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当兵的电视视剧片段?

写在前面的话:没想到这篇日志居然成了热门,玩了九年多的豆瓣这是第一次,非常感谢各位。留言我基本都看了,很多都在提《大宅门》《大染坊》《走向共和》《大明宫词》《武林外传》等等,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好剧,在豆瓣几乎是神一样的地位。但我更倾向说一些少有人提及但的确很经典很好看的剧集,并给各位没看过的朋友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好东西不只局限于我们所知,艺术的美好就在于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至于有些留言提及的《空镜子》《九九归一》《家有九凤》等等,实在惭愧,这些剧我要么没看过,要么是没看全。感谢你们的提醒,我有时间会找出来回味一下。

1、《一年又一年》导演:安战军 李小龙

主演:许亚军 原华 刘威 刘莉莉 李鸣 沈丹萍 韩小磊 严敏求 滕汝骏 宫景华 张晞临 何琳

我之前看到有人要翻拍韩剧《请回答1988》,且不说现在翻拍了多少以前的电视剧都翻拍砸了,显示出来的是很多影视制作资本方、制作方的慵懒和眼高手低。单就怀旧式题材,《一年又一年》绝对可以说得上是我国的《请回答1978》,比韩剧早二十年。这部电视剧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和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作,绝对是国剧中的上上品,编年体作的巅峰。主旋律内里是丰盈的人间烟火,两个阶层的两个家庭的生活、情感的变迁彰显国家社会二十年来的变化,没有大喜大悲和过度煽情,人物刻画饱满性格分明。总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做到了,人物情节的设定既有理想化的成分,又十分贴合实际。演员阵容含金量足,表演水准高,特别是林平平的扮演者原华贡献了平生最优秀的表演。许亚军饰演的经济学教授陈焕是我见过的大陆电视剧中最完美的男性角色,作为学者有清醒的判断力和对现实的洞察力,作为爱人绝对的专情和理想主义,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有爱心有责任心,剧中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几乎都受到他的影响和帮扶。

剧集的片头和片尾演员角色都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不止是陈焕和平平,每一个人物都值得记住:家庭至上的家具厂长何大海、老实坚强的下岗工人陈青、起起落落终于沉稳的老板林一达、自强不息的大厨朱群英、活得明白的放映员陈福生、吐槽女王副食品售货员胡大妈、清正的退休高干林汉民、有点小资的退休编辑廖淑琴、志大才疏又专一的亮子、敢想敢为的陈小鸥。其中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是朱群英,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女权两个字的,但群英绝对是一个榜样,与高干家庭格格不入和尊严的缺失让她决意不指望任何人,前程靠自己奋斗。厨艺是她唯一自信的资本,她也靠自己的努力和决心闯出了成功的事业和人生,也赢回了她该有的尊重。

2、《无悔追踪》导演:尹力

主演:刘佩琦 王志文 岳秀清 孔琳 侯堃 吴军 何冰 李冰冰 郝戎 李丁 张少华 金淑媛

《风筝》又掀起一波谍战剧热,但在我心里《无悔追踪》始终是大陆电视剧前五名的顶级作品。它将谍战埋藏在日常生活中,从未脱离生活,却也没有表面上的风声鹤唳。编剧史建全毕生的功力都在这部剧中,以一个派出所警察和一个国民党特务建国四十年来的斗法不动声色展现了共和国史。可以说是了解那段历史的一个初步的影像读本。小人物的钻营、义气、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没有一个角色不精彩或不具备代表性,没有一个配角显得多余。第一次看这部剧时不到十岁,那时的王志文不到三十岁,却直接奠定了我心中大陆第一男演员的地位直到今天从未改变。清瘦且清高的冯静波,从青年到老年,那种骨子里的倨傲和狷介,没有第二个人能演得出来。

3、《刑警本色》导演:张建栋

主演:王志文 常戎 王奎荣 李幼斌 陈大伟 孟蕾 段奕宏 李晨 李煜 高明 刘威 石兆琪 杨子骅

在这部剧播出之后,我在老家的报纸的案件专版上数次看到一些刑警勇斗歹徒恶犯的英模事迹,相同的是他们都将剧中的刑警萧文视作自己的偶像,可见这部剧在当时的影响力。如今已经成了影坛和娱乐圈红人的段奕宏和李晨当时还是初出茅庐的雏儿,却表现得十分优秀。王志文饰演的萧文是那个年代电视剧中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类似的还有《和平年代》中张丰毅饰演的军人秦子雄、《英雄无悔》中濮存昕饰演的警察高天,等等。萧文代表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公安干警,他们的辛劳、牺牲和悲喜,而反派则刻画的更为细腻,这也引领了后来《黑洞》《征服》中陈道明饰演的聂明宇、孙红雷饰演的刘华强等一系列血肉丰富的反角潮流,吸粉无数。

值得细说的反角有三个,一是王奎荣饰演的副局长潘荣,一个从榜样堕落成为恶魔的标本。在一把年纪仍只是个刑警队长时,他是一个一身正气的好警察,不畏艰险心无旁骛,且成为了萧文等三个同期毕业的徒弟最好的榜样,用身正为范的修养影响了萧文的三观。然而当上副局长后慢慢的与曾经最赏识的徒弟疏远直至恩断义绝。梁文道在央视佳片有约里解读过《肖申克的救赎》里诺顿典狱长这个角色,他说诺顿当然不会是一夜之间就变得恶贯满盈,是一点点变化,可惜电影的重心放在安迪和瑞德两个人身上,对诺顿着墨不多。可电视剧却把潘荣从纠结、内心有愧但徇私枉法到明里暗里为虎作伥,直至亲手操纵局面杀人灭口的全过程展现得细致入微。透过“抵御不住糖衣炮弹腐蚀”的官样文章看本质,十分有说服力。

第二个是段奕宏饰演的杀手罗阳,也是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角色。他本来只想安分守己过小日子,将生活的困苦和打击付之一笑,做点小本生意糊口,然而总有宋涛这样的地痞滋扰不放。长兄被异地帮派砍杀,跑到外地打工被警方冤枉、被外地人欺侮,一次次的愤怒郁积使他找到了突破口:以暴制暴。当他开始用枪逼得对方用恐惧的眼神看他时,已经无法回头,走向自毁灭亡。

