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礼仪常识这本书看了以后怎么才小的做?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礼貌政治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礼貌的力量》是七年级思品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交往的艺术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从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两个方面阐述交往的艺术,从“说”和“做”由潜入深教会生如何交往,掌握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促进良好的人及关系。

  (二)地位作用分析

  交往是学生生活的永恒主题,《人与人之间》这一单元是在本册第一单元《扬帆起航》学生进入新环境、接触新老师和新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往主题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本单元,是“面”上的展开,在初二年级的相关单元还将从“点”上深入。初一上学期,学生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怎样与人交往,成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交往的基本要素和艺术也是必要的。本课时的教学就是要告诉学生交往的礼仪与交往技巧,帮助学生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了解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与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文明交往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明礼貌对交往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教学难点: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针对七年级学生有想法,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弱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会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处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从中学生的交往状况看,一方面中学生渴望自己有许多朋友,渴望被人们所接纳和欢迎,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交往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而遇到不少障碍。基于这一点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日常基本生活问题入手,通过小品表演,礼貌用语PK台,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一定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学法指导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课前准备一些漂亮的微笑图片或照片,上课伊始教师先用语言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请几位学生模仿图片表演,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关于“礼貌”,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导入,使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思考微笑的现象包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明白微笑的礼貌力量。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欣赏漫画“是否有礼”(漫画有两组,一组是有礼貌的,一组是没礼貌的。)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再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自经历说一说受到礼貌或不礼貌待遇的事,说说自己的感受,分析不讲礼貌的害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明礼貌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再进一步引导分析:你认为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语言和行为两方面)

  设计意图:分析漫画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体验礼貌的外在表现,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进一步体验不讲礼貌的危害,使学生自主认识到文明礼貌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通过漫画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内化品质行为。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做提示引导,如:(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说:“请”,)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知道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贵姓、对不起、别客气、请多关照、打扰、请教)将礼貌用语分类,在全班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评选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分享礼貌用语,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文明礼貌语言可以更有效表达我们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为下面即兴表演奠定基础。

  师生可以在课前将下列情境制成纸条,课上请学生随意抽取纸条进行情景表演,感受礼貌的表现:

  ①请老师给你讲解难题(请教)

  ②到商店买东西(麻烦)

  ③到图书馆借书(劳驾)

  ④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对不起)

  ⑤当你托同学办事时(拜托)

  ⑥当你去外地迷路向人问路时(请问)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自己的文明礼貌的素养,将理论认识落实到交往实践中。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态度、举止等方面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看看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同学们共享,共同制定改进方案并评选本班的礼貌之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提高礼貌素养,提升思想觉悟。通过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身边的.有礼貌之星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讲文明懂礼貌的具体要求 。

  由老师对学生提出践行要求。正如蒙田所说,“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文明礼貌,以礼相待。以文明的中学生、礼貌的中国人向世界展现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采和魅力。

  设计意图:将品德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将思想认识内化为实际行动,有助于思品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七) 板书: 交往有艺术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的力量

  行为文明的表现 巨大的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强调重点,突出难点,加强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并有意识的将礼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讲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本课主要学习以礼待人,礼貌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而当今社会青少年文明礼貌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很有帮助,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框是对前面六课的小结,也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所以本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课标要求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学会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宗旨及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的作用,礼貌的表现。

  [能力目标]:学会以礼待人,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生活中具体问题为依托,层层推进,使学生感受到讲文明、有礼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自我感悟与体验,学会做人与求真。

  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教学重点: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确定依据:现在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学生的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确定这一重点

  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礼貌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文明礼貌。

  确定依据:因为现在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差,通过学习知道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并贯串到生活中去难度却很大。

  二、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思想,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弱的特点,我主要采取

  讨论法: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这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习,因此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日常基本生活问题入手,通过小品表演,礼貌用语擂台,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一定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学法指导是: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用对比、递进等方法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通过捕捉身边的事例,结合自身体验去认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

  三、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充分运用上课开始的起立问好情景,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熟悉的情景引出礼貌是什么?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讨论讲不讲礼貌带来的后果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身处地体会它对自己及他人产生的心理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分清有无礼貌的区别,体会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后果,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三)列举身边待人有礼与无礼的事例

