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恐怖分子对华盛顿进行核打击,而后美国要报复俄罗斯...那电影叫什么名字?

  《猎杀本·拉登》是一部由凯瑟琳·毕格罗执导,杰西卡·查斯坦 / 杰森·克拉科 / 乔尔·埃哲顿的一部 / 惊悚 / 的,小编的一些的,对能有。

  《猎杀本·拉登》影评(一):了一个, 从就对上最难找的一的, 在十二年后得手

  进的, 撕票的人说"这部电影很长, 三个"

  给四星, 觉得,, , 音效都是拆弹的一准

  但是总觉得不是最的, 也难, 毕竟是是脱胎于

  以一个女人的(Katherin)讲述了一个女人MAYA, 从中学开始就被选中追求世界上最难找的一个人UBL, 在十二年后得手, 的是无尽的, 和对的

  这一中还了以下一些

  故事可以大体分为三段: 1, 寻找 2, 找到 3, 捕杀

  1, MAYA一队人在9/11后的八九查找的各种 (和拆弹部队)

  2, MAYA以认定了UBL的藏身, 并且试图说服白宫他们的 (ARGO)

  3, Real time, 几乎一比一的整个行动过程. (行动这一块可以以后了)

  quot;是我就管他娘的往这扔几个, 就是因为他们我所以才派你们去"

  CIA老大问 你进来多久了

  老大 你是从就进来的,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从高中就挑选你吗

  MAYA 我还这个

  老大淫笑一声, 你除了UBL还办过什么?

  MAYA结尾的凋零

  很多人在豆瓣是怀疑那些在公映之前就看过电影的人,

  我所知道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真实的.

  在电影上映前看到电影的有很多

  洛杉矶有很多的Screening, 大是免费, 而且和主演都经常会到场参与观后Q&A, 这些通常发生在电影公映前几周的

  洛杉矶地区还有一种相当于的试映, 通常Studio的在初剪之后就会拿出给一部分观众看并且打分以及写. 这会发生在公映前半年到一年.

会经常收到Studio的去Screening, 一般也是在上映前几一两个月的时间里, 年底尤其多因为是颁奖季.

  所有主办级电影节的地方, 观众都可以买票看到几个月甚至半年后才公映的电影, 比如多伦多, 犹他, 纽约, 旧金山, 戛纳...

  《猎杀本·拉登》影评(二):旧世界的尽头

  做你想做的事,你可以做任何事包括那些之事。这一直是美国圈楞你做的事情,不是忽悠。这其中的是:圈楞--能有所有人,忽悠---只有大傻冒。

  可是怎么这份“”呢?

  这个世上自之后不断,小型总有。可是没有任何真的对美国有所,这不是我的臆测,这是其他国家的共同做出的。至于美国怎么取得的?一张年年6000亿刀的。不要谈什么软,你泡涉世未深的才软实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了影片中的前半部分最大的的,既是:美国还以为它的是那些早已不敢对它动手的国家。因此也就导致了依照旧有对阿富汗的草率战争。所以在这之后,影片里的另一个问题是:不是本·拉登如何难缠,而是为什么我们所惯用的一切都失效了?一场性的蒙圈。

  主角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皆醉她独醒那种,就跟其他好莱坞的如出一辙。但不的是,其他的英雄人物能消灭旧有催生新世界。而她只能提出问题,人们去这个。因为权并不在她手中。所以当的人物说出:“it's her against the world”但问题是,她的是什么样的世界?是因为这样的世界,才给予了袭击的?

  当影片接近时,她告别了个人;告别了回来的。更像是一种,让人们去思考着:你会选择去哪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知道“”的电影,但如果说这部影片仅是还原了行动本身,好像也不应该是导演的吧。

  《猎杀本·拉登》影评(三):玛雅。玛雅。

  玛雅,你个在的中情局爆着粗口玩刑讯逼供并被迫看的小妞把我吸引住了。能一下么?在碧血的散发着男人和难闻的巴基斯坦你毫不退缩毫不畏惧永不永不言败的把我一个们打动了也;炸死cia七人的令人震慑,老夫完全没有想到,那个场面:女的、和玛雅的现场、现场安保的纠结、缓缓行进的、下车后的瘸子。。爆炸!爆炸!这些都没有了,一切归零。短信,这他妈万恶的,你冤冤相报你何时了??!恐怖分子也死了,为的是他们的和神。那些命绝的美国特工呢,他们为了什么?与?与?能想很多吗?“轰!”的一下就完了,留下的,独自很多年的亲人。。。有种想落泪的。

  打一场战争是人类和最的power的集中,猎杀本拉登,cia在的中抽丝剥茧,搜集,逻辑链条,跟踪,刀枪、各种高,以及严格的,对时间的,里面充斥着各种对、、的,不是可以忍受。为了这栋里是不是拉登,甚至去想获取他们的粪便,最后失败是因为粪便过稀。。。

  跟影片走完,与cia共,这种得益于毕格罗,你拍了一部好电影。

  《猎杀本·拉登》影评(四):

  1 本来以为看这部电影我可以一下Great America是如何神武地捍卫homeland,将本拉登追杀到,可却不是如此。157分钟,、、侦查、直至猎杀,时时展现的都是最的。电影在美国上映之后很多人就批Bigelaw太冷血,的美如果想从影片里找justice war的理由,省省吧,this is the world,没那么。

一方是参与杀害三千美国的恐怖,一方是用尽一切手段获得的CIA,在这场人性的对抗中,也许biology能让人放弃抵抗,但是就算如此,这一切谁胜谁负?一个高、优渥、钱都花不光的人(本拉登也是)会冒着生命参与残忍杀害他人的,为了什么?影片中另外一位(本是的),放弃美国提供的2500万美金把自己当做炸弹攻击CIA情报,这一切为了什么?

