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天王当年是多火?

  91岁的“四叔”李兆基终于宣布退休,将身后5500亿港元之巨的商业王国,交由两子李家杰及李家诚共同治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宣示着香港正在告别“四大天王”的时代。

  有无数旖旎诗篇的香江,长期以来,经济由一群大亨把持。以李兆基、李嘉诚、郑裕彤、郭得胜为大家长的四大家族,通过各自控制的四大地产巨头恒基地产(00012.HK)、长和(00001.HK)、新鸿基地产(00016.HK)、新世界发展(00017.HK),主导着香港地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四大家族又以此为中心扩展,把触手延伸至电讯、用水、燃气、百货零售、旅游、航运等衣食住行多个方面,在香港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李兆基的退休与交棒计划已酝酿多年。他从2011年开始,陆续辞任多家附属公司的董事职位,随后又继续辞任旗下数个上市平台的主席、董事总经理等职位。

  一代新人换旧人。1990年,郭得胜去世,时年79岁,郭氏三兄弟接班;2016年,郑裕彤去世,把新世界交给郑家纯,如今第三代郑志刚也已被推至台前;2018年,超人李嘉诚退休,长子李泽钜接棒其苦心经营78年打下的江山。如今,随着李兆基荣休,四大家族的交班已全部完成。

  英雄黄昏,美人迟暮,一个时代真正结束。被高房价围城的香港,往后或将多几分务实,少一些冒险与传奇。

  5500亿商业帝国

  每当夜幕降临,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正对着的维港夜色璀璨,旁物再好,也显得寡淡。

  IFC位于中环金融街8号,是香港的著名地标,这座全港最贵的写字楼便由新鸿基和恒基兆业合作开发。

  出生于广东顺德的李兆基20岁便来到香港闯荡,十年后与好友冯景禧、郭得胜合伙成立地产公司“永业”,再后来将永业重组,创办了新鸿基,新鸿基的“基”正是来自李兆基。

  李兆基后来创办恒基地产是在1976年,1981年将其上市,核心业务为房地产发展和投资。

  此后,恒基兆业业务不断扩展。目前,恒基地产持有一家上市附属公司恒基兆业发展(00097.HK),以及三家上市联营公司,即香港中华煤气(00003.HK)、香港小轮(00050.HK)、美丽华酒店(00071.HK)权益,而香港中华煤气又持有港华燃气(01083.HK)的股权。

  截至2018年底,恒基地产持有33.41%香港小轮权益、69.27%恒基发展权益、41.53%香港中华煤气权益、48.7%美丽华酒店权益、而又通过香港中华煤气持有67.45%港华燃气权益。

  以2019年5月27日收盘计,恒基地产市值为2152.22亿港元、恒基兆业发展市值为21.03亿港元、香港中华煤气市值为3021.89亿港元、香港小轮市值为31.07亿港元、美丽华酒店市值为109.86亿港元、港华燃气市值为159.61亿元。

  总体而言,光是旗下6个上市平台,李兆基家族持有的商业王国市值就有5495.68亿港元。

  它们的业务除了房地产开发与投资,还有百货运营与管理、燃气销售和供水、渡轮、船厂和证券投资、酒店、餐饮与旅游等。

  这样一看,香港地产大鳄的业务多元化,比内地开发商顺遂得多。

  大如恒基,李兆基的退休,必然是一项酝酿多年的计划。2011年开始,李兆基便辞任多家附属公司的董事职位;2014年开始,李兆基又继续辞任旗下数个上市平台的主席、董事总经理等职位。

  3月20日,恒基地产在年报中称,主席及总经理李兆基,因年事已高,正考虑退休。

  正式的交班消息来自5月27日晚,恒基地产宣布,李兆基由于年事已高,决定退任该公司主席兼总经理,以及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一职,继续留任为公司执行董事。

  李兆基的两个儿子李家杰及李家诚(均为恒基地产执行董事及副主席)获委任为公司联席主席兼总经理以及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之成员。

