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典电视剧的什么电视剧带有纸字

英国电视剧:从小众之路 赢大众欢心_影音娱乐_新浪网
英国电视剧:从小众之路 赢大众欢心
  记者  阙 政
  看过《黑镜子》才知道,《神探夏洛克》里拉风的特效、英文字母跃然荧屏之上、伶俐跳脱的剪接……通通算不上后现代,充其量只是数字时代一张时髦的浮皮。什么是后现代?《黑镜子》才是。什么是推理?《黑镜子》更有推理的内核:用严密的逻辑去发掘真相。
  时间进入5月,经历过每周一次等待和无数次停播的洗礼,美剧迷们苦追一年的剧集终告完结。虽然大多数美剧,正如《灵书妙探》主人公Castle的季末陈辞:“We’re not over”,会于9月“回归”。但紫藤巷的4位绝望主妇到底是走完了她们的8年秘史;《CSI拉斯维加斯》死的死走的走,大Boss几度易主,如今连12年老臣子Catharine都跳槽去了FBI。
  “没完没了”,是很多观众半途“弃剧”的理由。即使物是人非、剧情无可延续,只要口碑还在,投资不倒,编剧不罢工,怎么都得将故事延续下去。
  “边写边拍,边拍边播”的设想原本符合优胜劣汰、经济至上的游戏规则:一旦收视下滑,斩立决。只是,书被催成墨未浓。电视剧制作不仅是工业流水线,剧集也不仅是生活快消品:一句“新包装,好味道如一”就能让观众乖乖掏钱买单。据AC尼尔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美国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比例已由43%降到27%,无论是长寿剧还是新剧,都面临着收视率下滑的窘境,《绝望的主妇》开播8年后的收视率仅为当年的1/3。
  减少对收视的重视
  就在美国为了节省开支,缩减电视剧制作,转投于低成本的真人秀、脱口秀节目时,英国却有一批制作精良的迷你剧脱围而出,攻陷了广大网民的硬盘。
  ITV古装剧《唐顿庄园》两季相加不过15集,BBC《神探夏洛克》更短,每季才寥寥3集;然而前者收获了6个艾美奖,后者被180余个国家及地区购买了海外版权。虽然剧集精工细作程度不输于电影,二者却选择在“小屏幕”上开仗,个中缘由,不得不先行赘述英国电视台的体制。
  英国法令规定,每个收看电视的家庭或企业都必须购买“电视执照”,按彩色电视每年145英镑、黑白电视每年49英镑的标准收费。更为严格的是,如果不交年费,即使你家里的电视机闲置不用,或是压根就没有电视机,却上网收看电视台实况转播,一样会面临1000英镑的罚款和不良信用记录。据说TV Licensing公司的人每天都在用探测车巡逻,可以准确查出哪一个房间在使用电视,发出的警告信多如雪片。英国人一边抱怨“这个国家就快连呼吸都要收费”,一边幸免于粗制滥造的电视荧屏。
  覆盖全英的5家电视台中,BBC和ITV声名在外,既是主力军,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BBC即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 Company),成立于1922年,属于非营利电视台,节目中没有任何广告,除了全球出售电视节目版权费和接受英国政府的一部分财政资助,其主要经费来源是用户年费;ITV全称英国独立电台(Independent Television),于1955年正式开台,虽是商业台,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广大的衣食父母。
  避开了广告商这一中间环节,BBC要取悦的只有观众和政府,一系列闻名全球的优秀纪录片是它最好的报答。有意思的是,2005年,在英国文化大臣Tessa Jowell发表的关于BBC长远发展的绿皮书中,有一条内容居然是“减少对收视的重视”。如今回看,这寥寥数字却非常具有指向性。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政策引导,才让后来的英剧跳脱出收视率的漩涡,从小众之路,赢回了大众的心。
  “鄙视链”带来的文化标签
  和动不动就5碟一套、20碟一盒的美剧相比,三五集的英剧连一张光盘都塞不满,根本被盗版市场无视,险些止步国门。幸好,这世上还有一种叫作“字幕组”的组织,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文化传播。英剧广泛影响力的背后,有中国庞大的4亿网民,也有他们劳碌的身影。
