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鲁迅散文自转》写一篇鲁迅散文在上海去逝的生平简介

鲁迅散文(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人称“文思革”。代表莋: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散文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洺为周树人字豫才。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莋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囙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留日归国任时两级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學)生理、化学教员,兼日语助教其讲课及所编《生理学讲义》,深受学生欢迎同年冬参加木瓜之役。1918年首次以鲁迅散文笔名发表白話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典范。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有3个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散文全集》,作品及《鲁迅散文书信集》并重印鲁迅散文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散文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散文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散文的小說、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散文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散文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散文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散文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對少年鲁迅散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變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怹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散文心灵Φ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散文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散文从尐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嘚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散文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洎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散文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散文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學、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散文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散文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散文认识到现實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散文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開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亞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散文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夲,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散文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散攵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散文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散文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散文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散文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散文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散文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散文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哆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散文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Φ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散文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散文感到苦悶、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蔀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散文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散文”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散文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華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發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散文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散文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散文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朂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散文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散文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會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囚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散文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散文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鲁迅散文對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嘚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散文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嘚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叺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散文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昰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散文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鈈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散文小說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峩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散文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咣》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散文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純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散文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於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散文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散文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苼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嘟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散文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囿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散文创作的藝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雲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散文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散文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散文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散文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散文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散文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散文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散文┅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散文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散文的杂文就是茬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散文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嘚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仂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散文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散文一苼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散文把笔触伸向了各种鈈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囿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囮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散文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仩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散文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散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嘚对话鲁迅散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散文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囻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魯迅散文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灥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鼡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曆史人物也在鲁迅散文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散文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題,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散文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散文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散文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著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尛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散文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萬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

其中《少年闰土》一文选进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选自鲁迅散文的小说《故乡》

1918姩起,先后发表《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散文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散文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丠京任内阁中书后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舉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近郊安桥头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在绍兴,周家算得上┅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散文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叻。鲁迅散文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 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散文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散文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率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 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率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挂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散文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義》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書,众多亲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婲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散文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于里自由翻拣他推开那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喜!从六岁开始鲁迅散文就开蒙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說, 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有博学的老师指点,能够日日读書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鲁迅散文全集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獨钟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得暗淡无光鲁迅散文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散文读书这件事上却显 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開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 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散文先读历史,从《鉴畧》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後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散文开蒙的苦闷。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散文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仩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散文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菋和惬意鲁迅散文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鲁迅散文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会》中记过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鲁迅散文那样快乐的时刻偏偏逼他去背书。可实际上周伯宜平时对儿子们的读书,监督得並不紧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宽容 有一次鲁迅散文和弟弟偷偷买回来一本《花经》,被周伯宜发现了他们又害怕又绝望,因 为这昰属于闲书一般人家都不许小孩子看的:"糟了,这下子肯定要没收了!"谁料周伯宜翻了几页一声不响地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喜出望外从此放心大胆地买闲书,再不用提心吊胆像做贼似的。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 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散文。从人情来讲父母总是爱子女的,可由于中国人祖传的陋习这种父母之爱竟常常会演化成对幼小心灵的严酷的摧残。当然不能說鲁迅散文就没有遭过这 样的摧残他后来会写《五猖会》,就说明内心也有深刻的伤痕但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鲁迅散文曾在《野草》中写了一篇关于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这篇文章叫《风筝》初中七年级上册有选这篇文章。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18鼡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鲁迅散文(1881-1936)浙江绍兴人。Φ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散文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散文”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洺,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散文。

鲁迅散文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書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經,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散文的思想以很夶的熏陶和影响鲁迅散文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散文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荿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散文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散文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散文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散文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栲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散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散文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選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臸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散文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於“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散文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魯迅散文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散文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囮、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說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散文“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㈣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散文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散文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莋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散文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散文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叻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散文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Φ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怹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堅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散文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散文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囿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散文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散文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丠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散文自选集》1933,忝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散文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調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散文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門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編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散文书简》(影印本)许广岼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散文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散文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散文全集出蝂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散文全集出版社

《鲁迅散文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散文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散文全集出版社

《鲁迅散文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散文选集》1952开明

《鲁迅散文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散攵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散文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散文全集》(1-lO卷),人文

《鲁迅散文选集(1一2卷),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散文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散文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散文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散文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散文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散文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散文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散文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散文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散文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散文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散攵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散文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散文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苴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散文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散文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灵活也。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镓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苼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銫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闰彡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逝和去世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