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一首别子固中的逍遥游通假字字及其含义

明伦汇编交谊典同学部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正版电子书 多平台阅读 退换货服务
点击下载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支持Android/iPhone/iPad
版权方简介
简介:阅读公版书
明伦汇编交谊典同学部
免费短信下载
输入手机号获取下载地址
百度官方短信服务不收任何费用
扫描二维码下载
打开手机微信或QQ等工具扫描
如已安装“百度阅读”客户端,
也可扫码领取此书。
* 您也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百度阅读“安装客户端,安装完成即可下载该书。
内成功下载,还能获得客户端专享特权
已有2168人下载
免费¥0.00
27263本电子书全免费
点击短信即可打开链接页面阅读
&&&&&&&&礼记学记三年视敬业乐群七年视论学取友疏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朋友善者愿而乐之取友谓选择好人与之为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回复 验证码
帮助平台入驻中国语文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语文
中国语文从1952年创刊至1962年为月刊1963年至1966年4月为双月刊1966年56月为月刊1978年至今为中间1960年7月至9月休刊1966年7月至1978年4月1978年5月复刊至今外文名称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语&&&&言中文类&&&&别出版,语言类期刊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单位《中国语文》编辑部出版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CN:11-1053/H国际刊号ISSN:邮发代号2-46定&&&&价16.00元/期;96.00元/年出版地北京市
中国是湖北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也是一部符合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教育部要求的极富创意和特色的教材全书以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语文水平为目标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精心选取具有典范性对今天仍有普适价值的文学作品在进行时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而且十分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感悟与把握力求使读者能从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美的熏陶本书可供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中国语文课之用也可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1]中国语文由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办1956年以后编辑部工作由语言研究所单独承担中国语文初期的总编辑是罗常培韦悫任社长1955年4月总编辑改由林汉达担任1956年至1960年常务编委周定一主持编辑部日常工作1961年3月起由丁声树任总编辑韦悫仍任社长陈章太任社长陈章太主持日常工作1978年复刊后吕叔湘任主编陈章太侯精一任副主编1985年9月由侯精一任主编徐枢饶长溶王伯熙任副主编徐枢为常务副主编1994年3月侯精一任主编徐枢施关淦任副主编1996年1月侯精一任主编施关淦任副主编2002年5 月侯精一任主编刘丹青方梅任副主编   中国语文主要刊登汉语现状历史以及应用实验等的调查和研究语言理论语言政策的研究汉语教学汉外对比研究语言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课题的研究汉字现状历史以及应用调查和研究语言文字著作的评论文章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社科双效期刊主要栏目综述论著短篇论著国际学术活动标准与指南病例报告一 来稿请寄打印本和电子本各一份打印文本请寄到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  邮编100732
二 电子本投稿请用以下几种格式中的任意一种最好用前三种格式   ① 纯文本TXT格式 ② 超文本HTML格式③ MS-WORDDOC格式 ④ RTF格式用HTML格式的文章可以方便我们将来直接发送上网 注在线投稿所上传稿件一律使用MS-WORD:DOC格式文本  如果文章用到特殊字体请用附件形式把相应的字体文件发送过来   如果文章用到自造字图表或其他特殊形式请做成图像文件发送过来或者另附上一份说明文件   文件容量较大时请用WINZIP等工具软件压缩以后发送过来   文章内码可以用简体中文GB或GBK码也可以用繁体中文BIG5码   三 稿件每页40(行)×40(字)A4纸打印冷僻字 特殊符号须制版的图表均请另纸开列或画出   四 另提供正文不具名首页两份以备稿件匿名审读之用   五 所有论文需要提供英文题目 八千字以上的稿件请提供二百字以内的中英两种文字的提要和关键词   六本刊体例如下务请按此体例打印   (一) 文题  1 论文题目  正题二号标宋占一行  副题三号仿宋另占一行前加破折号  作者姓名四号宋体另占一行居中  题注在正题末右上角加星号*题注注文排当页下与正文之间加一细线占10字注文小五号宋体起行空一格前加星号做注码后空一格
(二) 提要 关键词   提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接排提要正文提要正文居中左右空3字空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关键词小五号宋体各词之间空一字空回行齐关键词
(三) 正文  1 正文通栏五号宋体如例句较短可排分栏   2 文章分节小标题序码用汉字五号黑体占2行居中占1行齐左起行空2字空序码用汉字阿拉伯数码均可  3 例句  有序码例句序码用阳文码排序后空半字空起行空2字空回行齐汉字序码原则上一排到底酌情可分节编排如果例句接排例句间空二字空  无序码例句起行空3字空回行空3字空较短的可接排中间用竖线隔开  4 引文起行空5字空回行空3字空  5 例句引文等的出处书名报刊名一律用书名号外加圆括号  书名依次为作者书名出版社时间例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 修订本35页  报刊名依次为作者文章报刊名称时间例  周培红今生今世收获1991年第1期  古文依次为朝代人名书名篇名章节例  唐· 李白古风· 十九诗经·硕鼠  6 国际音标括号用直方括号[ ]声调一律用数码标在右上角  7 数字公历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其他参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视情而定一篇文章内要统一  8 正文中引述文献标注顺序作者年代中间加逗号外加圆括号例  朱德熙1986  参看文献参看作者年代外加圆括号例  参看金克木1996  如果引述或参看文献不止一个中间用分号隔开例  参看金克木1996朱德熙1982
9 文中图表一律小五号宋体图表名用小五号仿体位于表格上端齐表头  10 随文的注文六号宋体齐下
(四) 附注   1正文中的注码用阳文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编序码小五号宋体居文字右上角如果后面有标点符号则放在标点符号后边  2排在正文末与正文间空一行附注2字顶格中间空一字空小五号黑体  3注文小五号宋体另起一行空2字空回行顶格注码用阳文码序排空半字空
