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岛和北仑森林厦门植物园好玩吗哪个好玩

厦门海湾公园好玩吗,和园林植物园比哪个好玩啊?_百度知道
厦门海湾公园好玩吗,和园林植物园比哪个好玩啊?
提问者采纳
海湾公园是对外免费开放的
夜景不错 里面有喷泉 游乐场 嘿,有吃的喝的可以和恋人坐在草坪上赏月光
或者在海边散散步很不错而植物园要门票记得是40元
天黑18点之后不需门票 植物园景点萃集了厦门大小八景的“天界晓钟”、“高读琴洞”、“万石锁云”、“中岩玉笏”、“太平石笑”诸景点,且有百十余处摩岩石刻等。那里空气相当好 玩一天会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论景色植物园要白天去 晚上黑呼呼的 没有什么可看头
海湾公园适合黄昏后去
提问者评价
万分感谢,不过这次去来不及去植物园了,谢谢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厦门海湾公园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夜晚去海湾公园很赞,白天去植物园.
海湾公园更好玩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走进植物园,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浓郁苍茫的林海风情、清新幽雅的生态环境、独特优美的园林景观,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可以去游玩树木标本园、药物园、剪型园、春园、郁金香园、百花园、观果园、丁香园、秋景园&&。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药物园,园中有六百多种药材,月见草、垂盆草、鸡冠花、平车前&&,五彩缤纷的药材花竞相开放,真是一片花的海洋。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的在花间飞舞,忙着采花粉。
很多同学同事都喜欢在这里拍婚纱照,确实是个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植物非常多,种类数不胜数,最喜欢郁金香了,开了的时候很漂亮,而且有郁金香园,有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一片一片的,照起像来特别好看。2011年北仑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13:57:46
阅读次数:3584
来源:北仑之窗
日在宁波市北仑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区长 华 伟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和《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进行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发展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五大突破”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区域发展布局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在危机中抓机遇,在挑战中促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推出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全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后劲明显提升,发展水平继续位居省市前列。在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分别达10.5%和10.4%,居全市第三位和第一位,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成为全省唯一超过百亿美元的县(市)区,率先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到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重大突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14.1亿元,与2005年相比,均实现翻番增长,年均增速分别达12.6%、16.8%和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1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600元,年均增速分别达11.8%和14.3%;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1.3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1/3,引进内资228亿元,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60个,利用外资水平居全市首位、全省领先;累计实现自营出口2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9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2.8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176个项目列为省市重点工程,84个项目开工建设,52个项目建成投产,是全省重大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谋划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梅山保税港区、临港产业带、滨海新城、霞浦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基地、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小港装备产业基地、大\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基地和城区高端商务基地等九大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梅山保税港区获批设立并实现首期封关运作。全面实施工业企业工程和服务业企业工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0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4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23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301家、85家和10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4家。先进制造业体系初步形成,六大临港产业实现产值925亿元、利润8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4.5倍,高精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取得突破。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建成现代农业园区和5个市级农业产业基地,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先进区。创新型城区建设全面推进,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省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938件,年均增速达42.6%,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中国名牌产品8个,27家企业参与了93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制修订。    “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发展形成新格局。“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建成区面积达110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2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65%,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形象和功能明显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商务区商住楼宇、城市商业综合体、重大功能性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中央商务、文化、住宅、办公四大功能区初步形成。全面启动东南片区规划建设,滨海新城规划体系和城市道路体系基本形成,一批城市和产业功能性项目加快推进。着眼于接轨宁波中心城区及甬江两岸联动发展,西片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重点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块建设逐步启动。累计创建省市全面小康村19个、市级环境整治村100个、区新农村建设合格村148个,全面完成63个农村菜市场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优胜单位。在全市率先出台并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规划,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居全市领先水平。探索建立“三位一体”农村社区化治理新机制,九峰山区域成片连线新农村建设模式成为全省样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完成率达97.3%。累计投入40亿元实施交通顺畅工程,新建改建道路126公里,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300%和57.5%,大\疏港高速公路延伸段、集装箱货运第二通道、四期集装箱码头进港公路、骆霞线改造、太河路至春晓公路一期等重要道路建成投用,等级公路通村率和硬化率率先实现100%,区港联动、城乡一体、客货分离的区域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公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53%和76%,均居全市首位,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8%,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能耗企业能源审计,以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为标杆,对五大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累计投入30亿元实施工业节能技改项目401项,节能项目数、投资额和节能量均居全市首位,重点能耗企业80%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加强环境日常监管和源头控制,建成灰霾自动监测系统和3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累计投入30亿元开展环境整治,是“十五”时期的3倍。