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花吉他谱在哪个地区最有名

烧全鹅哪个最好,哪个最有名,是地方名吃。_百度知道
烧全鹅哪个最好,哪个最有名,是地方名吃。
烤全鹅是广东的特色菜,是烧腊的组成部分,中国其余地区吃烤鹅都很少的,一般都吃烤鸭。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中国山东找蓝翔。
要问烧全鹅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中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广东省工艺美术工业发展简史(二)——编织工艺&&发布者: 采编部 &&&&发布时间: 日 &&&&阅读次数: 2536
广东省工艺美术工业发展简史(二)——编织工艺
  广东省的竹藤棕草葵资源丰富,编织业有悠久的历史,以新会的葵编、南海藤编、东莞和高要的草编、广宁、怀集和南雄的竹编最为著名。1987年全省编织工艺业共有生产企业84个,职工7986人,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出口交货值3.15亿元,还有大量的农村副业人员,是一个容纳社会劳动力多、出口创汇大的传统手工艺行业。
一、藤编工艺
  广东省自古就是藤制品的主要基地。唐刘恂所著的《岭表录异》与《北户录》载:“南土多野鹿藤,苗有大如鸡子白者,细于箸,采为山货,流布海内,儋、台、琼管百姓皆制藤线,编以为幕”;“琼州出红藤簟,其色殷红,莹而不垢”。唐时工艺较为粗糙,宋时才渐趋精巧。海南岛的黎族能用藤织成衣甲、兜鍪和弓箭。《宋史?地理志》载:“广东南15州为藤簟、藤盘、石砚、藤箱”。明清时使用范围更广:“大抵岭南藤料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五羊、汾水之肆,衣食于藤,盖多于果布也”。当时岭南已发现的藤料多达数十百种:“可为器物,为簟、为席、为屋桁桷,为船缆,为盘及屏风,盔甲马鞭之属”。《琼州府志》还有以藤造船的记载:“粤南海中多磁石之山,海舟遇之,触石立碎。故南海之国,常制藤船,不用铁钉,以避其吸”云云。
  清代,广东的藤制品开始输往外洋。据美国纽约1977年再版的《收集与修理编织家具》一书载:1660年英国在远东开办的东印度公司把藤料运到广州,又从广州购进藤制品运回英格兰。1819年以后广东的藤编制品所用原料多改用印尼藤。当时侵占印尼的荷兰人常把藤条用于捆绑或编成大箩筐盛装货物,货物卸后随将藤筐遗弃,广州沙贝有一个绰号叫“石缝慈菇”的人,在十三行做工,将藤筐拾取回家,用于修补箩筐农具。村民竞相效尤,日久家家户户都懂得织藤,成为当地一项大宗家庭副业。《南海县志》载:“白沙乡制造品物以煮牛胶、织藤芯为大宗……藤货一宗,由外洋购进藤条,以藤皮制席,藤芯制椅桌,藤丝制褥垫,每年出产万余包,运往外洋行销,今内销也居多数”。1842年以后,沙贝藤艺传到香港,从业者极众。沙贝有九如堂、香港有公和堂的行会组织。明末清初,广东从事藤业的店坊已发展到100多家,主要分布在广州、南海和佛山等地,藤编织品种类更多:“可制台椅,衣箱、摇篮及其他用品,工人必学习数年始能从事”。光绪三十年(1904年),广州知府龚心湛、南海县知事陈征文等都曾设工艺学堂,延师教授藤编工艺。编织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1926年—1937年,沙贝有万昌、陈广隆、允祥,广州五眼桥有泰记、利源昌、福记,江门有恒丰、胜利等经营藤业的商家。这些店坊,一般有10多名雇员,向手工艺人和家庭副业者发原料、收产品。当时,沙贝以加工藤皮、藤芯和编织藤笪藤席出名,广州及五眼桥、南海黄岐镇则以编织藤椅和杂件为主,产品有茶篓、藤提篮、藤箱、木篮、船檩等,材料多来自海南岛和沙贝,产品自行销售或出口香港,有一些个体生产户则挑往广州泰康路、杉木栏和黄沙等地摆卖或交商家收购。
  抗日战争期间,洋藤来源中断,产品销途断绝,不少制藤艺人失业流散,有的以修补旧藤器为生,有的逃往乡下或山区,藤编工艺扩散到山区和农村。1938年卢建德在揭阳榕城开创卢炳合藤店,制作藤椅、藤提箱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广东制藤工业增加了揭阳、兴宁、梅县、中山、汕头、潮州等新产区。1949年全省从事藤编工艺约有200多家,从业1500多人。1954年全省藤编手工业增至514户,从业1904人,年产值203.45万元。1955年沙贝46家藤号组成6家联营社,1956年2月又改为公私合营的南海藤厂。全省的个体手工业户则组成22个生产合作社(组)。藤编技艺更加提高,以藤编家具发展最快,销路最广。1958年这些集体所有制企业,“大跃进”中多数升级过渡为合作工厂。1960年南海藤厂自制织笪机、刨藤机、削藤机和洗藤机等,改手工业生产方式为机械化生产。1962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为了改变藤料依赖进口的状况,决定在海南岛海口郊区石山公社建设1500亩红白藤生产基地,投资两万元,仍毫无收获。“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和印尼关系恶化,藤的来源更加困难,广州、佛山有些藤编企业,抽调部分厂房设备、资金和人员,转产电子、轧钢、五金和文教生产,藤编生产进一步集中在广州、佛山、中山和汕头等地。
