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么做电视台彩条和测试卡?

在 2019 年的双十一 公布第一个 Beta 版本之后,2020 年 618 MDT TV Test 终于肝出来了第二个 Beta 版本,它在均匀度测试,对比度测试和 MEMC 动态补偿测试之中都有很多改进,并且新增了一个 NR(降噪效果测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9 版本能做些什么。

对于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来说,用专业仪器判断屏幕好坏门槛太高,尽管我们一直在进行专业的屏幕测试,但也一直想找到一个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方法来做这件事。当然成本低/更方便就意味着不精确和功能缺失,所以这样的测试视频并不能测试你屏幕的色准,也不能测试色域。

目前的 BETA 0.9 版本,主要可以做到这几件事:

  • 测试整个系统是否支持 HDR, 支持到什么程度

  • 粗略分辨你的屏幕是否能有超过 350 nit 的亮度

  • 测试屏幕背光均匀性,对比度,以及漏光和分区调光

  • 测试拥有运动补偿(MEMC)功能的和 PC 实际运动补偿效果

  • 测试画面降噪功能的效果。

*因为是 Beta 版本的缘故,所以还在持续改进,改动内容也会继续同步。

*测试需要下载原视频,上传至第三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或者下载观看都没有效果,下载链接在文末。


第一部分,HDR, 对比度与色深测试:

开头是一个 SDR 的彩条视频,也就不介绍了,彩条之后我们见到的第一个页面是上边这样,从左上到右下,三个白块分别是极限,350nit 和 100 nit 亮度。

如果你在这个界面看到了三个亮度一模一样的白块,那么说明你的系统/播放器,有一个不支持 HDR 视频。

如果你在这个界面看到了类似上图的样子,但是没有激活 HDR 模式,最大亮度没有变化,那么说明你的系统/播放器可以解码 HDR, 但是没有办法显示 HDR 内容。

如果你看到了上图的样子,而且亮度明显有了变化,那说明你的屏幕/系统/播放器至少支持了 HDR 从解码到最终显示的全过程。

  • 极限亮度: 10% 窗口,50% 窗口,全屏显示

可以用来测试小范围极限亮度和全屏极限亮度的差距,也可以粗略测试屏幕极限亮度是否超过 350 nit 级别,如果第二和第三轮你看到的亮度差距不大,说明你的设备没有办法显示超过 350nit 的亮度。

接下来的画面是标准的 ANSI 对比度测试,相对于全黑/全白的对比度测试,ANSI 标准更不容易收到动态对比度的影响,并且更能显示出分区背光的效果,而且它本身也是测试亮度均匀性的很好帮手,就像上图一样,通过测试 15 个区域的亮度就能很容易看出背光是否稳定一致。

最后的画面用来测试屏幕的分区调光功能,最理想的情况是白字很亮,黑色部分一片漆黑。

如果白色文字部分的周边出现跟随移动的亮斑,而远处没有,就说明屏幕支持分区调光。文字周边亮斑面积越大,就说明屏幕的分区调光数量越少,建议在室内没有其他环境光的情况下测试,效果更加明显。

第三个则是色深测试,左边为 8 bit 旋转,右边则是 10 bit 色带旋转。

  • 如果两边都能看到一样的明显色阶断层,那么说明你的屏幕/播放器/系统只有 6bit;

  • 如果两边看到的是一样的轻度色阶断层,那么说明你的屏幕/播放器/系统是 8bi;

  • 如果左边有轻微色阶断层,右边几乎看不出色阶断层,那么你的屏幕/播放器/系统支持 10bit 解码和输出。

接下来是新增的 NR 降噪测试:

目前一些高端的产品都会带有 NR 降噪功能,一般来说我们所见到的降噪大都基于以下两种原理:时域和空域,这其实很好理解。

时域代表基于时间的降噪,比如第 1 帧和 3 帧都没有噪点,但是 2 帧出现了一个噪点,那么时域降噪就会通过 1,3 帧的画面来计算并且覆盖 2 帧达到降噪效果。

空域自然就是基于空间的降噪,比如某一个像素存在噪点,但是它周围的像素没有,那么空域降噪也就会周围像素的信息来补偿解决中间像素的噪点。

所以你看到的第一个 NR 降噪测试画面就会像上边这样,包含灰阶和主次色带,它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为黑白噪点,上半部分则是彩色噪点,两部分的噪点都会随着时间不算增加,所以就可以利用中间的计时器来量化降噪效果。

