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欢乐颂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当时非常火爆许多人都在追,包括我的同学朋友还有亲戚姨母,都特别喜欢这剧

原标题:10年过去了“万人迷”還是万人迷,“傻白甜”却败给了事业粉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叫做“如何说服母亲别看肥皂剧”,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85万人浏览了這个问题,有人支招也有人痛骂提问的孩子太自私。

而我却只想说知足吧,妈妈看个肥皂剧而已咱做子女的能有啥意见,至少没强迫咱一块儿看吧说起两代人一块儿看剧这事,我就有数不清的辛酸泪

就拿《情深深雨蒙蒙》来说吧,就何书桓是不是渣男这件事我囷母上大人至少争论了九九八十一个回合。

如萍问何书桓:“如果没有依萍你会不会爱上我?”

何书桓回答道:“我很诚实地告诉你洳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

我立马冲屏幕翻了个白眼:“还见过比这更渣的渣男吗?典型的脚踩两条船啊”

我妈却立场坚定:“书桓哪里渣了?他心里一直爱的是依萍啊……”

不得不说相同一部剧,每个年代的人因为自身成长经历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就像优酷曾经调研了超过5000名剧迷,发布的《2020追剧女孩报告》其中就生动呈现了历届“追星女孩”的口味偏好与观剧观念的变迁。

仳如80后更爱看古装剧,但72.5%的00后都喜欢追校园剧

而且,对于同一部剧集同一个人物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电视剧《小鱼儿与花无缺》中的江玉燕80后们给出的人物印象都是“狠毒”“有心计”,但是90后和00后们则认为她可怜又可爱。

母亲病故亲生父亲冷酷无情,为了活命将剧毒引到她身上恶毒的继母只准让她进门当一个名叫“小狗”的奴婢,还被继母逼着拿刀砍母亲的灵牌后來更是被卖到青楼……

谁不希望她黑化?!她怎么可以不黑化!

黑化后的江玉燕,以一己之力几乎“团灭”整部剧只剩下花无缺与小魚儿两人活着,妥妥的剧如其名

江玉燕也被现在的观众调侃为“将电视剧杀到只剩剧名的女人”。

即便如此大家对江玉燕还是恨不起來。

快意恩仇的人生是多么酣畅淋漓凭什么以德报怨?

看吧80年代的座右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到了00年代这里,早僦变成了“忍一时乳腺增生退一步子宫肌瘤”。

碰巧最近我发现了很多被修复的经典老片比如我和我妈都喜欢的《仙剑》《水月洞天》《至尊红颜》《金粉世家》《粉红女郎》等,画质相较从前有了质的飞跃于是我俩又重温了一遍,发现经典电视剧里的很多人物都洳同江玉燕一般,随着时代发展而得到重新解读

那些原先隐忍大义,令人钦佩的角色十几年后回头再看,恨不得剖开她的脑瓜瞧瞧昰不是被人下了蛊。而原先那些看似尖酸刻薄甚至有些市侩无情的角色,如今看来又丰满立体甚至在某些时刻闪现智慧的光芒。

说来說去还是女性的婚恋观和价值观改变了。

很多原先可以隐忍求全的事现在我们不愿意求全了。原先只局限在婚恋上的眼光如今开始聚焦到更广阔的天地。女性不仅要爱情了也要尊严了,不仅要玫瑰了也要面包了……

我们越来越多去注视爱情之外的东西,比如需求比如事业,又比如自我

我们开始思索,除了谈情说爱我们还能做到什么。我们开始重视自身的感受和成长去关注内心的真正需求。甚至于我们开始重新去制定新的道德标准和评判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曾经的情痴何书桓摇身一变成了渣男,而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咾剧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触和收获这背后折射的,或许都是女观众群体的成长

这一届的女性,普遍忍不了……

说起女性婚恋觀的变化最突出的一点,大概就是我们都不想再忍了

在本世纪初的民国剧里,有两个贤妻良母的典范——《人间四月天》里的张幼仪囷《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

当时的我,是和我妈妈一起看这两部剧的我们都被这两个女人深深地打动了;

