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这个名字怎么用一句话形容母亲来形容

[转载][推荐]【转载】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
谢老师,学习了!& 该系列讲座来源于《》,是《曼联太极拳健身俱乐部》耿寿玲根据刘勇老师的太极文化论坛《太极拳经》录音整理的,如整理有误请指正,再请教刘老师。在此,特推荐转载给同好。谢谢!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之一
&&&&&&&&&&&&&&&&&&&&&
根据陈正雷老师的著作《陈氏太极拳、剑、刀》
。就是说我们练拳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讲的就比较清楚了,首先我们练拳的人都是善良的,善良人才能练拳,然后端德者习拳以健康强健身体
拳,以资侮掠人致本,为患害。此乃陈门拳术戒色反对”。邪恶者患害我们这里没有。
这句话讲的是学太极拳不可不敬,这个敬我们陈老师去年来连云港作讲座的时候,他说太极拳有五心三要素,五心第一心就是敬心,那么这个不可不敬,这个敬包含了很多方面,首先我们要敬心,对太极拳要有一种敬畏之心,人们说心灵有五个层景,最高的就叫敬畏之心,就是你对人,对事要有敬畏之心,你只有敬了你才不会外慢师友,内慢身体。你就不会自满,我们在坐的有很多人都学拳好多年了,有的在各个点上、各地方都已经教学生了,也就是很多人都尊称你们为老师,那么这个时候当别人恭敬你的时候,你更要恭敬别人,所以你亦师亦友。我说首先老师要尊敬学生,跟你学拳的学生你不要有老师的感觉,你尊敬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尊敬你。所以说不外慢师友,内慢身体。那么你对人对事不恭敬,实际上就外慢师友,内慢身体了,你自己会产生自满情绪,产生自满情绪很可能你的进步就缓慢了,心不敛束,何能学艺。&&&
。所以说人不可以狂,为什么有很多理解,如狂妄。狂则生是非,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学武术的地方矛盾就更多。为什么呢?中国有句古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练武就是争强好胜。你争强可以,但是你不要好胜。你要好胜就容易生是非。再一个就是我练武术我有一身的本领,别人打我几拳没关系,那么你不要打别人一拳。你一拳把别人打残废了或者打死了,那是非就大了。所以说不但手不可以狂,言也不可以狂,这句话讲的很中肯,有的人练拳、练武术水平不怎么样,但是语音很厉害,很狂,就是说话很狂,我打不过你我叫我师爷来打你,师爷早就死多少年了。所以不管你学什么,要谦虚谨慎,你才会进步,这就是外面行迹必带儒雅风气,我们练拳的人,练武术的人一定不要让人看出来,一眼就看出来那武术还是高手吗。那就不是高手了。就象你有钱一下让人看出来了,那是真有钱吗那不是真有钱。所以我们学武术,主要是为了修养身心,那么修养身心就不要行于外,不然狂于外,必失与中。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中用这句话,都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管是做生意、做领导还是做具体的工作,学武术、学艺。我想你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那么不可以狂。
学太极拳不可以满,我觉得这对我们学太极拳有现实意义,为什么叫不可以满呢,有很多人学几年觉得不错了,什么一路、二路、新架、老架、刀、枪、剑、棒都会练了,刘老师也就会这么多,刘老师会的我全会了,这不就满了吗。满了就没法学了,满则招损。实际上太极拳博大精深,深不可测。套路只是一个方面,后面讲太极拳经时再讲,套路只是他的一个表现形式,套路要多种练法,前几天祝主任写了一篇文章叫“浅谈太极拳入门的要则”已经发在我们的QQ
这就是学习太极拳的具体要求,就是揣摩。我们学太极拳的时候,老师讲放松,这时候揣摩是学习太极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词,要善于揣摩,就是每一招每一势存在着机智情理,这四个字看到没有,就是说每一个势子他都有机智情理,要搞清楚。然后他又讲了承上启下,处处尤当留心。什么叫承上启下啊,就是我们每一个动作转换的地方,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所以这些地方怎么样就要处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不灵,,动一着自一着。就是说你不留心的话处处断劲,每个动作都是独立的,这个时候就不能至始至终一气贯通,不能一气贯通太和元气终难问津。就是很难做到太极拳一气贯通。所以我们学太极拳要好好揣摩这两个字,要用心,你学会套路以后,你每一个动作揣摩了没有,揣摩了什么。机智情理这四个字,什么叫机智情理,等一会后面的拳经里我们仔细得讲。
这学拳须知是陈鑫在将近一百多年前写的,那个时候读书人很少,识字的人很少,所以说叫你去读书。那么我们今天在坐的要不要读书,也还要读书。我们文化程度都很高,按过去来说这都是秀才了,很多都大学毕业了,但是书还是要读,为什么呢。读书明理,把这个拳理搞明白了学拳就容易了,所以这个学拳须知看上去很简单讲了几句话,但是对于我们怎么样学好太极拳是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回去以后这几条好好学习一下。
&&&&&&我们先学第一章:第一节:心静身正、以意运动。就是拳手怎么样上场打拳,书上说:“学者上场打拳,断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行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行也”。这一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我们上场打拳往那一站的要求,很多人讲了起势,这就是在起势之前他对你提出的要求。学者上场打拳,上场打拳首先要干什么,要断然恭立。合目息气,合目不是我们把眼合起来,合目他是指目要收敛合住,这里合住不是闭目,我们很多人理解合目就是往那一站眼睛齐闭。什么叫合目,就是你目光要收敛调息,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就是什么也不要想了,一念无所思,就是心里不要装事,脑子里不要想事。穆穆皇皇,什么叫穆穆皇皇,有没有人知道,穆穆皇皇就是,穆穆是很恭敬的意思,非常恭敬,我刚才讲练拳有敬心,就是我往那儿一站两足并齐心里头要恭敬,那皇皇呢实际上就是威仪,我站上去又恭敬又威仪的样子。有一年有一个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形容朱蓉基:“语言绝美,穆穆皇皇”就是说朱蓉基讲话用词非常绝伦,神态穆穆皇皇即恭敬又威仪。所以我们打拳的时候不能嬉皮笑脸,心中要有恭敬而又威仪的感觉。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我们中国人就叫无极生太极,那个时候你往那儿一站是没有阴阳的,你站在那个地方的时候身体是不分阴阳的,这个很关键,为什么说很关键呢,就是说有很多人问刘老师这个时候虚实动没动,你两只脚站在那个地方的时候,就叫大混沌无极景象,身上没有阴阳的,两个脚不分虚实,两足并齐,故其行无可名,这个时候不好叫他名子。就叫名之曰无极,这个时候不分阴阳,你往那一站没有虚实,没有前后、没有左右、什么都没有得,过去上场打拳他往那一站,他不是象我们现在站好要分脚,而是脚一开始就分好了,两个脚开好然后站在这儿,这叫无极之相,我们现在为了表演为了整齐我们先并脚然后再分脚,那实际上就已经动了,按照传统的练习方法是没有并脚的,是往那分脚一站与肩齐平完了,站好不分虚实,这叫无极。所以这就教你怎么打拳了,开始就是这样子。
然后再看下一句:“太极者,生于无极也。阴阳由微至著,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际,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此时一志凌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行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言此以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他前头用了很长的一个篇幅讲了什么是从无极而生太极,就是说我怎么样打拳,我要动了。你们看老师、录像、有很多人在那儿站很长时间也不动,就着急老师怎么还不动,不是不动,老师正在那儿分阴阳呢,{全场大笑}正在找阴阳的感觉,所以这句话讲的很好。你看太极者,生于无极也。就是说我现在要动了,阴阳这句话很重要由微至著,这句话非常重要,就是我要动的时候由微就是很小然后小动,然后微动,然后逐渐逐渐到著。什么叫著阿?著就是显示显露看出来了,就是说我从阴阳转换中看不出来的,你看出来是这样一个动,并不是我往那儿一站头一晃就开始动了。他是由小到大。然后呢这一句话:循环无端,循环无端他并不是随便说的,太极拳里头包含了很多文化,循环无端这句话源于孙子,孙子兵法里头的士篇,讲士的那一篇。即奇正相生如循环至端,往复回旋没有始终。就是说这个拳打了以后阴阳由小到大,由内及外,他是奇正相生的,奇正相生我们经常讲正余,就是棚、掳、挤、按、采、趔、肘、靠四正四余。我们的方向是东南西北,我们练拳的时候这个方向都是有奇正的,奇正相生,循环无端。就是反反复复始终没有断,阴阳转换由微至显然后他就不停了,就不在停顿了。就始终在阴阳变化之中。就是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与……就是始终在里头循环。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就是我手脚还没有动的时候,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际,消息盈虚之数。就是我虽然手还没有动了,但是整套拳阴阳开合,消息盈虚,就是变化已经全部在你心腹之中了,我整个拳势的变化还没有打拳之前,雄兵百万都已在我心里头了。这是我们打拳形意结合,得意忘形。拳要打熟,拳打万遍,你还在记动作,你怎么去阴阳、开合消息盈虚呢,消息盈虚实际上就是一消一长,消就是减,息就是增。他的变化之数就已俱寓于心腹之内,就是他的变化全在你心里,就象74式老架一路你没打,你就记在脑子里了,如果你上场打拳之前还在记这个拳谱,那就还没有掌握。所以你打拳的时候不能胡思乱想,这里他讲的非常清楚你不能胡思乱想,然后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就是所有的一切在我们上动作之前就要有这么多要求。所以说我们学打拳的时候一上场,特别是早上锻炼或者自己练拳,一定要按照这个要求来练。你按照这个来练,就能慢慢地进入太极拳意境里来了,所以打拳不是做操,这就是真正的打拳,做操你往那一站就可开始。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你是不是练太极拳,这个地方讲的非常清楚。拳名太极,拳的名字叫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然去运行的。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就是你不能强加我这开合,有意识做出的开合。强为者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就是你自己硬做硬扳,做出来的开合就不能叫太极拳,你凡是强为的,我开给你看,我合给你看,这都不能叫太极。叫什么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反正不能叫太极。太极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这两句话表明的是太极,我们打拳时所有的开合都在自然状态中这是太极。你如果是做出来的虚实转换,阴阳开合不能名为太极拳。后面讲:“精神贵乎蕴蓄,你精神上一定要储蓄起来,不可外露圭角。圭角是什么?