第三个是李幼斌饰演的周诗万。那时他还不是扯脖子狂吼的草莽英雄李云龙,梳着背头穿着西装的李幼斌给人一种阿尔·帕西诺的感觉,至今我仍认为这是李幼斌最好的角色,他与萧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后来看美国电影《夜行者》里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Lou时,也联想到周诗万,他们的相同点很多:强悍的学习能力、社会认识能力、口才出众、一定程度的反社会人格。只是Lou的人设更加极端,而周诗万则十分符合我对黑社会的印象。他比宋涛聪明得多,也毒辣得多,他知道靠街头打砸抢烧已经不能再维系,利用权力和人脉让人不敢招惹才是王道,一切资源皆可利用,亲妹妹也不例外。他在写给义弟郑海的遗书中写到他的理想:活就要活得轰轰烈烈,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

4、《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导演:沈好放

主演:梁冠华 朱媛媛 徐秀林 鲍大志 岳秀清 赵倩 李洪涛 霍思燕 王同辉 修宗迪 刘桦 潘粤明

刚上中学时看到这个电视剧,它让你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写得太真实了,太入骨了。生长在多子女的平民家庭的人一定最有感触,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入木三分,矛盾从头至尾不断但完全不脱离现实:唯一完美的老四大雪绝症离世,与未婚夫成了天堂眷侣;老二大雨暴脾气嘴臭,心里倒一直向着自家人;老三大军小心眼、没出息的怂包一个,但他在兄弟姐妹里排行夹心的地位注定了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与放纵;老五大国是家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一事无成假清高的外表下藏着卑微;还有贤淑的云芳和她苦命的姐和动辄耍小孩子脾气的父母、老实巴交的勺子、爽利的沙沙、聪明伶俐的小同,善良热心的街道刘主任、辛苦将儿女抚养成人老年罹患痴呆的母亲。身为家中长子的张大民痛并快乐着,他嘴贫、没什么大本事、偶尔还很自卑,但他是真的勇士。他在心里担负了太多责任和压力,却从来不愿发泄给外人听,永远用插科打诨、逗咳嗽的方式消解,就像他对着起初失恋后失魂落魄的李云芳说的:把你心里的那点委屈,就着饭菜咽了吧。他是这么说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5、《校园先锋》导演:李自人

主演:陈瑾 张毅 吕齐 李亚鹏 徐雷 王振荣 仇永力 潘粤明 李军 姜超 张洪睿 赵妮 冯自立

小时候对这部电视剧印象并不深,去年回看了两遍,突然发现这是中国大陆最被低估的电视剧之一。在我心里,这是中国校园题材或教育题材里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在一个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录取率较低、教育改革和新旧观念矛盾重重的时代里,不同的人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尽在其中。它很可贵的一点在于,没有回避教育领域中的痼疾(比如南朝被导师剽窃、师资力量的薄弱、学校办学资金的捉衿见肘、高考移民),不把学生当成只管念书的学习机器和小孩子(南一民与学生们探讨角色的责任、代祖玲与南方在考场外的对谈),同时也做到了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南方与常小文谈论自尊与死亡、一起改校歌时强调对国家民族的忧患和忠诚)。几个主要学生的刻画也非常出彩:敢于担当的班长代祖玲、多愁善感的常小文、能言善辩的黄甫、思维活跃的张端、热情又鲁莽的朱小、直率善良的徐义、渴望成功又自卑的郭路成,还有喜欢较真儿的眼镜学霸刘少勇。

南方是被迫子承父业来到学校接高三毕业班的,她带领学生到屋顶上课那一段酷似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中基丁先生站在桌子上高喊“哦船长我的船长”,最后一集与学生们撕试卷也酷似电影中撕教科书的段落。她是个尊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在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据理力争的同时也没有用鸡蛋硬碰石头,同时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和发奋图强;学生爱戴她,并在她受委屈和处分时挺身而出,以联名信的方式讨还公道;汪主任作为教导主任扮演黑脸角色,也有私心、也耍花活,但终归他还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也算不得坏人(坦承办教育是毕生追求,为晚自习学生加订夜餐);汤校长长袖善舞,心思缜密,如掌握化骨绵掌般总能在重重矛盾中找到平衡点,尽管与南方时有抵牾,却也尊重她的理想,也能坚守底线(拒绝保送告密的郭路成,劝夏老师珍视自己的家庭,拒绝赞助商将学校当做马戏团,维护火灾中阻止学生救火的南方)。

梳着大麻花辫的南方是我心中最好的教师形象,时年三十出头、貌不惊人的陈瑾贡献了钻石般的表演,二十多年来无论剧作质量如何,她从无败角,她也是我心里国内最好的女演员,兼具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冷艳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多变娴熟。她也是我认为国内最适合演职业剧的女演员。后来《大法官》里的林子涵和《医者仁心》里的江一丹证明了这一点。

6、《红十字方队》导演:王文杰

主演:罗钢 傅冲 刘威葳 杨圣文 颜丙燕 黄海(现名黄鑫垒) 田鹏 劳宁 杨诚

我记着我上初一时,来过一拨实习教师跟着代课,来我们班的老师姓郭,女的。我们和她感情非常好,实习期结束时她要走了,我们还灌录音带祝福她,送别时就唱了这部剧的片尾曲《相逢是首歌》。

这部剧作为大学生题材的电视剧,可能不算最好的,可在我心里,它是最完美的诠释同窗情谊的影视作品,全体学员站在病房楼下手捧蜡烛为罹患白血病的江男过生日的段落直到今天仍让人感动不已。每个角色有不同的境遇,并在五年的军医学习生涯中有体悟、有成长,每一个人的名字和特质至今仍印象深刻:坚韧阳刚的队长赵志伟;有原则有爱心的教导员罗芸;热忱进步、对父亲从仇视到和解的学生干部张飞宇;才气过人、桀骜不驯却勇敢仗义的黎明;穷且志坚的西北汉子方长江;搞笑担当却有扎根边远家乡的高尚理想的骆青藏;军旅子弟、骄傲自信的肖红;贫寒柔弱的学霸司琦;心机自私却又没多大主意的白婷婷;单纯也爱犯迷糊的小眼睛凌茹;要强敏感的教授孙女丁慧敏;近乎完美却香消玉殒的江男。在很多角色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有部分角色完全由军医大学的学生饰演(比如骆青藏和方长江),饰演司琦和肖红的刘威葳和颜丙燕如今成了大陆女演员中生代实力派的代表。如今拍出《父母爱情》《生死线》等精品的导演孔笙是该剧的摄像。

