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融魔都2014年11月展览1日什么展览

所在位置: >
上海(图)(2014
上海(图)(2014
周野鹿鸣  地点:上海博物馆
  时间:11月13日-日
  “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展”展出西周墓群2012年、2013年新出土的150件青铜器,其中不乏形制新颖之器物,新出土的龙纹禁、方彝、簠形器都极为罕见或首次发现。
  齐白石、朱屺瞻、刘海粟
  地点:朱屺瞻艺术馆
  时间:11月1日-11月30日
  大展向观众展示齐白石、朱屺瞻和刘海粟三位大师的作品真迹20余件。
  “情系上海”书法展
  地点:上海图书馆
  时间:11月5日-11月7日
  展览共汇聚了从上海走出的18位书法界知名人士的60余件作品,包括傅申、庄熙祖、戚谷华、白谦慎、陈茗屋、胡考、曹宝麟等。傅申、曹宝麟、鲍贤伦三位5日下午分别作书画演讲。
  造型的方位
  地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10月31日-12月31日
  当代艺术的造型性和造型艺术的当代性的内在关联,是2014上大美院年度展的话题。展览总监杨剑平、策展人李晓峰特邀与学院当代造型探索相关的18位艺术家参展。
  香山画院10周年画展
  地点:香山画院(九江路686号)
  时间:11月5日-11月14日
  恒源祥香山画院成立10年来,举办了数百场的公益和学术展览与活动,“香山似锦”10周年画展包括陈佩秋、汪家芳等画家作品。
  来自学院的艺术家
  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时间:11月1日-11月14日
  展览由来自全国知名专业美术学院的导师24人携研究生76人共同参加,参展作品包括写实、表现、抽象等。
  山水画传统研究
  地点:芊荷艺术空间(金汇路528号)
  时间:11月8日-11月22日
  郑文对于格法中的体势、架构用力甚多,钱保纲注重笔墨皴法的领悟和变化,邵仄炯对于古人设色山水情有独钟。
  梁准摄影、笨笃绘画
  地点:徐汇艺术馆
  时间:10月24日-11月11日
  展览是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重要的活动,梁准和笨笃从1980年代末就深入中国西南地区,进行社会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李超水墨画展
  地点:上海半壁山房画廊
  (虹桥路2419号)
  时间:11月7日-12月7日
  上大美院教授李超在理论研究之余,他还潜心艺术创作实践,将绘画看作是他半睡半醒的另一种“研究”。
  中美艺术民间行
  地点:成都北路586号
  时间:10月25日-11月底
  美国新锐艺术家洛克福德以中国风为元素创作了“熊猫、姚明、李小龙”等作品。其爷爷年轻时曾协助将大批抗日物资运到中国。中国艺术家梁钢、陈永建也各有作品参展。
  日本“随风会书法篆刻”
  地点:韩天衡美术馆(嘉定区)
  时间:11月2日-11月14日
  “随风会”是日本著名书道印学团体,展出包括山下方亭、坂本舜華等76位日本书法篆刻家的200余件作品。
  春水方生
  地点:东海岸艺术空间
  时间:11月1日-11月7日
  上大学美院教授、书画家徐建融对茗壶书画情有独钟,展览展出几十把由徐建融与众多紫砂壶名家联袂完成的“春水方生”系列茗壶。
  快乐影子之舞
  地点:享购品质生活馆
  (天山西路567号)
  时间:11月2日-12月2日
  “快乐影子之舞”是艺术家郭凯军的个展名称。年届五十的郭凯军参加了去年新星星艺术节并脱颖而出。
  邢伟英极地摄影
  地点:中信泰富广场LG中庭
  时间:11月2日-11月10日
  邢伟英,第一位走遍两极的上海女人。她的镜头中,极地醉人美景讲述的是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主题。
  荣宝斋齐白石画作
  地点: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
  时间:11月7日-11月8日
  荣宝斋上海秋拍预展包括一批白石老人晚年之作《芋蟹图》、《山茶蜜蜂》等,同时还有谢稚柳、罗中立等作品。
  乾隆书法
  地点:延安饭店(延安中路)
  时间:11月6日-11月7日
  乾隆御书《白塔山记》总共五卷将亮相保利秋拍预展。同时展出的“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专场”汇集28件傅氏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精品等。更多精彩:
作者:匿名
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
热点排行榜欢迎回来退出
您好!欢迎来到雅昌请登录
徐建融:从绘画艺术看藏市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倍增以及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扶持,艺术市场的发展形势应当是可以预期的、会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会更加深入地转向国民素养的提高、大众艺术的繁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大规模涌入,在中国画界,掀起了一场接轨国际&的&美术新潮&rdq…
