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节奏包试听弹台湾岛歌曲用什么音色节奏?


2021年12月7日,67岁的罗大佑,和动力火车、怪兽在天台摇晃着吉他,歌声扬起。身后是穿梭而过的车流,时光之轮已匆匆驶过。

罗大佑头发花白,一袭黑衣,他的声线已经苍老,皱纹爬在了脸上。他唱道:“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朋友圈里那些听着他的歌曲长大的60后、70后、80后们……纷纷转发演唱会视频,向这位华人音乐教父致敬,也更像是在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

罗大佑1954年出生。他成长于医生世家,父亲是医生,姐姐是药剂师。母亲是护士,哥哥是心脏医学专家。父亲为了让他陶冶情操,买了一架钢琴。每天,他都会弹奏那些经典古典作品,这是他最早的音乐启蒙。但很快他喜欢上了吉他,觉得吉他可以随身携。后来回忆这段日子时,罗大佑说,他是个台北屋顶上的吉他手,偶尔弹出几个音符的少年。

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他跟随父亲辗转居住在高雄,台中,宜兰等地。此时他心中的音乐梦想若隐若现,但父亲早就给他规划了未来——当一名医生。

1972年,罗大佑考上了医学院。但他想考取更好的学校,选择了复读。这一年在他的音乐生涯中至关重要。他和几个志同道合者成立了洛克斯合唱队,他任键盘手。洛克斯是rock的音译,摇滚之意。

他们曾在台湾的某个饭店驻唱了两个月。小有名气。在1973年春节大年初二,台北举行的新潮阳光热门音乐会上,洛克斯合唱团“初显身手”。当时媒体报道中的罗大佑,“曾学六年钢琴,三年电子琴,拥有一台YC-四五型的高级电子琴,是“合唱团里唯一的新手”。

这场音乐会上,除了罗大佑,其他乐队成员让大家深刻。媒体以及观众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嗓音特殊的主唱身上,很少有人留意到罗大佑。当时他眉头深锁,双唇紧闭,表情严肃,完全融入到了强烈的音乐节奏中。

十年后,主场和其他乐队成员慢慢被人遗忘。罗大佑逐步声名鹊起。


罗大佑复读成绩不理想,最终考入了同一所医学院。大五那年在外演出,他碰到《闪亮的日子》导演,应约创作了主题曲。导演说,比我想象中还好,这让他对音乐之路更有信心。

在这期间,他写出了经典歌曲《童年》。张艾嘉演绎之后,这首歌火遍台湾。但作为词曲创作者,他依然默默无闻。他个人形象并不出众,嗓音也不具备优势。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很多人无法接受。因此,1982年,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的发行并不顺利。无数唱片公司拒绝了罗大佑。最终,在张艾嘉等人的帮助下,滚石唱片公司愿意发行。那时候,滚石唱片公司也想不一样的音乐。

配合着他的唱片发行,滚石要为他举办一个“之乎者也”的专场音乐会。 外界对这场音乐会并不报期望。 他们甚至认为,这场音乐会最大的看点是张艾嘉。 因此,在张艾嘉确定做不了他演唱会主持人的时候,一些人高呼要退票。 滚石公司甚至发了公告,附上了退票方式。

罗大佑为自己设计了个人形象。一身黑衣,一头卷发,带墨镜。这被外界解读为反叛。但时隔多年之后,他对媒体说,只是他不自信,想把自己隐藏起来。

演唱会以《鹿港小镇》开始。他此后的很多次演唱会,都以这首歌曲开场。他从来没有到过鹿港小镇。但是歌曲里表达的小镇青年在现代化都市的迷失以及漂泊感,很快打动了观众。现场观众情绪一开始就被点燃了。

张艾嘉虽然没有主持罗大佑的演唱会,但是也从香港赶回来,演唱了《童年》,台湾知名主持人張小燕戴着墨镜,冲到台上说,像罗大佑和张艾嘉这样的嗓音,都能当歌星,她不知道还有谁不能当歌星?立即引起了哄堂大笑。

