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书微博渡边博子为什么躺在雪里

《情书》Love letter   
  导 演:岩井俊二   主 演:中山美穗 丰川悦司
柏原崇     出场人物简历(自己整理版)       藤井树♂  初中:小樽市立色内中学,二班 ,初三时过正月后转学。在校期间为校田径队短跑选手,后因受伤右腿不便,三年级时退队(或者是被劝退?);中二中三为校图书室管理员。  高中:不详,应该在横滨、博多或者神户就读。  大学:神户市立美术大学,油画专业。在校期间参加了校登山队。  大学毕业后休息了一年,次年进入神户某高中,任美术教师  家住神户须磨。  兴趣:绘画,登山,短跑(曾经?)  擅长:一生悬命?    藤井树♀  住址:小樽市钱函二丁目二十四番地  初中:小樽市立色内中学,二班,在校期间的中二中三曾为校图书室管理员。  高中、大学:不详  毕业后进入小樽市立图书馆,任馆员。  兴趣:无嗜好。(整理图书?)  擅长:桥牌中的seven bridge   苦手:桥牌中的抽对子。      渡边博子  藤井树♂的恋人,现为秋叶的恋人。东京人。  初中、高中:不详,应该在东京。  大学:就读于神户某大专。  毕业后直接进入神户某企业工作。  兴趣:不详。      秋叶茂  藤井树♂的好朋友,也是阿树最后那一次登山的领队。阿树掉下悬崖后,作出“弃他而去”的决定的就是他。也是博子现在的恋人。  初中、高中:不详。  大学:神户市立美术大学,专业不详。疑与玻璃制品有关。在校期间可能参加了校登山队。  现就职于詹姆斯山附近的玻璃作坊,自称“玻璃创作家”。  兴趣:登山。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写完这个,对情书的热爱,就应该告一段落了。  剩下的,应该是长久也不能忘怀的感动吧。  以下。  ——————————————————    情书:love letter       每个人都有不想失去的东西。在失去之后,所能决定的,就是让自己永远不要遗忘吧。在某种程度上,遗忘,即意味着背叛。谁愿意背叛自己曾经那么珍视的东西呢?可是,遗忘是不能阻挡的,如同失去一样。或者,这些得到啊失去啊永志不忘啊或者念念不忘,都只是上天跟人开的一个玩笑而已,你自心心念念珍视无比,我自毫不留情漫不经心的一把夺去,最后,包括那些只能最后力图守护的记忆。    这想起来真的是很残酷的事情,而因此,也差点让我以为《情书》是一个残酷的故事。如此婉转曲折未能尽述的一份情意,如此长长久久也不能忘怀的一份情意,如此勉强自己也要一直默默守护和试图拥有的一份情意,如此从未明了却始终没有忘情的一份情意……一切温婉柔美的回忆,难道在过去之后,都要被慢慢忘却,或者不忘却就无法以新的生命进入新的生活么?初初想到,的确觉得有一种无奈的悲凉在。  可是,看得多了,才觉得,情书,不仅仅是如此。      情书,是由藤井树♀和渡边博子之间的通信穿起来的一个故事。其中,最重要的那封情书应该是博子本来要递送至天国的那封信吧:  藤井树:  你好吗?我很好。   渡边博子。  一切的故事从此开始。    情书的故事,展开在藤井树♂的两周年祭后。迟迟不能忘记他的博子,与其说是为了怀念,不如说是为了忘怀,而寄出了这封信。“如果照安代(藤井树的妈妈)所说,那里已经成为国道的路基,信是绝对寄不到的。这应该是一封哪儿都寄不到的信——正因为哪儿都寄不到才有意义。因为,这封信是写给已经不在人世的他的。”而如果他收不到也没有回音的话,那么,他应该是真正的不在这个人世上了的吧。    再次和他面对面时已经“心如止水”就觉得自己“是个寡情寡义的女人”;已经失去了留在神户的理由还是不顾家人的要求执意留在神户;即使明白了自己的心情也还是不肯走;即使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新恋人还是直直念旧……这样的博子,纠缠在阿树的死之中无法解脱。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遗忘,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遗忘,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在他死后展开新的生活。究竟是应该选择就此终老还是彻底遗忘?恐怕当时的博子,所怀的是“遗忘”的觉悟而寄出这封信的。  这封信是哀伤的,无奈的。是博子寄向天国的一句无声的妥协。    你好吗?  不,我不好。   如果我很好,我不会还如此执着于一句问候。