推荐关键字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倍增以及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扶持,艺术市场的发展形势应当是可以预期的、会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会更加深入地转向国民素养的提高、大众艺术的繁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大规模涌入,在中国画界,掀起了一场接轨国际&的&美术新潮&运动,并形成了各种&现代水墨&的&前卫&成果。与此针锋相对,则是传统的&保卫&运动,尤以&新文人画&运动为代表。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下现象呢?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徐建融教授,让他来跟我们谈一谈当今最火热的绘画艺术及整个收藏市场的前进方向。  记者:近几年艺术市场特别是书画市场普遍火热,您对今后的市场走势有何预期?  徐建融:整个书画收藏市场的繁荣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传统书画在我国最容易受到从上到下的欢迎,这就不同于西方传入的油画艺术,我们数千年历史文化方面的积淀和传承是有较深基础、一脉相承的,不存在艺术的断档问题。在如今这样的收藏市场形势下,自然也就会发展得很不错。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倍增以及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扶持,形势应当是可以预期的,会越来越好。  记者:由于市场的火热,导致许多投资者纷纷逐利进入艺术市场,这样的发展态势是否合适?  徐建融:面对这样一种市场,许多投资者甚至投机客的进入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收藏者是从喜欢开始而进入收藏市场,有一些也许会仅仅从投资角度出发来涉足收藏领域。虽然这一部分人单纯地从金钱、从升值保值这样的出发点开始投资艺术,但我觉得他们最终都是会喜欢上艺术本身的,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不再只是金钱上的升值保值了。进一步来说,个人修养因此就提高了,更会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值。所以我认为,到了一定的阶段,撇开经济上的升值,收藏市场的发展一定会更加深入地转向对国民素养的提高,这种文化上的升值虽然一定程度上是从纯粹&逐利&而出发的,但结果上却会有一种超越。  记者:2012年艺术市场出现了成交下滑的现象,是否在提示我们市场过热、价格存在水分或泡沫?  徐建融:价格是否过高的问题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艺术市场每一年都在提价格过高、价格泡沫的说法,但过了10年之后再看呢?往往就不觉得高了。艺术市场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价格水分、虚假成交的炒作现象,但撇开来看,我们总觉得价格过高是因为往往都与过往的价格在相比较。比如朵云轩1993年第一次拍卖,价格显得很高,因为是跟1992年之前比的,那到2000年以后在看呢?当时朵云轩800多万元的成交额,如果都是一个人买下来的,今天全盘卖出,至少值2亿元吧。经济在发展,收入在上升,艺术市场的价格和价值问题也需要辩证地来看待。  记者: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传统艺术往往有所冲突,这一点在传统水墨绘画和现代新水墨等方面也有所体现,您认为应该如何对待?  徐建融:这其实涉及到大众艺术、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等多方面的对比。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些当代艺术单单在价格上就有所滞涨甚至下滑?就是因为过于追求娱乐化。一些过于混乱的、杂交的当代艺术往往会带给人们内心上的混乱,年轻人思想的脆弱和忧郁的产生都受到了这一艺术发展变化的影响,但传统文化讲究的信仰、理想使得人的思想至少不会混乱。  刚才说到文化传承的延续性,这其实包含了不断的吸收和发展。传统艺术并非不与时俱进,但原创性绝不是把老的东西全都扔掉,完全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而放弃传统的大道。艺术的发展讲究多元化、探索性,但这一发展的同时并不应该全盘否定原有的东西。