  1971年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藤编制品大量被销往欧美等国。1973年揭阳榕城藤器厂制作的大型精工藤家具《双龙抢宝》被送往纽约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品首届赴美国博览会”展出,被联合国总部收藏。1977年制成无梳织笪机,全省藤料加工和编织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制作了许多拟动物和植物艺术造型的编织工艺品以及藤、木、钢混合结构的藤制品,生产进一步发展。1980年广东藤编工艺品产值突破1亿元,全省从事藤编工艺的企业共60家,从业4万多人,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出口9048万元。1983年南海藤厂成立了研究所,全省从事藤艺创作设计的技术人员300多人,其中有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南海藤厂厂长陈嘉棠,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南海东风藤厂厂长梁礼华、揭阳藤厂卢岳耀、广州南方藤厂刘景秋等。
  建国以来,广东藤制品行业先后应邀派出专家艺人到马耳他、中非、越南、巴布亚新几内亚传授藤编技术和协助开办藤厂,为几内亚、马耳他等国送去一批藤机械。1980年南海藤厂陈嘉棠、杜维洲被聘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藤制品专家,前往斯里兰卡等国考察和传授藤业加工编织技术。
(二)主要产品
  1979年到1986年,广东藤制品业共有16个产品获国家银奖、银杯奖、希望杯奖、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和优秀创作设计奖。其中熊猫牌和翡翠牌藤笪以及美乐牌花席获198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SO143仿象骨花瓶获创作设计一等奖(希望杯)。
  藤笪 用藤皮织成布匹状的通花产品,有八角形通花孔的叫象眼笪;一英寸有两个通花孔称为二眼笪,一孔称一眼笪,有小方孔称筛笪,无孔的称密笪。以所用材料分则有藤皮笪、藤芯骨片笪、塑料箪和纸笪等。藤皮笪按其质地又可分为仿象、漂白、中色画色藤笪等。
  藤笪的编织技术从香港传入。在广东有80年的生产历史。主产区为广州沙贝。1987年南海县的产量最大,占全省出口量的90%。广州、江门、佛山、中山和揭阳也有少量生产。藤笪早期靠手工编织,将藤皮在木框上依照经纬织成。1977年采用无梭织笪机生产,工效比手工操作快7.4倍。
  藤笪是广东省最大宗出口产品,其特点是笪眼结构均匀对称,笪面平整无泡,拉力强,色泽纯净。南海县产品质量尤佳,远胜印尼、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产品。由香港转口销往欧美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藤席 藤席是广东著名手编织品。唐时岭南艺人已经掌握了“削取藤皮,编以为幕,其妙者也挑纹为花药虫鸟之状”,精细得如同刺绣一般。色藤签台、镜匣、盘盒和藤席,都是当时的佳品,“生琼、振、新、循诸州”。最早进行工业生产的是南海的白沙乡。清光绪四年(1878年)《广东府志》载:“泌冲堡、白沙、陈溪涌口三乡作枕席尤佳”(注:三乡均在今沙贝海边)。
  藤席有原色席、间色花席两大类。按用途可分为床席、方席、枕席和大席。以床席为大宗。按藤皮宽度分有“顶粗”、“二粗”、“幼二”、“三粗”、“幼三粗”等规格,以“幼三粗”最为名贵。藤席宽为1.8—4.2排尺。
  间花藤席产江门、南海黄岐,以江门美乐牌最佳。自1960年投产以后,一直以编织细腻、质量严格著称,制作时经过24道工序。1972年以后,改传统湿织为干织,克服了湿织产品干后出现变色和松脱不紧密的毛病。香港包销其产品的客商永兴隆藤业公司评价说:“江门花席是国产同类产品之冠。最难得者是始终保持同一色泽,并无粗藤皮混合编织。织工细致,边缘平整”、“销量和知名度已凌驾于(印尼)马辰席之上”。
  藤家具 最先用藤制作家具的是广州地区的藤艺人,产品有无架穿并椅、凤尾椅、麻花椅、花婆椅和马鞍椅等。多以竹木作框架。现在南海、揭阳、江门、中山等地都有生产。产品有各种造型的台、椅、凳、床、柜、几、箱、架及屏风等2000多个品种,以藤椅为大宗。所使用的材料有皮类、芯类、原条、刨皮、藤木钢结构或几种材料混合使用。
  藤皮椅通常有人字花、三青花、通花、象眼花和梅花形的编织方法,弹性极好。著名的藤皮椅有梅花椅和凤尾椅等。梅花椅的椅背有黑色花纹,三面有背靠,最适应人体形态小息,长期受到省内外各界的欢迎。凤尾椅造型脱胎于清代宫廷家具,以华丽堂皇驰名。
  藤芯椅类有花类和密身两种。花类椅通透,图案变化多;密身类以平滑为主,多见于梳化椅。1971年藤芯家具开始将原色发展为粉彩或喷漆,造型多仿照古典式红木家具,以揭阳榕城藤器厂的仿象骨花屏精工家具和《双龙抢宝》藤椅最受推崇。它巧妙地把两条立体的龙盘在椅的靠背上,龙身延伸至扶手,用经过漂白的圆藤芯卷成上万个龙鳞,垫贴在龙身上,十分形象生动。艺人又采用重叠和交叉的编织方法,在椅上织出菊花立体图案。整套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编织艺术,被联合国总部收藏,作为纪念品,并获1979年广东省工艺美术艺人人员设计创作代表大会优秀作品称号。
  藤条椅采用原藤钉架扎作而成,结构牢固,佛山市藤厂生产的仿红木家具藤椅最负盛誉,获1979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一等奖。
  刨皮类椅是1980年以后才发展的新品种,采用机械磨皮、蒸汽弯藤、模具定型、汽动打钉、精磨喷漆等工艺技术,造型简练,款式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主要品种有:刨皮上油餐台家具、童摇马、刨皮上油菊花椅和刨皮咖啡色格子椅等。童摇马曾被日本小管会社誉为中国藤制品的代表作。获1983年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刨皮上油菊花椅用五根大藤组成外型,显得十分刚劲流畅和温厚挺拔,获1986年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藤织件 产品一般体积较小,造型各异。早期产品有藤手抽(提篮)、书篮、茶篓、船檩、盾牌等,多为实用品,后来逐渐被塑料制品所取代。新一代的藤织件多为艺术陈列品或摆设,如盒、碟和篮等。广州藤厂的精工碟,采用针锥技法,缀以金钱花、碟花、圈花,十分优雅和轻巧。获1983年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中山市小榄藤厂的仿古陶罐型藤灯座,每条藤芯都作有规则的回旋和对称排列,造型端正饱满,是藤织件中匠心独运的艺术品。1987年藤织件已发展到有篮、架、锥头、动物摆件和杂件等五大类,造型有青蛙、大象、袋鼠、猫头鹰、熊猫、鹿、鱼、龟、花卉和十二生肖等,编织方法则有织、扎、屈、锥结等。
