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的漫画形象叫什么

“不是应该叫共产主义青年团吗?这里怎么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呢?”

“别着急,咱们边看边说。”

画面中,一个叫周小美的主人公打开了时光之门,三位21世纪的学生团员从渔阳里6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瞬间穿越到20世纪,共同寻找关于共青团的一些答案。

5月4日上午10点,这组以团史百年为主题的漫画作品正式上线。据了解,这组作品由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师远志创作,整个创作计划是8期,呈现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建设与发展的光辉历程,向更多青年学生普及团史知识,献礼建团百年。

师远志介绍说,团史主题的创作从筹划到落地成型,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目前除了借助公号“马克思漫漫说”、“河工青年”、学习强国等平台进行发布传播,也借助团队在上海、广西的宣讲基地,陆续开展一些宣讲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沉浸式动漫情景思政课程。

用漫画讲团史,这个并非灵感乍现,而是师远志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的创新探索。

39岁的师远志,从2016年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初任教师时,他有一大苦恼: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思想性和抽象性比较强,感性资料比较少,怎样才能把这门课上好、上活泼?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远志注意到,当代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动漫是伴随他们成长的重要艺术形式,很多知识都做成了动漫。他转念一想,用动漫来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行不行呢?

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师远志就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动漫内容,将“原理”课中思辨、抽象的理论用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0年,师远志在上海的朋友正好创办了一家动漫公司,俩人就商量着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内容做个系列,并取名为《马克思漫漫说》。

师远志介绍说:“我们刚开始先做了两三期,做出来后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后来发现不论是在学生中,还是在网络上,还是挺受欢迎的。学生们还出谋划策,帮我想该怎么去做,就一直坚持做了下去。后来,这组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第三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优秀作品目录》,对我们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截止目前,师远志撰稿完成的《马克思漫漫说》第一季(17话)和第二季(25话)作品,已在公众号“马克思漫漫说”B站、学习强国上海平台、抖音等各大媒体平台投放,其中,B站上播放量达47.1万,网友评分9.7分,还在评论区中不断催更。团史百年系列动漫也在陆续更新中。

严肃知识通俗化,会面临怎样的难题?师远志表示,创作过程中,要处理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的严肃性、系统性和动漫形式的通俗性、碎片性之间的矛盾,以团史动漫为例,人物可以穿越,但历史不能穿帮,历史的真实性与严肃性是不容篡改的,这就要求非常注意细节问题。“比如第三期中,从早期的团中央机关刊物《先驱》到后来的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我设计的是主人公周小美手里拿着《先驱》,旁边的青年看到后,把新的机关报《中国青年》递给他,完成这样的转换。那么这个合不合理,我就要去查资料,先驱是1923年8月停办的,《中国青年》是同年10月创办的,这个是合理的,我们才能用。”

查阅历史文献,构思主题思路,落笔着手创作,师远志每创作一期漫画作品,大概需要10天左右时间,“有时候对一个细节问题就得反复核对,确保史实不出错。”

“团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动漫只是我们红色动漫的一部分,后续我们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动漫完成,并且在后续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系列动漫。”师远志介绍说,团队还计划做《马克思漫漫说》日语版、英语版进行广泛传播,同时拓展线下阵地,出版实体漫画书,打算在河南工程学院申请成立红色动漫文化孵化中心,并依托团队力量在国内其他地方建立“红色动漫文化孵化中心”,开展红色文化IP产学研、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和家校社思政大课堂的建设。

师远志说:“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深刻体会到‘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我们将继续守正创新,讲好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向更多青少年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增进文化自信。”

师远志用动漫为学生讲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受访者供图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

  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魏文杰 许度寒/文 赵墨波/图)当“00后”遇上党史这样的宏大主题,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安阳师范学院的6名“00后”,用他们的摸索实践,给出了答案。

  不同于常见的四格、六格党史漫画,也不同于单独党史人物故事漫画,他们创作的《党史漫读》,以条漫形式,呈现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间的重要党史故事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整组作品共40期,时间跨度大、作品连续性强,从前期酝酿筹备到最终完结,预计历时将近一年。

  目前,这组产品已推出9期,经共青团河南省委官微推发后,团员青年纷纷点赞,有网友评论:“这是什么神仙杰作,慕了慕了。”

  给同龄人画党史,这些“00后”需要克服怎样的困难?会遇到哪些挑战?从中有着怎样的收获?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记者走近他们,听他们聊一聊创作背后的故事。