  和冗长的流水线美剧相比,短小精悍的英剧似乎轻易就能打动观众的心。即使是表现相似题材,英剧也总能略胜一筹――你有《迷离档案》,我有《神秘博士》,历史比你长,寿命也比你久;嫌《绯闻女孩》中上流社会的浮光掠影太过肤浅,不如试试《皮囊》里的残酷青春;《IT狂人》里的两个“极客”比《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学宅男走得更远、更边缘;就算是言情讲性,直白露骨到毫无嚼头的《欲望都市》又怎及得上《冤家成双对》费尽心机的连环套……
  在广大网民心里,美剧和英剧坐落于天平两头,一番上下权衡之后,终于稳稳垂向英剧一端――边缘比主流高级、内省比浮华高级、自嘲比搞笑高级、含蓄比露骨高级,就连包裹在铁石心肠底下的温情,也要比开放过度的滥情高级。在英剧迷眼中,除了题材、表现手法方面压倒性的胜利,就算英国演员的外形和口音,都比熟极而流的美国佬、美式英语来得高雅。忽然间,我大学时代的英语老师还了魂,他当年的名言中就有这么一条:“你们急着学美语干吗?连美国小混混都讲一口流利美语,但是如果你有纯正的伦敦音,在美国一样受人尊敬。”
  哪里有尊敬,哪里就有鄙视。看到最近美剧中经常有拿英国人口音来开涮的情节,我更相信传说中的“鄙视链”所言非虚:据说,看英剧的看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看不起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看不起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看不起看国产剧的;看国产剧的,还能看不起看泰剧、印度剧、菲律宾剧的……有网民直言不讳:“看惯了英剧,再面对某些同学张牙舞爪地向我描绘某部美剧多么神奇的时候,我只想不屑地扔给他们一句:‘没文化!’”
  电视剧集从大众娱乐一转身登上了“文化高地”。鄙视链从高到低的各个环节中,一方面有着内涵的深浅、思想程度的云泥之别,但更重要的是,“低级”剧种长期占据着荧屏,而“高级”者,往往要通过一定途径才能获取。太容易到手的精神给养,就像文化上的“嗟来之食”,哪里及得上“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小众选择?对很多年轻人而言,选择英剧,与其说是“求文化”,倒不如说是“求文化标签”,告别土鳖,洋气加身。
  《黑镜子》拍出后现代性
  看到英剧被中国观众誉为“有文化”,英国制片人Charlie Brooker笑了。
  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数职的Charlie干一行恨一行,在2011年的短剧《看电视毁人生》(How TV ruined your life)里,他用《社交网络》一般急进的语速,分6个章节叙述了电视剧对人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用夸张的恐怖画面吓人,用浪漫故事歪曲我们对于爱情的期待,用社会名流的傻话取代专家传播知识……顺手还把英国历史上最雷人的电视剧桥段通通回顾了一遍。
  2012年,Charlie一手打造的迷你剧《黑镜子》爆红网络。第一季分3集,讲述3个不同的故事:《国家的赞美诗》、《一千五百万里程的价值》、《你的全部历史》。有人说,“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看《黑镜子》”。事实上,这3集短片也确实有必要在片头附上这样的提醒:“本片容易引起不安、焦虑、恐惧等情绪,请成年人在彼此陪同下观赏。”
  《国家的赞美诗》讲了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深夜,英国首相被一通电话吵醒,得知万民爱戴的公主遭遇绑架,而绑匪提出的赎人条件,是要首相与一头母猪性交,并在举国上下全程实况直播。