7、《情有千千劫》导演:尚伟

主演:李幼斌 于小慧 白凡 王奎荣 张晞临 李建新 柏寒 李黎 任天野

有说本片借鉴了西村京太郎的小说《双曲线杀人案》,从剧中刑警队插科打诨各种人设梗以及部分案件的作案动机来看,的确有点日式风格,但即便如此它的本土化仍然做得非常成功,情节和人物设置大致都很合理,没有明显的纰漏。四个案子看似独立在最后才连接到一起,揭露一个心理扭曲的商人精心编制的复仇计划。四个案件各有精彩之处,分别以爱情、亲情、友情和恩情为核心编撰,尤其是东华大学连环杀人案中,夏秋红和张磊的母子情令人感慨叹息,许娣和张晓龙(也就是后来《甄嬛传》里的温太医)表演极其出色。值得一提的是除先前提及的陈焕(许亚军饰)外,李幼斌饰演的刑警迟鸣是我认为国产剧中第二个完美人设的男主角,与陈焕同样的深沉、专情、善解人意,同时也很真性情且更有女人缘。迟鸣和徐若风的感情线贯穿始终,男女搭配破案也累。另外一个我最感兴趣的是黎妮的扮演者李黎,百度一下才知道她还当过主持人和制片人,她是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配角,台词功底非常过硬,干净利落,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红。

8、《记忆的证明》导演:杨阳

主演:段奕宏 裴秀彬(韩国) 李光洁 蓝天野 矢野浩二(日本) 武藤美幸(日本) 小山田小百合(日本) 阿部力(日本) 川边久造(日本) 弓惠子(日本) 大村义宏(日本)王宁 黄精一 王伟光 彭心宜

这部剧直到今天填补了一项空白:二战期间被俘虏至日本强征作劳工的中国人的过去和现状。曾经拍出《牵手》的女导演杨阳为此费尽心力,中日韩三国组成的演职人员在其中也吃尽苦头,剧情的设置多少有点儿一厢情愿,但完全合理,悲剧的历史永不重演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的祈愿。

这部剧问世的时候,也正是中日关系紧张的那段时期,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几次三番的参拜靖国神社,而且还各种转文找理由自辩;两国舆论也都认为日本的整体意识走向右翼化日渐严重。该剧最有意味的不是二战末期周尚文萧汉生夏明远们在日本劳工营里的故事,而是现代段落中日本人对于那段历史的心境,而且映射的面面俱到:冈田幸智和宫崎美惠子在那个年代做下的事情导致了劳工营除萧汉生外的集体团灭,而他们实际并没有泯灭良知;山花隆美则完全是一个战争疯子,他没有道德的概念,把屠杀中国劳工的行为视作荣誉在警署里公然炫耀,在他的眼里凡是弱者就不能算人;池田在战时只是个半大孩子,也是为数不多没有被驯化成狼的典型,他始终明白战争罪孽,所以信教祈祷,通过慈善赎罪,但他缺乏主动站出来说出真相的勇气;荻村教授是正视历史的有识之士,但这样清醒的学者注定成不了主流。我在中学时读书看报,也曾经激赏德国人对于历史端正的态度,唾骂日本,现在想起来,尽管在公开场合的态度上,德日大相径庭,但根本心理上并无太大区别,德国人何尝不把这些账都算到希特勒头上呢。就像冈田说的那样,就算我们做了,也是国家让我们做的。人都愿意把自己在错误和罪过中自己承担的责任由大化小,由小化无,只要推给官僚、推给军部就万事大吉了,反正他们都死了,死人是不会开口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罪魁祸首的根基和底盘,极少有人愿意承认罢了,所以,永远不要说什么什么事件乃至浩劫不会再出现,只要人类没有面对的勇气,任何噩梦都会再来。

9、《围城》导演:黄蜀芹

主演:陈道明 吕丽萍 李媛媛 史兰芽 英达 英若诚 葛优 盖丽丽 沙叶新

电视剧版很小就在电视上看过,但没看全。初中毕业那会一口气把书看完,很佩服钱钟书的幽默感,大学问家损起人来一个脏字都没有,却能气得你五内俱焚又不知如何还击。后来在网上重看电视剧时发现尽管年代久远影像粗糙,但几乎完全恢复了书中原貌。最为精妙的是演员的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而是几个前后与方鸿渐有过纠葛的女人,吕丽萍演孙柔嘉、李媛媛演苏文纨简直再合适不过。读小说时我觉得钱老更专注于扒民国野鸡知识分子的皮,电视剧版更细致就方鸿渐的罗曼史对于婚姻与爱情的解析,一个没有主见且没有能力的“好人”注定会是那样的结果。

10、《摩登家庭》导演:曾丽珍(中国香港) 朴玲珠(韩国)

主演:童正维 刘子枫 刘奕君 赵明明 白羽 雅各布(意大利) 李太岚(韩国)克林(摩洛哥)陈沛江(马来西亚)阿明(瑞典)

这部电视剧当年在央视八套首播时正赶上临近过年,与周迅主演的《橘子红了》前后脚,我记得当时我们全家包括亲戚们全都在追看这部电视剧,我高中的一个同桌是从来不爱看影视剧听音乐的人,因为雅各布这个小孩迷这部电视剧迷得不行。

类似一个家庭联合国式的故事,一家老两口三个孩子全找的外国对象,当年还不是谢侯爷的刘奕君还叫刘岷,剧红了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他跟着演他妻子的李太岚学会了唱韩国歌。全剧刻画最鲜明的无疑是赵明明饰演的大女儿肖云楚,全剧都在为这个女人悬着心。弟弟云天和妹妹云舒尽管情路也多有坎坷,但云楚正如剧集结尾处她的母亲说的:命中多磨难。年轻时因为执意嫁给一个意大利画家而与母亲决裂,母亲从此听到儿女找外国对象便急的恨不得窜上房梁,却又因为血浓于水对雅各布这个不速之外孙百般疼爱。云楚付出的代价远比她想象的沉痛,母亲执意不肯原谅她,她也成为了丈夫发泄用的拳击沙袋,即便逃回中国仍然穷追不舍。外表沉静而忧郁,内心极度渴求他人的爱和关怀,在马来西亚遇上富家子弟陈嘉庆更是情路艰难,被好友认作第三者插足险些决裂,丈夫仍然阴魂不散。当最终她终于摆脱艾伦坡并与母亲和解时,真的长出了一口气。