影片的Maya从1999年开始参与到追击本拉登的活动,到2011年,12年,除了工作她没有、没有、没有私,游走于各个中东国家(在这些国家,杀死一个根本不需要理由),面对各种,看无数残忍的审讯,她的生活除了寻找本拉登没有其他,已经到了的。看着自己的被恐怖者炸死,自己也好几次险些被袭击者杀死,一个,本不该面对这一切。她从无数审判录像和中抽丝剥茧找到了接近本拉登人物的线索,可是在的中,美国疲于应付过多问题,无法在她的线索上过多。只有她在一直,与上级对抗,最终终于找到了那个藏身。可是没有人知道那里面是不是真的住着本拉登。这个时候,很多人怂了,只有她100%确信。几乎是她一人的坚持最后了下令zero

影片用了半个小画了海豹六队猎杀本拉登的活动,连贯,没有一丁点,Bigelaw对这种战争场面的掌控,让人仿佛就。如果抛开其中的道德观来说,真的是帅到家了。美国的实力真的没话说,用隐形战机飞进一个国家,噼里啪啦乱打一通之后,巴基斯坦才,然后在巴基斯坦的战机到达之前又一通,销毁一切,快速。多,但是也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没有,只要美国想,可以跑到你的上地杀死一堆人,然后再挥挥手带走一。

几个的:①Maya的同伴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关键的“卧底”,看到“卧底”时眼含,真的无法这些情报人员为了获得一条关键情报了多少。可是这个“卧底”炸死了她。②CIA情报人员看着上奥巴马否认虐囚的。如果可以,应该没有人愿意做出这样人性的,对囚犯对他们自己,这都是一种虐待。总统可以堂而皇之地一切,可是他们需要情报,需要的情报又否定他们为得到这一切的手段,多么。③Maya在上级的上写着过去的数,一百多个日子的坚持那种。在CIA面前那句”I

Chastain才应该是最佳女主。

  7 2009年《阿凡达》有多不用多说,影史最高,入围奥斯卡九项。可是最后Cameron大帝输了,最有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都输了,输给了他的Bigelaw。Bigelaw 简直可以成为的,离开自己的,反而变得更加强大,还能让自己的佩服。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最佳导演不是瞎盖的,拍电影比男人还MAN,能让好莱坞一众男导演汗颜,而且还长得美,的。我很如Sheryl Sandberg 那样一出来就口口争取女权的,没点,自己够强大不用多说。

  8 Maya在影片里有说,因为本拉登还活着,所以才不放弃攻击美国本土,所以必须杀死本拉登。可是波士顿爆炸案刚刚发生,基地组织过去还会有车臣,反恐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海豹六队在本拉登的面前杀死他,仇恨的会在他们心中种下,的残杀不会结束这一切,这是人类自己埋下的因果循环。

  《猎杀本·拉登》影评(五):这不是我想象中的世界

  CIA工作人员被炸死的那段让我想起前几年看无间道黄秋生被爆炸的炸弹产生的吞噬,都把快看睡着的我吓得,跟MAYA事后的一样,久久不能缓过神来……前一秒还,还为即将获得情报,后一秒权就被爆炸的轰鸣抢夺过去,剩下死亡的。

  我想这个世界的运作真的有问题。战争、、杀戮、、这些的本身就是个问题。不过因为我人性本恶,所以我不相信乌托邦,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会是。莱昂纳多的了这一点。(突然觉得我好)。。也许我现在坐在里地听着豆瓣FM打着这篇吐槽文的,不知道多少中东、非洲地区的人正着,亲人的死亡,的,而世界另的我们还在着到底今天穿这个好还是那个好,中午吃章鱼小丸子好还是来碗凉皮,纠结于的升跌……光光在离他们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通过窥探他们的生活就让我,何况亲身经历?或许明天我就会忘记现在的忧愁,但他们每一天都要生活在这种恐怖之下。什么公平不公平正义与邪恶都是讽刺都是笑话。

  突然明白为什么史怀哲快40岁去过非洲亲眼见识当地人的困苦后决定开始学医然后把余生都奉献给他们。又明白美国独眼战地女记者玛丽柯尔文拼其一生在战争前线只为尽微薄之力让人们看到真相、看到这个世界的残酷。剩下的我们都安逸地只关注眼前的小日子,挣扎在这无聊而平庸的生命中。其实打破这一切无需多么高尚的情操和觉悟,不过睁开眼睛和观看真实,就会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搞笑。

  多么希望这样的事情只发生在电影里,多么希望这只不过是一场梦,醒来迎接我们的,仍是和煦的阳光,亲人的呢喃细语。

  也不懂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只不过最近看战争片太多爆发一下下……

  《猎杀本·拉登》影评(六):怪物

  毕格罗的两部电影相当直白,都指向了同一个主题——人的异化。我们常常说,某某作品表现了社会/制度对人的异化,但是在玛雅和詹姆斯的身上,我们无法指责说是社会或者制度对人的异化,毕竟故事中其他人仍然保持正常甚至走向了反面。毕格罗迎合我们对英雄人物的喜好,但她镜头中的英雄却总是那样的恐怖,令人毛骨悚然。大概,有些人,天生就是与众不同的,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总是被这样的人吸引,认为他们能够领导我们。

