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少帅宝宁寺现任主持是维

当前位置:>>
株洲历史文化名人
&  历代帝王钟情于此
  炎帝长期活动于茶陵,长眠于炎陵,尧帝生于攸县、都于攸县、葬于攸县,舜帝巡视南疆、留迹株洲,大禹治水过攸县、娶攸女,皆有信史可证,实乃株洲之幸。据历史记载和传说,先后与株洲发生过关系的古代皇帝有唐太宗李世民(率兵征战南方,右眼中箭重伤,在现今九郎山被九位郎中治愈);唐玄宗(为醴陵王仙登真观御书6个大字);宋太祖赵匡胤(重用炎陵人尹鹏飞,将其侄女嫁给尹为妻);宋太宗(为醴陵王仙登真观再赐御书飞白二字);宋徽宗(重用攸县名士彭天益,修复攸县名观阳升观);宋孝宗(联姻茶陵驸马谭斗南,题诗茶陵名胜皇雩仙);明太祖朱元璋(病愈九郎山,安营枫树寨,露宿屏山寺,避难白关镇,重用茶陵人,屠杀株洲人);明武宗(下江南时路过荷塘铺、马家河、神福港等地);乾隆皇帝(下江南寻亲经过荷塘铺、仙庾岭、伞铺垅、仙井乡,为攸县垦荒案平反)……
  历代名士寄情于此
  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老莱子隐居株洲宋家桥,南朝齐梁间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隐居株洲古大桥,南齐时国之重臣司空张巴玉隐居攸县司空山。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游于株洲,其女儿病故霞湾。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四过株洲,两宿株洲,九抒其怀。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经株洲“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中国最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在茶陵赞皇雩泉、览灵岩景、登云阳山、访麻叶洞。大诗人陶渊明志异醴陵梅花泉,大思想家王夫之志叙攸县宝宁寺。大书法家米芾题壁空洲“怀杜崖”,大教育家王守仁题诗醴陵泗州寺。旷世大儒朱熹宿朱亭,走建宁,寓醴陵,一代名相房玄龄叹屏山寺,撰古刹碑。东吴名相顾雍封醴陵侯,南朝才子江淹结《醴陵集》。东汉蔡伦曾经造纸于攸县蔡公潭,唐朝骆宾王一度避难于炎陵十都乡,清代左宗堂韬光渌江书院……
  历代名将建功于此
  古有马援驻军渌口,张飞拴马朱亭。黄忠镇守攸县,李靖失魂醴陵。尉迟敬德驻扎太屏山,雷大将军巡防白关铺。岳飞遗墨“一经堂”,刘琦题诗资福寺。黄巢屯兵狮子山,吴三桂克敌大胜岭。红巾军徐寿辉、陈友谅进军攸县,太平军洪秀全、肖朝贵攻克茶陵。近闻叶挺大捷于渌田、泗汾,朱德、陈毅战于高陇,张云逸、王震战于将军山,左权、蔡会文、谭震林、耿飙、陈明仁名振华夏……
  历代名臣基业于此
  刘三吾七十三岁 “以文学应聘”入朝,朱元璋常向他请教治国安民之道、选贤任能之策。李东阳立朝五十年,参预内阁机务18年,实际行使宰相职15年,皇帝不直呼其名而尊称先生。张治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六次主持会试。彭维新授户部、刑部、兵部尚书,进协办内阁大学士,查积案、惩奸顽、得民心。北宋谭处尧任端明殿大学士,颇有政绩。南宋抗金名臣吴猎、皮龙荣、杨大异入醴陵名臣祠,明代谭希思巡抚四川,被汤显祖写诗称赞。明兵部右侍郎王伟拥立景帝,奋力抗战。明云南右布政何楚英,政绩丕著,入云南名宦祠。明大仆寺卿蔡承植,持身俭约, “清廉第一”,人称“君子”。明两浙巡按蔡思穆,积劳成疾,34而卒。被誉为“贤宰官,名御史”。明右副都御史洪云蒸皇帝钦赐“太平宴”,赐御葬,赐建忠烈坊。清道光年间知县龙汝霖“憨搜文布政,狂斗沈尚书”,被王闿运写诗称赞。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三次主政湖南,三次主政民国。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办学院,兴产业,力推醴陵瓷业走向世界……
  历代名僧传道于此
  在株洲地区创立宗教门派、传播佛教思想的著名僧人有:创建攸县宝宁寺、被日本国曹洞宗徒列为祖师的唐代高僧旷长髭禅师。受戒于醴陵沩山寺,后东渡日本传教的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创建醴陵云岩寺的唐代高僧云岩昙晟禅师。身为六祖慧能三代孙、创建攸县石涛寺的唐代高僧石头和尚希迁。创建醴陵宝源禅寺的唐代高僧释道禅师。创建攸县大圆禅寺唐代高僧圣寿勇禅师。开创湖南上林寺的戒灵禅师。传播曹洞宗禅道的石室善道禅师、万峰禅师、一足禅师。传播沩仰宗禅道的仰山慧寂禅师。传播云门宗禅道的金轮可观禅师、金轮禅师、横龙禅师、明照禅师。传播临济宗禅道的茶陵郁山和尚。 修行于宝源禅寺康熙时的天咏禅师和乾隆时的慧芳禅师。被誉为“佛学泰斗,当代玄奘”的近代佛学大师陈健民先生……
  历代名媛芬芳于此
  古有屈原第5女病故于霞湾,“五娘庙”因此而建。宋初开国公主赵玉蝶葬于炎陵,公主坟由此而荣。隋末痴情女张初尘栖于醴陵,红佛墓从此而芳;近有“鉴湖女侠”秋瑾嫁入株洲,女作家袁昌英驰名文坛,女权运动家张汉英击击节中流,女革命家张挹兰坚贞不屈,女议员王昌国领袖群英;今有女科学家金庆民成为世界首位进入南极腹地之女性……
  历史文化名遗