传统书画代表了绘画艺术多元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只要艺术家处于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有新的东西融合进去,我们说要秉承宋元画的精髓,并不是说大家都要画得跟古人一样&&而且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跟宋朝、元朝的人画出同样的东西来。所以说,面对新旧两股力量在艺术市场上的争奇斗艳,投资者也要自己去分辨它们的好坏、去领悟其所传达的精神。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市场,近几年艺术品的赝品问题也是风波不断,您认为应当如何去解决?  徐建融:确实,相对国外而言,国内的艺术品赝品问题要严重许多。不仅仅是书画领域,包括石雕石刻、铜器、玉器等等,赝品都很多,也出了不少反响很强烈的社会事件,这对艺术市场无疑是有一定影响的。那么对大众而言,首先要明白,不可靠的东西就不要买。  对于收藏达到一定程度的藏家来说,不懂的东西不买是第一步。每个人收藏都会有偏好,由于有了一定层次的研究,那么进一步的真假问题主要就是相信自己了。为什么呢?因为赝品问题其实是无法根治的,赝品的鉴定也是无法做到100%准确的。  从市场管理角度来看,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市场的风气。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一眼就能分辨出真假的赝品,包括知假卖假、知假拍假,这些批量化的混乱现象是可以有的放矢地予以整治的。而对于那些有争议的作品而言,交由市场发展自行去判断、沉淀就可以了。投资者要做的呢,就是擦亮自己的眼睛,认清市场的规律。  艺术家简介:  徐建融,1949年生,上海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专攻美术史论、书画鉴定,著有《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等,并担任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十二卷本(齐鲁书社,2000年)中宋代卷(上、下)主编、清代卷(上、下)副主编。复攻诗文,有《毗庐精舍集》;兼擅上水、花鸟,出版有《徐建融山水花鸟图册》等。
(责任编辑:郭燕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29日预展地点:福建泉州晋江市世纪预展时间:日-12日预展地点:北京京瑞大厦二层多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香港中环夏慤道十号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2009徐建融、刘波中国画联展开幕
摘要:相关链接:
实迷途其未远宁温故以知新&&徐建融、刘波关于中国画的对话
10月29日上午,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大学艺术研究所、长风堂工作室承办的&2009徐建融、刘波中国画联展&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揭幕,沪上著名艺术家陈佩秋先生也莅临现场参观此次画…
推荐关键字
  相关链接:   10月29日上午,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大学艺术研究所、长风堂工作室承办的&2009徐建融、刘波中国画联展&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揭幕,沪上著名艺术家陈佩秋先生也莅临现场参观此次画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此次举办的&徐建融、刘波中国画联展&是一次有意义的南北艺术的对照和交流。从两位艺术家的五十多幅近作中,展现出两种探索、继承和创新之路。徐建融,从史论的梳理、古典的精研入手,摩荡古贤,师法造化,进而生面别开,迥异对流;刘波,从学院的科班教育出身,不断向传统和自然汲取养分,创造出维系传统而独具时代气象的画卷。殊途而同归。无疑,他们各自都在自己熟悉的艺术语言中臻于佳境,无论是徐建融的青绿山水、工笔花鸟,还是刘波的魏晋高士、荷塘清风,都饱含着清雅的中国文化精神。这种精神,通过一种沉静、内敛的情绪,不断释放出艺术家幽邃而明确的审美取向。  此次画展不是一次简单的书画创作的笔墨实践,更具体的说,它是把绘画实践作为一种背景,是一次南北中、青年学者之间的关于传统中国画的对话。此次画展提供了一种体认传统和现代、继承和传新关系的方式,是当代多元价值体系中非常值得品味、值得守护的一元。像徐建融、刘波这样富于学、精于艺而勤于思的有担荷的艺术家,在各种思潮所交织的风云中能立定精神,把自己的才智、情思和学养奉献于这一方领地,其中的道理,通过展览,相信观者会有很多的启迪。  展览将持续至11月4日。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29日预展地点:福建泉州晋江市世纪预展时间:日-12日预展地点:北京京瑞大厦二层多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香港中环夏慤道十号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实迷途其未远 宁温故以知新——徐建融、刘波关于中国画的对话