这场演唱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随后,罗大佑没想到的是,这张专辑的流行超乎想象。在原本一片莺歌软语,充斥着邓丽君以及唯美校园歌曲的台湾乐坛,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轰动。专辑一上市,就卖了15万张,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到罗大佑的歌声。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罗大佑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大陆。有人评价罗大佑说:“罗大佑和崔健一样,都是不可逾越的,是他俩让很多人明白了,流行音乐不仅可以谈小情小爱,还可以表达讥讽和愤怒,为人类文明的堕落拉响警报。他们把华语音乐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当时的台湾,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光亮。龙应台发出《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拷问,李敖因为批评政府再度入狱。《 之乎者也》也被看作是罗大佑对禁锢的社会的反抗。 他在政治争斗的夹缝中生存,创作的歌曲,常常被审查或者禁止。 比如《闪亮的日子》歌词中原本是“我们曾经共同哭泣,也曾共同欢笑”,当局觉得,哭泣对社会来说,太负面了”,最后改为“我们曾经欢笑,迈向成功之路”。

加之失恋等原因,罗大佑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1984年,他在台北开了“”最后一场和你相互取暖的夜晚”演唱会,就远走美国。

音乐已经不能够带给他快乐。他入籍美国,决心考医生执照,从头开始。

他住在纽约姐姐家的地下室,他会在镜子面前,只穿一条短裤,然后身上涂满油,他在思考,镜子里的人,跟他自己,有什么差别,他想的东西,是不是跟他想的东西一样。他们之间的差别,又在哪里?他觉得之前的罗大佑没有了,未来的罗大佑是什么样呢?

他又去了曼哈顿,跟很多艺术家住在一起。他们生活的很苦,但是生活的很快乐。他们用真实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困顿于主流音乐的罗大佑,在纽约这座城市身上,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他开始持续创作歌曲。1988年,长达四年,爱人同志问世。再次轰动台北乐坛。其中包括那些广受传唱的《恋曲1990》,《你的样子》等,销售额53万张。

罗大佑在音乐上的惊艳表现,也惊动了香港乐坛。1990年,彷徨在美国的罗大佑受到香港方面的邀请,毅然飞赴香港,决定在香港创设自己的音乐品 牌:音乐工厂。

罗大佑喜欢香港。在大陆,台湾,他的歌曲都曾因为政治原因,被禁。但是香港从未如此。

他在香港创作的第一首歌是《海上花》,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海上花”让人们开始担心他的商业化。但随后的歌曲表明,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紧接着,他以电影为切口,迅速打开市场。1987年到1997年,他在香港将近十年,奠定了华语音乐不可撼动的地步。他和黄霑共同制作《笑傲江湖》这些经典名曲,也和张国荣,梅艳芳等人合作。当然,他最重要的合作对象是林夕。

罗大佑认识林夕的时候,想做一些粤语歌词,拓展香港地区的市场。其他作词人写的歌词都不能让罗大佑不满意,找到林夕之后,林夕给罗大佑第一首歌是《皇后大道东》。

接下来,他们合作梅艳芳的《似是故人来》。罗大佑的曲配上林夕的词,显得天衣无缝。罗大佑欣喜若狂,和林夕英雄惺惺相惜。林夕也毫不犹豫,来到罗大佑的音乐工厂任职。但公司终于没有继续下去。罗大佑也承认,经营是他的软肋。

2000年后,两岸关系缓和,内地不再限制他在中国大陆演出,罗大佑于北京设立了个人的音乐工作室。同年,罗大佑在上海举办了首次个人演唱会。这场演唱会至今还让大陆人印象深刻。天南海北的青年纷纷赶到上海,只为见罗大佑一面,歌声响起,台下的青年们激动落泪。