这部剧也可以作为一个观念逐渐开放的标志,涉外婚姻早几十年前甚至还要开证明以撇清通敌嫌疑,如今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让我记住的除了云楚,还有剧中的三个父亲,他们的出身境遇和国籍各不相同,却有着共同的优点:宽容、豁达、思想开化、尊重他人。云楚的父亲永远是儒雅君子之风,对儿女的选择从不干涉,永远对人笑脸相迎;燕姬的父亲尽管对于女儿的婚姻有保留态度但仍然尊重她的选择,即便是云天因为家庭事业的变故离家出走,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难听的话;嘉庆的父亲沉稳老练,与儿子约法三章,他不介意嘉庆找个带着孩子却连离婚手续都还没办利索的云楚,放手让嘉庆解决好自己的事情,也在必要的时候伸一把手助一助力。我想天下的孩子都会想要这样的家长吧。

11、《儿女情长》导演:石晓华

主演:奚美娟 奇梦石 王玉梅 何政军 吴冕 张芝华 王诗槐 何麟 余娅 任泉

一开始没把这部电视剧列进来是因为对这剧的印象不太深刻了,好些情节记忆模糊,只清楚记得老母亲胰腺癌晚期,大限将至那一段痛彻心扉的人间离别。但当年也是一个催泪神剧,前文推荐的《一年又一年》第二十集里也提及此剧。但那个年代的家庭剧比现在好些婆媳妯娌之类的剧的优点在于:展示矛盾但不渲染矛盾,表现磨难但不消费磨难。一个大家庭里,总会有厚道人,老实人,也难免有不那么地道的人。但所有优秀的家庭剧最终都将引导人们认同家庭,并珍视家庭。

12、《人虫》导演:陈燕民

主演:李丁 洪宇宙 刘威 李成儒 王辉 李连义 王佳宁 颜丙燕 修宗迪 刘金山 翟万臣

这部剧是根据当年刘一达的一篇报告文学改编的,一共四段,每段一个主角,片头曲是满文军唱的。后来还拍过续集但我觉得还是第一部最好看,我虽然不是北京人但看得津津有味,相信北京人看了更有琢磨劲儿。

开篇王辉饰演的记者就在旁白中点明他关注的对象:经济改革大潮中涌现的那些在自己的领域里浸淫多年虽没成个人中龙凤,但也算在街头巷尾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俗称“虫儿”。其中李丁饰演的房虫孙大爷和李成儒饰演的古玩虫罗银水尤为精彩。而且其中有很多脸熟的老演员看着很亲切。总的来说每个人都很有特点,吸引我的并不是他们怎么混出道行,而是他们各自的困惑:孙大爷一辈子认钱不认人,却被当年的一笔旧债缠在心间愧疚不已;詹大军身为江湖大哥曾经欺行霸市,却也是一条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好汉;霍春生靠着灵活的头脑生意越做越大,却永远与亲人无法和解,也不懂得心爱女人的心思;罗银水凭着信义获得一幅古画而咸鱼翻身,却与大和尚这样的地头蛇争斗不休。九十年代以北京城里的人为背景的电视剧,真的很多精品。

13、《天道》导演:张前

主演:王志文 左小青 石爻 曾红生 张伟 赵会南 张宏宇 潘小龙 施大生

一晃这部剧到如今也已经十年了,早些年老家的电视报上有一版专门是介绍王志文的,提到了《天道》里的丁元英,起初看介绍时我一直不知道它到底要说什么,到三年前真正看这部剧时才发现外边的介绍比剧情玄之又玄。如今看来这部剧的传播最大的障碍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介绍让人退避三舍,而且制作上确实显得有点儿粗糙(比如配乐和后期的德语配音)。但故事实际非常简单,就是认同芮小丹的那句话就可以了: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里面三个音响发烧友迥异的处境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部剧的不少配角和龙套是《亮剑》里的:张前就是《亮剑》的导演;冯世杰扮演者张伟是穿着皮衣骂李云龙像骂儿子一样的陈赓旅长;开场丁那个古玩商朋友扮演者王全有就是李云龙的老战友丁伟;通缉犯黄福海扮演者江水就是骑兵连长孙德胜;而丁元英的妹妹就是赵政委住院时护理他的护士。其中张伟是个很被低估的演员,陈赓的霸道与冯世杰的忠厚中透着一丝狡黠居然都被他演得活灵活现。

这部剧的反映是两极分化,不喜欢的人认为它是装逼的极致,通篇废话;喜欢它的会越看越有滋味,觉得完全没有废话。这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其实这部剧除了谈论哲理道法,作为社交教科书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比如对比以下肖亚文和刘冰的待人接物便知高下。而原著中没有的一段:丁元英与家人讨论要不要给几近植物人的父亲拔氧气管的争论,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立场。

有时候会觉得,丁元英这个角色简直就是给王志文写的,这个角色既要与世俗社会保持精神上的距离,又隐于其中,稍微明着端一点儿架子,这戏就算完了。不得不叹服王志文的台词功力,从头至尾没有高声说过一句话,却在低沉缓慢的声音中传达出所有该有的心绪。

14、《和平年代》导演:李舒 张前

主演:张丰毅 尤勇 吴越 陈锐 于小慧 高明 傅勇凡 王茜华 林永健

我不喜欢军队,从小对参军也毫无兴趣,但我欣赏军人的利落阳刚,从高中那时起我走到街上,经常有人以为我是个当兵的,心里还挺得意。这部剧让我有一点不舒服的是军人的牺牲。所谓的牺牲不仅仅是生命,尽管剧中也有在战争和抗洪救灾中付出生命的军人,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值得歌颂但这也是他们分内之事。但他们牺牲的有时超出生命,比如一座部队多年的纪念碑,为了经济发展搞项目便必须要拆掉,即便秦子雄和章大军横在碑前哀求,也仍然被首长以“不争”和“烈士牺牲是为了将来的好日子”为由劝退;训练经费不足打起做买卖乃至走私的主意;裁军;军队土地所有权的转让;中秋节全体只有一盒过期的月饼;军人的家属站在轮船上,咫尺之遥却因为气象问题无法上岛短暂的相聚;等等。有些付出和让步是必须的,有些是不得已,有些在今天看来,实在过于残忍。我当然痛恨系统腐化和愚钝,但凭良心说,过去的那些事对那些付出青春血汗的子弟兵是不是也很残酷?

