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电影的用英语怎么写感慨怎么写。

本馆刊物电子版
    --& 本馆刊物 --& 《图书馆与读者》快讯 电子版
《图书馆与读者》 快讯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年第6-7期
总第12-13期
主校区图书馆编          日
――来自东校区图书馆的报道
――图书馆迎新工作小记
――《步入大学》为大学新生引路
  历史已步入21世纪的门槛,学校面临着新的选择,于是提出了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一流大学须有一流的图书馆,因为它是其基础条件。只有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型图书馆,才能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为学校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合校一年来的回顾
  三校合并已经一年多了,合校后给学校和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使馆藏结构发生了变化,丰富了馆藏文献。其次,增加了馆舍面积和阅览座位,改善了馆舍条件。目前全馆图书已达320万(册),馆舍有42000余平方米,阅览座位超过4000个。今年元月,我们三校区图书馆合并后,东校区图书馆和东湖校区图书室加强了安全设施,全部藏书装上了磁条,配备了防盗仪器;并配备了纯净水装置,使全体职工都喝上了纯净水。今年还准备建设东校区图书馆计算机局域网和电子阅览室等。在主校区图书馆建立大型电子资源镜像站,改造主校区听音室。
  同时,我们又面临更大的挑战。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与国内清华、北大等图书馆还有差距,与世界上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差距更大。
  二、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差距
  根据学校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我们的远景目标是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这一目标,拟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从现在起到2005年,使图书馆综合办馆水平要达到全国重点高校前列,成为CERNET网上主要信息服务节点,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雏型。
  第二步:从2006年到2020年,基本实现图书馆文献的收集、存贮、传播和利用数字化,在文献保障、信息环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图书馆。
  第三步:从2021年到2050年,再用30多年时间,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研究型图书馆。
  我校图书馆经几十年建设,虽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但与一流大学的图书馆比相差甚远,其主要差距有:
  1. 文献资源严重不足,网上信息不很丰富,文献保障率偏低。
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馆藏情况
学校名称图书馆藏书(万册)缩微资料(万件)期刊(种)
伯克利700300100000
斯坦福590317.355000
麻省理工19515020300(现刊)
康奈尔53650361956
普林斯顿38615039000
哥伦比亚55533963403
据统计,近几年世界每年出版图书
  70万种,现刊15万种,文献资料400万件。据南京大学今年统计,全国三大图书馆系统(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每年订购的西文期刊不到2万种。面对这样一个需求加剧,信息激增,出版繁荣的时代,我们的馆藏显得严重不足。
  2. 网络环境和资源共享服务不够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
  1999年,我到香港考察,香港高校图书馆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香港高校图书馆网络化程度很高,各大学的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以外的办公室、宿舍、实验室、公寓等检索光盘信息和图书馆馆藏目录,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500台检索终端,香港大学向读者提供超过600个以上联机数据库的检索服务(其中DIALOG系统数据库470种)。此外,图书馆所有公共查询终端上均配有彩色激光打印机,可随时下载打印。
  在服务观念上,我们的主要差距表现在服务观念上跟不上形势,主动服务意识不够。而国外图书馆十分注重主动服务,而且是每位职工自觉的行动,他们的主动服务表现在各个层面上,只要读者需要,他们就尽量满足。如读者在馆内阅后的一切书刊完全由管理人员恢复到位,勿需读者协助,读者不管在哪个部室阅览的书,可随意放置。对到馆各类人员,他们均能热情接待、解答和咨询,他们对读者的问候多半是:“先生,我能帮助您做些什么?”或“您需要我帮助吗?”之类的话。
  3. 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馆舍条件急需改善,学习环境有待净化。
  国外高校图书馆与我们相比,并不显得壮观,如德国普鲁斯文化图书馆、海得堡大学图书馆,但内部设施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无论是美国大学图书馆,还是西欧一些国家大学图书馆,均全封闭、全空调,内部装修档次也很高。我国香港几所大学图书馆的书库、阅览室、公用走道、大厅等全部铺设地毯,隔音天花板,环境优雅,舒适,整洁,家具质地良好,款式典雅,色彩协调,照明柔和,空气清新,服务设施齐全,装备精良,现代化程度高,而且布局开阔,基本上是借阅一体化,充分体现了人情味。