  在拆弹部队里,毕格罗花了很大力气描写配角,力求产生一种对比,黑人军士和詹姆斯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军士只想带着战友回家,而詹姆斯则沉迷于自我实现。(虽然詹姆斯也对自己产生过怀疑,比如跑到小孩家里道歉)。最终,其他人带着伤痛回归生活,詹姆斯却只能返回到战争中——在战场上,他才是人。

  而在零点中,大部分人的形象都极为模糊,无论敌我都退化到背景当中,导演的笔墨都花费在主人公身上。观众亲眼见证玛雅从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一步步变为杀人机器,周围的人要么终日碌碌无为,要么为保全仅剩的人性退出,“睁开眼睛看看现实吧,还在勇往直前的就只剩你一个而已!”

  有人说,影片中段女同事的死消除了玛雅回归人类的最后一点可能性,但是拆弹中,队友的惨死从来没有真正触动过詹姆斯,反而刺激他带队跑去复仇,差点害死另一个战友。其实,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常人的感情与伦理并不重要,常人的观也没有意义,他们关系的只有他们想要关心的东西而已。

  影片的高潮部分,CIA高层干部都直白的否定了玛雅的判断(“萨达姆有WMD的可能性比这个要高”),但是帕内塔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私下找到玛雅,他没有问她如何证明自己的判断,而是问她,怎么进CIA的,干了多少年,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本拉登。还有那关键的一句:“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吗?(指培养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新人当特工)”帕内塔隐含的台词是,“你就是我们的圣女贞德,你的话我们不听,那还能听谁的?”

  在吕克贝松的镜头中,圣女贞德像是个精神失常的病人,亲人惨死的刺激和教会的教化混合到一起,塑造了扭曲的人格,她是如此纯洁无暇,又是如此的可怕,而偏偏是这样的贞德,带领她的人民走向胜利。同样,在毕格罗的故事中,另一个疯狂的怪物,带领着载满盲目的绵羊的大船,航向未知。

  影片的结尾,玛雅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机舱中,默默哭泣,为人性的丧失,也为人性的回归,至少,在这个时刻,她终于摆脱了CIA,摆脱了3000名死者,摆脱了本拉登,摆脱了圣女的身份。

  《猎杀本·拉登》影评(七):非常美国,无关政治

  注:本文首次发表于《2012 完全电影》。

  说这部电影无关政治,听起来像开玩笑。凯瑟琳·毕格罗凭借《拆弹部队》登顶奥斯卡的时候,很多人感到奇怪,在他们看来,这位导演的本事就是迎合时代需要,拍一些宣扬“我军”视死如归的主旋律片。正因为跟政治挂钩,毕格罗才成为了今天的毕格罗。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猎杀本·拉登”应该是个短短几小时的瞬间性动词,屏幕上充斥着激烈的争斗和枪战,以及少不了的胜利呼声;但是毕格罗的“猎杀本·拉登”是一个长达十年的连续性动词,画面冷静到让你感觉它不友好,没有小布什和切尼,没有伊拉克战争,没有奥巴马,自然不讲胜利和派别,却囊括了对自我意识、 官僚政治和纯粹的恶的讨论。

  毕格罗想做的,只是把 911 事件到本·拉登毙命这十年的事情掏个。关于这段历史,美国人很在乎。那是离他们最近的,对他们心灵伤害最深的往事,以至于每一部关于 911 的电影,包括《世贸中心》、《93航班》和去年的《特别响,非常近》都因为他们严格得过分的审视而变得不是太受欢迎。任何一部临摹式的故事片或者做作的疗伤片都会显得肤浅甚至恶心。但毕格罗的想法比所有拍摄过同类题材电影的导演更简单:“这部电影只是一个个人故事,不同的是那个狗娘养的被我们抓到了而已。”

  最初北美试映会 28 个看过该片的影评人会告诉你,毕格罗真的成功了,她拍出了美国人最想看到的 911 电影。没错,911,这是猎杀本·拉登的源头,也是美国人痛苦的源头。他们是这样被震撼的:开场是全黑的——对外国人来说它像是故弄玄虚,但是这个没有内容的镜头美国人一看就懂。这是 911 事发当天,黑色的画面传来人声(真实的录音),他们乞求希望但是没有希望,故事开始了。虐囚(最可怕的水刑)是第二个让美国人无法分神的镜头,他们可能反感,但是无法躲避。2004 年沙特阿拉伯的恐怖袭击,2005 年伦敦地铁恐怖袭击,2008 年巴基斯坦卡拉奇万豪酒店的恐怖袭击,2009 年阿富汗 CIA 基地恐怖袭击,毕格罗思路清晰地把十年里少有人提起但一提起便刺痛神经的事件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势一股脑塞了进来,她要把这些痛一个一个都解决掉。