摘要:日,&徐建融、刘波中国画联展&在上大美院展览馆开幕,展出两位艺术家近作60余件。
徐建融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画史论的研究、梳理和创作实践,近年陆续发表的著作,在画坛引起广泛关注。其所倡导的晋唐宋元绘画传统已渐为画界所认知。
刘波先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师事范…
推荐关键字
  日,&徐建融、刘波中国画联展&在上大美院展览馆开幕,展出两位艺术家近作60余件。  徐建融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画史论的研究、梳理和创作实践,近年陆续发表的著作,在画坛引起广泛关注。其所倡导的晋唐宋元绘画传统已渐为画界所认知。  刘波先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师事范曾教授。于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不断建树,于古典文学、史学、哲学诸领域多所涉猎,古文辞章亦敏求锐进。近年陆续发表的一些论文,对于古典中国画的精神多有阐发。近日,我对两位老师作了一次简短访谈,以下是本次访谈的整理:  林矗:徐老师的山水、花卉,从古典中来,体现出对于古典绘画美学和技法的全面继承,因为有了史论和鉴定的扎实功底,所以出手就迥异时风。刘老师的魏晋人物画,在精湛的白描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造型的一些元素,我注意到您的人物比例,并不是古典绘画中的头大身小,而且好像没有粉本作为依托,能够自由刻画人物的各个角度和动态,这一点和古典绘画区别很大。在您的没骨荷花中,作品相比以前发表的,好像更单纯、朴素了,画面的构成和色彩更加简洁有力,这可以看出来,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新。这次两位老师在上海联合展览,我想,一定有什么共同的理念作为展览的指导吧?  徐建融(以下简称徐):在上海有一个&长风雅集&的文化沙龙,几年来老、中、青艺术家通过讲演、展览等方式来保存、研究和发扬传统绘画的精神。像2002年的&晋唐宋元国宝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和上海以谢稚柳、陈佩秋等先生一直坚持的绘画传统有关。那次展览影响很大。许多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开始下功夫研究正统中国画的脉络。这次画展,也是本年度&长风堂&系列活动的一个部分。刘波是北方画坛的青年才俊,像他这样年轻的画家,能够在绘画实践中达到这样的造诣,同时还具备扎实的文史功力,感受时代的东西非常快,真的很难得。他以前来过上海多次,我的书也读过不少,我们每一次都会就中国画的问题进行讨论。上海大学一贯坚持的开门办学的理念,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建构一种南北两地交流和借鉴的平台,为中国画传统的教学探索一个有效的方向。  刘波(以下简称刘):徐先生提到&晋唐宋元国宝展&,确实那次展览所产生的社会效应非常大。到现在,我想至少有两点值得专业的中国画家注意:一方面使用大量的经典作品把我们所了解的传统实实在在呈现一次,不再是某个时间段的薄薄一层,它显示出一种历史积淀的厚重和中国画内在发展理路的清晰;另外,通过如此大规模的宣传,无数普通大众都可以如此接近和了解中国画,他们在展览现场的点评和研究非常专业,这给了我们所谓的专业人士一个巨大的压力。徐先生我早在大学时期就闻其名想见其人。本来是看到他写的一些有关中国画的论著,很为他文章中传递的那种透彻、通脱所吸引。当然,限于我当时的学力,对于先生的很多论点还不甚了了。近几年陆续来上海,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对于这一文脉的传承和发展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我和徐先生共同的感慨其实从学院教学生发出来。从招生考试、课程设置一直到写生创作。有时候对于学校设置的一些课程觉得很困惑,比如对于中国画来讲,本来造型的问题有自己的规律和审美标准,但现在一上手,全部用西洋素描的规范来套,这就把中国画所应该具备的一些本质的东西抛弃了。齐白石在今天如果来考任何一所美院,一定落榜,黄胄也曾经说过八大山人&造型能力平平耳&这样的话。物理上的准确,并不等于情绪和感觉上的准确,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后来我注意到徐先生的一系列文章在讨论相关问题,我觉得很多观点非常受启发。  徐:我最初研究中国画,也是从现实的一些观感来作为出发点,比如学院教学使用的大写意方法,学生没有基本的扎实的笔墨和造型能力,就开始&写意&了,那能是怎样的一种&写&和&意&呢?我的研究和实践从近现代一直向上追溯,渐渐找寻到中国正统绘画的理法,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能够注意并深入到这一正法中去,逐渐恢复我们绘画传统的本格。  