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离宫的甄嬛还会有自由吗

宜修生在满清时期盛产后妃的“乌家”——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阿巴亥(多尔衮的母亲)姓乌拉那拉,康熙朝的德妃&雍正朝的太后成璧姓乌雅,当朝皇上亲封的两任皇后都姓乌拉那拉;宜修本人也极富智计,且拥有十分雄厚的政治本钱。她朝无上荣耀的“母后皇太后”位置奋发努力了76集之后…… 彻底输给了第1集时还是汉军下三旗小白莲花的甄嬛。

两幅对比图说明一切:左图是皇后和甄嬛第一次见面,地上的是甄嬛;右图是皇后和甄嬛最后一次见面,地上的是皇后

其实皇后一直目标明确、步步为营,而且十分地耐心和坚忍。怎么就输了个一败涂地?本文和大家唠唠:皇后到底输在哪。

两千多年帝制以来,后宫的争斗向来是围绕皇帝进行的,所以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里面,皇上他老人家心心念念想要的是什么——皇桑的目标是:把江山交给一个足够优秀的皇子手里,并且确保他的权力不受任何宗亲/外戚/军权的掣肘。

为实现这个目标,皇帝有两大诉求:1.子嗣繁多(以便挑个最好的);2.下一任太后是个贤德女子,母家没有太强的权势(防止外戚干政)。

而当时的后宫是什么状态呢?皇后和华妃两大阵营对立——皇后身后是太后和隆科多,华妃身后是年羹尧。隆科多和年羹尧正是辅佐胤禛登基最重要的力量,在胤禛执政初期,他也非常需要这两个人帮他平息战乱、稳固朝局。于是,重用这两位重臣的同时,胤禛自然而然地玩起了帝王心术,让隆科多和年羹尧在前朝彼此牵制,而皇后和华妃在后宫互相制衡。

其实,参考皇帝的第二大诉求就不难得知,为防止下一任太后联合前朝重臣专权,他既不愿让乌拉那拉氏的孩子当皇储,也不愿让年氏的孩子当皇储,所以他每个月只有十五那天才睡在皇后的景仁宫,同时常年让华妃用着绝育药欢宜香,导致皇后和华妃始终都没有子嗣。

皇帝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尊着皇后,宠着华妃,好让隆科多和年羹尧放心地为自己尽忠效力。等待时机成熟,就卸磨杀驴,把这两个重臣分别料理了,到时皇后和华妃外没有权臣扶持,内没有皇子依靠,在立储这件事上如果乖乖听话,就以后尊她俩个太后太妃的空头衔,在宫里颐养天年;如果还敢搞小动作,就毫不客气地处理掉。没有这些强势后妃的干预了,他老人家好立一个自己中意的皇储,自己龙归大海后把大权独揽的江山交到皇储手上。

打这个如意算盘时,皇帝对皇后的阴毒是毫无察觉的,与此同时,对皇后而言还有另一个好消息——皇帝明确地知道年世兰的焊妒

看明面上的剧情,很多人会觉得温宜公主木薯粉事件之后,皇帝才知道华妃的狠毒。其实呢?皇帝一早就知道,所以得知福子被华妃扔下井、夏冬春被华妃打成残废时,他既不惊讶,也不在意——这完全在他意料之中。而且,皇帝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华妃害死一些不受宠的低阶品嫔妃、宫女,朕却装作不知道,不予追究,一方面可以让年家感觉自己深沐皇恩,进一步放松警惕,一方面可以把这些罪证留着以后和年家算总账。

至于受宠的、高阶品的和有孕有皇嗣的嫔妃,皇帝料定华妃不敢对她们怎么样。阶品高或者圣宠正隆的妃嫔残害起来太过显眼,华妃再放肆也没有胆量把她们弄死,而有身孕的嫔妃,皇后会尽照拂之责,太后也会亲自关照,以年世兰直来直去一切明着来的水平,在皇后太后的牵制下,对皇嗣其实构不成威胁。

但几个意料之外的情况让皇帝打错了算盘:

第一,华妃虽然智商捉急,但她身后站了个诡计多端的曹贵人,二人合璧,对后宫的破坏力超出了皇帝的预想。
指使余莺儿给甄嬛下药、制造眉庄假孕争宠事件、几次三番给眉庄下毒、溺死淳贵人…… 这些动作让皇上失去了两个受盛宠且有旺盛生育能力的嫔妃——淳儿(死了)和眉庄(对皇帝死心了),且更要命的是,皇帝完全被蒙在鼓里——要不是甄嬛抓住了证据,他连日后和年家秋后算账的把柄都抓不着,完全是被人摆了一道。

第二,皇后才是自己在后宫最大的政敌。早年的情伤也好,天生的控制欲也罢,皇后其实是有很强政治野心的——她要当一个权倾朝野的太后。

皇后的两大诉求是:1.皇嗣凋零(没人和她控制的皇子争皇位); 2.自己乌拉那拉氏通过下一任皇帝掌握政权。这两个诉求和皇帝的两大诉求完全对立,但皇帝对此懵懂无知,居然还指望皇后在后宫制约华妃,助他老人家子嗣兴旺。华妃戕害嫔妃,皇后表面上斥责约束,实际上对华妃的害人行为完全是绥靖和纵容的,甚至主动提供弹药助攻。她老人家自己也没闲着,亲自设计害死了纯元的孩子、华妃的孩子、欣常在的孩子(疑似)、芳贵人的孩子、富察贵人的孩子、甄嬛的孩子,害死了纯元和齐妃两位后妃,导致端妃、安陵容、琪贵人和宁贵人永远丧失了生育能力,可谓后宫子嗣凋零的罪魁祸首,但皇帝对她每一次作恶都丝毫不知。皇帝自以为在算计皇后,却不成想被皇后算计惨了。

第三,太后在和皇后撕破脸之前,是把娘家乌拉那拉氏的利益摆在皇嗣之前的,所以不但没有惩戒皇后作恶,还为她掩饰。纯元难产而死,富察贵人小产,甄嬛的第一个孩子滑胎,精明的太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但皇后一旦获罪被废,乌家以后恐怕再难和皇家联姻,所以太后对宜修的恶行不但忍气吞声,而且在皇帝那给她做了十足的掩护。

按理来说,如果没有甄嬛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皇后应该会是这场博弈里最后的赢家。皇帝料理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之后,会理所应当地认为乌拉那拉氏和年家都对立储这件事没什么影响力了,但皇后会用她高明的伎俩构陷其他皇子,然后依然设计除掉齐妃,把没主见的三阿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到时皇帝依旧浑然不觉她的恶毒,只当她是个人老珠黄、贤惠没用的皇后,而且阿哥里也没有别的合适人选,只好立三阿哥为太子,皇后顺利成章地成为下一任掌实权的太后。

只可惜,半路杀出来个甄嬛。

甄嬛此人的能量有多大呢?容貌美,饱读诗书,才艺出众,品味高雅,这几样和纯元皇后平分秋色的本领让她顺利成章得到了专宠,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华妃得专宠的时间更长,不是一样被干掉了), 真正要命的是:她有令人惊叹的政治才能。

所谓政治,就是如何“摆弄人”的艺术。咱们下面来比较一下皇后和甄嬛在“摆弄人”方面谁更胜一筹:

先来看皇后娘娘:她最擅长三招——扮猪吃虎、挑拨离间和借刀杀人。

皇后扮猪吃虎的经典案例:自知争不过姐姐纯元,于是作出识大体的乖顺样子把福晋之位让给姐姐,并且对姐姐极为恭敬爱护,博得了姐姐信任后,毒死姐姐和腹中的孩子,不但杀了情敌,还让情敌死之前对自己极为愧疚,亲口求皇上善待自己一辈子。

皇后挑拨离间的经典案例:年羹尧老婆生病,请了宫里两位太医去医治,皇后寻了个借口把仅剩的两位当值太医也派去年家,然后自己头风忽然发作,以不敢惊扰阖宫上下为由不许去
请其他太医,却大张旗鼓地要求妃嫔们去轮流侍疾,闹得朝野上下都知道了,让皇帝觉得年羹尧把太医都请去给自己老婆看病,导致朕的老婆病了却无人医治,于是进一步产生与年羹尧的嫌隙。