  相比起来,其他同类题材电影显得扭扭捏捏。911 对美国人来说,向来是一个怎么挠也挠不爽的痒,但是毕格罗这回一次性帮他们彻底挠好了。美国专业电影网站 moviefone 觉得,如果不提前给美国观众打预防针,会有人死在放映《猎杀本·拉登》的电里。因为这里面的分分秒秒都离他们太近,而当毕格罗把之前的冷静和节制省下来,全部用在海豹六队最后的行动高潮时,观众也会有强烈的加入其中的冲动。对了,你还可以把它看作一部成功的惊悚片。

  毕格罗并不否认她在玩《拆弹部队》剩下的。两部电影风格类似,同样是她和自己的情侣兼编剧马克·鲍尔共同操刀的电影, 只是今年这部更加决绝,让所有人除了正视,别无他法。虽然这部电影源自于身为记者马克·鲍尔亲历战场写出的新闻报道,但是毕格罗还是以独有的方式抹上的属于它的戏剧色彩。影片中的女主角玛亚(杰西卡·查斯坦饰)是超现实的存在,她被抽离了背景,没人知道她的过往经历,仿佛 CIA 就是她的全部,而追捕本·拉登对她来说是一门宗教,她的职责只是清除异教徒而已。这样的设定跟《国土安全》里克莱尔·丹斯饰演的凯莉有几分相似,只不过杰西卡·查斯坦的形象更加硬朗、坚决,她是这里唯一的却又是话事权最大的女人。她操控着所有,包括片中的男性,正如毕格罗通过这个角色稳稳操控着这部电影的视角和风格——她要一种严厉而执拗的力量,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足够带领观众去解答沉落在他们心中的谜题。

  正常人可能都不会享受《猎杀本·拉登》的观影过程,但是它拍出来了,美国人心里很舒坦。

  《猎杀本·拉登》影评(八):本拉登

  是在课堂上听到美国被炸了,周围一片欢呼,这帮孩子们恨透了美国啊。

  还有一名男孩子,穿上了本拉登头像的衣服,印象挺深刻的。现在想来,无知是相当可怕的。

  怎么也没想到,抄起这件案子的是个女人,好多人都放弃了,只有她,为了信念坚持10年。最后,在空空的飞机上她泪流满面。感情一定特别复杂。收货了种种荣誉与掌声,而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怎么都觉着这是悲剧。

  这位导演也是个女人,从拆弹部队到猎杀本拉登,有这样的胸襟不不得钦佩。

  发现一部好的电影,或导演,用句,巴尔扎克的话,就是一颗颗大钻石,让人爱护充满尊敬。我敬佩那些兢兢业业的人,用整个生命去做一件事情。对于那些用心的电影,总是充满感动。

  《猎杀本·拉登》影评(九):美国中央情报局怎样采用刑讯逼供?

  2011年以前,我从来没有看过女演员杰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的任何电影。从2011年夏天的《相助》(The Help)开始,我发现看得最多的就是她的电影:《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存身》(Take Shelter)、《无法无天》 (Lawless),一直到刚刚上映的《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她在电影中扮演中央情报局特工玛雅,这个角色肯定将会让她成为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头号热门人选。玛雅属于美国电影中少见的全力专注于工作的人物,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猎杀本拉登》中,她现身于每一个主要场景,但除了跟同事一起喝点葡萄酒勉强算是社交,其他时候看不到她跟男朋友约会,或者网上购物、看好莱坞大片、去健身房控制体重,电影甚至没有表现她与家人有过任何联系。玛雅高中毕业后就加入中情局,从9/11以后的10多年里,她的全部注意力都聚焦到追踪本·拉登这一件事情上。美国终于发现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地以后,玛雅说了句粗话,

  玛雅怎样发现了本·拉登的下落?电影的前45分钟主要讲述如何获取这一关键情报,“强化审讯”(enhanced interrogation)起到了关键作用。什么叫“强化审讯”?电影由1分多钟的黑场配上9/11当天世贸中心发出的无数求救声开场以后,一步跳跃到两年以后。第一个可视的镜头发生在巴基斯坦、CIA的一处黑点(black site)即秘密审讯地点内,长络腮胡的特工丹对囚犯说,“我掌握着你,阿玛尔,你在我手里。”阿玛尔也有络腮胡,但没有丹那么密实。他头发凌乱,眼眶边带着血污。“看着我,”丹说,阿玛尔看了他一眼,立即移开视线。丹突然提高音量,对阿玛尔吼叫起来,“我说话的时候如果你不看着我,我就会让你受苦。”一系列推搡过后,丹身边的两个助理开始殴打阿玛尔,我们能听到哀嚎,“强化审讯”由此开始。美国也有人用更直接的说法,就叫“刑讯逼供”(torture)。

