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健美先生的瘦身经历人生成长和发展经历的座谈主持稿

多年的夙愿
未了的情结——《末代状元张謇传奇》撰稿缘由与写真回眸--《江海纵横》2008年01期
多年的夙愿
未了的情结——《末代状元张謇传奇》撰稿缘由与写真回眸
【摘要】:正南通市文联秘书长、市作协主席冯新民先生,在一次文艺创作座谈会上,要我介绍关于写作和出版传记文学新著《末代状元张謇传奇》一书的写真与缘由。我想,有些内容在拙著《引言》里已作叙述和概括。不过在这之前,就有人问我:你从1986年就开始研究、酝酿、筹划和着手写作《张謇传》,而且在这前10年中,已经写出了介绍和反映张謇先生的人生不凡历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5【正文快照】:
南通市文联秘书长、市作协主席冯新民先生,在一次文艺创作座谈会上,要我介绍关于写作和出版传记文学新著《末代状元张謇传奇》一书的写真与缘由。我想,有些内容在拙著《引言》里已作叙述和概括。不过在这之前,就有人问我:你从1986年就开始研究、酝酿、筹划和着手写作《张謇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东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叶盼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黄克;;[J];读书;1980年04期
吴汝煜;;[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王克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陈乃林;;[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程广林;;[J];读书;1980年11期
王冰彦;;[J];文学评论;1980年06期
;[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12期
马天增;[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王奇生;;[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尚明轩;;[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陈福霖;;[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陈福霖;;[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陈志让;;[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闻黎明;;[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汝仁;;[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石源华;;[A];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肖正德;[N];中国档案报;2000年
郭振民;[N];中国海洋报;2000年
黄国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余波;[N];中国矿业报;2000年
月老;[N];中国艺术报;2000年
虞和平;[N];光明日报;2000年
李韵;[N];光明日报;2000年
朱英;[N];光明日报;2000年
曾敏;[N];华东旅游报;2000年
徐光荣;[N];辽宁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严翅君;[D];苏州大学;2001年
赵赟;[D];复旦大学;2005年
朱旭晨;[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守谦;[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薛平;[D];扬州大学;2001年
赵向南;[D];苏州大学;2002年
谢鸿娟;[D];苏州大学;2002年
段法雷;[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马方方;[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方梅;[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张进;[D];扬州大学;2003年
袁岿然;[D];扬州大学;2002年
夏祥红;[D];扬州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百年南通梦
最忆张季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百年南通梦
最忆张季直
上传于||文档简介
&&《​南​通​元​素​》​时​尚​杂​志​,​影​响​南​通​、​海​门​、​启​东​、​如​皋​、​如​东​、​海​安​的​大​型​杂​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相关推荐: |
你当前的位置: >>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优质课一等奖
湖北省 省级优课]
地区: 湖北省 - 襄阳市 - 保康县
学校:保康县熊绎中学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初中历史 & & &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3、认识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能够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学会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现象和解释历史事件,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 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树立勤奋学习、自立自强、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2、适时点拨,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明确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通过介绍清末的科举状元张謇,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的故事入手,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征,时间内容跨度大,内容较为空洞抽象。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课程学习,已初步具备从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认知特点,决定其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还处在形成发展之中。广大的农村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习教材知识。比较而言,学生对政治史的学习兴趣要高于经济史、科技史、思想文化史。
转换教师教学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动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情境教学是教师转换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学习历史要将自己“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随着时代发展,电视访谈节目以其生活化、大众化的风格备受观众喜爱。本课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模拟现在的电视访谈节目,将历史课堂转变为“名人访谈” 节目的录制现场。学生在“名人访谈” 节目中,自己推选主持人和记者,并且作为受邀嘉宾来接受采访。通过“名人访谈” 活动,学生在体验、实践、交流中主动学习,用眼睛去观察历史,用心灵去体验历史,用大脑去思考历史,教师只是一名站在幕后的“策划者”。从而体现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 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张謇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走的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活动2【导入】活动二
【自主学习 建构新知】
3、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活动3【导入】活动三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4、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分组,拟定访谈提纲,讲述访谈节目的有关要求。
&& 访谈提纲:①张謇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实业的?提出什么口号?