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好。    可是,阴差阳错间,信寄到了,返事也回来了。在和恐怕是藤井树♂初恋情人(?)藤井树♀通信的过程中,一段少年往事中的青涩情怀,逐渐地浮出水面。这段被潜藏了的感情,是藤井树♂的,也是藤井树♀的。    藤井树♂的感情,在藤井树♀的所谓充满了误会、不快的描述之下,都呼之欲出。虽然是何时起源的,已经无人能够知晓。  虽然为了避免被取笑而很少说话——在彼此的心中,恐怕都是被认同的“特殊的存在”吧。    被安排一起值日,然后有些尴尬的擦去双人伞下自己的名字。一个兢兢业业的做事,一个看似专心的看书。被偶尔冲进来取笑的人打破的寂静,恐怕已经开始泛滥暧昧的气息。  恶作剧的班委选举,忐忑不安的两人,藤井树×藤井树的小纸条,打破了之前自作鸵鸟的平衡。藤井树第一次为了藤井树而动手打人——那刻我是有些同情那个稻叶的。明明看到藤井树快哭了的藤井树已经忍不住想打人,他还跳出来开玩笑,不开眼的人,有那么多么?  之后被安排一起在图书室值日的时光,恐怕是藤井树♀开始认真的看藤井树♂的开始吧。动手打人虽然不对,可是那刻的藤井树♂是那样的……打动人心。于是,各怀心事的他们,继续一个兢兢业业的做事,一个看似专心的看书。飘起又落下的白色窗帘,隔阻的是哪个眼神抬起又放下的藤井树?偶尔会大声抱怨的藤井树♀,其实,怕也是满意这样的情形的吧。要不为什么在她的回忆里的图书室,是那样的阳光满地。    无声无息便弥漫开了的暧昧情愫,让藤井树♀在替同学向藤井树♂告白的时候,那样的自相矛盾。看到告白失败的同学的时候,恐怕真正的想法是大松了一口气吧。恶作剧般套在藤井树头上纸袋,两个人内心却充满了自己也不明了因而无法言说的别扭的欢喜——他是因为喜欢我吗?她是因为不喜欢我吗?    所以,才会在自行车棚忍了暧昧的目光一直等到天黑,名义上是为了要回自己的试卷——或者其实只是为了能够和他理直气壮的说话,或者默默共处?才会一边抱怨一边摇着车灯,用着一些其实不堪求证到有些可笑的借口——一个是要对答案,一个是因为不摇车灯他看不完卷子便拿不回来,掩盖其实已经深深埋下的感情。    可是,在无人注意的时候用力凝视的双眼,已经记下了自己想要记下的一切。    暴发起来和同学扭打的样子,窗前灯下略微低首专心看书(卷子)的样子,带了一丝丝得意把写满了自己名字的借书卡在自己的面前展开的样子,有一点懊恼和赌气的认真在场边起跑、冲刺、跌到的样子,满带了不安和犹豫在自家门前抬起头来的惶惑样子-生涩的踌躇着寻找安慰的话,因为不满而拧紧的嘴角,因为不好意思而没有正面冲上递过来的最后那本书的手……    自己何尝不是呢。有些赌气和问他是否有喜欢的人的时候,恐怕心里是有忐忑的期待的吧;摘下恶作剧套上自己脑袋的纸袋,心里泛出的是怎样让心禁不住颤抖起来的猜测呢;借了照相机的镜头追着他的身影,却在被问起时装作毫无留意……唯一一次正面坦然的面对,如果知道那是最后一次相见的话,还会不会因为少年的腼腆而轻笑出声?  因为小小的喜欢而在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试探中不断接近的心,因为在不断的猜测和试探中而慢慢积累的欢喜……慢慢喜欢上的,是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呢,还是陪她一起做事的人?    这样慢慢堆积起来的书信,也很像是另一种形式的情书。藤井树,在事隔10年之后,为当初那些无数次递到自己眼前的无声的情书(那些借书卡),做着遥远的回应。        有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揣测看这些信的博子是什么心情。或许如同北川悦吏子所说,是一种“没完没了的从那个初恋情人那里收到‘他是这样爱上我的’这种满不在乎的信”的感觉吧。或许这段感情对于博子而言很残忍。自己深爱的人爱上自己的原因,居然可能只是因为自己很像他的初恋情人,真的是一件绝对不能原谅的事情。最开始的时候,博子可能的确如此感觉,可是,“读着一封一封的来信,博子感觉那种坚硬如冰的情绪在融化,光是读对他中学时代的描述,博子就觉得十分幸福。”被这样曲回委婉的感情所打动,重新认识着那个大爱无声的男子,博子,终于从最开始的魔障中得到解脱。love ,and be silent , 或者,自己曾经经过和拥有的一切,是属于自己的“美好的回忆”就足够了。而这些,没有人能够抢夺。    “私の恋は 南の風に乗って走るわ~~~~~”    仰望冰封了藤井树的一切的雪山,回响着他在最后哼出的歌声。  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一再追问了,自己已经足够幸福。  