  接下来,阿玛尔的两个手腕被天花板上悬垂下来的绳索捆绑。他一个人呆在昏暗的屋子里,身体呈现出W型---不是规规矩矩的W,更象水平方向遭到压缩的扭曲的W。还好,他的双脚总算能落到地上。玛雅现场目击了全过程,但我们看不到她闪亮的透着金色的红头发。她戴着黑色的头套,只露出两只眼睛。她能够接受刚才发生的事情。首次遭遇刑讯逼供以后,她已经不用继续戴头套就能接受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CIA掌握着阿玛尔的关键证据,他曾经用“西联汇款”向9/11劫机者提供了5000美元。丹以提供毛毯和美食为诱惑,希望阿玛尔提供更多关于建筑公司沙特组(Saudi Group)的情报,本拉登家族与之有着密切联系。丹没有如愿,阿玛尔只能继续遭罪。两个大汉凶狠地将他扑倒在床垫上,玛雅在一边看着,眉头紧皱。丹让她取点水过来,著名的“水刑”(waterboarding)开始了。阿玛尔的头被一块毛毡捂住,丹用玛雅递过来的水浇上去,同时大声讯问,如果你能提供当时的一封电子邮件,我马上就会停下来。你们还有什么计划,最后一次见到本拉登是什么时候?玛雅对丹摇头表示没问题,继续干,但她没有直视水刑的实施过程。她的视线或者朝向别处,或者干脆闭上眼睛。阿玛尔剧烈咳嗽,大口喘息。水刑过程中囚犯的感受接近溺毙,除带来因为缺氧而引起的痛苦以外,还可能造成骨折、心理创伤等持续的恶果。刑讯结束后,丹对阿玛尔说,“兄弟,到最后每个人都会垮掉,生物学就是这样。”

  电影中的第二次刑讯逼供发生在同一个地点,阿玛尔由歪歪倒到的W型坐到了椅子上,丹递给他果汁和食物,观众看得出来阿玛尔饥渴的程度。丹说,“如果撒谎,你肯定要受苦。”他希望了解不久前发生的人肉炸弹实施者的背景,阿玛尔提供的答案是不知道。在玛雅面前,丹让阿玛尔陷入衣不蔽体的窘境,以在女性面前暴露其身体隐私部位来羞辱囚犯也是CIA强化审讯手段的一部分。阿玛尔祈求帮助,玛雅回答,“你只要说出真相就能自助。”阿玛尔很快被戴上狗套,被迫象牲口一样在地上爬。他开始泄露情报,星期天或者星期一。丹说,“不完整的信息只能被视作撒谎。” 他和助手将阿玛尔塞进一个木头箱子里,他的身体无法伸展开,就像一只牧羊犬被挤压进了鸡笼里。

  一年多以后玛雅和丹与阿玛尔的第三次遭遇比较友好,饭菜丰盛,但仍然间接提到了刑讯。玛雅提到,阿玛尔曾遭遇短期丧失,这是长期剥夺睡眠的后果。持续96小时无法入睡以后,阿玛尔招供出自家弟兄的名字,帮助CIA挫败一起恐怖袭击的阴谋,她希望阿玛尔继续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虽说这只是玛雅们的计谋,阿玛尔并没有真招供,但事实上剥夺睡眠也是CIA强化审讯手段的一种。阿玛尔嚼着无花果的同时,为玛雅和丹提供了一长串的新名字。对长期处于饥渴状态的CIA特工们来说,阿玛尔终于成为汩汩流淌出情报的泉眼。正是这次会面中,阿玛尔第一次提到了本·拉登信使的名字:阿布·艾哈迈德。

  紧接着,玛雅观看了几段过去审讯的录像片,其中涉及到的刑讯手段和阿玛尔遭遇的差不多。

  下一步是波兰,CIA的另一处“黑点”,玛雅带着假发掩盖住自己的红发,她希望进一步了解阿布·艾哈迈德的背景和行踪。此处没有刑讯,让我感兴趣的是地点的选择。影片中的字幕标明“中央情报局黑点,格但斯克,波兰”, 镜头是海边的码头。在我的记忆中,波兰格但斯克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1980年当地船厂的电工瓦文萨创建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第一个独立工会“团结工会”,为9年后的苏东剧变埋下了种子。CIA选择这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从事与美国倡导的法治精神并不完全吻合的审讯活动,多少有点讽刺味道在其中。

  接下来的审讯发生在巴基斯坦的一处羁押中心内,玛雅带着头巾面对基地组织的资金提供者。此处也没有直接表现刑讯,但玛雅和囚犯的对话中间接提到了。囚犯说,“我不想再遭罪,你问什么,我答什么。”他提供了关于本拉登信使阿布·艾哈迈德的更多信息。

  在阿富汗美军基地内,基地组织的一位头面人物遭到强制呕吐和拳头击打的待遇,他申辩说,“你不能强迫我告诉你那些我根本不知道的事情。”玛雅警告,“你应该意识到这里不是一个普通监狱,你自己的行为决定你将得到怎样的对待。你的生活将会非常不舒适,直到你提供我需要的信息为止。”她碰了碰身边的同事,头面人物再次遭到拳击和水刑伺候,但他仍未屈服。玛雅随后希望丹能帮忙,但此时丹拒绝继续实施刑讯,他决定离开阿富汗回美国,他无法忍受成十上百裸着身体的囚犯每天出现在眼前,他需要正常人的生活。刑讯过后,遭受持续精神创伤的不仅是受审者,逼供者也将成为受害人,与他的囚犯一样经历焦虑、认知能力缺失和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少见。另外,丹提醒玛雅说,处理囚犯的时候应该谨慎一些,华盛顿的政治气候在变化,等检查小组来的时候,你不要成为最后一个拿着狗套的人。也就是说,万一美国政府追究刑讯责任的时候,你玛雅不要成为牺牲品。