  4. 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层次偏低,缺乏在图书馆界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和专家。
  国外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为两类,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前者必须具有图书情报硕士学位,而后者大多具有本科学历,专业馆员又分馆长、副馆长、主任、助理等。专业馆员大多数承担参考咨询,包括书刊选订、专题数据库推荐和利用、网络建设、网上资源利用等,非专业馆员一般从事书目加工、流通管理等。两支队伍分工明确,收入悬殊,专业馆员一般占25%左右。据统计,美国高校图书馆15万名左右职工中,硕士以上比例高达76%,而我馆大专以上学历还达不到这一指标。
  三、今后怎么办
  (一)认真做好下半年工作
  1. 大力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努力提高文献保障率。
  千方百计扩大文献资源,调整印刷型与电子文献收藏比例,大力加强电子文献的收藏和利用,加紧特色数据库建设,合理使用文科文献建设经费,加速大型镜像站点建设速度,继续拓展与国内外高校和有关单位进行文献交流的渠道,增加文献品种,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对文献的需求。
  2.加速全校文献资源共享步伐。
  继续按照统一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抓紧做好东校区图书馆数据加工和系统转换,力争早日完成现有馆藏数据的加工任务,并实现统一系统上网运行。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网络环境,大力开展网上业务咨询、文献快速传递、课题查新、课题跟踪和代检索、代订购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师生开展利用网络环境查阅国内外文献信息的引导和培训教育,努力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
  3.实施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努力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做到科学、规范、高效。
  下半年着手讨论修改《图书馆工作质量检查标准》、《图书馆岗位职责设置办法》、《图书馆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的若干规定》、《图书馆科学研究基金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和《图书馆岗位津贴和奖酬金分配实施办法》等规定,待公布后实施。
  4. 进一步改善图书馆内外环境,营造文明、秩序、安静、整洁的学习氛围。
  5. 召开校图情会议,讨论图书馆发展规划。
(二)团结务实,开拓创新
  要建设一流的图书馆,我们不可能坐着等来,怎么办?我认为,一靠团结务实;二靠开拓创新。《国际歌》中有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要改变图书馆的面貌,要使我们图书馆工作上水平,也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合校以后,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发展机遇,目前最需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加快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时,更需要脚踏实地干实事,勤勤恳恳干工作。
  要建设一流图书馆,仅有团结务实是不够的,还应开拓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勇于探索实践,不能守住以往的经验裹足不前,不能惧怕前进中的困难而因循守旧。要经常思考一些新问题,多想想师生有哪些要求我们还没有达到,如何为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怎样节省师生到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时间,怎样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业务和服务范围。要千方百计扩大文献品种,进一步提高文献保障率。这些问题靠常规坐等是办不到的,也是办不好的。这些年,我们图书馆做了不少创新工作,如开辟了新书阅览室,组织学管会参与管理,利用网络环境加强教育职能等,均收到一定效果,深受师生欢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变化越来越快,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图书馆必须面向世界,研究世界,融入世界,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必须面向未来,研究未来,筹划未来,这样,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我们的地位。我们能不能既立足图书馆,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又具有世界眼光,加强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既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事情,不急于求成,又高瞻远瞩,准确地把握世界图书馆的发展变化;能不能既保持我们原有的传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又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改革和创新。