  红色遗产:株洲是革命老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伟人足迹,留下了感天动地的先烈故事,经历了血雨腥风,感受了刀光剑影,也遗存了许多红色的遗迹:如市区的协丰长绸布店、罗哲烈士墓、十九人堆等;炎陵的水口战略决策 、水口连队建党 、中村分田运动、朱毛第一次会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洣泉书院,毛泽东指挥酃城战斗旧址——接龙桥、红军标语博物馆等;茶陵县的工农兵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茶陵县委员会旧址、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九渡冲战斗遗址、茶陵烈士陵园、红军村和红军墙、红军学校――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旧址、我党我军第一次肃反——湖口挽澜旧址、茶陵县烈士陵园等;攸县东冲兵工厂、南岸列宁室、攸县烈士公园、六十分烈士墓群,谭震林墓等;醴陵毛泽东同志考察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毛泽东革命活动纪念地——先农坛、李立三故居、左权将军纪念碑等。
  建筑遗产:株洲的建筑遗产非常丰富,大量独具特色的书院、宗庙、祠堂、牌坊、官邸、桥梁等,散落在大地之上,掩映在烟霭之中,带着岁月的沧桑,承着历史的厚重……著名的如醴陵的渌江书院、渌江桥、潘氏宗祠、彭氏祠堂、袁氏牌坊;攸县的谭氏祠堂、太夫第、翰林第、鸾山洋屋;茶陵的陈石泉宗祠、龙家祠中宪大夫牌坊、陈家大屋陈家牌坊;炎陵的洣江书院、朱家祠、周家祠、叶家祠等。
  碑刻遗产:有两千多年建县史的株洲留下许多纪事怀人的摩崖、石刻、碑亭,大多已淹没无存,幸存的有:荷塘区明照乡走沙巷义渡记碑;醴陵的吴楚古刹碑、红中铺摩崖石刻、初建三公祠碑、朱熹画像碑;攸县的重建宝宁禅寺并捐田记碑、攸萍界碑、重修灵龟峰记碑;茶陵的光泉石刻、三大学士故里碑刻、灵岩康崖石刻;炎陵的御祭道路碑、龙渣瑶族大屋石刻、骆宾王摩崖石刻、天星寨黄岗摩崖石刻、“告示”碑等。
  墓葬遗产:株洲这片土地上不仅培育了一大批人杰,还吸引了无数的豪杰之士、妙曼之女在此风云际会、莺歌燕舞,他们有的长期活动于此,有的永远长眠于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凭吊之所:如炎陵的炎帝陵,晋代礼部尚书欧林启墓,宋司马平阳侯尹鹏飞墓、宋长沙郡主赵玉蝶墓,管军元帅段清远墓,铁头太子墓,明太仆寺卿刘稳墓;茶陵的明代大学士刘三吾墓、张治墓,清大学士彭维新墓,相传安葬炎帝之子的太子坟;攸县的相传安葬尧帝的尧山,唐代高僧旷长髭墓、圣寿勇禅师墓,明南京户部主事易舒诰墓,谭震林墓;醴陵的唐代名媛红拂墓,宋代名臣吴猎墓、杨大异墓、丁应奎墓,明户部郎中徐廷用墓,同盟会革命党人宁太一墓、张伯蒲墓、陈盛芳墓、傅熊湘墓、丁应奎墓、文斐墓,;株洲县的清末大将郭松林墓;市区的老莱子墓、罗瑶墓、罗哲墓、罗学瓒墓等。
  古代遗址:恐龙化石遗址可以见证株洲亿万年的沧海桑田;漂沙井磨山文化遗址、茶陵枣市独岭坳文化遗址、炎陵龙渣瑶族寨址等可以见证株洲至少六千多年的人类活动史;五代马王故城遗址、北宋金州故城遗址、三国建宁古城遗址、南宋茶陵城旧址、容陵侯故城、阴山县故城、攸县故城、三国吴建宁县新城遗址、醴陵古城遗址等古城遗址可以见证株洲两千多年的城市史;醴陵南桥鞭炮作坊遗址、楠竹山窑址、窑下湾砖窑址、沩山窑大遗址,炎陵桃岭窑址、洞下窑址,茶陵中瑶窑址、陵窑背窑址、陵窑塘下窑址,株洲县窑堆子窑址等古窑遗址可以见证株洲古代手工业的繁荣。
  工业遗产:株洲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八大工业基地之一,国家许多重要的工业项目安排在此。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等100多个“全国第一”都诞生在株洲,株洲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就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株洲南方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公司、株洲车辆厂等一大批大型企业,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遗存。如南方公司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仿苏建筑群,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些车间和办公楼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还有一些工业设备、工具,无不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工业发展的光彩。
  植物遗产:株洲古树名木有42科、75属、97种、6364株。樟为株洲市树,醴陵南桥镇有1650岁古樟;株洲曾因地多槠木又名“槠洲”;攸县柏市镇有2400岁南方红豆杉(世界十大濒危物种),黄丰桥镇有1200岁南方红豆杉6株;攸县桃水镇有1500岁银杏;醴陵南桥镇有1050岁枫香树;攸县银坑乡有千年古楠;炎陵沔渡镇有千年杨梅;炎陵中村乡有世界上最大的桑树;炎陵桃源洞有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 的毛红椿;茶陵小田乡有500年马尾松15株、500年黄檀3株。
