[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付艳阳;[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环境;2005年08期
艾奇;;[J];长三角;2006年02期
袁平新;桂美荣;黄建平;;[J];中国林业;2011年09期
朱建宁;;[J];建设科技;2009年03期
;[J];中国园林;2004年03期
马昭玺;;[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刘云芳;王爱民;赵保华;彭亚军;;[J];武汉建设;2008年03期
闽林;;[J];湖南林业;2008年04期
田葆华;;[J];甘肃林业;2009年06期
伊人;[J];中国林业;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蓓;;[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孔令培;杨姿新;吴刘萍;欧阳烈;;[A];中国公园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刘海燕;;[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刘文敬;崔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高大伟;李妍;;[A];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3期)[C];2011年
;[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张悦;孙国庆;鲁小珍;胡海波;;[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赵贵生;邱新华;赖志平;曾鹏;;[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童道琴;;[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李宁;祝遵凌;;[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杜丹丹 通讯员
梁冠敏;[N];中山日报;2008年
韩乐悟;[N];法制日报;2008年
吴显明;[N];广元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白洪文 王虹;[N];广元日报;2009年
庆常 阿平;[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王桂桂;[N];中国旅游报;2009年
马和亮;[N];宁夏日报;2010年
王海燕;[N];北京日报;2010年
李霞;[N];丽水日报;2010年
吕海军 通讯员
罗浩;[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玉凤;[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王胜永;[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吴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严军;[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汪辉;[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李包相;[D];浙江大学;2007年
袁琳;[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江俊浩;[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王国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戴兴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丽华;[D];长安大学;2011年
胡延辉;[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王文莹;[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郭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黄小金;[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张巍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高江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马琳;[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李梦丹;[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孔祥龙;[D];长安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特征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博士论文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特征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
【摘要】:地质资源作为地球地质作用的产物,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地质资源是经过漫长地球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产生、分布、演化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是地球地质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的地质验证。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地质资源具有其独特的地学研究价值;从旅游地学的角度来看,地质资源作为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并由此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我国第一批加入世界地质公园行列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其地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地学研究价值和旅游景观价值。因此,本文运用地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旅游科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资源的成因、分类、演变及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资源规划、保护、利用和开发的模式,以推动我国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开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在分析与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资源产业经济学和地质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资源的评价方法、资源的开发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地质形成背景、特征、分类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借鉴区域地质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从资源单体和资源开发条件两个角度切入构建嵩山地质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模型树,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量化评价。
针对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资源开发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一套适用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优化模式,并对其各个实施步骤进行了阐述。最后,论文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利用的探索研究,在原有的地质公园保护的基础上引入功能分区的理念,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实际项目开发为案例阐述了嵩山地质旅游资源深度利用的思路、资源保护的措施以及资源品牌产业化管理的提升策略,不仅有利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将为我国其他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P56;F592.7【目录】:
中文摘要5-6Abstract6-111 绪论11-27 1.1 研究背景11-16
1.1.1 地质公园的发展背景11-12
1.1.2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利用概况12-15
1.1.3 本文研究背景15-1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6-23
1.2.1 国外研究现状16-18
1.2.2 国内研究现状18-21
1.2.3 地质公园相关研究内容21-23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23-24
1.3.1 主要研究内容23-24
1.3.2 研究意义24 1.4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24-27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27-43 2.1 概念界定27-33
2.1.1 资源27-28
2.1.2 产业经济28-29
2.1.3 地质资源29-31
2.1.4 地质公园31-33 2.2 理论基础33-43
2.2.1 资源产业经济学33-36
2.2.2 资源的开发理论36-39
2.2.3 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39-433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特征43-62 3.1 区位43-46 3.2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层构成46-55
3.2.1 新太古代46-48
3.2.2 古元古代48-49
3.2.3 中元古代49-50
3.2.4 新元古代50-51
3.2.5 古生代51-54
3.2.6 中生代54-55
3.2.7 新生代55 3.3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构造特征55-58
3.3.1 基底褶皱构造56-57
3.3.2 盖层褶皱构造57-58 3.4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理特征58-60
3.4.1 气候特征58-59
3.4.2 植被特征59
3.4.3 水文特征59-60 3.5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资源禀赋60-62
3.5.1 地质资源60
3.5.2 人文资源60-624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62-87 4.1 特征及分类62-70
4.1.1 特征62-63
4.1.2 分类63-70 4.2 评价方法与步骤70-75
4.2.1 评价方法70-71
4.2.2 评价因子体系及权重71-74
4.2.3 评价综合指标体系74
4.2.4 评价分值74-75 4.3 旅游资源评价75-87
4.3.1 旅游单体价值评价75-77
4.3.2 客源资源调查与评价77-83
4.3.3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83
4.3.4 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83-875 地质公园保护开发优化模式87-105 5.1 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87-92