念及与此,博子泪流满面。  “お元気ですが。わたしは 元気です”。  对博子而言,这样的彻悟,已经可以让她在未来心无旁骛的爱人和自爱,并得到幸福。      一直觉得藤井树♀是个对感情慢热的有些迟钝的人,即使感情已经很深厚了,还是很难再当时就得以体察。父亲去世的时候对“死”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却在之后的10年之内绝对不踏足父亲当时所在的医院——阿树的心里,恐怕是觉得是这个医院夺去了自己的爸爸而不能原谅的吧。对另一个藤井树也是如此,明明就是很喜欢了却没有感觉出是喜欢,怀着蒙昧的心情守在自己的家乡,在另一个图书馆做着和当初同样的工作……貌似已经什么都不记得,可是与当初有关的一切却都好好保存着,包括物证,比如试卷;也包括,记忆。大概在潜意识里,藤井树是觉得有一天会和藤井树再见的吧。无论哪里也好,无论怎样也好,总是能够再见的。人总是莫名其妙的怀有一些潜意识里的相信不是么?可是,受博子之托的藤井树在回访学校的时候,意外得知藤井树去世的消息,之后那个长长扫过的暗镜头,大概就代表了藤井树内心的感觉。树欲静而风不止……在频频回忆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盼望和爱恋,就这样已经被残忍的划下了终止符。    那天藤井树的病终于彻底发作。是丧失了精神支柱之后抵抗力下降而然的么?反正我是如此相信的。    等到病中的阿树模模糊糊的恢复意识的时候,与在山谷里流泪大喊“お元気ですか。わたしは 元気です”的博子相呼应,也喃喃道“お元気ですが。わたしは 元気です”。  这一句问候,更类似于博子在最开始向天国寄出的那封信。    你好吗?  我很好。不,我(最后一定会)很好的。    所以,我忍不住觉得,藤井树比博子幸福的多,也不幸的多。博子是得到了升华和排解的,可是对于藤井树呢?这样慢热而执着的人,要走出那种痛楚,恐怕是需要很久很久的一段时间的。虽然最后,相信她还是能够和博子一样,重新投入新的生命,可是在想到之间那些所要经过的折磨的时候,心里总是一阵钝痛。如同想起另一个藤井树那从未出口的爱恋一样。如果不是博子,那样一段心意,恐怕只能随他而深埋于雪山之下,南の風に乗って走るわ~~~~~吧。    我已经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只要能够爱人,就是幸福的了。藤井树♂最后问自己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问题呢?    不管怎样,还是很感激导演让她们在死与生的问题前面没有选择沉沦。“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生存。”已经逝去的,就让记忆取代他们陪伴我们吧,陪伴我们去寻找新的幸福,这,恐怕才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  情书中大量看似闲笔的镜头,也暗暗在表明着这一点。比如,从生与死的疑问中得到排解的,恐怕不仅是博子,以及暗示会得到排解的藤井树。同时,还有藤井树的妈妈和爷爷吧。搬家不搬家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因藤井树爸爸去世而对藤井树的爷爷始终怀有的心结,也在那个大雪之夜之后得以解开。    不深爱过的人,恐怕是不能知道这种解脱的可贵的。在一开始,只是借藤井树的名义行酒的众人,和早已经遗忘只会打哈哈的藤井树的姑父……在这些背景的衬托之下,那些因为爱的执着而没有遗忘的记忆,显得那么鲜明和突出。可是,最后不还是会一样么。在身体不胜岁月摧残,记忆终于千疮百孔之时,所有曾经鲜明过的面孔,都迟早会成为蓝色的灰尘。    冰封在湖水里的蜻蜓,和冰封在雪山里的藤井树,代表了一种已经静止的美感,这种美感,是活着的人所无法抵达的。  “お元気ですが。わたしは 元気です”。  对着远山呼唤的博子,或许也是在向那种极致致意么?      我对秋叶茂的感觉,是在反复看了几次《情书》之后,才莫名其妙的好起来的。    说起来,秋叶茂也是背负着无法解脱的情感在生存的啊。在开始最先喜欢上博子的其实是他,可是,当时为了壮胆拉去和博子约会的,自己以为不擅和女生搭讪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威胁的藤井树,却抢走了本来自己先想下手的人。