皇后借刀杀人的经典案例:指使安陵容通过舒痕胶给甄嬛用了足量的麝香,然后她老人家和皇上离宫去祈福,把胎像已然不稳的甄嬛交到了华妃手上,让华妃的罚跪完成对甄嬛腹中胎儿的最后一击。结果甄嬛流产,华妃被罚,她老人家坐收渔翁之利。

不幸的是,甄嬛在这三招上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甄嬛扮猪吃虎的经典案例:在甘露寺和皇上重逢后,明确表示当年是自己错了,无颜再回宫,不奢望再得到任何位份,皇上时常来寺里看看自己就好,心里有自己就好,自己就在寺庙里呆着不回去了。皇上听了既感动又心疼。然后过几天甄嬛放出怀孕的消息,皇上更觉亏待了她,力排众议把她接回宫了,而且赐满族大姓,抬满军上三旗,封妃位,指为四阿哥生母。甄嬛风光回宫后,利用皇帝给的权力逐步搞死了皇帝。

甄嬛挑拨离间的经典案例:皇后为阻止甄嬛回宫,指使钦天监的人告诉皇帝天象不好,星星冲月亮,意味着有人要冲撞太后和皇后,甄嬛于是让眉庄巧妙地借有人给四阿哥下毒未遂的事件敲打太后说:嬛儿怀着的龙裔在宫外受着苦不能回来,四阿哥又差点被毒死,这星星不知是在冲撞月亮还是在冲撞皇嗣呢?成功激起太后对皇后戕害皇嗣行为的极大反感,破天荒临阵倒戈帮了甄嬛一把,把甄嬛接回了宫。

甄嬛借刀杀人的经典案例:告诉新晋升嫔位的曹琴默说,皇上和太后器重你,给你的封号是“襄”,有协助的意思,就是希望你积极帮助他们肃清宫闱,剪除华妃的势力。曹琴默一听来劲了,几次三番力劝皇帝和太后杀了华妃。她对旧主的狠毒绝情让皇帝和太后感到触目惊心,于是干脆毒死了曹琴默。

综上所述,皇后和甄嬛在权谋智计上不相上下,那么皇后到底哪里败给甄嬛了呢?答曰:“结盟“的能力上。

皇后也结盟,她的盟友都有谁呢? 太后,齐妃,安陵容,瓜尔佳文鸳,剪秋和江福海。太后是她娘家自带的盟友,不算本事,对齐妃和安陵容她结盟的方法是揪着人家的小辫子胁迫对方听话——齐妃曾经试图毒害甄嬛,安陵容曾经用针扎小人诅咒华妃,这两样犯死罪的把柄她牢牢抓在手里,让她俩不得不为自己做事。瓜尔佳氏是低配版的华妃,焊妒而没脑子,皇后和她结盟的方法是利用她对甄嬛的嫉妒,并提供给她甄嬛的把柄,继而让她充当急先锋对甄嬛发起攻击。江福海是个软骨头,到最后一打什么都招了,给了皇后娘娘滑向毁灭的临门一脚,剪秋倒是对皇后忠贞不渝,但作为景仁宫的掌事宫女亲自去投毒害甄嬛,水平也是堪忧。

总结说来,皇后在“结盟”这件事上,会用的全部招数就在“胁迫”和“利用”——自己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幕后黑手,别人哪里是什么盟友,不过是她的提线木偶而已。这个特点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1.她的阵营不团结——太后倒戈,帮助甄嬛回宫打压她;陵容倒戈,死前告诉甄嬛“皇后杀了皇后”这个重要线索;2.她的阵营缺乏人才(聪明的不好控制啊)——三阿哥花样作死给八爷九爷求情,搞死了自己不说还连累了皇后;剪秋冲动到亲自去给甄嬛下毒,导致江福海受刑,进而说出了当年皇后害死纯元的真相;瓜尔佳氏在牵强附会的证据下就信誓旦旦甄嬛和温实初私通,并匆匆发起攻击,只好靠皇后娘娘在滴血认亲的水里做手脚来凑,结果做的手脚还被发现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我们再看甄嬛的盟友都有谁:

24小时全天候盟友:沈眉庄,崔槿汐,苏培盛,温实初,允礼,端妃,敬妃,流朱,浣碧,小允子

关键时刻给予关键帮助的盟友:芳若姑姑,宁贵人,慎贝勒,敦亲王福晋,莫言师太,玢儿

第一,人才济济。温实初,允礼、小允子这样自带过硬专业技能的不用说了;眉庄深得太后信任,为关键时刻太后从皇后倒向甄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崔槿汐堪称内宫第一谋士,熟知宫里的政治格局,很多次充当了甄嬛的军师;苏培盛和芳若姑姑,非常熟知皇帝的脾性,能不发一言地影响皇帝的决定;宁贵人,头脑冷静,关键时刻杀伐决断(滴血认亲事件,第一个想到去甘露寺请莫言;皇帝派血滴子去调查弘檐,果断给皇帝服了一颗毒药)。这些人连单打独斗都是把好手,结党了该有多大能量?

第二,盟友对甄嬛都是真心拥戴,不是利益绑定。他们有的是入宫前就对甄嬛有生死与共的感情,比如眉庄,温实初,流朱,浣碧,玢儿;有的是欣赏甄嬛的为人,自愿追随,比如槿汐,允礼,芳若,敦亲王福晋,莫言师太,宁贵人;有的在落魄的时候受过甄嬛的恩惠,比如端妃,小允子;有的是因为自己心爱之人而力挺甄嬛,比如苏培盛,慎贝勒。总之,所有人对甄嬛的拥戴都是“自发”的,不是被迫或者单纯受利益驱使的。

第三,不但盟友为甄嬛赴汤蹈火,甄嬛也为盟友两肋插刀。眉庄假孕事件之后被禁足,甄嬛甘冒大险地去探望,打听真相,且发动一切能帮忙的宫外力量追捕逃亡的刘太医;敦亲王被杀,甄嬛力劝皇帝留下福晋和孩子的命,并允许他们继续住在王府;安陵容被华妃作践,大半夜叫去唱曲,甄嬛自愿带着琴去伴奏,并在陵容窘迫之时主动提出独自表演,给陵容解围……说甄嬛是后宫最讲义气的娘娘,实不为过。

第四,党魁和成员之间有利益冲突时,党魁甄嬛愿意为对方做出重大牺牲。浣碧故意把酒洒在允礼身上,给他擦衣服时弄掉了他的荷包,并借此机会请皇帝把自己赐婚给允礼,甄嬛不但成全浣碧,还在皇帝面前极力为浣碧争取福晋的位份,并且在浣碧出嫁时以皇帝赏赐的三倍之数为浣碧陪嫁;敬妃告发崔槿汐和苏培盛对食,甄嬛知道敬妃是舍不得胧月,于是索性割爱把胧月永远留给了敬妃……不得不说,成大事者有大格局。

第五,投机分子坚决肃清,保持队伍干净。浣碧和敬妃的背叛得到了甄嬛的原谅,但安陵容和康禄海是连个回归的机会都没有的。因为在甄嬛眼里,浣碧和敬妃的背叛是因为感情,只要帮助她们和爱的人在一起了,她们也就安生了,然后会对甄嬛更加死心塌地,但安陵容和康禄海的背叛是因为利益——说白了,他们的支持是可收买的,价高者得,这样的盟友背叛一次就还会背叛第二次,没必要给回头的机会。

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精诚团结、纪律分明的甄嬛党,皇后那个乌合之众的小团队如何是对手?两伙之间,Boss单挑能力不分伯仲,但论团体作战能力,皇后党的差距实在太明显了

表面的原因是:皇后是庶出的小姐,从小缺乏爱和重视,很难信任别人,而甄嬛是嫡出的小姐,在和睦有爱的甄府长大,爱人的能力更强。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乌拉那拉家和甄家培养女儿的理念有根本性的不同。