在大陆人,他被视为公共知识分子,但是他说,太沉重了一些,他只想被当作一个作曲。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在创作巅峰。父亲去世以后,他又陷入了和家人争夺遗产的纷争,他很长时间写不出东西来。2004年末,罗大佑发行《美丽岛》,为了不让唱片公司承担损失,他自费出版了这张专辑。《美丽岛》使用了电子音乐,罗大佑说,这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语言”。他的声音淹没在在周杰伦和“超级女声”的浪潮中。曾经属于罗大佑的那个时代,早已悄然落幕。

2004至2008年期间,罗大佑被失眠反复折磨着。在被问及失眠的原因时,他回答:“我这个人有的时候想得多一点,忧国忧民之类的,而另外一方面,是真的世界在产生巨大的改变……”

罗大佑此时更加觉得自己是矛盾体。当医生,穿的是白色,出来唱歌后,他穿黑色,医学训练让他很理性,但是他创作的时候,又要求他感性。

2010年,罗大佑遇到了小自己十三岁的Elaine,两人于巴厘岛结婚,他终于再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不久,女儿出生。2017年7月发行新专辑《家III》,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很多人觉得廉颇老矣,罗大佑没有了批判精神。整张专辑充满了温情,再也没有批判和愤怒,开始关照日常生活的细腻。许多人听罢都深感诧异:这还是罗大佑吗?


连当初赶去上海听演唱会的许知远也在《十三邀》里问:“作为一个时代的反叛者,罗大佑怎么变得像个温情的老人了?”许知远为此感到些许神伤时,罗大佑却十分清醒地问:“现在这个时代,还需要我这样一位愤怒的老人家吗?”

许说:“可滚石的贾格尔,老了还那样。”

罗笑道:“对对,但我是罗大佑啊

实际上,而自始至终,罗大佑都没有将自己定位为“抗议歌手”,没有将“愤怒”当作自己的标签。

他说:“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里,作为一个青年人,我只是说了我自己想说的话。”现在,他依然是说了自己想说的话。

但其实让人意外的是,罗大佑对婚姻和孩子态度的转变。

罗大佑上大学时,因为颇具才华,受到同学们喜爱。台湾《中国时报》曾经报道罗大佑曾经在班里有爱情圣手之称,大一时,就换了三个女友。

爱情对他来说,是写歌的动力。像《童年》,就有暗恋隔壁班同学的影子。他笑说:“我念小五就有三个暗恋对象了。”

他随后和张艾嘉结婚。但这段婚姻时间不长后就宣告结束。随后张艾嘉对这段感情念念不忘。李宗盛所写的《爱的代价》,就是描述的这段感情。


随后,他和相恋12年的李烈结婚,李烈是台湾知名演员和制片人。但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半就结束了。

从此,罗大佑对婚姻持悲观态度。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是漂泊命,可能要断子绝孙,孤独终老。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婚姻生活,也不要孩子,因为孩子影响创作。他的歌,就是他生命的延续,意义跟生孩子一样,而写歌可以收版税,等于养儿防老。

他甚至说,婚姻不适合人类,但是男人需要女人,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也是为什么情歌永远不死的原因。

他自曝曾同时和两个女生交往,他们三人的关系都很透明化。他对感情的基本态度就是诚实,不欺骗,让她们自己做选择。

时过境迁,他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慢慢成为了一个温情的父亲。

早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记者问他:“你害不害怕被人遗忘?

罗大佑笃定地说:“不怕,我是以创作为主的。只要我死之后,我的歌还能流传下去,我的歌还在,记不记得我,都没有关系。”

幸运的是,他早就做到了。

<2>新民周刊:《罗大佑的“昨日遗书”》

<4>叉烧往事:《那个曾经愤怒的罗大佑,我们曾经误会了他》

<5>最人物:《你们还在唱童年,可我已经65岁了》

<6>南方人物周刊:《罗大佑的局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琴节奏包试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