(五) 参考文献参考书目引用书目等  排在正文后有附注的排在附注后,空一行参考文献等小五号黑体顶格所引文献书目等小五号宋体另起一行顶格回行空汉字7字空参考文献等根据所引文献的类别采用不同的书写格式  1期刊中的文章书写顺序为作者或编者2人以上中间空一格出版年份前后各空一格文题加书名号刊名加书名号期数  2 专著书写顺序为作者或编者2人以上中间空一格出版年份书名加书名号有关章节的编号出版社及地点  3 外文参考文献等书写顺序同中文文章书名排斜体  4古代文献书写顺序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社出版版本年代  同一作者如有数条文献的逐条分行排列名字只见首条其余以细线占三格代替中文目录的编排顺序以著者或编者姓氏的音序排列译著按中文目录格式写外文目录一律排在中文目录后顺序先日文文献顺序按作者姓氏中文读音排序后西文
(六) 附录   排在正文末附注上五号仿体, 起行空2格
(七) 作者通讯地址  排在全文后上空一行小五号宋体齐后内容依次为姓名通讯地址邮编各项之间空2字空外加圆括号  六 来稿审读时间一般为半年半年内未接到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作者也可随时在中国语文网站看稿件当前审读的进展情况   七 稿件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八 来稿请直接寄到编辑部以免延误作 者 萧练武杨敬华 主编
开 本 16开
97 87 30 90 68 573
定价¥29.50第一单元 先秦作品
蒹葭秦风诗经
七月豳风诗经
秦晋肴之战 左传
邵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颜斶说齐王贵士 战国策
老子三章 老子
天时不如地利章 孟子
庖丁解牛 庄子
天论节选 荀子
察今 吕氏春秋
思考与练习一
第二单元 秦汉魏晋南北朝作品
谏逐客书 李斯
李将军列传 司马迁
苏武传节选 班固
遗黄琼书 李固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短歌行 曹操
杂诗其四 曹植
七哀诗其一 王粲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归田赋 张衡
咏怀诗其一 阮籍
杂诗其二 陶渊明
杂诗其五 陶渊明
登池上楼 谢灵运
咏史其二 左思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
世说新语二篇 刘义庆
三王墓 干宝
思考与练习二
第三单元 唐五代作品
滕王阁 王勃
从军行 杨炯
长安古意 卢照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望月怀远 张九龄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宿建德江 孟浩然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王昌龄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别董大 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月夜忆舍弟 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送严士元 刘长卿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渔翁 柳宗元
送薛存义序 柳宗元
洛桥晚望 孟郊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石头城 刘禹锡
始闻秋风 刘禹锡
竹枝词其七 刘禹锡
杨柳枝词其一 刘禹锡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伯夷颂 韩愈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长恨歌 白居易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致酒行 李贺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隋宫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商山早行 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再宿武关 李涉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骆谷晚望 韩琮
塞下曲 许浑
再经胡城县 杜荀鹤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
思考与练习三
第四单元 宋代作品
村行 王禹偁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山园小梅 林逋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示张寺丞王校勘 晏殊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祁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戏答元珍 欧阳修
秋声赋 欧阳修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王观
村居 张舜民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后赤壁赋 苏轼
晁错论 苏轼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春雨 周邦彦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陈亮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元干
贺新郎曳杖危楼去 张元干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陆游
约客 赵师秀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小池 杨万里
念奴娇洞庭青草 张孝祥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王炎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辛弃疾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
念奴娇水天空阔 文天祥
金陵驿 文天祥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郑思肖
柳梢青袖剑飞吟 戴复古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蒋捷
思考与练习四
第五单元 金元明代清代近代作品
岐阳其二 元好问
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中吕·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徐再思
指喻 方孝孺
浣花溪记 钟惺
小洋 王思任
游黄山日记后 徐弘祖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渡易水 陈子龙
秋日杂感其二 陈子龙
点绛唇满眼韶华 陈子龙
复庵记 顾炎武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真州绝句其四 王士禛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纳兰性德
出居庸关 徐兰
刈麦行 沈德潜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燮
葬花吟 曹雪芹
新雷 张维屏
寰海后十章其八 魏源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春愁 丘逢甲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论毅力 梁启超
思考与练习五
第六单元现当代作品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谈生命 冰心
复活的土地 艾青
红烛 闻一多
激流总序 巴金
寻梦者 戴望舒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台湾
中国的牛 小思香港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台湾
致吾女 陈建功
用时间与用金钱 刘墉台湾
致橡树 舒婷
秋雨 邓荣坤台湾
三棵树 苏童
都江堰 余秋雨