在全省率先通过环境整治验收,北仑电厂、台塑热电等一批重点企业全面实施脱硫工程,宁波热电厂烟囱及冷却塔、宁波钢铁主厂区焦化炉和明耀热电厂实现关停拆除,宁波市首座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建成投用。全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42万吨,建成污水管网329公里,均居全市首位,日再生水生产能力达12.5万吨,居全国前列,累计完成清水河道建设210公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被评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区和污染减排先进区,循环经济“北仑模式”在全省推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五年均保持在90%以上,2010年为90.4%,高于宁波中心城区3.8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和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全面启动“森林北仑”创建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长2.7%和3.7%,建成省市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36个。    “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社会民生得到新提升。为期三年的民生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宜居城区建设方案推进实施,累计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达96.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占新增财力比重超过80%。累计培训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6.2万人,新增就业岗位6.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面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新型保险,养老保险实现人群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实现动态全覆盖。居家养老工作全面开展,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区和全市住房保障先进区。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段入学率保持在100%,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86%,成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和社区教育实验区。安排9.5亿元用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时期的10.7倍,北仑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挂牌成为浙医一院分院和省中医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和区内双向转诊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和床位数分别达2.67人和3.46张,成功创建省卫生强区和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3‰以内,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促进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成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成功举办两届国际港口文化节,农村社区文体设施实现高标准全覆盖,海享文化和农村“种文化”深入人心。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面完成,成为全省广电惠民示范区。中国女排主场连续两个奥运周期落户北仑,全区体育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成功创建省体育强区并高标准通过复评。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被评为全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先进区。持续开展“社会治安攻坚年”和“社会治安提升年”活动,2010年全区刑事案件、“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分别比2005年下降17.4%和25.4%,破案率分别上升17.5%和19.8%,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居全市前列,连续4年获得浙江省“平安区”称号。全面开展区领导大接访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被评为全省奥运、国庆安保工作先进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劳动争议联合调处机制,社会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初步形成。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创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和民政工作先进区。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圆满完成四川青川援建援医和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  “十一五”期间,人民武装、双拥、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人防、国家安全、统计、档案、地方志、保密、外事、气象、接待、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承上启下之年。一年来,全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8亿元,增长4%;实现进出口总额133.3亿美元,增长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2%和16%;新增就业岗位1221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16%。    一、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0亿元,是上年的1.6倍,占全市总额的1/4。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41家、超10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台塑台化产值达2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亿元,增长19.3%。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和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10.2%和14.6%,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3700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家,创建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6家。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会战攻坚,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5家重点用能企业完成能效对标,2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小港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建成,北仑电厂低氮燃烧器改造等环境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1%,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我区推进节能降耗会战攻坚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二、着力搭平台优布局。九大产业功能区规划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项目引进和建设全面推进。以梅山保税港区为龙头、滨海新城为依托的梅山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4个产业集聚大平台之一,总体规划通过评审论证。梅山保税港区首期两个集装箱码头、梅山大桥及连接线、行政商务中心、省部共建物流示范基地等重点工程建成投用。滨海新城40个系统性子规划基本完成,中心广场、明月湖一期景观工程、创业服务中心、消防站、河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基本完工,世茂春晓地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森林体育公园、湿地公园、游艇基地等功能性休闲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并推出招商。中心城区泰山路南侧商务楼宇建设全面推进,富邦世纪商业广场主体建成并启动运营,银泰世界广场项目落户,公共图书馆项目开工建设,城市门户区规划建设正式启动。西片区重点地块开发扎实起步,青墩、芦家、青峙、李隘地块征地拆迁工作及小浃江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白峰峙南峙北隧道实现贯通,围涂工程、重点港口设施等项目加快建设。    