  非物遗产:株洲的非物质遗产也大放异彩,音乐如醴陵的思情鬼歌、 茶陵炎陵攸县的苏区歌谣、炎陵的客家山歌;舞蹈如醴陵的星子灯 、攸县大同桥火龙灯;手工技艺如株洲县南阳桥乡刘双喜漆画、邹桂文木雕、堂市乡谭建强制鼓、株洲县剪纸、醴陵鞭炮制作工艺、醴陵大蒜加工工艺、茶陵攸县的腐乳加工工艺、 茶陵冬酒酿造瓜皮帽工艺、茶陵蓝印花印染工艺、“补锅”手工技艺、攸县皇图岭豆腐制作;民俗如茶陵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攸县阳升关庙会;民间曲艺如醴陵的《春锣》和《赞土地》;戏剧如株洲县攸县的皮影戏;民间文学如炎陵茶陵的炎帝传说等。旅游资源  株洲,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坡。三国时孙权定都建业,设县建宁,羽扇纶巾的周瑜曾在这片土地上演绎过许多动人的故事,唐代大诗人杜甫留恋湘东美丽的风景,携家眷栖居于此,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老病孤舟,两次溯湘江而南,留诗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识英雄的名姬红拂之墓在株洲境内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将岳飞率军途经茶陵时以枪尖挑禾蔸写的“光泉”二字,赫然镌刻在高陇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两次到株洲讲学,“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为茶陵云阳山、灵岩寺、麻叶洞留下一篇篇日记,记下了株洲的名山胜水;明代大学士、立朝五十年的李东阳,以他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将故乡“茶陵”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史册上。
  株洲,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更有着光荣的一页,是我国重要革命发源地之一。曾先后涌现了以李立三等为代表的传播马列主义新思想的革命前驱,左权、谭震林、耿飙、陈明仁等举世闻名的军事将领也都出自株洲。茶陵、炎陵(原酃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炎陵县的十都;红军第一次把党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亲自主持的红军战士入党仪式,是在炎陵县的水口镇叶家祠;毛泽东亲自批准组建的井冈山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亲自主持、作出“撤围长沙、回师江西、攻取吉安”重大决策,被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称为“朱德和毛泽东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骤之一,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举行在株洲市徐家桥头的原协丰长绸布店。株洲域内目前还有现代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故居、左权将军纪念碑、谭震林墓等。株洲,是一块红色的圣土。共和国第一批()授衔,产生了十大元帅和众多的将军。其中株洲籍将军有41名,仅茶陵一县就出了25名将军,茶陵成了有名的“将军之乡”。
  历史沿革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考古发现,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县,孙权割湖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属长沙郡,乃株洲建县之始。建宁县城商业发达,后一度毁于战火,据《水经注》建宁有新旧二城:旧城在槠州,吴所立:其新城则朱亭、淦田间有古城基地是也。公元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隋灭陈,废建宁。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六年后即唐太宗元年,将建宁并入湘潭。
  清顺治七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宁码头,商业又有发展。木材、茶叶、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纸等贸易居湘潭集镇商业之首。清末民(国)初,随着粤汉、株萍铁路的修筑与湘江联网形成水陆交通优势。株洲镇居民达3万余户,且大都居住于解放街、建宁街一带。民国14年,彭松林(中共地下党员)与友人合资在株洲新街(建宁街)开设米店。次年,发动成立株洲商民协会,并出任执行委员长,组建了粮食、南货、棉布、百货、缝纫、五金、园林、理发等16个同业公会。民国33年,日军进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毁。日本投降后,镇区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园,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复,房屋结构大部分是木架蔑织墙体,杉皮或小青瓦屋面。至解放前株洲一直属湘潭县管辖。