可是,在尴尬的沉默之后,却向博子很快的说出“他(藤井树)是个很好的人”;在之后的几年之内,还是一直默默的守护着他们两个,默默的喜欢着博子;在自己的好朋友藤井树掉下悬崖后,作为领队,却不得不作出“弃他而去”的果断决定以挽救全队人的安全;在遭遇山难两年之后,才终于可以和喜欢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博子在一起,又为此而去向藤井树请求把博子给他照顾;可是终于成为自己女友的女孩还是无法忘记以前的恋人……我很难设想在这些之下的秋叶茂经历了怎样的波折欺负,可是始终这样无声的坚强着的秋叶茂,也真是让人心折的。    所以,我到最后还是觉得,最适合博子的,是秋叶茂。虽然陪伴博子走出的,是藤井树♀;可是,照顾好博子这个纯粹的脆弱的女子,还是得像山一样沉默和坚强的秋叶吧。      而藤井树和藤井树,才真正是一类人。  被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恋人说是一个“奇怪的人”;被自己的好朋友说是一个“奇怪的人”,  沉默寡言,散漫懒惰,不擅和人打交道——这是男生的藤井树。  一直貌似正常,实则却被自己的班主任说是“一直都是奇怪的人呢”,被同事说是(奇怪程度)仅次于“主”的……这是女生的藤井树。    这样的两个藤井树,在班里貌似被孤立,恐怕也不能只归结因为为有一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存在吧。多少人能够碰见那样的另一个存在呢?从未言语而心意相同。可是,那份本来可能汹涌出来的爱意,就在一切未曾明了未能明了的时候静静的收拾起了自己。在几乎不能被人察觉的波动下面,暗藏的那一份无比契合的情意,未及盛开便已凋谢。    可是,即使盛开又如何呢。到最后,也不过是“追忆似水年华”。    再次回想少年藤井树踟躇着递出的那本书的情节,藤井树所递出的,恐怕是《情书》里最意味深长的一封情书。已经知道可能是最后一面的少年藤井树,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还是只能以这样的形式表明心迹。她可能会看到吧?她会不会当面就打开看?这样忐忑的心情,由书脊到书面慢慢转正的小动作明明白白的转达了出来。可是,无数次的踌躇和犹豫,最后还是没有能够说。    之前无数次带了“我就是不说,怎样”的得意在自己喜欢的女孩面前慢慢展开一封封只写了名字却中有千千结的借书卡,却只换回一句“ばっが”;被无情的收去借书卡之后空了许久的手,和抱着书僵硬走远的身影,内心之火,却始终没有断绝。无论对方是明白还是不明白都觉得无所谓,反正好像可以永远这样在暧昧不明中光明正大的写着自己永无法宣诸于口的爱意……那100多封隐藏在图书室的各个角落的情书,是怎样的和在雪山之下的藤井树的记忆共同脉动的。  藤井树在临走之前的那个回头,是有无数的语言都在其中了。      在藤井树♀踮起脚尖放回那本书的时候,她抽出来看了一下。我几乎都以为她会翻过来看一眼的,就像我以为藤井树最后会说出些什么一样。可惜的是,我这样鲁莽直接直通幸福的想法,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在时隔10年之后,藤井树再度翻开那张卡片,背后,是藤井树那双“总是清澈的”,“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漂亮的”眼睛在长久注视之下的自己。  长久以来或许也一直在自己心地的疑问,终于真相大白。  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却经过了最久的时间水落石出。  总是沉默的藤井树,和总是迟钝的藤井树,他们,才真正是一类人。    而有了这样美好记忆的藤井树,有什么理由不在未来幸福下去呢?  我是这样相信的。      极度深爱,情书。          
  关于藤井树:     博子眼中的藤井树♂:   “奇怪的人”——第一次见面   “不可思议的透明感”——第二次见面   “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漂亮的……他喜欢登山和绘画。如果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登山。”——喜欢他的原因   “沉默寡言,散漫懒惰,不擅和人打交道”——和初中时期没有改变的他       藤井树♀眼中的藤井树♂:   没有任何好印象     秋叶茂眼中的藤井树♂:   “奇怪的人”——在最后的时刻居然唱自己不喜欢的松田圣子的歌   不擅和女生搭讪——却抢走了本来自己先想下手的人       送图片一张,个人觉得极美。   