  同志们,建设一流图书馆重任历史地落到我们肩上。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建设一流图书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根据武馆长发言整理
争创“一流”
  八月下旬,华中科技大学三个校区图书馆合并以来的首次部(室)主任会议在主校区图书馆召开,全体人员准时到会。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时间紧凑。武馆长首先详细传达了学校在暑假期间召开的中层以上干部会议的精神和主要内容,让与会者们了解学校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明确目标,融合共进;随后,布置了下学期的工作任务,以及开学前的六项准备工作。会上,杨书记就即将进行的馆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使新学期争创“一流”的服务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刘平奇)以改革为动力
推进正规化建设
――来自东校区图书馆的报道
  东校区图书馆归并5个月来,在图书馆党总支和馆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全员竞争上岗为改革的突破口,推进正规化建设。通过整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全员竞争上岗,使同志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竞聘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2月份进行了部主任竞聘,把原来的四部二室精减为三部一室,部主任从9人精减为4人;3月份进行了各部室人员的第一批竞岗,4月份又公布了第二批上岗名单。全馆36人中工作岗位进行调动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61%;原来从事管理和文献工作的有10人,精减到4人,大力加强了一线的读者服务工作。同时从一线撤下临时工,安排她们贴磁针;5月底又按学校要求清退了10名临时工。
  特别是在这次竞聘中,武馆长、杨书记统筹规划、认真动员、精心组织,通过言传身教,把老华工馆的认真办事的态度、高度敬业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传达到我们中间,感染和教育了东校区馆的全体同志,使大家增强了岗位意识,馆风馆貌有了较大的改变。
  二、大力改善办馆条件,为合并融合创造良好氛围,增强了同志们为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奋斗的使命感。图书馆领导非常重视东校区馆的建设,相继为东校区馆安装了200多平方米的庭院防护栏,购买了21万条磁针,安装了4台磁性防盗监测仪。并将6000多册期刊合订本调拨给东校区馆,丰富了东校区的文献信息资源,还无偿地为东校区馆装订过刊合订本千余册。馆领导还积极向学校争取设备投资,改善东校区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尽快实现统借统还、资源共享作基础准备。与此同时,还配备了饮料机和纯净水,解决了饮用水质不纯的问题。
  办馆条件的改善,更加调动了同志们的积极性,消除了原有的隔阂与顾虑,加快了东校区馆藏书布局的调整,搬动了图书4.6万册,调动了期刊合订本8千册。三月份就延长了开放时间,使每周开放7天6晚的阅览室达到了4个;四月份将长期没正常开放的听力室、美术室、音像室,都对外服务了;五月份完成了贴磁针21万册的任务,保证了社科借书处从6月1日起对全体读者开架借书。现在东校区图书馆所有文献全部实现开架借阅,深受读者欢迎,借书册次和内阅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16.67%和8.54%。
  三、对照《质量检查标准》,使同志们找到工作中不足之处,推进东校区图书馆正规化建设。本学期图书馆制定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工作质量检查标准》(讨论稿),这为东校区馆抓读者服务质量,进一步推进正规化建设提供了依据。东校区组织党员和骨干,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对照检查,一致认为我们最突出的问题是排架不精,达不到《质检标准》的要求。过去我们东校区馆实行的详分粗排,现在要一下子将34.8万册书全按索书号排架得花大气力,而且开架借阅条件下如何管理好也得研究,书库的通风和照明需要改善。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志们认识到分类排架并非“无效劳动”,为读者提供找书方便仍图书馆员的本职,大家表示要克服困难,尽力完成整架任务。馆领导也从时间、人力、措施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整架进展较快。
  另外,东校区馆为了推进正规化建设,办了两个宣传橱窗和一个投诉信箱,向读者公布图书馆人员的照片、职称和职务,向馆内同志公布了各部各室每月工作量统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读者的投诉量从二、三月份每周3起,下降到四、五月份的每月3起,正规化建设的成效是显著的。(东校区图书馆报道组)
报纸阅览室暑期换新颜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报纸阅览室从老馆一楼中厅迁移到老馆一楼西侧(原普通阅览室)。