三、着力抓项目增优势。总投资超过600亿元的“十大增资、十大新落户、十大争取突破、十大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大千高档面料、东方海缆、球冠电缆等项目建成投产,LNG、宁波港五期集装箱码头、海天高档数控机床等项目加快建设,逸盛石化改扩建、台化ABS、中外运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台塑台化一期二阶段15个项目签约落户。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引进内资75亿元。创新投资体制,北仑村镇银行完成筹建,金帆投资公司启动运作。交通顺畅工程顺利推进,通途路、江南公路改造工程基本完工,穿山疏港高速、白洋线局部路段改造、太河路至春晓公路二期、狮子岭隧道及连接线等工程开工建设。柴桥公交站、大\公交枢纽站建成,郭巨公交站开工建设。依法和谐推进征地拆迁,全年完成征地2.1万亩、拆迁115万平方米,分别是上年的1.9倍和2.4倍。    四、着力惠民生保稳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十大行动计划,推进“森林北仑”创建和“秀美山川”工程,全年投入3.4亿元,实施生态保护项目144个,新增及改建绿地面积307万平方米。柴桥紫石片、梅山梅中片等区域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大同片农房“两改”工程开工建设,基本完成第二轮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任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95.3%。对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发放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重点对象参保率达93.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和补偿标准大幅提高,政策性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新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33家,建立区未成年人重大病救助基金。完善教育绩效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全区高考文理科重点率提高4个百分点,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北仑中医院迁建、小港医院扩建、区婚育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北仑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顶,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年减轻群众就医支出负担5200万元。成功举办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全国乒超联赛等赛事,羽毛球、举重等9支国家队训练基地相继落户。完成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启动为期三年的“社会治安提升年”活动,精心组织严打整治行动,扎实做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和校园安保工作,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被评为全省法治县(市)区示范单位。    五、着力提效能强服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推行区领导领办建议提案和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建立政府联系民主党派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群众满意度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广电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8方面工作实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推行行政问责制,开展重点岗位中层负责人效能评价,全年机关干部效能投诉下降50%。完善电子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平台,启动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率达91.7%。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畅通政民互动渠道,电子政务建设继续处于领先水平。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公务消费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各位代表,面对多重挑战和考验,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仑部队,向所有参与北仑发展的建设者、创业者及离退休同志,向关心和支持北仑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北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仍需不断增强;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压力仍然较大,资源要素紧缺、环境容量有限等问题将长期存在;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仍然不平衡,城市形象和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较多,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考验,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干部队伍中执行不力、作风不实、服务不优、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不断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北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港口功能、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社会管理“五大转型”的攻坚时期。按照区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十二五”时期北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市委“六个加快”为统领,挖掘和扩大深水良港、开放体制、临港产业三大优势,力争在开放门户区、经济贸易港、先进制造业、全域城市化、和谐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全区科学发展水平走在省市前列,区域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区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北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达到1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3.8%,达到2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经济实力更加雄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港区、工业区和城区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城、西部城区为主体的“一区三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域城市化率先推进;开发开放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释放,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15%,达到270亿美元,对外开放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8600元和26300元,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北仑”建设深入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市核定的下降目标,基本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平安北仑、法治北仑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成效显著,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将坚持“五个发展”:  ――坚持率先发展。把率先发展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按照省、市对北仑发展的定位与要求,确立更宏大的追求和更开阔的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高标杆,抢抓机遇,再创优势,在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上体现前列意识、时代特色、国际水准,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实力、城市的功能引力、民生的保障能力,努力把北仑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化综合功能新城区、长三角对外开放门户区、关爱民生示范区、生态文明先导区和社会管理创新区。  ――坚持转型发展。把转型发展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建设梅山产业集聚区,推进建设九大产业功能区,加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石化、装备制造、汽车及汽配、新能源及清洁能源、高技术新兴产业等五大产业,优化提升钢铁、造纸、传统能源、模具、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文具、食品等八大产业;突破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积极发展现代都市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区,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力争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3万人,每万人研发人员达到70人年。  ――坚持统筹发展。把统筹发展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方法,更加注重港口、产业、城市联动,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更加注重改革深化、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统筹。以全域城市化为方向,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形象,推进西部城区转型升级。提高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乡一体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增强城市的区域集散能力、综合保障功能和要素供给能力,努力推动区域、港城、海陆统筹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着力点,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构筑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社会体系。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以切实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坚持和谐发展。把和谐发展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北仑、法治北仑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各项社会事业优先优质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强区、卫生强区和文化强区建设。创新就业促进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人口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目标,意义十分重大。按照“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和区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确定2011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5%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内资分别达到6亿美元和6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8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定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高水平规划建设梅山产业集聚区,构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大平台  强化规划引领。抓住梅山产业集聚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的契机,充分发挥梅山保税港区的龙头带动和滨海新城的主体支撑作用,对涵盖梅山发展核及春晓、上阳、郭巨三个发展片的产业集聚区进行全面规划。按照建设我国沿海新一轮对外开放先行区、浙江“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浙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和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的目标定位,深化完善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开发建设空间布局、开发时序、产业导向、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内容。  强化基础保障。对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系统布局,统筹谋划总面积220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区,着手启动68平方公里的重点规划区,重点推进28平方公里的“十二五”开发建设区。全面建成七姓涂围涂、峙南围涂工程,加快建设市政路网、供水工程、110KV七姓变、国际商贸大楼等重点工程,推进穿山疏港高速梅山连接线、保税港区二期封关监管设施、中央运动公园、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全方位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奠定基础。  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优、新、高、特”的总体方向,深化功能产业发展研究,以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打造大平台、发展大产业、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按照各区块功能定位,科学制定产业专项规划和招商政策,对招商项目进行精细策划,增强招商的专业化和针对性,着力引进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产业和城市功能项目,全年争取产业集聚区完成各类投资85亿元。    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的储备和建设,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九大产业功能区,以产业集群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为导向,强化战略性产业项目的引进生成、落地开工和竣工投产,不断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进一步优化延伸石化、钢铁、汽车等产业链,促进台塑台化一期二阶段15个项目两年内开工建设,布局建设逸盛石化四期、科元塑胶二期、海越液化气深加工等重大项目。以宁波钢铁竞争力提升、宝新不锈钢改扩建、腾龙不锈钢深加工等项目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向下游延伸。积极争取年产30万辆整车项目落户,推进拓普、敏实、雪龙等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升级扩能。提升发展装备制造业,促进海天高档数控机床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培育以现代海洋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日地光伏产业园、国电穿山风电、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纺织服装、文具、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走品牌化和高端化路线,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深入实施工业企业工程,全年力争新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  建设“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以全市加快建设国际强港为契机,全面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金融和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港口服务体系,促进港口由运输港向经济贸易港的战略性转变。推进建设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霞浦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基地、光明散杂货码头、穿山中宅煤炭码头等战略平台,重点构建矿产品交易中心、国际船舶及船用设备交易市场、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煤炭物流园、钢材市场、进口汽车、酒类、高档水果交易市场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着力打造大宗物资配置交易区域性中心。积极发展船代、货代、航运交易、航运融资、航运咨询等航运服务业。加快建设城区高端商务基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营销、采购、物流、研发中心,推进商贸综合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业发展。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古阿育王寺佛文化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推进沿太河路休闲旅游带建设和洋沙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前期工作。以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为导向,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医疗健身等社区服务业。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一带一岛两线”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发展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沿太白山系建设以花、果、茶、竹等为特色的休闲生态农业带,规划建设具有海岛特色的梅山现代农业精品园,沿石龙线发展设施蔬菜水果精品农业,沿穿咸线发展花卉苗木观光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农业设施化面积新增800亩以上,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水平,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基地,花卉、茶叶、蔬菜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6万亩、2万亩和3万亩。