  豪门交接,素有风险,如何过渡,事关能否基业长青,一朝不慎子弟争斗企业肢解。

  外界曾有传闻,恒基帝国的继承人很有可能是最受宠的次子李家诚。但从目前安排来看,李兆基同时委任两子为联席主席,它们在集团最主要板块上权力相当。

  接班危机是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创始人退位时,是否能建立合理公平的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至关重要。然而李氏兄弟已浸淫公司经营多年,日后恒基的发展,与其说高筑制度的防火墙,倒不如看李氏兄弟如何能消弭分歧,握手共治,做到1+1>2。

  李家杰,李兆基长子,56岁,自1985年出任恒基地产执行董事,1993年起任副主席。此外,他还是恒基发展副主席、香港中华煤气及东亚银行非执行董事,小米独立董事。

  李家诚,李兆基次子,自1993年出任恒基地产执行董事,自2005年出任副主席。李家诚于2015年7月1日由恒基发展副主席一职调任为主席兼总经理,亦为美丽华酒店的主席兼行政总裁,以及香港中华煤气的非执行董事。

  在恒基地产,由李家杰主管内地业务,李家诚负责香港业务。

  此外,按最新公布,目前,香港小轮由林高演任主席、港华燃气由陈永坚任主席。

  恒基地产及旗下多个上市平台经营颇为平稳,没有大涨的惊喜,也没有暴跌的意外。2018年,恒基地产股东应占盈利为197.65亿港元,同比增长1%。此外,恒基发展全年股东应占利润为0.97亿港元、中华煤气全年股东应占利润为93.13亿港元、港华燃气股东应占利润为12.24亿港元、香港小轮应占利润为3.45亿港元、美丽华酒店为16.24亿港元,同比涨跌幅多数在-10%~10%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李兆基离开了新鸿基自创恒基地产,但目前还是新鸿基非执行董事、副主席,至今李兆基出任新鸿基非执行董事已达四十七年。

  权益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李兆基通过Kinnox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新鸿基6153.3万股股份,个人持有52.69万股,截止至2018年底,持股比例为2.14%。此外,还通过源万公司在新鸿基旗下的上市电讯商数码通(00315.HK)持有54.6万股股份,占股权0.05%。

  在郭氏三兄弟因内斗而走上法庭的时候,李兆基还喊话老大郭炳湘,要听妈妈(邝肖卿)的话。四叔还是四叔。

  唏嘘的是,这位新鸿基前主席、豪门悲子郭炳湘,于去年十月去世。新鸿基兄弟阋墙,争产沉疴拉锯近10年,如今还在能否富过三代的质疑目光中。

  2019年2月,《福布斯》发布2019年香港前50大富豪榜, 长和李嘉诚以317亿美元的财富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但身家比2018年略有缩水,额度是43亿美元。

  排名第二的,依然是李兆基,坐拥财富300亿美元。

  而排名第四的是华人置业的刘銮雄,身价170亿美元;新鸿基现时大家长邝肖卿,排在第五名,身家150亿美元;第七名是九龙仓的吴光正,身价108亿美元;第十名香港玩具大王蔡志明,蔡志明曾在佳兆业危困中火线驰援,身价67亿美元。

  香港前十大富豪,过半与房地产相关。然而跟内地相比,近年来香港老牌房企的步伐却显得迟缓。

  2018年,恒基地产在香港的物业销售金额为128.66亿港元,在内地的合约销售金额为54.03亿港元,即便是年度净利197.65亿港元,也跑输内地房产巨头。

  近年,恒基地产也有意加强内地房企的投资合作。碧桂园在港上市时,李兆基就斥资10亿港元认购新股,此后也购入旭辉股份。而在拿地方面,光是2018年一年,恒基地产就与建发、中南建设、华润置地、保利、中海、中粮等多家内地开发商合作拿地开发。

  恒基地产也从内地开发商处收购项目。2018年,恒基地产就以4.25亿元人民币从北京鸿坤手上,拿下了深圳南山一个旧改项目50%权益,可建楼面面积近42万平方呎。

  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认为,恒基拥抱内地房企一是港企在内地营销管理上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内地房企效率运作高,又有资金需求,而港企可以满足,双方合作互利共赢。