两个角色值得细说:秦子雄和萧文一样是个理想主义者,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而周围的一切却是在变化的,他捍卫理想的代价自己都想象不到:妻子作为曾经的志同道合者,从小在部队大院里听着军号和口令长大,最终顺时代潮流背弃曾经热爱的熔炉,而得不到丈夫的认同便绝情到连肚子里的孩子也打掉;还有慕容青,他接收并抚养阵亡战友乡下的妻儿,能力过硬却在体制内得不到最起码应有的客观评价,自己罹患绝症的同时妻子也从一个老实巴交的村姑长成了个钱串子脑袋,最终闹到了对簿公堂并成功逼死了唯一真心待她的男人。

最后一集的结尾,高明饰演的首长说:和平是对和平年代军人的最高奖赏,和平是和平年代的军人胸前最大的一枚勋章。我只感觉到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和遗憾。

15、《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导演:王静

主演:沈丹萍 蒋小涵 曹纯 刘威 瑶淼

其他剧照几乎都打了水印,而且只有蒋小涵的粉丝团体里还能有人记得这部剧。如今你搜这个名字都是由张国强和温峥嵘演的一部电视剧,而这部关于孤儿院的电视剧根本找不到网络播放的资源,不知道哪里还有拷贝,也许就和侯勇当年主演的《向阳理发店》一样,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看到了。小时候看时,觉得主题就是一个女人含辛茹苦的带了一群有大有小又不是她亲生的孩子们,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沈丹萍饰演的迟梦迪近乎圣人,孩子们很不省心,她因此遭遇重重打击,为了他们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又一个完整的家。刘威饰演的单身警察是个有正义感也有爱心的好人,却不善言辞,两人始终都不能再进一步。

现在回想起来,这部剧不只是歌颂超出血缘的伟大母爱,儿童心理学在那时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孩子是最难把握的,特别是一群遭到家庭变故成了孤儿的孩子:臭蛋不爱学习,永远跟人较劲,除了喇叭没有长项;玻璃美人伶牙俐齿,撒娇任性,却险些羊入虎口;杰夫和同是儿童村长大的女孩恋爱,并与养母决裂,最终身陷囹圄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的长大;李峥看似品学兼优的外表下有一颗自卑的心,为了一个竞赛冠军给潜在的竞争对手也是关系最好的女生下安眠药。梦迪用自己的爱一一感化了他们,然而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并不那么美好,嘴上说着保护弱势群体,其实不然。就像去年金棕榈奖电影《方形》展示的一样,小资阶层的自说自话,干的很多事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都不齿的:记者造谣迟虐待儿童,险些造成儿童村分崩离析;阳阳的老师像使唤下人般让他来回来去的送饭甚至烫坏了手;街头的歹人靠着几串糖葫芦就把玻璃美人哄得五迷三道,至今我都觉得迟梦迪冲进贼窝那一段是童年阴影。

因为快二十年没看过这部剧,所以好多片段很模糊,只能拼命回忆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感觉那时电视剧很短,但内容比现在动辄四五十集的剧都丰盈:臭蛋实在记不住歌词,直接掏出喇叭开始演奏,同班同学都跟着比划手势;臭蛋不听话被老师提溜到孔子画像下罚站,还指着他说“你也配姓孔?”然后臭蛋跳起来指着孔子喊着同样的话;杰夫的女友恐惧不已的跟母亲坦白“我和他什么都干了”,结果也不过就到亲嘴那一步而已,还以为自己会怀孕;妈妈负气出走,几个没人管的孩子不会做饭,一人吊着一块肉在煮开水的锅里数着数捞出捞进,直到一对与妈妈相熟的夫妇进屋来,集体嚎啕大哭。

当年的童星蒋小涵灵气十足,把玻璃美人演的活灵活现,她做了央视主持人我看到她第一反应还是玻璃美人;我今天才知道演暗恋梦迪的警察是刘威演的,还有演被李峥下药的女同学就是《中国电影报道》的主持人瑶淼。

16、《命案十三宗》导演:高群书

主演:刘卫华 张建新 李建芬 靳志刚 肖海航 于鸿洲 张立 刘威葳 陈兵

九十年代到2000年前后出了不少案件纪实类的电视剧,比如《中国刑侦一号案》《12.1枪杀大案》《红蜘蛛》等等,我决定把这一部挑出来作为这个类型老剧的代表。当时地方台每天下午五点多钟都要播上两集,然后放了学到家就开电视看,当时觉得故事和配乐都很瘆人,越觉得瘆还越想继续看下去。我估计很多同代人只要看过此剧,一定也有同感。

影片里的罪犯都有一个石家庄市看守所里的原型,每个案件的开头和结尾都有真人露相。我之所以推荐他而不推荐别的,是因为白宝山魏振海这样的极品亡命徒毕竟太少,在众多案件中不具备普适性,《红蜘蛛》等剧的猎奇性又过于强烈。《命案十三宗》则刻画得最为真实,每一个命案要犯都可能是你身边熟悉的某个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在动手杀人的一瞬和之后回神的一刻,他们大概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当时在想什么、做什么。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甚至有时也会心里打鼓:自己在某一时刻,也可能会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真人中有些人已被处决,有些仍在狱中服刑,听闻中学生杀人案的主犯近年已释放不知真假。电视剧详尽的描述了每个案件核心人物的处境尤其心理变化,描绘非常细致精准。每一个人锒铛入狱的背后,有个人性格的原因,更有被各种非难与矛盾引发的愤怒与无奈的堆积,尤其家暴方面引发的血案令人惋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董俊会案改编的故事里,童玲忍无可忍将丈夫绑住浇上酒然后点火,看着他满身烈火的四处疯跑直至成为焦尸。

17、《其实不想走》导演:马进

主演:魏春光 吴雨桥 王一楠 冯绍峰 任重 荆浩 朱琛 宋佳 张丹妮 李志舆

和《红十字方队》类似的一部有关非军校大学生的故事,地点一样选在上海,那个时候报道某某农村学子因家贫无法上大学的的事情司空见惯,兄弟抓阄选一个的故事也不稀奇。在大都市里所见所闻也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男女主角的命运就像《红十字方队》中,来自青藏高原的骆青藏和林岚本是一对,最后却分道扬镳,林岚见识了花花世界,再也不想回家,成了钱的俘虏,骆青藏用五年军医学期找到自己的位置:回故乡。