突出都市型农业的内涵拓展,挖掘农业的教育实践、农事体验、康身健体等功能,鼓励发展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    三、着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统筹推进“一区三城”建设。按照省市总体战略布局,全面推进滨海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改造提升等基础保障性项目,开工建设梅山水道综合整治工程、国家水下文物保护宁波基地及港口博物馆等项目,推进世茂春晓地产、金融大厦、滨海新城国际合作学校等项目,围绕以洋沙山、明月湖和春晓湖为主体的“一山两湖”滨海景观片,引进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城市综合性项目。中心城区建设以凸显核心区、打造门户区、带动老城区为主线,建成泰山路南侧商务楼宇主体结构,全面运营富邦世纪商业广场,加快建设银泰世界广场,增强核心商务区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启动城市门户区建设,实施大\疏港高速沿线绿化景观工程、土地整理及高压线电缆化改造工程,加快宁波热电厂区块改造开发及岩河西侧居住区块建设;推进老城区、城中村和背街小巷的规划和改造,并促进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向霞浦、柴桥延伸。有序推进西部城区建设,加快北片区青峙、李隘、五指山等地块整理,优化提升临港产业布局和功能;推进中片区青墩地块开发建设、小浃江沿岸滨水景观改造、甬江南岸景观改造、江南公路沿线景观整治和国际家居广场等功能性项目,实施江南公路两侧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做好南片区规划对接和调整,主动承接宁波东部新城的空间延伸和功能拓展。  加快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全面启动“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网络化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村污水设施建设,实施20个行政村的污水设施改造,力争五年内完成所有保留村的污水设施改造,三年内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整治工作。实施“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加强对病险水库及小山塘的整治,全面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和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新\环卫站和小港、大\、白峰垃圾中转站,完成16个市级绿化示范村、5个区级绿化示范村创建。进一步提升九峰山区域新农村发展水平,推进柴桥紫石片、梅山梅中片等区域新农村建设,加强区域化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中心村培育工程,启动小港兴岙、春晓昆亭、白峰下阳和阳东等农村中心片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撤村建居步伐,推进新\大同、小港东岗\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提高农村新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积极稳妥做好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  提高城市综合配套和管理水平。全力推进“三高四横八纵”交通工程建设,打造高效区域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港口集疏运网络,推进穿山疏港高速、铁路货运北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集卡运输服务基地,大力整治集卡车辆乱行乱停问题。加强区际交通与内部交通的衔接,建成绕城高速北仑段、太河路至春晓公路二期、白洋线局部路段改造、狮子岭隧道及连接线等工程,促进通途路拓宽、江南公路东延工程建成通车,逐步缓解北仑与宁波中心城区的交通阻滞状况。构建畅通高效的城市道路系统,建成庐山路西延、骆霞线拓宽、通途路北延等工程,开工建设富春江路南延等工程。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基本建成郭巨公交站,开工建设小港公交场站,新建30个公交候车亭,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断提高公交服务群众满意度。巩固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协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完善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构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平台。完善通讯、供电、供气、给排水、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能力。    四、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增强区域创新驱动力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机构。推进公共技术创新、科技信息、技术交易、技术标准与检测服务等基础平台建设,促进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落户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功能,着力引进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咨询机构,充分发挥科技创业园、数字科技园的孵化创新作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在新材料、光机电等重大产业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上取得突破,围绕模具、汽车及零部件、文化用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全年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创建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  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坚持以信息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全域城市化,努力使智慧城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积极运用智慧科技改造提升物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加强智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健康保障、智慧社会安保等重大民生项目上取得突破,促进信息互通共享,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的智慧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智慧政务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加强智慧城区的信息安全保障,完善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统筹推进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产业功能区和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多渠道引进高级技术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组织企业经营者、高级管理人员进修培训,提高企业人才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实施创新型紧缺人才培养和城乡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以技师为重点的技能型人才,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子女教育、医疗、户籍等配套服务,通过建设人才公寓、公共租赁房等多种形式,下大力气解决创业创新人才居住问题。    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着力建设多元化社会矛盾调处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有效预防和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深化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社会化调解模式,加强流动人口集聚点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创新物业纠纷联调机制,健全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提升年”活动,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加强区域综治警务室和社区警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行户户联防、村企联防、区域联防,不断增强打防管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危化、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平安消防镇村、平安畅通区、乡镇创建活动。建立食品安全源头追溯机制,加强食品准入、源头管理和日常监管。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管理和融合性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和融入度。加快培育发展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培育民间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创新网络社会管理机制,完善“部门网上发言人”等制度,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网络舆论平台。  深入推进经济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制订积极的财政、税收、土地和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建立工业存量用地退出流转机制和产业项目土地利用效益评估机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把有限的资源向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优先配置。