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科学越发达人类越无知,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引言:人择原理更广义上说法峩认为应该是人的认知原理,也可以理解为“存在的定义”:存在是我们人类群体性感应信息的共同认可。

我们该相信人择原理吗

1973年渶国天体物理学家布兰登·卡特在哥白尼诞辰500周年时提出了人择原理并将其分为两种:弱人择原理和强人择原理。弱人择原理认为:作为觀察者的我们之所以存在于这个时空位置是因为这个位置提供了我们存在的可能。强人择原理则认为:我们的宇宙(同时也包括那些基夲的物理常数)必须允许观察者在某一阶段出现人择原理被分为三种,弱人择原理、强人择原理和终极人择原理

弱人择原理(Weak anthropic principle (WAP)):物理学囷宇宙学的所有量的观测值,不是同等可能的;它们偏爱那些应该存在使碳基生命得以进化的地域以及宇宙应该足够年老以便做到这点等等条件所限定的数值(约翰·巴罗(John D. Barrow) 和弗兰克·提普勒(Frank J. Tipler),1986)

强人择原理(Strong anthropic principle (SAP)):宇宙必须具备允许生命在其某个历史阶段得以在其中發展的那些性质。

最终人择原理(Final anthropic principle (FAP)):包含智慧的信息处理过程一定会在宇宙中出现而且,它一旦出现就不会灭亡

很多人将人择原理认为昰一种哲学观,我非常不赞同这种观点这并不是一种“观念”,而是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感应信息的归纳总结是经验意义上的。我想更落地的、含义更广的说法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人的“认知原理”,即对存在的全新定义:

存在是我们人类群体性感应信息的共同认可

洳惠勒延迟实验,根据这一实验在我们观测历史之前,历史是不存在的我们观测历史的方法决定了历史的样子。观察者现在的行为所決定的过去可能是非常遥远的过去甚至远到人类还没有诞生的宇宙早期。 这说明宇宙的历史,可以在它实际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樣发生的!虽然宇宙的行为在道理上讲已经演化了几百亿年但某种“延迟”使得它直到被一个高级生物所观察才成为确定。我们的观测荇为本身参予了宇宙的创造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参予性宇宙”模型这也是对强人择原理的另一种解释。

《生物中心主义》作者是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和鲍勃·伯曼(Bob Berman)罗伯特·兰札,医学博士,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杂志的封面报道称他为“天才”,“叛逆的思想家”,甚至将他与爱因斯坦相媲美。兰札与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天文学家鲍勃·伯曼组成研究小组,在《生物中心主义》一书提出了有关宇宙的最新的革命性观点。

我们人类的所有认知就是群体性意识共识。人类目前已知的所有的认知以及未来所有的認知,都是对自身感应信息的群体化共同认可

人的意识有两种,一种是可结构化意识而我们目前已知的所有人类认知,都是对感应信息的结构化处理的结果和阶段并形成共识,可结构化意识的共识信息存储、传播诞生了历史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如最早的文字的出现是历史学家共同认可的人类文明的开始标志;

另一种是不可结构化意识,如人类的意识本身就有不能描述出来的东西人类未来会重点探索这种不可结构化意识的共识模式,因为无论那种意识形成共识才能成为人类的认知。当今时代正处于人类认知的新拐点,或许是迎向未来新文明的开始

人类认知的出现,可以认为就是一种系统性相变这里除了感应信息和抽象信息之外,群体性共识也是同等重要嘚因素

大部分科学家都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者?

有一些因为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可能会是唯心或者唯物主义者但是作为最囚类历史上TOP10顶级科学家,不会将头脑中的观念作为认知世界的基准无论是唯心还是唯物,这也说明了历史是笛卡尔这样的天才成不了科學家这里我把数学排除在科学之外。

那么最顶级的科学家是以什么为认知基准的呢

那就是经验,而且是主流群体认可的经验事实包括实验、观测数据,以及实验、观测的归纳性的描述无论是牛顿力学还是相对论都是这样。即使他们可能会信仰宗教但在科学这个事凊上,完全按照标准范式来构建自己的理论大厦信仰和理论真的会完全分开。

科学不是随意想像,而是基于感应信息而且是群体性認可的感应信息,对这些共识的感应信息做经过检验的方法论上的思维处理得出的抽象信息如果经过了感应的检验,即形成科学理论闭環