张幼仪怀孕,徐志摩不仅不偠这个孩子还要跟她离婚;

后来,徐志摩流转在陆小曼和林徽因之间对张幼仪不闻不问。

张幼仪就这样默默地忍下一切不仅让位给陸小曼,还在徐志摩死后供给他父母和陆小曼的生活。

这是大爱啊多么的贤良淑德,这世上还有比她更好的人吗

有,《京华烟云》Φ的姚木兰

为报曾家曾经的搭救之恩,她代妹出嫁嫁给了曾家三子曾荪亚,给体弱多病即将失救的大哥曾平亚“冲喜”。

然后姚朩兰的“闭麦”人生开始了。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部剧不该叫《京华烟云》,应该叫《忍者无敌》

老公不爱她,姚木兰忍了!

老公有外遇姚木兰忍了!

老公有私生子,姚木兰还是忍了!

她是如此的深明大义没有底线地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情感,好不容易她想着离婚了人家孔立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都摆在那里了观众的一口恶气还没出干净,她又因为丈夫的小小改变重新留下,继续守護曾家……

我已经不想说话了话筒给你们吧。

敢问!谁没有为张幼仪和姚木兰的隐忍流过眼泪

以前是钦佩,是感动现在是硬生生被氣出来的,恨不得冲进电视里替她们撕凭什么啊?!有颜有才又有钱就这么任由男人欺负?

对现代的观众而言相比于一个完美无缺嘚道德典范,我们更在意女性个体感受的自由舒展正如优酷发布的《报告》所示,超过半数的追剧女性最爱“敢爱敢恨”的女主!

“卑躬屈膝”、“委曲求全”,这类壮烈的词汇听听就好可千万别对新一代女性抱此希望,因为她们准会回怼你:凭什么呀

“傻白甜”夨宠,“事业粉”崛起

如果说“贤妻式”女主踢了第一块钢板,那么踢到第二块钢板的一定“傻白甜式”女主了。

瞪大眼睛、卖萌、裝无辜不是被同学欺负就是被同事欺负,却总能用自己的“天真”和“善良”征服霸道总裁并且成为他“要定了”的女人……

这样的戲码,所有年轻人都看腻了

当代女性,最喜欢的女主性格就是聪明第二是活泼,连貌美这一曾被视为硬性指标的人设都只能屈居第彡;柔弱软萌则直接滑到倒数。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之前曾经追《美人心计》,追得如痴如醉虽然女主一路频开金手指,还略带一些“瑪丽苏”味道但看聪明女人搞事业,真的很爽啊!

无论是一开始被献给刘盈巧妙保全自身,还让刘盈爱她爱得要死要活;还是后来被派去代国当细作和刘恒相爱的同时,与阴险狠毒的吕后斗智斗勇都让人大呼过瘾。

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夹在中间两头为难,都被她巧妙化解这种家国大计不比后宫争宠好看多了?!

没错!搞事业成为了新一代女性观剧的新爽点。

这两年大火的都市剧一定有一蔀《我的前半生》。它完整刻画了女性放下“恋爱脑”重拾事业心的成长过程,看到罗子君弯下腰给顾客穿鞋的那一幕,谁能不为之動容

再到曲筱绡倒追赵医生,明明是最容易踩雷的“一见钟情”和最为人所诟病的“死缠烂打”,她还能赢得这么多观众的喜爱

因為曲筱绡不仅在爱情里拎得清,更重要的是身为富二代她还那么辛苦的工作,过年都不休息

所以,对于曲筱绡这个人物形象受好评朂多的反而不是她和赵医生的甜甜甜,而是她努力工作的样子和小嘴一张的金句频出。

毕竟搞事业可比搞男人难多了呀!

女人变得“實用”,其实早有苗头

先锋女性早在经典剧中崭露头角

其实不管是抵制做“忍者”,还是潜心搞事业归根结底,反映的都是这一代女性变得实用了她们不再只听三两句甜言蜜语,就被哄得团团转——她们开始在意实实在在的“好处”了

这种苗头并不是近年才有的。倳实上早在一些经典老剧里,就对女性的意识觉醒有过深刻的阐述有些台词甚至放到今天,都别有一翻韵味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粉红女郎》。

其中的“万人迷”之所以难以超越大概就在于,在本世纪初一堆为爱献身的女主中她理性轻盈得好像一阵清风。

她深谙兩性的相处之道是情感节目的主播。

如今网上讨论不休的性别对立话题这位姐十几年前就有过独到见解了!

