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肚子胀得鼓鼓的不爱游累觉不爱是什么意思病怎么治

鹦鹉鱼头发白不爱吃食是什么病_百度知道
鹦鹉鱼头发白不爱吃食是什么病
鱼病主要是水质长期不好引起的,就好像人一样如果长期生活在空气不好的环境里也是很容易有病。水清晰并不等于水里无氨毒,要养好鱼关键的是过滤,过滤就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鱼便产生的,也只有把鱼便的氨除掉才能保持水体的稳定更适合鱼类生存,鱼也才能健康而少病。有些危害不是一下就显示出来,而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原来活跃的鱼变得无精打采、厌食的话,通常也就说明了鱼缸的水有问题了,这一般是从体质较弱的鱼开始。百度永清过滤了解一下,这过滤系统有自动清理鱼便的功能,会有帮助的。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的地图鱼和鹦鹉鱼这几天不爱游动,身上好像还有白点和白絮状,怎么回事?高手给指点一下啊? - 已解决 - 搜狗问问
我的地图鱼和鹦鹉鱼这几天不爱游动,身上好像还有白点和白絮状,怎么回事?高手给指点一下啊?
明显水温过低了,升温,加点盐,就ok了,你养的这些鱼都不怎么会死的,没事的
水温30度,盐也加了,还是不见效,怎么回事呀?
这不能急的,你有硝化细菌吗?要有的话,可以加点。这要是还不行,你可以这么做,把水换去1/3,加入新水,再加点土霉素,然后等鱼体质好起来后,再重新加入硝化细菌。或者直接加土霉素,一般来说土霉素是观赏鱼常备药物
加青霉素可以吗?
可以的,罗红霉素没事,庆大霉素也行
其他回答(3)
一是可能是你的水温过高了,二就是的鱼食喂得太多,鱼没吃完影响了水质,再有就是你的过沥系统是不是 有问题,还有是不是该清洗了,还有就是你的水是不是陈水,有没有换过,去买药杀菌,在看看
你现在的水温是多少度?马上提高水温看看.
你好朋友: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 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 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包容所有的一切,包容那过往的故事,包容那曾经的快乐回忆与忧伤感受。爱是有人在你不开心或开心的时候为你分享,可以时刻守侯在你身边与你分享每一天的人! 是让彼此卜舍 让彼此伤痛 让彼此幸福 泪总是莫名其妙的落下 爱,是哪怕是在一起,每一秒钟也都在思念思念他。 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 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 这份爱不仅温润着他们自己,也同样温润着那些世俗的心 真正的爱情,是在能爱的时候,懂得珍惜 真正的爱情,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放手 因为,放手才是拥有了一切… 请在珍惜的时候,好好去爱 在放手的时候,好好祝福… 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 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 那样平实那样坚定。反之发誓、许诺说明了它的不确定,永远不要相信甜蜜的话语。用心去感受吧鹦鹉鱼几种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_血鹦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40贴子:
鹦鹉鱼几种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收藏
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你根据以下文章判断你的鱼的状况,常见病的防治要点如下:
(一)病态表现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
(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例如:
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 ①病原体:
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②传染途径: 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
(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 也可酌情淘汰病鱼。
(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
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
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1、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2、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3、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常用验方如下:
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出血性腐烂病: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 细菌。
传染途径: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1、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
2、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
3、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1、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
2、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15~30分钟。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
3、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轮虫病:传染性原虫病。
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
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
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
1、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
2、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
3、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1、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
2、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
3、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
4、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水霉病:是霉菌性传染病。
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
传染途径:水蚤、病鱼。
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
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1、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
2、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3、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疖疮病: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病原体为杆菌。
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
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1、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
2、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包者捞出单独治疗;
3、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4、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烂鳃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
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
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1、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
2、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
3、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1、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