  原来的普通阅览室因长期全天候开放,不可能仔细清扫,地面上不太干净,窗台上有不少灰尘。为了让读者能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看报学习,工作人员在部主任万龄的带领下,不怕脏,不怕累,用小铲子在地上一点点地铲掉口香糖渣,然后用刷子沾上洗衣粉刷掉地上的陈迹,最后用拖把洗了上十遍才将地面洗刷干净,使该室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报纸阅览室的座位从原来的36个增加到72个,报纸种类从原来的109种增加到132种,搬迁后的报阅室正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源,迎接广大师生员工的到来。
(熊肖丹)建党80周年前夕党总支活动报道
活动之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演唱会
  6月28日下午,图书馆党总支组织图书馆、档案馆全体同志举行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演唱会。大家欢聚一堂,用充满激情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表达了对党的无限深情和热爱。《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春天的故事》……,这些动人的歌曲和舞蹈,既让我们回顾了党的历史,又带我们展望了未来,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大家放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严志香)
活动之二: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洪湖参观
  为了纪念建党80周年,6月15~16日,图书馆党总支组织图书馆、档案馆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50余人赴洪湖参观了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瞿家湾革命老区,缅怀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英勇献身的丰功伟绩。党员们在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庄严的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年近六旬,有37年党龄的周承振同志深有感慨地说:“三十七年前宣誓,三十七年后再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我们一生的誓言。”入党积极分子说:“今天到革命老区来参观学习,使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有意义的党的组织活动,将激励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
(严志香)
我馆开展数据库利用培训教育
  今天,网络越来越深入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人们往往说,现在是鼠标手中握,天涯若比邻。我们了解到:很多师生认为,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最大方便就是通过网站的搜索引擎可以迅速查询到需要的资料。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在Internet网上共享的资源中,真正用于科研和学术的文献资料只占5%左右,还有95%的期刊、会议、科技报告、图书等文献资料并不能在Internet网上资源共享,它们往往被国内外的数据库公司做成了各种大型的电子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价格较贵,通常由一些大的公共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购买使用。近两年来,由于我校“211工程”的启动,我校图书馆用了约200万元经费购买下10多个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因此,我们有了大量宝贵的电子文献资源,这对于师生搞科研、写论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了让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已购买的电子资源和熟悉我校图书馆的网络环境,更方便迅速地在图书馆主页上查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期刊与参考咨询部于今年将面向全校师生举办6~8期数据库利用培训教育,通过数据库利用培训教育,让读者了解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更好地利用各种文献信息。现在,我们已经在4~6月办了四期数据库利用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分别是:化学系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电信系98级提高班、电信系99级提高班和全校各院系资料室的老师。在培训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分不同层次为大家介绍了CSA、EI Compendex Web、PQDD(B)、EBSCO、Elsevier Science、INSPEC、OCLC、ABI/ASTP、中国期刊网全文库、中国专利库等数据库的特点和检索方法,使师生们对利用数据库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这种培训活动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
(孙肖南)
认真、紧张而热情的迎新工作
――图书馆迎新工作小记
  9月7日、8日、9日三天,图书馆工作人员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怕苦、不怕热、不怕累、牺牲休息时间,以良好的职业素质、热情而熟练的讲解,迎来了共6000多名2001级新生。