  令人备感不安的并非一夜之间声名狼藉的可能,而是完全身不由己的过程。首相起初当然誓死不从,电视台的民意调查也显示,有72%的英国民众拒绝观看直播,反对用牺牲个人尊严的方式向威胁妥协。但随着公主的手指疑被绑匪切下、Youtube视频疯传网络,看似坚定的民意迅速倒台至14%。虽然电视台试图利用现代影像科技帮助首相完成“任务”,甚至已经请来AV男优头戴黑布套准备“顶包”,却被一个工作人员将造假过程拍下,上传到了Twitter。
  最终,首相不得不在绑匪限定的下午4点准时脱下裤子……此时,全国上下已是万人空巷,酒吧、饭馆、家宅,所有人都聚集到各自的荧屏前。镜头扫过一张张脸,有的人转过头去,更多的人瞪大眼睛预备看一出好戏。从国家利益到个人安危,所有人都以为“首相上猪救公主”是损失最小、最理所当然的选择,而事实上,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也没有什么道德高点或底线,看似自主的选择只不过是被发达的现代传媒带着走。当生活被电视、网络、SNS充塞,我们在实时关注、盲目评论、无条件转发的循环中如陀螺一般忙于周旋,对于提前脱难的“公主”,却始终视而不见。
  借着这个故事,Charlie Brooker再一次表达了他对现代传媒的不信任:民调之前,已有引导倾向;不明真相群众围观,更易歪曲事实;即使最终首相获得连任、被媒体盖棺论定为“国民英雄”,仍然不能改变他在家中沦落到非人的处境。到了第2集和第3集,Charlie继续用他的“黑镜子”,从不同角度对无所不在、泛滥荧屏的脱口秀、达人秀乃至虚拟化的数字人生,进行黑色映照,将触角从现代传媒延伸至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弊病。
  《黑镜子》每集开头,都有一个镜子碎裂的画面。“破镜”的意象借用于英国诗人丁尼生的成名作《夏洛特女郎》:仙子夏洛特被诅咒囚于孤岛高塔,只要从塔上往下看,就会有杀身之祸,她从来只能从镜子里窥看外面的世界。终于有一天,夏洛特钟情于镜中骑士,跑到窗前一望真实世界,镜子却立时破碎,她也随之死去。
  内心不够强大的人之所以受不了《黑镜子》,恐怕并不是因为镜子里面有多少血腥恐怖的画面,而是它会让我们深深怀疑,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根本只是一个庞大的障眼法。恐惧来源于无知,但最恐怖的却不是未知,而是我们已经熟知、却突然发现事实全然不是如此。
  看过《黑镜子》才知道,《神探夏洛克》里拉风的特效、英文字母跃然荧屏之上、伶俐跳脱的剪接……通通算不上后现代,充其量只是数字时代一张时髦的浮皮。什么是后现代?《黑镜子》才是。什么是推理?《黑镜子》更有推理的内核:用严密的逻辑去发掘真相。
  英剧的政治讽刺传统
  Charlie Brooker用作品向大众证明:看电视毁人生,但好的电视剧集,却可以反省人生。除此之外,英剧最大的特点还在于不遗余力的讽刺。这种深厚的“民族性”即使在《楼上楼下》、《克兰福德纪事》等奥斯丁式古装正剧中也大放光芒,更不用说大量的迷你剧。
  前一秒还是燕尾服绅士议论国事,后一秒就变身德古拉的后裔,于雾霭之中撇嘴阴笑。早在20多年前,英国影响长远的特色剧目之一:政治讽刺剧,就将日不落帝国正经之中蕴含癫狂的气质表露无遗。
  1980年开播的BBC英剧《是,大臣》发生在政要云集的唐宁街。大臣、文官、小秘书三口相声,不断揭着英国政党和公务员体制的老底,挖苦自己起来比喜欢谈论政治的美国同行们更“舍得一身剐”。据说该剧播出时英国下院里都找不到人,全看电视去了。连撒切尔夫人都是粉丝,还亲自在第一季里担任编剧、客串演出。
  6年后,大臣升官成了首相,剧集以《是,首相》为名,搬到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继续演绎,风评更胜前作。许多对白成了经典段子――首相发现自己不能享用免费的工作餐,心生一计:宴请外国使节是国家掏钱,而且至少有7道菜呢!“星期一请德国大使吃午餐。星期二,法国大使。星期三,美国大使。星期四,新西兰专员。联合国有多少个国家?”“158个。”“这能吃6个月了,然后就从头再吃一轮。”“外交部也许不会同意。”“怎么?”“他们说首相跟大使吃一次午餐,破坏两年的外交成果。”
  2005年,BBC再度以首相布莱尔为吐槽对象,制作新的政治喜剧《幕后危机》,讽刺他统领的工党政府追名逐利,为求媒体曝光率,反而被其牵制。在这部21世纪的《是,首相》中,社会事务部大臣艾伯特成了新的“麻烦处理机”,闹出不少笑话。