剧中乌拉那拉家的女儿有三位:太后成璧(其实是近亲乌雅家的女孩),先皇后纯元,皇后宜修。成璧和宜修明显读得书不多,纯元算是才情最高的一个女孩子了,才华也主要集中在歌舞乐器、诗词歌赋。太后反复强调,她希望清朝的每一任皇后都出在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说明“乌”家准备走的就是外戚路线,小姐们都按纯元的模子培养——说白了就是甄嬛鄙视的“以色侍人”。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小姐们极易修炼成高级傻白甜,顶多会点女人之间宅斗宫斗的小伎俩,很难有多大的才干。

反观甄家对女儿的教育理念呢?剧中明确表示,皇子们学习治理国家的书目甄嬛都通读过,而且对其中的道理领悟深刻、运用自如;甄家小妹玉娆15岁的小小年纪,说服皇帝不要纳自己为妾时,也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竟然让皇帝无话可说,说明她的博学和思辨不亚于姐姐甄嬛。要知道,玉娆大概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全家落罪发配宁古塔了,可想而知,在几乎家破人亡的绝境下,甄家也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玉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也是博览群书的。

另一处重要暗示,是在全剧开篇的时候,甄嬛在庙里上香,求菩萨保佑自己不要被皇帝选中,原话是“信女虽不比男子可以建功立业,可也不愿轻易辜负了自己”;后面剧情也多次提到,甄嬛的最大心愿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意思是“我只愿当正妻”)。我们看了完整的故事,知道甄嬛的眼光其实是很高的,一般水平的世家子弟决计看不上,那么甄嬛最初发愿“不辜负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来大胆猜测一下:是嫁一个贤能的宗亲/权臣为正妻,用自己的政治才华辅佐他进入朝堂的核心决策圈(六部/上书房大臣等),进而联手参与国家政治的大格局

换句话说,如果乌拉那拉氏培养女儿瞄准的是后宫路线,那么甄家培养女儿瞄准的其实是前朝路线。女儿当后妃,只要伺候好皇帝就行了,其实没有机会干政;而女儿当了亲王/权臣的正妻,倒是可以通过夫君来更方便地影响朝局。

这个理念的差异,导致了乌拉那拉家让女儿苦练才艺——就拿纯元来说,歌,舞,琴,笛,箫,筝,琵琶,刺绣……都是一流水平,恐怕没时间学别的了吧?宜修更惨,庶出女儿不受重视,除了书法,什么也没学过;而甄家呢?两姐妹都会弹琴,甄嬛会跳舞,其余没什么才艺了,主要时间明显和贵族男孩们一样——花在读书学习上。

说白了,宜修那点政治修为是家长里短、妯娌姐妹宅斗里自悟出来的,目光短浅,讲究单打独斗,而甄嬛才是博古通今、受过系统教育的科班出身,眼界开阔,注重笼络人心。因此,皇后娘娘输给甄嬛,一点也不冤枉。

读到这,不知你会不会产生另一个疑问:既然皇后必然会输给甄嬛,为什么甄嬛在这场战争里,还赢得这么曲折、这么费劲呢?这是因为:甄嬛一开始跑偏了,她和皇上谈恋爱去了,玩起了真感情,战略重点放在了“皇上是不是真爱我”上面。

世间真心相爱的情侣间,都是有嗔有怒有怨憎的,爱和恨是一体两面,有爱的时候就一定有恨的时候,把恨消化解决了,爱会再升华和进阶一个层次。但坐在龙椅上的最高权力者,恰恰是世上最没有能力去接纳别人恨意的一个人——这是权力的代价,拥有权力就意味着你要时时维护自己的威严,不能接受别人对你恨意的表达。可这样一来,还谈什么真爱?所以至高的权力和至真的情意,原本就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甄嬛去和皇上谈真情,注定是以悲剧收场。