&  (三)原料藤
  藤为棕榈科蔓生攀援植物,生于热带或南亚热带森林和灌木林内,有红藤和白藤之分,红藤粗大,直径可达5—6厘米;白藤较细长,直径一般为1厘米左右。广东藤编工业每年需要藤料约两万吨,95%要从印尼进口。1986年10月印尼政府禁止藤料输出后价格暴涨,每吨从1100美元涨至2400美元。海南岛也有生长红白藤,但较印尼产者短、细,以琼中、屯昌、保亭、白沙、乐东等中部山区产量最多,1980年上调广东省供销社两万担,1986年降为5000担,每吨红藤价格为人民币1150元,白藤700元。随着岛上荒地开垦扩大,藤料资源不断减少。196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曾拨款3万元,委托广东省手工业局在海口市石山公社建立一个1500亩的藤料基地,没有取得成功。1978年以后,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继续作人工栽培试验,定植6年的白藤每公顷可产干藤1.2—1.5吨;红藤可采集藤籽30—50公斤,8—10年后可采收红藤条。
  刚割下的藤枝含有大量的汁水,粗藤较细藤更多,容易从两端侵入霉菌和蛀虫,需要日晒和烘干。干燥后藤色灰暗,需进行漂白。现在多采用硫熏法或漂白粉漂洗法两种,并用84%的五氯碳酸钠液作防霉防蛀处理。
  除红白藤外,广东省粤北山区,还有大量的硬弓藤、老虎藤、佛肚藤、芒心藤、青藤、泥藤、鸡藤、蔗藤等藤编材料约200种。封开、德庆、龙门等县产有担硬弓藤;和平、连南和翁源等县产有3000担老虎藤;仁化、南雄和曲江产佛肚藤约1万担。南海东风藤厂和南海藤厂已大量收购使用。
二、葵编工艺
  广东新会、斗门、中山、台山、电白等地盛产蒲葵,以新会县最著名,素有葵乡之称。葵制品则起源于清远县。据《新会乡土志》载:“《晋书·谢安传》,乡人有罢中宿者,还诣安,安问为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时间新会尚未置郡,而郡境东南部之蒲葵,已由中宿而输入江左”。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新会城大云山下有葵扇会馆,门首对联写着:“品传中宿,基创云山”。中宿县为旧县名,汉置属南海郡,隋废。故城在今清远县西北,可知葵扇最初乃发源清远,后向北江下游输入新会、中山等地。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所植之葵“心蒂圆正,骨格细均,他乡莫及”。
  新会葵扇“兴于晋时,自谢太傅执之,王丞相捉之,其价顿贵”,“其制雅,出风和好”,成为达官贵人的宠物。明代更趋精致,“缘之以天蚕之丝,嵌之以白鳞之片,柄之以青琅杆之牌,缠之以龙藤之线,铜钉漆涂,绘图如绚”,制作工艺十分讲究。最初为依附于农业的家庭副业,明末始出现工场作坊,各个生产工序有了精细的分工,产品销往大江南北。苏州、重庆和汉口等地还建有冈州会馆,以方便各地葵商买卖:“经营蒲葵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至于红毛、日本、琉球、暹罗斛、吕宋、帆踔二洋,悠忽数千万里。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获大赢利”。
  清乾隆年间,新会葵业有合扇行、晒扇行、出江行、老葵行、撕藤行等。出江行是专门做贸易的。当时出江交易有上海帮(联兴行)、镇江帮(联益行)、汉口帮(联珠行),还有江西帮、四川帮、长沙帮、湘潭帮、连州帮、南雄帮、沙市帮等行会组织。道光年间(年)葵田种植面积4.7万亩,年产量1.5亿柄。新会县城的商店有60%经营葵制品,据嘉庆十七年至道光二十五年(年)统计,会城共有大小葵业商店664家。那时在重庆还有一座规模宏大、占地12亩、内有晒扇和戏台的古冈栈(古冈是新会的别名),为客商来往住宿存放货物之所。除内销外,还由江门经香港出口古巴、巴西、墨西哥、美国、法国、智利等国。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口约1100万柄,年收汇约45万两:“销于国内者约十分之九,销于国外者仅十分之一”。
  咸丰时,葵农发现有的葵扇晶莹洁白,叶面光滑,质地嫩薄,故称为玻璃扇。同治年间,艺人开始在扇面题诗作画。老画师陈晚发明用烧红的铁针在扇面烙画,制成名贵的火笔画扇。1913年会城胜玉织扇铺的艺人又发明了竹箨画扇,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质奖。
  1938年新会葵业共有300家,大户有同发、合昌、怡记、广合兴、广义昌、义和利、陈亿元等,每户资金在5万以上。以同发规模最大。拥有20多座焙炉设备,工人二三百人。当时新会城人口5万多人,从事葵类加工有1.3万多人,家庭副业劳动妇女1.6万多人。全县每年葵扇销量9500万把,靠葵为生的人达10万多人,占全县人口六分之一。当时种葵10亩的葵农,衣食均可粗安。
  抗日期间,葵田有80%改为稻田,盛极一时的葵工业奄奄一息。抗战胜利后稍有复苏,但只有抗战前的37%;贸易额减少79%;葵扇出口量也仅及战前的20%。