  非但政府,就连王室,也受到不遗余力的挖苦和耻笑。英国著名的喜剧大师Rowan Atkinson,不只是“憨豆先生”。从年,他还是四季英剧《黑爵士》中的黑爵士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分别演出15世纪的弱智王子、16世纪的宫廷弄臣、19世纪的首相管家和20世纪的英军军官,喜剧天才尽情施展。玛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也逐个登场,说着来源于莎剧的经典台词,再现大不列颠的宫闱荒诞。
  今年2月16日,曾经在憨豆剧集中上演过《拜见英女王》的Rowan Atkinson终于在现实生活中“拜见英女王”,据说双方“言谈甚欢”。
  “怪人”:新时代的“萌物”
  走出宫廷和内阁,英剧还是各种民间怪谈的集大成者。再没有哪个地方的剧种,像英剧这样热衷于诠释极客、书呆和怪胎。
  2009年BBC的7集迷你剧《疯城记》不啻为怪胎集中营:能背诵全球著名杀人狂的智障儿、白雪公主剧组的侏儒演员、独手小丑、有收藏癖的瞎子百万富翁、把玩偶当儿子的胖女人……5个重口味的怪人串起一台集悬疑、推理、黑色、奇幻、惊悚于一身的混搭剧。疯狂在于不按常理出牌,绷紧了的悬疑气氛中会猛然蹦出个冷笑话,甚至整出剧集都像是个恶作剧,弹指之间,三观崩坏。
  比剧情更疯狂的是主创。对于《疯城记》的宣传海报,最经典的一句评价是:“海报上其实只有4个人。”2名编剧Steve Pemberton和Reece Shearsmith亲自上阵,在剧中每人至少演了3个主要角色,叫人感叹这些主创:必先“精分”,而后惑人。
  《疯城记》起码还有主线和情节,同样由两个人自编自演的著名英剧《小不列颠》相比之下走得更远:Matt Lucas和David Walliams在剧中大显才艺,首相助理、同性恋、易装癖、肥胖症患者、皱皮阿婆、残疾人、假残疾人、精神病人……各种英国人被他们以夸张、变态的方式一一演来,几乎没有情节,相似桥段反复再现,讲来讲去都是那些没有营养的低级笑话,毫无褒贬地把病态当作常态。
  不喜欢的,看过几集便嫌它无聊远远跑开。好这一口的,却可以今天看着变态,明天就变成热爱。连“豁出去”了的恶搞方式,也受到好评,因为“对恶搞的宽容度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连美国HBO都邀请两位主创继续创作《小不列颠大美利坚》(Little Britain USA),描绘在美国生活的英国人。
  不坏不怪不要钱。荧屏上“怪人当道”的原因,和从前的“猎奇”又大不相同。今时今日,“怪”几乎成了“萌”的代名词:同性恋不再是严肃的社会话题,《神探夏洛克》风靡一时,靠的是“好基友一生一世跟你走”;性格孤僻成了新的时髦,“好人卡”反而吃不开;若问《冤家成双对》中3对男女哪个最萌,答案一定是沉浸在自我语言系统中的卷毛Jeff。
  而“萌”,就是招人待见。
  英国脱口秀演员DylanMoran演了三季迷你剧《布莱克书店》后声名大噪。剧中,这位青年老板经营着伦敦一家专售旧书的小书店,衣冠不整、邋里邋遢,成年不洗的乱发堆里可以拔出蘑菇来炒了吃,还性格乖戾,动不动赶走顾客,对新招来的大胡子营业员Manny更是呼呼喝喝。但就是这样一个怪人,吸引了中国粉丝不远万里跑去伦敦膜拜,终于找到Moran的朋友们表白“我太喜欢他了!”,却得到对方淡定的回答:“谁说不是呢。”
  英国女演员Miranda Hart今年已年过40,此前寂寂无名,2009年自编自演同名迷你喜剧《米兰达》后却一举成名。剧中,她是身高1米8、体重约180的大龄剩女“Queen Kong”(女金刚),年届40仍满怀少女之心,虽然由于块头大经常毛手毛脚闹出不少笑话,但也正是因为善于自嘲,米兰达的“傻”同样成就了她的“萌”。
  回头看国产剧,一直以来,遇到弱智剧,我们都习惯于批评主创,土鳖、固步自封,也不放眼看看别国怎么拍电视剧,意识多么先进、制作又多么精良。然而实情是,这些编导可能正和我们一样,热衷于英美剧,说不定,消息还比我们更灵通。
  阻碍他们的不是眼高手低,也不见得是短视低能。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醒过来面对的是挨饿,在梦里能吃饱的人,总会一直睡下去。
(责编: pp)
& 播放大片:
电话:010-有什么带纸字的电视剧_百度知道