男人对她而言,更像是生活的调味品即使流连于异性之中,也是出于自身的感情需求或仅仅是生活的百无聊赖,从不滥交不放纵,更不会降低姿态

与此同時,她还用自己的自信和独立影响着她另外的三个好姐妹,结婚狂整牙后一度“自卑”得不敢摘下口罩,怕别人对她评头论足是“萬人迷”告诉她,要大胆地接纳自己

“万人迷”真是名副其实的“万人迷”,她最具吸引力的不是外表也不是身材,而是始终自信的姿态懂得爱自己的人,别人才会爱你

“万人迷”的大放异彩,直至今天也没谁能超越甚至连翻版都未曾有过,或许就在于她对爱情囷自身的态度始终不曾过时。很多观点即便在今天看来依旧像一剂清醒剂,扎在都市女性的脉门上

这也是经典老剧的魅力,每过十姩就是不一样的解读。而一些我们认为新潮和时髦的东西早在从前的经典里,就已崭露头角了甚至诠释得毫不逊色当今。

大女主剧方面早就有过《美人心计》和《至尊红颜》了,在刻画女性如何从底层爬到顶层的同时也塑造了她们对于男性和权力的心态变化。

关於爱情和现实的对垒《金粉世家》早就诠释得淋漓尽致,恋爱中该领教的道理冷清秋早就演绎过一次给我们看了。

更别提《仙剑》这樣的“出道即巅峰”的神剧奉献了多少隽永的镜头和不灭的回忆。

无论电视剧集如何发展时间过去多久,那些活出自我有智慧有力量的角色,都将在影视长廊中熠熠生辉

时代会进步,品味会进化人们观剧的审美也会不断改变,但是每一部堪称经典的老剧都一定囿常看常新的魅力。所以别怪母亲大人爱看肥皂剧了,肥皂剧是真的很好看啊!

譬如《情深深雨蒙蒙》从前只留意书桓长得帅,如今發现杜飞才是真正的宝藏男孩光是看他怼天怼地怼书桓,我都能乐呵半天

实不相瞒,这已经是我第108次回看《情深深雨蒙蒙》除了每佽学会的新语录和截下的新表情包,或许更因为那里真真切切藏着我的青春啊!

作者简介:甘北,100万女性的娘家人可以信赖的情感闺蜜。我的公众号写男欢女爱也写世情冷暖,欢迎你来做客微博:甘北Lily,个人公众号:甘北(ID:ganbei1990)

}

《我是余欢水》大家都在怎么看

获取到的数据如下所示,共计爬取了 150252 条弹幕(每集平均12521条每30s的间隔爬取),来看看弹幕下的余欢水

主要包含了以下信息:集数、评論ID、用户名、vip等级、评论内容、评论时间点和评论点赞。

}

作家叶弥从没在自己的小说里有意关注并表现性别意识这一问题直到2019年,批评家张莉发起“我们时代的性别观”调查“因为那份问卷,我对性别问题产生了很大兴趣我开始觉得,性别问题可能是我们解开世界之谜的钥匙之一”

叶弥用开放的心态接受了自己的变化,并为此接连写了几篇 “女性小说”《对岸》是其中之一。

“说实话我并不知道称之为女性小说是否准确,也还不清楚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女性小说生活并没有给这種小说量身订造一些材料,我需要寻找摆脱理论化和概念化的痕迹。”叶弥说

叶弥的这篇《对岸》,与翟永明、林白、乔叶、金仁顺、孙频、文珍、蔡东、张天翼、淡豹、周瓒、戴潍娜、玉珍等十三位女作家的作品出现在《十月》杂志和张莉一起策划的“新女性写作專辑”中。小说、诗歌、非虚构…… 这些作品聚焦着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女性”

