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镇变影视基地了?

秀洲区政府
您现在的位置:&
&>&&>&&>&&&
新塍镇社教中心积极争创省级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
&&&来源:新塍镇
&&&日期:日
“2012年全镇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215人,实现1543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3月19日下午,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成校)召开2012年度社区教育工作总结表彰暨2013年工作推进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成校)将依托“周末大学堂”,继续倾力“朝阳、正阳、夕阳、学历、党建科普、文化休闲娱乐”六大工程,为居民构建“十五分钟”学习圈,营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氛围,努力构建学习型新农村社区建设体系,同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留守儿童教育、老年大学、科普惠农以及古镇文化研究等一系列特色教育,着力创建浙江省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力争2014年达到全国社区教育强镇目标。  2012年,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成校)围绕“周末大学堂”六大工程,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镇社教中心(成校)共获得了省级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成为首批29家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之一,另外还有省级基层党校以及市区各项集体先进等共12项。全镇24个村级分校依托镇社教中心的“周末大学堂”,针对本村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技能技术培训及文体活动,不仅让农民获得了各类生产技能,增加生产效益,还有效提升了幸福指数。  在部署2013年的镇社区教育工作时,校长高云华指出,教育无小事,2013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创建省级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我们将一如既往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每一项教育培训工作中去,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使社教中心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学校。  当天会上,还表彰了2012年度新塍镇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镇社区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附件下载: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主办 使用中国移动网络访问速度更佳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浏览 分辨率 2012 版权所有 ICP备案:浙ICP备文章用户版块帖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内容
【头条新闻】新塍镇率先启动全区首个新居民教育培训基地
6月26日上午,新塍镇新居民教育培训基地在新塍成校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该基地是秀洲区首个新居民教育培训基地。  今年以来,新塍镇紧紧围绕全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控总量、优结构、提素质”的总体目标,根据当地新居民实际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各类新居民培训活动,着力提升新居民的整体素质。接下来,新塍镇将依托“一平台两基地”的构建,即建立以成校为主体的新居民教育培训基地,开辟银海不锈钢公司和嘉兴压力容器厂两个培训实践基地,通过分类培训、校企联动、部门协作、注重特色的工作举措,计划年培训新居民人数达300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法律法规、职业技能等,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将完成初、中、高级技能职称培训800人次,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成为新居民提升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阵地。
今日浏览最多TOP10
网站热帖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 &
 精彩推荐
【我在现场】提升技能 秀洲区首个新居民教育培训基地在新塍镇成立
&  秀洲新闻网6月27日讯 昨天上午,新塍镇新居民教育培训基地在新塍成校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该基地是秀洲区首个新居民教育培训基地。
  今年以来,新塍镇紧紧围绕全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控总量、优结构、提素质&的总体目标,根据当地新居民实际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各类新居民培训活动,着力提升新居民的整体素质。