  建国初期,广东葵制品掌握在私人手里,生产很不稳定。1951年5月,新会县成立了葵类购销管理处。1952年2月成立了国营葵类加工厂,葵扇产量从1951年的2900万把增加到3250万把。工人也从初期的50人增加到1100人。1956年1月,新会县141家私营葵厂组成公私合营厂,全年产值396万元,其中出口34万元。职工2276人。1957年1月,成立地方国营新会县葵业公司,对农、工、产、销实行统一管理。葵制品以普通葵扇为主。50年代末,开始搞综合利用,用葵尾叶制作通帽、花篮、葵篷;用叶脉骨制牙签、扫把;用葵柄皮制葵席等。生产发展很快。1960年撤销葵业公司,人员大部分下放。1964年底恢复部分国营企业,产、供、销业务改由县手工业局和土杂公司领导,产销互相脱节,矛盾颇多。1970年12月,重新成立产供销统一归口的葵业综合工业公司,葵田种植面积增加到8.31万亩,年收获生葵原料1.3亿把,工业产值2700万元,出口产值600万元;主要产品为玻璃葵制品、绣花织扇、葵画帘、汽车座垫、葵宫灯、葵篮等;并挖掘了传统的五脊火画扇和竹箨画扇等工艺品。1976年产品共有28类、500多个花色品种,台山、斗门、中山、惠来和电白等地的葵制品也迅速发展。全省葵制品企业有80家,职工5000多人,外加工人员超过10万人。由于供过于求,1980年产值降为2500万元。当年葵制品由二类改为三类商品,放开经营,乡镇和个体企业成为葵制品的主要生产力量。1986年国营葵业厂减为两家,产值减至254万元。出口基地也从新会县转移到台山等乡镇企业中。新会原来的葵业厂则转产纺织、服装、化纤等。
  1964年新会葵艺专家余荣基、邓月琼曾应邀赴加纳共和国传授葵编技艺。
(二)葵和葵艺制品
  葵为棕榈科蒲葵属热带和亚热带乔木。喜生高温多雨、肥沃的中性土壤中,抗逆性和适应性强,树龄二三百年的老树比比皆是。叶阔青翠,蒂正骨直,常绿不凋,是十分美丽的观赏植物。叶、骨均可制成各种工艺品。1987年新会全县种植面积4.4万亩,制作葵艺品的工厂37家,工人5000多人,厂外副业生产人员8万多人。1958年7月,周恩来曾经到新会县葵艺厂参观,夸奖说:“你们的工作不错,利用废物制成产品,搞综合利用,大有可为。你们要充分利用废料,制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同年郭沫若在参观葵艺厂时也题词称赞道:“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环宇,压倒西风”。其主要产品有:
  葵扇 分普通扇和玻璃扇两大类,共30多个款式。以绣花扇、火画扇和竹壳画扇最为出名。扇面上描龙画凤,名胜古迹、山水花卉以及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都栩栩如生。很受欢迎。老艺人容文波将竹壳浸透,去瓢留青,刮薄如纸,刻成画图,贴在洁白的织扇上,十分雅致。赵源、赵文达的火画玻璃扇《苏武牧羊》、《太白醉酒》、《仙女散花》、《嫦娥奔月》、《文君弄琴》以及各种花鸟虫鱼山水名胜画扇,也很受人喜爱,尤其是赵文达的三脊玻璃画扇,既有单面、双面和单脊、双脊、三脊和五脊,又有杏形、海棠形、鸡心形等造型,美不胜收,极受中外人士的欢迎。
  葵通帽 呈象牙白色,不传热,遮日透风,轻便凉快,畅销海外和港澳地区。
  精制葵花篮 用青葵、玻璃葵、葵骨、葵藤等织成,有手提和挂悬,也有圆形、方形、蛋形等皇后篮、凤眼篮、通花篮、梅花篮共420多种,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葵画帘 用葵皮精织,加绘国画,集装饰、欣赏和实用于一体。
  汽车靠垫 近年才发展起来的大宗产品,具有隔热、柔软和耐磨等优点。销往日、美、欧和国内各地。葵藤席 用葵藤拉丝,经漂白染色,精心编织。品种有睡席、垫席、枕席以及各种小垫席,销路极好。
(三)获奖葵制品
  三脊火画扇 1957年被选参加全国艺人代表会议,其中有10把以象牙作柄,1979年获广东省二轻系统优质品奖;1981年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奖。
  竹箨贴画扇 1915年获万国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1979年获广东省二轻工业名牌产品称号;1981年获广东省经委优质产品奖。
  二支漂白绣花织扇 获1979年广东省二轻系统优质产品奖。1981年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和1986年广东省经委优质产品奖。
  葵公文袋 获1979年广东省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创作设计三等奖。
  十景牙签 获1981年广东省旅游纪念品三等奖。
  背带葵花篮 获1983年广东省旅游纪念品三等奖。
  此外,1981年有双面绣花织扇、火画扇共200件被选送参加泰国贸易展览会。1982年又有12件套被轻工业部选送参加联邦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出,均获好评。
三、草编工艺
  广东省的草编工艺多属家庭副业生产。产品以睡席、床席、椅垫和包装袋为大宗。东莞、高要、海康和粤西各县产量最大。产品交供销社收购之后,调拨各地销售,还由外贸部门组织出口。1987年全省草编织品工业产值1.222亿元,出口交货值1.84亿元,占全省工艺美术工业总产值的16.4%,与抽纱刺绣、竹藤编织并称为“广东三大家庭副业工艺品”。
  广东省草编织历史上早有盛名。汉初即入贡内廷,有淡水蒲席和咸水草席两种。蒲席用手工编织,并有几何图案;水草串以麻绳,按经纬编织,有床席、枕席、地席等200多种,具有不受潮、不发霉、携带方便、结实耐用、光滑柔软、精巧美观等优点。原来是属于农村中的一项家庭副业,辛亥革命后开始发展成工场手工业。1915年留美地质学博士罗节若之父在广州东山大街(今江岭东和瓦窑街一带)设昌隆号席庄,雇工数百人,工场占地1万多平方米,在罗定农村也设有多处加工场,自办花席出口东南亚和美国,开始时生意颇好,以后受到日本印花席的挤迫,只好改办东山火柴厂。日本席以席染色印花,比中国席染草印花省工省料,成本很低,成为中国花席很难对付的竞争者。
  建国初期,全省从事草席生产的共603家.从业6979人.月产草席3163张、床席9.02万张、蒲包席80.66万张。主要产区在高雷区(今湛江、茂名)、西江区(今肇庆)和珠江区(今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粤东地区仅产咸水草席。