圭角是锋芒的意思。圭角就是我们古代盖房子的那个房檐,那个出出来的尖就叫圭角。你想你头上都长角了你还练太极拳吗。所以你不可以外显锋芒。
&&&&&&&&&&&&&&&&&&&&&&&&&&&
&&&&&&&&&&&&&&&&&&&&&&&&&&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之三
下面我们讲:“静以待动。”你在这个地方静极了,他就要动。而不是我强为的动,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入静了,静极以后他自动就动了,就叫静极生动。
“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就是说你身体里的内气一静他就要动了,你身体静他内气就要动了。不静不见动之奇,你不静下来他内气不动,你感觉不到他奇妙。你静下了以后内气就开始动了。所以说你身静的时候就会内动。身不静的时候就不会动。
&& “不矜不张,态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在矣。”就是说你在练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的拘禁,呀老师在这看着,别人在看着,也不要过分的张扬,不矜不张,即要不拘谨也要不张扬。态度雍容。这个人雍容华贵,一上场以后看上去神态很自然,就叫虽曰习武,文在其在矣。看上去不是在打拳,所以这个对我们练武的人来说要求是很高的,是不是秘诀,这就是秘诀。一般人看书怎么看,但你仔细讲解的时候,他已经讲的很详细了,就光起势站在这儿就有这么多的要求,这不是秘诀吗。
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含,故不俱他人推倒。我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含,这个虚灵内含是关键。这一句话里头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含他才能够不俱他人推倒。如果你身桩端正,不虚灵内含,人一推你就倒了。为什么你虚灵内含,你虚灵内含别人来推你,你就知道就叫听劲。如果你不是虚灵内含这个你就做不到。所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我们大家要校正拳架。
下面一句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不偏不倚,非行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我们经常讲老师来校正拳架,这个过了,这个偏了,你那个地方又不到给你纠正,是什么?是错了,不偏不倚,什么叫不偏不倚,非行迹之谓,不是你动作上多了少了,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他是神气自然不偏不倚而不是我们身体上的不偏不倚,这句话一定记好了,后面有专门讲身体的,一定要记住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句话不是讲外形上,非行迹之谓,神自然得中。就是你的神气自然得中叫不偏不倚。我神气不偏不倚,我在这儿一站身体受神气的指挥,他就自然做到随机而变。你光做到不偏不倚了,别人一推一动你马上就变了,当你神气不偏的时候,你的身体随着神气在不断调整是这个不偏不倚。
下面“若兼带俯仰伸缩法,规矩方为完全合一。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而轻重虚实,刚柔齐发。”就是我刚才讲的,你神气不偏不倚了,那么我们怎么样呢,后头就有了你看俯仰伸缩,就是我们在打拳里头有仰有缩,规矩方为完全合一。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而轻重虚实,刚柔齐发。你只要神气上不偏不倚,那么这些你就完全能够做到。后面这一段又把前面这一段又细化了。
“打拳原是备身法,身法有正有斜,有直有曲,有顺有逆,有偏前,有偏后,有偏左,有偏右,有偏上,有偏下,有在地上坐,有在空中飞,有速往,有散开。种种身法,不可枚举,皆由中气以贯之。此临时以意会之自知。”打拳原是备身法,实际上是练身法。身法有多少呢,有正有斜,我们讲打拳要立身中正,怎么还有正身法还有斜身法,我们练拳时有好多是斜身法,什么是斜身法,击地锤就是斜身法
,很多的身法有直有曲,什么是曲啊,左擦脚右擦脚,旋风脚,这些都是曲,先曲在这儿然后在打开,
有顺有逆,有偏前,有偏后,有偏左,有偏右,有偏上,有偏下,全身套路里头的。打拳原是备身法,备身法就是练习身法,有在地上坐,雀地龙,有在空中飞,玉女穿梭、二起脚。有速往,有散开。有合住的,有散开的。种种身法,不可枚举。就是说太极拳里头的身法太多,举不胜举。这些都是具体要求,讲明白了就可。要不然你说刘老师你为什么趴着,头歪着,这就是有正、有邪,引进据点你就说书上说的第383页。然后说书上说有正、有邪、有直有曲、有在地上坐、有在空中飞,所以说有种种练法,但是他有一句话,皆由中气以贯之。必需要贯以中气。
后头呢他又讲了;“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拘泥。”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他指明了我们练拳的时候,你身有时歪斜,唉你练歪了,所以你按照裁判怎么你也打不到高分啊,肯定给你扣分啊。那么人家拳理讲,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就是我在歪的时候我不倒,这就是我练的斜中正的平衡法。我不是站直了平衡,我要在各种各样的形态下进行平衡的练习,所以说太极拳是平衡的艺术,我身体在各种状态下身体的平衡,所以说不可拘泥。你一定不能按教条,不可拘泥。你光正不斜。光正不斜怎么了,你就练偏了。练太极就是要有正、有斜。所以说也并不是我们练拳的时候都是歪歪斜斜的,就是那个动作该斜的时候你斜,一定不能正。该正的时候,你一定不能斜。你不能这个动作是斜飞式,是斜的,这个击地锤身法是斜的,你练正了那你就错了。本来单鞭、六封四闭身法是正的,你练斜了那也错了。所以该斜的时候斜,该正的时候要正。不能该正的时候你斜,该斜的时候你正。就练反了。所以说不可拘泥。
“间架即有时身法歪斜,是亦中正这偏,偏中有正,具有真意,有真意其一片,缠绵意致,非同生硬挺霸,流于硬派。”这个讲身法斜,就是我们练拳架中正有偏,偏中有正,具有真意,有真意其一片,缠绵意致,他就是这里正了,歪了,歪了、正了很有意思,很有意趣、他说非同生硬挺霸,不是硬做出来的,我生硬挺在这儿,故意做歪,不是。如果这样做那就练偏了。
所以下面:“以心中浩然之气,运于全体,虽有时形体斜倚,而斜倚之中,自有中正之气宰之。”这里用很大的篇幅在讲一个斜跟正的问题,很多时候讲的斜,就是我们练太极拳的时候,过分的强调中正,我们有很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强调要立身中正,含胸拔背。这些讲的多,反而把斜,把偏理解为错误加以纠正。那么这一偏文章里头用了很大的篇幅再来讲斜中正的问题。这就说明我们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容易矫枉过正。忽视了斜中正的练习。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多注重斜中正,正中偏的练习。所以他讲的很多,这个篇幅里头没有讲正都讲斜。这说明什么,说明斜是我们练拳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所以他反复用来强调。以后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对一些身体俯视的动作要加强练习。你身体歪的动作你千万不要做正。做正了你就练错了。所以这里头也讲了以心中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我们讲了练书法的人啊,一提字就是浩然之气,还讲养我浩然之气,你说浩然之气到底是什么?这个篇幅里头凡是用到气的地方他都讲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来自孟子的一句话,孟子说:“养我浩然之气”孟子是和龚瞬两人对话时说:“你这么厉害养我浩然之气”