深化区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发展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展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推动优势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规范运作村镇银行,筹建北仑银行。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推动民间投资实现新突破。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突出招强选优,依托产业功能区和龙头骨干企业,引进一批功能性、补链型优质项目。注重内外资并举,积极引进战略性产业项目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产业招商的整体合力。提升外贸外经发展水平,鼓励大宗原材料、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和高附加值、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建立健全外贸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加大内需市场拓展力度,构筑内外对接的营销网络。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跨国并购、跨国经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区域资源与产业协作交流,做好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工作。    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实施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百项节能改造行动,完成1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严格实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重点企业碳盘查工作,建立全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制度,引导企业开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技术改造。加大临港工业生态化改造力度,完成台塑热电2号机组脱硝改造、北仑电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和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启动宁波钢铁烧结机脱硫工程。推进实施循环经济十大重点项目,鼓励企业开展余能利用、资源回收和水循环使用,积极创建国家及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全面加强与节能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新引进2家以上的节能中介服务机构,确保实施重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5个以上。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促进江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成投运,建成梅山至春晓跨海污水管道工程,开工建设岩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开展白峰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实施新\片、小港片、大\片、霞浦片、戚家山片、白峰片城镇污水管网接入工程。开展建筑工地和堆场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加快淘汰中心城区燃煤、燃油锅炉。推进集卡和公交车辆油改气工程,建设液化天然气加注站,投运100辆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建设区域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对城区空气、噪音和水质实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向公众实时公布监测数据,鼓励群众共同参与环境监督。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强化环评审批和环保执法,保障区域环境安全稳定。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确保高于宁波中心城区平均水平。全面推进“森林北仑”建设,实施沿江、沿河、沿湾、沿路和平原绿化改造,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03万平方米,改建绿地面积426万平方米,新增林地45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8.9%。实施“秀美山川”工程,推进森林植物园、森林游步道、自行车道、森林消防通道、林地抚育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以太白山系为主体,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休闲区块。  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教育与宣传普及,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创建省生态教育示范基地,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认知度、生态知识普及度和生态建设参与度。探索建立森林碳汇基金,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生态共建共享机制。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创建充分就业区,推进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鼓励自主创业,加大对被征地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9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农民受益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点人员参保率达90%以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救助机制,新建30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因病因灾特殊困难应急救助基金,加快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事业发展。加强对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创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村住房困难户的救助,继续扩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住房公积金等制度覆盖面,新建3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逐步建立完善以公共租赁房为主渠道,其它保障方式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加大名师、名校长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轻负担高质量”教学。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中考、高考综合水平继续保持全市前列。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特殊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教育惠民工程,设立区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柴桥中学、小浃江学校、新凯河幼儿园、下邵幼儿园等一批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巩固卫生强区建设成果,深化与浙医一院、省中医院等名院的全面合作,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和医学学科建设,加快培养名医和学科带头人。建成北仑人民医院,并积极争创三级乙等医院,推进北仑第二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健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需求,确保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有效实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确保规定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建立市民健康数据中心,加强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引导群众推行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注重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推动区域文化繁荣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市民素质工程教育点的文化教育和道德实践功能,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间传承文化和当地名人文化,培育港口文化、赛事文化、海享文化和宗教旅游文化,形成“国际港、冠军城、生态区”的良好城市形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企业、社区和乡村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推进国家体育总局宁波北仑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基本建成公共图书馆,实施城乡一体化数字电视双向网络覆盖工程,《北仑新区时刊》开通网络数字版,九峰山景区免费向市民开放。