  1951年下半年,高要县人民政府首先把肇庆镇的一些失业妇女组成织席生产社,拨救济米2500公斤作生产基金,每月产蒲包和蒲包片3000张,草席2000张,有社员318人,股金95.4元(折今币,下同)。丰顺县也成立了织席生产社,社员100人,产草席10万条,股金2000元,政府贷款4000元。梅县地区各县也产咸水草席,以兴宁的流黄席最有名,1951年该县织席有296户、656人,月产草席6.77万张,销赣南和本地。大埔县从业约800人,月产3000张;龙川有7户、20人。
  1956年中东“阿以冲突”加剧以后,巴勒斯坦难民增多,国际市场对草席需求日增,1962年全省从事织蒲席的厂社发展到305家,职工1.3万人,工副业人员12.69万人,拥有压草机197台,年产蒲草席8178万张,蒲花席485万张。从事织水草席的共60家,职工5242人,农村副业生产人数约20至25万人,有木织机2233台,年产量327.87万张。全省种蒲草1.09万亩,水草3.63万亩,蒲草制品以高要和雷南一带粤东最多;水草制品以东莞和汕头最多。东莞由外贸部门领导,产品由其收购后出口西德、印度、荷兰、波兰等24个国家。
  1958年以后,各地贯彻“以粮为纲”的种植方针,不少草田改种粮食。海康县毁草种粮的草田8537亩,揭阳炮台180亩,潮阳关埠55亩。加上劳动力被抽调搞粮食,水草不能及时收割,草席产量下降。当年参加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客商,求购蒲席和草席100万美元,我方仅能供货28.8万美元,引起了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重视,指示手工业局调查原因,随后制订对席草生产实行奖售的办法:凡种植一亩草田奖售稻谷10公斤,化肥25公斤,并免交公购粮。当年草席产量大增,达6600万张。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改草种粮的情况又不断发生,草席生产减少,而日本席商也在这时改行生产家用电器等高技术产品,国际市场草席奇缺,出现了“以塑代草”的席子。塑料席子睡时粘身,人们不喜欢用。经外贸部门大力组织各地发展草席生产后,1971年开始重新发展,1981年,全省草席产量达到7000多万张,出口交货产值5066万元,10年之中产值翻了三翻。
&(二)重点产区
  1.东莞草织品
  东莞草织品汉时已有文字记载:“有莞席出自东莞县。莞丛生水中,其中茎圆美……汉文帝以莞蒲为席”。宋《起居注》说:“广州刺史韦朗作白莞席三百二十领”。
  最早的草席用无破开的莞草麻丝串织而成。编织粗糙,用于晒咸鱼,故人称鱼荐席。1758年郁南县连滩编织的白连席很有名,其制作技术传到东莞后,东莞才开始生产白连席、宁波席和红绿席。清末又制成了五彩花、风车花、普通杂花、红绿格以及顶天、中天杂花、中央花、时花等草席。莞席始负盛名。道光年间开始出口。咸丰时厚街经营出口草席的洋庄铺几十家,业务最大的有联栈、质栈、东栈、端记、万全栈等,销印度、英国、荷兰、法国、美国等国。民国初期,不少洋庄关闭,1928年逐渐恢复,资本额10万银元。还成立了商会致公堂,把产品集中到广州转口。当时广州的洋庄有18家,每年出口草席40万束。香港还有代理商瑞香园、广泰祥、和记、东栈等。民国24年《广东工商业》载:草席“粤省输出之数量最大,占全国总额73%有奇,平均每年输出草席403.27万元。国外销场以英国最大,荷兰次之”。1940年香港沦陷后,东莞草席洋庄全部停顿。抗战胜利后,虽有恢复,但已大不如前。
  建国初期,厚街、莞城、虎门、道窖各自成立了草织厂,1956年全部转为国营工厂,年产值约400万元,从业人员有7000人。1959年不少草田改种水稻,东莞5家草织厂有3家下马。1962年稍有复苏。“文化大革命”期间有的又转产电子和麻纺,生产曾经下降。1971年以后出口需求量大,织席厂开始使用自动提花机生产提花草席、沙滩席、旅行席、提花座垫、草篮和麻地毯等。乡村草织业也蓬勃兴起。1975年全县草织品产值1650万元,其中乡村企业共300多家,产值有1200万元,从业6万多人。全省草编工艺品产值3190多万元,为1958年的10倍。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种水草的经济收入不如种其他经济作物,搞草织不如搞其他加工业,所以草织厂纷纷改行。1985年全省草织业产值降为368万元。1987年以后,织席业多数转移山区,东莞草织业基本上停产了。
  2.肇庆花席
  宋时,肇庆花席已经有名,明代高要金渡、白土、肇城等地,编织草制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肇庆花席爽身密实、图案美观,便于携带。编织花席的蒲草产于高要、四会,以高要出产的蒲草质量最佳。其草纤长、光滑、柔软,有“赛龙须”之称,是多年生植物,种后第二年开始收割,山坑冷底田也能生长。如管理得法,种后可连续收割五六次,每次亩产草150—220把,比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高一二倍,所以当地农民喜欢种草而不喜欢种稻。一般8至10月间收割,割后搓上黄沙泥在阳光下曝晒入仓,编织时再取出,趁露水未干时摊在地上晒至象牙白即可用。织席的草经过挑选、春平、漂洗和染色后,才能编织席子。以每平方寸排下10—12条草为合格。上等席每平方寸可排下18—19条草。1945年全县蒲草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花席产量800万张。金渡产区有行兴、行隆、顺龙、华兴、占记、悦昌、万昌、华盛、白同记、京记等30多家席庄,并自营出口。