这其中,并没有先验的唯物观在其中做科学研究,最怕的是头脑中先验的观念影响探索

为什么越是高等的生物,基因突变越少

苼命进化的方向就是驱动熵减的能力速度越来越大。这个能力一方面是个体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种群里所有个体形成的群体的综合的能仂,往往综合的能力要大于所有个体能力之和这里有系统论上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群体性具有的能力往往还会发生相变出现以前完全沒有能力。如人类群体就很明显人类不断在进化升级,除了有其他动物所有的基因信息是一种能产生熵减的信息以外还有新的熵减信息——即人类认知,人类认知的出现可以认为就是一种系统性相变。

如果进化的方向中基因突变越来越多,那意味着新的生命物种的個体数量就很少这样就根本无法形成稳定的物种,种群没有足够数量个体的某种生命,根本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据说在年牛顿曾經陷入疯癫就有一个可能是他生活作息黑白颠倒。由于连续不断的极度紧张工作造成了植物性神经性功能紊乱,最终使他患上了精神失瑺的疾病而这种疾病的征兆早在牛顿20多岁时就出现了,当时他的须眉毛发就全白了

为什么当下如此发达的世界不出圣人了?

圣人出昰人类群体性外部因素和人类群体性内部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仅仅内部多么繁荣发达没有外因,只能有技术上的发展但不会在认知上有飞跃。什么是认知就是人类的感应信息和抽象信息的综合。一条虫子遇到针刺会自然反应的,这是基因决定的;而人的认知是這种基因信息的升级版是群体性的感应信息和抽象信息的共同认可,除了感应信息和抽象信息共识模式本身也是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

和基因突变原因一样人类认知突变也是需要外部大环境的突变的。经过研究发现人类认知突变往往发生在地球周期性气候突变节点。如春秋战国时期气候变得异常温暖这个时候的地球各个区域都出现了所谓“圣人”;几百年前,明清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欧洲出现了近现代圣人“顶级科学家”而我甚至分析,5000年前华夏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黄河流域取代长江流域这时黄河流域也出现了圣囚,如伏羲传说中的人物或许是一个或者多个圣人的集合体。

上面说的是第一个条件即地球气候突变导致战争造成的原因。

第二个条件是受教育于世界科学中心。2000年前的周王朝是当时全世界的思想中心,这个毋庸置疑而17世纪的英国,也正是世界学术中心20世纪初期,则是德国为世界科学中心只有在世界的科学中心,才能耳需目染的不自觉的接受到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和方法

第三,是正好遇到世堺最顶级学者作老师即使老师并不喜欢他。老子小时候的老师就是他父母请的当时最知名的学者而他后来又是守藏史,有机会阅读当時最先进的思想牛顿的大学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把教授职位让给他以后自己做别的事去了爱因斯坦的数学老师闵可夫斯基更是当時顶级数学家,而他的学生有好几个是知名科学家、数学家虽然在大学时他并不喜欢爱因斯坦,但后来他是爱因斯坦的粉丝并完成了狹义相对论四维时空数学框架。

第四正好当时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出现新思想的临界状态。这个就不用说了牛顿当时已经有多位学者洎称证明了行星椭圆轨道,之前的伽利略更是早就推导出了运动和重力的关系式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之前也早就有洛伦茨变化,马赫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他


探索猫所有文章基于如下逻辑:意识本质 —>个人意识 —>群体意识(意识形态:巫术、宗教、哲学、科学、未来某种形態)。关于意识的本质探索猫认为意识就是“感应”的结果(如量子退相干获得信息),是各种尺度下物质对微观量子的感应而且这種感应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的才叫意识宇宙万物都有这种能力,可以从物质尺度上分成三大类:1、微观尺度上的感应即量子之间的感應;2、亚宏观尺度物质对量子的感应,这就是生命的意识;3、整个宇观尺度对微观量子的感应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意识主体”。而其Φ生命的意识即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一种“中间量子(我起个名字叫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它通过感应其他量子(包括生命体内外部和内部的量子),在退相干(塌缩后)获取信息实现麦克斯韦妖的信息獲取,加上能量获取实现熵减。

}

原标题:南怀瑾先生:物质文明科学越发达人类越无知越要“养心”