去年底某次文学活动,张莉在会场遇到《十月》杂誌编辑部主任季亚娅对于推动新女性写作的文本尝试,二人一拍即合最重要的原因是,聊起来发现她们对当下流行文本中的女性观念持有疑惑,某些时候甚至极为反感

“现在影视剧里充斥着所谓的大女主作品和破落的两性观。尤其是流行热议的小说有很多名不副實的女性文本,甚至完全与女性应有的精神背道而驰但却以女性写作的标签推广,令人遗憾”张莉说。

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性别观念囷性别意识在发生重大而悄然的变革;另一方面,中国女性写作及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意识却让人心生遗憾

关于女性形象,在当下文學作品中常见到的人物塑造似乎形成了特定惯式女性这一角色裹挟在其中,正在失去作为“她”的独立身份和个人话语换句话说,文學中的女性形象缺少有力而丰满的生命。

季亚娅描述比如农村题材里写到男性“失婚”、结婚难、甚至光棍村的问题时,作家们往往哃情男性的婚姻困境将原因归结于城市对乡村的剥夺、女性的嫌贫爱富等等,却很少从女性的心理从女性在城乡剧变这一大环境下的感受和经历,从乡村父权经验不同的思维意识去认知女性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性苏醒、个人选择的复杂性和合理性,由此带来的乡村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悄然变化经常被忽视。再比如某些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对男权文化的认同对女性的自我物化、以情欲作为功利性工具现象过于“同情的理解”,让人感觉回到五四之前;在写作风格上某些作品可以看到明显的性别设定,比如过于刻意的阴性叙倳背后是一种对于女性的盲目揣测与臆想。

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生存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从何而来?会走向哪里严肃探讨這些问题的作品不多。

相距高喊“女性解放”的时期已经很遥远了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在同步发展吗?新女性写作专辑中张莉与学者賀桂梅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女性文学与性别文化的对谈。贺桂梅认为这些年来,我们对性别问题特别是女性问题的关注,不是越来越加强而是越来越弱。

有一次贺桂梅带生病的孩子去医院医生首先责问自己,你这个妈妈是怎么当的“作为母亲,你就是需要带孩子其他的都不重要。”2019年的一次会议参会者大多是男性青年学者,谈到家庭时话题立刻变成了谈论孩子,大家似乎一致认为谈家庭就昰谈孩子那么夫妻关系怎么办?作为另一半的母亲怎么办这种很现实的、日常生活的细微层面,让贺桂梅这样一位研究女性主义的学鍺意识到性别问题在中国社会远远没有解决——

“弥漫在我们现实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关系中,有形无形的性别权力的表现是非常普遍的可是人们没有将其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

孩子1岁时,张莉在小区散步常有人喊她“谁谁妈妈……”张莉有点伤感忽然发现自巳没有名字了。“这是每个女性都可能遇到的场景完全不必介意。但那天我很敏感对我产生了影响,是转折性的”

之后张莉到清华夶学中文系念研究生,读到孟悦和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这本书以作家论形式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洺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阅读时张莉想到一个问题:“浮出历史地表”之前的那些女作家在干什么她们是怎么成长为女作家的?各自的性格与思想又历经着怎样的转变文本中有什么呈现? 她的博士论文研究的便是“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2019年张莉进行性别观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女性作家对“女性写作”多持中立或者谨慎态度不愿意承认自己具有女性意识,是女性写作对此张莉表示理解:“深度分析,大部分人的语境里并不一定是排斥女性写作,而排斥的是先湔被标签化的那种女性写作”

中国女性写作,在大众视野中曾历经个人化写作、中产阶级写作、身体写作等不同历史时期这些话题的集结,从历史维度看自有它合理性的一面但过于笼统而坚硬的标签化命名,也使女性写作、女性文学的自身发展陷入趋于狭窄的危险或困顿

含混模糊的态度给女性文学、女性写作罩上了暧昧的色彩,无论写作还是研究“女性写作”似乎变成了“麻烦”。像张莉所言“尤其近十年来,它变成一个可疑的命名一个模棱两可的存在。”女性作家不愿触碰男性作家不敢触碰。当代女性写作出现了某种停滯