塞外的春天 梁容若台湾
思考与练习六作者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预科部
10位[78 10 798 952]13位[978 ]
出版日期2007年
定价¥68.00元这套丛书科学性强要求明确重点突出知识覆盖面广它既可作为课堂教材使用又可以用于学生自学是海外学生报考国内高等学校的最佳复习用书第一单元诗词
第二单元散文一
第三单元散文二
第四单元小说戏剧
主要参考文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3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 730 115 1012
·条形码978 730 115 10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型大学语文教材
作者::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周先慎何九盈力争在较高的层次上(相对高中而言)让同学们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进而养成高品味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新型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代序
阳货欲见孔子 论语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大学之道 礼记
庄周家贫 庄子
白马非马 公孙龙
晏婴论和同 左传
赵氏孤儿 史记
与吴质书曹丕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张景仁宅 洛阳伽蓝记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王勃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红玉 聊斋志异
宝玉挨打 红楼梦
却奁 桃花扇
谋攻 孙子兵法
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天工开物序 宋应星
古人谈写作
古人话诗词
古代平仄知识
古代用韵知识
马裤先生 老舍
蓑竹山房 吴组缃
归去来 韩少功
影的告别 鲁迅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画梦录 何其芳
更衣记 张爱玲
跑警报 汪曾祺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日出第四幕节选 曹禺
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词 蔡元培
中国文化之精神 林语堂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乡土本色 费孝通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中国饮茶的习惯 吴觉农
说园 陈从周
生年不满百 古诗十九首
蒿里行 曹操
咏史 郁郁涧底松左思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陶渊明
终南山 王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又呈吴郎 杜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梅花 王安石
关山月 陆游
西郊落花歌 龚自珍
静夜 闻一多
黎明的通知 艾青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穆旦
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亚洲铜 海子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英]威廉·莎士比亚
乡村医生 [奥]卡夫卡
沙之书 [阿根廷]博尔赫斯
论山水 [奥]里尔克
阿尔贝·加缪 [美]福克纳
后记为满足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改革这门课程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中国语文教材
这套大学语文教材定名中国语文意味着更加强调对母语和民族文化的体认教材编写力求适合当今大学生的新的语文教学结构和学习方式建立比较可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规范使这门课日趋成熟能真正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与重视
这里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作些说明
首先是课程与教材的定位
中国语文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突出人文性但不脱离语文不是一般的文学读本或人文读本现在许多师生对大学语文的要求都很实际主要是希望能短平快地解决读写能力问题这种要求可以理解但大学语文的课时有限一般只有一学期最多一学年每周也就2课时左右要明显提高读写能力不容易做到因为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积累所以中国语文的定位不宜太实不设计为补课读写能力培养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课程设计应当实事求是考虑到课程性质与课时限制等因素另一方面定位也不宜太虚不能脱离了语文去笼统讲人文性以的人文教育取代语文课也难于取得好的效果这套教材考虑到了在当前普通高校的基本课程结构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定位在增加学习兴趣和提升语文素养是比较务实的
本教材由何九盈孔庆东吴晓东四位教授共同主编何九盈负责古代文及负责现当代的戏剧演说以及小说中的风波马裤先生两篇负责现当代的敞文诗歌以及小说中的菉竹山房归去来两篇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诸多同行给予了热情帮助提出过良好的建议现当代部分的选文承各位著作权人慷慨授权得以嘉惠后学在此一并致谢个别囚无法联系而未能支付稿酬的请著作权人与出版社联系以便寄送样书和稿酬
978-7-301-12631-8/H?8
343 千字 页数536
  本教材以年代为线索精选古今中外文学作品70多篇选取篇目力求典范性多样性文质兼美编写体例上美篇作品前有题解正文后有注释简析思考与练习教材内容还有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概述文学作品的鉴赏知识及常用应用文的写作以提高学生的鉴赏与读写能力湖南电大校长教授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草根”追梦——抚州市邱员太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文言译读_52_同学一首别子固
上传: jiahua1010 &&&&更新时间: 17:18:30
同学一首别子固
[北宋] 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年住在半山(今南京紫金山附近),故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对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法,尽管毁誉参半,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即使是他的政敌,也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加以赞扬。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记叙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也占有较大比重,而《同学一首别子固》是一篇饱含感情的赠序。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 「子固:& ,& 非& 今&&&&&&& 所谓&&& 贤人者,予慕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 指曾巩。」,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