  建国初期,全县有20多个公社、6.7万多人从事织席,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1954年粮食统购统销后,席农毁草种粮,蒲草种植面积降为1.29万亩,1961年全县产席子1128万张,有些地方出现凭证供应草席。1963年后,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发展草织品生产,1966年蒲草种植面积达3.22万亩,草席收购量恢复到1800万张,花席图案有飞禽走兽、花卉虫鱼以及名胜古迹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产量复降为800万张,后期随着出口的需要,发展了草提袋、草挂包、草盒、草手抽等产品。1983年后高要草席从二类商品降为三类商品,放开经营,草农改种其他经济作物。1985年全县织席人员约7万人,蒲席收购量为325万张,收购值558万元,销售值为1200万元。1984年起停止出口。
  高要花席在国外的知名度也很高。越南、朝鲜、加纳等国曾派人前来学习。刘少奇访问印尼时曾带去一批金渡花席作为赠品。一般的席子只有红绿二色,金渡席则有红绿黑三色,最巧者以一个火柴盒放在席上任何地方,盒所覆盖的面积内,蒲草条数都一样多。织法有人字纹、沉花、菠萝花、蝴蝶花、大小缆花、麻花以及马辰、半边月等。图案有“双喜”、《龙凤》、《双龙吐珠》、《宝塔》、《飞鸽》、《牡丹》以及现代题材的火车、轮船、端州八景等,极具乡土味。
  3.始兴草席
  始兴草席产外营、田心、禾湾等地,全县年产1.2万多张,以外营质量最好。织席的原料多用席草和芒芯。种一分草田可织草席10张。芒芯则用来加工小绳作席纬。其席用原条草织成,不堪横直折叠,然平滑、厚实、防潮、爽汗、耐用,时间越长越平滑,色越金黄。
  4.雷州蒲席
  雷州蒲席以海康产量最多,迄今有600多年的生产历史。据《雷州府志》载称:“蒲草俗名节草,可编席织包”、“因其在咸水中生长,所以特别柔韧。用以袋盐,久袋不坏。故糖、药材和杂货都用其包装”。民国初年,每年销往外地约2000万张,产值约300万元。雷城经营草袋生意的商号有永安、宏伟、恒栈、福兴、全益隆等。其中有的在香港设有分号,资本很雄厚。
  建国后,雷州半岛制糖和盐业生产发展很快,对蒲包的需要也很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扶持蒲包生产。1967年湛江地区蒲草种植面积为7.69万亩,年产101.63万担。海康县全县种植蒲草5.6万多亩,产量40多万担,占全省产量约60%,年收入约1000万元以上,获奖售化肥1000多吨。最高亩产蒲草1250多公斤,比解放前高出一倍。成为海康县主要的家庭副业。当地的家庭妇女,一有闲暇即坐田头树下,边织席子边谈笑。席子织成后,墟日挑上市场摆买。该县和遂溪、湛江市郊都建有蒲草种植试验站,实现蒲草有性繁殖和淡水种植,采集一亩蒲草的种籽可以种20亩蒲田,有效的促进了蒲草事业的发展。1982年遂溪县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总产量25.15万担。
  四、竹编工艺
  广东省竹器生产历史悠久。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补遗》中载称:“越王竹,根生石上,如细藤,高尺余。南中爱其色青,用为酒筹、菜箸”。晋时还用来代替铁器。晋人顾微所撰的《广州记》云:“石麻之竹劲而利,削以为刀,可切象皮。揭阳、普宁、大埔颇多”。唐代还有以竹甑作为煮盐锅的记载:“竹盘者,以篾细织,竹镬表里以牡蛎灰泥之”。其他竹编器皿举不胜举。清时,佛山有“竹器行,有专制山货者,有制竹椅者,有制竹筐篮者,价值颇廉。竹多来自广宁、四会、罗定暨广西怀集等。”主要制品有竹耙、谷筛、竹扫、筲箕、篓、箩筐、篮等等。光绪初年开始出口。民国7年(1918年)高要“有新桥店商专营斯业者,多携欧美各国所织洋篮各种式样以归,广为宣传,劝各乡妇女仿造”。嗣后,各地竹器由香港转口南洋各国,业务十分兴旺。广州泰康路有41家,其中较大的有明栈、龙盛祥。所谓“沈家蒸笼”、“邓家米筛”,省、港、澳极负盛名。
  建国初期,广东省竹编织生产以汕头地区最盛。福建龙岩、上杭和兴梅地区的竹排顺韩江而下,两岸竹铺林立,汕头市韩堤路和乌桥一带都是竹木商店和编织竹篷的作坊,从业人数达5000多人。潮州市竹制作坊40多家,从业3000多人。1954年全省竹器手工业者1.55万户,从业5.53万人,年产值512万元。产品除器皿外,还有竹家具等近百种。1964年以后,由于塑料制品兴起,竹制品开始受淘汰。东莞不少竹器厂陆续转产电器、服装、塑料、皮革,广州40多家竹器厂社也先后合并,有一千多职工的红卫竹器厂转产藤器、油印机和铝制品。竹工艺品则继续发展,1966年出口产值为357万元,1971年为934万元,万元,1976年为3416万元,1979年则突破5000万元,换汇2000多万美元。当年全省有64个县、1579个厂社从事竹编织生产。1983年以后,外贸部门压缩生产,生产出现过剩,不少竹编织企业再次转产。1987年全省竹器厂共20家、职工5145人,产值及出口产值约1000万元左右。
(二)产品和品种
  竹艺编织品 产品有花盆套、花篮、吊篮、洗衣箩、灯罩、字纸箩、扇类、碟、盒共2000多个花色品种。以普宁、陆丰、揭西、潮阳、潮州、惠来、梅县、兴宁出产最多。兴宁的小竹花篮、惠来的竹纸扇、陆丰的竹提箱袋,都是独具一格的地方特产。
  工艺挂件 陆丰县碣石竹器厂1980年所创,有1000多个花色品种,1986年产值为146万元。主要有:1.鸟笼。用毛竹为原料,经晒、弯、削、刨、钻、雕而成。形状有圆、方、斜、尖顶和六角5个品种、944个花色。低档鸟笼不雕花,中档鸟笼部分雕花,高档鸟笼以浮雕通雕手法,雕有龙、凤、《福禄寿》以及历史故事图案,获1984年全国旅游产品优秀奖。2.竹木贴盒。有圆、方、长方、三角、梅花、扇、桃子等形状,用以装茶叶、糖果、首饰、药材和酒等,用纸板或三夹板做胚,再贴竹木丝片拼成的图画,造型十分雅致。
  雨帽 以高要县的产品最著名,最高年产240万顶。现在城市已基本绝迹,农村仍有少数。
(三)重点产区
  佛山竹器
  佛山竹器业抗日战争以前很兴盛,有300多户,沦陷时大部分停业,1949年仍有从业1.43万人。1954年有659户、1350人,产值104.2万元。较大的商号有兴合隆、顺昌隆、恒发、新利、荣记、岑猷记等。产品有谷箩、粪箕、谷围、扫把等等。1956年成立了竹器一、二、六、七社以及鱼箔、簸筛、扫把等10个生产社,社员1341人。以后逐渐减少,1978年基本停止生产。