  说一些无关又有关的话吧。     藤井树的忌日是在3月3,是日本的女儿节。  情书的开始,博子送安代(藤井树的妈妈)回家的时候,进门左边那个摆了几个偶人的架子,就是为此而设的,而安代没有做完的那个人偶,也是为此做的。   图片忘截了,大家看看资料,了解了解背景就好。至于为什么会把藤井树遇到山难的时间安排在女儿节……我想和女儿节的原本用意是有关的吧。       “上巳”阴历3月3日的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有女孩的家里为庆祝孩子的幸福、成长、塔设坛架。上面摆上古装偶人及各种家具,还供上菱饼、白酒、桃花等物。   偶人的坛架上摆着“天皇、官女偶、五人演奏偶、门神偶、三佣人偶”,其他还有屏风、灯笼、左侧樱花、右侧柑桔和装饰用的家具:“套盒、衣橱、长箱、衣箱、镜台、针箱、轿子、牛车”等等。     女儿节是日本固有的节日。以前将这一天称做“巳の日祓い(みのひはらい)”要用偶人抚摸身体。意思是把身体的污垢传给偶人,然后再把它放入河里或海中冲走。以后在宫廷和贵族之间又流行起把“祓い”用的偶人装饰得非常漂亮来玩的风习。这样到了室町时代()从中国传来了制作偶人的新技术,做为女孩子庆祝的节日,和男孩子的端午节一样被大家重视、盛大举行。从这个时期开始使用华丽的坐偶。在这以前都是自家手制的,节日结束后就被放进河里或海里冲走的简易偶人。   
  关于里面唱的那首松田圣子的歌 那首歌叫青い珊瑚礁 ,青色珊瑚礁   据说是女藤井树最喜欢的一首歌(哪儿说的?)  藤井树遇到山难后就是在山底唱着这首歌离开的    秋叶出场的时候,哼的也是其中的几句   到后来藤井树和秋叶去雪山看藤井树的时候,住在那里的他们的那个朋友 カジオヤジ,哼的也是这首歌     あ,私の恋は南の風に乗って走るわ   あ,青い風切って走れあの島へ   这两句,是出场率最高的     啊,我的爱随南风而去       没有遗忘藤井树的,也包括他们这些人吧   秋叶和カジオヤジ,至今都不敢再爬山了     与我想象的不同,青い珊瑚礁 是首很热烈的歌曲   下面是歌词         青い珊瑚礁       作詞:三浦徳子   作曲:小田裕一郎   編曲:大村雅朗          あゝ 私の恋は南の風に乗って走るわ      あゝ 青い風切って走れあの島へ        あなたと逢うたびに      すべてを忘れてしまうの      はしゃいだ私は Little Girl      熱い胸聞こえるでしょう      素肌にキラキラ珊瑚礁      二人っきりで流されてもいいの      あなたが好き!      あゝ 私の恋は南の風に乗って走るわ      あゝ 青い風切って走れあの島へ        涙がこぼれるの      やさしい目をして見ないで      うつ向き加減の Little Rose      花びら触れて欲しいの      渚は恋のモスグリーン      二人の頬が近づいてゆくのよ      あなたが好き!      あゝ 私の恋は南の風に乗って走るわ      あゝ 青い風切って走れあの島へ         
  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还有那一句:你好吗?我很好!
  最后一些闲扯    藤井树跌到时藤井树拍的那些照片,电影里没有交代   可是,在书里,是这样提到的:       
博子翻找田径队的照片。     “有了,有了。”     这是一张短跑的照片,是在阿树绊倒的那一瞬间按下的快门。有点残忍的一张照片。     “真是决定性的瞬间啊。”     照片下面还加上了注释,写着“藤井的Last Run”。博子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尽管觉得有点对不起阿树。       藤井树和秋叶去藤井树出事的地方时坐的那趟列车,是只有两节车厢的,书里有提到过,电影也是如此拍的   车号是918?   不太记得了       许多人都图书室的那一段津津乐道   而我,在情书中第一次感觉到“冲击”的,是在医院候诊时模模糊糊的藤井树,恍惚间回忆起的在轻轻推开的门后,带了惶惑抬起头来的那个藤井树的瞬间   狭窄的空间,即将分离的两人,渺不可测的命运   知道一切的藤井树和一切都不知道的藤井树   就那样欲言又止   就那样擦肩而过   那短短一段里,藤井树犹豫、忐忑、腼腆、踟躇、微嗔……以至最后踏上脚踏车之后的回眸,每个表情都让我唏嘘不已    少女藤井树年后去上学的时候,少年藤井树的桌子上摆着一瓶菊花   这个,应该是代表“死”的   知道是同学的恶作剧后,平时对同学的恶作剧都默不做声的藤井树上去“啪”的一声把那瓶花摔碎了   是生气同学?还是生气藤井树?还是生气自己?   恐怕都有    未能出口的爱恋,从此何去何从?    