有什么带纸字的电视剧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还是管桐作为一名政府官员的业余爱好,反映文房四宝历史发展题材的三十集电视剧《笔墨纸砚》 &nbsp,日首次上映。80后“城市女”顾小影,思维方式,两人渐渐明白,纸婚》根据叶萱同名小说《纸婚》改编。本剧由张峰执导,舒心编剧,李东学主演电视剧)电视剧《&nbsp,李念领衔主演。[2] 主要讲述的是一对80后的小夫妻在新婚后,无论是农村公婆的生活习惯,“颇有勇气”地嫁给了“凤凰男”(出身贫寒但社会地位较高的男性)出身的机关干部管桐。婚后顾小影发现,[1]&nbsp,两人的新婚生活面临着多重考验……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和和解,珍惜爱。[4]&nbsp,李东学,需要的是一辈子的倾心尽力。这对80后的小夫妻在“纸婚”期开始学会善待幸福,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分歧。习惯了爱情甜蜜日子的两个人,如何去适应全新的婚后生活的故事。[3]&nbsp,纸玫瑰《纸玫瑰》又名ROSEATE-LOVE是导演林合隆的一部青春偶像剧作品,守护和谐的家庭生活,行为习惯,面对家庭成员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顾小影的前男友不时出现,没看过 估计不太好看,甚或两人对待事业与家庭关系的态度,开始了艰难的磨合期。管桐去异地挂职锻炼,纸婚(2012年李念,
纸醉金迷。。。
纸牌屋?纸醉金迷?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很久以前看的,里面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叫迈克和路易莎,他们是一对分分和和的情侣,当时特别喜欢
楼主发言:7次 发图:0张
  记得,是很多年前的正大剧场播出的,路易莎还是冯宪珍配的音。  两个人是电视台工作的吧,所以能在世界各地旅行?细节也不清楚了。
  想起來暸想起來暸,那個時候每個周末都等著看的.每集一個帶點惊險的旅行故事,路易薩很稿笑的,男主人公也不錯~~~~ 電視台為什么不重波呢~~~~
  我还记得最后一集男主角换人了,在英国大概是个系列剧吧,真希望重播!
  路易莎的声音非常特别,他们是一对离了婚的夫妻,但是迈克仍然挨着路易莎,我喜欢看英国电影。
  I like it tooo,  but where can I find it now?
  为什么不重播了呢
  两个离婚,结婚,再离婚,再结婚  有趣
  还记得迈克的绝版名著,被路易莎弄湿又烤干,厚的象面包一样
  我觉得很好看的。当时一直追着看。
  记得啊!一对欢喜冤家!太可爱了!超喜欢!!!
  呵呵,很喜欢冯宪珍的说,,
  印象深刻的电视,有个镜头里路依莎洋洋得意伸出打上石膏的腿拦计程车……
  那两个人听说挺有名的,尤其是女主角,很有才华
  有一集,两人到的那个城市很冷,露意沙不肯穿大衣,后来在马车上露意沙冻得发抖,迈克得意地问:露意沙,你感觉怎样?冷了吗?露意沙哆哆嗦嗦地:哦,我很好,就是有点,凉……
  哈哈,我也喜欢!!那个男主持人是好像是《卡·桑德拉大桥》里的绛那森医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集里,路一纱抱着的一个大兔子,那玩具兔子的脚底,还有粉色的肉垫呢!!!
  为什么不出VCD呢?
  男主角演过爱美人不爱江山里的爱德华六世  还有〈小鬼当家〉里的那个笨贼  
  演露易莎的那个好象是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麦克向路易纱解释为什么要再婚    &安妮有很多优点&  &比方说?&  &她不象你!&
  作者:mendysun 回复日期: 15:54:45     路易莎的声音非常特别,他们是一对离了婚的夫妻,但是迈克仍然挨着路易莎,我喜欢看英国电影    我记得好象是露易莎追迈克。
  迈克对露易莎的无处不在还是有那么点&言若有憾,心实喜之&的劲儿,他们俩就是一对儿欢喜冤家
  很搞笑的片子,很多年了,记得每个周末都会等着看,正大剧场播的.