&&&&&&&&&&&& ②张謇为什么要放弃高官厚禄冒着风险创办实业?
&&&&&&&&&&&& ③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 ④张謇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 编后语提纲:①张謇的主要贡献
&&&&&&&&&&&&&& ②从张謇创办实业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什么?
&&&&&&&&&&&&&& ③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结局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五人一组,阅读教材第一目,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相关答案,然后一人扮演栏目主持人,一人扮演张謇,三人扮演观众,即兴表演“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探究课本知识:
①主持人:张先生,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创办实业的背景和口号?
张謇:《马关条约》允许民间办厂,民间办厂可以促进民族企业的发展,我的口号是“实业救国”。
②主持人:您为什么要放弃高官厚禄冒着风险创办实业?
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廉价的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我认为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③主持人:您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张謇:我开办了恳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规模大的是大生纱厂。
④主持人:您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张謇:后来负债累累,被吞并。主要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棉花和棉纺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低价销售。
编后语:张謇把开办实业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例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⑤观看张骞录像。点拨:张謇一生创办实业,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放弃高官厚禄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气,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
设计理念: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依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5、教师活动: 感谢张先生接受名人访谈栏目的采访。小结学生名人访谈的表现情况,点拨;
教师:从大生纱厂发展的一波三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受到外来因素影响很大。当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当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就会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甚至破产。
教师:这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学生:这是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教师:由此可知,要想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健康发展,首先要求什么?
学生:国家独立,民族独立
教师: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学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过渡:张謇大生纱厂的命运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族工业究竟有怎样曲折的发展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提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 设计理念:紧扣教材,承上启下。
6、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时期、特征、原因。
&& 教师活动:⑴指导学生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课件展示)
⑵点拨: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和外因同时具备才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不一。
学生活动:学生口头回答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
活动4【导入】活动四
【构建网络 深化主题】
&& 8、知识小结
&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极为落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2、深化主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战后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政治领域开展了以设国会、选议员为目的的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以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辛亥革命。经济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几乎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原有的社会结构被破坏,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变化不少。在实业救国的旗号下,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近代实业家。在社会生活方面,交通、通讯、电影、电话等开始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影响,这是我们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 。
活动5【导入】活动五
【反馈总结 评价提高】
&& 9、单项选择题
①清朝有一位状元与众不同,他中了状元却不去做官,毅然回乡创办企业,致力于“实业救国”。她是(& )
A、荣德生&& B、侯德榜&& C、张之洞&& D、张謇&&
②19世纪末,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由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
A、汉阳铁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大生纱厂&&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下列事件中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使得各种事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 (& )
⑴总体上看是比较落后的;⑵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发展慢;
⑶沿海沿江发展快,内地发展缓慢;⑷处于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超过了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的最快。材料二:1923年以后,张謇所办的企业不断亏损。1925年创办于19世纪末的大生纱厂一、二厂因负债过多而破产。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
(2)、造成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9、单项选择题:①D;②C;③C;④C
10、⑴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凋谢、萎缩时代
⑵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再度受挫。
⑶感想: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设计理念: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适度拓展,深化主题。
活动6【导入】活动六
七、教学反思:
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教学设计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主线,充分依托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创设“名人访谈”“穿越时空”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感知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征。“我要学历史”“我能学历史”“我会学历史”成为学生课堂情绪的自然表现,完成了课程标准“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的要求。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 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张謇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走的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活动2【导入】活动二
【自主学习 建构新知】
3、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活动3【导入】活动三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4、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分组,拟定访谈提纲,讲述访谈节目的有关要求。
&& 访谈提纲:①张謇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实业的?提出什么口号?
&&&&&&&&&&&& ②张謇为什么要放弃高官厚禄冒着风险创办实业?
&&&&&&&&&&&& ③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 ④张謇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 编后语提纲:①张謇的主要贡献
&&&&&&&&&&&&&& ②从张謇创办实业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什么?