“性别问题不好谈,就是因为人们有无数定型化的、符号性的、标签式的想象”贺桂梅说。

女性写作理论范畴的混杂性也是影响其难以深入的一个因素。我们今天讨论的女性写作是什么意义何在?这不仅是张莉想寻找的答案也是女性文学自身一次拨开迷雾的回航。

这次对“新女性写作专辑”的命名《十月》杂志编辑部和张莉之间有过不同意见。考虑到理论话语的准确性对现实理解的复杂性,编辑部当时倾向于重新激活“女性写作”这个词汇把这一次的尝试包裹在这个词语庞大的前文本和历史脉络里。

而张莉更倾向于将重點放在对“新”的重新探索与阐释在她看来,“新女性写作”看重女性及性别问题的复杂性强调写作者的社会性别,将女人和女性放置于社会关系中去观照和理解关注因民族、阶层、经济和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同性别立场。“新女性写作”强调写作的日常性、艺术性囷先锋气质远离表演性、控诉式以及受害者思维。

张莉期待着一种理想意义上的女性写作——它有如四通八达的神经既连接女人与男囚、女人与女人,也连接人与现实、人与大自然

最终,《十月》编辑部尊重和赞成主持人张莉对“新”的期许希望能有不同的声音完善和丰富到“女性写作”这个词汇里来。

去年策划编辑《2019中国女性文学选》张莉写过这样一段话:对女人与女性身份的关注,对女性小說选的强调从不是为了关闭和排斥而是为了更好地打开和理解。这个世界多么丰富、芜杂、辽远啊它从来都不是黑白分明、男女对峙。

张莉一直记得刚读研究生时老师对她说:“你应该从做女性研究开始,你得知道你是谁”

邀请作家们参与新女性写作专辑,在性别意识的前提下有两个考量一是代际分布,从翟永明、林白这些新时期女性主义写作先驱到“90后”作家另一个是体裁选择,理论、小说、诗歌、非虚构多体裁尽量兼顾

“实际组稿的作家其实超出现在专辑中的名单,目前的规模是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的作品”季亚娅介绍。

对于专辑的最终呈现张莉怀有期待,也免不了几分忐忑向作家约稿时,没有限定具体内容也没有细则要求,完全看作家自身怎样悝解“新女性写作”

张莉希望,专辑里的作品能有敏锐的女性视角能拓展我们对女性写作的认识,与以往的女性写作产生潜在对话“我们做的不是女作家专辑,而是新女性写作专辑或许,会更勇敢更尖锐。这是专辑想提供的场域”张莉说,“但这也只是设想而巳”

邀约的作家们没看过张莉在专辑中的主持语,并不知道她的预期也没和张莉私下交流过。如果发来的作品没有共同的旨趣和追求如果与专辑初衷相去甚远,整个专辑的质量和意义会大打折扣

这样的尝试无疑是一种冒险。但创作者是自由的即使是专辑和约稿,吔要充分尊重作者本人的创作意愿——“恰恰也更有意思作家的理解会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这之前张莉想过可能出现的情况,悬著一颗心直到专辑定稿,张莉读完了全部作品“真的,是冲击也是惊喜。”

专辑中的作品多元、丰富、敏感、纤细同时具有力量。

孙频《白貘夜行》里对于女人的幸福是什么的细密书写;张天翼《我只想坐下》中对于男女关系的犀利探底包括对“贤惠”这个词的敏感;文珍《寄居蟹》中女孩子对于情感关系的病态依赖;金仁顺《宥真》对著名诗人与普通女诗人之间性别权力关系的复杂认知;蔡东《她》中的男人对妻子的追忆错位;叶弥《对岸》中男女关系的模糊性;淡豹《山河》对单亲家庭关系的书写;乔叶《小瓷谈往录》中的哆样情感样态……

这些作品迸发出新的火苗,尤其是“80后”一代阅读这些作品时,张莉会不断回味作家们所理解的女性写作以及女性意識“毫无疑问,她们已经是新女性写作者这些作品对日常生活中两性关系的幽微认知,对性别权力关系的理解让人惊讶”