这部电视剧里有一个桥段,梁亮因接连不断的打击选择退学,凌小怡和范老师追到黄土高坡,然后直截了当的碰见“放羊娶婆姨生娃再放羊”的死循环,这也影响了梁亮毕业后和骆青藏一样选择回乡,希冀身体力行改变放羊娃们的命运;而青梅竹马的恋人尹雪华则远赴海外,她毫无疑问是爱梁亮的,但她正是与梁亮在一起的时光里目睹了梁亮几经周折的遭遇,大概是弟弟梁明为了给哥哥交学费偷工程款而坐牢这件事彻底冲垮了她本来纯真朴实的观念。

回望本剧时,才发现那个富家女秦佩佩是小宋佳,那个油嘴滑舌的康德是任重,那个倨傲自负的富家子弟沈家驹是冯绍峰,那时的名字叫冯威;说导演马进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其实《春风十里不如你》也是他导的。王一楠饰演的凌小怡大概是编剧塑造的一个理想的形象,当雪华决定离开梁亮时,她劝他认真考虑凌小怡,这也是全剧的价值基调,尽管未来的人生路发生裂变,但爱人、亲人乃至同窗都共同选择了互相尊重和相濡以沫。

18、《新72家房客》导演:英达

主演:严顺开 吴双艺 陶醉娟 张晓明 英壮 吴媚媚 王双庆 刘昌伟

小时候看这个还真不知道这是梁左写的,本来有一部《我爱我家》已经足以使他和英达稳坐情景喜剧总统山之位了,但没想到他们从北京写到上海,仍然好看得不行。几个月前严顺开先生逝世,我脑海里第一印象不是他演的阿Q,而是本剧弄堂里那个小人物王水根。这剧再网上还能找到,如今品起来就觉得,这确实是梁左的风格,虽然剧里的主要人物多是一口上海味儿的普通话,但那些包袱都是梁氏的神韵。最让我笑得前仰后合的是有一集里陈银娣失忆了,把自己当成了邻居朱阿姨,于是乎朱阿姨为了帮她恢复病情勉为其难成了老妈子,看着阿娣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吃饭,自己在边上杵着,最后实在承受不来折磨委屈得连哭带唱,阿娣还在一边看耍猴般的鼓掌叫好。

19、《暗算》导演:柳云龙

主演:柳云龙 高明 王宝强 陈数 王奎荣 宋春丽 艾丽娅 李敏 于娜 石兆琪 祝希娟

其实《风筝》与此剧有一个共性,就是描绘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下的一代人的情感,抹去神秘和神性色彩,但并不全盘推翻集体主义,因为时代总有局限性。至今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是701最终破译密码,安在天将紧闭双眼的黄依依的手放在算盘上平静的说“归零了”,然后演算纸飘得满屋都是,全体工作人员相拥而泣,年迈的陈二湖老泪纵横,那是在艰苦卓绝的奋斗打拼终有所成的快慰,不限时代和阶层。让我迷醉的是它的配乐尽最大程度升华了剧情,让人感叹爱国主义大旗下竟能有如此高级的浪漫。

很多人说柳云龙自恋,可我觉得他自恋的理所当然,如果我有他那样强烈的创作执念和执行力,再加上那张脸,我可能比他自恋一万倍,那是高度的自信和韧性,没这种品质根本做不出让人铭记和赞赏的作品。一个演员一辈子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便此生足矣,陈数于我而言就是黄依依,她把一个极致的自由主义者演到了骨头里,一个无法用世俗标准去评判的女人。

20、《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导演:赵宝刚

主演:印小天 于娜 刘烨 傅晶 马书良 张谦 李崇霄 姚岗 赵子琪(原名赵琳)

这部剧的问世比陆毅主演的《永不瞑目》晚了四年,无论热度和风评都不如后者,但我第一次完整的把海岩小说读完还就是这一部。那会上初中,家里订的晚报有一版是小说连载,我就一天看一段把小说看完了,等看完就听说要改编成电视剧。可能这部剧的风评较低一定程度上是受罗晶晶愚蠢的人设以及模特出身的于娜笨拙的表演影响,但我并不认为比《永不瞑目》差,反倒觉得龙小羽是刘烨演得最好的电视剧角色,加上电影,也仅次于蓝宇。

韩丁只是形式上的男一号,他一直就是旁观者视角,甚至罗晶晶也不算核心人物。拨开言情剧的外壳,是个比爱情更沉重深刻的话题:贫穷对人性的塑造。海岩小说里总标配一个经济宽裕却占有欲强的年轻女性,比如欧阳兰兰、钟宁和颜玉,这一部仍有一个性格类似但穷苦出身的祝四萍,相比于前面几位,四萍更典型的展现出市侩与贪婪,凡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应该得到的,怎么得到是对是错她不管,而恰恰是这些要了她的性命。龙小羽是对贫穷更典型的注解,幼年被母亲遗弃、与父亲颠沛流离、大学失学、寄人篱下无一不是因为贫穷,与罗晶晶的相遇收获的不仅是爱情,更看到了阶层跃升摆脱过去的希望,而四萍就像是窨井里死抱住他小腿不放的魔爪,他怀抱被袭击的四萍时想到的是她的存在是对自己的一个威胁,随时可以让他一无所有,于是他成了江南水乡走出的于连。结尾自尽前他问韩丁:你知道贫穷的滋味吗?这个问题是韩丁无法回答的,因为他的出身决定他不用体会那种为满足生物本能需要而拼杀的煎熬。

21、《致命邂逅》导演:丁黑

主演:涓子 辛柏青 袁立 廖凡 阮丹宁 朱宏嘉 王千源(原名王锦鹏)黄芳翎 黄海 吕中 黄梅莹

估计很多知道并看过此剧的人回想起来会很惊异:当年这样一部普通的都市情感剧居然出了两个国际电影节的影帝(廖凡《白日焰火》、王千源《钢的琴》)。中学时代看这部剧就把徐寒池当作女神看待,觉得天底下没有比她更美的女孩了(更何况扮演者涓子还是我同乡),随着孙楠的片头曲第一个镜头便是男女一号在雨中激吻,没想到最终走向居然是男一号黑化成为全民公敌孤家寡人,女一号与男四号走到了一起。王千源的演技当年就得到证明,和章迈饰演者辛柏青是同班同学,他却要演一个年长不少的中年富商,可能就是显老的缘故吧XD,当年也没人知道他叫什么。