深入实施“文化阳光工程”和“东海文化明珠”工程,推进基层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和文体活动室建设,着力构建“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政策引导和人才支撑,着力引进和培育影视、创意、文化中介、体育等产业,做大做强乐器、文具等文化产业基地。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更加注重科学决策,转变施政理念。对突破发展瓶颈、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理性思考和深层次研究,正确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市民听证、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决策前评估和决策后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财政投入,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社会民生。  更加注重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创新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各类政民互动渠道的作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诚信建设,坚持求真务实,树立政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形象,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  更加注重提高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公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能,健全协调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强化压力传递,加强工作督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以中层干部效能评价为主体的机关效能建设,推进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和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网上审批、网上办事和网上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  更加注重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评议,杜绝行政越位、缺位、错位等不良现象。坚持勤俭节约,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强化审计监督,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机制,建立预选承包商制度,深化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塑造廉洁奉公形象。  各位代表,北仑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进取,为开创北仑“十二五”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工业企业工程。到2012年,全区力争形成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产值超十亿元的骨干企业20家、产值超亿元的优势企业200家。  2.服务业企业工程。到2012年,在商贸、金融、房地产、物流、信息科技、文体娱乐和旅游业等行业中,重点培育10家龙头企业、20家骨干企业和100家种子企业。  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200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启动建设1000个示范村、10000个环境整治村。  4.“三位一体”农村社区化治理新机制。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协商议事组织为基础,对农村实行社区化治理。  5.梅山产业集聚区。为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分规划控制区、重点规划区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三个层次。其中,规划控制区包括梅山乡、春晓镇及白峰镇的郭巨、上阳片区,规划面积约22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包括梅山岛及春晓等地沿海区域,面积68.15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包括梅山保税港区、梅山国际商务区、梅山物流增值服务区、梅山城市服务业区、春晓高新产业区、春晓中心商务旅游区、春晓城市服务业区,面积28.19平方公里。  6.生态文明十大行动计划。区委六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决定,全面实施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生态产业建设、循环经济及低碳节能、生态保障提升、蓝天碧空、清水绿岸、秀美山川、蓝色港湾、宜居城区、美丽乡村等十大行动计划,以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7.“秀美山川”工程。在注重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贯通北仑东南部的太白山脉区域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健身、生态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实施范围东至穿咸线,南至沿海中线,西至古育王鄞州界,北至泰山路、孔墅岭,山林面积近15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100平方公里的开放式森林植物公园、100个旅游休闲景点、100个旅游休闲服务设施、100公里登山健身步道和100公里旅游景区道路。  8.农房“两改”。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  9.一区三城。在北仑全域重点建设中心城区、滨海新城和西部城区三个城市功能区。  10.全域城市化。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全区域内人口向城镇相对集中、社区化建设覆盖全部行政村、城市功能不断拓展完善,实现全区城市空间外延化、基础设施同城化、产业分工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人年。人口生存时间长度的复合单位,是人数同生存年数乘积的总和。一个人生存一年是1人年,一个人生存半年为0.5人年。  12.“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201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建设“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的战略决策,“三位一体”主要包括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  13.森林碳汇基金。碳汇即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即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建立森林碳汇基金主要是为企业和个人“消除碳足迹,参与碳补偿”搭建平台,接受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捐资,用于专门的碳汇造林,待碳汇交易市场条件成熟时,将这些碳汇投入市场进行交易。  14.退二进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关停或转移不符合发展要求和规划布局的第二产业,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15.“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包括农村生态人居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培育等四方面行动,计划到2015年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16.农村“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17.“三高四横八纵”交通工程。“三高”即大\疏港高速、穿山疏港高速、象山湾疏港高速;“四横”即招宝山大桥至柴桥(滨海快速路―骆霞线―集装箱货运二通道)、泰山路至穿山港区(甬江隧道―泰山路―329国道―四期进港公路)、329国道改线(育王―大\―陈华―羊白岭―白峰)和沿海中线(鄞州界―春晓―郭巨);“八纵”即江南路(鄞州界―骆霞线―小港)、通途路至戚家山(鄞州界?―泰山路―骆霞线)、富春江路(骆霞线―钱塘江路)、太河路(骆霞线―黄山路―泰山路―329国道―沿海中线)、临港一路(集装箱货运二通道―329国道―穿山疏港高速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穿山疏港高速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大榭一通道―泰山路―穿山疏港高速柴桥互通―沿海中线―梅山)、上阳路(白峰―沿海高速)、白洋线(中宅―峙南港区―郭巨―沿海中线)。  18.碳盘查。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各环节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可称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9.公共租赁房。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以低于市场价或承租者所能承受的价格进行出租,用于解决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  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2011年1月 日印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
地址:中国宁波北仑明州西路477号 电话:(6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仑森林步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