  在报告厅的讲解中,工作人员向新生们详细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新老馆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并用多媒体演示公共目录查询和个人信息查询的操作过程。
  在参观新老馆过程中,各部室工作人员向一批批新生介绍了本室文献特色收藏;如何利用馆藏及入室规则。通过讲解和参观,使新生初步了解了利用图书馆的方法。
  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生的到来,他们的工作热情、态度受到了带队教官、辅导员的好评,赢得了新生们的阵阵掌声。
新近成立的赠书阅览室简况
  由于我校校际交流日益频繁,我馆所藏的赠书更加丰富。馆领导决定,从2001年9月份起,增开一个赠书阅览室。本室目前所展示图书包括:高等教育、电子工业、上海交大等三个出版社的赠书;张均武、石汉基二位先生的个人赠书。共有图书约3000余册。
  社会科学类主要是:H
英语(含听力、阅读);F
会计、经济、金融;E
文学(少量)。
  自然科学类主要是:O
数理化;TP
自动化、计算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TG
交通运输等。
  地点:图书馆老馆一楼东侧
  开放时间:周一 ~
周五(白天)
我馆积极配合学校今年的英语强化训练工作
  社会的进步需要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培养一流的人才是每一个大学的目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邀请外籍教师,从6月30日到7月21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强化训练。
  为了使英语强化训练取得显著效果,馆领导在电子文献阅览室资源紧张,且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仍为这次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打印机设备,并为外籍教师开通了国际网,方便了外籍教师的备课和国际间的交流。当了解到外籍教师想在图书馆进行备课时,馆领导派专人为他们开放了302阅览室。炎炎夏日,为了配合好这次培训工作,图书馆的许多同志放弃了暑假的休息,短短的一个月中,电子文献阅览室共接待外籍教师728人次,图书馆细心周到的服务,受到了好评。面对新学期研究生的外语强化训练和新生的教学,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New FirstSearch数据库简介
一、New FirstSearch 简介
  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是美国一个非盈利的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该中心的联机检索服务FirstSearch,自1991年发行以来,深受用户的欢迎。OCLC FirstSearch联机检索系统,其涵盖专业面之广,数据量之全,堪称世界之最。而便捷、友好的检索界面,世界范围内的参考资源,以及全文数据库联机检索和减少检索费用的举措,更是受到用户的青睐。1999年以来,在国家教委CALIS项目经费支持下,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年订购的方式购买了OCLC FirstSearch的13个数据库的使用权,我馆属提供使用单位(即用户无需支付使用费和国际流量费)。13个数据库大多数是综合数据库,涉及内容为:工程技术、工商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医学、教育、大众文化等领域,还含有国际会议论文、网络资源、世界年鉴等等。
二、链接方式
1.通过代理服务器链接(适用于只能在国内访问的IP)
    检索网址:
用户名和口令字均为:oclc(小写)
  2.通过Internet链接(适用于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的IP)
  检索网址:
不需要用户名和口令字。
三、检索方法
  进入FirstSearch,可通过:
List by Topic
按主题列表
Suggest Best
最佳推荐列表
  这三个途径选择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最多3个)进行检索,也可在初始屏幕选择一个数据库。FirstSearch提供三种检索界面:
  1. 基本检索(Basic)
  (1) 在Search for 后的输入框内输入一个或多个检索词。
  (2) 在右下角的下拉列表内选择Keyword(关键词),Title(题名)或Author(著者)限定检索字段,若还需限定其他字段请进入高级或专家检索界面。
  (3) 选择命中结果的排列顺序,可按相关度或日期排列。
  2. 高级检索(Advanced)
  (1) 在Search for 后的输入框内输入一个或多个检索词,如需检索一个准确短语,把短语放在引号内或选择带phrase的索引。
  (2) 限定检索字段。点击检索词右边的下拉列表,选择你所需的限定检索字段。
  (3) 可以在多个Search for 后的输入框内键入检索词,并用逻辑算符(AND、OR和NOT)确定各输入框之间的逻辑检索关系。
  3. 专家检索(Expert)
  (1) 使用字段标识符、检索词和逻辑算符构造检索式。其中,字段标识符通常是2个字母的缩写字符,代表数据库中某个字段的索引。例如:ti代表题名字段(Title)。
  (2) 在Index in: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字段限定可对输入框中没有标识符的检索项进行限定。
  (3) 在Limit to 后的输入框内可输入年代进行限定。
l 构造检索式的说明:
  检索式中可使用的算符包括:
  逻辑符:
AND、OR、NOT
  顺序和距离符:N、W
  复数符:
  截断符:
  通配符:
园括号等等。
三、检索结果的显示和输出
  1. 命中记录的显示
  命中记录的显示是以列表方式来完成。通常包括:文献题名、作者、出版信息、文献类型等。每屏可显示10条记录,超过10条,可用Next或Prev图标来帮助翻页查寻。如你点击文献题名,则可看到此文献更详细的记录,如:文献题名、作者、主题词、出版日期、文献来源等等。大多数文献还包括文摘。
  2. 对所需记录做标记
  对显示的命中记录,可通过Mark All和Clear Marks做全部标记和清除全部标记。如需进行选择性标记,可按需点击记录左边的小方框,再点击屏幕上的“Marked Records”即可对你所需记录做了标记。
  当出现“Marked Records”列表时,点击“Detailed”可看到你所需记录标记后的全部详细信息。
  3. 所需记录的输出、打印
  点击E-mail或 Print图标,可将检索结果发送到个人信箱或打印出来;如需下载存盘,则需利用网络浏览器的保存功能,或使用剪贴板;发送或保存文件格式可选择:TXT或者html,建议选择html。
最新电子资源试用
试用库一:《Nature》全文在线服务网站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Nature》全文在线服务网站设在美国,从现在开始,该网站向我校校园网的用户免费开放试用,试用时间到11月底。
  《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而且可以查阅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6种月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 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遗传学》( Nature Genetics)、《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自然神经科学》( Nature Neuroscience)和《自然结构生物学》(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Nature》全文在线服务网站   
   注:试用期间的数据传输只能提供国际网服务。查《Nature》需要联网的机器能上国际网并自付INTERNET通讯费。
试用库二:欢迎试用美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学会)创立于1947年,目前提供的服务遍及100余个遥嵩比耸80000多位专业人士,并于1999年起开始提供电子数据库服务――ACM Digital Library全文数据库。
1. 包含有ACM学会出版的27种从1991年至今的电子期刊。
2. 包含有ACM学会出版的149种,700卷有关计算机信息科学会议文献。
3. 包含有ACM学会出版的Special Interest Groups and Newsletters (SIGs 定期简讯)。SIGs主要分为35个资讯科技主题,包含程序设计语言、电子计算机图解法、行动通讯等主}。
  试用期:9月24日起二个月。
索书号知识点滴
  有些读者知道我馆图书的索书号,但找不到图书,这是什么原因?主要原因是对索书号的排列顺序不了解所致。为帮助你利用索书号找到图书,特介绍有关索书号方面的知识。
  一、分类号
  分类号是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它特征,将图书分门别类,并给予相应的符号。它的标记符号是拉丁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编号制度采用“层累标记制”,又称等级标记制。下面以高等数学为例,来理解编号方式与图书内容的成层性及等级性。
“O”数理科学和化学
  不难看出,一级是一个号码,二级是两个号码……,类号位数与类目等级相适应,层次分明,分类越细,类号越长。
  二、种次号
  “种次号”又称“顺序号”、“二排号”,是同类图书个别化的标志。同类书归类会集中许多书在一个分类号,如何将它们个别区分,我馆是根据这类书到馆的顺序给的流水号,号码越大,图书越新,这给我们寻找新书提供了线索。
  三、索书号
  “索书号”是我们去书架索取图书的依据。它由以上谈到的两部分构成:“分类号”加“种次号”。它的书写方式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书脊所贴的书标上,写成两排,“分类号”在上,“种次号”在下。计算机检索的“索书号”,写成一排。前面是“分类号”,中间是空格,后面接“种次号”。
  四、图书如何排序
  我馆是根据以上谈到的“索书号”来排序,既先考虑分类号的排序,再考虑种次号的排序。
  1.分类号的排序:我馆的馆藏排架采用的是分类排架,好处是能将内容及其属性一致的图书聚集在一起。为此在进行分类号排序时,根据前面谈到的分类号的成层性、等级性特点,同一级类目,同一类号应排在一起。所以每次只能考虑这一级类号。同级类号排完后(按人们习惯的递增顺序排序)再考虑下一级类号。这通常叫做:“一级一级的比”。例如这组分类号应如此排序:TP13;TP14;TP15;TP2;TP211;TP211.51;TP23;TP233;TP3;这里容易发生的错误是:认为TP3较TP13小,在这些书的前面去找TP3类的书。
  2. 索书号的排序:先考虑分类号,分类号相同,再根据种次号(二排号)递增顺序排序。例如:
(分类号)
2   3    4   1  
(种次号)
   附:图书开架阅览,容易造成乱架。为了尽快发现乱架图书,采取了色带管理。在同一个色标段内的索书号未严格按顺序排,但同一色标段的图书不超过100册,即便色标段内错序,找书也较容易。为了保持书架上的书排列有序,希望读者在取书时使用代书板,归还书时便于还回原位。
(谭金枝)
大 学 之 旅 的 好 向 导
――《步入大学》为大学新生引路