  不过近年来,恒基地产在内地储备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时,恒基在内地尚有4290万平方呎地,2018年底便消化剩38.8万平方呎。而在2014、2015年时,其于内地土储还以亿呎来计。

  相比内地,恒基地产在优势仍在香港大本营,除大屿山一块外,恒基地产土地物业遍布香港岛、九龙和新界。

  恒基兆业是拥有最多香港农地的开发商。截止至2018年底,恒基地产在香港市区持有2470万平方呎土地、另外在新界持有4560万平方呎土地,均高于2017年同期的2450万平方呎和4490万平方呎。

  早年,香港征收新界的农地作发展用途,先用换地权益书向农民分批收地,等政府有可建房屋土地集中拨付时才与之交换。然而农民更希望尽快套现,李兆基以现金购入农民持有的换地权益书。这样一来,等政府宣布开发计划,权益书就变成可发展的地皮。

  目前,香港为增加和加快土地供应,地政总署将成立土地供应组,加快处理大额契约修订和换地个案。

  高盛近期发表报告指出,对恒基地产维持“中性”评级,如果农地转换步伐较预期快,且公司收购可提升净资产值的土地或每股派息加快增长,利于公司股价上升;如果出售非核心资产以变现的方案失败使盈利下跌,或管理层变动、香港政府改变房屋策略,利率环境转变,则利空股价。

  至公告日期,控股股东恒基兆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恒基地产319071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2.5%,李家杰、李家诚均被视为控股方。

  随着超长待机的李兆基退休,香港四大家族已全部进入子孙当家时代,如何再创辉煌,延续家族神话,显然还需要时间验证。

  二代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但时代已大有不同。

}

如今谈起香港的“ 四大天王”,我们都很熟悉,

不就是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嘛。

可你知道曾经的“三王一后”以及台湾的“四大天王”都是谁吗?

风华绝代的“三王一后”(1979—1989)

谭张梅陈本来是百家姓中普通的姓氏,但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华语乐坛来说,这是四个最具魅力的姓氏——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后来被称为“三王一后”(又称“四大天皇”)。

他们如光芒四射的巨星支撑起香港整个流行世界的天空,开启香港乐坛最辉煌璀璨的一页。

1979年至1983年属于陈百强,从小家境优渥,自带贵公子气质,编曲、填词样样拿手,是不可多得的创作型歌手,也是香港第一位偶像派巨星。

1983是DANNY最风光的一年:《今宵别珍重》获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偏偏喜欢你》又入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1984年至1989属于“谭张争霸”的时代,香港乐坛自此进入全盛时期。

所谓的“谭张争霸”,其实是一个张国荣追赶谭咏麟的游戏。1984谭校长靠爱情三部曲:《爱的根源》、《雾之恋》、《爱情陷阱》,确立殿堂级霸主地位。

后来张国荣凭借《Monica》终于扳回一局。

两人私下关系还是挺好的,港媒兴风作浪,导致两边歌迷势如水火。最过份的事件是谭的歌迷划了张的爱车并留下“张国荣死于爱滋病”的恶毒辱骂,不堪重负的谭校长1987年宣布不再领取竞争性奖项。

也许应了古龙那句话:无敌才是最寂寞。

两年后,身心疲惫的张国荣也退出歌坛,自此“谭张争霸”时代结束。

在谭张为最受欢迎男歌手角逐的时候,梅艳芳牢牢地占据女歌手的第一把交椅。

她亦妖亦幻,每次都给人一种全新的印象,被称“百变梅艳芳”,5次蝉联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坐稳了歌坛“大姐大”的位子。

纵观整个“三王一后”时代,称霸整个乐坛,抑制了其他歌手的独立发展,但也促生了band热潮,一批乐队横空出世,如raidas、达明一派、Beyond、草蜢等,给乐坛带来了新空气。

知名度最高的“四大天王”(1992—1999)