仍然是一个描绘人在社会中如何抉择和控制欲望的故事,寒池从超市打工族到都市白领,爱情也几经周折,但从未动过歪念头,也决不自轻自贱,善良也有担当。章迈很优秀,一直很顺利,他自信自己可以掌握任何局面,但过分高估自己导致摔得很惨,使他一蹶不振,当杜拉拉抛出一根救命稻草时他满心想的是回到原点,以为如此一切便恢复原样,为此他选择了背叛。恋人、雇主、妻子在他的眼里就像夜壶,用完了床底下一扔,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只爱自己,甚至更糟的连自己也不爱,只想我不好过谁也都别好过,所以章迈挽回寒池而不得,便选择彻底撕破最后一点脸皮开始报复。这是一个逐渐变得面目可憎的人物,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章迈的迷失是可恨中透着可怜。

22、《大唐情史》导演:龚若飞

主演:唐国强 沈傲君 聂远 张彤 颜丹晨 冯国强 秦岚 潘泰名 霍亚明 赵倩 岳跃利 潘粤明 马晓伟 徐少华

自己把全文看了一圈下来发现没有一部古装剧,然后首先想起来这部。可能在古装剧行列里它甚至前十名都排不进去,但我喜欢它在于所有女性的扮相都达到极致的美,一种令人羡慕的雍容华贵。特别是沈傲君饰演的高阳公主,是她所有角色中的颜值巅峰。这部剧最好不要当历史剧看,因为多数情节明显有很重的戏说成分,长孙无忌在本剧中更是被黑成炭承包全部黑脸。所以如果当成野史和评书改编的东西来说,算做得很好的,或者你干脆就当成一个很苏的西方戏剧,只是穿着中国古人的衣服而已,因为台词都挺现代化的。高阳和辩机的禁忌之恋是全剧最夺目的环节,沈傲君和聂远有机会大秀台词,我一直觉得听他俩说话就像看莎士比亚一样文艺得不要不要的。标着情史二字,总有人说这剧尺度多大多大,我不以为然,难不成还要把男女成长快乐的戏都播出来吗?但它将情欲表达得既狂放又优雅,这就够了。

23、《房前屋后》导演:尚敬

主演:周小斌 闫妮 姚晨 佟悦 代乐乐 商子见 白志迪 宫景华 倪虹洁 洪剑涛 王磊

《武林外传》火爆的一年之后,尚敬把该剧和《炊事班》《都市男女》的班底攒到了一起拍了一部家长里短的年代戏。后来我看《欢乐喜剧人》里梁超们拼命的挤眉弄眼的搞笑着实尴尬,所以我怎么也无法想象这么接地气的剧本居然是俞白眉写的,说这是他的巅峰也不为过。但这部剧当时播完,反响却没有那么好,可能是大家还是看惯了这些人演喜剧,毕竟尚敬作品带来的欢乐几乎烙在很多人心里。我记得当时姚晨的粉丝还很不满剧本把她饰演的丽丽写得那么招人恨,以致宁财神都跳出来痛斥粉丝根本不懂生活体验。出生于物质丰富时期的年轻人不静下心,确实无法感知过去的成年人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并在磨难和摩擦中学会坚强和领悟,还真没有多少影视剧能把每个人都刻画得那么鲜明,又在润物无声表述生存的态度。

以前看过一个影评人的文章里说,一个好演员同时是一个好的喜剧演员。到本剧里,就变成了一群,每个演员都让人叹服,特别是周小斌。我偏爱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白志迪演的老路叔,历经迫害折磨,晚年靠手工糊口、病魔缠身却仍不放弃完成自己学术上的理想,这是真正的不忘初心活出境界;一个是商子见演的方海,年轻人的冲动、叛逆,但终归明辨是非。觉得此剧被看低了,后来也没怎么见它复播过,但我仍想把它再看一遍。

24、《王贵与安娜》导演:滕华弢

主演:海清 林永健 奚美娟 涂松岩 冯嘉怡 孙岩 林晓凡

这部剧到现在不足十年,比张国立主演的《金婚》晚两年,热度比《金婚》低不少,跟演员阵容的名气有关系。六六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里,我感觉它的话题性也远不如《蜗居》和《双面胶》尖锐,后两者几乎给人带来一种绝望感,让人对于社会和家庭都产生高度警惕。而矛盾过于集中、人设过于极端的作品总给人目的性太强的感觉,其实《王贵与安娜》内里的矛盾一点不必那些少,而且直到结尾都还处在平静中带着一种别别扭扭,年代戏中的很多价值观是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很不齿的,但我觉得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今天的年轻人里,独立自强却又一脑子封建念头的也大有人在。观念要转变,要改革,但叉着腰嘲笑旧人,不能显出你的思想先进性。生活不可能没矛盾且完全顺你的意思,但家庭如果能延续下去,是靠着浓浓的烟火气而不是火药味儿。顺便我想说海清的安娜真是演得最好的了,从青年到老年,没有违和感,在我心里同类型的角色她超过了蒋雯丽。

25、《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导演:王瑞

主演:曹翠芬 刘威 冯国强 张鹭 方旭 李文颖 王千源 丁勇岱 海一天

这部剧看过的人确实不多,我推荐它的理由是:大多数的家庭剧拍摄失败被人吐槽的原因根本不是矛盾和极端人物设定的集中化,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都是这样创作的,而是不具备存在合理性的根基,而且从态度上说创作时就带着看出殡不怕事儿大的看客心态。不知道这些人假如自己生活的破败不堪,还愿不愿意如此回望。真正优秀的家庭剧不管是悲是喜,都带着平等意识,如果再有一点温情则更吸引人。这是这部电视剧做得非常到位的一点。

这是一个裂痕弥合的故事,而且主角是一对老年人,这也是国产剧中少有的。同时电视剧也通过石若玉的三个儿女的感情史揭示残破家庭和极端人格的家长对于下一代的影响。其中女儿海黎和女婿汤正远的婚姻刻画尤为精彩。小女儿石小余和前男友杨旭的刻画很不讨喜,一个霸道蛮横的小公主脾气,一个吃锅望盆的矫情文青,简直天生一对的欠揍,然而小余的出生造成了父母隔阂以致半生分离,她的境遇让她极度渴望存在的肯定,而编剧陈枰大概是不想让她太可怜就设计了医生魏劲戈这个人物去拯救她。但总体来说关家的每个人都有特色却毫不过火,这种人物塑造的分寸把握是现在很多家庭剧缺少的。