养我浩然之气实际上“浩”他是很大、很盛大、刚直的。“气”呢是一种精神。很盛大刚直的一种精神。他是代表一种正义,代表一种道德的力量。浩然之气有人经常练。我要练出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不是练出来的,他是一种精神,精神之气。浩大的、刚直的,精神的力量。所以我们说精、气、神,实际上是一种神气。你这个时候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我们练太极、练气后面我专门讲,他和这个浩然之气是两个概念。所以我们讲浩然之气我们练到最后要用博大、刚正这种气质在里头。所以说太极拳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下面这一句呢就是讲了:“至于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艇,前俯后仰,奇正相生,回旋奇侧,攒跃皆中,千变万化,难绘其形。”
&他讲练拳的时候练什么。叫施虽不魔而静由归一,就是身法,我们讲手、眼、身、法、步身法,我们练的是身法。他没有一定,他这叫无定有定,在人自用,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在那里呢,他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每个老师都不一样。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我们经常讲这个老师手到这,那个老师手到这,那个老师手又到那,到底谁对,都对。谁说的书上说的。至于身法,原无一定,书上讲的很清楚啊,无定有定,后头又坠了一句无定有定,虽然我手到这、到那、又到这,高低不一样,但我一定是由东到西,那么这里头就有一定的内在规矩。就是下面讲的,在人自用,就是他所有的千变万化,怎么样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艇,前俯后仰,奇正相生,就是整个的千变万化是没有办法去形容的。这就给我们练拳,点化我们在哪里呢,就是太极拳他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定,但是呢要无定有定,在人自用,就是说你练到了,你就有了。根据不同的阶段,就又不同的太极,你练到不同的程度,就会有不同的太极。所以就增加我们对太极拳内容形式的理解。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是在这一句里头讲的就非常清楚了。
那么下面这一句也很重要:“身法不论大身法转关,或小身法过角,以灵动敏捷为尚。”这一句就是秘诀了不论你是大身法转关,大的动作变势或着是小身法过角,动作转换,他说以灵动敏捷为尚。那你一定不能用力,他叫灵动敏捷吗,就是你转关的时候流隙,流隙的地方呢,怎么样?要灵动,要快。敏捷吗你“刷”的一下转过来,你拐弯磨角磨半天还转不过来,就象开车一样,我从这个地方转的这个地方,我看好方向我嚓的一下就过来了,如你到转弯的地方你半天磨方向盘磨不过去,那就不行了。所以说我们练拳的时候虚实转换、很多动作转过来转过去,没注意就转过来了,没注意就转过来就证明你水平高。你半天又是这样又是那样才过来时,说明你还是不太熟练。
下一句:“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你会了这个东西了那么神机的变化就在这里头了,你说功夫,功夫怎么好了,就是变化来的。我变了你还没有变,你变了我变在你前头,你变的慢我变的快,那这就是功夫。对不对。所以这是讲了个身法。到这个地方前头都讲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身法一直讲到神机变化,其中这一段都在讲太极拳上场打拳,前头是讲没打拳之前的要求,后头讲对身法的要求。对身法的要求通篇只讲了一个,倚正相生,斜中有正,正中有斜,所以我们结合这个讲座,下一次辅导我们就有针对性的来讲解一些典型的动作。所以打拳要读书啊,你这个明白了,在讲动作的时候就容易接受了。那么下面呢就是讲心法。
&&&&&&&&&&&&&&&&&&&&&&&&&&&&&&&&&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之四
“打拳心是主,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那么过去古人讲心实际上就是讲思维,打拳是以思维为主的,那么思维为主了,我身体五官百骸无不听命,所有身体的动作,我根据头脑的思维变化而变化。叫:“天君有宰,百骸听命。”天君实际上也就是古代对心、对思维的一个别称。实际上就是对你的意识,强调了意识在拳术中的重要性。我们所以打拳都是以意识为先。:“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这就讲了运用是在心,这个是真诀,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就是说我们打拳的时候会胡思乱想,不打拳时还好,往那一站打拳就会精神不能集中,那么为什么不能集中呢,就说你的心思、思维没有到全神贯注的程度。叫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就是说我想往哪里去,动作往哪里去,到什么地方去一定是要全神贯注的,关注这个动作,我们有的人打拳,拳是拳,想是想。我这边打拳那边还在想股票,那边想股票是涨还是跌。到这地步那水平就太高了,这边打拳那边想着明天我生意还能赚多少。那么你这样打拳你就达不到全神贯注,意之所向,意之所指,就是我的手这儿我的意识也要跟着向前,我手向后在这之前我的意识要先向后,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意识都跟着他走啦,你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对不对,你打拳的时候手向上,我这股票是涨还是跌啊{全场大笑},那你说能打好拳吗。或着是我QQ上现在挂着几颗星,这个都不行。所以你一定要全神贯注。叫:“动静缓急,运转随心。”“运化全在一心中。”那不管他是快或是慢,动还是静,运转随着我的思维,我们常说以意导气,运化全在一心。“四体从心而运,官骸皆悦以顺从,而要皆以乾坤正气行之以。”这里讲我肢体的运动全部从我的思维意识来,跟着他以后我顺从我很高兴地顺从,这就讲了打拳的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官骸皆悦以顺从,怎么叫“悦”啊,高兴啊,所以我们打拳要勤学乐练。不是勤学苦练。你想,一想到苦,打拳有深仇大恨,打拳吃苦谁还打,就是你练拳的时候这个身体这种感觉是什么?是愈悦的顺从,不是强迫的顺从。你看刘老师盯着,我叫我练拳,我不想练他在那看着我,不练又不好,那不就是这样吗。皆悦以顺从,就是说身体非常愉悦的,这里说皆以乾坤正气行之以。就是说你所有的愉悦都要有乾坤正气。所以一句话里头你要会看到他的关键词,你看他讲一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从心而运,悦以顺从,那么悦以顺从是关键。就指明你打太极拳的时候精神状态身体的感觉是悦以顺从。
下面讲了:“心中一物无有,极其虚灵,一有所着,则不虚不灵,惟静以持之,养其诚以至动静咸宜,变化不测。”这句话读上去很拗口,就是“心中一物无有,你心中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有,才能达到极其虚灵的境界,你心中什么都不要想,我刚刚讲你什么都要想就达不到虚灵的境界。一有所着这句话是关键,叫一有所着,则不虚不灵,你只要一想别的事情就不虚不灵了,就不灵光了。所以打拳的要求高不高啊,相当的高,达到这种境界非常的不容易。惟静以持之,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思维要安静,内心一定要静,养其诚以至动静咸宜,你诚心诚意这个时候你的动静才会合适,变化不测,才会产生变化。如果你达不到这种虚灵的境界,也很难达到动静咸宜。所以我们讲太极拳的境界啊要求很高。:“妙机本是从心而发。”那么他就讲了对练习太极拳时主宰与心的一个运用。那么这一句话我们要好好去验读一下,他讲了叫:“问;运行之主宰?曰:主宰与心。心欲左右更迭运行,则左右手足更迭运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压肩,肘即沉,肩即压;心欲胸腹前合,腰劲*下,档口开园,而胸向前合,腰劲塌下,裆即开园,无不如意;心欲屈两膝,两膝即曲,左足随左手运行,而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之所以不得不从乎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
”这一段话讲就是我要向左向右,你千万不要手随便就过去,他只有想,心里想沉肩坠肘,向左向右一定要随着你的意识而运动,千万不要脑子不想你就走了,这个就没有达到形意结合,实际上他讲的这个阶段就是形意结合。太极拳的阶段叫有形无意,求意忽形,形意结合。这个就是形意结合的阶段。太极拳练到“好”这个阶段的要求。