  以小组为单位,谈身边真实的事例,谈真实感受。看哪个小组举的事例最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礼貌问题就在身边,体验受到礼遇或受无礼的心理感受,认识以礼相待的益处;克服自己在礼貌待人上存在的问题。

  (四)小品表演:认识礼貌

  先表演小品“微笑的魅力”,并请扮演顾客的同学谈感受。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说说受到不礼貌待遇的事及感受,分析它的害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及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种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小组内写出知道的礼貌用语并分类,班内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交流,分享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为下面即兴表演打基础。

  将下列五种情境制成纸条,请学生表演,感受礼貌的表现: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主要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实质。

  2、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让学生结合课本105页虚框内容和生活中给别人取绰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分组准备一个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谈感受,在活动中去掌握知识,领会做人道理,提高语言表达、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本108页的虚框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直接利用课本105页的虚框内容和学生中给别人取外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课的良好开端。

  2、讲故事,谈感受,学习新课。

  老师或学生讲别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自己的小故事及当时的感受,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这句话的实质,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交流几个准备好的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并讨论主人公的感受,从中掌握课本知识“换位思考的含义、实质”领会做人道理。

  3、自己动手,完成课本所设活动。

  先让学生朗读课本108页的《相关连接》并讨论长者的话给大家什么启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

  察、感受,完成课本活动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4、新课巩固,展示所学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自己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总之,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我的说课结束了,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1年10月25日上午,朝阳中学到新江中学就行支教活动。我听了一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华文化》(田锦蓉老师),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 评教学目标:

  田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活动“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田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 评教学方法:

  田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 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1、导入新课中,田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田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 ,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田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

  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例如用热点“玉树地震”揭示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田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以上是我认为田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 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2. 在学生自学时,田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师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

  3. 学生活动面还不够广。 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语言显得略多,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还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5.还不能完全与学生实现换位思考,提出适切的问题;

  6. 板书设计不够严谨。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的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通过前一课内容的学习及学校、家庭的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学生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学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学生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语言和行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的方面。

  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的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身边不礼貌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①案例分析法②情境教学法③直观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

  ①自主探究法②总结反思法

  以上教学方法也将体现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的牛奶》

  一名顾客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的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的具体展开做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的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的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的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的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的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的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的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的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的点拨,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提问: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的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

  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的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的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①故事中的小强是真的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的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的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①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的讲礼貌的例子和不讲礼貌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的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教材观点。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复习。

  八、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图片视频、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能学会如何讲礼貌,但课后仍有一些学生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这些可能都需要通过今后的课外实践来逐步完善。

  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认识与构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礼貌政治说课稿】相关文章:

}
№.1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读书的人和爱读书的人差距会越来越大”之类的观点,无论哪个国家、哪种历史阶段,读书都有着不容置疑的正当性。然而,“开卷有益”这句话就像写在香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一样,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它显得那么空洞、无力,甚至可笑。“吸烟有害健康”不会阻止我们吞云吐雾,同样地,“开卷有益”也不会让我们真的开始热爱读书。

我们可以反问自己:我真的喜欢并在认真读书吗?

如果你的答案不那么肯定,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当我们觉得读书是如此之正确却又没行动时,我们去做了些什么?

可能是在刷朋友圈、淘宝、逛街、聚会、煲剧、看综艺……如果你认真分析这些让你轻松愉快的行为,你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它们的目的都是让我们花钱或者准备花钱。电商会把商品通过图片、文案、代言人包装成让人最无法拒绝的样子;综艺节目和连续剧会有一堆广告金主,不断地插在本该连续的剧情中;朋友圈里最有效的社交曝光是旅游、吃大餐、收到贵重礼物。可以说,那个“阻止”你读书、“催促”你花钱的,正是我们所处的消费社会。

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他的代表作《消费社会》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们来看看这两段话:

“消费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支配和奴役关系:消费者与物的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它已经转变为人与消费对象的被强暴关系。”

“消费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使整个社会一体化的重任,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

简单地说,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以消费为导向的社会,它借由无所不在的广告去引诱人们认同商品的符号价值(比如某奢侈品牌的包包代表高贵、有品味;某品牌的手机代表最新科技水平),使人们无意识中做出一些细思极恐的行为——我们并不是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的符号价值。最后,我们以一个人所拥有的物品的符号价值来定义这个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通通被裹挟到商品符号价值的无休止的比赛中,直至衰老死亡。