&&& 接下来,新塍镇将依托&一平台两基地&的构建,即建立以成校为主体的新居民教育培训基地,开辟银海不锈钢公司和嘉兴压力容器厂两个培训实践基地。通过分类培训、校企联动、部门协作、注重特色的工作举措,计划年培训新居民人数达300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法律法规、职业技能等,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将完成初、中、高级技能职称培训800人次,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成为新居民提升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阵地。
  作者:
通讯员 许建红
   编辑:
 相关稿件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号& 浙新办[2009]24号三农之变--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城乡一体化调查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三农之变--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城乡一体化调查
.cn 日16:14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特约)
  农村和城市,鸿沟由来已久。跨越这条鸿沟,缩小差别,在今天的意义,已不仅限于为长期处在“弱势”状态的农民
带来了福祗。城乡统筹,已是时代呼唤的,事关一个国家全面振兴的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维。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的前身是嘉兴县,由于地处杭嘉湖平原的腹心地带,这里地广土肥、河港交错,是鱼米之乡的经典
代表。农业经济历史悠久,农耕文明积淀深厚。
  从上世纪末开始,几乎被此间田野包围着的浙江名城――嘉兴开始步入飞速的扩张发展期,嘉兴县变成秀洲区。随着
高楼的立起、马路的延伸和工业区的铺开,这里的田野、村庄和农民迎来了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新时代。
  农业、农民、农村,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变化。一体化的过程让人们深刻感受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资源配置方式
熔炼与裂变的真实质感。
  农民的“微痛市民化”
  成为市民曾经是农民的梦想。因为在二元分割状态下,市民在教育、就业、社保、发展空间和生活条件上,均有农民
无法企及的“天然优势”。
  从上世纪末开始,与城市“原著民”的“先天优势”逐步淡出相同步,中国农民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市民
化风起云涌。这种市民化过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需求,让农民交出了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后,迅速转变身
份成为市民是惟一的选择。
  任何一种命运的改变都是艰难的,更何况是在资金、技术、阅历的积累上均长期处在弱势状态的农民。伴随着对土地
的本能依赖、以及对全新生活的莫名恐惧,也伴随着对政府的种种抱怨,农民通过失地而市民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少地方引发
了诸多尖锐的矛盾,社会的阵痛似乎不可避免,从而也引发了全社会的不安和焦虑。
  秀洲,从最纯正农村到最年轻城区的飞跃,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如何减少阵痛,成为城乡一体化过程的焦点。
  不久前,秀洲区召开过一个被征地农民就业援助招聘会。“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想做一名绿化工。”拿着招聘登
记表的象贤村2组村民殷宝根急切地说。殷宝根今年56岁,无一技之长,这次看到秀洲工业区社会事业部要招聘150名保
洁保绿工,感到特别高兴。
  新城街道殷家桥村6组徐秀金和同村的小姐妹在议论着:“我们都没有技能,希望这次能被聘为酒店服务员。”秀洲
工业区招聘台前挤得水泄不通,这儿招的大多是市政保洁工和养护绿化工。来自陶泾村的张凤珍填好表格后说:“这个招聘会
真是为我们着想。”
  五年来,嘉兴市秀洲区扩展的新城市(镇)建成区面达到7.9平方公里,仅对年的统计,就有
2万多农民失去了土地。
  让农民失地后不再失业,是秀洲区平稳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张俊局长介绍,秀洲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促进,不仅和城市待业群众没有差别,而且还更优惠
。秀洲区原本出台的针对城镇失业、待业居民的政策主要是两条:政府对企业招收大龄待业者(女35岁以上,男45岁以上
)给予用工单位每月每人100元的补助;对自谋职业者,一次性发放1000元补助和提供小额贷款担保。除了这两条均可
同等享受外,失地农民另外还可以得到技能培训补贴,最高的每人可补助400元。今年,秀洲区又特别出台有力措施,对企
业招收失地的农民一次性给予每人1200元的补贴,并对进入辖区内工业区的企业制定了原则性要求:企业招收失地农民的
数量要占企业全体员工的20%以上,对一次性招收50名以上失地农民的给予特别奖励。目前,秀洲每个村都有农民就业信
息员,每个乡镇、街道均有劳动力安置专门机构,一个横到边、竖到底的农村就业信息网络全面形成。
  在失地农民最多的新城街道,街道党委副书记冯新铭告诉记者,因为政府促进就业政策的到位,全街道5000多失
地农村劳动力(16-60岁农村入口)中,已经有70%得到就业,另外有10-15%或做生意或打零工实现了“隐蔽性
”就业,真正有就业困难的不到15%。据统计,目前为止,包括失地和非失地农民在内,秀洲已有5万多名农村劳动力转向
二、三产业。
  在秀洲,一个农民失去土地后,即便一时找不到工作,两年内每人每月也还可以得到150元的适应期生活补助。但
是,最让农民满意还是“土地换社保”制度:秀洲区通过财政补贴,对全区各类建设项目新征地失地农民,实行一次性缴足1