  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拍摄的不是纪录片,她只是用近乎新闻采集的方式拍摄了一部剧情片。片头字幕中说,电影以真件的第一手叙述为基础。作为艺术作品,美国观众普遍认可《猎杀本·拉登》非常成功,它已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但很多人、尤其是自由派人士对其中关于刑讯逼供的大段镜头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电影从刑讯逼供中寻找戏剧元素的做法不妥,将最后捕杀本拉登的成就部分归功于刑讯逼供获取的情报更是对非法行为的美化。毕格罗和编剧的解释是,他们本身并不刻意强掉个人在强化审讯问题上的立场。除强化审讯外,电影也用相应篇幅表现了其他的情报采集措施,既有卫星、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也有特工实地作业等传统方式。

  美国社会关于强化审讯的争论已经有些年头,其首要问题是美国法律和道义责任都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但在9/11悲剧发生、美国遭受巨大损失的特殊情况下,可否略微通融?可否在遭到禁止的传统刑讯手段外搞点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CIA实施强化审讯主要发生在布什当总统的时候,其团队内部并未统一意见,其中主要的倡导者之一是副总统切尼。根据作家简·迈耶(Jane Mayer)的书《阴暗面》(The 中的调查,9/11后不久,从捆绑、殴打、性羞辱、剥夺睡眠到水刑,所有这些强化审讯手段即开始用于恐怖嫌犯。来自白宫的压力是CIA敢于冒违法之险的主要原因,他们需要尽快为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和本拉登提供情报。刚开始CIA只雇佣外部合同制人员、选择美国法律管制以外的地方即所谓黑点完成审讯,以后逐步制度化,详细的操作细则得以出台,刑讯逼供披上了既定法律程序的外衣。简·迈耶看过电影以后,在《纽约客》杂志上撰文对其中关于刑讯的处理提出批评。她说,实际审讯过程中,当CIA承包人将囚犯塞进木头箱子的时候,连身旁兄弟单位FBI的人都发出警告说,这么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谴责,而且无法达到目的。

  强化审讯能否达到目的是美国社会争论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在电影中,阿玛尔等人之所以意志力崩溃并最终招供,刑讯扮演了重要角色。果真如此,CIA其实应该早早地将审讯任务外包给中国的一个派出所,省钱又省力,本·拉登因此至少能提前5年被发现。实际上,针对电影中的描述,掌握大量内情的人士不少都出面予以否认,包括几位重量级联邦参议员在内。他们说关键情报的获取并未依靠强化审讯手段,但这些人得出结论的依据很难说百分之百准确。共和党2008年的总统候选人、亚利桑那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曾经在越战中被俘并遭到越共的酷刑对待,他的看法尤其有参考价值。2011年5月本·拉登遭到捕杀后不久,麦凯恩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从个人经验看,虐待囚犯有时候能够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但经常也会带来假情报,因为受审者在刑讯过程中会说出逼供者想听到的所有事情---不管真假,只要能够减轻痛苦。关于美国社会对强化审讯手段的不同意见,麦凯恩认为水刑之类的酷刑当然应该禁止采用。他强调这更是一个道义争论,因为美国在尊重人权问题上应该成为楷模。与此同时,麦凯恩参议员支持免于追究实施强化审讯者的责任,因为他们是在为国效力,同时也向恐怖分子显示出美国的决心。丹和玛雅他们心头的压力或许可以由此减轻一些。

  《猎杀本·拉登》影评(十):美国牛逼

  美国就是这么牛逼,直接直升飞机载着武装人员飞到巴基斯坦境内,来到本拉登住处开始见人就杀,包括屋里住的女人,当然为了显示美国人民的正义,小孩是不能杀的。最可笑的一幕是,武装人员当着这些孩子的面将他们的父母枪杀,枪杀后还补上几枪后对他们说“没事的,没事的”,估计他们这样杀人杀的多了,当然没事了。巴基斯坦人民看到邻居有事,出来看看情况,美军恐吓加威胁将人群吓退,而这个时候巴基斯坦的飞机还没来到。一帮武装分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将一群人枪杀,周围的人却没有办法去救,多么可悲啊。

  前期铺垫的恐怖分子对美国的袭击挺多的,这是典型的“美化”手法,犯罪分子都是罪大恶极的,美国是世界人民的警察,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立陶宛这个小国家,可太能作妖了。  

别看它面积只比宁夏省小一点,人口还不到宁夏 39%,可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试图给中国使绊子。

先是折腾咱们台湾省,不仅公然宣布同意台湾当局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所谓 " 代表处 ",随后他们的总理还乘机窜访台湾。

之后,立陶宛又嚷嚷要抵制中国制造,劝诫该国民众扔掉手中的中国手机。

毕竟,立陶宛这个国家足足拥有 280 万人口,不到。

作为一个 " 大国 ",立陶宛还呼吁其余 16 个中东欧国家,不要和中国往来过密……

按理来说,这些应该是美国的台词。

为了继续当好美国 " 代言人 ",立陶宛又第一个跳出来,宣称停止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并在 4 月 1 日开始,转向拉脱维亚进口天然气。

这是立陶宛针对俄罗斯 4 月 1 日正式生效的 " 卢布结算令 " 的报复行为。

立陶宛政府认为,这一堪称招釜底抽薪," 可以挫败俄罗企图用用卢布结算的计划 "毕竟,俄罗斯 " 只有 "1.44 亿人口。

做出表率之后,立陶宛又开始呼吁欧盟国家,一起抵制俄罗斯的天然气。

然而,欧盟各国还是没搭理立陶宛。

要知道,2021 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约为 4800 亿立方米,其中 40% 左右,靠的就是俄罗斯。