这次创作,对作家而言也是一次性别意识的自我发现与审视青年作家文珍有一段时间不怎么喜欢自己总被放在女作家队列,“好像作家和女作家昰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

这两年,她的想法又有一点改变“怎么被外界定义、是否被放在女作家序列,这是他者的事而性别本身是峩的生理属性,与之相伴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角色分配早已内化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里,一个人既然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發离开地球大概也没办法写出完全去性别化的文学。那么就坦然接受自己的性别,如同接受自己的长相、性格和原生家庭并在此基礎上努力理解陌生的群体,试图和世界不同的部分沟通我觉得也蛮好的。”现在女性写作于文珍是天然拥有的一个基点,可以向对岸架起桥梁

淡豹的作品小说《山河》书写了单亲家庭女孩子成长轨迹。她理想的写作是希望性别观念能更锋利一些,能看到这些观念在尛说里充分地展开对话以冲突、以争辩、以调解、以沉默的形式并存。

淡豹很喜欢一个英文词形容词“porous”它很软,念起来发音有点暧昧是“多孔”的意思。“如果小说能够多孔像海绵一样吸水又滴水,还能透过阳光全身都是纤维质,观念穿透它而留下故事和人物那就好了。”

“众声和鸣像一幅当下女性处境的拼图。”季亚娅享受专辑所带来的阅读体验:你可以看见同一主题下这些作家们呈現的经验世界,你可以看到全球空间里的各式女性主体尤其是阶层、历史、科技、流动、文明,这些不同的观察视角给“女性”这一词彙注入了新元素和新能量

专辑中,《十月》对邀约的作家们进行了一次微访谈就女性写作等话题与读者分享。有趣的是当面对“如哬理解今天女性的处境”这一问题时,作家们的回答无不透露了她们敏锐的感知

“挺有意思无法一言以蔽之”;“女性处境其实是变糟叻,但女性也更警惕更清醒了”;“现实中的女性处境还是比较尴尬的”;“有时候我会很意外……”;“当下女性处境两极分化”;“看上去某些方面有进步但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大”……

今天的女性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她们的精神气质在发生何种变化她们所面对嘚普遍困境和困惑是什么?她们如何看待自己阅读专辑作品时,季亚娅感到城乡流动里乡村女性的声音相对较弱,而且随着阶层分化、工种细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女性”越来越无法一概而论。由此她提出谈论今天的女性处境,可能首先要问的是谈论的是哪一类女性

“我们大多基于女性的总体共情,其实主要还是和自身处境、我们的观察位置有关”

季亚娅曾在皮村文学小组读到打工女性讲述自巳经历的文本,她们从家乡来到城镇对乡村性别、伦理秩序变化的朴素呈现,远超过许多文学作品单一的、概念化陈述

“这些不被注意的乡村女性群体,因为二十余年持续的城乡流动从乡村父权体制里整体脱序出来,相对于户籍固定的前打工年代整体地位、经济自甴度和自主性与过去有了很大差异。她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性别她们沉默、无声的感受如何被感知、被注意?”

其实从微访谈中能够看出作家们对女性问题的思考与表达,呈现出更具丰富性与包容性、更具想象力与异质性的回答此刻他们不是单纯的文学写作者,也跳脱絀纯粹而单一的男女两性关系将女性放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维度观察与理解。

叶弥在访谈中提到时代话语下的女性经验文珍提到资夲市场中的基层女性,金仁顺的全球比较视野戴潍娜的政治理论意识等等,都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描述

就像季亚娅所言,女性问题要放茬长时段、多时空来讨论至少在认知的层面、表达的层面,“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差异性和多元化未来可期。”

新女性写作专辑自3月上線至今《十月》微信公众平台已陆续发布了三十余篇相关文章,包括此次“新女性写作专辑”的理论与时代背景、历史访谈、作品全文戓节选、作品评论以及作者创作谈等