那读书是什么呢?它是让我们跳出符号价值比赛的最佳选择。因为唯有读书和思考时,你才是那个头脑清醒的个体,而不是众多盲从消费者里的一员。而整个社会,只有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时,才不会陷入无论拥有多少都是永远无法感到满足和幸福的怪圈。

№.2 读书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分析了读书的意义这个大问题,它是需要长期去探索的,我们可以给自己多一点时间。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书可能更多地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难题:没有钱怎么办?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和伴侣/孩子/婆婆吵架了怎么办?工作两三年仍然没有起色怎么办?大城市里的房子买不起怎么办?大龄单身被逼婚怎么办……

这些问题读书可以解决吗?不夸张地说,基本可以,但知识就像小药丸,药效虽然一样,但服用方法因人而异。虽然我们无法穷尽每个人的知识药丸服用方法,但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总有一些药丸比另一些更好、更有效。记住最简单的一个原则:系统性的知识好于零散的信息;经典的、普遍好评的书优于当下流行的书。

因此利用这个原则,我们来看一个人类社会永远无法避免的问题:失恋。这不是“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而是我自己的故事——当我失恋时,我都在读些什么?

第一个阶段——擅长领域的经典书

一开始我也像大部分人一样,希望通过网上的各类情感专栏、问答来疗愈,找到失恋的原因,然而这只会让我越来越沉溺于悲伤之中,因为阅读这些零碎的信息就像生病不吃药反而去吸毒一样,它的效果只维持在你阅读后的几小时里,这种解决方案带来的不是增强你“免疫力”而是让你对“毒品”上瘾。

而读擅长领域的经典书,会让我自愿地沉浸在我原本就感兴趣并且最容易有收获的知识中,对我来说,这个领域是文学。于是我读起了一本一直想攻下的大部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两周读完后,我终于明白了文学经典对失恋的药效何在,我在这些详尽细致的叙述里,理解了人性是极其复杂的,也因此接受了失恋所有的离奇;我在这本小说里看到比失恋更深刻、更沉重的悲痛,明白爱情的渺小。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在我痛苦的日子里,有一个人不离不弃地陪伴我,他就是作者,他是我此时最亲密又最陌生的心理医生。

第二个阶段——专业心理学书籍。

在我的痛苦得到缓解之后,我明白到了理性分析的阶段,此时,科学的、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是首选。于是我读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从事亲密关系教学的心理学家罗兰·米勒和丹尼尔·克尔曼的《亲密关系》、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进化心理学家戴维·巴斯的《欲望的演化》。学习心理学需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偶尔血淋淋,偶尔醍醐灌顶。最终,这些知识能让你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人际关系,了解爱,更重要的是它让你不会重蹈覆辙。

第三个阶段——你不擅长领域的书

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呢?原因非常多,我选三点最重要的好处。一是它会占用你胡思乱想的时间,无论你在情绪处理能力有多厉害,我们都无法在短期内把失恋忘得一干二净。这个时候如果你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要求你专注,那就非常有帮助了,因而探索未知领域就是最好的选择;二是它能打破你的认识边界,学会新的思维方法,它可能会让你学会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这段经历;三是拓展你的朋友圈,让你能结识更多朋友,甚至找到人生伴侣。你想想,当你学会一个你之前不了解的领域的知识,那么那个领域里的人和你相识、并且之后继续聊得下去的可能性是不是大大增加了呢?我个人的选择是阅读哲学、科普书,所以和现任刚认识时,也能愉快地聊起《三体》、基因工程和贝叶斯主义。

失恋读书指南就到这里,现在你再想想:你的问题有读书不能解决的吗?如果可以解决,该读什么书呢?如果读了,该如何实践?

№.3 如何才能坚持读书?