  很喜欢的电影,而且岩井俊二也是我很喜欢的的导演~他的《梦旅人》也很不错~~~
  截了一堆图,都丢了晋江了  懒得搬,就这样吧    http://bbs.jjwxc.net/showmsg.php?board=14&id=11969    over
  那天藤井树的病终于彻底发作。是丧失了精神支柱之后抵抗力下降而然的么?反正我是如此相信的。  ----------------  我也是
  抱住楼上的~  哭    对啊对啊  我换在每个人角度想他们的感受,只觉得是越来越难过越来越喜欢啊!!!  换成是我,哪个人的经历我都受不了啊!
  关于情书的总要顶一下的
  电影很不错,我也看了很多遍!  觉得有点像记录片,好象是年少时的写照,淡淡的……但是也会引人思考,值得回味。  可能导演的精明之处就在这里吧,让观众自己去想象。  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柏原崇的表演很自然也很本色。
    转贴:岩井俊二接受的一篇私人访谈纪录  (不得不说,导演真恶劣……)      “1987年,村上老师的《挪威的森林》由讲谈社发行,那年我24岁,正是和书里的主人公渡边差不多的年龄,也因此生活里有很多困惑。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我开始疯狂的迷恋书中的一切,心想要是自己身边也有直子和绿子这么两个女孩儿该多好啊(笑)。。。”       “1994年,我拍完Undo,开始愁眉苦展的酝酿下一部作品。可是写个什么剧本好呢?我已经三十而立了,打算趁自己的二十年代还拖着青春时代记忆尾巴的时候拍一部类似青春片的东西。一部让全国少男少女流干红泪的,能留在人们记忆力的漂亮东西。          恰在这时,我的一个好友要给他的girl friend买本书作生日礼物,我就被拉去逛书店。上上下下累得要命也不知道选什么好,于是就问导购员: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看什么书啊?那位小姐微笑着说:如果是送给女孩子的话,还是《挪威的森林》吧!卖的可好呢!呵呵,你能猜到我们俩有多惊讶!没想到我们过去的青春见证到现在还长盛不衰!于是我们俩就人手一本,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后来我又听说《挪》的总销量已经突破500万册,也就是说平均每20几个人手里就有一本,而且社会上兴起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研究论文一大堆,于是我就有点蠢蠢欲动了——能不能把它改编成电影呢?”       “可惜那时的村上老师正在中国的内蒙古地区旅行,版权的事儿没法商量,何况将小说搬上银幕的提议也不少,可老师总是说:那是不可能的,谁都办不到,因为那是我在脑袋里淋漓尽致勾勒出来的。(笑)于是我就像一休一样在脑袋上划了几个圈儿——就这样吧!”       “我的做法是尽量参考《挪》中的设置而又不露破绽。       首先确定的是片子的主题:死与再生。你还记得书里的那句名言吧?(严肃状)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当时村上老师自行设计的红绿两色封面也与之暗合,上卷使人想到血的红色代表生之世界,下卷使人想起苍郁森林的绿色象征死之世界。而两卷腰封颜色则完全相反。但是我一直对老师的灰色处理耿耿于怀——那么好的几个人,为什么结局都是绝望的呢?于是我暗下决心,片子的基调一定要乐观向上一点。进而想到用纯洁的白色作底色,象征一种灵魂的安详和超脱。”       “主题定了,就轮到题材。这简单,既然老师都在腰封上的广告词说‘这是村上春树百分之百的现实主义恋爱小说’,那我就在影片的post上说:‘这是岩井俊二百分之百的浪漫主义恋爱电影’!(笑)其实爱情只不过是个触媒,也可以看成是我把自己推销给观众的小把戏。”       “接下来嘛,就轮到出场人物了。首先确定的是类似《挪》中木月,直子和渡边那样的三人帮,即藤井树,博子和秋叶。怎么样?经我提醒才恍然大悟吧?木月和藤井都是一开始就死去的家伙,一个自杀,一个山难;两人都留下可怜的伤心人,一个直子,一个博子;当然还有试图拯救她们的男生,一个渡边,一个秋叶;三人都是经常碰头的好朋友。          “至于主人公,我没有选择类似渡边的秋叶,而是那个女孩儿博子。因为我有一种强烈的换个角度讲故事的欲望,我想让博子有一个光明的结局,而不是走上直子的自杀之路。       现在可以对比一下《挪》中的主人公渡边和影片中的主人公博子。首先,两人都被一种滑向死亡的力,一种连结内部的内心式存在所拖累。