&&&&&&&&&&&&&& ③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结局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五人一组,阅读教材第一目,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相关答案,然后一人扮演栏目主持人,一人扮演张謇,三人扮演观众,即兴表演“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探究课本知识:
①主持人:张先生,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创办实业的背景和口号?
张謇:《马关条约》允许民间办厂,民间办厂可以促进民族企业的发展,我的口号是“实业救国”。
②主持人:您为什么要放弃高官厚禄冒着风险创办实业?
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廉价的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我认为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③主持人:您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张謇:我开办了恳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规模大的是大生纱厂。
④主持人:您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张謇:后来负债累累,被吞并。主要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棉花和棉纺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低价销售。
编后语:张謇把开办实业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例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⑤观看张骞录像。点拨:张謇一生创办实业,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放弃高官厚禄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气,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
设计理念: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依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5、教师活动: 感谢张先生接受名人访谈栏目的采访。小结学生名人访谈的表现情况,点拨;
教师:从大生纱厂发展的一波三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受到外来因素影响很大。当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当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就会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甚至破产。
教师:这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学生:这是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教师:由此可知,要想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健康发展,首先要求什么?
学生:国家独立,民族独立
教师: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学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过渡:张謇大生纱厂的命运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族工业究竟有怎样曲折的发展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提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 设计理念:紧扣教材,承上启下。
6、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时期、特征、原因。
&& 教师活动:⑴指导学生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课件展示)
⑵点拨: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和外因同时具备才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不一。
学生活动:学生口头回答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
活动4【导入】活动四
【构建网络 深化主题】
&& 8、知识小结
&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极为落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2、深化主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战后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政治领域开展了以设国会、选议员为目的的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以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辛亥革命。经济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几乎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原有的社会结构被破坏,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变化不少。在实业救国的旗号下,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近代实业家。在社会生活方面,交通、通讯、电影、电话等开始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影响,这是我们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 。
活动5【导入】活动五
【反馈总结 评价提高】
&& 9、单项选择题
①清朝有一位状元与众不同,他中了状元却不去做官,毅然回乡创办企业,致力于“实业救国”。她是(& )
A、荣德生&& B、侯德榜&& C、张之洞&& D、张謇&&
②19世纪末,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由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
A、汉阳铁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大生纱厂&&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下列事件中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使得各种事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 (& )
⑴总体上看是比较落后的;⑵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发展慢;
⑶沿海沿江发展快,内地发展缓慢;⑷处于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超过了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的最快。材料二:1923年以后,张謇所办的企业不断亏损。1925年创办于19世纪末的大生纱厂一、二厂因负债过多而破产。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
(2)、造成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9、单项选择题:①D;②C;③C;④C
10、⑴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凋谢、萎缩时代
⑵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再度受挫。
⑶感想: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设计理念: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适度拓展,深化主题。
活动6【导入】活动六
七、教学反思:
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教学设计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主线,充分依托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创设“名人访谈”“穿越时空”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感知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征。“我要学历史”“我能学历史”“我会学历史”成为学生课堂情绪的自然表现,完成了课程标准“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的要求。
鲁骅 评论&
转变了学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
崔德军评论&
通过“穿越时空”情境,学生运用初步感知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原因、阶段、特征等有效信息,分析解决张謇创办实业的种种选择和决策,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历史体验过程中,理解认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感知政治变化影响着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现象和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准确把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性。
崔德军评论&
通过“名人访谈”情境,了解状元实业家张謇的故事,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依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崔德军评论&
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崔德军评论&
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有深度。教师通过适时点拨,测评反馈,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大升纱厂的命运,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 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崔德军评论&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建构新知----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构建网络 深化主题----反馈总结 评价提高”五步教学流程,逐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主题参与式学习过程中“活”起来,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活”起来,教学流程清晰,课堂气氛活跃。
崔德军评论&
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主线,充分依托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创设“名人访谈”“穿越时空”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感知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征。“我要学历史”“我能学历史”“我会学历史”成为学生课堂情绪的自然表现,完成了课程标准“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的要求。
王伟佳评论&
总结画龙点睛
王伟佳评论第一学时 活动一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王伟佳评论教学目标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查看更多评论
精品导学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习生座谈会主持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