下面讲到“或曰:拳之大概即闻命矣,而要打不出神情,何也?&
你打拳打不出神情来为什么?曰 :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这句话就是说你为什么打不出神情,他讲了,我这个心里头叫欲速则不达,就是说我一定要去掉我心里的平居去其欲速之心,欲速,就是我想要怎么样快,不要想这个结果,而要想这个过程。如孟子所言,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不要勿正,勿助长焉。就是说你要想做任何事情,只要你有事,不要去制止他,心里不要忘,不要长,这是孟子说的一句名言,就是说你练拳也好,做如何事情也好,顺随自然,不要勿正,正是什么是直,不要去停止,不要去制止。心勿忘。心里不要忘记他,勿助长焉,不要助长去想他,这个时候他就讲你打拳的要求是什么样,一句话,这句话的解释就是“顺其自然”。临场先去其轻浮慌张之气,我上场要去处轻浮慌张之意。清心寡欲,平心静气,着着循规蹈矩,积久功熟,然后此中层累曲折,历尽难境,苦尽甘来,机去横生,浡不可遏,心中有情有景自然打出神情来。这句话他讲出了对我们打拳的要求,要清心寡欲,平心静气,着着循规蹈矩,一定按照这个规矩来练,叫积久功熟,时间练长了他自然就好了,然后此中层累曲折,这里头弯弯曲曲噢妙层累曲折,历尽难境,苦尽甘来,机去横生,这个时候要达到机去横生,就叫浡不可遏,“遏”这个意取你挡都挡不住,这个时候就叫心中有情有景,打拳的时候就叫有情有景,自然打出神情来,你练到这个时候你就有意取了,说以叫:要之此皆人力所能为者,要达到这个境界皆要人力所能为。下面这一句,;至于无心成化,是在涵养,日久优游,以俟其自至则得矣。这句话很多人觉得什么叫无心成化,无心成化是我们练功的一个至高境界,什么叫练功的至高境界呢?练拳也叫渐行渐近,有情有境,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叫得意忘形,到了第三个阶段叫得心忘意,得心忘意完了到最后阶段是无心成化,就是没有心了都成,说以过去我们讲练拳几个阶段,你学拳叫有形无意,求意忽形,这都是对初学者来说的,然后形意结合,那就是我们说的渐行渐近,现在我们传统的说法叫渐行渐近,也就是形意结合,完了以后叫得意忘形,得意忘形以后叫,得心忘意。最高的阶段叫无心成化。无心成化是练功到了一个最高的境界,所有的东西都是无意当中做出来的,所以你已经是宇宙中的一分子,自然界运转规律的一部分,怎么样能到这个境界呢,他讲了前面这个境界都是人力所能为,就是你去做,去努力就能达到,至于无心成化,只能在涵养,日久优游,就是时间长了那种舒适优游的环境中,以俟其自至则得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等待,你等着吧,他就自动就来了,你什么不要做就在那儿等着,等到那个时候他自然就来了,你天天就悠悠荡荡的,是在涵养吗,这个是你求不来的,那个时候自然很舒服的感觉慢慢就来了,所以说叫什么来,水到渠成,这个境界叫无心成化,书上说的这个是很深奥的。讲了很多练功的境界,只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
那么下面这一句就是讲,这个高境界,用四句话来形容。“一片灵机写太和,太和就是讲元气,太和之气就是元气,就是天地间充和之气,一片灵机写太和,我们练这拳干嘛呢,实际上我们就是为了练太和之气,全凭方寸变来多,全凭方寸就是一小点地方,实际上方寸讲不指是一小点,方寸是讲心绪,意念,方寸之间的变化很小变来多,“有心运到无心处,”有心变到无心成化这个境界的时候,叫做:“秋水澄清出太阿。”这句话很深奥的,这个书里头秋水澄清出太阿,有人说什么秋水澄清出太阿,我们搞不懂了,秋水并不是我们讲秋天的水,秋水是庄子里头的一篇文章,叫秋水篇,是讲一个河神遇到一个海神的故事,河神就觉得自己一看这个大河小河的水都齐到我这儿来了,就感觉我河神很大,而有一天到了东海,河水流到东海一看,海那还有边呀,就看不到边了,海神还对对河神说我很小。河神就觉自己很大,那么秋水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对一个事物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上,那么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他也指出人是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局限,他没看过海,他就不知道海的大,他就觉的自己很大,那么海知道大,所以他就觉的这个很小,所以培养一个人对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应有一个全面的观点。秋水这篇文章,他讲秋水澄清出太阿,秋水这篇文章你搞懂了,你对认识事物的观点就有,对不对,大无外,小无内,这些你都看懂了,那么秋水澄清出太阿,太阿是什么东西呀,太阿是一把剑的名字,叫太阿剑。据说太阿剑是莫邪干将他们几个合造的一把威力无比的剑,那么这把剑造好以后,当时楚国的楚王拿了这把剑,当时楚国很小,晋国很大,然后晋王就很想要这把剑,所以他就打,把他逼到最后,弹尽粮绝围城了,围到最后四处全是晋国的人,这个楚王说了,明天早上我要拿这把宝剑祭血,血祭剑后你们把这宝剑撩湖里头,叫他也拿不到。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到了城墙上,拿这剑自刎,剑一挥结果飞沙走石,把那些人全部打跑了,打死了,他一下子赢了,后来就说这把剑厉害,叫威道之剑。后来他身边的人讲不是这把剑厉害,而是你心中的威道传到了你的剑上,所以说这把剑就叫太阿剑,威道之剑是威力无穷的,就是说秋水澄清出太阿,你把这些道理都搞清楚了,那么你自然心中就有威道之心,有威道之威,有威道之事,有威道之力,你就所向披霓,无所不胜。所以这句话讲了我们只要运到无心处了,我们就能够将太极拳练到威力无比的程度。那个时候他就自然出来了,你心里有了就自然出来了,所以他后头就总结了一下,“拳虽小技,皆本太极正理”都是顺从了太极的正理。“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拳虽然是一门武艺,你得到了正道,大道,无所不胜。
&&&&&&&&&&&&&&&&&&&&&&&&&&&&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之五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很简单,怎么开、怎么合、怎么虚、怎么实,实际上太极拳他讲一阴一阳,虚实也是阴阳,开合指的是动作身法,那么虚实呢实际上是指变化,开合是形,虚实是变化,有虚有实是变化,这个呢就是拳经。以吾身本有之元气,运于吾身,其曲伸往来,收放擒纵,不过一开一合与一虚一实焉已耳。这一句呢就是讲了开合虚实的第次,我身上的元气运于吾身,其曲伸往来,收放擒纵,就是所有动作都是一开一合,所有的变化都是一虚一实,所以他说一开一合拳术尽矣,说是怎么简单,一阴一阳天下尽矣,一阴一阳他里头有很多变化,所以他后头讲了好多都是一开一合、一动一静、一阴一阳,这就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特性是怎么样: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就叫开合虚实是太极拳的核心。拳经吗也就是特性,他讲了一开一合妙如微,上下四旁浊化机,纵使六子俱巧舌,也难描写雪花飞。这有四句诗来写这个一开一合,一开一合妙如微,微是什么,一开一合,微,很巧妙、很小、很细小、所以一开一合不是我们讲的你用肉眼看到的开合,还有你肉眼看不到的开合,那么妙如微,到妙如微你看不到的时候很小的时候这就是妙。就开合我能看到,到看不到,就象有人看我打拳说刘老师的拳还不如几年前好了,哎这就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进步了,得到了这个评价说明我进步了,为什么呢?我一开一合妙如微了,你看不见了,如你能看见了说明我还不妙,是不是;我记得07年我在九龙讲课,我就讲了有很多老师穷其一身之精力来研习太极拳,以你练几年的眼光来评价能行吗?我说:你看不懂不要紧,你不要说,不要妄加评价。你看不懂不是你的错,乱评价就是你的错。练拳也是一样,我练到后来他的妙是在很微小的地方转化的,那你眼光所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初级或中级阶段的水平,当练到微妙的时候你看不到了,那看不到,以你的眼光来评价微妙就错了。所以说我们练太极拳要多看多体悟少评价。