而立陶宛近年来天然气年消费量一直都没有超过 30 亿立方米。

以日均天然气消费量来说,2020 年,立陶宛甚至连法国的 0.6% 都不到。

(单位是十亿立方英尺)

更让立陶宛打脸的是,4 月 4 日拉脱维亚天然气公司 Latvijas G ā ze 表示,公司正在考虑使用卢布结算,并解释称:这在 " 形式上 " 没有违反对俄罗斯的制裁。

立陶宛 " 阻击卢布 " 的计划,显得有点儿戏了。

相比而言,欧美将俄罗斯踢出 SWIFT 的操作,就显得有模有样多了。

SWIFT 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英文缩写,它本身并不涉及支付、结算功能,只是一个报文系统。

SWIFT 的意义在于,能够让不同的语言、金融体系以及货币,在跨国交易时候,能够使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信息交换,有点书同文、车同轨的性质。

所以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 SWIFT 理解为全球支付的微信群。被踢出 SWIFT,就相当于被踢出群聊。

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向俄罗斯释放了一颗 " 金融核弹 ",但 SWIFT 自己并不认同。

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 SWIFT,坚信自己是一家中立的国际组织,理论上并不隶属于某一国、或某一组织管辖。

只不过被踢出群聊而已,怎么就成 " 金融核弹 " 了?

明明是个中立性质的机构,凭什么美国说踢谁就踢谁?

SWIFT 成立之初的目的很简单:做好 " 沟通 " 这一件事

在官网上,SWIFT 也是这么介绍的。

这就好比说,A 国的买家给 B 国的卖家汇款后,在 SWIFT 上喊一声:" 老板,钱给过了啊 ";卖家回应 " 知道了,我去银行看看 "。

之所以 SWIFT 被认为是 " 金融核弹 ",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比它早的,没它功能好。

SWIFT 出现的时候,没一个竞品能在功能上打的过它,这就为第二个原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比它功能好的,没它用户多。

由于占据了早期红利,加上经济处于全球领导地位的几大欧洲国家的推动,SWIFT 迅速吸纳会员。

如今 SWIFT 的 1.1 万家金融机构会员,分布在 200 多个国家中。基本上把全世界能覆盖的国家,都覆盖到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跨境支付结算的沟通成本降到最低,就必须接入 SWIFT。

这样一来,SWIFT 无形中就拥有了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可以将一个国家从富有变得贫穷,伊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伊朗在 2012 年被踢出 SWIFT,此后曾经在 2016 年短暂的回归,但随后在 2018 年又被踢出去。

根据美国智库的研究,踢出 SWIFT 让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锐减一半,对外贸易损失 30%。

长期的制裁让伊朗一直没缓过劲。

按理说,伊朗这么个卖石油的好商家,跟 SWIFT 无冤无仇,SWIFT 为啥连着两次非要把它踢出群聊呢?

了解美国和伊朗的历史就会知道,这是美国要求的

美国和 SWIFT,可以说是互相成就了对方。

SWIFT 的支付体系,是以美元作为基础币种运行的。美元在国际支付结算中占比超过 40%,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比超过 60%,

而美国的美元大额清算系统 CHIPS,是 SWIFT 的重要组成部分。CHIPS 和 SWIFT 之间,每天要处理近 30 万笔交易,金额高达 1.5 万亿美元。

美国对 SWIFT 的控制,从 911 事件后,达到了顶峰。

为了打击恐怖分子,美国推出相关法案,要求美国可以访问 SWIFT 的数据,以此来分析并定位出恐怖组织的资金往来。

交易数据在手,相当于全世界资金流向尽在美国的掌控之中。这样一来,想找谁的茬,就很轻松了。

如今,SWIFT 的董事会中,有 25 个席位,其中只有美国在内的 6 个国家,可以在董事会中拥有 2 个席位,绝大部分会员国家根本没有席位。

然而,在前有伊朗惨痛教训、后有 SWIFT 被美国掌控的背景下,俄罗斯却宣称自己不惧 SWIFT 制裁。

而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 Jamie Dimon,则公开表示将俄罗斯踢出 SWIFT 的操作,可能会在未来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高盛则表示:我赞同摩根大通。

甚至在此之前,欧美各国为了是否将俄罗斯踢出 SWIFT 争论得不可开交。

为什么制裁俄罗斯这么难?

因为伊朗虽然有石油,但是只有石油。

伊朗国土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构成单薄,石油出口是全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但伊朗的石油,又没有多到让美国离不了,切断伊朗石油对美国和欧洲的影响都相对较小。

因此,只要美国压制住伊朗的石油出口,就能轻松的将伊朗按在地面摩擦。

尽管俄罗斯的 GDP 相当于中国一个广东省,但它手里掌握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欧洲能源的最大供应商。