26、《满天星》 导演:高一功

主演:岳红 伍宇娟 贾乃亮 陈捷 齐奎 萨日娜 徐秀林 宋昊林 高明 吕晓禾 王奎荣 石俊辉

前几年都在喊着拐卖妇女儿童的罪犯一律死刑的时候,我就一直想说说这部剧。后来陈可辛拍《亲爱的》虽然很成功,但不如本剧那么入骨。这部电视剧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唯一一部将人口拐卖犯罪描写得最真实和细致入微的剧,所有的人物关联既紧密又有充足的空间,将拐卖的罪恶和人性的沉沦和复苏描写得特别好,其中岳红饰演的周慧、齐奎饰演的小强和贾乃亮饰演的重光都非常出彩,特别是周慧,她身为施害者的背后居然是从受害者开始的血泪史,也揭示了这个黑洞的复杂,岳红平生最佳的一次发挥。

27、《上错花轿嫁对郎》 导演:张子恩

主演:聂远 黄奕 李佳璘 师小红 沙溢 涓子 郑毓芝 徐光 徐婧灵 张铁林

说起这个剧真有不少要讲的,记不清是哪一期的《开门大吉》请沙溢做嘉宾,在现场提到了本剧的片尾曲之一《烟雨唱扬州》,这首歌与当年《神医喜来乐》片尾曲《人间情多》都是李殊唱的,但多数看过剧的人都记得这些歌,而李殊这个名字少人知晓,那一期节目里李殊来到了现场,这是我印象里她第一次电视亮相。当然回忆这部剧时,不免也回忆了剧中沙溢脱得光腚那一段戏,沙溢当即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那时他初出茅庐,沙平威也是他在演白展堂之前让人印象最深的角色。

这部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席绢的小说底子实在过硬,使此剧成为了古装喜剧里的一股清流,也可以说是一个标杆,欢喜冤家,喜怒哀乐,快意恩仇,尽在其中,而服装、配乐和地方风物上也布置得非常精心。事实证明,一个好角色可以成就一个演员,而一个不适宜的角色也可以毁掉他(她)。黄奕是个典型的例子,到如今她可以说是很不招待见的若干女明星之一,而我一直不明白她到底哪里招人讨厌,《还珠格格》拍第三部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失策,而黄奕参演小燕子成为她的一个拐点,即便后来演过一些不错的角色有过不错的发挥也少有好评。至于她的私生活我不想去关心,也没资格评价。大抵是李玉湖这个角色太过可爱和美好,当时的黄奕和聂远是一对神仙眷侣,戏里戏外珠联璧合,而后来的走向则只能一声叹息。

28、《非常公民》 导演:成浩

主演:黄子华 秦海璐 蒋雯丽 李佳璘 李菱殊 陈瑾 梁音 张澍 孙维民

因为有一部贝托鲁奇的封神大作《末代皇帝》在前,所以同样的故事再拍成电视剧是很有点儿风险的。但好在故事很扎实,历史人物也有充分解读的空间,加之幕后台前的尽心,成就了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剧,一个人从龙到蝶的历程。

就如同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多颇有争议和所谓“敏感”的事件一样,这些事情或是历史进程的必然,或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宏观的角度上说,并没有半吊子书生们说的那么邪性。但具体到部分群体和个人,也必须实事求是的说,历史造就了一幕幕让人不忍直视的悲剧。溥仪的一生也是如此,废除帝制于中国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书卷和银幕上的溥仪则始终活在逼仄的环境中,尽管挂着一个皇帝的头衔却少可以自己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时还铸成大错,多了沉重的枷锁。一生辗转腾挪,最终也就是努力得想要做一个普通人而已。正因如此,沙宝亮的那首《飘》如此贴切,也真的庆幸播映时起了“非常公民”这个剧名,而没有采用路边摊无版号杂志式俗不可耐的标题:溥仪与他的五个女人。

作为一部绝对的独角戏,黄子华相比电影中的尊龙,完全以一己之力挑起了一部戏。早先在一部很冷门的电影《沙甸鱼杀人事件》中,黄子华的一脸衰相贡献出的完美无瑕的演技就让我印象深刻,而在《非》中,他几乎将自己完全化作溥仪,这种投入的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你看到这样的表演时,才真的会感慨表演这门技艺的伟大和神奇。

后记:从1月下旬至今,这篇文章在数次拼凑、修改和填补中已近两个月,浏览人数已达到四十万,点赞数一万好几千,还被豆瓣的微信公众号推荐,看到的留言中褒奖的好话几乎灌满了耳朵。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文章有一天可以有如此效果,认认真真做一件事真的是能看到回报的。写下这篇东西,作为回忆我年少时期作为一个电视迷的幸福时光,遗珠仍然很多,谁也不能做到全知全能,挂一漏万无可避免。就写到这里罢,也许某一天我还会有足够的兴致,为这里的一些电视剧写上一篇长评,那是以后的事了,一切随缘。再次谢谢诸位。

}

这23部豆瓣超高分国产剧,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本文来自豆瓣用户老脸的豆瓣日记原标题:那些过去的国产电视剧,让你现在最想从头再看一遍的有哪些?

写在前面的话:没想到这篇日志居然成了热门,玩了九年多的豆瓣这是第一次,非常感谢各位。留言我基本都看了,很多都在提《大宅门》《大染坊》《走向共和》《大明宫词》《武林外传》等等,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好剧,在豆瓣几乎是神一样的地位。但我更倾向说一些少有人提及但的确很经典很好看的剧集,并给各位没看过的朋友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好东西不只局限于我们所知,艺术的美好就在于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至于有些留言提及的《空镜子》《九九归一》《家有九凤》等等,实在惭愧,这些剧我要么没看过,要么是没看全。感谢你们的提醒,我有时间会找出来回味一下。

1 《一年又一年》豆瓣9.0导演:安战军李小龙主演:许亚军原华刘威刘莉莉李鸣沈丹萍韩小磊严敏求

滕汝骏宫景华张晞临何琳我之前看到有人要翻拍韩剧《请回答1988》,且不说现在翻拍了多少以前的电视剧都翻拍砸了,显示出来的是很多影视制作资本方、制作方的慵懒和眼高手低。单就怀旧式题材,《一年又一年》绝对可以说得上是我国的《请回答1978》,比韩剧早二十年。这部电视剧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和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作,绝对

}

找片>>抗日战争电视剧中国骑兵

搜索“ 抗日战争电视剧中国骑兵 ” ,共为您找到约1.0万个视频

您也可通过“爱奇艺视频”的手机、Pad版搜索播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视剧当兵的电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