  记得最后一集是讲露意莎他们的节目要被公司撤消了,派来通知他们的公司代表老是半路上出意外(记不清是被什么人干掉了),总之来了好几个,结果老是还没宣布公司的决定就死翘翘……到底,露意莎他们还是失业了。最后一幕是露意莎和迈克在电视里教大家“灯笼裤的编织法”——他们找到新工作了。当时没把我笑死,那一幕随想随笑~~~~~~~~~```
  我喜欢我喜欢!
  倒霉的前夫,总是被前妻的种种行为搞得焦头烂额,好早的一部片子了,好象是正大剧场播放的,大概10几年了吧!我那时候好喜欢看的!用石膏腿拦TEXI很经典啊
  当时特别特别喜欢女主角的一条背带裤,象牙色的,还曾经画出图来找人做呢。
  我也爱看&浪漫之旅&.那时读初三,每周都守着看.  我记得有一集是美国女郎与英国飞行员,路易莎与迈克出车祸后撞到一棵大树上,就回到二战期间,故事很有趣.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人叫迈尔斯,他和迈克尔离婚后的女朋友安妮结了婚,有个片段,是迈尔斯听说安妮怀孕了之后,说他没有思想准备,&不过三年后我们计划养只狗&  还有一集讲的是走私的.走私集团头子以为迈克尔是海关的人,把他和路易莎绑架,拿出一箱钱准备收买他,迈克尔没动心,路易莎倒动心了:&他不是拉帕波德先生,我是拉帕波德先生&其实真正的拉帕波德先生是走私集团头子家的一个管家  还有一集叫圣餐杯;有一集名字叫马其他陷阱.  这部系列剧的确很不错
  那个男主持人是好像是《卡·桑德拉大桥》里的绛那森医生  《卡·桑德拉大桥》里那个医生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记得里面有个没下巴的人,后来用多发的工资买了城堡的幸运儿,是个很搞笑的人
  好像大家都是在正大看的,我也不例外  可惜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是真的很不错,那有卖的呀
  我记得迈克是剑桥毕业的,很擅长击剑!有一集迈克求婚,酒店的床上放了一大把玫瑰花,他们俩在阳台上很浪漫的聊天。    连片子开头的卡通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里面还有一些幻觉还是特异功能什么的,  总之是很好看啦  那时候的正大剧场有很多好剧的  什么金玫瑰洞啦,误闯阿瑟王朝(好象是这个名字)
  作者:维也纳的森林 回复日期: 21:10:09 
    那个男主持人是好像是《卡·桑德拉大桥》里的绛那森医生    《卡·桑德拉大桥》里那个医生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绝对不是一个人,迈克要英俊和幽默啊
  那时超喜欢看,有碟子就好了
  男主角是《三个奶爸一个娃》里那个讨厌的英国人。  
  有朋友知道哪里能下载或买到么?????????
  作者:今朝有酒 回复日期: 21:18:07     哈哈,我也喜欢!!那个男主持人是好像是《卡·桑德拉大桥》里的绛那森医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集里,路一纱抱着的一个大兔子,那玩具兔子的脚底,还有粉色的肉垫呢!!!  ==========  不是那个医生,兔子我记得狠清楚,是路易沙用棒球击中一堆玩具的奖品,那个兔子还戴着她的墨镜,呵呵,奇怪,印象好深拉,难得还有也记得这么清楚的人。  
  我好喜欢看!!!!1  
  麦考而.特伦特先生  路易萨.菲利普斯小姐  巧舌如簧,喜欢看他们拌嘴的样子^_^。
  好喜欢那个时候的正大剧场亚    很多片子都特好看    浪漫之旅,环游世界80天,金玫瑰洞,还有很多不是电连好象是电影截成的上下集,几乎都很好看!第一次看珠立呀萝卜词的电影就是正大剧场演的那个跟比萨饼有关的那个,那时侯觉得她不象现在那么瘦真是惊艳亚~从那个时候开始爱上译制片
  是不是多年前正大剧场放的那部?我记得后部分换了男主角,那个男演员演过温莎公爵(也在正大剧场放过)。那时候看到的西片不多啊,最爱看的是正大剧场和环球影院,还都是译制片,中文配音的。
  对,最后一集换了男主角,原来的男主角头发是金黄色的,最后一集的男主角头发是褐色的
  记得,不错,挺搞笑的
  啊,我记得,我记得,爆笑的悬疑破案系列片,    很好看的,其实男女主角都还算是有名的。
  那个男主角和莎朗斯通,伊丽莎白泰勒,都搭过戏,但片名记不起来了,不是卡桑德拉大桥的医生
  超稀饭这部系列剧!!  起初女主角乍一看不是很靓,但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可爱,好稀饭她哟!