  对于一个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充满了梦想、激情、希望,又有些神秘的地方。步入大学以后,该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是许多新生迫切想了解的。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的《步入大学――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指导》(馆藏索书号:G645.5 78 )一书,从1998年起,作为上海各高校新生入学辅导读物,成为大学生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融入大学新环境的好帮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关键时刻的引导,不能掉以轻心。从高中升入大学,学生角色的转变、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变化,都将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在大学生中,因为学业不合格而退学的学生中大一新生占60%,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适应慢或不适应。《步入大学》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的。该书涵盖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大学学习环境介绍,又有大学学习方法归纳;既告诉大学生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的有关信息,又为大学生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助学贷款、校园投保指点迷津;既为大学生如何培养综合素质给予咨询,还引导大学生积极做好就业准备。
  作为新生入学辅导读物,《步入大学》十分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学生阅读的参与性。全书每一章节都设有“校园透视”,介绍与大学生相关的最新教育信息和校园里新近发生的典型事件。今年新版的《步入大学》,还编入一些反面案例。告诉大学生进入大学不等于进入保险箱,不努力学习,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1年9月15日)
一流名校与评价指标
  对本国一流名校开评价先河的是美国。1987年美国著名刊物《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每年对全美重要大学和学院进行调研和评价。以其优劣排序并公布结果,俗称美国大学排行榜。
  美国人的办法是这样的:根据卡内基教学促进会1987年公布的高等学校分类法,把得到认证的14类大学和4年制学院分为5类,即国家级大学、国家级文理学院、地方大学和学院、地方文理学院和专业学院,然后分别进行调查、分析、评选和排名。排名内容基本上是两大类:对学校院系领导人的调查意见和这些学校提供的各种数据。以对国家级大学的排名为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5项指标:学术声誉、学生选择、教师资源、经费资源、毕业率排名、校友满意程度、校友捐赠比例,新生的SAT/ACT年级平均得分、新生的SAT/ACT百分位数中间值、学生成绩居高中班上前10%的新生比例、接受入学申请的人数比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全日制师生比、学生平均教育开支,以及学生毕业率。
  在实践中,一方面是美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以上15项指标为基础的一流大学排行榜;另一方面,人们在谈到一流大学时,最看重的是前4项指标,即学术声誉、学生选择、教师资源和经费资源,而“学术声誉”则始终突出在第一位。恰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评价工作的“方法指南”中指出的:学校声誉对开放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生就业极为重要。
  毋庸讳言,一个大学的“学术声誉”指标,是建立在该校“科学贡献”之上的。科学贡献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根本。没有作出诺贝尔奖或可与诺贝尔奖相媲美的科学成果的大学,是难以称得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在美国一流名校排行榜()上,连续4年,总有几所大学在“学术声誉”指标上并列第一,他们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这几所大学均与诺贝尔奖相关甚密,所以他们作为世界一流名校当之无愧。
  我们应当永远牢记,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科学。
注释: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学习/研究能力测验;
ACT――American Collage Testing,美国大专院校考试
(祝庆云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1999年第8期)
科学家实话实说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代表。科学普及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心迹――中国院士实话实说》丛书。这套书以问答的形式,请一批院士发表对各类问题的看法。科学家的真诚与坦然,使我们很受教益,现从这套丛书中摘录一个片断,以飨读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
生物学家,教育家。开创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的研究,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者,对中国科学院的成立与制定全国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
l 你的人生格言?