  6名“00后”,都是宝藏青年

  学生们身着青蓝色长衫,振臂高呼。脸庞圆中带方,头部放大,写实中不失可爱。浅蓝色的空白背景处,几颗星星闪着光芒。这是他们笔下的“五四运动”。

  头顶阴云密布,色调偏灰黑;脚下火光四起,湍流的河水蓝到发黑;有人趴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有人挺直身躯一跃而起,目光坚毅。这是他们笔下的“飞夺泸定桥”。

  这组名为《党史漫读》的作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轴,每期一个主题共9幅画面,通过条漫形式,让党史故事场景重现,画面间或用渐变颜色,或用场景物品遮挡,实现自然过渡衔接。

  《党史漫读》创作者,是安阳师范学院“党史青年绘”项目团队,一个以6名“00后”为主力的团队。其中5名,都是来自美术学院动画专业的大二学生。

  用项目负责人、安阳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王铮的话来说,“那是各有所长”:刘婉琳,责任担当,是最早加入团队的成员之一;聂艺洁,逻辑担当,归纳总结能力强;卫梅梅,想法担当,思维活跃常有出其不意的“新点子”;闫玮霖,创作担当,言语不多但画风稳定;任慧玲,融合担当,不断挑战突破,在不同风格中寻求平衡。

  团队中唯一一名男生,苏子康,刚加入不久,学习环境设计专业,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PPT制作、项目总结、外联对接,样样拿手,与专心搞创作的姑娘们相比,可谓“项目发言人”。

安阳师范学院“党史青年绘”项目团队(从左至右依次为:任慧玲、聂艺洁、闫玮霖、王铮、卫梅梅、刘婉琳、苏子康)

  从0到1的尝试,画出Q萌范儿党史

  “能把这些宝藏青年挖出来,也是机缘巧合。”身为学校团干的王铮,兼任美术学院专业课教师,从日常学生作业中发现不少好苗子,一直想把“课程思政”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

  从去年开始,她多次借助共青团的平台,带着学生进行创作尝试:7月份,创作高考主题条漫,在共青团中央新媒体发出后,不到两小时,点击量超10万;9月初,3天内为团中央“伙伴计划”完成条漫创作;9月底,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创作条漫;12月份,“2035,请回答”主题条漫,在河南共青团新媒体发出,引发点赞热潮。

  这些创作经验,让团队成员对条漫这一形式把握更熟练,也越加确定这种Q萌范儿更被青少年所喜欢,为日后创作《党史漫读》打下基础。

王铮(左一)与学生探讨漫画细节

  去年下半年,在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王铮与团队开始筹备建党百年的主题创作,不过这回,从脚本创作到定稿成形,她让学生们全程自主创作,也算是从0到1的尝试。

  “我们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们记住了王铮老师的话,开始查资料、搜素材、定风格。真正创作从大二寒假开始。在请教过学校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老师后,团队确定以共产党员网·党史故事100讲的内容为主要线索,每人一个主题,用为期一周的时间进行脚本创作。

  在画风方面,前期每人根据各自风格拟出多版草稿,综合评判后,又参考之前的创作经验,最终选择了Q萌范儿的呈现手法,由比较擅长这类风格的刘婉琳和闫玮霖负责统一画风。

  王铮说:“我们特意选定了3个头身比的造型设计,让人物形象在写实中增加可爱。这样既贴合了年轻人的审美,也不失细节性,还更注重还原真实场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历史。”

  恶补历史知识,煲电话粥讨论交流

  主题确定、风格确定,一切看似顺理成章,其实挑战才刚刚开始。

  聂艺洁遇到的挑战,就是“自以为很熟悉的内容原来很陌生”。她负责开篇“建党篇”,包含“五四运动”爆发、《共产党宣言》翻译传播、中共一大召开等重大事件,原来以为这都是很熟悉的内容,但真正要写起来就发现,知识储备得远远不够。

  刘婉琳在脚本创作方面,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已有丰富绘画经验,但此前都是按照已有脚本进行创作,“这次是只给主题,需要提取要点,形成脚本和文字分镜头,刚开始的确是有些吃力,抓不住重点”。

  而这别无他法,唯有大量查阅史料,梳理脉络,找到可以呈现的故事点。这样一项工作,往往要搜集数十万字的资料,最终提取脚本内容不过千余字,几经删减修改,最后呈现出来的可能也就几百字。

  为了恶补历史知识,寒假期间,集中创作的那一周内,她们基本上天天宅家看《百家讲坛》,遇到有不明白的点,就连看多遍,白天看,学习吸收;晚上写,梳理要点,熬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实在看不动、写不动了,出门去吹吹凉风,回来再继续。遇到卡壳的地方,就彼此间煲个电话粥,三四小时的讨论交流,不经意间就碰撞出好的表现方式。