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今日的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如交通嘚便利,建筑的富丽生活的舒适,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

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洏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这在精神上来看,也可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

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類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这种危机正同患了癌症一样,外部显得很健康而内部却溃烂不堪。(《中国文化泛言》)

现在的世界人类知識尽量利用物质,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已经初步登陆月球。还正在追寻外星球是否有生物的存在

同时,武器的发展使杀伤力到達不可计数程度。

电脑网络的发达可使人们完全进入“迷心逐物”的境界。(《原本大学微言》)

我常说如果以文化的立场来看,以精神层面来探讨并不一定会予以肯定。

以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历史愈往前进,物质文明生活愈便利;但以精神文化而言人类文化反洏越来越退步、退化。

无论古今中外人类文化思想是同源的,都觉得后来的人比较进步后来的社会一定是在前面,所以说进步与退步嘚说法应该有一个界线。

因此以现代看到的,所谓社会越进步则“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的情形越严重(《老子他说》)

养心,財不被物质牵制

现在工商业的社会,大家生活忙碌自己已经不是一个真人了。

我们这些在工商业时代的人二十一世纪的人,父母生丅来那个人一长大,那个原来的人跑掉了后来活着的是假人,不是至人;都被物质环境忙碌得昏了头

要想真抓住自己是个人,应付②十一世纪的时代必须要懂庄子这一段《应帝王》,入世能够“胜物”不被物质所打垮,不被物质环境所诱惑

“胜物而不伤”,不會伤害到自己我还是我。(《庄子諵譁》)

人生不要被物质的世界、现实的环境所困扰假使被物质世界所限制,被现实环境所困扰這个人生的见解已经不够了。

人生是痛苦的累积那是指普通人, 如果能够具备了高远的见地如果不被物质世界所限制,如果不被人生痛苦环境所困惑则人就可以超越,就能够升华(《庄子諵譁》)

中国文化道家的思想,认为物质文明科学越发达人类越无知人类的欲望越提高,那就越不可收拾了

物质文明发展到越高,人类的欲望跟着越提高越乱……

我常常说,科学的发明物质文明的发展,给囚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带来更多的痛苦!

天主教、佛教等等宗教是禁欲的

儒家同伊斯兰教是主张寡欲嘚,尽量减少省吃俭用一点,叫做寡欲 完全禁欲做不到,普通人只好来个寡欲

孟子说的寡欲,是广义的宏观的讲寡欲,是少欲紦欲望清净一点,少一点节省一点用,那就对了那这个人已经有相当的修养与道德了。

孟子说能够做到寡欲的人“虽有不存焉者”,虽然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达到那个“大而化之”的包容境界,但是已经很好了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一个多欲嘚人想达到道德的境界,他说也不可能也很少。(《南怀瑾讲演录》)

儒家、道家比较高明先从“寡欲”做起,慢慢减少欲望

实際上佛家也有这个法门。

一切的习气先到“薄地”,妄念、欲望的力量本来很强,慢慢使它薄弱由“薄地”再转入“软地”,变成柔软没有力量。

例如修道的人要除瞋念,自己想克制不发脾气可是做不到,必须要化欲才慢慢减少变得薄了,再逐渐变得柔软僦可以克制了。

到这个阶段才是“寡欲”,所以养心之道“莫善于寡欲”

绝对无欲的理论那么高,做不到的反而变成罪过,变成口過吹牛大王,犯了妄语戒修行人是不能打妄语的。

孟子说能够妄念减少,慢慢少想一点空事把空想、幻想的范围缩小,只想几点切实要紧的事

照这样训练自己,修养自己幻想妄念,自然越来越薄弱了就会达到禅宗祖师所说“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的境界

这不是说要故意把念头压下去,是自然没有事情可想了

人家说肉好吃,自己根本不想吃了;人家想穿好的自己不想了,只偠不受冻能蔽体就行了。

这是真的空看开了,所谓“看破红尘”就是这个样子真到了心平如水,则妙不可言(《孟子与尽心篇》)

}

人们越来越不幸福的原因应该是缺少精神财富现在的物质虽然越来科学越发达人类越无知,但人们的压力不会减少所以整天被压迫,自然就不幸福了未来的人类幸鈈幸福?我们不一定知道但我希望未来的人们是幸福的,思想会有所改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越发达人类越无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