前者被精神受到创伤的直子困扰,后者被未婚夫的死缠绕,两者都未能将内部的纯真分化出来,未能找出成熟的方向。其次,两人都通过与之有亲密关系的异性而与现实发生关系,那是一种连结外部的存在。前者遇到了活泼可爱的绿子,后者遇到了正直宽厚的秋叶。记得村上老师曾公开自己的创作秘密:‘为了保持平衡而需要一个离心性质的因子,那便是绿子’,本着同样的思路,我在秋叶身上引入了绿子的活力,不过不是‘刚刚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罢了(笑),男人嘛!总之,就是要达成离心力和向心力,积极的力与消极的力相持不下的效果。”       “在《挪》中,第四个重要的人物是直子的朋友玲子,她是帮助渡边重新站起的关键。小说最后,她对渡边的一番话启发了我:‘假如你对直子(男藤井树)的死怀有一种类似创痛之感,那么就把这种创痛留给以后的人生,在整个后半生中去体会。如若可以学习到什么,那就要从中学习,不过绿子(秋叶)另当别论,你要和她去寻求幸福。你的创痛与绿子无关。如果你还要伤她的心,势必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尽管你可能心理难受,也还是要坚强起来,要再成熟一些,成为大人。’       相应的,我也要在片中设置一个帮助博子的第二人选,且要和男藤井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来想去,终于有了女藤井树的雏形,进而灵机一动,把男藤井树一分为二如何?想想两个一模一样的女孩儿爱同一个男孩儿,其中一个又和男孩同名同姓同班,这确实是个绝妙的构思。就这样,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齐刷刷的站在我面前了。男藤井树是木月,渡边博子是直子和渡边升,秋叶是绿子,女藤井树是玲子,就是这样了      “我当然也有考虑在片中加入几支怀旧歌曲,像《Norwegian Wood》那样非常有象征性的,静谧,忧伤,而又令人莫名沉醉的歌曲。但最后出于故事本身戏剧性的考虑,我决定用一个实体代替音乐,就是那本学校图书馆里的《追忆逝水年华》。《挪》的人物不是都爱弹吉他吗?那我就让我片中的人物摆弄这本书,由此生出一些细腻的交错来——当然也有缅怀七年前的我的意味。”       “通过往来信件把博子和阿树联系起来,确实也是受了《挪》的启发。我觉得《挪》中关于信的描写非常优美。好像有这么一段吧——‘这年春天我着实写了好多信。每周给直子写一封,给玲子也写,还给绿子写了几封。在大学教室里写,在家把‘海鸥’放在膝头俯着桌子写,间歇时伏在意大利饭店的餐桌写。简直就像通过写信来把我几欲分崩离析的生活好歹维系在一起。’这不就是博子的状态吗?片名《Love Letter》,一方面是商业的考虑,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片中一条重要的线索。”       “村上老师曾说‘现代小说家必须多少超越现实主义’,并说要以自行准备的‘超自然的’,‘幻想的’等关键字眼为催生剂来进入‘非现实世界’。《挪》中现实与幻想互连互融的记述,想象的自我运动,亦即幻想,梦想,白日梦的悄然插入及其刻意操作,无不营造着这种将虚构现实化的神秘气氛。比如直子栖身不出的深山疗养院即是‘完全的神话世界’;再比如‘山中阴界’第一夜,蓦然醒来的我发现直子正跪在枕边地板上凝视我的眼睛。直子的瞳仁异常清澈,‘几乎可以透过它看到对面的世界’。稍顷,直子脱去睡衣。那沐浴月光的裸体化为完美的甚至使我‘感觉不到一丝性的亢奋’的艺术品,第二天‘我’又无法确定昨夜看到的是真实还是虚幻。       作为一个导演,我同样觉得多少来点unreal是锦上添花的艺术手段。就《情书》而言,观众可以看到风吹起图书馆的白窗帘,后面的藤井树突然不见了,窗帘落下之后,他却还好端端的站在那里读书;再比如女藤井树骑车掠过,站在秋叶车旁的博子轻声唤了句‘藤井小姐’,于是阿树刹车,回头,先是一个博子站在那里的镜头,紧接着陌生的人群从四下里蔓延开来,将博子淹没,于是阿树一脸茫然,左右四顾。好多fans热烈的讨论阿树到底看到博子没有,其实这着实是我妙笔生花的恶作剧,管它看到没有?我只不过想表达一种咫尺天涯的错过和迷失。”       “以上就是电影《情书》的创作缘起。也许有人会说‘原来岩井俊二是骗子’也说不定呢(笑)。无论如何,谢谢广大影迷多年来的支持!更要感谢村上老师和他的《挪威的森林》,那么美的文字和青春。
  “お元気ですが。わたしは 元気です”。    多谢楼主细致的观后感,同样的喜欢。
  我也非常喜欢岩井的电影!!~————    确实很棒!