5年养老保险费和一次性支付土地安置费相互结合的办法,为11094名农村失地劳动力(男16-60岁,女16-55
岁)中的10225人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土地换社保”的实质是,在财政大方地贴补给农民的前提下,把农民的土地保
障变成制度化的货币保障,而不是征了农民的土地,一次给一笔补偿就没有了下文。秀洲的失地农民,目前只要到相应的年龄
(男60岁,女55岁)就可以领取每月398元的养老金。而且,这个标准会因为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而水涨
船高,从而维持受益者的实际消费能力不受影响。秀洲农民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一亩,这个收益是农民在自己承包地上的纯
收益的10倍以上。因此,在“土地换社保”制度之下,尽管农民眼前一次性拿到的钱并没有一些地方的一次性补偿高,但这
个制度受到会算帐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的一致欢迎。
  土地的被征用往往和农民房屋的拆迁相联。秀洲区对农民的拆迁有两种办法安置。其一是货币补偿后,集中建设新村
,大部分农民可以用拆迁安置款建设崭新的别墅。在新城街道的向贤村,记者看到,样式新颖别致的小别墅整齐排列,新村内
道路清洁、绿树花草相映成趣,居住环境和住房质量远胜于城市的高尚社区。另外一种安置办法是,一拆一还的办法,在新建
的居民小区回迁拆迁农民。由于农民的原住房一搬面积都比较大,多数农民回迁领到的房子不止一套,多的有三、四套,许多
农民因“住一套、租一套、卖一套”而成了“百万富翁”。
  农民盼征地、盼拆迁成为秀洲特有的景象。新义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全村19个小组中有11个被征了地和拆迁,
其他8个小组的农民几乎天天往他家跑,急着要求早点征地和拆迁。他只好苦口婆心做工作,让他们耐心等待。
  秀洲区委书记裘东耀说:农民失地实际上是把他们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交给了社会,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的
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社会进步成果的分享者。政府应该站在天平的中间,时刻考虑农民这个砝码的重量
,而不是一味地站在少数人利益的立场上让农民一味地牺牲。
  秀洲大刀阔斧的城市化过程中,不是没有麻烦和矛盾,比如,征地拆迁政策逐步优化后,前后的差别也引发了一些小
规模的上访。一些当地被称作“低度老窖”的农民(按照当地方言指素质技能较低、要求又特别高的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
就是一块心病。但是,毕竟这已经不是全社会的、长期的大问题,微弱而难免的局部阵痛,获得了所有人的理解,包括绝大多
数农民在内。
  乡村“低偿城市化”
  在许多人眼睛里,城市化仅仅就是农民的市民化和高楼广场的铺陈。事实上,城市化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村都变成城市
,农村永远是相对于城市而存在的“鸟语花香”。
  作为从一个县变成城市一个区的秀洲也不例外。秀洲城乡统筹的思路,不仅仅把眼光盯在城市和已经变成市民的农民
。推动城市的资源、设施、制度以及生活方式向农村蔓延,是秀洲统筹战略另外一个重点。
  洪合镇新美村原本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进了村不知脚往哪里踩”的有名脏村。然而盛夏时节,记者走在这个村乡村
道路上,既没有发现路两旁成堆的垃圾,也没有看见“长满杂草、漂满杂物”的河道,就连苍蝇都很少,水也变清了。在村头
开小店的村民钟义强告诉记者:“原先小店旁的垃圾堆积如山,经过几次大整治后,现在一点垃圾也没了,旁边还造起了公共
厕所,感觉真好。”
  新美村,是秀洲农村洁化的一个缩影。秀洲区委宣传部长陆英说:“区里搞农村洁化的目的不仅仅是扫扫垃圾,而是
要路、河、家一起洁化。这次整治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村像城市一样清洁,让农民享受城乡卫生一体化的好处。”
  “让农村享受城里一样的生活和待遇”是秀洲各方工作一个新理念,也是各部门新的“政绩观”。
  “走,到城里的超市买东西去!”在今天的秀洲已经是不少农村大妈的口头禅。是开到家门口的公交车,改变了嘉兴
农民的消费方式。秀洲区交通部门实施的“康庄过程”,今年投资6722万元修建了通往48个村子的上等级公路,投入1
640万元新购了97辆新大巴,使得绝大多数行政村实现了城乡一体的公交化。
  坐城里人一样的公交车让农民高兴,而像城里人一样看病好报销更让农民喜出望外。2003年下半年,王江泾镇西
雁村53岁的农民张菊英患了肝硬化,巨额医疗费使家里喘不过气来。这时,由于张菊英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区、镇政府启
动应急机制,及时为她报销了5万多元的医药费。王店镇凤珍村23岁的青年王徐峰患尿毒症,进行肾移植手术,用去医药费
7.4万元,合作医疗给予报销了2.82万元。当区委书记裘东耀上门看望并送上补偿款时,小伙子连声称谢,并说:“我
对以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了。”
  通过个人出资、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办法,秀洲率先建立起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7月至今年5
月,区级到位资金达418.46万元。到今年6月,区、镇两级共补偿10025人次,补偿金额752万元,其中个人最
高补偿金额达5万余元。为了更好地管理合作医疗保险,秀洲区在全省率先开发合作医疗管理软件,实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
险在计算机网上审批结报。油车港镇马厍村农民李月珍,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用去医药费6.69万元。当她收到区领
导送上门的合作医疗补偿款2.6万元时,激动地说:“我怎么也想不到,交了25元钱,却报销了这么多钱。参加合作医疗