90年代初,随着谭咏麟淡出、张国荣、梅艳芳全面退出歌坛后,香港乐坛突然进入一个无巨星的真空时代。

1990年黎明迅速走红,取代同属宝丽金的李克勤,和刘德华成为新生代偶像,又与实力派唱将张学友合称乐坛“三剑客”。

随后1991年,郭富城爆红旋风从台湾吹到香港,加上香港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打油诗的效应,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另一说法为方逸华)将四位流行男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加上媒体大肆造势,没想到,这一称号被观众广泛接受。

于是香港开启了一个偶像至上的“四大天王”神话时代。

四人中张学友是最具唱功的实力派,在华语乐坛享有“歌神”美誉。

1995年他的唱片销量仅次于当时的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当时排名世界第二。

这么多年,他从未间断对音乐的热爱。

刘德华最早成名,也是综合影响力最大的一位。他不仅唱歌,还深耕演艺事业,一路勤奋打拼,曾获封三届金像奖、两届金马奖影帝,是公认的娱乐圈“劳模”。

郭富城与黎明一直给钉在“偶像派”的板子上,半路出家,唱功也不成熟,当时被嘲为“鸭母声”。

后来郭擅长舞蹈,以劲歌热舞闻名,封“亚洲舞王”。

黎明和其他三位相比,没有明显的风格成就。不过因为受过高等教育,温文尔雅的文艺气质,当时他却是最火的,甚至还流行着“再红红不过黎明”的段子。

当时四大天王的影响力不限于香港,还波及到内地、台湾、甚至东南亚。

因为“四大天王”,中国内地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追星族,歌迷们开始为偶像做出许许多多狂热举动。

唱片,磁带、海报、贴纸、卡片均被抢购,而四人的穿着、发型、声线等都被无数人模仿。

那时候70后、80后卧室床头上贴满了四大天王的海报,为了买一盒磁带,往往要牺牲一周的早饭钱。

还流行给爱豆写信,连容祖儿都不例外哦,她爆自己当年给黎明写信,收到签名后开心得睡不着觉。

而理发业最火的一个现象,不管男女,走进理发店,经常一句“老板,给我剪一个郭富城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四大天王”制造了香港乐坛的垄断局面,也制约了音乐界百花齐放。他们瓜分了香港歌坛89%的奖项,同时代男歌手几乎无出头之日,即使是女歌手在他们的阴影下也发展艰难,能冒头的屈指可数:叶倩文、林忆莲、王菲、彭羚、郑秀文。

只有王菲可以与“四大天王”正面交锋。

1993年四大天王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义演活动,纷纷唱民歌、跳民舞。尤其郭天王的舞姿最销魂。

1999,随着黎明、张学友的退出,华语乐坛“四大天王”的时代结束,进入“后四大天王时代”。

各种“四大天王模仿秀”粉墨上演,陆续有近十人曾被封为“第五天王”、昙花一现的“新四大天王”。

谭咏麟在2004年一次颁奖典礼上,脑子一热,亲自封“李克勤、古巨基、许志安、梁汉文” 为香港“新四大天王”,名单一出炉,被吃瓜群众一阵嘘。

隔天,谭校长死不承认。

这就是史上最短的“新四大天王”,仅存在一天!

“四大天王”作为香港的娱乐传奇,多年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来自民间的台湾“四大天王”

香港的“四大天王”之风吹到台湾,乐届和热爱音乐的人也选出了台湾的“四大天王”——齐秦、周华健、王杰、童安格。

虽然是民间封号,也受到大众认可,对抗港版“四大天王”的入侵。

台版四大天王里,王杰与齐秦可谓是棋逢对手,两人都是以不羁的浪子形象示人,一个是歌坛孤鹰,一个是乐坛独狼,不仅歌曲形象深入人心,更是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齐秦,这匹来自台北的“狼”,年纪轻轻凭接《狼》《往事如风》《大约在冬季》等直赶罗大佑、邓丽君等台湾“巨人”。

玩转与柔情浪漫和摇滚实验之间,李宗盛说:“齐秦的嗓子镶了金边。”