&&& 而友之。&&&&& 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 非& 今&&&&&&& 所谓&&& 贤人者,
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
予慕&&&&&&& 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
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
接也。&&& 其&&& 师& 若友,& 岂& 尽& 同&&& 哉?予&&& 考& 其&&& 言行,其&&&&&
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
不相似者&&&&& 何其少也!&&& 曰,&&&&&&& 学& 圣人而已矣。学& 圣人,则& 其&&&
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
师& 若友,&&& 必&&& 学& 圣人者。& 圣人之言行岂&&& 有二&&& 哉?其&&& 相似也
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也
适&&& 然。&&&
恰好是这样的。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 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还& 江南,为子固道& 正之,子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
固亦以为然。&&&&&&&&& 予又知所谓&&&&&&& 贤人者,&&&&&&&&&&& 既相似,又相& 信
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
&&& 不疑也。
任而不猜疑。
子固作 《怀友》一首 遗& 予,其大略& 欲& 相& 扳&&& 以& 至乎中庸&&&&& 而
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
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 夫安&&& 驱&&&&&&& 徐&&& 行,& 轥 「轥:车&& 中庸之
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安稳地驾着车子,慢慢地行走,辗过 轮碾过。」中庸的
庭,而造 「造:往,于其室,舍&&& 二& 贤人者而& 谁哉?予昔& 非敢自必其& 有&&&
门庭而进入 到。& 」& 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
至也,&&&&&&& 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 而进之,其& 可也。&&&&&& &
达到这境界,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噫!官&&&&& 有&&&&& 守,& 私有&&&&&&& 系& 「系:& ,会合不可以常也,&&&&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有个人私事的牵挂& 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
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 相& 警&&& 且& 相& 慰云。
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 人俯仰一世,不可无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与品德高尚者结为友,将受益,与品行低劣者结为友,难免招损。《同学一首别子固》言及江南之子固、淮南之正之,虽从未交往,然皆&学圣人&,&其不相似者&少,且极为真诚,&相信不疑&,为作者所景仰,成为其好友。他们都曾同作者说过,要互相帮助,直达&中庸&之境界。朋友间相警相慰,感情深厚,令人赞叹。如此朋友,多多益善。文章从志同道合上立意,更显示出境界高远,非同凡响。
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未尝相过也&&&&&&&&&&&&&&&&&&&&&&&&&&&&&&&&&&&&&&&&&& 相:互相。
b.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考:考察。
c.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 遗:赠送。
d.辅而进之,其可也&&&&&&&&&&&&&&&&&&&&&&&&&&&&&&&&&&& 辅:辅导。
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今所谓贤人者&&&&&&&&&&&&&&&&&&&&&&&&& 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b.予慕而友之&&&&&&&&&&&&&&&&&&&&&&&&&&&&&&&& 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c.其不相似者&&&&&&&&&&&&&&&&&&&&&&&&&&&&&&&& 何其少也
d.其相似也适然 &&&&&&&&&&&&&&&&&&&&&&&&&&& 子固亦以为然
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江之南有贤人焉
b.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c.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d.同学一首别子固
⒋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有两位贤人,一位子子固,一位子正之,他们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
b.作者考察这两位贤人的言行,发现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他认为,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
c.作者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作者的话。作者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作者的话。
d.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作者,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经常这样说过。作者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达到目的。
⒈d / 辅,帮助的意思。
⒉a / a.均为代词,译为&&&的人&。b.予慕而友之: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才&。c.其不相似者:代词,译为&他们&;何其少也:助词,附在&何&后,译为&多么&。d.其相似也适然:代词,译为&这样&;子固亦以为然:形容词,译为&对&。
⒊a / a.贤能的人。b.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这里指&相互信任&,现在偏指一方。c.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这里是追随的意思,现在是投身到(事业中去)的意思。d.同学一首别子固:这里是共同学习圣贤之道,志同道合的意思,现在是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意思。
⒋a / 子固是江南的,正之是淮南的。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师表通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