  近日,秀洲区第一所农村消费教育学校――象贤村“农村消费维权教育基地”正式开课,消协工作人员现场为180
多名消费者进行了指导和解答。
  长期以来,农村是消费维权的薄弱地带。秀洲区消协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全区农民占了总人口的75.6%,但‘
96315’开通以来,绝大部分的举报投诉电话均来自市区及城镇,来自农村的举报投诉几乎为零。我们调查后发现,农民
投诉少并不是因为农村没有消费方面的侵权行为,而是广大农民兄弟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往往是受到了侵害还不知情,或
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针对这一情况,秀洲区工商部门组织人员把5000册消费维权知识小册子送到了农民手中,实施了“12315农
村消费维权工程”,推出了“维权早市”、“消费维权进学校”等活动。到目前,全区6个镇(街道)已全部设立消费维权联
络站,132个村(居)已全部设立消费维权联系点,还有8所农村中小学校也设立了消费维权联系点,先后受理消费投诉3
17起,成功调解280起,挽回经济损失65.2万元。
  无论是环境卫生洁化还是医疗保险的推行,无论是消费维权还是即将实施城乡十五年义务教育制,秀洲区农民无偿和
低偿地实现了生活的城市化。洪合镇干部说,镇里投入200多万元,在每个村建起保洁队和垃圾中转站,并给每3至5户农
户建造一只垃圾箱。而最近,秀洲准备每年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资金为每个村的4-5名村干部发工资,从而进一步减轻
农民负担。秀洲城市资源、设施和制度优势向农村低偿延伸,体现了公共财政分配向三农倾斜的新思路。
  “愉快的婚姻”
  英国著名的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最早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认为“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的缺点
,而城乡一体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他
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秀洲区区长祝亚伟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人类对发展的一种新认识,是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指在区域经济与社会
的发展过程中,把城市和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互为资源、互为
市场、互相服务,促进人口城市化,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上的协调发展,使城乡在共
同繁荣中共享文明成果。
  今年上半年,秀洲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6.11亿元,增长17.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2亿元,增长82
.7%;合同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510万美元,分别增长6.4%和67.8%,经济社会发展跃上
了一个新台阶。
  秀洲城乡统筹中尝试到城乡资源优势互补的甜头。农民市民化的过程空前提高了商气和人气,以秀洲新区“中心商贸
区”建设为龙头,秀洲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和专业市场建设正开工建设。其下辖区的王江泾、王店等中心城镇也正成为嘉兴中心
城市的卫星镇。
  今年上半年,秀洲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3356元,增长15.6%。近年来,随着农民大批进城并实现就业,农民
人均纯收入来自工资性收入的部分接近90%,而农民在身份转变过程中,因为较好的政策优惠,财产性收入又成为收入增长
的有力推进器。秀洲人都知道,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正是秀洲新城商贸繁荣的基石。
  秀洲城乡一体化姻缘最直接也最美妙的结晶是工农商交融的发展态势。农民投身二、三产的热情越高、对土地的依赖
越低,农村资源的集约经营的可能性就越大。今年以来,秀洲区对总面积2.3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进行了新的规划。
1至8月,全区“三资”投资效益农业达4330万元,开发面积1.5万亩。与此同时,秀洲区大力实施龙头带动行动,推
进农业新发展。新成立了王店三园鸡、新塍苗木2个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区已经确认的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带
动农户1.3万户,联接农产品生产基地5万亩。与此同时,还实施了农业绿色、科技服务和设施保障等行动。制订了“杨溪
”生态鳖、“天然荡”生态鳖等品牌农产品的企业标准,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对“国界桥”蜜梨、王店三园鸡等9
个农产品,申报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建成了以新塍镇为中心的2万亩苗木生产基地和以洪合镇为中心的1.
5万亩经济林(蜜梨)生产基地,花卉苗木业迅速发展。
  相关专题:
&【】【】【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相关链接              
/ 16:14:28 / 16:14:12 / 16:14:09 / 16:14:05 / 14:08:14 / 14:07:31 / 14:06:50 / 14:05:13 / 14:04:35 / 12:09:54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塍邮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