  中山竹器
  中山小榄竹器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产品有蚕箕、箩、扁担、鱼箔等。1985年以后改手工操作为机械开片拉丝;1981年生产各种竹制品共18万多件。
  南雄竹艺
  南雄竹艺品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产品。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金竹、贡竹、水竹、毛竹和佛肚藤(又称土蔗藤)为原料,制成各种工艺品出口。1985年产值300多万元,出口值200多万元。主要产品有玩具、绣帘、绣帘屏风、竹书架、竹帆船、工艺卷笔刀、工艺圆珠笔和藤竹家具等1万多个花色品种,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竹木工艺玩具 有《三打白骨精》、《圣诞老人》、《赛龙夺锦》、《青春之歌》、《丝路花雨》、《彩虹万里》等,造型生动,手法夸张。1983年参加东德莱比锡博览会、1985年参加英国伯明翰春季礼品博览会展出受好评。获1981年、1983年广东省工艺美术优秀创作设计奖。
  竹帆船 以毛竹、金竹雕刻,船帆上刻“一帆风顺”四字,寓意吉祥。是世界上商人节日互相赠礼佳品。投产以后长销不衰。《郑和宝船》和“小帆船”获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品优秀奖。
  竹木工艺卷笔刀 有人物、动物、草虫、古玩等造型,其中《唐俑》获1979年广东省艺人代表会议优秀作品奖;《一帆风顺》获1981年广东省工艺美术新产品奖。
  竹藤家具 以当地的佛肚藤和金竹为材,制成沙发、书架、笔筒、灯罩、茶几、台、椅、柜等产品,古朴自然,出口极受欢迎。
  其他竹艺品 以竹头、竹青、竹黄等加工或编织成绣帘、屏风、手提箱、竹筒和乐器。工艺十分精湛。竹绣帘屏风《迎客松》,1975年被国家选送参加英国伦敦世界手工业品博览会展出,受到好评。
  南雄县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陈继彭,从1964年开始从事竹艺品创作,成绩斐然,1986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家”称号。
  吴川竹器
  吴川梅碌镇的竹栏街,清初就颇具规模。当时信宜、高州、化州的竹排沿鉴江顺流而下,到了梅碌上岸集散。当地的竹编巧匠,用竹制成蒸笼、床、席、梯、篮、箩、帽、筛、簟、箪、围等,十分美观实用。尤其是竹贡、竹芨和竹席,艺人在产品上织出“双喜”、“吉祥”等字体,成为当地女子结婚时不可缺少的陪嫁物品。最受人称道的是梅碌的竹棚和竹楼,坚固美观,防风防震。楼上有楼,室内有厅、堂、门、窗和阳台栏杆。小楼可住三五人,大楼可聚集1000多人。1984年元宵节,吴川县建筑公司在文化路广场搭的一座名为《梅岭迎春楼》的竹楼,高12米,长9米,宽6米,仿北京天坛的造型,红墙绿瓦,柱梁雕刻五彩缤纷的图案,四周装饰彩灯。一到晚上,流光溢彩,十分壮观。底层可通汽车,第二层有厅、堂、廊等,厅内摆着一尊《梅花女献仙桃》塑像,厅内一次可以容纳游客300多人。1985年元宵节在伏波街搭的竹楼更加雄伟,高22米、共6层,用3000盆鲜花组成花塔,入夜灯花相映,霞光万道,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流连忘返。
  肇庆竹器
  肇庆地区的怀集和广宁盛产竹子。怀集茶杆竹种植面积20多万亩,广宁青皮竹种植60多万亩,享有“竹子之乡”美称。茶杆竹又称篱竹和厘竹,属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其竹通直,光滑节平,坚韧弹性好,耐腐蚀,贮放不易生虫。被誉为“竹中之王”和钢竹。是制作钓鱼竿、滑雪竿和园艺支撑物的好材料。广宁的青皮竹则纤维长,易起篾,为搭篷、编织家具和工艺品的良材。明末清初,怀集有300多人从事制作竹床、椅、席、蒸笼、帽、箩等产品。1964年11月,怀集手工业局从梁村、冷坑抽调46人到坳仔办竹器厂。同年广宁也抽40人到古水设立竹器厂,生产当地群众喜用的竹床、椅、台等制品,年产值22万多元。1970年两县竹器厂增加了出口竹书架、花几等产品,1979年产值达到36万元,1980年又增加到66.5万元,当年5月,广宁县二轻局又在南街建竹器工艺二厂,增产芒织、竹织制品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新西兰和香港等地。主要产品有:
  竹家具:其品种有床、椅、沙发、台、书架、花几、六角架、竹屏风等共数十种。均以茶杆竹烙花或素色制作,在国外声誉极高。1983年广宁古水竹艺厂曾应邀派出两名技工赴哥伦比亚传授技术和帮助建厂,为时一年。
  竹炊具:品种有蒸笼、簸箕、竹筷等。
  日用品:主要有席、扇、门帘、窗帘、纸篓、扫把、篾箩、水果筐等。
  竹玩具:有竹帆船、仿古杂件、圣诞车、动物、人物等。
  1985年怀集和广宁三厂共有职工340人,工业产值96.83万元。
  潮州竹制品
  潮州竹器产地,一在南门竹铺街,一在意溪堤顶,以生产香支为主。建国初期,作坊三四百家,从业二三千人,1956年合作化以后,组成6家制品厂,主要产品有竹编工艺品,如花盆、花篮、盘、碗、盒、扇、纸筐、罩、厘等品种近百个。
  潮州竹工艺厂的花盆套,有方、圆、六角和长方形等造型,颜色有本色、褐色、烫花、彩绘等,结构牢固,古朴大方,很受国外客商喜爱。该厂的竹胶合盘、盆、扇、杯垫、屏风,以竹片涂胶,热压粘合成型后彩绘国画山水,耐热耐浸耐腐蚀,不变形,有浓厚的乡土味。是极有欣赏价值的实用品。该厂用胶合竹板生产的排污生物转盘,1983年获轻工业部“金龙奖”。
  潮安竹品工艺厂的茶厘(滤)为冲咖啡的用品,天然无毒,最受东南亚客商欢迎,年产4万支,产值10多万元。