  楼主写得真好!非常喜欢“情书”,就像是透过那些精致唯美的画面看到自己逝去的青春,那么美,有那么让人感到叹息。为此还特意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呢。:)
  因为柏原崇我去看了情书,很感动,在博子绝望地喊到:  你好吗?  我很好!!    看了两次,哭了两次!!  若地下有知,他会哭吗??
  很喜欢博子,滕井树爱她吗?  很可惜,不爱,他只把她当作女滕井树的替身,  我觉得她很不值!!!也因此我不太喜欢滕井树!
  茫然,看不懂~~
  最初门开后的藤井树   茫然细致的脸孔   清澈的眼神
  作者:evelyn16 回复日期: 15:13:25 
    很喜欢博子,滕井树爱她吗?    很可惜,不爱,他只把她当作女滕井树的替身,    我觉得她很不值!!!也因此我不太喜欢滕井树!    ————————————————    为什么很多人都这么说???  我不觉得藤井树是这样的人  可能藤井树最开始搭讪博子的时候,是被博子的外貌触动  可是和博子相处久了之后,他也是真正爱上了博子的吧  要不,为什么他不回去找藤井树?  这才是我们要问他的    已经可以和别的女生说“和我交往吧”的藤井树,真的还没有勇气去追求真爱么?  我不相信  生命中有些记忆是美好的,可是也是回不去的,也没有必要回去  藤井树明白这点  博子到后来,也是明白了的    我的爱随风远走  追忆似水年华    虽然我推测藤井树出事的时候不过23上下,可是我想,他应该已经有这些觉悟了吧  
  最近又看了一遍。忽然之间,有点淡漠。    顺道说一句,看了遍不夜城,李志毅的水平不差,两部片子到最后倒有点异曲而同工。
  作者:蚂蚁飘舞 回复日期: 15:20:31 
    茫然,看不懂~~      汗,看不懂文章还是电影?  如果是文章,那对不起……  如果是电影,就再多看几遍……  反正偶是百看不厌恨不得背台词出来的
  我刚刚看过,真的好煽情,值的一看。
  其实在我心中真正的主角是藤井树和藤井树,至于博子只是一个引子。  从来就不觉得博子可怜,因为她毕竟曾经拥有过她爱的人,而且现在、以后也会有个爱他的人在她身边。而树怎么办?待到终于确定自己的感情时,却得知爱人已逝。记得影片最后,树从《似水年华》的书卡背面看到树为她画的像,永远忘不了树想哭却又极力想要保持微笑的脸,也许树就会带着这段回忆过一辈子了吧!
  少写了二个字《追忆似水年华》
  我总记得图书馆那一节的镜头,风吹着白窗帘拂过藤井树的脸,若隐若现。还有最后一个镜头,翻开书背后,上面是她的素描。都很打动人。
  作者:elva0323 回复日期: 17:19:13 
    其实在我心中真正的主角是藤井树和藤井树,至于博子只是一个引子。    从来就不觉得博子可怜,因为她毕竟曾经拥有过她爱的人,而且现在、以后也会有个爱他的人在她身边。而树怎么办?待到终于确定自己的感情时,却得知爱人已逝。记得影片最后,树从《似水年华》的书卡背面看到树为她画的像,永远忘不了树想哭却又极力想要保持微笑的脸,也许树就会带着这段回忆过一辈子了吧!     和我的感觉一样
  好吧,在图书室……
  我也很喜欢,正在下这部电影准备温习呢
  作者:劳尔一剑 回复日期: 13:46:53 
    关于情书的总要顶一下的    borrow
  http://www.yxjy.net/zy/qs.rmvb    情书电影的下载地址
  有原声下载地址不?
  最喜欢那个在图书室的镜头,看到就想起青春时的爱情,泪就流下来.
  最爱的影片。    博子在雪山下向天国的树呼喊:“你好吗?我很好。”泪~~~
  对了,推荐一个网址:  http://www./jp/index_j.html  情书的超级大fans做的站  资料超级全  一切道具、场景、人物的资料.........  膜拜啊~  例如:    樹のワープロは東芝ルポ JW05P.
    ペン入力が出来るのが特徴だ.      
  谢谢楼主  很多内容  让我更了解这部电影  谢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渡边淳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