少评价为什么?你自己没有练到,没有练会你不知道,那就象我们刚才说的你就是“秋水”啦,秋水是河神,对不对,所以我们不要当河神,我们要当海神,当你练到了你就自然没有话说了,你还说什么,所以很多人不管他怎么说我,我没有话回答他,你不管他是谁说我是好、不好、进步了、退步了、看懂看不懂我从来不回答。为什么?不需要回答,因为你练到什么程度你自己知道,这么多年你潜心研习的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不会知道的,你自己知道的你告诉他,他也不会懂,所以不说为妙。他这儿讲一开一合妙如微,上下四旁浊化机,上下四旁什么意思呢,就是前后左右上下,先上下而前后左右是这个意思,化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转换的地方,我化我融到一快,上下前后左右怎么样,我都融到一起了,融为一体变成一个输钮了,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混然一元,并不是上下四旁脏的跟化机一样,化机场的化机,不是这个意思,是舒机的意思,化机就是舒机。纵使六子俱巧舌,六子什么叫六子阿?六子是讲六个思想家,六子是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这六子俱巧舌,即使你这些哲学家们,先贤们都把这个舌头说直,也难描写雪花飞。也难描写我这一开一合妙如微的境界。你都写不出来,所以为什么太极拳讲了,要心传口授,要悟道,最后要悟道。就是要到了一个很微妙的境界时,它是没有办法来描写,所以说雪花飞你也可以说漫天的雪花,但更多的理解是一个词牌,是古代词书里的一个词牌,他是源于北宋时候的一个词牌,最先写雪花飞的是黄庭坚,著名的书法家。就说明太极拳的境界,他的这种感觉,一开一合这种妙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你想把老子、孔子六子都搬出来了都还写不清楚,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所以后头讲了。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太极分阴阳,神龙变无方。他也就讲这个开合原无定,就是太极拳这个里头的开合没有定势,我们经常讲这是开,然后讲这是合,那么这只是初学者,我们讲开合让你懂,实际上呢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原无定,你这个动作看上去是开的时候他对身体来说是合,身体是合的时候动作又是开,所以说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所有的伸和屈随着动作都是连绵不断的,所以这个讲的就很奥妙了,太极拳奥妙,我们经常理解太极拳的时候,这是开合,开势、合势、这是伸、这是屈,讲的很清楚,讲的很清楚便于初学,当过了初学阶段的时候,这就开合原无定,太极分阴阳,神龙变无方。太极阴阳转换他变化没办法琢磨他。一开一合,有变有常,虚实兼到,忽现忽藏。就是一开一合有变化也有常态,有变有不变,虚实兼到,有虚有实都兼顾到了,忽现忽藏,突然你看到了突然你又看不到了,所以这就讲开合的奥妙,叫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关于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我们过去都有讲过,比如说手开身合,脚开手合,手合胸开这都是对应的,凡是有一开必有一合,就是一个动作有一开必有一合,我们经常讲脚的变化,左脚开右脚肯定合,所以开合他是一对矛盾,有合就有开,你这个动作合住了那实际上在合的时候是开的状态,在开的时候是合的状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个动作身体摆在这儿是实,实际上实当中有虚,那虚当中有实,以前我讲课我都讲过,支撑腿看上去是虚腿,实际上是实腿。那个重心腿看上去是实腿但他是虚腿,为什么他圆心不动,开合虚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为根,不是绝对的。“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之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一但你练到了你才明白太极的阴阳,开合的奥妙。“周身一齐合到一快,神气不散,方能一气流通。卫护周身”他这里的合并不是我们讲的合住了,我记得我在多少年前就讲这个“合”是合适,周身一齐合到一快,合到一快干什么?要合适、要摆到很合适的位置,我摆到这个地方很合适,摆到这个地方也要合适,并不是摆到这里一合把他合死了,合死不变了,合是为了变,他叫神气不散,合到一快我神气不能够散,不能散乱,方能一气流通,动作才能做到一气呵成,卫护周身,下面他又讲了,很重要了:“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气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转,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这句话就讲出了太极拳呼吸的要领,很多人讲腹式呼吸、逆式呼吸的方法。他就讲打拳是干什么,以调养血气;那么讲,呼吸叫顺气自然,也可以讲叫顺其自然,那么顺气自然是什么意思呢?呼吸的气要顺着,我的呼气、我的吸气要随势而动,顺其自然。调息绵绵,就是讲自然呼吸怎么个呼吸法,要绵绵呼吸,绵绵就是轻柔的意思。有人说我睡觉的时候打呼噜,喘粗气,也是自然呼吸,那不对。操固内守,注意玄关。就是我练的时候呢注意内守,体内的守卫,注意玄关实际上就是丹田、冲脉这一带,他的要求是什么呢,轻轻运转,默默停止,不声不响不要让人看出来,所以我们在练拳的时候动作和呼吸要呼吸配合动作,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呼吸要配合动作而不是动作配合呼吸,反过来就是错。正过来是对。就是我所有的动作,有人的动作很生硬,他呼吸肯定生硬,所以打拳的时候练这手轻轻的一摆哎就走了,这就是默默停止,你没有看到他就走了,你能看到他停止的时候还处在处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你就看不到他的手在那儿轻轻运转,默默停止。默默停止你看到他停的时候他又走了,这就到似停非停,似行非行这种境界,这才达到太极拳的要求。惟以意思运行。什么叫意思阿,惟以意思有意有思,围绕我们的精神境界思绪来进行运行。
下面这一句讲我们练太极拳平时不太注意的;“头直眼平视”,一定记住这句话。头直眼平视,上一个月辅导的时候我专门讲了手、眼、身、法、步、对眼的要求,实际上他这里就讲了头直眼平视,练的时候头要伸直,眼要平视。我们打拳时经常看手,看地、这看,那看,不要,打拳时眼睛要平视,他讲的非常清楚。“肩与肩合,肘与肘合,手与手合,大腿根与大腿根合,膝与膝合,足与足合,平心静气,说合上下一齐合住,气归丹田,合法皆用倒(逆)缠法。”肩与肩合,肘与肘合,手与手合,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对称的关系,什么叫对称关系阿,我肩与肩合并不是我肩合住了,肘与肘合住了,不是这个意思,我肩往前边去那么我这个肩就要往后面来,这就叫肩与肩合,我跟他配合协调、合适,我往这边走这么多,我的肩肯定也要往这边走这么多,我不能这边肩走这么多而另一边肩合住他,这就错了。我们经常练倒卷肱,手与手合,肘与肘合,那么你这个肘往前去而后肘一定是往后去吗,你看是不是这样啊,如果走到一半我这肘往这一合这就偏了,足与足合,膝与膝合,,大腿根与大腿根合,大腿根我往这边去他就往这边来,大腿跟往左转他就往右转,这个叫合对称。所有的关节动作他讲的一个合,就叫配合。这个里头讲配合不是讲合,前头讲的合,是一起合住,所以合有很多种变化,我们一讲合,就是收到一块。所以他就讲合法皆用倒(逆)缠法。逆缠法,实际上讲的是逆缠法,倒缠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想合的时候不要老想着往前去,要想着往后来。我们经常打拳的时候容易贪前,忘了顾后,老想着前拳忘了后肘,他要配合,所以讲了倒缠法也就是逆缠法,经常我们上三步的时候,练上三步手往前的时候都想着手往前而后手呢?很多人都把后手给丢了。实际上你注意这个手与这个手配合的时候你这倒缠法就有了吧。所以说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看上去这个手是虚,实际上是实,他起到一个平衡作用,配合作用,所以我们即要瞻前也要顾后,所以打拳的时候不是单一的,不是一个手的运动,他是身体整体的协调配合运动,所以这一段讲的都是这个意思。&&