2、如普遍患病,全部洒药,停食4~5天。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
3、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2个疗程即愈。
感冒: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
由于水温突然变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
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水螅:一种腔肠小动物,常随鱼虫带入箱内,在水温22~26℃大量繁殖。
对成鱼无大害,对幼鱼是天敌。它与鱼争水族箱中氧气及食物,一旦发现很难根除。
水螅对鱼虽有害,但可做为中、小学生生物实验的教材。
1、水螅尖端有吸盘,另一端带有触手的口,吸盘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体与触手在水中晃来晃去,争吃喂鱼的饵料;
2、几天之间繁殖满箱,更易传入其他鱼箱。
1、特效药为硫酸铜,90×45×60(厘米)箱可放绿豆粒大小结晶块将它们杀死,但对养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
2、这种情况在发生初期,数量不太多,可放几捆紫铜丝,3天左右可将它们杀死。 紫铜丝可与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铜的化合物,杀死水螅。目的达到后尽快取出铜丝,过多铜对鱼有毒。
鱼虱:传染性寄生虫病。
病原体:鱼虱。
传染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1、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病鱼表现不安,到处蹭,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传染较快。
2、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1、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
2、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1ppm晶体敌百虫液体浸鱼或遍洒鱼箱,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水鼓病:无传染性。
病原体:尚不清,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1、鱼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无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动;
2、用手挤腹部流出黄色液体,病程较长,最后死亡,无法治疗。
立鳞病: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病原体:病毒。
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1、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
2、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无特效药,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 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热带鱼微信号:fishkeeping
请教楼主,我家鹦鹉鱼尾鳍有白点是什么病,该用何药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发财鱼就是鹦鹉鱼不知道是不是病的?_百度知道
发财鱼就是鹦鹉鱼不知道是不是病的?
昨晚有1条鱼 不知道怎么会是 总是这一个地方游 怎么敲刚也不动 身体老偏这 呼吸挺快 肚子比别的鱼稍大 园点 但挺红 晚上还吃食这 今早就不吃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
提问者采纳
发财与鹦鹉是两种鱼,可能是胃炎,需要单独饲养,下药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鹦鹉鱼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你根据以下文章判断你的鱼的状况:
热带鱼常见病的防治
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其常见病的防治要点如下:
(一)病态表现
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
(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
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
(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也可酌情淘汰病鱼。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
1.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2.出血性腐烂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2)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 15~30分钟。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3.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4.水霉病 是霉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2)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5.疖疮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症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3)治疗: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包者捞出单独治疗。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6.烂鳃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2)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3)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 1~2ppm。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7.感冒 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由于水温突然变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1)症状: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2)治疗: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8.水螅 是一种腔肠小动物,常随鱼虫带入箱内,在水温22~26℃大量繁殖,对成鱼无大害,对幼鱼是天敌。它与鱼争水族箱中氧气及食物。一旦发现很难根除。水螅对鱼虽有害,但可做为中、小学生生物实验的教材。
(1)症状:水螅尖端有吸盘,另一端带有触手的口,吸盘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体与触手在水中晃来晃去,争吃喂鱼的饵料。几天之间繁殖满箱,更易传入其他鱼箱。
(2)治疗:特效药为硫酸铜,90×45×60(厘米)箱可放绿豆粒大小结晶块将它们杀死,但对养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这种情况在发生初期(数量不太多,可放几捆紫铜丝,3天左右可将它们杀死。紫铜丝可与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铜的化合物,杀死水螅。目的达到后尽快取出铜丝,过多铜对鱼有毒。
9.鱼虱 是传染性寄生虫病。病原体为鱼虱,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1)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病鱼表现不安,到处蹭。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传染较快。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2)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1ppm晶体敌百虫液体浸鱼或遍洒鱼箱,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10.水鼓病 无传染性。病原体尚不清,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症状:鱼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无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动。用手挤腹部流出黄色液体,病程较长,最后死亡。无法治疗。
11. 立鳞病 为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1) 病原体:病毒。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2) 症状: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3) 治疗:无特效药。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