刘:徐先生他自己的艺术视野其实非常宽广而中和,现在有些人,以为他主张晋唐宋元,就一定贬抑明清近代,其实不然,他乃是提倡一种正大的本质的绘画传统。明清画家中,像董其昌、八大山人他非常推重。他关于明清文人画的认知很深刻。我觉得这除了他个人在绘画本体上的造诣之外,对于古典诗文的通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林矗:我看过徐老师写的古体诗,确实非常古雅而深沉,古典诗文修养在同代人中非常突出。表现在画面上,那就是弥漫着一种文人的优雅、淡泊的气息。刘老师您画的古代人物,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种淡定、闲散的神情,是否也就是您这种追求的外化?  刘:我觉得一个画家画什么题材,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通过这一题材,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才是最本质的问题。上古衣冠,不过是我借用来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媒介而已,其实画别的东西,就像我的荷花,也不是为了画荷花而画,而是我找到我的心灵依托,在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刻画的过程中,我的情绪得到疏解和释放。  徐:现在很多美术展览,总是在题材和尺寸上做文章,这就从第一步踏入误区。历史上不知道有过多少同类题材的作品,也有过无数的幅面不小的作品,但能够留传的就是那么有限的一部分。其中原因,还是在于绘画的&本法&。顾炎武强调&博学于文&,就是说每一个学科都要有基本的规范。我之所以提倡晋唐宋元的传统,也就是着眼于当时画家创作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一是他们的创作心态。绝对没有急功近利的,画面中透露出来的态度,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都非常敬业。第二就是他们的创作方法,都会依循一定的标准来铺陈,画工自不必说,就如人们所认识的文人画家,所谓&逸笔草草&,似乎是不甚经意。但对于文人画家来讲,恰恰是偏重画外功夫。  刘:这基本上就是徐先生多年来积极倡导学术上向古典回归的主要意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学院教学,基本上就是明清民国以来的路子,主要就是那么几个人,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近几十年间热起来的。他们当然很好,但如徐先生言,像西子捧心、柳下惠坐怀,是特殊真理,不适合用来作为教学的普遍规范。  徐先生的论著中所阐发出来的价值也十分发人深思。他的语言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用非常精炼、明确而又晓畅的语言阐述一个命题,这种语言风格来自他长期的艺术实践体验,他并不是单纯的史论家,大家看看他在中国画上的造诣,就可以感知到他的理论和实践是如此紧密结合起来。在史论中发掘的很多古法,就体现在他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绘画实践中。从工具材料到用笔用墨,再到写景造境,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我想,徐先生个人的努力,给年轻一代的画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献。  我多年来一直不断思考和体悟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读书和画画的关系究竟是如何。我想:首先,读书和画画之间不可互相替代,但可以互相补充。读书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养气,养一种胸襟、一种通透、一种淡定和超然。如果书越读越累,越挂碍,那可能就不如无书。  林矗:两位先生的谈话,从学院教学谈开去,话题涉及到很多当下中国画领域的问题,可贵的是,两位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可见你们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的。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和所留下来的资料、文献,能够对当代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谢谢。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29日预展地点:福建泉州晋江市世纪预展时间:日-12日预展地点:北京京瑞大厦二层多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香港中环夏慤道十号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都2014年11月展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