&&&&&&&&&&&&&&&&&&&&&&&&&&&&&&&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之六
我们下面再讲一段:【轻灵圆转,中气惯足】这是对我们练拳的一个要求,打拳要虚灵。“能静能敬,自保虚灵”就讲我虚灵从静安,通过心静、体静、然后到我心里有敬畏的时候,这个虚灵就有了,下面讲了:“心身不可使气,轻轻运动。”这讲了要轻如扬花,心身不可使气,不可使气,就是我前面讲的不可以动作去配合呼吸,他一定要轻轻运动慢慢的。“以灵动敏捷为尚。”前头都讲了,为什么要虚灵:“且心一虚,则全套皆虚,惟虚则灵,你只有虚了你才能灵,灵活灵便,灵足以应敌,你只有灵便了你才可以对敌呀,人家一拳打过来你还在那儿呆着,你都不知道变化,你虚则灵,灵足以应敌。“打拳者,手极虚极灵,物有挨着即知,即能随机应之,不惟手,即背面全身尽是虚灵。”全身尽是虚灵这讲了打拳者手极虚极灵,他这里讲的手并不是讲就是这个手{伸出手来}全体皆虚,手只是示意给你看,他又讲物有挨着既知,一接触就知道了,有人抓着半天还不知道,那是什么功夫啊,所以太极拳我能练虚,我能知道所谓的听劲,我靠着你我就知道了,为什么有很多人推我推不倒,靠不到,你一来我就知道了,什么多大的力量、左边右边。知道以后怎么样我就变化,变化就不惧怕了,你如果没有变化你就会紧张。不惟手,不仅仅是手,即背面全身尽是虚灵,就是我这个虚灵呀不惟手不止是在手上,浑身上下前后左右怎么样都是虚灵。下面:“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豪无滞机。”就是练拳的时候如风吹杨柳,往来屈伸,前后左右象风摆杨柳一样随机而动,没有任何滞机。“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这就讲我用虚灵之心就会有阳刚之中气,刚中之气我们刚才讲了太阿剑,浩然之气。所以这一些都是在讲你有虚灵之心,完了你就会刚自在其中。他又讲:“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其”就我们能看到的就是画圆,没有一个动作是直来直去的,叫所画之圈有正斜,有正有斜,无非一圈一太极就是你所有的动作有左就有右,有前就有后,有上就有下,总归是在画圈,“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足随手运,圆转如神。”你练拳的时候沿路缠绵,你说这个词用的多好啊,打拳的时候就缠缠绵绵的,那种缠绵的感觉你就不枯燥了。你打拳的时候就一个人,打拳的时候缠缠绵绵就是意趣无穷啊,静运无慌我练得时候整个的运行过程不慌不忙,你想即缠绵又不慌不忙这不就是等于牵着人的手在散步吗。是不是公园里、海边傍很舒适在很休闲的散步,前面我讲到了闲适的时候那功夫自然就出来了,就到无心成化了。所以这也是讲了静运无慌。足随手运,圆转如神。就是说我手脚怎么样啊,要一起运动要圆转如神。
下面这一句比较重要了:“离行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圈是周身转,不但手足,而手足在外易见,故以手转言之。”这句话要听好了,离行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太极拳练到最后很小那一点也是圆转的,就是那个一点他都是圆转的没有一点一处不是圈,就是练到极小他也是圈,你看不到他也是圈,圈,他讲什么是圈?我们讲太极拳都是圈,圈是周身转叫圈,反过来读叫周身转是圈,你看他讲了圈是周身转不但手足,这个不但手足理解为不是的意思,我不是手和脚,而手足在外易见,因为手和脚在外头你做的时候容易见,,故以手转言之,这个时候你的手足容易看,所以他讲你的手左转、右转来说,实际上讲了圈是周身转,不但手足,不是手足,而手足在外易见,故以手转言之。所以我们经常讲缠丝劲,左缠丝右缠丝,前缠丝后缠丝,都是以左手右手前手后手实际上他讲的并不是手,而是周身转,因为他手在外好看,看得见所以他就说左右转,所以说他这个圈我们经常讲大圈、中圈、小圈,你说我手画大是大圈,手画小就是小圈,这就错了,圈是周身转,身子转大就叫大圈,身子转小就到小圈,身子极小亦圈,圈是指这个。不是手大小,所以有很多人看练拳大架小架,你们是练大圈的,我们是练小圈的,这都是指手而言,手放到这儿就大圈,手放到这儿就小圈,不是,他是指身体,身体转动。“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我身体这个圈小,小小到最后看不到了,圈看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眼球在眼眶里头转,谁看到他在转呢,看不到。就是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就是小到你看不到这个圈了,这个太极就真奇妙了。“打拳中气所在,人熟能禁。”就是打拳练什么?就是练中气,中气是什么呢,就是中和之气,气后头有详细的介绍,这上面有一篇讲气沉丹田,到后头再讲。下面:“以浩然之气行之,无往不宜。”我们讲到浩然之气,精神,是一种精神,有很多人练内气,练内功,练太极他忽视了精神的作用,首先是要有浩然之气,我们练内气要有精神为统领,然后才是方法的练习,如果你没有精神这个浩然之气,没有一种刚直不阿的精神之气,你练内气、练内功练半天也练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统领,你怎么练阿。“心气一发,而周身之经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行,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这就讲了太极拳的内劲,什么叫内劲,有很多人有这个问题,刘老师什么叫内劲?内劲就是心气一发,而周身之经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行发。都是外面你所以的动作全部有内在所发,内在是什么?是心气一发,这就是内劲,所以有很多人讲内劲,功夫好,内劲什么好,心气一发,经脉骨节,无不随之,有的人我内劲手来一挡“哼”这就叫内劲。这手在这儿乱抖,抖半天这就叫内劲,你看有的名家表演这手在到这儿以后直抖是内劲,这是内劲吗?这不是,他没有行“心气一发”对不对,外不行内不随。
下面:“内劲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看好了,你们经常叫我讲秘诀,秘诀人家都告诉你了,先贤们都告诉你们了,内劲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行于四肢之骨髓,实际上就讲骨节,骨头,我内劲怎么样讲,叫骨支撑,你打人的时候你不用骨头怎么能行呢,你出拳的时候老想着手上使劲不行,骨节,行于四肢之骨髓,我身上所有的骨节,内劲在这骨节里头穿。充于四肢之肌肤,那么这个骨节完了以后充在肌肤、肌肉上,而不是用肌肉的劲来使劲扳,充于骨节就是我们练皮、练肉、练筋、练骨、练髓,要练功,练功是逐级深入,由外其内,那么发劲的时候呢,由内即外,由髓而骨、而筋、而肉、而皮,发劲的时候“呱”由内往外。那练功的时候,我们要练皮松、然后肉松、然后怎么样筋松、骨松、髓松,骨髓也要放松,发、用的时候由内向外,练的时候由外而内,这是秘诀。刚才讲了这内劲吗。“不滞不息,不乖不离,不偏不倚,即是中气。”这个前头都讲了,不偏不倚,就是中气。“中气得十分满足,气势盛足。”我练拳练的是什么,练得是中气,那么我中气运满了,这个人讲了我一练拳这个气势很大,有的人上场练,练半天也没有气势,这就是他中气不足。象我们练书法的人,最后高手看的是什么,不是每一个字,是整个的气势,他看的是势,是一篇文章往那儿一摆的这个气势,磅礴的气势。如你看毛主席的书法,你往那儿一站你就觉得不得了,那种气势咄咄逼人,你不用看每一个字是怎么写的,看每个字叫技法,他气势已经超出了技法,技法如我们打拳你还去看我每一个动作,你可能不用看,我往那一站动作摆,那气势就有了,你可能就被气势所吸引了,而不是去研究动作了,所以说这里他讲了叫气势盛足吗。
下面:“拳以中气运行,人乃心服,斯即化成天下”这句话就讲了拳以中气运行人才心服口服,斯即化成天下,这个时候你一上场,你一练别人就不敢在跟你在较劲了。所以说有很多人心里本来不服,对不对,这是什么水平,那你气势一来,练几个动作看看他就觉得很你相差很远呐,他就不用在练啦,不用在切磋了,他就基本上心悦诚服了。