他对整个华语乐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对内地流行音乐影响更大,高晓松表示:“齐秦是一代人的经典,那时的大学一大半是他的歌。”

王杰曾在一档节目中调侃道:“当年刘德华会跟在自己后面跑腿,张曼玉也曾作为娱乐圈新人在自己的专辑中客串过。”

据说港版“四大天王”是为了抵制王杰而出。

虽然不免有些夸大其词,但王杰“华语世界第一人”的称号却是事实。

王杰以独特的嗓音、真挚的情感、不羁的浪子形象,撞击人们的灵魂,成为台湾和香港歌迷的超级偶像巨星。

周华健属于大器晚成的,出生于香港,但成名在台湾。

1991年《让我欢喜让我忧》一炮而红,逐渐成为超级巨星。

后经过李宗盛的点拨,能作曲能填词,以“天王杀手”的称号杀回香港老家,再战江湖,直接“威胁”到张学友的歌神地位。

对于80、90后来说,童安格有点遥远,但《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两首歌一定从老爸的口哨中听到过。

童安格气质优雅、风度翩翩,在音乐上,无论唱功、作词、作曲,都有大家风范。他是一个能将东方古典与西方浪漫完美演绎出来的歌手。

如果说香港“四大天王”,是娱乐天王,那么台湾的“四大天王”,则是音乐天王。齐王周童,都是唱作俱佳的全能型歌手,在音乐的造诣上是港版天王(张除外)望尘莫及的。

台湾当时能够给港版“四大天王”带来冲击的,还有偶像组合小虎队、“四小天王”(吴奇隆、金城武、林志颖、苏有朋),林志颖一出道就爆红港澳台地区,被媒体称为娱乐圈“最神的神话”。

一时间让“四大天王”感到后生可畏。

划时代的台湾新“四大天王”(2000—2010)

千禧年之后,乐坛形势哀鸿遍野,唱片工业步入寒冬举步维艰。

此时华语乐坛已迎来新的改朝换代局面,坊间传言,新“四大天王”为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罗志祥。

周杰伦的出现,打破了亚洲流行乐坛常年停滞不前的局面,开启华语乐坛R&B时代与“流行乐中国风”的先河。

他引领华语乐坛革命十几年,改写了华语乐坛的流行方向,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四大天王”之首。

同时代的他获奖最多、最受欢迎、也最具商业号召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真正成为新时代流行文化符号,被一代人铭记。

他陪伴80、90后度过了热火如歌的青春:高中全班合唱《爱在西元前》,后来杰伦和某电信公司合作“我的底盘我做主”,无论是不是杰迷,大家都会用“动感地带”套餐。

如果说周杰伦代表一种“草根派”,那么王力宏则代表“学院派。”

王力宏是家境富裕的“ABC”,受过美国高等音乐学院的熏陶,才华横溢,长相帅气,是华语乐坛兼具实力的优质偶像,也是金曲奖中最年轻的封王者。

后来与周杰伦的竞争下,开创chinked-out新曲风响彻全球,为华语流行音乐注入新元素。

林俊杰当年一曲《江南》火遍大江南北,曾斩获台湾两届最佳国语男歌手奖,如今也是唱作俱佳的天王。

罗志祥早年模仿“郭富城”出道,以精湛的舞技和舞台爆发力,被称为新“亚洲舞王”。

超高的人气、还有娱乐综合能力,使他入选台湾“新四大天王”。

新“四大天王”,一个是“R&B教父”,一个是优质创作偶像、一个全方位创作型男、一个全能偶像艺人,搭建起台湾中生代“四大天王”的阵营,他们现在仍是当下华语歌坛的中坚力量。

往日各版的“四大天王”们已成过去式,现在的“新四大天王”还是进行时。

他们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但相同的是他们代表着这些时代人不同的青春往事。

经典不会被遗忘,也永远不会过时,真正的好音乐,没有年代之分,也没有保质期限,经过时间的沉淀,旋律会变成属于我们共同的往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天王当年最火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