5.1.1 发展历程87-89
5.1.2 存在的问题89-92 5.2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92-99
5.2.1 资源导向型92-95
5.2.2 市场导向型95-96
5.2.3 形象导向型96-97
5.2.4 产品导向型97-98
5.2.5 开发模式的比较98-99 5.3 保护开发实施步骤99-105
5.3.1 保护开发类型99-100
5.3.2 保护开发形式100-101
5.3.3 保护开发模式的优选101-102
5.3.4 保护开发级别102-103
5.3.5 保护开发时序103
5.3.6 保护开发分区103-1056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开发实证研究105-131 6.1 开发现状105-107
6.1.1 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现状105-106
6.1.2 保护开发中的破坏因素106-107 6.2 复合型保护开发模式107-123
6.2.1 功能分区理念的引入107-108
6.2.2 嵩山地质资源保护区108-115
6.2.3 嵩山旅游开发和服务功能区115-123 6.3 产业化管理模式123-131
6.3.1 品牌管理123-127
6.3.2 运营管理127-1317 结论131-133 7.1 主要结论131-132 7.2 不足之处132-133致谢133-134参考文献134-140附录14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善仕,凌文辁;[J];企业经济;2003年02期
辜寄蓉,范晓;[J];四川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李建兵,李忠东,朱世华,杨更;[J];四川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于雯雯;梁育填;张祥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康宏达;[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凌宇;;[J];攀登;2011年02期
翟代清;[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蒋长春;[J];莆田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蒋长春,黄金火;[J];莆田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胡茜;;[J];新闻世界;2009年08期
陈晓玲;曾群;;[J];鄱阳湖学刊;2009年03期
苏小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吴相利;[J];克山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任宣羽;赖启航;;[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李慧欣;[J];前沿;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锦河;王群;朱棣;姜坤;;[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秦正;王占歧;马旭东;;[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刘传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秦正;程双喜;郭四辈;吴梅;;[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朱云峰;祝贺;;[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秦正;郭四辈;程双喜;张艺露;;[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龚妮;;[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祖群;;[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温晓丽;;[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王学臣;张碧海怡;叶淑贤;;[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罗丹;[D];兰州大学;2010年
陈俭;[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彭永祥;[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谭红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李波;[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安永刚;[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文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王怀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戴美琪;[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国先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董桥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叶曼;[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许伟民;[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崔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付艳;[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尹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柏瑾;[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谢莲花;[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利霞;方立刚;范建红;;[J];热带地理;2007年01期
郭来喜;[J];人文地理;1996年S1期
王兴中;[J];人文地理;1996年S1期
郭春荣,王万山;[J];生产力研究;2005年05期
罗成德;[J];山地学报;2004年01期
张安,任黎秀,丁登山;[J];社会科学家;1998年04期
谢飞帆;[J];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郑玉歆;张晓;郑易生;郭树声;张昕竹;陈小洪;;[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付强,王志良,梁川;[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1期
李双成,吴绍洪,戴尔阜;[J];生态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国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明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学翠;[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年04期
陶奎元,岳文浙,谢家莹,沈加林,王辉,蔡明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年02期
;[J];国土资源通讯;2005年19期
巨锋;;[J];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04期
;[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6期
于波;;[J];山东国土资源;2007年Z1期
;[J];政协天地;2011年08期
赖绍民,郑万模;[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1期
柯浦;[J];化石;2003年02期
巨锋;;[J];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岳洁;倪昆;李明;;[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王明常;邢立新;于小平;潘军;孟涛;李百寿;;[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方世明;李江风;;[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李江风;方世明;刘建华;;[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朱云峰;祝贺;;[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欧阳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翟辅东;;[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陈安泽;;[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童潜明;;[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陈安泽;;[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艾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白照军;[N];河南日报;2004年
金世凯 吕道峰 俞巧云;[N];新华日报;2003年
顾迅建 丁蔚文;[N];新华日报;2003年
武俊鹏 通讯员
王红杰;[N];山西日报;2009年
郄建荣;[N];法制日报;2009年
本报驻温州记者 林妙静;[N];江南游报;2009年
赵志成 张雁林;[N];山西日报;2009年
刘瑛 窦烨刚;[N];联合日报;2009年
记者 姜野;[N];朝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董瑞杰;[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陈俭;[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彭永祥;[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彭和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高燕;[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杨更;[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张春慧;[D];兰州大学;2008年
程驰;[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谢洪忠;[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飞;[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吴彩云;[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丹临;[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陶贵俏;[D];广西大学;2012年
管慧泉;[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丁镭;[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张贝;[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玉乐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石泉;[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汪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子矶公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