下面:“以引足为止,学者多性躁,未下功夫,先好打人,不知侵到何处,即以何处引击,不拘定格。”所以这里讲了没有学拳的人多半都是很着急,我怎么还没有功夫的,或者学几天就想找个人试试。老想着,未练则存先获之心,未下功夫,先好打人,有没有阿,有好多人没学几天拳老想着我打你,{全场大笑}你打人不知道打到何处,怎么打你不知道,不会打,所以他讲你学拳呀你没到那个时候,不用去研究打人,到那个时候不用研究自然会打人,练到了你身上全都有了,不用在去学打人他自动就有了,没练到那功夫呢你学打人,就象我们现在有好多人没学几天拳,就去叫别人来我教你怎么弄,怎么用,手一别,腰一别,这就学会打人啦,不行,这个时候你还不会用不会打人,因为什么,因为等到你会打人的时候你就不用打人,你不会打人的时候才教人打人,你没下到那功夫就想怎么样教你打,打完以后你看唉我会两下子,实际上你这两下子呢对付不会的人,你对付会的人你还不会,所以功夫你只要练透了身上练到了你自然就会了。
&&&&“中气贯足,物来顺应,物莫能违。”“拳家手成,能平其志,自无横气。”就是你练拳练到成功了,能平其志,自无横气。你练成了你还打谁阿,没有人能打过你,你还打谁阿,你就自然没人打了,所以高处不胜寒,你到了高处了冻的要死了你还有什么脾气发呢,没有脾气发了。说自无横气,你都练到高手了,练到高级境界的时候,实际上你就不存在对技击的要求了。你象我们杨家顺赚钱已经赚的不需要钱了{大笑}那么多钱到最后不想要钱了,{再一次大笑}实际上就是这样当你财富积累到不要钱的时候,你就要减少挣钱。实际上练拳也是这样练到最后呢,你真的觉得没有什么可对付的,练到最后心中这种我要试强的感觉没了。十年前我觉得自己还有点功夫,我一脚把地板给跺断了,两脚又把地板给跺断了。记得我在设计院那个小亭子的地方,你看我又把那个水泥板给跺碎了,那个地方的水泥砖好多都是我跺坏的,那时候觉得自己很有本事,走到那儿,到国外也是逮到人就摔个跟斗,觉得自己功夫着实不错,过了这段,现在我觉得我自己没有什么功夫,为什么呢,水泥砖你也跺段了,地板你也踩段了,你还踩什么,你还能跺钢筋阿,钢筋也给你搞断了,你还做什么,没有意思了,就觉得自己没有功夫了,就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现在这几年我就觉得我自己没有什么功夫。再也没有兴趣把地板、砖头去跺断,自己觉得没有意思了,你还跺什么,然后你跟人接触的时候也没有想斗的感觉了,几年前还觉得有一种欲望,想把他摔两个跟头,来两下子觉得有功夫。这几年我根本就没有什么感觉,就觉得自己跟普通人一样。跟不会拳的人一样,为什么觉得没有什么,觉得确实“能平其志”就变得回归普通了,你想你都把人摔跟头了谁还跟你玩,没有人跟你玩,没有人跟你玩你还好玩吗?不好玩了{全场鼓掌}所以你就回归到跟大家一样什么也不会唉,你就带我玩吧。所以这个拳理很深奥,实际上我们很多练拳的要求书上都讲了,书上都讲了我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带着大家一块学习,原来我计划今天把这后头都讲完,看来是讲不完了,讲不完呐我就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回去以后把我讲的前头这一段好好消化一下,没有书的到刘斌那里拿一本书,回去以后好好看一看,对我们的要求应该讲的非常清楚了,然后根据我们这个拳论的要求,我们对照着体会一下,为什么叫你体会一下呢,因为他这上头要求都是相当高的境界,我们去体会体会,然后对照拳理我们会修正一些理念,修正一些我们练拳的理念,这样呢有助于我们的提高,应该说讲拳经,在我学拳的历史上没有过,没有人讲过,那么在我教拳的怎么多年也没有讲过,那么只是第一次讲,第一次讲呢可能有很多地方讲的不是很透。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之七
“中气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
“足大趾待手气走足后,乃与手一起合住,此时方可踏实”
这句话就讲了我们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手与足的要求,“中气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就是说我运劲的时候,运气的时候,我中气运行的时候,我们最终的终点是在手指头上。就是我手指头感觉到中气到了,这个时候才证明你运气到了,有很多拳论要求松,要求空,就是手指头空无一物,平时我们有很多人运气没有运到手指头上,运在胳膊上、肘上、手腕上,那么运到手腕上必须运到手指头,这个时候才算中气运足了。所以这个就是我们打拳时要体会的,我们经常听老师讲中指领劲,就是我们把中气运到手指头上。那么下一句正好和上一句对应起了,就是“足大趾待手气走足后,乃与手一起合住,此时方可踏实”这就是讲我们很多时候换招变势,你定势的时候、换势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去转。这里讲合住了,不是劲合住了,是讲中气即手指与脚趾一起合住了。那么一起合住了它的次序是手与指、那么就是先是中气到手上以后,然后与脚大趾合住。这时候就要踏实了,就是我手运到这个地方,然后运足了,与脚指头一合劲,一踏实,这个时候就稳住了。你象我们做白鹤量翅,运到手指头后与脚趾头一合,心气下沉这就叫稳住了。你做单鞭也好、劲运到手指头跟脚趾头一合下沉就踏实了。就是说手一定先运满,然后再与足合。这就是我们很多的动作练到这为什么有一个回正,回正就是让你合住劲。就是手拉到这一回正,这个时候手指头与脚趾头就合起来了。所以说脚趾,脚劲是最后一个劲,你把它这个劲踏实它的另外的一个劲就又出来了。所以脚是变招换势的最后一个动作。我们有很多时候是脚先拿好了然后再去走手,这就晚了,所以说手运足,中气运足与大脚趾合,这个时候脚再踏实,所以理解踏实的时候是这样的。
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即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这一句话讲的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呐,“其劲皆发于心内,”好多人讲这个劲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从心内来,那么从心内来是那里呐,并不是从心脏里来,而是从意识当中来,古人讲的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意识,意识要在你的动作之前。那么这个意识从哪里来就叫“入于骨缝”就是要从骨缝里头运行的,你想我们为什么叫伸筋拔骨,我们练拳的时候皮、肉、筋、骨、髓。这个第次不断的往里进,那么叫“入于骨缝”那么骨缝在什么地方呀,骨缝就是指我们的每一个关节,我们每一个关节的连接处叫骨缝。那么骨缝是什么呢?关节的舒与张就是骨缝,劲就是从这个地方出来的。“外达于肌肤”外面表象是手、肘、肩,但实际上劲是在骨缝里出来的,即关节。那么他就讲了“是一股劲,而非有几股劲”就是所有的动作是一个劲,我们经常讲一个整劲,没有说手上劲,腰上劲,裆上劲,所有的劲都是一个劲,那么腰上劲也是身上劲,肘上劲也是身上劲,就是身上一个整体不同部位的劲,就象一个球它转动的时候,你能看到这一面转到另一面,好像是这一点转了,其实不是这一点转了,而是这个球体在运动,各个点在变向,我们在练拳、推手的时候,你看着他这个点变到这里了,他并不是这一点而是整个身体在变动了,所以他的方向,力点就改变了。“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即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这句话的意思就讲明了中气是什么,就是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在动态当中保持了平衡,你在变化当中保持了平衡,这就是中气,即我们身体的平衡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保持平衡,那么这就是中气。那么养之即为浩然之气。那么什么叫养呀?动有动态平衡,静有静态平衡,那么你用与不用始终处在平衡的状态,你就会产生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不是我用的时候有,不用的时候就没有,你只要身体始终保持舒松、自然的状态,那么你的内气就始终在你的平衡状态下达到非常的安静,时间长了以后你的身体就会有浩然之气。