既然自古天家无真情,甄嬛又不傻,她怎么就傻乎乎地去和皇上谈恋爱去了呢?这是因为:皇上确实爱甄嬛,如果他是个寻常的富家公子,这俩人就恩恩爱爱地白头偕老了。由此引出本文的最后一部分:

皇帝原本是有爱人的能力的,他第一个深爱过的人是纯元。

那时胤禛年少,只是个身份不算贵重的皇子,还没有参与夺嫡。而纯元呢,如上文所说,容貌、才艺、性情、出身在世家小姐中都可傲视群芳,她可以嫁给任何一位炙手可热的王公贵胄,却选择了胤禛,其中固然有胤禛母亲乌雅成璧的运作,却也离不开纯元本人对胤禛的钟情。

胤禛从小并不受皇阿玛偏疼(比较对象:十七阿哥,骑马弓箭都是皇阿玛亲手教的),而且一出生就充当了母亲德妃与孝懿仁皇后结盟的工具(比较对象:一母同胞十四阿哥,得以在生母身边长大),而且自己在众兄弟中人缘又不好(比较对象:八阿哥,人见人爱的八贤王,参与夺嫡的九个王爷里有四个是“八爷党”),纯元的钟爱对他而言,像阴霾中的一束阳光,无关任何现实利益,只是单纯地情投意合、两心相悦,对胤禛而言无比美好和珍贵。

相处不过短短4年,还没有共同经历任何实质性的考验(政治博弈,家长里短,甚至共同养育儿女的琐碎),青春年少的纯元就死了,这种美好永远定格在了胤禛心里。后来的女子很难有纯元那么美丽温柔多才多艺,后来的胤禛也再没有一份单纯的心境去爱任何一个人。恐怕胤禛登基后,曾无数次设想如果纯元还在,陪着他一起登上人生的巅峰,他的人生该多么完美。

甄嬛的出现为什么令胤禛如此动心呢?长得像纯元只是一个很小的原因,不然莞常在刚入宫时病了那么久,皇上怎么一次都没去过碎玉轩看看?他爱甄嬛,另外两个原因恐怕才更重要:一个是甄嬛是继纯元后又一个一等一的才女,胤禛自诩艺术修为极高,觉得在庸脂俗粉中终于找到了知音;第二,他和甄嬛经历了普通人自由恋爱的过程——甄嬛最初不知道他的身份,和他几次相约一起欣赏艺术,在落难时又让他英雄救美了一把,圆房后一直又以寻常百姓夫妻来定义两个人的关系,这都让胤禛觉得这个美好的女人不是因为自己是皇帝而敬畏自己,而真正把自己当作情郎去爱惜,这让他在纯元死后的多年里,再次找到了年少时谈恋爱的感觉,如获至宝。

可是,他真的把甄嬛当作纯元的替身么?我认为不是。甄嬛得宠后不久,就展现出了出众的政治才华:眉庄落水事件,安陵容父亲押送军需事件,年羹尧事件……一众事件里,甄嬛总能第一时间切中要害,为皇帝分析利弊,并且沟通的方式也恰到好处,十分顺耳,让皇帝听得十分舒服。我认为那时起,皇帝就知道,甄嬛不但是纯元一样的谈情说爱的对象,更是宫闱之中不可多得的谋士和盟友。

既然如此,为什么甄嬛封妃那天穿错衣服,他还要如此动怒呢?

第一,他疑心甄嬛是故意的——为了加强皇帝心中自己和纯元相似的感觉,而且在故意利用皇帝对纯元的爱来争宠。本来争宠的事他司空见惯,但他忽然怀疑甄嬛的以前种种(叫他四郎,喜欢容易莫摧残那首诗等等)都是故意演戏给他看的,这让他有被算计的感觉。

第二,这件事很可能毁了他心底最美好的回忆。他把纯元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似乎纯元一根头发丝儿都比别人强。可其实呢?甄嬛封妃那天试穿纯元第一次进王府的衣服,碎玉轩宫女太监们的评价是“哪怕旧了些,也还是好看”。妃子穿着可以参加受封盛典的衣服,一定非常隆重,一生穿不了几次,又是上好的料子、精心维护,怎么就旧了呢?我猜,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纯元的衣服样式有点显旧,有些老气,华丽归华丽,算不得多美。纯元女神当初令皇帝一见钟情的造型,如果连这些宫女太监们都惊艳不了,那么是不是说明:当年的胤禛没见过什么真正令人惊为天人的造型?如果纯元的衣品在皇帝心目中被“滤镜”过了,她的容貌,才艺,性情……是不是也都被皇上不知不觉地夸大了?