每隔 5 秒计时器周围都会出现 1 秒的无噪点带,这也是方便大家更好的定量测试和记录,比如你可以在每 5 秒无噪点带出现的时候拍照记录一次,通过有/无噪点区域的对比来判断降噪效果。

比如这是某一个电视的降噪实拍,你就会发现拥有降噪之后在同一时间段内,噪点确实能得到减少。通过比较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电视的噪点,也就化判断电视降噪效果的优劣。

接着是第二个测试界面,这一项测试更倾向于空域降噪能力的检测,因为噪点是从下到上移动的,画面上部分还是色块,中间是高细节的颗粒和纹理,还有文字,最下边则是灰阶。

上方的色块很好理解,噪点越不明显越好;

中间的高细节部分则是重点,它很考验降噪但不损失细节的能力,所以如果这部分出现闪动就代表不好,如果很快就丢失了细节看不清文字和线条也不好;

下边的灰阶则是提供一个降噪的参考。

这是某一个电视的实拍画面,你会发现上方的色块和下方的灰阶部分噪点被拉长成了线状,这就说明了它基于时域降噪的特征,中间的高细节部分保留的比较良好没有出现多少细节丢失。

这一部分也是可以基于时间码来量化对比的。

最后是 MEMC 动态补偿测试:

动态补偿其实就是利用两帧的信息生成原视频中不存在的新帧,这样就能得到更高的帧率,实现更连贯的运动效果,MDT 针对几种典型的运动补偿算法设计了以下 4 种测试,本视频的帧率为 30, 适用于 60 Hz 刷新率的电视,将来也会提供 60 帧版本来测试 120Hz 刷新率的电视。

第一项测试模拟单一方向运动的补帧效果,由 WRGB 四色不断向左移动的线条,具有不断运动的线条并且有小点零星分布的背景,以及不断向右运动的字幕组成。

只有 WRGB 四色条纹会根据时间推进不断加速,所以和前边的测试一样,也可以通过时间码来量化判断降噪效果。

在这个实拍里,随着速度加快,WRGB 条纹将会出现断裂或者扭曲,所以我们能通过「速度加到多快条纹还能保持直线/保持不扭曲」来量化 MEMC 效果。

第二项测试则是圆周运动的条纹,模拟的是背景快速移动画面,重点可以观察斜向下的方块在移动过程中相对位置是否保持固定,是否变得模糊或者边缘破碎,然后可以观察指向同心圆的红色箭头在旋转时是否受到了其他元素的影响。

界面底部有计时器,因为旋转速度和方块阵列速度一直在加快,所以可以根据「加速到多快元素还能保持清晰」来量化判断补帧效果。

在这个实拍里,方块就出现了边缘破碎的问题。

第三个测试,主要测试直线运动的方块在遇到其他界面时受到的影响,可以特别注意黑白方块与下方横滚条接触时是否会出现破碎的画面。依然能根据时间码来量化 MEMC 效果。

在这个实拍里,下方横向运动的彩条和其他边缘都出现了破碎。

动态补偿测试的最后一部分则是最严苛的棋盘测试,棋盘旋转的速度也一直在变化,这一次的 0.9 Beta 版本增加了额外的两种尺寸背景方块,所以也可以根据「转动到多快画面还能保持清晰」来量化判断补帧效果。

在上边的实拍中,你就会发现棋盘背景明显扭曲变形,而且字体也出现了破碎的情况。

动态补偿测试部分建议用至少 60 帧的速率拍摄,如果有 120/180/240 慢动作拍摄更佳,这样方便对比和后期检查,

感谢大家支持 MDT TV Test, 目前尽管更新到了 0.9 版本,但还是 Beta 阶段,还有一些细节等待完善,也有小 Bug 等待解决。如果有更多意见和建议欢迎评论或者留言反馈,再次感谢。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提供垃圾百度网盘的下载链接,推荐使用天翼云盘和奶牛快传,这是比百度好得多的解决方案:

  • :(访问码:6lzt)

你将会看到两个文件,分别是:

MDT TV TEST 的版权为 MDT 所有,禁止二次修改,但不限制使用权,非商业用途可以随意使用,商业用途请与我们联系并且明确标注来源。

}

搜索到25个与电视测试相符的作品(最多展示100页)

想要更精准搜索?请用搜索排除功能,例如搜索:“春节 -”可显示不包含“2017”和“2016”的春节素材

没有合适的视频素材?推荐您到光厂片场找人定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彩条布规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