  日株洲宣告解放,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立专辖市,由长沙专署领导。1953年6月,株洲升格为省辖市,由湘潭专署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将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四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随后,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6年3月,株洲升格为地级市,由省委直接领导,成为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外第1个地级市。1965年4月又设立由市管辖的株洲县。1983年5月,为发挥工业城市的中心作用,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湘潭地区的醴陵县(市)、攸县、茶陵县、酃县(今炎陵县)划归株洲市管辖,共辖城市四区(含市郊区)、五县(市)。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湘江西岸设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至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撤销郊区建制将市区划分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个行政区。王船山佛教史事考述
王船山平生与佛教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于佛学亦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与僧尼等交往甚多。他撰著辑释有《相宗络索》一卷,《三藏法师八识规矩论赞》,《(康熙)保(宝)宁寺志》八卷等专著。而《船山遗书》,《船山全书》二书中,收录王船山与僧尼禅师撰述酬唱的诗文亦有不少。平生广游寺院观庙,常与禅师和尚尼姑结为好友。清罗正均《船山师友记》卷十五记载有释茹蘖智霈,释凝然性翰,释悟一,释慈枝,释破门法智,释如满,释先开,释二如表,释万峰智韬,释楚云,释惟印等十一人。近日查阅《船山全书》,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清李元度《(光绪)南岳志》诸书。其中涉及船山先生有关佛教史事,佛学著作,僧尼人等经历典故尚多。今选择释智韬、释法智、释二如、释楚云、释慈枝、释性翰、释悟一、释先开等人与王船山交往史事及酬答诗文词赋,撰集编辑成文,以窥豹一斑,疏漏之处,望识者正之。
释智韬与王船山友谊深厚,同为衡阳人,二人尝以诗文相往还。智韬,字舌剑,一字万峰,人称万峰和向,万峰禅师,清初湖湘著名僧人。善诗古文辞,著有诗文三十卷,俗姓刘,父名刘世彦,母邱氏。智韬幼年披缁,十七岁圆具,二十五岁嗣百文石涧泐,二十九岁出世烧香,递经五大刹,后任湖南攸县宝(保)宁寺第五代主持。一生广览经疏,蜚声佛坛,有《语录》行世,收入清《(康熙)宝宁寺志》中,诗文三十卷,已刊行十余卷。而《宝宁寺志》录存了智韬诗作40余首,序疏记赋十余篇。智韬原主持衡州东山寺,清康熙四年(1664)三月初三,攸县僧俗人等联名上书,恭请他任宝宁寺住持。居寺二十二年,修复寺院,行善布施,整肃沙门,弟子众多。于康熙二十五年(1685)在宝宁寺逝世。时王船山在衡阳闻其去世,作五言律诗悼念他,标题为《万峰智韬长老去年寄书,有不愿成佛,,愿见船山之语,闻其长逝,作此悼之》。在此之前,船山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以《代书E舌剑韬》七言律诗酬赠;又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二十五年(1686)纂修《宝宁寺志》时,应智韬之请撰书《宝宁寺志序》,《宝宁万峰大和尚语录序》,《万峰和尚三复吟题词》等文章。又应释智韬之约聘,还亲临攸邑,参加了《(康熙)宝宁寺志》的纂修校阅工作。编辑校阅厘定寺志卷二《语录》,《赞》。今寺志金汤姓氏名单中题:&王夫之而农,衡阳人,孝廉&,卷二卷端署:&衡阳王夫之夕堂父同阅&。由此可证船山之于释智韬,是有求必应的。王船山在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代书E舌剑韬》⑴七律诗云:
λ髟栏肺鳎闶橐O蜾交ㄏGХ寰煞霉侣衷拢拍哑匆淮缒唷4笫挠嗌呕⑿ィツ甓雷俊酢6匠呗墓楹稳眨萑硌倘嵋徽绒肌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船山在《万峰智韬长老去书寄书,有不愿成佛,愿见船山之语、闻其长逝,作此悼之》⑵五律诗云:
大笑随吾党,孤游有岁年。从来愁虎啸,几欲试龙渊。别路琴心回,他生锦李传。瞿塘烟棹在,λ酉娲ā
综上所述,释智韬之于王船山是极其崇敬的。他在给船山信中公开声明说:&不愿成佛,愿见船山&之语。又将船山撰书的《保宁寺志序》列于寺志之首,并求作语录序,可见二人友谊之深厚,惜船山智韬昔日来往之诗文书启传世较少,这里只作一般介绍吧。
释法智,字破门。相传即包尔庚,字宜壑,松江人,明末进士,明亡后,削发为僧,长期隐居山林,人称破门和尚和法智禅师。结茅庵于南岳衡山下火坊,名其庵曰&石浪&。居衡山二十余年,以诗文自误,工草书,为清初名书法家之一。与王夫之,湖广按察副使彭而述,以及广西按察使黄中通等人友善。著有《石浪破门诗集》⑶若干卷,其诗有云:&朝衣脱却著僧衣,倚杖柴门送落晖。鸥鸟也知机]尽,随波来往不曾飞。&由此可见其志矣。(清)康熙黄中通《破门诗跋》⑷称&破门居衡山二十年,以诗自娱。更工草圣(书),祝融,紫盖之精灵与蒲团,墨渖打成一片。久不出山,以故人黄中通辈官岭外,芒革奚(草鞋)策杖,渡潇湘,下滩水,于炎荒寥落中共谈咏焉。&破门居南岳时,与船山住所临近,二人尝以诗文相往还。王船山《南船漫记》⑸云:
&诗僧本不足附曹,桧之末。唐宋之诸名僧,技止此耳,况今日哉!识量止于其域,大无能摄,微无能入也。予所见者僧法智一绝云:&一步一花无别意,香来熏透破袈裟。&差为蔬笋之雄。
又王船山《病枕忆得》诗中有清顺治三年(丁亥,1646)酬答《石浪庵赠破门》⑹七绝诗云。
潜圣峰西携杖来,龙腥犹带古潭苔。祝融瞒我云千尺,特向吾师索价回。
释二如,名表,又称二如长老。别峰庵主僧,庵在今衡阳县演陂桥附近。清《(同治)衡阳县志,山水第九》⑺记载:南天峰有别峰庵,庵僧二如,明末遗民也,与王夫之友善。夫之遁迹,每相酬唱。及死,题像吊之,词语甚哀。王船山与释二如友谊深厚,尝寓居别峰庵。撰书&别峰庵&三字匾额和对联⑻遗赠。对联上联为:&敷弥天云,飞大地雨,琉璃宝瓶中原无一滴,净眼f观,但在孤峰独往;&下联是:&入尖针影,传邻虚藏,藕Z香孔里摄尽万缘;神威自震,不教钓艇空归&。落款为&王夫之颂&, 有&王夫之&朱文方印,&而农&白文方印。
王船山自南岳后山续梦庵迁居衡阳湘西草堂后 ,别峰庵仍是他经常游息之处,而释二如成了船山的好友。二人常以诗文酬答。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有五言古诗《寒雨归自别峰庵寄同游诸子》⑼。诗云:
晨光留宿温,山\动云叶。遥遥相送情,恨恨念寒涉。怜无金母术,为返桃花v。弥天存鹤发,余冬酬素业。壮心已分属,微绪望孤接。清欢唯夕镫,高论寄灵笈。四海目可营,千秋志何摄。旋归亘不忘,物役情难协。温伯道墨存,苏门啸双惬。梦聚相频仍,心旌固洽泱,旷怀杳涯际,冥合无钝捷。霜磐警昨清,缄之以重叠。
《七十自走稿》中还有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七言律诗《别峰庵二如表长老,类知予者,对众大言,天下无和峤之癖者,唯船山一汉。愧不克任,而表师志趣于此征矣,就彼法中得坐脱其宜也。诗以吊之》。诗云:
延陵未识披裘客,杨亿还疑转盼僧。银地界中金屑眼,热油铛里雪山冰。相逢歧路双跌印,顾笑悬崖一杖登。今日重拈唯荐泪,秋山落叶冷孤苔。
《船山全书,鼓棹初集》中有《东风齐著力》⑾一首,题系:&忆别峰修竹为冰雪摧折&。
一片绿云,千条寒玉,亭亭孤上,非想有情天。记得雨余残照,趁啼禽即栗横肩。迎眸处,捎云垂露,啬溶访摺
谁道别经年,怨湘妃不语,我见犹怜。鲸波吞岭,欲遣变桑田, q地一声去也,挽不住环佩珊然。空想像,纸窗清影,淡写之玄。
《船山全书》第十五册,《船山诗文拾遗》记载收录王船山给释二如表楹联二副。
别峰庵卦联
弹旨愕然登宝阁,回头早已过新罗。
挽别峰庵二如长老
无事何必到南乡,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地权,既往了二十多天,应该要快些走走;
有心想去谋东西,志在民,志在国,志在世界,忙奔着五千余里,那晓得死便休休。
以上二联系一九八三年到八四年衡阳刘建寅老人口述,刘乃衡阳演陂区白水乡人,时年七十有八。录自1988年《船山学报》第一期,周新民《王船山的两副佚联》一文。云船山学社函嘱再访(刘建寅)老人核实刘氏世系二十字,乃复得此二联,其文记老人云:&二如俗名刘玉华,亦刘氏先人,常与船山唱和。及其没,从曲兰赶来别峰庵吊唁,题写了一副挽联。即此。
释楚云,名兴源,人称楚云禅师,衡阳牧云庵主僧。湖南长沙人,天界浪公之孙,竺庵成公嗣法也。清李元度等纂修的《(光绪)重修南岳志》卷十六⑿,释二云:楚云,南岳寺僧与新城王士祯(友)善,士祯榷清江关,刻《渔洋集》成,仿白香山(即唐白居易)故事,以一部付楚云藏之南岳,一部付拙庵藏之盘山。《(同治)衡阳县志、山水第九》⒀云:天平庵僧条云,明季遗老,与王夫之往还酬赠,篇什尤多,今查《王船遗书&姜斋诗文集》,无有与楚云酬赠之作。今又查清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十五卷楚云条;除摘录《衡阳县志&山水志九》外,另有正钧按语称:《自定稿》无与楚云酬赠之作,《县志》所按,或其逸诗欤?又按语云《衡阳县志&寺观》:牧云峰,顺治间()僧超凡卓锡于此,夫之撰有碑记,今其文亦不传。据上所述,王夫之与释楚云酬答诗文著作今已不存。现经搜集考订有王船山撰写的《牧云常住记》一文。今已收入《船山全书》第十五册,《船山诗文拾遗》第九百九十九页到一OO二页。
《牧云常住记》是王船山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戊、1682)给释楚云撰写的文章。牧云庵在衡阳县礼梓乡加福村牧云峰下,距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三十华里。今庵址犹存,石碑亦已发现。由于石碑发现在后,本文据陈兆寅先人陈葵甫先生珍藏的抄件照片排印。是记正文一千零八十字,标题五字,石碑第一行署名:&船山遗老王夫之&,共一千零九十二字。刊登于《船山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二期《船山佚文诗四篇》中,是记是王船山为牧云庵撰写的碑记。