  自称历史成绩向来不好的刘婉琳,坦言“参与这次创作,的确是学到了很多历史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以前一直觉得历史节目很‘催眠’,现在接手这样一项任务,就觉得更有使命感,一定要把作品做得更生动”。

  从细节里“抠”出来的作品

  团队创作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对细节的把握。不仅文字表达上要求严谨,不同的字意义就大不同,用哪个字不用哪个字,常常也要对照很多史料,有相互佐证的内容才会使用。而要把文字描述转化成场景,画面上的细节呈现,要求也极为严苛。

  聂艺洁在创作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时,对于其所居住的“柴屋”的场景还原,就极为讲究。“柴屋”的墙面,屋子角落的柴火,桌子上的煤油灯,桌布上的补丁,乃至被子上的花纹,都是再三确认,多次调整,严格按照史料内容呈现。

  任慧玲所负责的延安整风运动篇章,在表现文艺汇演场景时,如何安排演员和观众的位置,脸上表情如何,演员该是怎样的动作、服装等,都与小伙伴经过了一番商量;在同样的战役主题中,怎样用不同视角,来表现战争的激烈;不同队伍着装有何讲究,帽子款式有何区别等,都要多次比对。

卫梅梅(左)和刘婉琳在商量漫画细节调整

  卫梅梅在撰写脚本时,查了好多史料,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血战湘江,“这里面有个‘断肠明志’的故事,讲的是当时红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最后用尽全身力气,把手伸进腹部内,把肠子扯出来绞断,牺牲时年仅29岁”。

  看到这些史料,卫梅梅特别震撼,“如此坚定的毅力和信念,有几人能及”,她一直在思考,怎么样通过细节和画面,把这激烈的战斗场面、坚定的信念表达出来。

  “为了烘托出悲壮的气氛,我选用暗灰色调,用暴雨雷电交加衬托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置身枪林弹雨依然保持着向前冲的姿态,脚下溅起的是早已被血染红的河水,来呈现战争的激烈。”卫梅梅说,“让读者看到这些漫画,就能体会到这种悲壮感觉,这就是我要努力做到的。”

  让“线上党史漫画”以多种形式传播出去

  今年5月4日青年节当天,河南共青团新媒体平台以“那年,他们救中国!”为题,推发了《党史漫读》第一季作品,这是几位“00后”的作品第一次面世。惊喜、好奇、赞叹、羡慕,在收获同龄人好评的同时,她们也收获了看不见的成长。

  聂艺洁大二期间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还入选了校级青马学员。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她,采访期间,正忙着准备答辩稿,要代表团队参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立项答辩。“现在马上就要升大三了,如果不是参与到这样一个项目中来,可能大学几年就平平无奇过去了,但通过这个项目,我能感觉到我所掌握的技能正趋于全面,这让我很开心。”

  卫梅梅会在第一时间把作品发给爸爸妈妈看,向他们证明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小时候妈妈从不让我看漫画,觉得看漫画是浪费时间、没什么用,但我们这组作品就可以证明,漫画也可以作为知识的载体,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喜欢的事物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如今,40期的《党史漫读》已完成了四分之一,河南共青团将于近日推出《党史漫读》第三季作品,如何让这组产品更广为人知,项目团队还有更大的构想和规划。

  线上传播方面,他们想要让静态漫画动起来,做成小视频传播;还将尝试搭建线上虚拟展厅,借助VR技术线上漫游,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待全部创作完成后,有计划将《党史漫读》结集出版,以绘本形式,送到更多青少年手中。

  “我们既要画好党史,也要讲好党史。”苏子康介绍说,团队成员已组建“绘百年初心· 红色精神传承实践队”,从7月4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期已经过实地考察和路线规划,他们将走进精神高地,寻访红色历史;走进乡村小学,从党史漫画创作者化身党史宣讲师,给乡村孩子讲党史小故事,讲个人创作感悟;还要借助专业优势,开展党史墙绘,用党史漫画装扮乡村,让这组线上产品落地成为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我们现在的作品还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让人物形象更生动,语言表达更凝练,整组作品更优秀。”“发言人”苏子康总结完毕,另外5位“00后”女孩儿都笑了,是对这发言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的满满憧憬。

  王铮对他们即将开展的社会实践有着更大的期待,“以前大家都是从历史资料找创作素材,希望通过社会实践,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通过脚踏实地青春寻访,在社会中激发创作灵感,想必对于后面的创作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青团中央漫画怎么制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