前面我们聊到了“读书的意义”和“读书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两个话题,相信会参加熊猫书院阅读计划的你,在我们简单的讨论后,对这两个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并且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学,开启你的阅读之旅。

然而我们也明白,在你心中可能还有一些小小的胆怯,一些关于阅读不愉快的回忆。你可能曾经收藏了许多书单,下载了几十乃至上百本电子书,但阅读它们的时间还不及你的下载时间;你可能曾经下定决定把一本备受推崇的大部头啃完,却在翻完前面十几页之后,因为读不懂而彻底放弃;你可能在学生时代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工作之后,加班回到家的你只想回家躺着……

你可能会问自己:这一次我真的能坚持下来吗?

我们只能说,我们不能百分百地确定你能坚持下来,但在这场由你我一起参与的阅读互动中,我们保证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你坚持的过程比以往更容易、更长久、更有所收获,而你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及信任我们的努力。

我们明白,一直以来,阅读者和阅读倡导者的地位都是不对等的。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常常听到许多指责,例如“这本书这么好,你居然都不读不下去!”“这本书很简单,你读不懂是因为你没有认真读!”

如果你在羞愧中愈发努力倒是好事,但是大部分人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既然这样,那说明我根本不适合读书,干脆就不读啦。这是多么可惜又可怕的事,明明这些阅读倡导者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爱上阅读,但是反而让你远离了它。

不过,你对他们的抗议是没有用的,相反,我们建议你尝试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但是受到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获得的社会资源是差异巨大的,我们的阅读能力分化水平可能并不比贫富分化水平低。因此我们对彼此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认识可能是非常错误的。

我们以爬山作为对比,爬到山顶的人和山脚下的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前者无法理解后者为何会对这样的景色无力欣赏,轻轻松松爬上山的人是无法体会到气喘吁吁的人的疲惫,而对于山脚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一条短短的路,而是一条无比崎岖的漫漫山路。

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你修建稳固的石阶和栏杆,设置清晰的路标,确定合适的休息点和观景点,让你可以不必像攀岩一样爬上来,而是安全地、分阶段地、路径清晰地走上来。你可能会说,为什么我们不为你直接建个缆车呢?这样更方便。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想强调的另一个主张:我们不能让你的登顶是以牺牲爬山能力为代价的。我们希望,你能意识到当你遇到读不懂的知识的时候,才是有收获的时候;我们希望你学习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4 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方法

前面我们聊到了“知识小药丸”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在优势计划里遇到不同类型的书时,该如何阅读? 在此推荐一本关于阅读指导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一)实用类书籍(自我管理、学习方法等)

阅读实用型书籍,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难度。通常,作者会事先对规则进行理论性的解释,比如这个规则的目的、原理等作为支撑资料,再把这个规则简化为一个直观并且可执行的方案。

我们要牢记的是,任何一本实用型书籍都不能直接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最终只能靠行动来解决。因此,就算你阅读的是一本实用型的好书,但如果你看完后不去行动,那它于你而言就和心灵鸡汤无异。

(二)科普类书籍(心理学、科技、物理、化学、生物等)

科普书算是一个比较小众,但是极其重要的领域,很多人可能在没有读之前就预设了“它很难”的心理取向,可正是这种心理预期挡住了我们对科学的探索。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说明了我们对科普知识的不重视,否则就会知难而进啦。那么,科学知识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呢?简单粗暴地记住一句话:它让我们不容易被骗。

对于科普类的书籍,我们要比阅读其他读物更主动、更全神贯注,最好做一些简单的笔记。在阅读时,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术语和符号,作者会在它们刚出现时进行简单的解释,如果我们能理解并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阅读,其实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三)社科类书籍(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

对于社科类读物,大部分人其实并不陌生,阅读起来也并不困难,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然而困难在于,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领域不同,作者的观察或有主观性,因此,我们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主动地阅读,对作者的观点表示同意或是提出疑问。

至此,我们探讨了四个大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为了在消费社会中保持头脑清醒。

2.读书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结合自己的情况,阅读合适的书,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基本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3.如何才能坚持读书?

相信读书带来的收获,相信自己,信任熊猫书院的努力。

4.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方法?

实用类,读后必须用起来;科普类,认识到重要性,主动、专注地读;社科类,批判性地阅读和思考。

每一个问题并非只有这些答案,要找到最适合你的答案,就需要我们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进行思考。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所以我们要说,读书和思考是审视生活的最好路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礼仪课程中学到了哪些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