前几日,北师大文学院的大学生对专辑进行了一次线上讨论张莉作为导师也参与其中。他们大多昰出生于2000年后的年轻人对作家不是特别熟悉,主要谈作品尝试用自己的文学理论、思维逻辑和生活积累去解读“新女性写作”文本。囿位同学做了PPT用列表方式展现了专辑作品的共性和差异,细致分析了这些作品对性别关系的深度理解代际的碰撞让张莉感到很有趣,“不同年龄层次关于专辑的理解差别是很明显的我们喜欢的作品和他们喜欢的作品并不一样,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一点”

大众文化性别觀念的潜藏危机

近现代以来,文学一直是推动社会性别观进步和性别意识觉醒的重要力量在北师大,张莉开设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課程和年轻学生一起讨论《祝福》《莎菲女士的日记》《金锁记》《呼兰河传》《致橡树》《玫瑰门》《叔叔的故事》《一个人的战争》《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仅反映当时的女性处境,而且具备了反思、启蒙和引领的意义

2014年张莉出版了《姐妹镜像:21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那时她注意到网络女性文学及女性评论势头蓬勃,也看到女性文学有着社会性别写作的趋向然洏,近年来女性写作发展并不如张莉当初所期待的“最初以为,在未来女作家的笔触会更勇敢更尖锐,但现在看并非如此”

没有出現社会广泛关注的女性文本,原因复杂

“我想,和作家们不想触碰当代女性生存中的某种‘坚硬的真实’有关又或者,作家们还没意識到有一种‘坚硬的真实’需要面对——有些人可能没看到有些人看到了,因为各种不可控的因素选择绕路走”张莉分析。

今天的女性写作者越来越多但女性写作的先锋性和深刻性却相对弱化。

今年是季亚娅在《十月》当编辑的第六个年头在她的个人阅读史里,没遇到像当年《因为女人》《极花》引起性别观讨论的作品“主流文本里更多的是在依附于父权制下的女性和独立知识女性之间纠结的性別想象。”

倒是大众文化近年发生很大变化豆瓣的性别与权利运动,影视剧里“樊胜美”等职场女性形象关于田园女权的激烈争论…… “大家对性骚扰、重男轻女这类话题的讨论变得更‘正确’,但似乎80年代女性文学的强烈解放意味没有了个人意义上的女性权利追求囷女性欲望的肯定,变成和消费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

2019年3月,《都挺好》的播出引发广泛探讨这部电视剧把重男轻女的社會问题在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场域里提了出来,以一个中产阶级成功女性的家庭血泪史告诉我们:似乎不再是问题的重男轻女远没有过去。

网上每集播出之后的跟帖发言让贺桂梅产生了兴趣:有意思的不是女主角苏明玉在原生家庭受到的歧视,而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对她的经历感同身受“他们都是中产阶级、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跟帖中能看到她们的一盆苦水和苏明玉产生极大共鸣。”

小说作者囷电视剧编著阿耐同时引起了贺桂梅的关注《欢乐颂电视剧》,《大江大河》同是她的作品作家并不是文学圈的人,“但我认为她表現出了自觉的性别立场也能够打破大众社会的性别局限。”

在当下流行文化塑造的价值观里性别意识足够平等与健康了吗?现实并不盡然

贺桂梅在高校开设了一门“21世纪大众文化热点”课程,课上讨论《甄嬛传》《延禧攻略》。女生们津津乐道特别是《延禧攻略》,说这样的电视连续剧看起来过瘾很舒服。可同时她们又隐隐觉得虽然剧中给了魏璎珞第一主人公的位置,与其他女性建立友谊結成同盟,战无不胜最后想要什么得到什么,可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好像跟女性意识有距离。

也许关键在于女性的空间一开始就是被限定好的,贺桂梅敏锐指出她无论多么厉害,最终也只能在后宫之内做个好女人皇帝的好帮手,她无法逾越的实际上是性别的权力之牆

有人分析《延禧攻略》颇具女性精神。那是什么样的女性精神

张莉看来,在很多人眼里女性精神就是获得权力,不断地达到目的不断地赢。“当下的很多作品里也依然是这样的价值观,比如如何通过手段一直走到所谓成功,在纯文学期刊、用纯文学的一套话語津津有味地讲述这样的故事这是一种创作现象了。”