高晓松说过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初恋情人往往是在心里重构过很多遍的,最后她的形象早已远远偏离了她本来的样子。所以,皇上掀开纱帘的那一刹那,不仅是愤怒于面前的“纯元”是冒牌的,还有可能失望地发现——当年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女神其实不过如此,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哐当一声碎了一地。

当场辱骂了甄嬛并取消了她的封妃资格后,矫情的皇上还不甘心,开始在御书房里给死去的纯元写信,“你是多么美好啊!让我想得死去活来啊!现在有个姑娘很像你啊,我看着她,能稍稍缓解我对你的思念啊!”。可是,再矫情也没用,这回忆终究是见光死,皇帝骗不了自己了,别扭了几个月,他终于承认了甄嬛并不是纯元的替身,而且她比纯元更好。

怎么看出来皇帝想通了呢?

证据一:穿错衣服被贬之后、怀着胧月期间,甄嬛不但没有向皇帝软语求饶,而且还在唯一一次见面的时候,愤怒地对皇帝大喊“这些年的真心,终究是错付了!”。但是在她没给皇帝台阶下的情况下,胧月一出生,皇帝就自己巴巴赶来了,软语向甄嬛示好,还要给她封妃——这已经是他在全剧中低姿态的极限,要不是想清楚了甄嬛就是甄嬛,不是纯元的替身,他断不会如此。

证据二:皇帝很喜欢胧月,多次称赞她聪明机灵,和她额娘一样——注意,他夸的并不是和纯元相似的美貌,而是和甄嬛相似的聪明;甄嬛离宫前给胧月起的小名绾绾(和纯元的小名莞莞同音),他也从没启用过。

证据三:胧月满周岁时带的玉项圈,他看着眼熟,想起了这个项圈很像自己送给纯元的定情信物,纯元一直戴着。可见这个项圈的重要意义,更超过了甄嬛封妃那天穿错的衣服。但皇帝看着胧月的项圈却淡淡地说“没什么,内务府做的东西样式都差不多”。说明皇帝此时已经把对纯元的记忆看淡了很多,没准已经在心中懊悔——不同的人可以戴同一个项圈,不同的人也可以穿同一件衣裳啊,究竟有什么大不了?

想开了之后的皇帝,在甘露寺重新见到甄嬛后,忙不迭地重新捡起来了。这次,他真的是把她当甄嬛去爱,而不是当纯元去爱了,但悲剧的是,此时甄嬛已经怀了允礼的孩子,她和皇帝之间,只剩下了你死我活。

总而言之,《甄嬛传》讲的就是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期间,各方势力围绕立储和太后之位展开血腥斗争的故事。整个故事可以用一句成语概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前半部分讲的是螳螂捕蝉——皇后如何精心布局、把皇帝骗得团团转,把掌权太后之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后半部分讲的是黄雀在后——离目标近在咫尺的皇后,如何一步步将满盘都输给了魔高一丈的甄嬛。

这个整个故事里,对我们最有启示的有这么几点:

第一,把别人当人,才能避免“失察”的错误。皇帝心机深沉,把前朝搞得定定的,却对后宫的人和事失察得一塌糊涂。究其原因,是他没有把这些深宫中的女人当人看。他但凡对宜修多点将心比心的尊重,也不至于对宜修的“黑化”失察到如此地步——他痛恨亲生兄弟们与自己争皇位,恨不得亲手杀了他们,如何就想不到:
宜修也会痛恨姐姐纯元与自己争福晋之位,恨不得杀了姐姐?纯元难产而死,他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从此对其他妻妾都冷了心肠,如何就想不到:弘晖夭折而死,宜修也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从此对其他皇子都冷了心肠?自己是睚眦必报的金刚,凭什么就觉得别人应该是舍己度人的菩萨?