  最后一集因为换了男主角,就没有前几集好看了。
  这个帖子竟然又被翻出来了??    还是没有人知道这个片子哪里能找到吗?      
  &A Fine Romance& (1989)    Writers:Kathy McCormick (writer)  Andy Schatzberg (writer)    Seasons:1 | unknown more   Release Date:18 January 1989 (USA) more      Margaret Whitton ...
Louisa Phillips (4 episodes, 1989)    Ernie Sabella ...
George Shipman (4 episodes, 1989)    Kevin Moore ...
Miles Barrish (4 episodes, 1989)    Dinah Lenney ...
Friday / ... (4 episodes, 1989)   Christopher Cazenove ...
Michael Trent (3 episodes, 1989)   
  男女主角演技都超棒~··  俺家还特意租过录像带反复看~~~  记得有一集两人卷进一桩走私案~~~~~~以为死定了的~就问走私的是毒品还是军火~结果人家说是一种东欧特有的香肠~当时路易莎就跳起来大吼~~~~好像说~走私那个难吃的玩意简直就是侮辱她这个资深美食家~~~  哈哈~搞笑透了  全剧最后好像是路易莎把迈尔斯拐到香港去做一个早安节目~~天天谈论灯笼裤之类的问题~~~~
  哪里有得下哟?!  昨天在和朋友喝酒忆童年的时候想起这部电视剧来了,很想再看看呀。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2013英国医务罪案剧(澳剧)DVD:布莱克医生之谜 第一季 2碟含封面
三个月内无售出
请选择您想要的商品信息
扫码下单,更多惊喜
*由于资质原因部分商商家无法支持,请以下单页为准。
影剧类型:悬疑/推理
字幕/发音:英文发音/中文字幕
包装:其它包装
开始时间: 15:41
结束时间: 15:31
保修:无保修
全国最专业十年老店信誉资历证明
DVD彩色封面光盘比无封面光盘更具收藏价值(若网络慢图片不显示,可移动到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显示图片”,所有图片均以测试;封面图上“SQ推理俱乐部”为小店的版权水印,买家实际购买的碟片封面上不带有此水印)
碟片有封面无外套
&导演: Ian Barry
编剧: Stuart Page
主演: Craig McLachlan / Nadine Garner / Rick Donald / Cate Wolfe / Joel Tobeck
类型: 悬疑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语言: 英语、中英文双字幕
单集片长: 55分钟
又名: 法医布莱克探案
IMDb链接: tt2375720
剧情简介&&?&&?&&?&&?&&?&&?
  离开30年后,布莱克医生(Craig McLachlan饰)回到故乡,接管亡父的诊所,随之而来的还有父亲警局顾问的职责。淘金热过后的1959年,澳洲熏天财富已消散,在繁华依旧的表象之下,隐藏了欺骗和谋杀。布莱克医生一边重新适应家乡生活,一边开始协助警局破解迷案。
本对照表依据中国常用衣服尺码对照表为基础
如果您对尺码对照表有更好的建议,。
买家使用财付通购买“”标志的商品,在确认收货后14天内出现质量问题,与卖家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有权申请先行赔付。
如实填写商品信息,确保商品质量,并按照承诺为买家提供合理的售后服务。
如买卖方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沟通无果并发起维权的情况下,平台将在7天内介入处理。
(1) 全部卖家都加入了诚信保证计划
(2) 全站商品都是诚保商品
(3) 质量有问题,平台可先行赔付给买家
维权过程中请注意:
(1) 买家赔付申请在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赔付请求金额仅以买家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款、邮费(含退货回邮费用)为限;
(3) 提出“先行赔付”申请应在线上确认收货后的14天内。
诚信保证计划
关注拍拍 惊喜多多
Copyright &
广东省通管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经典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