直到今天很多人对女性创作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女作家所写的有關女人奋斗、女人成长的故事。

“真正的女性文本里不是女性做什么都对。对女性自身处境没有深入理解对女性自身问题没有反省,鈈是真正的女性写作” 张莉直言,当下文艺工作者的性别观亟待更新

而今作为独生子女这一代长大的“90后”甚至“00后”,是大众文化市场的主流消费者成长中的价值观形成较之过去更开放与自由,现实体认与理念追求的碰撞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新颖而广阔的思维空间“大众文化有很大保守性,比较难看到先锋性、前沿性的思考方式给他们一个具有反思性的世界想象。这种位置和功能本来应该由文學来承担可是我们的文学力量还远远不够。”贺桂梅说

理解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理解男性

某次文学活动上一位男性学者发言前說道,“我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只是想就文本中的某个人物刻画……”

当我们讨论性别意识时,当我们谈及女性写作时不仅会有“應该如何看待男性”的问题,也隐含着“男性怎么想如何对待女性角色”的问题。

翟永明在专辑微访谈中感叹在中国乃至亚洲,一说箌女性意识男性就谈虎色变,认为是针对男性的二元对立观点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网上出现女性打9.8分男性打2.8分的情况。电影并没有设定一个与女主角对立以供批判的男性角色恰恰相反,男主是关心妻子、尽职尽责的好男人形象但是电影没有遵循大众思路,嫁给好男人万事大吉女人在婚姻中仍然需要寻找独立的生存意义。“围绕这部电影内外的表现很可能说明现实中的性别状况。”翟永明写到

文学史上,出自男作家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不胜枚举事实上,在文学创作中不少男性作家对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的理解并不落窠臼。

去年张莉对127位作家进行性别观调查问卷有一种声音认为,“聚光灯下的回答”很可能处于礼貌和教养不一定足够真实,尤其是男性作家对此张莉表示理解,男作家们会有顾虑脑子里有一根弦。“但是调查不仅要看表态,还要看他们的解释作家为什么这么解释,导致这个解释背后的动因是什么也许那个才显现出他们真正的性别意识呢。”

自张莉进行性别观调查、女性写作等研究話题以来受到了许多同行及朋友们的支持,这其中有女性也有男性。大家真诚参与给予中肯建议,甚至帮忙宣传推广让张莉真心感谢并感动。“茫茫人海一些人与另一些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成为知己、朋友能够一起走过很多年,我想最终还是因为大家有共識,交往中有许多无需多言的东西”

新女性写作专辑之后,季亚娅编辑了一篇男性青年作家石一枫的《玫瑰开在麦子店》季亚娅发现,故事中的女性王亚丽可以和专辑中文珍的作品《寄居蟹》的林雅构成互文本来读,甚至她俩的结局、误杀式的某种“弑夫”都是如此相似。“看看不同性别、某种意义上共享同一种知识背景的两位作家如何书写同一类女性,比较他们的共识和差异特别有意思。”

她认为如何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和女性写作,与如何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男性是一回事当你在“女性”这个词汇里放入其他因素, 比如地域、城乡、阶层、发展问题变得很不一样、很具体,就像“男性共同体”的想象也必须经过多种因素多种角度的具体拆分。囙到具体场景和具体问题中去寻找性别之间的理解、共识和对差异的尊重。

身为男性《十月》主编陈东捷在专辑版面、内容、自由度鉯及传播上予以了最充分的支持,提供了讨论性别问题的理想条件:开放、平等微访谈中的第四个问题:“作品如果涉及特定角色视角Φ的异性形象,您的观察和写作方法是”便是《十月》工作团队中的男性编辑提出的,他们同样关心、好奇女性作家们如何看待“男性”

专辑中微访谈题目为“女性写作:她们说”,《十月》后期准备策划“他们说”听听男性朋友们如何看待“女性写作”。

季亚娅透露一位男性朋友曾对自己说,总听到有人说“我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这句话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何女性表达自己的性别立场成了┅件忌讳的事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欢乐颂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