《牧云常住记》石碑,是一九八四年八月衡阳县文管所周新民,湘西草堂文物管理员邹振华在衡阳礼梓乡牧云庵发现的。周新民在《船山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一期《衡阳发现王夫之撰文的《(牧云常住记)石碑》一文中说:&刻石碑质地为青石,通高一百一十二百厘米,宽八十七厘米,厚十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三十四行,每行六十九字至七十一字不等。因石碑长期放置水塘边作洗衣板用,碑文中部已被磨平,文字剥落,现可辨识者还有五百一十二字,大部分在石碑四周。整个碑文分正文和落款二个部分。其中正文竖刻十八行,可辨识字四百一十五个;落款十六行,可辨识字九十七个。&周新民先生将残存碑文文字与陈葵甫抄件《牧云常住记》对照校勘,,发现石碑第一行署名&船山遗老王夫之&,而抄件为&船山老人&;碑文第六行有&于是,永伏下里四都居士唐钦文、王君恒、梁任所等,愿回净施,以给里役,自正供而外,皆四姓任之。&而抄件误为&梁任耿&,&所&字后又缺&等&字,抄本唐钦文等人名后注的地名和注释,如&三湖马桥&,&系峻亭房外祖也&,&三湖岭脚底&等,亦系抄者添加;碑文第十三行,&若是者嗣吾席&一句,而抄本缺漏&者&字;碑文第十九行到三十四行的落款部分为抄件无。第十九行有&护法坛馆&四字,二十到二十九行,刻有衡阳县永伏、金兰两地&护法坛馆&的姓名。第三十行叙述牧云庵倒塌和修复经过。第三十一行镌有&大清康熙二十一年岁在玄]阉茂孟冬月望囗本山&字样。周新民据此定为船山撰写是文的时间。三十二、三十三行,是&合境坛护&;三十四行则为木匠囗甫、砌匠刘畦甫。由此可见,《牧云常住记》石碑的发现,有益于抄件校勘,牧云庵史事和王夫之佛教思想之研究。
释慈枝,南岳后山双髻峰续梦庵主僧。王船山于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营建续梦庵时,以慈枝为主僧。两人朝夕相处数年,酬唱赠答的诗文甚多。王夫之《船山遗书、莲峰志、名游门》云:堵公允(胤)锡问余兄弟匿迹处,访续梦庵,欣然将登之。据此,则续梦庵在莲花峰双髻峰,船山先生所自营造,为此后三数年避兵常居之所,而释慈枝为之庵主也。又《船山遗书、姜斋逸文、赠释惟印诗》序云:永历丁亥春,于今三十年矣,闲身犹在如日也。其时余居南岳双髻峰,初晴方喧,遍寻诸峰,与慈枝、元赤二上人,闻惟印大师结茅罗汉台,欣然卜游。此及清顺四年(丁亥、1647)王船山与释慈枝同访惟印。而船山酬答释慈枝的诗文,收入《船山遗书、姜斋诗文集、病忱忆得》中有: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五言绝句《将营续梦庵登双髻峰半访址》⒁:
不觉登高处,上有千嶂争。下方平似水,拟买钓舟横。
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有七言绝句《续梦庵拈岸侧桃花示慈枝庵主》⒂:
当春尽与试铅华,耀日烘云射晚霞。是水是根撺掇就,天台有路不曾遮。清顺治四年(丁亥,1647)有七言律诗《丁亥元日续梦庵用袁石公韵》⒃二首:
峰端悔不属青畦,皆隐学成断尾鸡。臣朔无聊饥欲死,太常有恨醉如泥。烧琴天道原烹鹤,徙宅痴肠反忘妻。□得悟头魔已过,恰如春尽子规啼。
银地堆螺粉画畦,冻云如Y锁醯鸡。湖阴日报翻红浪,岭外空闻授紫泥。不遣蛛□萦蝶梦,已拼鹤子付梅妻。自枯黄叶当窗笑,谁止门东索饭啼。
释性翰,字凝然;南岳方广寺僧人,生平不详,卒于清顺十五年(丙申,1656)。与王船山交往甚密。王夫之《莲峰志&沿革门》⒄云:(南岳方广寺督于)&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失)火(焚毁),(崇祯二年)已卯(1629),(湖广)督学使迁治郧中丞山,王公永祚澄川属僧凝然性翰(重修);(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湖广)督学使梁溪高公世泰汇旃益命之。性翰出其衣钵资粮,以南明隆武元年乙酉,(清顺治二年,1645)十一月十二日再造(方广寺)。
王船山《姜斋分体诗》卷一:辛酉年(康熙二十年,1681)《广哀诗》第十有《南岳僧性翰》五言古诗一首。三十二句。约一百六十字。清罗正均《船山师友记》卷十五按语云:《广哀诗》有云:&畴昔天狼骄,窜身潭龙吻。缁素不相疑,泥滓为拭^。&盖癸末(崇祯十六年,1643),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间,(船山)先生避难莲峰,凝然常为调护。又有云:&为有神骏赏,激扬忠愤隐。行歌相亢爽,社稷已齑粉。烧灯相向悲,坐待钟声殷。义旗同崎岖,偾败无郁苑。&&&&&&垂死犹致声,心魂相合吻。潭云空凄迷,回望增悲愍(全文见《船山全书&姜斋分体诗》)。康和声在《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⒆卷三,此诗按语称:性翰字凝然,方广寺僧。此诗前节述癸未、甲申避难黑沙潭,往来频数。性翰相待殷勤,调护备至。后节叙性翰忠愤性成,一激便起,戊子(顺治五年、1648)同举义岳阴,虽寺宇楼阁被毁,视同暮槿,死无怨言。今之主持拂道报国者,可以鉴诸。
释悟一,字号生卒年月不详,南岳西明寺主僧。王船山《船山全书&五十自定稿》:壬辰(清顺治九年、1652)年有《过西明寺追怀悟一上人,示苍枝慈智》七绝诗二首:
缥缈诸天缟雪飞,炉烟初□湿云衣。重来春水迷苍翠,凄绝苏画板归。
冬葵滑熟菠J脆,云子抄香凤乳花。渐愧千金无报处,三生客在自蒸砂。
按《船山遗书》悟一作&怡一&,清刘毓崧《王船山先生年谱》作&悟一&,今从《年谱》改正。清罗正钧在《船山师友记》卷十五中按语称:《年谱》刘氏毓崧曰:按诗中有&重来春水&之语,故知重过西明寺在春间。其云:&冬葵滑熟&,系追叙前此以冬间至寺。据王夫之《莲峰志》记载,莲花峰南桐油岭有西明寺,林泉旷异,下可安步。知西明寺在莲花峰旁。今考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冬,船山先生因张献忠购捕绅士,避于莲花峰下,其饭于西明寺当在彼时。到是年重过,则悟一已没,故有&惭愧千金无报处&之语。苍枝慈智,其即悟一之徒欤?