t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l 您最大的优点和缺点?
t  优点:淡泊名利,心平气和,博览群书,知识广泛。缺点:爱面子,怕得罪人。
l 您最大的心愿?
t  希望21世纪成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世纪。
l 您做人的准则是什么?
t  宽容厚道。
l 您最不愿做的事?
t  说假话,不真实,盛气凌人。
l 你是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的?
t  平等待人,互相帮助。
l 当您工作或生活遇到挫折时,您是凭着怎样的信念坚持过来的?
t  人的一生,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各种挫折和困难,甚至是艰险,但决不能灰心,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
l 您对青年一代有什么寄语?
t  一个真实的科学家是忠于科学,热爱科学的。热爱科学,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求知,爱真理,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
理想与事业
l 您所从事的专业是自己选择的,还是受长辈、朋友的影响?
t  是自己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经过了不断实践而确定的。
l 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后来又从事了哪些学科的研究?
t  大学学动物学专业。后来又从事胚胎发育和细胞学的研究。
l 在人生的几个阶段中,哪个阶段所受的教育对您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有重大影响?
t  在德国福莱堡、慕尼黑和土滨根三个大学学自然科学,听了许多门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如物理、化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及其某些分支学科等,参加实验和野外实习,有时还自学一点数学,为以后走上科研道路打下了基础。
l 你是怎样培养科研能力的?
t  重视亲自做实验,不论实验中出现什么问题,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到底。
l 您在什么年龄段思维最活跃?
t  年,即22~26岁。
l 您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最出成绩的年龄?
t  年,即36~42岁。
l 您最感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t  生光明磊落,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
l 您目前最想做的事?
t  将想做的工作能够实现。
童年与回忆
l 您父母对您有哪些影响?
t  我母亲虽不识字,但勤劳节俭,宽容厚道。我从出生到12岁一直在母亲身边,夙受养育教诲,对我影响很大,我一直感恩不尽,铭记终生。
l 您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哪本书对您影响最大?
t  1911年,我在憩桥贝氏宗祠内的“进修学堂”上学,以后到“宝善学堂”上学,学《古文观止》多篇,曾读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一文,其中头几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给我印象很深。
l 您童年时代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t  看书学习和参加一些劳动。
l 在中学时,您最喜欢哪科?是否偏科?
t  中学时,学校备有许多册《理科书本》,如天文、物理、化学、矿物、植物、动物以及人体方面有关内容,我从中学到不少关于理科方面的启蒙知识。在中学时不偏科,哪科都重要。
l 是什么原因使您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t  青少年时,由于广学博览和不断思考,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以后在大学,通过实践,更加深了兴趣。直到现在已96岁了,还在不断学习和思考问题。
情感与生活
l 您最喜欢的娱乐和休闲方式?
t  喜欢字画。
l 您最喜欢的书籍?
t  科技书刊。
l 您对子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您对子孙教育有什么成功经验?
t  对子女要求勤奋节俭,宽容厚道。
l 一天中,您最喜欢何时工作?其他时间如何支配?
t  上午工作。其他时间看各种报纸,锻炼身体。
观点与看法
l 解放前我国大学教授与普通工人的工资比例大约为40:1,您认为现在应多大比例为好?
t  5:1。
l 您觉得天资与勤奋,对学习各有多大影响?
t  天资与勤奋都重要,但只有天资而不勤奋学习,不一定能学好,如天资差一点,但能勤奋学习,也能学习得很好。
l 您认为怎样才能培养能参与21世纪竞争的创新人才?
t  从小要进行素质培养,对年轻人要严格,老师和家长要言传身教。
l 可否谈谈您是怎样培养和挑选学科接班人的?
t  培养德才兼备,思想活跃的年轻人。
未来与思考
l 您认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t  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是个综合的问题,要通过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才能了解和找到解决的途径。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英语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