“从朕和皇额娘决定争皇位的那天起,朕早就忘了朕还有什么弟弟!”——自己不念手足之情
“纯元是你的亲姐姐!“——却惊讶于宜修不念和纯元的手足情

皇帝并不傻,他对隆科多、年羹尧、瓜尔佳鄂敏这些前朝的权臣,一举一动都观察得仔细、一词一句都思考得周全,他只是没把后宫的女人们放在眼里。现在有句很流行的话说“人家不是情商低,而是懒得把情商用在你身上”。同样道理,皇帝也不是智商低,而是懒得把智商用在妻妾们的身上——
他觉得她们的生杀大权妥妥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敢作什么妖?所以在她们面前无限地自我膨胀、彻底地失察,从而亲手制造了一个怨气冲天的后宫,自己也在这怨气中瞪着不能瞑目的眼睛死去。

第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皇后和甄嬛斗法输了,就输在这个“助”上面,究其原因,是她失了那个“道”——甄嬛把盟友当朋友,可以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她老人家把盟友当棋子,随时准备丢卒保车。两个人都是一等一的足智多谋,但一个结盟意识差,且对盟友凉薄,一个结盟意识强,且对盟友亲厚,如果你我在宫中,会跟着谁混呢?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太医院——原本太医院是被太后牢牢掌控在手里的,华妃多年不孕的真相,就是因为太后严密把持着太医院,才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太后的资源原本应该就是皇后的资源,可是皇后在搞死了华妃、赶走了甄嬛之后,马上和太后翻脸,大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意味,太后于是没有把太医院的资源交给这个“白眼狼”。而太后死后,太医们纷纷站队到了甄嬛党——眉庄死后,温实初颓废成那个样子,甄娘娘也对他照拂有加,还提携了他的大弟子卫临,太医们自然知道跟着甄娘娘有肉吃啊!

第三,关键时刻,只有你脑子里的知识会救你的命。人生轨迹,很多时候是自己左右不了的。初入王府的宜修,第一集在庙里烧香许愿的甄嬛,这两个花样年华的女孩子都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踏上那样一条路。可当这条路终于峰回路转、指向残酷的宫斗时,父母远在天边,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头顶,只剩了这些女孩子之间的短兵相接、殊死搏斗。甄嬛从小学的政治历史、兵法谋略救了她了,而宜修学过的书法,除了排解郁闷,有什么用?要不是自己聪明悟性高,自休了些宅斗的伎俩,早就和小产后惹皇上讨厌的芳贵人一样关在冷宫里了。饶是如此,宜修还有本钱瞧不起姐姐纯元呢——“弹压嫔妃,左右平衡,姐姐做不到”,可见纯元更是个十足十的傻白甜。

不知你们怎么想,我觉得纯元宜修的父母非常失职,居然就让女儿这么手无寸铁地踏入了这险恶的社会。真正疼女儿的父母,不是给她家财万贯,不是教她琴棋书画,不是拼命把她往富贵人家的门里塞,而是早早地教她和男孩子一样的本领——如何在这个丛林一样的社会里生存。关键时刻,胤禛救不了纯元,允礼救不了甄嬛,哪个男人也不能保护女儿一生周全,只有她自己的本事才能救她自己。

生了女儿,千万别觉得生了个招商银行,不用自己奋斗了,千万别一门心思琴棋书画、唱歌跳舞、贵族礼仪,千万别觉得你女儿不必物理化学政治经济自己创业披荆斩棘,波伏娃早就告诉我们了:世界上哪有什么easy模式,唯一的一条道路就是hard模式——男人早早明白了这个道理,老老实实自己奋斗,而女人受到的诱惑太多,往往穷尽一生才明白人生其实是没有捷径的。

前面偷的懒,后面都会如数找回来。《甄嬛传》提示:女孩和女孩的父母们,请放弃幻想,投入战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甄嬛进宫第几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