俄罗斯承包了欧盟国家 26.9% 的原油进口量、41.1% 的天然气进口量,和 46.7% 的煤炭进口量。

美国和欧洲现在都是在顶着石油、天然气价格飙升的压力,在制裁俄罗斯。

此前,国际油价差点就飙升至每桶 180 美元,而欧洲主要天然气价格暴涨近 80%。

要知道,这个冬天,俄罗斯对欧洲供暖只是出现了产能波动,欧洲各地的电价就飙涨了数倍。

为此,英国电力公司 " 贴心 " 的给客户提供各种省电小妙招,比如使用更节能的 LED 灯泡、尽量关掉电器而不是待机、减少洗衣服洗碗机的使用频率等。

甚至都提出了有男友抱男友、没有男友抱宠物建议

于是,有人就被冻感冒了。

而美国由于汽油价格暴涨,民众纷纷开始加入了偷油贼行列。

有的偷油方式简单粗暴,几辆重型皮卡过去直接搬运走 8000 升的柴油。

有的则是把小面包开到地下储油罐上方,用改装的车门做掩护,神不知鬼不觉的偷油。等到加油站发觉的时候,将近 3800 升的汽油已经没了。

这还不是最狠的。美国科罗拉多一家加油站,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损失了 9000 多升汽油,以及近 1.4 万升柴油,总价值超过 5 万美元

这伙偷油贼更绝,他们用遥控器控制了加油机,光明正大的白嫖。

加油站表示,这种方式技术含量很高,偷油贼需要对加油机的操作系统有深入的了解,一般的偷油贼想都不要想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下决心要将俄罗斯踢出 SWIFT 时候,欧美各国存在分歧的关键原因。

为了制裁一个俄罗斯,欧美国家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真的划算吗?

更可怕的是,美国如此透支 SWIFT 特权,正在逼着其他国家加速逃离 SWIFT 的控制。

SWIFT 的价值在于便利,而不是唯一。

并不是说没有 Swift 就不能进行贸易了,只不过相对更麻烦。

正如摩根大通 CEO Dimon 所说,将俄罗斯踢出 SWIFT,仅仅是让俄罗斯的公司脱离 SWIFT,而不能真正影响到俄罗斯的实体开展业务。

更何况,在 SWIFT 制裁名单中,俄罗斯的能源银行并不在其中。

Dimon 对 SWIFT 有很清晰的认知。这玩意本质上,就是一种记账方式,它的出现甚至可能比电子邮件和传真还早。

所以,Dimon 认为这波制裁,反而会对美元和欧元的地位产生威胁。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用伊朗举例。

前面我们说过,伊朗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卖石油。就算是被踢出了 SWIFT,伊朗还得继续卖石油,其他国家也一定会买。

这个时候,一家中国的公司,解了伊朗的燃眉之急,它就是昆仑银行。

它的前身,只是一家小小的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

从一开始,昆仑银行就采取了 " 以物易物 " 的交易方式,直接绕过了 SWIFT。

比如,中国通过昆仑银行向伊朗采购了 1 亿美元的石油,就先记账。等到下次伊朗向中国进口其他货物的时候,再按照对应的价格,抵销石油的账单。

虽然整个过程中还是可以用美元来进行计算,但美元只是一个衡量价格的尺子而已,并不是交易使用的货币。这就打破了 SWIFT 以美元为基础货币,进行结算的 "bug"。

实际上,欧美此次使用 SWIFT 对俄罗斯的制裁,也让更多的国家意识到,SWIFT 背后潜藏的风险:万一哪天美国不高兴了给我来一波制裁,我是会变成伊朗,还是俄罗斯呢?

这也是摩根和高盛等华尔街精英们,最担心的一点:美元的霸权地位被透支的有点快了。

随着 SWIFT 将俄罗斯踢出去,俄罗斯自己开发的替代系统 SPFS 也加快了脚步。

2018 年,由于不满华盛顿对伊朗实施的制裁,欧盟推出了 INSTEX(支持贸易交流的工具),作为与伊朗进行人道主义贸易的 SWIFT 替代方案。

而中国的 CIPS 目前只支持人民币支付,但表现得尤其亮眼。

由于银行守旧的天性,除非出现重大变革,否则他们很难有动力将现有业务移植到新的平台或者系统中,所以现在 SWIFT 依旧处于垄断地位。

而一旦被 SWIFT 提出的玩家越多,尤其是重量级的玩家被踢出的越多,SWIFT 的垄断地位就会越来越减弱。

到时候,就是 SWIFT 颠覆者出现的时代。

拥有 1.44 亿人口的俄罗斯,相对于立陶宛来说,绝对是重量级玩家。

美国收获了立陶宛,却正在失去俄罗斯。

由于 SWIFT 的董事会,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持,而美国又可以访问 SWIFT 的数据,这就让美国可以轻松的监控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贸易往来。

被监控的滋味,并不好受。

但是,由于全球贸易一直用美元清算,这就导致大家虽然内心不满,却只能暂时忍气吞声,SWIFT 成了美元霸权的一把利剑。

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它不能伤害被制裁的国家,同时也在伤害美元霸权的地位。

摩根大通、高盛、花旗集团在内的华尔街,已经向美国政府发出了警告。他们认为,将俄罗斯踢出群聊,不仅将损害全球经济,同时也将助长其他国家在大群之外创建小群,加快开发 SWIFT 的替代系统。

说白了,华尔街精英们痛心疾首的是,美元霸权的根基,正在被美国现任总统和政客们自己挖断。

古人说,小国无大智。立陶宛跳着脚骂中国、骂俄罗斯 " 帮 " 美国显威风,只会让这两个国家越来越远离美元霸权的控制。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恐怖分子是哪个国家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