那么下面就讲了中气从什么地方来,“中气贯脊中”就是这个中气是在脊背中间来。“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这也是我们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也是我们前几天辅导时讲的三湾一直,为什么你这里要直,一直这个中气就会贯充你的脊柱。就会贯注你脊背的骨节中,你想颈骨,腰骨,椎骨这么多骨节,这么多骨节就有这么多骨缝,你想这有多少个骨缝呀,那么这么多骨缝他要一发力、一舒张、那要产生多大的能量呀,所以我们不要轻看这个骨节,身体关节最多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脊背上。所有骨节多的地方都是我们产生弹簧力的地方,你推一个人推不动,或推他就像推一个水袋一样在移动动,就是因为他的脊背骨节都张开了,张开以后他就会不停的移动,就会感觉到他很有力量,推不倒他。“须寻脊背骨节中。”这就道出了我们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伸筋拔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骨节舒张了他才会产生收缩,舒张就会产生力。
“中气上自白会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也。”这里讲了我们头顶到长强穴是一气贯穿,如一线穿成也,那么一线穿成他不是铁板一块,穿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们的珍珠项链,把他穿起来,那么中气是把我们脊背的力量给穿起来的,不是要求我们练太极拳的时候立身中正脊背就是铁板一块,很多人练拳的时候就是挺着身子直直的,他不会动,脊背是线穿起来的,线穿起来的时候如你带的项链,是可以随便动的呀,你怎么动都可以,就是既垂直又可以动。一线穿这个词用的非常好。
“中气贯于心肾之中,上通头顶,下达会阴……中气充足于内,而后开合擒纵,自无窒碍。”“中气必由胳膊中徐徐运行,不可慌张忽略,顺其当然之则,运其自然,勿令偏倚,而以心气行于两肱之中,是为中气。”实际上他这一段话最终说的就是,我要运用中气的时候,你不要慌张忽略,要顺其当然之则,这就讲了我们太极拳的沾连连随,这个字在这个里头就有了,你不可以紧张也不可以小视,要顺其当然之则,运其自然,勿令偏倚,就是不要偏,而以心气行于两肱之中,实际上讲到最后我们练太极拳就是骨头在转,这个就是讲的我们的每一个骨节在运行,所以练拳的时候叫骨劲,为什么我叫你们肌肉不要使劲,肌肉松开,你肌肉松开来了以后,你才会运用骨节,骨肉才会有剥离的感觉,你才不会用强劲与蛮劲。
“其行若止,其意不止,渐渐充其内劲,必使劲由骨缝中充至肌肤,以及指头,待内劲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致自动”。就是你练拳的时候,行断意连,很多拳论里头讲过,看上去好像停滞了,在这儿换招,实际上他并没有停,他的内在还在运行转换,就是外形上你看他不动。渐渐充其内劲,必使劲由骨缝中充至肌肤,以及指头,他讲就是所有的内劲必须从骨开始,就是从骨缝关节开始,然后向梢节运行,而不是一上来你的肌肉,指头用力使劲,所以这个都是不符合太极拳原理的。下面这一句就是什么时候我换招变式呢,就是在内劲十分充足的时候,则下势之机致自动,就是我们练拳的时候,是自己故意的去动。一式合成,势势相连,随机变式,这些不是我故意去做的,我这个脚稳住了以后,他下一势他自动就弹起来了,而不是我这一势停在这儿半天,然后再去启动。就像踩这个弹黄一样,踩到下面它自动又弹起来了,是这样一个练拳的过程,不是下去再重新启动,这样会有很多断劲。所以我们练拳的时候要减少断劲,实际上就是我们讲每一势衔接的时候要自然,那么怎么样连接才自然呀,就是要运满了,运满了它就自动走了,运满了按照太极拳原理它就叫;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互换,相互为根。就是我运到头了它自动就走了,而不是没有到头我自己故意去走。
“一气运行,绝不停留,纯是浩气流转于周身,势不可遏”是内气在身上没有停留,你的动作也就不会停滞,纯是浩气。那么你就会说刘老师什么是内气在流动,我怎么感觉不到内气在流动?你所有动作做的都非常流畅,非常的自然,舒适流畅就是内气的作用,而不是让你去感觉到的内气。就像我们很多有钱人,他并不是天天手里攥着一大把钱,那些富豪们他们想干什么都可以,为什么,因为不用考虑,坐飞机,买东西,他就去。为什么,因为他有钱,他不用考虑。你练拳也是这样,你有内气了,自然流畅这就是内气,不需要去想内气,这就是内气。所有内气不是刻意去找的,你有了就不用去找,没有你找也找不到。
“但凭得周身空灵,一绺中气随势杨”这个都是形容这个身体中气的感觉,一定是周身空灵,中气才会跟着你走,他叫一绺中气随势杨,什么叫一绺,烟才叫一绺,青烟,不是一吨、一斤、一把、一撮,是一绺,说明内气的感觉是很轻的,所以他和前头的周身空灵就对应起来了。所有练拳的时候周身一定是空灵,他才会有一绺,如果你周身不空灵,那就是二斤。二斤青烟你想想那有多重呀。所以这是个形容词。
两人相敌,性命所关,外观诸人,内观诸己,知己知彼,胜,而一以中气御之,不失大中至正之道 。”
这一句话就是我两个人相敌的时候,是一个性命有关的事,外观诸人,内观诸己,向外我看你,向内我看自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关节是一条就是要有中气御之,就是我一定要用中气来抵御。那么中气是什么?就是俩人相抵你一定要把握好你的动态的平衡,你在动态平衡当中,你能够保持中气不散,保持重心平衡不散,你就有了制胜的法宝了。所以他就讲不失大中至正之道,所以这个你就不会失去,我们为什么在两人相交的时候,两人相抵的时候,你会散、你会被对方打跑,击倒,就是因为你失衡了,失去平衡了,你失去平衡你就倒地了或者你散了,你中气没有贯通,没有形成一个整劲,所以这一段讲的很重要。
“中气最难名,即中气所行之路亦最难名,无行无声,非用功夫久,不能知也,所以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即四肢中所运之中气亦即此中气之旁流,此处不偏,而后四肢之中气皆不偏,虽四体形迹多呈偏势,而中气之流于肢体中者自是不偏,此意第可神而明之。”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在什么地方呐,就是他讲了梢节,肢体与中气的关系,他首先讲中气最难名,他这个名不是有名的名,这个“名”是讲不可以明白、不好说,中气最难讲明白,是这个名。即中气所行之路亦最难名,中气运行的路线也不好说,也说不明白。无行无声,非用功夫久,不能知也,所以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就是这个中气不是你这个行、动作的称谓,而是指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你自然得到以后。即四肢中所运之中气亦即此中气之旁流。所以这句话意识是说我四肢、梢节,腿、胳膊,这些肢体里的中气是我中气的旁流,是身体中气的一部分。非另有一中气。这个不是另外的中气,就是说掌握身体的平衡,身体总的平衡掌握以后,手上、胳臂上运用的这些东西都是肢体上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另外的劲,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陈正雷老师书上讲的,“练身不练招”在这里就体现了练身不练招,招是指招式,身是中气是浩然之气,那么我把中气练足了,那么我这个梢节,招式就是中气的旁流。如果你身不练或没有练到,身上没有光练手上或肢体是的动作招式,那么他永远也得不到身上的身法,这个中气,梢节不是本是旁流。所以“练身不练招,练本不练标,练理不练力”这三练三不练。所以说这句话讲的就是什么是本,什么是理。
“气非有二,其柔而劲者为中气。这句话讲的就非常清楚,其柔而劲者为中气,就是柔软出来的力量是中气,一味硬者为横气,一来就想使劲,这是横劲,太极拳讲了一个叫横气填胸,横气填胸是啥意思呀,就是你一开始就使劲,使上劲你要不了一会儿,你就没有劲了,为什么?这就是横劲填胸,就感觉到气短。柔而劲者为中气,就是要在放松的前提下,你出来的这些劲那么就是中气。所以他讲:“气非有二,其柔而劲者为中气,其为用也。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中气之用,非中气之体。中气之体即吾心中阴阳之正气,即孟子所谓配道义浩然之气也。”这句话就讲了我们中气的运用,一定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中气之用。非中气之体。非中气之体是指阴阳,是指正气,我们练太极就是调节阴阳,调整平衡,通过太极拳动作姿势的练习,能够使身体是阴阳达到平衡的状态,阴阳平衡了,正气就有了,浩然之气就有了。
该系列讲座是《曼联太极拳健身俱乐部》耿寿玲根据刘勇老师的太极文化论坛《太极拳经》录音整理的,如整理有误请指正,再请教刘老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荆轲的一句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