  潮州竹帘工艺厂的竹帘,1956年开始出口,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机械生产,产品也从原来的“二踏七行白帘”发展成“二踏间色”、“多踏提花”和画帘等多款色产品,长期畅销欧美各国,1985年销售额150万元。潮安竹杂工艺厂也生产竹卷帘出口,1986年出口值10万多元。该厂的上漆竹鱼竿,1983年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共27万支,1985年已减为3.6万支。
  潮州竹器厂和潮安篱竹工艺厂取梅县和闽北的野生篱竹,去壳削目,洗白晒干,按大小分类,两头锯齐,每年销日本、美、加、英国等2000吨,产值近100万元。还有香支,年销香港和东南亚10—30万把。
  揭阳竹器
  揭阳竹器厂成立于1954年,产品有箩、筐、篮、箕等,1973年开始生产竹玩具、盘、套、烙花书架、花盆套等几百个品种,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1980年产值超100万元。1982年该厂所产的菱格吊篮被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
  惠来竹器
  建国前,惠来就有“隆江竹盘和簸箕,葵潭竹笠茶街箩”的民谚。建国后,该县成立了竹器生产组,从业有400多人,1966年产值有43万元。1976年生产“细微竹帽”销东北三省,年销量60万顶。以后又生产竹编、竹贴压板花盆架、花盆套和盘供出口,1984年出口值155万元。1985年生产工人718人,产品1600多种。以扇类最富有特色,小折扇规格30公分,大折扇1.4米。
  潮阳海门竹器
  潮阳县竹制工艺厂,其前身是1951年由48个手工业者组成,主要生产渔船竹篷和鱼筐等,产值3万多元、加工费1万元。1961年开始生产竹丝织绣帘,以后发展到画帘、挂历片、帘扇、帘贴盒。1975年产值15万元,有2000个花色品种。1981年发展到20多万套,产值142万元。1982年生产开始下降,1985年仅51万元。该厂产品有编织、雕刻、剪贴三大类:
  编织类:产品有篮、背袋、盒、灯罩、盘碗、提箱、动物笼、扇等,其编织花纹有印子花、条纹、菱花、三叠壳目、大小方格、麦穗花、福禄寿、双喜、博古等。
  雕刻画类:以苗竹片制成。产品有大小屏风、漆板竹雕挂屏、画类挂屏、大小摆吊件、竹雕动物玩具等。
  竹剪贴类:以竹片染色后,剪贴成山水花鸟虫鱼、楼台亭阁、仕女花卉等,装饰在首饰盒、挂件、吊件、像框、提箱、扇、玩具上,工艺有独到之处。1982年在全省竹制工艺品评比会上,烙花花盆套、竹丝编织盒、果品套格篮、竹编背袋获广东省竹艺品评比第三名。
  汕头竹画帘及竹编
  清代,汕头、庵埠花篮和蓬洲竹壳扇精美为天下最,1915年曾获南洋劝业会褒奖。竹帘画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粉为底,勾勒填彩,彩绘寿星、三星、八仙、二仙翁等,笔墨古拙,雅俗共赏。1946年香港美联行经营竹纱餐帘畅销世界各地。汕头联昌美记受其委托,在潮州生产素色餐帘,年产7万余打。1957年林和降、林树东、陈群英、余海涛等人成立民办美术工艺厂,继续接受该行订货,并从香港传入喷漆帘画,1958年出口1.2万打。苏联和越南都派人前来该厂参观学习。1959年汕头同平公社安排了一批高中毕业的青年充实画帘队伍,人数增加到40多人。产品出口西德、丹麦、荷兰和新加坡等国。
  竹丝编织产品有竹篮、竹扇、竹荚筚等,所用的竹篾,其细如丝,染色后可织出各种精致花纹。建国前,揭阳榕城西门外艺人林仲仁,能在织品上织出篆书、楷书等文字;1954年揭阳工艺厂陈大凌(已故)甚至能在竹织扇上织出《八仙过海》的人物故事。还可以织出幽兰翠竹。陈毅元帅曾经以它作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礼物。
  梅县地区竹编织品
  梅县地区多山,盛产各种苗竹、绿竹、厘竹、麻竹,艺人用来编织各种工艺品。大埔县的花篮产量最多,1959年在全省名牌产品会议上被评为优质品。另一竹制品春盛,是赣南、闽西和潮汕地区民间婚丧嫁娶时,盛装礼品和祭品的盛具,它以细篾编织后,外施彩绘油漆,每只三四层,以长治和茅坪所产质量最佳。
  建国后,梅县、兴宁、丰顺等地,发展了竹帘画、竹餐帘、吊篮、提篮、纸箩、洗衣箩、果盒以及瓷胎编和动物编等工艺品近千种,1978年出口210万件。以后产品经过漂白、熏药、浸油和烤烘,更加美观耐用;还发展了芒竹混合编织、草藤竹结合等新产品,极受商界喜爱。
  兴宁的竹制品以大坪的礼箩最出名,其箩两头小、中间大,有盖,篾细均匀,织有字画其上,迎亲嫁娶、祝寿时用来装送礼品。该县叶塘区则以竹甲帽闻名,其坚固程度可以抗御矢石,清时兵勇用作头盔。径心区和新坡区的波箩和筘,也很有地方特色。1984年兴宁竹工艺品《神仙鱼》台灯,获轻工业部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阳春芒编
  阳春野生芒草,常年可采,阳春编织工艺厂用来编织各种制品,一年创汇50多万美元。产品有各种文具盒、花盆座、书篮、用具架、洗衣箩和菜箩等,均以芒芯编织后,经过硫熏,涂上光油,织品另有一番情趣,故出口颇受欢迎。
  阳春编织工艺厂成立于1954年,原来产品只有竹箕、竹帽、竹蓬、竹箩和竹椅,1978年以后生产发展很快,共有148个品种,销日本、美国、法国、西德、加拿大和香港等地。1985年生产总值250万元,职工160人,厂外加工副业人员1050人。1978年至1985年,共为国家创汇400万美元。
  阳江竹帽 阳江闸坡是个渔港,风大日烈,当地渔家妇女特地编织了一种竹帽—铜鼓帽。其帽直径约1市尺,以竹篾编成,夹以竹叶,帽檐扎有藤料,高20厘米,倒放像个菜篮,也像一个铜鼓,故名。其帽做工精细,编织结实,放在地面站上一个人也不会压扁。帽檐编有各种图案,帽带用彩色珠子编成,帽顶还镶有一块银元,闪闪发光,十分特别。这种铜鼓帽,既可遮风挡日,也可当凳子坐,当扇子煽,当枕头和菜篮子用;万一渔船漏水,还可以当戽斗戽水。所以今天虽有塑料草帽,但阳江渔家妇女仍喜欢用它。
 广东省志——二轻(手)工业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蝴蝶花阅读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