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⒇卷一是诗按语称:此诗见《五十自定稿》,列于壬辰,怡一作悟一。西明寺在莲花峰南桐油岭,林泉旷异,下可安步,见《莲峰志》。先生癸未匿岳,曾饭憩于此,与怡一相识。至是重过,则怡一已殁,故有&惭愧千金无报处&之句。苍枝慈智,当即悟一之徒。由此可见船山与释悟一和尚友谊之笃。
释智霈,字茹蘖,生于明末,卒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云南昆明人。俗姓张,以乡举任衡山县令,已未(康熙十八年,1679)没于浙江嘉兴之杨坟。王船山《船山全书&六十自定稿》(22):辛亥(康熙十年,1621)年有《宿雪竹山同茹蘖大师夜话》七律诗一道。
不知情在与无情,丈室桃灯魄自惊。
海溅云飞千嶂断,烟笼雪压一枝轻。
破船载月浮寒水,别路寻芳驻晚晴。
自护杨坟茎草绿,春归闲唱踏莎行。
自注:师嗣法嘉兴杨坟山。
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23)卷二,是诗按语称:茹蘖大师号智霈,昆明人。本姓张,以乡举任衡山令,国变祝发为浮屠,见《广哀诗&注》及《搔首问》。&蘖&亦作&檗&。其所居有雪竹山,杨坟山二处。(船山)先生去年怀入山来栖杖林谷,有《雪竹山》一题,已专为茹蘖而作,此又同师夜话,可知其来往密切。雪竹山在衡阳县西小云山北约十里。王]运《衡阳(县)志&山水门》云:&演陂水届株树山,得油溪,溪出横岭,径雪竹山北,山有寺。明末有滇人为令,避兵披剃,释名巨泽。&所载爵里与此全同,泽霈也。又《衡山县志&职官门》,明崇祯无张姓知衡山县事者,亦可据此补入。
雪竹山(24)五绝诗
杨坟一竿竹,空外影千寻。六月飞冰雪,埋心直到今。
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25)卷二,《雪竹山》诗按语称:雪竹山在衡阳县西,为茹蘖大师所居,师又嗣法嘉兴杨坟山,此诗全为师作,故以&杨坟一竿竹&起兴,详见下诗。
雪竹山道者智霈(26)五言古诗
弥天无洁土,匿者之莲邦。虽以肤发毁,犹异稽颡降。所疑耽宇,还欲建旌幢。丹霞来岭表,意气凌韩泷。金碧填顽石,熠d杂宝缸。曾欲讯青原,刹竿当摧撞。埋心委泥絮,朽骨何□葱。金钱来奚从,素食分鸨□。余腥为香饭,空有愧老庞。晚交雪竹山,澡涤清冷淙。经年断盐鼓,长夜藉稿□。破衲拥残火,松炬明纸窗。密语无标榜,率志捐杂庞。杨坟劳记□,虚舟自离蠢。忆师尹南岳,辛勤渡盘江。聊为存衣冠,非但脱茅□。深夜偶追惟,茶檗茹满腔。不知飘然志,递泛嘉禾舡。死诀不相闻,洒涕日千双。
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事略(27)》卷三是诗按语称:茹蘖已见前。此诗云:&虽从肤发毁,犹异稽颡降&,盖高其节而撮不以从彼道为然。青原屡招先生,而先生终不欲往,其哭青原诗至有&恰恐相逄难下口&之句,正此意也。丹霞为金堡别号,自&所疑耽宇&至&&空有愧老庞&,言茹蘖、丹霞尚欲装严佛寺,铺张法会,欲讯青原以止之。自&晚交雪竹山&,至&万古全愚蠢&,则言茹蘖自交先生于雪竹,始得捐除庞杂,一归暗淡。自&忆师尹南岳&以下,始退述师尹衡山及哀逝本意。
清罗正均《船山师友记》卷十五181页正均按语云:《六十自走稿》,庚戍(康熙九年,1670)有怀入山所 伏岩谷,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就中有《雪竹山》一首,与桃],茱萸塘等处,注云,&右湘西&。曰(《雪竹山》)诗,乃船山先生为茹蘖而作,则雪竹山距先生湘西草堂不远,L月辄相往还也。
综上所述,王夫之与释智霈,常以诗文相往还,友谊甚密,故船山始终深寓怀念之情也。
释惟印,字号不详,明朝遗臣,曾官湖北 沔阳州知州,入清后,削发为僧,为长沙万福寺,千寿寺主僧。清罗正均《船山师友记》第十五释惟印条称:惟印,长沙千寿寺主僧。见《逸文,赠惟印小序》。罗正均按云:寺中藏有(船山)先生手书横幅赠惟印者,中叙与惟印相见于南岳,去年已三十一年,末署丙辰,盖是年先生避吴逆之难,再至长沙,与之相悟也。稚僧云:寺中向藏有先生遗书二厨,咸丰中兵乱,毁于火。岂先生是时曾以所著,俾惟印藏之耶。
今《船山全书》第十五册中,《船山诗文拾遗》收录王船山《与惟印大师书》一文。约七百余字,文中有五言绝句三首,七言绝句一首。是书开头称:&永历丁亥(顺治三年,1646)春,于今三十年矣,f身犹在,如昨日也。其时余居南岳双髻峰,初晴方暄,遍寻诸峰,与慈枝,元赤二上人闻惟印大师口茅罗汉台,欣然卜为游诗之始。书末署:丙辰(康熙十五年,1676)初冬南岳续梦庵柴人王夫之旅庵灯下。
五言绝句三首
口踪埋落叶,云碓浮静溪水。遥知别峰赏,回望片阴紫。
岳峰片片云,偶口渡湘水。公能先我心,不挂国师紫。
看局如暝,下子如流水。着着不争先,枫林一片紫。
偶然一叶落峰前,细雨微□扣舷。长借岳云封几尺,潇湘春水坐中天。
释如满,南岳僧人。王船山《船山遗书,诗经稗疏》卷二:&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条下云:夫之在南岳,有山僧如满言其如此,因导夫之自于纸卷中展看,一一悉符陶,段之说。清罗正均《船山师友记》第十五释如满条。正均按:《王船山先生年谱》刘氏毓崧注是条,于&己亥顺治十六年仍居岳后双髻峰下,其说曰:按&在岳&系久居之语,非偶见之词。先前此居南岳,然是年最为fL,故所赋《山居杂体》,如卦名,县名,建除,口吃之类,多出戏笔。《南岳摘茶词》亦从容无事所作,其体察螟蛉蜾赢,似当即在此时,至下年移居湘西之后,虽亦偶至南岳,然必未久居矣。
参考文献:
(1)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姜斋七十自定稿》,岳麓书社出版 ,1995年6月标点注释铅印本,第412页。
(2)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姜斋分体诗》卷三,岳麓书社出版,1995年6月标点注释铅印本,第496页。
(3) 清李元度等纂修《(光绪)重修南岳志》二十六卷,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12月影印本,卷十六,第340页。
(4) 清李元度等纂修《(光绪)重修南岳志》二十六卷,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月12月影印本,卷十六,第340页。
(5)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南窗漫记》第二十条,岳麓书社出版,1995年6月标点注释铅印本,第883页。
(6)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忆得》诗,岳麓书社出版,1995年6月标点注释铅印本,第703页。
(7) 转录清罗正钧《船山师友记》卷十五《释二如表》条,岳麓书社出版,1982年9月铅印标点本,第185页。
(8)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船山诗文拾遗》卷一,岳麓书社1995年6月标点注释铅印本,第1003页。
(9)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姜斋七十自定稿》,岳麓书社1995年6月点校注释铅印本,第384页。
(10)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姜斋七十自定稿》,岳麓书社1995年6月点校注释铅印本,第420页。
(11)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船山鼓棹初集》,岳麓书社1995年6月点校注释铅印本,第745页。
(12) 清李元度等纂修《(光绪)重修南岳志》二十六卷,清光绪九年刻本,1990年12月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第十六卷,释三十九、四十,第343、344页。
(13) 转录清罗正钧《船山师友记》卷十五,释楚云条, 1982年9月岳麓书社点校铅印本,第186页。
(14)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忆得》诗, 1995年6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697页。
(15)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忆得》诗, 1995年6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700页。
(16)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忆得》诗, 1995年6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702页。
(17)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一册,《莲峰志&沿革(门)》, 1992年5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617页。
(18)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姜斋分体诗》五b诗、广哀诗第十首《南岳僧性翰》,1995年6月岳麓书社出点校注释铅印本,第464页。
(19) 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卷三,2009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点校铅印《湖湘文库》本,第245、246页。
(20) 同上。
(21)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船山诗文拾遗》卷一, 1995年6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996~998页。
(22)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姜斋六十自定稿》,1995年6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356、357页。
(23) 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卷二,2009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点校铅印《湖湘文库》本,第167页。
(24)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姜斋六十自定稿》,五言绝句,《雪竹山》,1995年6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344页。
(25) 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卷二,2009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点校铅印《湖湘文库》本,第167页。
(26)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姜斋分体诗》,1995年6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467页。
(27) 康和声《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卷三,2009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点校铅印《湖湘文库》本,第251、252页。
(28)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三册,《诗经稗疏》卷二,第二十四条,1992年4月岳麓书社点校注释铅印本,第126页
(责任编辑:井泉)
------分隔线----------------------------
会员QQ群: 重庆群
衡阳3群 社团1群
全国网友1群
全国网友2群
全国网友3群
全国网友4群
全国网友5群(注目礼群) 全国网友6群(诗友群) 全国省市理事长群
船山网合作媒体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攸县少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